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王震将军纪念馆有感

时间:2019-05-12 14:1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参观王震将军纪念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参观王震将军纪念馆有感》。

第一篇:参观王震将军纪念馆有感

参观王震将军纪念馆有感

牡丹江通信分公司为深入推进“讲传统、明愿景、知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传统教育,继承和发扬垦荒精神,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了王震将军纪念馆,并在王震将军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王震将军纪念馆是“黑龙江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志们满怀敬仰之情参观了这部全面反映王震将军带领十万转业官兵开垦边疆艰苦创业的历史画卷。

通过参观活动,使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革命传统本质内涵的深刻理解,决心要自觉继承和大力弘扬“北大荒精神”的光荣传统,牢记使命矢志不渝,立足在本职工作中建功立业。

我们要学习王震将军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高尚品质,学习他崇高的思想、品德和风范,我们坚信通过这次参观学习,一定会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这种无私布奉献、坚忍不拔、勇于开拓的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也将永远铭记他们所建立的卓著功勋。这次参观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北大荒的历史、更加热爱垦区,也更加深了对先烈们的尊敬和敬仰,也更加推动了北大荒“三项教育”的前进力量,我们将继续加倍努力,发挥北大荒人民干事创业的勇气、锐气和豪气,为实现北大荒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踏着先辈的足迹,我们全体人员感受到了北大荒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领悟到了百万拓荒人是用生命和情感才融入到这片黑土地上,化作无际的麦海稻浪、林带粮仓、高楼大厦,化作照亮北疆夜空的群星,化作北大荒精神的旗帜猎猎飞扬。我们将传承他们这种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个人的觉悟,弘扬北大荒精神,更好地服务于垦区人民!

牡丹江分公司直属中心

肖畇

第二篇:王震将军事迹

王震将军事迹

王震同志是从浏阳大山里走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他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在王震同志100周年诞辰之际,135万家乡人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弘扬他的崇高风范,并决心继承他的革命遗志,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浏阳而努力奋斗。“跑得最欢的骡子”

1908年4月11日,王震同志出生于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入村里私塾,断断续续读过几年书,期间还跟姑父习武学拳。受私塾老师、同盟会会员李梓轩先生影响,王震从小就喜爱三国英雄、水浒豪杰,对同乡谭嗣同为变法慷慨就义的壮举更是崇敬不已,立志要做一个顶天立地、行侠仗义、外抗列强、内除恶霸的英雄豪杰。1922年初,13岁的他瞒着家人离乡去长沙独闯天下,先后当过兵、卖过菜、拉过人力车,后在长沙火车站上当了一名长年工役。他积极参加工会活动,上工人夜校,读进步书刊,接近革命者,靠近共产党,开始走向革命。由于他不怕苦不怕累,工作勤奋,乐于助人,不满17岁的他就担任了新河火车站的工人纠察队队长。1926年底,王震加入共青团。他奉命率工人纠察队成功捉拿了湖南省顽固派的重要首领、民愤极大的劣绅叶德辉及一帮痞徒。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王震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亲率工人纠察队与发动“马日事变”的反动军警进行了殊死拼杀,腿负重伤毫不畏惧。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广大党团员处境非常危急。受党组织委派,王震利用在铁路上做事、在火车上当司炉等方便条件,奔波在长沙、岳州、汨罗、安源、武昌等地从事地下交通工作,护送过郭亮、1 蔡畅等许多同志一批批转移,他以过人的胆识、机敏和热忱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蔡畅大姐称赞他是“跑得最欢的骡子”。长征“英雄虎”

1934年,中央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6军团奉命率先西征,为中央红军的突围侦察一条可靠路线。时任军团政委的王震深感责任重大,不顾任弼时和肖克的劝阻,执意亲自率先头部队打头阵。从8月7日红六军团开始西征,到10月与红二军团在黔东会师,历时80余天,行程5000余里。王震作为主要指挥员,始终走在队伍最前面,既为主力红军战略转移探了路,也为后来红军主力的远征积累了经验。任弼时在师以上干部会上说:“我军胜利突围,胜利渡江,王震同志立了头功。敌人把他看成老虎,他这只虎对于敌人来说是恶虎,因为他吃了他们那么多人,可是对我们来说,是英雄虎,是功臣虎!”此后,王震参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935年11月,他与肖克同志率红六军团会同红二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继续长征,实行战略转移,于1936年秋胜利到达陕北。“立棺抗日”

