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宗教知识心得体会
学习宗教知识心得体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同时也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在我党历史上,对于宗教问题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当然是消灭阶级和剥削,建立无阶级、无宗教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我党对于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等特征从一开始就有着比较深刻地认识,在社会主义低级阶段保护人民宗教信仰自由、团结宗教界爱国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是我党长期坚持的基本宗教政策在新的时期,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在教育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上,我党一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这既是由我党的本质及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国家性质决定的,也符合世界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如果借口“宗教自由”而放弃这一原则,那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何况,宗教自由是指人们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如果在学校中强行进行宗教信仰教育,在一时一地必然只能向学生灌输某一种宗教信仰,而剥夺了学生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或者不信仰宗教的自由。这与宗教自由的原则显然是相违背的。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就是说,公民可以信仰宗教,也可以不信仰宗教,既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我国宗教坚持实行独立办教的原则,无论哪一种宗教都没有超越国家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允许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在我国,学校是传播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场所,禁止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允许学生从事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为什么学生在学校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呢?”。这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煽动学生从事宗教活动的理由之一,也是许多青少年思想认识最模糊的问题之一。在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中,都规定我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学生也是公民,为什么禁止学生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呢?
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场所,不允许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学校传播宗教意识,从事宗教活动,干预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宪法》第36条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1条都在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又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我们必须懂得,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在各级各类学校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和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培养宗教信徒和宗教教职人员,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方针、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来要求约束自己,履行自己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六条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当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规定:“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
教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虽然同样具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但教师不同于一般群众。作为人民教师既不应信仰宗教,更不应参加宗教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二章第八条还规定: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的义务。教师的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关键作用。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教师本人要不信仰宗教和不参加宗教活动,这是一项基本的教育原则,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2013-04-26
第二篇:宗教知识
民族、宗教知识问答题
1.新疆正式隶属于中国版图的时间和标志:
——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行使对西域的管辖,新疆正式隶属于汉朝版图。
2.汉武帝时代出嫁乌孙的两位公主是 ——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
3.清朝中央政府批准在新疆建省的时间: ——1884年,4.在汉代前迁入新疆的民族有:(只需说出5个)
——伊兰、塞种、月氏、羌、粟特、乌孙、匈奴等;坚昆、鲜卑、柔然、哒、高车、突厥、吐蕃、契丹、、回鹘、、蒙古、汉人等。
5.在汉代后迁入新疆的民族有:(只需说出5个)
——坚昆、鲜卑、柔然、哒、高车、突厥、吐蕃、契丹、、回鹘、、蒙古、汉人等。
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时,新疆的世居民族有:
——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
7.早在西汉以前,新疆地区原始宗教是: ——萨满教。
8.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时间: ——公元10世纪初 9.至今在新疆仍然有8种宗教并存,它们是:
——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天主教、东正教、萨满教、道教。
10.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
——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和保安10个民族。
11.与新疆毗邻国家的国家有:
——从东北至西南分别与蒙古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12、“7.5”事件后,为解决伊宁县55个重点村中的15个村班子存在的问题,县委召开专门会议,决定采取什么方式加以解决。
——“一个村一个村逐一研究问题、一个村一个村逐一解决问题”
13、胡锦涛总书记在自治区干部大会上强调指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中央的一贯方针,也是
的首要任务。
——推进西部大开发 1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新疆共有13个民族成分,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新疆共生活着多少个民族。
——55个
15、新时期民族分裂主义的主要表现是
16、当前做好新疆工作的关键是 ——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7、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共同繁荣和发展
18、民族团结的“五个互相”是什么? ——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非法宗教活动和恐怖暴力活动 ——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19、加强宗教管理的方针是:
——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制渗透、打击犯罪”的方针。
20、“三股势力”指的是:
——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
21、打击“三股势力”的方针是: ——“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
22、“三个离不开”指的是: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个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
23、“四维护两反对”的内容:
——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24、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是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5、“五观”教育是指:
——“五观”指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和文化观;
