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招聘与应聘的感想
招聘与应聘的感想!
本帖最后由 bardonzh 于 2010-8-29 08:50 编辑
这段时间在招聘,以前也曾多次应聘,交杂一起,感想良多。
1、最讨厌排队等面试的公司
有些公司,去面试后,才发现等面试的排长龙,也不知道啥时轮到我。领了份表格,很快填完后,就只有尴尬的看着身边的竞争对手,心里焦急的等着。通常这种情况,面试的人还很摆架子,要不就迟来,要不就姿态高高在上。
他的时间特别宝贵,我的时间随便浪费。
我觉得这种公司非常不尊敬人,进去了也绝没好果子吃。试过两次后,第三次见到这种情况,我就扭头走人了。
到我现在招聘了,一天只约一个设计师,具体时间也可以大家商量。面试时大家关系是平等的,你介绍自己,我们也会介绍公司。我们会问你问题,你也有权问公司问题。
时间长短没也固定(除非有急事),双方觉得聊完了才停,半个小时也有,两个
小时也有。
2、不喜欢考试,喜欢聊天
以前去应聘设计时都要考试,要做问卷、名片、效果图、创意图、手绘图之类的,一做就是一个多小时。
我被考多了,真的很不喜欢,觉得没意思。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不是短短一个小时就能考出来的。
所以,见面前,我们会通过看作品来判断这个人的能力。
当然,以我们的经验,拿别人作品充自己的那种事情,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到约见时,那也绝不是面试,而是聊天。
区别在于,面试是不平等的,主动权在公司的,面试者有可能会紧张,也有可能
会想好台词逢场唱戏。
而聊天是平等的,大家可以放松下来,以朋友的方式互相沟通和了解。招聘和应聘的关系,本质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大家相处感觉舒服,以后一起
合作时才融洽。
这和谈男女朋友一样,如果相亲时聊了半天都没感觉的,想勉强凑合也绝没幸福。
3、没必要自大
我从华与华出来,再到些小公司面试时,会有些倨傲,话语中总不经意的流露出旧公司的牛B,藉此显示自己的能力。
现在回想起,真是羞愧。
旧公司再好,也是老板牛B,关我P事。
如果觉得招聘的公司不合适,了解后走人就是了。如果觉得这家公司还不错,那就要虚心学习,做好新岗位。自己有多少料就说多少料好了,没必要去沾旧公司的光环。
以前面试过一个在省广实习过一个月的应届生,感觉就很大爷,谈吐中总让我觉得,如果他进了我们这号小公司,就会屈才似的。
当时我很不爽,但想想自己也曾经过(报应啊),就释然了(完全能体谅这种心
态)。
所以我们招人时一般不敢招4A经验的;
毕竟我们还是小公司,毕竟经历少的人心态很难平衡。
4、选公司时,水平高比工资高更重要
据说,再牛的新锐设计师,刚进韩家英公司都是2500,一些出名公司的入门工
资都很低。
我开始对此非常反感,凭什么名气大,剥削就更大。
后来慢慢就明白了。
这还真不是他们黑暗,要靠压工资来挣这点钱,而是这工资确实是所创作价值的真实体现。
这个道理不易明白,所以很多设计师(特别是新毕业的)很抵触。
其实很简单:
一个应届生,去低水平的公司,可以拿到2500/月;
这是因为这类公司要求不高,他做的设计基本都能卖出去,直接帮公司赚到钱,他在这家公司产生的价值自然较高。
而在高水平的公司,应届生只能拿到1500/月;
是因为这类公司要求高,他做的稿子基本都难直接通过,需要上级长时间的修改
和耐心培训。
他的设计没能直接的为公司赚到钱,所以,他在这家公司产生的价值自然较低。
但时间一长,在高水平公司工作的,能力会快速增长,工资也会随之大涨,容易
翻倍。
(好不容易培养一个人才,谁都怕你跳了。)
在低水平公司的,水平很难提高(客户要求低),工资很难大涨,翻倍是没机会
了。
(应届生也能胜任,做久了顶多只有速度优势)。所以选公司时,入门工资低没关系,一定要选水平高的。
所进公司的高度,决定了你专业起点的高度!