王震同志以勇猛善战著称。抗日战争爆发,王震的部队被改编为贺龙为师长的120师359旅。1937年9月,他率部进入晋西北,连克宁武等七座县城,参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冬,日寇进军汾河,直指晋东南,王震奉命狙击。在战前动员大会上,王震在当地找了一口棺材,声称:“我们一定夺取汾河,不夺取汾河,谁也不能活。我领头向前冲,要死我先死,死后装进这口棺材!”王震誓死杀敌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激励着广大指战员,个个如下山猛虎,不顾炸弹在身旁轰炸,不惧子弹在头顶呼啸,直扑日军阵地。经过一昼夜激战,王震率部冲破日寇的防线,牢牢控制了汾河两岸。王震在战 斗中头部负重伤。在抗日战争中,王震率部与日军进行大小战斗100余次,多次重创日军,连战连捷,被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新中国农垦事业的“拓荒者”

1940年底,王震受命率359旅开往南泥湾开展“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359旅喊出了“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从旅长到伙夫,人人都参加生产,开荒种地,他们风餐露宿,忍饥受饿,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改造成“陕北的江南”,一首《南泥湾》传唱大江南北,王震和他的359旅名闻天下。南泥湾不仅是一个地名,而且成了一种精神。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也为新中国的农垦事业开发做了组织上、思想上、经验上、精神上的各种准备。

1951年至1954年,王震同志为巩固新疆人民政权,促进部队生产建设,提出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批准。1955年,他带领铁道兵部分转业官兵,在黑龙江北大荒建立了第一个军垦农场。随后,他又率领九个师的铁道兵转业官兵奔赴北大荒,开垦荒原。1958年后,他又组织十几万转业官兵、大批支边青年和工程技术人员,奔赴新疆、黑龙江、广东等地发展农垦事业,奠定了我军屯垦初基的生产建设。桑梓深情激励后人

王震同志十分关注家乡建设,曾用自己的工资托人从广东购买一批水稻、红薯优良品种,从东北购买玉米、小米和大豆种籽,从浙江等地购买桑苗、板栗和蜜橘苗回家乡试种、试栽。1961年2月回乡时,他动完手术不久,却坚持要和乡亲们一起参加开垦杨梅岭林场的劳动,并将全家积存的1500元现金和5000元到期国债券交给林场做 开办费,还特地从澧县请来一位李姓蚕桑技师,指导植桑养蚕。他还提议在杨梅岭林场开办雷锋耕读班,并将家里的一点积蓄,连同儿子在部队的津贴费和东北老战友上医院看望他时送的一架鹿茸都交给耕读班作办学经费。他十分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专程看望了县第六中学师生,激励教师搞好教学,为国育才,并将一批图书和收音机送给了学校。他第八次回乡也是最后一次回家乡是1985年11月,这时家乡改革开放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改革开放中更要坚持党的领导,经济搞上去了,有了钱,要为人民办好事,莫搞形式主义,要继续发扬毛主席倡导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全面了解全村人口和土地情况下,提出建房和葬坟不能占耕地,要移风易俗,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1993年3月12日,王震同志在广州逝世。时至今日,他虽然离开我们已整整15年,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殷殷爱乡之情,令家乡人民永远铭刻在心。可以告慰王震同志的是,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浏阳市委、市政府紧扣“富裕浏阳人民、富裕浏阳财政”的目标,抢抓建设“两型社会”的机遇,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实现了浏阳从一个老区县、山区县、贫困县到全省县级综合实力二强、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的跨越,创造了为众人瞩目的“浏阳现象”。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光荣称号,被命名为中国花炮之乡、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红L木之乡、中国武术之乡、中国诗词之乡。目前,浏阳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鞭炮烟花等传统产业不断巩固提升,生物医药、现代制造等新型工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2007年全市实现GDP253亿元,农民人均可 4 支配收入6445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2.04亿元,基本竞争力再次跻身全国百强,排名第85位。

喝着浏阳河乳汁长大的家乡儿女,隆重纪念和深切缅怀王震同志,就是要铭记他的教诲,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尚,发扬他的革命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谱写这块红色土地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崭新篇章!