26、“四个认同”的内容是:
——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7、邪教是: ——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标榜、神话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28、邪教的本质是:
——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
29、党和政府处理邪教的基本政策:
——对绝大多数上当受骗的群众,要千方百计地团结、教育、挽救他们;对极少数邪教头目和骨干,要依法打击。
30、总书记指出:新疆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西北部,占陆地国土面积约
——六分之一
32、新疆历史上曾是欧亚大陆交通和文明交往的通道,连接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著名的 从这里经过。
——“丝绸之路”
33、特定的地理区位,使新疆历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 的特色。
——多民族并存与融合、多种文化兼容与并蓄 34、1954年10月7日,中央决定驻疆人民解放军10.5万官兵集体就地转业,组建
,成为一支寓兵于民、劳武结合的特殊部队,执行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35、新疆和平解放的时间 ——1949年9月10日
3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时间 ——1955年10月,
38、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新疆进入了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39、中国政府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和建设,始终把 作为一项基本政策,适时作出一系列推动和促进新疆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帮助边疆地区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40、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时间: ——2000年
41、新疆根据 的特点,建成了以阿克苏克孜尔水库、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等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型水利工程和大批干支渠及其防渗工程,全区的引水量、水库库容和有效灌溉面积迅速增加。——“绿洲生态、灌溉农业”
42、投资 的塔里木河综合治理项目2008年完成,结束了塔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断流30年的历史。
——100多亿元人民币
4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民族政策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44、新疆的农业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围绕着 的建设,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农业基础地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农产品有效供给成倍增长。
——粮食、棉花、特色林果、优质畜牧业基地和设施农业
45、新疆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008年棉花总产量达301.55万吨,均位居中国首位。
——棉花总产、单产和人均占有量
46、截至2008年,新疆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059家,并成为中国最大的 基地。
——番茄制品加工出口
47、截至2008年,甜菜糖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 基地。
——甜菜糖生产
48、新疆的工业经历了
的发展过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49、近年来,新疆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逐渐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并形成了哪几个工业聚集区
——天山北坡经济带、乌昌(乌鲁木齐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体化经济区、库尔勒-库车石化工业带等工业聚集区
50、新疆是中国的 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51、2008年,新疆原油产量达2722万吨,成为 ——国家第二大原油产区; 52、2008年,新疆天然气产量240亿立方米,居 ——全国第一位。
53、国家和新疆自治区积极支持有优势有条件地区率先发展,并采取特殊政策措施,促进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牧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形成了什么样的发展新格局?
——南北协调互动、区域竞相互促、城乡统筹互进的发展新格局。
54、新疆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长期支持帮助下实现的。1950年至2008年,中央政府在新疆的投资达
,占同期新疆总投资的25.7%。
——3862.3亿元人民币
55、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的教育情况?
——新疆只有1所大学、9所中学、1355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19.8%,全疆文盲率高达90%以上。
56、随着新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推行,在哪一年新疆所有农村中小学生实现了免费教育。
——2006年,57、在哪一年,新疆贫困寄宿生全部享受生活补助,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2008年,58、国家通过实施什么样的政策,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
——“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特培”工程、“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以及公派少数民族留学生等
59、自治区政府在哪一年作出在少数民族学生中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决定,要求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
——2004年
60、实施“双语”教育的意义
——实施“双语”教育,对增进民族间的了解和沟通,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61、为使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接受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从2000年起,国家在北京、上海等12个经济发达省市的13所中学开设。
——新疆高中班
62、哪一年起,新疆全面启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确定对人均年收入低于700元人民币的农牧民给予补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建立,——从2007年7月起,63、维吾尔的,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维吾尔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瑰宝。
——“十二木卡姆”
64、新中国成立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省人民政府将“十二木卡姆”列为重点抢救的艺术品,组织力量对木卡姆艺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普查、搜集和整理工作,于1960年出版“十二木卡姆”乐谱。从此,“十二木卡姆”完成了
——由口头传承向文本传承的转折。65、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66、2008年,新疆总人口为2130.8万人,其中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1294.5万人,占全疆人口的 ——60.8%。
67、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68、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承认中国各民族的存在并保障其各方面的平等权利,69、在新疆,各民族公民广泛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平等权利,包括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接受教育的权利、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保护和发展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权利等。
70、在新疆,各民族间政治地位的平等主要通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以实现。
71、新疆是全国唯一的 俱全的自治区。——三级(区、州、县)自治地方
72、国家和自治区一直把
作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键,通过送去学习、加强培训、基层锻炼、异地交流、挂职轮换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73、1993年颁布、2002年修改的,从法律上保障各民族语言文字平等的权利,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74、1996年颁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中规定,经营者在其经营场所悬挂和在食品包装、装潢上标注“清真”字样或标记,必须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批准。