当年我刚入行半年,工资就拿到2300。
但我为了进华与华,自愿把工资压到了1500。(当时怕进不去,狂减自己工资)
这个很“笨”的选择,让我有幸跟华大师学了三年,工资也翻了几倍。
全靠这几年所奠定的根基,我才能走到现在这步。
5、珍惜初入行的前两年
刚入行的前两年,啥都不懂,又最是拼命好学,这两年打下的基础极为重要。
入行三年以上的,基本就慢慢定型了,冲劲少了,老油条了。
我当年很幸运,入行半年后,就进到了华与华,跟华大师学习。
学习怎样去做一个好的设计,能卖货的设计。
这个机遇,直到现在仍受用非浅。
我也去过一些不专业的公司,他们并不关心设计好坏,只关心公司挣钱。反正业务员接单,设计师照单做,用最快速度把稿做通过就行了,完全是流水线
作业。
为什么这样设计?不知道。这个设计能不能卖货?不知道。
反正客户通过买单就OK。
在这种公司,做多了,就变机器了,麻木了。
而现实是,国内大部分公司都这样。
所以,现在我在招人时比较郁闷,通常专业公司出来的很少,很难招到。而在非专业公司出来,表面经验丰富,但实际已经定型、麻木了的设计师,我又
不敢招。
就只敢招应届生和刚出来工作一年左右的,虽然没经验,但可塑性强。
只要培养得好,他们又够努力,一定很快能成材。
第二篇:上网视频应聘与招聘
上网视频应聘与招聘 实现了远程面试
这是网站最新开启的“网络视频招聘”,为了让求职者找工作可以不必奔波于各个城市,只要拥有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和一个带麦克风的耳机,下载一个客户端软件,就可以实现与用人单位进行“零距离”接触。
求职者的心声:
例如: “您好!我想应聘贵公司的部门文员一职„„”在广州某高校的学生寝室里,毕业生袁俊毅正通过网上视频,与招聘单位负责人进行语音交流。通过一套简单的可视招聘系统,他和远在汕头某化妆品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见了面。
小袁说,远程面试的时间和地点都比较灵活,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准备。且在摄像头面前没有直接面对考官压力大,轻松的氛围让人临场发挥较好。如果是录制形式的远程面试,还可以通过回顾自己的面试过程,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
招聘单位的心声: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也显示出对“视频招聘”的兴趣,湖南某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他很看好“可视招聘”,至少不用千里迢迢“赶场似的”参加现场招聘会,可以大大节省招聘成本。
第三篇:应聘会感想
应聘会心得
说实话,在去这次招聘会之前,我还一直觉得我作为一个三本的学生,最起码也是个本科,将来找工作应该不会太难,可是当我进去后却发现三本和一本二本差别其实还是很大的。
我环顾招聘会现场,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招聘信息,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英语四级,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趁我们还没离开学校,还有时间去准备一些该具备的证书、技巧、能力,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虽然说现在的公司急缺人,但很多人也急需找到一份工作。彼此需要。但是公司需要的是人才,而真正的人才需要付出努力地。很多大学生经常是有想法却没有行动,经常怨天尤人。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找,而是许多人对自己的期望太高,对社会的要求太多。我认为我们大学生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我个人认为大学生没什么可值得骄傲,大学生不一定比初中生、高中生聪明,不一定比他们有能力,但素质要更高,思想要更成熟。从最底层做起,收获会更多。学习技术技巧是件快乐的事。其实很多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在社会久了就会被动摇。总是希望快点升职,快点涨工资。参加这次招聘会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要想用人单位认可你并且聘用你,就得有值得他们那么做的道理。给自己更多的信心,付出更多的努力,到时面试时就不再那么畏惧。
招聘会的最大好处,是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可以初步交流下,留下一定的印象,可以说是“初试”,“初试”都抓不住,如何“复试”?如果参加招聘会,只是为了“投简历”。
一开口就问面试官一些工作岗位上的问题,我认为是“错上加错”,自己首先暴露了对面前这家单位的一无所知,这已经不大好了,还给人一种冒冒失失的感觉。
简历方面,且不说内容上怎样既准确又言简意赅地“推销自己”,单单简历排版就看得出做事不够细心。
应该去收集下面试官最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好如何回答,面试仅仅靠“即兴思考”“即兴回答”,吃亏是自然的。前面两点都做不到,这点也就更难得了。
简历内容,如同一个人的外貌,如性别,身高等;简历排版,就像穿在身上的衣服,不是你自己缝纫的,但却是你形象的一部分;而面试中的交谈,就如一个人的内涵。
会前要明确自身条件,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能自卑。事先打好简历,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及求职意向清晰表述,在简历中把自己的联系方式注明,是用人单位能及时与你取得联系。
参会时最好不要带上过多的证书原件。充分利用招聘会的会刊。在招聘会入口处领取免费的会刊,上面刊登了参会所有单位及用人情况和条件。应聘者应仔细地查看会刊,把自己的专业和感兴趣的公司划下来,然后直接去其所在场地,这样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体力,提高应聘的效率。