第三篇:感动人民的将军-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感动人民的将军

—参观杨业功纪念馆有感

4月27号,思政课老师组织我班同学参观杨业功纪念馆,从中我感受到杨业功将军对中国的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且初步了解了杨业功是一位一丝不苟、清正严明、大公无私的领导。

走进明亮的纪念馆,一眼便看到了杨业功将军的戎马身影。59个春华秋实,杨业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的誓言。杨业功同志身上那种敢于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让我深深为之折服,在他的带领下,我军创立了导弹部队,发射了中国首枚导弹,提高了国防能力。虽然当时的科研条件很艰苦,但是依然活跃着他们奋斗的身影。作为首长的杨业功,从来没有特殊化,和士兵们同吃同住,在1999年的见过5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他也是同普通战士一样艰苦训练,做好大家的表率。我还记得他随身携带的三件宝:大衣、水杯、方便面,这就是他孜孜不倦工作中的三个亲密战友,陪着他读过无数个忙碌的日子,见证了他一次次的成功与失败。

在参观的过程中,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在我眼前,为我们再现了杨业功同志平凡而伟大的一生,讲解员一句句声情并茂的讲解萦绕在我耳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杨业功的英雄事迹,另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深深打动。”活到老,学到老”在杨业功同志身上真实的体现着。18岁的他虽然在高中毕业那年响应祖国的号召,弃文从武,但是,到部队的他依然不放弃学习,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和战斗能力,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他依然以祖国安危为己任,扎实钻研,开拓创新,创造出一项项的新业绩。在他生命的末期,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没有丢下学习,完成硕士论文,并在逝去6个月后收到了硕士生毕业证书。30多岁的他开始学习书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练习中,纪念馆墙上的书法作品是他成功的见证。在他那满满的书柜里,摆放着各类书籍。做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做为肩负祖国繁荣使命的青年们,更应该向杨业功同志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扎实地、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升整个中华的素质。

杨业功对导弹部队事业执著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每个新建阵地都是亲自勘察、选点,所有点位都熟记于心。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生活简朴,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不谋私利,在官兵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杨业功的生命里呈现着一种看似相悖的“景观”。他对部队的工作有着最为严格、最高标准的要求,而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粗放式的得过且过;他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上有着极高的追求,而在物质的欲望上却是极为的淡泊;他对世界局势、国家安危和军事变革的思考都处于时代的前沿,而待人处世却一直保持了真诚质朴的传统本色。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杨业功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没有一句对家人要交代的话,他全部的牵挂和向往始终都是部队和战备。他是躺在病床上听着部队已经完成任务的报告后,绽放了他生命的最后一个微笑;他是在昏迷中喊着“一二一„„出发„„”的口令声中,留下了他生命的最后定格。

杨业功,你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第四篇:王琳琳—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范文模版)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

3月29日,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青年路街道办事处领导干部、全体党员一行30余人,来到焦裕禄同志的故居博山进行参观学习。焦裕禄纪念馆以文字、照片、书法、绘画、音像、雕塑、实物等形式,展示了焦裕禄同志早期、中期、晚期的苦难生活及渴望翻身得解放、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经过;在解放初期,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工业战线,深入车间,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成为工业管理内行的先进事迹;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那种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永远教育、感染、激励着后人。

重温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让我们仿佛回到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幅幅照片,一件件破旧的衣服,一张张泛黄的手稿,真实记录着焦裕禄同志艰苦卓绝、历经奋斗的艰难路程。特别是在兰考任县委书记时,全县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短缺,百姓纷纷走上逃荒的路。为解决乡亲们的温饱问题,改变兰考贫困落后的面貌,焦裕禄同志带领全县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顽强斗争。他心里始终装着是36万兰考人民,深感责任之重大,在工作中,他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忘我工作,身染绝症也全然不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惦记的是人民群众,在他身上,真正体现了什么才是“同呼吸,心相印”。