75、民族团结,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反对
——民族之间的隔阂、歧视、仇恨和冲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76、在新疆,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多年来,自治区政府大力倡导
——“人人都有民族团结思想,人人都讲民族团结,人人都懂民族政策,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好事。”
77、哪一年开始在每年5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集中、广泛地进行民族平等团结的宣传教育。
——1983年
78、在新疆,各族人民充分享有
的权利,信教或不信教完全由公民自由选择,受法律的保护,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干涉。
——宗教信仰自由 79、2004年,“东突”势力在境外拼凑成立了
,此后,“东突”势力一直在密谋策划分裂和暴力破坏活动。
——“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简称“世维会”)。80、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民族平等 2.维护民族团结3.实施民族区域自治4.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5.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6.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81、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经济的状况
——新疆经济是以农牧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没有农场和成规模的良田,工业企业几乎全是私营小作坊,人民生活贫困不堪。
82、说说近年来新疆旅游业的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08年,新疆共有景区(点)近500处,形成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喀纳斯湖生态旅游区,天池、赛里木湖和博斯腾湖风景旅游区,吐鲁番、库车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喀什民俗风情旅游区,伊犁塞外江南风光旅游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
83、“7·5”事件的性质、——“‘7·5’事件是一起由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策划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给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同类事件中,乌鲁木齐‘7·5’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最多、财产损失最大、影响最恶劣。”
84、近年来,为优化新疆产业结构布局,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办法? ——中央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大量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新疆培养了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全国其他省市还以对口的形式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85、为优先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国家通过实施什么样的特殊扶持政策,推动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
——为确保少数民族考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实行高等学校招生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照顾政策,此后又提出按比例录取的优惠政策,并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单独命题考试、单划分数线录取等政策,这种照顾一直持续至今。
86、邪教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区别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性质不同;教义教规不同;活动场所不同;活动方式不同;活动时间和内容不同;危害结果不同和适用法律不同。
87、邪教的危害有:
——(1)破坏家庭;(2)骗取钱财;(3)破坏生产;(4)奸淫妇女;(5)残害生命;(6)毒害青少年;(7)煽动闹事,扰乱社会秩序;(8)危害基层政权。
88、邪教组织的共同特点是:
——都是以拯救人类为幌子,散布迷信邪说;都有一个自称有超自然力量的教主,作为信徒顶礼膜拜的偶像;都是以秘密结社的组织形式控制信众;都不择手段地骗取钱财。89、胡总书记在 8月25日召开的自治区干部大会上提出的“两手抓”、“三个不动摇”是什么?
——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
90、自治区党委7届8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新疆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排难而进,卓有成效地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卓有成效地推进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新疆各族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奋斗。
91、村级维护稳定十步工作法内容是:
——(1)健全领导和保障机制;(2)成立维稳专业队伍防范机制;(3)建立情报信息运行机制;(4)建立经常性排查机制;(5)建立应急处突机制;(6)建立宗教事务管理机制;(7)建立重点人员监控机制;(8)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9)建立反分裂宣传教育机制;(10)建立平安创建机制。
92、“四知”、“四清”、“四掌握”内容指的是:
——(1)“四知”:直辖区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直辖区家庭的经济状况、直辖区家庭及其成员的政治表现、直辖区家庭及其成员的遵纪守法表现;
(2)“四清”:辖区就业状况清、辖区重点人口情况清、辖区流动人口现状清、辖区贫困群体状况清;(3)“四掌握”:掌握辖区宗教管理状况、掌握辖区居民热点、难点问题、掌握辖区基本情况及社情动态、掌握辖区积极分子的作用发挥情况。
9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根据民族工作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级各类院校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各地、各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干部交流、岗位轮换,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同等条件优先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等领导班子中占有适当比例。
9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
——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其核心内容是人们信教不信教都有自由。95、为什么必须高度重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宗教首先是一种思想信仰,但当人们的宗教信仰外化为宗教活动、宗教组织和宗教活动场所时,就必须依法管理,这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促使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和政策的轨道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只有实施了对宗教事务有效的科学管理,公民信教自由的权利和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力保障,才能保证宗教活动在政策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常进行;反之,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合法权益就会受到侵害,难免导致宗教活动越出法律的轨道,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危害。
96、非法宗教活动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主要表现有:(1)强迫他人信教,对不信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人进行歧视、侮辱和打击;(2)未经批准擅自修、扩建宗教活动场所,擅自进行豪华装修;(3)私办经文班(点),一些思想反动的人借机向学经人员灌输反动思想,培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4)利用宗教干预行政、司法、公共教育、婚姻、计划生育;(5)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强收宗教课税;(6)以讲经为名宣传“圣战”,蓄意歪曲经典教义,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7)推销夹杂反动思想的宗教书刊和音像制品;(8)攻击、谩骂甚至谋害爱国宗教人士,争夺宗教活动场所的主持权和宗教团体的领导权;(9)利用朝觐机会,对朝觐人员进行策反和拉拢;(10)编造、传播“圣人显灵”、“真主下凡”等谣言,蛊惑人心,破坏社会稳定;(11)利用宗教建立反动组织,制造**和**;(12)国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政治渗透,实施“西化”和“分化”的图谋,等等。