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参加招聘时应着装得体,最好着正装,保持良好的这个形象。说话是不卑不亢,表示出对招聘代表的尊重。简单明了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示对那项工作的兴趣,非常希望能够加入其公司,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不要太着重提到薪金,因为这只是初次面试,如果用人单位满意,还会与你联系的。
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倒,首先要充满自信,敢于表达出自己的条件和愿望。敢于争取,不怕失败,表示出你有在工作中学习及能很快的适应工作,在试用期间,发奋努力,创造出业绩来的信心。
会后二三天内及时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不能被动等待。如果你感觉双方都很满意,你当时应及时记下这家公司的联系方式及负责人电话。因为用人单位会收到很好简历,可能将你忽略。应及时电话联系询问什么时间再次面试。一方面表示你对公司的尊重,二是表达出你迫切加入其公司的愿望,给用人单位又一次深刻的认识。
第四篇:招聘感想专题
招聘感想
李华山
对于企业招聘难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是因为企业的工资太低,所以企业招不到人。其实,在和其他招聘人员的沟通了解中却发现招不到人的企业,他们给得工资并不是很低。而招到人的企业,他们给的工资也并非很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有的企业招聘难,而有的企业却能轻而易举的招贤纳士呢?
针对以上两种企业招聘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大多数招聘效率高的企业,他们并非是凭借高工资招人,而是靠软环境吸引人。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吸引人呢?求职者,到底又是求什么呢?
首先,追求轻松自我。因为现在80年代后期和90后的求职者,他们求职的目的与70后和80年代前期的求职目的有很大的区别。对于80年代后期和90后的求职者来说,工资不是他们的首选条件。虽然他们也需要赚钱,但是对于大多数衣食无忧的年轻人来说,高兴比高薪更重要。谁也不希望自己在一个苦闷、压抑的环境下工作。所以80年代后期和90后的求职者,不希望被人管,不希望被条条框框束缚,他们更希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工作开心是他们择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寻求激情。因为年轻人有活力,有梦想,有文化,有事业心,所以他们希望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激情和动力。他们希望在工作中有歌声,有笑声,有掌声,他们渴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同事的认同和支持,得到领导的鼓励和奖赏。同时,他们希望跟随一个有能力、有魅力、有影响力的领导一起工作,不希望在一个死气沉沉的企业里工作。
再次,充满希望。人是因为希望而活着,一个人如果对他的前途都看不到希望,那么他会失去生存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激发员工的最好方法,就是要让员工看得到希望,并且是对公司和个人都需要充满希望。因为企业是需要追求双赢甚至多赢的。如果一家企业只有老板赢,而员工看不到自己的前途,那么离职是迟早的事了。90后的求职者既关心自己的前途,也关心企业的前途,他们希望领导指导他们工作的方向和方法,企业能够给予个人一直走下去的希望。
第四,拥有成就。因为90后的人不是为了生存而工作。他们渴望在工作中寻找自身的价值,所以现在的求职者,他们需要寻找工作中的成就感、价值感。他们希望寻找一家有理想、有担当、有使命感的企业工作。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成就自己的职业梦想和事业梦想。
以上几点是大多数年轻求职者的工作选择要点,这些求职者真正关心的并不只是钱,也不只是工作环境,他们更关心的是企业与求职者一起工作的领导和同事。这些是企业能否吸引人的核心要点。所以,现在企业能不能招到人、招好人,关键不在于工资,而在于企业的软环境。一潭死水的企业,即使招一个有活力的人才进去,那么工作不了三天就会离职走人,所以现在企业要想彻底解决招人的问题,关键问题不是调工资,而是改变现有员工的思想和观念,如何让他们以一种开放、包容、合作的心态接纳新员工。
也许有人说,这不对!现在这些求职者一来就是谈工资、奖金、假期等问题,根本不关心其他的。其实,不是他们不关心,而是企业中没有,所以当一个员工在一家企业里找不到工作的激情和动力时,那么工资就成为了他唯一的要求。如果企业越是用工资来吸引人,那么越是招不到好的人才。因为好的人才不是靠钱吸引过来的。求职者虽然关心钱,但是他们更关心企业的氛围和自己的前途。
当然,不是说工资不重要,只有企业在提升工资的前提下,同时也改善其他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例如,员工或领导之间如果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等,让企业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才能真正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第五篇:招聘感想
招聘会感想
作为一个刚刚进入大二年级的学生,很荣幸我参加了本次招聘会,对于这次招聘会,我感触颇深。
在2010年整个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现在业余生活的越发丰富,就为我们的就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但顾名思义——人才,就我们现在而言对于我们的要求就不仅仅在于学历、书面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只有在社会上经历过磨砺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而我们现在还只是什么也不是的大学生。
