第一篇:读《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心理学》有感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教育工作者应必读的专业书籍,但当我踏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后却没有再认真研读它。为了更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要求,更好地走进学生心中,寒假期间我又重新研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后受益颇多,感想颇多。
一、学习心理学是教师成长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这本书强调了教师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方能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育引领措施。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是对学生的赏识和认可,能增添他们前进的信心和勇气,是他们迈出成功的动力。这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教育寻常事——本学期我曾经在期中考试后,找一名成绩进步的后进生谈话,我很高兴的告诉他:这次考试你的成绩进步最大,最近课堂上也表现的积极,你的潜力很大,相信自己!”看见他信心不足的神情,我又和他耐心谈了许久,从学习方法的改进,同学间的交往及人生理想,及时对他给予了更进一步鼓励和表扬。从那以后他的学习劲头十足,我见证了他一点一滴可喜的变化,这也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基础。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激发的,学习也不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
《教育心理学》也指出:“作为老师只有了解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而只有认真学习过心理学的教师,掌握学生品质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更有利于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转变教学风格,提高教学实效。
在研读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这本书不仅要通读,更要精读。我要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努力做好学生成长道路的引路人!
第二篇:读《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读《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莲花寺小学
张娥
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与成人学习的特点;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可以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出更适宜的学习环境,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习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三、利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通过引入难度适宜,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学生心理上的不协调,激发其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和积极地学习期望,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自尊心、好胜心、信念、理想等”。作为老师,只有了解了学生“内部动机”的作用,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某些外部条件如有效利用反馈和评价、合理利用奖励和惩罚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边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五、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习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习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我去研究和学习,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2013年5月28日
第三篇:303-读《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门必读的专业书籍。但是当我走出大学的校门,成为老师之后,却很少再继续认真研读它。为了课题研究,暑假又重新研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读后感想深刻。
一、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这本书强调了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知道了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能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时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记得在2009年,我带六(1)班的班主任,有一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我找班级的一名学生谈话,我很高兴的告诉他:这次你的成绩进步很大,这段时间,你在课堂上也表现的很好,为此别的学科老师都夸你呢!这位学生的表情很疑惑,然后他说:“英语老师最不喜欢我了”随后我又和他谈了很多,给予鼓励和表扬。从那以后发现这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学习也非常认真。一年后,这位学生考入了全县最好的中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了解孩子的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
二、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1、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学习也不例外。学习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牵涉到整个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比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构成直接参与学习活动的智力系统。而这些非智力因素,构成了与学习相关的动力系统。其中的动机则是学习活动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必然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必须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工作,并不是仅仅掌握某学科的知识就能胜任、驾驭的。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并运用一些心理学原理来实施教育教学策略。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兴趣、情绪、意志品质和最佳的学习时机,都要求教师采用最佳的手段以优化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这时,就需要了解学生赖以进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过程,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规律,以及相关非智力因素情况。
2、有助于我们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
学习过心理学的教师,就能够掌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心理特点,按照共产主义的面貌来塑造一代新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也就是说,教师了解了不同时期、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才能助长学生的优点,矫正学生的缺点。此外,本书还提到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总结法等,可以说从理论上归纳出了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具体有效的方法。
我会运用这本书里面的知识,正确运用有效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正面引导的外因作动机的诱导,促使学生的认知兴趣得到发展,形成稳定的、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健全他们的人格。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本书要通读,更要精读。自古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本书很有价值,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还要继续研读它。
注:文中宋体部分为书中原文。
第四篇: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读《教育心理学》有感
在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是考教师资格证主要的考试内容,对这两本书已经背诵过,只不过,当时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是死记硬背,更别谈理解运用了。当自己真的踏上了工作岗位,再回过头来,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再看这两本书,才发现书中的内容并不是枯燥的理论性的知识。暑假期间,由于时间充分,又细细的看了这两本书,大有裨益。
其中,《教育学》这本书里面主要讲到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班主任工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等。从中的阅读,了解教育与管理方面的许多知识,对自己教学水平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教育教学经验不足,所以我格外认真的看了这本书里面的教育方法的这章。其中,里面提到启发式教学方法,使我受益匪浅。在我国古典名著中,《学记》中曾提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这里面就提到了启发式教学。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书中概括为这几点:
一、对不同的学生善于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心理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都有着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和人格。学生,先是人而后是学生。因此,教师尊重学生首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在人格上体会到与教师一样的平等。尤其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如果想让学生敬重你,与你和睦相处,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不做任何伤害学生人格的事情,最终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完美境界。
二、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进行加工创新,对教学方法能根据不同班级和学生的特点灵活掌握,积极有效;每一次考试结果,对学生来说,无外乎就是好与坏之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最著名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从高到低的,当最基本、最迫切的需要满足后,人就会寻求高一级的需要满足。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样是考试,有的同学心理上需要将考试之后的成绩公之于众,让大家认可自己的进步,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喜悦。在体会到一个个成就感的同时会继续努力学习而寻求更多更大的成就感的满足。相反,对于考试成绩差的同学,如果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满足了他们自尊心的需要,也不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然而,久而久之会出现他们对于考试成绩好坏毫不在乎,学习上没有动力的问题。
三、善于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能随机应变,对一些突发性的问题,能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因势利导,发挥创造才智,做出迅速恰当的处理。殊不知,如果一味的表扬、展示学生好的一面,不去批评和训斥差的一面,就会使学生丧失体验挫折感的机会,丧失应对挫折的能力。加之,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心理上还不成熟,这样会使他们没有很强烈的是非感。有的学生过分的在老师身上寻求人格尊重,竟然以下犯上,拿小事做文章,歧视老师,侮辱老师,以至于道德败坏,走入极端。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推进中,我们一定要多学习教育学的知识,因为社会的进步和变化总是让人的思维总有跟不上的感觉,这样对待一些突发的问题解决上会有不足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对他人,尤其在教师的这个行业中,对待学生,对待同事等都会增加自己的心理压力,会认为自己的一些问题是由于自己或者其他的过大的压力所造成的。会出现等等心理疾病的问题。
第五篇: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
生命科学学院
刘成
因为之前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心理学》。但是通过本次《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我得到了一些新的心得。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 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
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 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
总之,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有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了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自己要不断深入学习下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