97、非法宗教活动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由于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出于宗教感情,加之法制观念淡薄,或不熟悉,不了解法律、法规、政策而进行的不带有政治企图的非法宗教活动;另一种则是敌对分子旨在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前者一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如果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矛盾也会转化;后者则属于敌我矛看。
98、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
99、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 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帮 助和支持。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
100、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采取了哪三项措施?
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有40多个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l%;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4个自治县(旗)在西部,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6.4%。云南、贵州、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也在西部;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及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虽不在西部,但也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待遇。因此,西部大开发就是民族地区大开发,就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二是开展“兴边富民行动”。这一行动是国家民委落实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实施的范围包括分布在我国2.1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上的135个县(旗、市)。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培育县城经济增长机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截至2002年底,全国“兴边富民行动”实际投入资金已达150亿元,兴建兴边富民项目数万个,2100多万人受益。
三是重点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指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全国有22个,总人口不足60万人。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这22个民族发育程度比较低。今后10年内,国家计划每年投入5亿元帮助发展,共50个亿。
第三篇:大学生宗教知识
《大学生宗教知识手册》
目录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1.什么是宗教
2.马克思主义总好觉观的主要内容
3.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4.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5.为什么不允许强迫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 6.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
7.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 8.什么是合法的宗教活动
9.我国对宗教活动的具体规定
10.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与家庭聚会的区别
11.什么是邪教
12.邪教的危害性
13.如何识别邪教
别 14.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
15.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系 16.在宗教信仰与名族习俗的关
二、有关法律法规 17.《宪法》对宗教信仰的规定
18.我国对宗教教育的规定
19.外国人在我国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的规定 20.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的规定
2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进行传教活动
22.国家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的规定
2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涉及宗教的规定 24.《教育法》中涉及宗教的规定
2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涉及宗教的规定
26.《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涉及中交的规定
27.《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涉及宗教的规定
28.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决不允许利用宗教干预教育教 学工作
29.禁止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
30.如何警惕境内外反动、非法宗教的渗透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
1.什么是宗教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虽然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应,但其反应是颠倒的、扭曲的、虚幻的。宗教的本质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古往今来,不同宗教学学派都对这个问题作出过自己的回答。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科学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争辩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内容包括:一是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甚至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自认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它的消亡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二是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剥削阶级所利用。成为麻醉人们精神的工具,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强调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对立的,不能让宗教思想影响和侵蚀党的肌肤,反对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解决宗教问题要服从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总任务,提出了要向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
3.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1)宗教尤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2)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要宣传无神论,单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要坚持政治上的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4)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5)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们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分、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6)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宗教对外友好交谈,抵御进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允许境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总监事务。
(7)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要支持他们他们加强自身建设,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8)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新教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