我认为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说到底,我们大学生应该多考虑一下自身原因,没有机会要学会创造机会,我们所缺乏的不仅是真正的实践,缺乏的更是一种主动能动性、自觉性。过高的估量自己,低层实践在他们眼中好比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这就涉及到大学毕业生中的另外一个现象:自我定位的缺陷。我们换一个角度说,假使企业按照你的心意在合理的要求之内将一定的职位授予你,对于作为一个只有理论知识没有丝毫经验的新手的你,没有实地的工作经验,一切一定会像你想的那样屡试不爽吗?企业会对你失望。即使你一切从零开始,公司和企业会为你付出的不仅是一个机会的问题,他们还要为你这个只会纸上谈兵且不能立即为企业创造效益的人搭上老成员这一人力资源培训你,财政方面的付出也就不用说了。是否会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可想而知。
“我们更喜欢的更需要的是那种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人才”一位来自于清华紫光的招聘方代表的话不禁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和这位代表的交谈中,他对笔者如是说:“我们紧缺的是销售人员,我们所谓的‘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人才是指那些能够放下架子从基层干起,合理定位自己的高素质人才。如果大学生太过于看重自己所谓的高等学历,却不能理智的自我定位,在就业中必定要吃亏的,那么所谓的高学历只是等于学完了就等于失业了。”显然,清华紫光招聘销售人员的招聘摊位门可罗雀。更甚者,“国际豪华邮轮”招聘服务行业人才的摊位岂是一个“冷清”了得!哎!“高不成低不就?”难道不是我们自我定位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后果吗?
没错,现在的社会讲究个人能力素质和做人技巧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很好的在社会上立足。纵观了整个招聘会的现场,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其实也能不算少,而且多与经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营销人员的招聘的情况是最为凸显的。但也就是这种情况,这让我想到很多东西,话谁都可以说几句,但不是谁都可以把话说得口若莲花。看似只要能说几句就可以去应聘这个职位。其实不然,因为说话很是一门艺术、一项技术活,很多人都只是知而不精,没有真正将这门学问学到家。再来说说我自己的专业——会计,在市场上的招聘也不算少,并且招聘的职位由低到高不等。这其实也证明了这个专业在这个市场也是有一定的需求的。但如果我们现在还像以前的财务人员靠在工作中让老财务人员一把手一把手地教,而不是自己先学好稳固的知识,那么我们就会被当今残酷的社会淘汰。也说明了这样的人是与时代脱轨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步踏实的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被时代所接受。
企业招聘都会关注学生的实践经验,而大学时缺乏实践是一个一直以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了,在数年各媒体的统计中招聘企业将工作经验即实践都是放在第一位的。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说到底,我们大学生应该多考虑一下自身原因,没有机会要学会创造机会,我们所缺乏的不仅是真正的实践,缺乏的更是一种主动能动性、自觉性。
而除了实力,其实很多企业也很看重个人的阅历。你是否具有工作经验有时也会成为制胜的一个小细节,因为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很多东西是在书本上无法先学到的,只有真正经手过实际的情况,才有相对应变的能力,也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形成——经验。可这与现实有一定的相背离,因为无法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的学生还是占多数,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毕业前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加强自我的实践经验,并且最好是与相关专业有关。但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不能去改变外在条件什么的,但可以改变自我,所以,将专业知识学得稳扎稳打也是一种笨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毕竟像我们这种在毕业时是零经验的大学生还是大有人在,大家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废除了自己的汗水和努力,就不怕不会收到回报。
面对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即将走上就业之路的大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抱怨现实,将一切的不顺归咎于客观因素。全面武装自我,塑造自我,将自身塑造成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全方位人才。“艺高人胆大”真正存在实力的千里马终归不会被淹没,毕竟在任何形势下“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是任何一个企业迎接新的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次的招聘会之行让我对这个行业却又有了更新的认识,也加大了我的学习压力及紧迫感,希望自己到最后不会是零经验零就业的无业人士。而可以争取让自己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工商0904
白捷
20090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