虽然焦裕禄同志去世40多年了,但是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奋斗的精神却一直在身边,自幼就对焦裕禄的事迹非常熟悉,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自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对焦裕禄同志的敬仰更加深刻,这次参观学习,对他的精神实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不仅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好典型,也是每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好榜样,好典型。

学习焦裕禄精神,要学习他的责任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看到一幅照片,仿佛身临其境:大雪天,火车站挤满了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焦裕禄站在雪里充满感情的对班子成员说:“我们经常口口声声说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能牢记今晚的情景,去领导群众改造兰考的面貌”。这是他对班子成员提出的要求,也是对自己作为兰考县委书记的严格要求,更是压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不再为温饱问题担忧,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责任意识不能谈薄,仍然需要我们心里想着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学习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要持久、永恒,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对照焦裕禄的精神,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找准差距、制订措施,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工作水平。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时刻做到严于律己,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加强自身修养和作风建设,认真学习焦裕禄同

志忠于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让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第五篇:参观纪念馆有感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12本科班--赵蕊-47 一直对连云港革命纪念馆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宏伟的纪念馆矗立在市政府对面,让它多了一分严肃与神秘。终于这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纪念馆。

5月4日上午,我随班上几个同学一起去参观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天气虽好,但很沉闷。一到纪念馆前面,觉得一股令人肃然起敬的气势压了过来。在明朗的天空下,纪念馆显得越发的雄伟。

根据资料我了解到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作为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倾力打造的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集宣教、收藏、研究、旅游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目前全国规模较大的地市级综合类革命纪念馆。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87年6月,原址始建于1925年的陇海公寓。1938年3月,中共中央长江局特派员张文海、谷牧奉命到新海地区驻军东北军第五十七军第一一二师建立中共地下工作委员会就寓居于此。工委建立后,3月11日由张文梅和工委委员刘曼生(谷牧)介绍,发展第一 一二师第六六七团团长、抗日名将万毅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入党宣誓也在陇海公寓。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中共连云港市委、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于1987年6月6日决定将这里辟为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是一座固定的永久性革命史陈列馆,是雄伟、庄严、富有时代风格和具有传统特色的宣传教育基地。重温历史,让人感叹不已。纪念馆内成列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共成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现在的连云港的图片、资料等。这段历史中,最令人难忘的定时抗日战争时期。我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和对伟大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认真地参观了整个纪念馆。每到一处,我都会驻足沉思,仔细观看了各展厅的文字介绍、图片、影像和珍贵实物。通过参观,我了解到连云港市在“五四”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了解到连云港市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经过、做法、取得的成绩以及美好愿景。我都深深地感受到先辈们对封建帝国主义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同时有责任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勤奋踏实。

这次活动使我深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连云港地区的发展斗争史以及连云港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情况,接受了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重温中国共产党在港城的艰苦奋斗历程,感受港城近代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跟随党的步伐,多读书、勤思考、苦钻研,在大学时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烈士前辈用生命和热血换得了革命的胜利,所以,我们才有今天和平美好的生活,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此不断鞭策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学好知识报效祖国,缅怀先烈!

下载参观王震将军纪念馆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参观王震将军纪念馆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纪念馆有感

    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有感 4月24日,老院党支部联合医务处、口腔、医技机关等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

    参观王尽美烈士纪念馆有感

    2019年10月22日,局党委组织我局部分党员、“两新”组织和汶泉发展区部分党员赴诸城市参观了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短短一天的参观学习,感触颇深。王尽美同志作为中......

    参观王绍鏊纪念馆有感(5篇材料)

    参观王绍鏊纪念馆有感 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的苏州市吴江区的同里古镇,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汉族水乡文化古镇。就在这水巷小桥,......

    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有感

    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有感这个星期天注定不能平静的度过,参观完抗日战争纪念馆,我内心深深被震撼,于是有感而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武汉辛亥革命纪念活动如火如荼,在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厂,西邻黄......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

    透过此次实地参观河南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40多年,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关键就在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真......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一) 焦裕禄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我想树一名共产党员的好形象。 47年前,穆青、冯健、周原三人合作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长篇......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

    征文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敬业奉献为人民 -----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有感 4月16日下午,我校全体党员到焦裕禄纪念馆参观学习,通过实地参观,近距离地观察了解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