(9)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想适应。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树立公民意识,把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10)所以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名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4.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想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不可偏废。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我们党基于马克思主义总好觉观,基于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基于我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提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总好觉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的自由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同时又受法律的制约。国家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制干预或施加压力,既不能用行政手段压制宗教,也不能放弃对宗教事物的管理,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任何强制都是不允许的。无论信教的公民,还是不信教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和承担宪法赋予的同等权利和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加以歧视。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利,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利。这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同时必须指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鼓励和支持发展宗教。
依法管理宗教事物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依法管理宗教事物,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其基本内容是:切实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障正常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保障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绝不允许利用宗教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绝不允许利用宗教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基于我国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有的宗教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我国信教群众作出的自主选择。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充分认识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现实危害性和做好抵御渗透工作的复杂性、迫切性和极端重要性,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动摇,越要做好抵御渗透的工作。绝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势力重新控制我国宗教事务,决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组织用任何方式在我国传教。要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要把渗透和正常交往区别开来,支持和鼓励我国宗教皆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增进同各国人民包括宗教界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要善于到国际社会宣传自己,主动开展人权领域的斗争,积极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做出的科学论断,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宜,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领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该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支持他们与个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威海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
5.为什么不允许强迫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
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人生观海不成熟,对于宗教信仰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还很难自主地做出选择,如果强迫他们入教,不但会影响他们的渗透健康,而且还会耽误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业。对于未满十八岁少年儿童参加宗教活动的,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要通过宗教界人士及教徒家长做好规劝工作。对强迫少年儿童入教,影响正常教育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6.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不是说共产党员就可以信仰宗教。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公民,信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主张无神论,毫无疑问共产党员不应该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团章》规定,共青团员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动指南,共青团员在加入组织时就已经做出了信仰的选择,成为无神论者,因此,共青团员同样不得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信教、不传教。
7.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反复强调要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向群众说明有神论的荒谬,说明宗教存在的根源。列宁强调,不能抽象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这种宣传如果脱离了消除宗教根源的现实斗争或者突出到不适当的首要地位,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科学无神论宣传绝不能伤害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一定要避免加剧宗教狂热。我们要加强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宣传唯物论和无神论,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中,不要违背宗教政策,不要把宗教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不要在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8.合法的宗教活动
合法的宗教活动指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国家宪法、法律、政策以及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法规、条例、规章允许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宗教活动。即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或按宗教习惯在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宗教活动,如礼拜、封斋、烧香、拜佛、诵经、讲经、祈祷、讲道、受洗、受戒、过宗教节日、终傅、追思等。通俗的将就是合法的教职人员在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从事合法的宗教活动。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场所合法,宗教活动应当在经过政府核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或经政府宗教事务所部门认可的场所进行;二是主持活动的人员身份合法,宗教活动必须有宗教团体认定的教职人员或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三是宗教活动内容合法,不得影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公民身心健康。
9.我国对宗教活动的具体规定
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应当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宗教活动和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或者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特别是在大学校园中,更不允许宗教活动(神学院除外),其具体规定是“四严禁”、“两不得”,即: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方针,严禁在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严禁在学院举办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学生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不得开设带有传教性质的课程,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等。
10.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与叫家庭聚会的区别
家庭聚会,是指基督教徒按基督教的传统习惯,在自己家里过宗教生活,参加的人以自己家庭成员为主,有时候少数亲戚、邻居参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简单,一班只作经祷告。
基督教四射聚会点,是指未依法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申请筹备设立和登记,自发性的有一定数量的信教群众参加、有固定的主持人、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的基督教会点。基督教家庭聚会,是基督教的传统习惯,国家予以尊重,但要防止其演变为私设聚会点。私设聚会点是违法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理。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自觉拒绝参加校园周边的基督教私设聚会点。
11.什么是邪教
邪教是冒用宗教,气功或其他名义的标榜、神话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世界上的邪教五花八门,名称各异,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借用宗教的一些名词术语来编造歪理邪说,散布迷信思想;在宣传世界末日、制造恐怖气氛的基础上,神话教主,鼓吹只有忠诚于教主才能在世界末日来临时获得拯救或成神成仙,推行狂热的教主崇拜;对信教徒通过洗脑、恐吓、诱骗等手段实施严酷的精神控制;建立严密的组织并进行秘密的结社活动;不择手段疯狂敛取钱财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邪教的邪恶本质,使邪教成为地地道道的社会邪恶势力。
12.邪教的危害性
邪教是一种“社会毒瘤”,其危害是多方面的:邪教教主多有政治野心,对抗社会,对抗政府,妄图推倒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邪教组织视生命如儿戏,有的挑唆、暗示其信徒自戕生命,有的吹嘘教主如何神奇、包治百病,使众多信徒有病不就医,最终贻误病情,导致死亡;邪教组织以出售学习资料、要求成员“奉献”等各种名义骗取钱财,用于自身挥霍和从事邪教活动;邪教组织多数头目借着“神”的名义奸淫玩弄女性,严重摧残女性身心健康等。当代大学生要准确识别邪教,提高防范能力,了解邪教危害,增强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邪教,做到不听、不信、不传,检举揭发邪教的违法活动,坚决运用法律武器抵制邪教。
13.如何识别邪教
(1)看历史。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邪教则都是迅速冒出来的极端功利化的社会组织,往往会对社会进步产生极为严重的破会作用,他们与宗教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2)看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宗教有爱国利民的传统,号召信教群众热爱国家,拥护政府,提倡平等博爱,济世助人、同情弱者等。邪教则对抗政府、危害社会、蒙骗坑害群众、教唆人们消极厌世、不事生产,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3)看与信徒之间的关系。宗教对信徒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等均没有严格的要求,信与不信比较自由。邪教则对教徒实施精神控制,教主与教徒之间绝对是服从与被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这种关系维系邪教存在的组织基础和精神纽带,带有明显的强制性。(4)看崇拜的对象。宗教崇拜的是远离信徒的精神存在、是一种精神领域内的最高信仰。邪教则崇拜一个活着的、具有强烈功利目的和政治目的的教主。
(5)看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宗教有组织但其活动是公开的,是接受政府依法管理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及。邪教则是秘密结社组织,活动方式是隐蔽诡秘,行为方式偏激怪癖。
14.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 所谓封建迷信,泛指对人或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卜筮、相术、风水、算命、拆字、招魂、圆梦等,大多产生流行于封建社会,这些习惯上成称之为封建迷信活动。封建迷信活动与宗教信仰,从认识论上讲确有共同之处,它们都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但是封建迷信不属于宗教范围,他们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特有宗教信仰、宗教感情和与此信仰感情相适应的宗教理论,教义教规,有程序化的宗教仪式,有严密的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而封建迷信根本谈不上有一套完成系统的东西,迷信职业者不过是利用这些活动骗人骗财,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2)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的各种思想文化,与文学、诗歌、建筑、艺术、道德等意识形态相互渗透,相互包容,成为一种文化的混合体,其中含有丰富的优秀文化成分,封建迷信无法与之相比拟。
(3)宗教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开展规范的宗教活动。宗教可以发扬各自的优良传统和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封建迷信不具有这些特点,它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图财害命的骗术,某些迷信组织已成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滋生源。
15.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反对用超自然的原因和力量去证明任何自然现象及其发展过程。宗教就其本质就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神灵主宰世界。在认识方法上,宗教与科学也是根本不同的,自然科学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去认识事物的各种联系并尽可能地用经验去证明。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信仰主义、依靠超经验、超理性的启示或神秘主义的直觉。在社会作用方面,宗教与科学也是大相径庭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虽然宗教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通过宗教运动对社会发展起过特殊的推动作用,但一般说来,宗教在历史发展中是一种保守的因素,因为宗教往往把现存的社会制度当成神意的体现,看成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16.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的关系
宗教信仰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反映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问题,使人们的一种思想认识;民族习俗属于某种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不能把宗教信仰与民族习俗混为一谈。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是二者都以特定的民族为载体,离开了一定的民族,二者均无从表现;二是宗教信仰最终必将外化为宗教行为,即通过参加一定的宗教活动使宗教信仰本身得以实现,这样二者在行为上有所统一;三是一些直接来源于宗教的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民族习俗,或叫宗教性民俗,成为整个民族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法律法规 17.《宪法》对宗教信仰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公民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妨碍义务教育的实施;二是不得利用宗教妨碍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具体是指除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外,在各级各类学校中:(1)不得进行宗教活动;(2)不得开设宗教课或向学生传播宗教,不得组织学生到宗教活动场所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干扰、阻挠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教育;(3)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的活动;(4)中等和中等以下学校的教材不得有宣传宗教思想的内容,大学某些学科采用有宗教内容的教材应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5)学生不得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6)教师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在教学中进行宗教宣传和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严禁外籍教师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的活动。
18.我国对宗教教育的规定
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在普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但宗教界内部实施宗教教育,培养宗教教职人员,是其合法权益,应当予以保护和支持。宗教学校教育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一种特殊教育,《教育法》第八十二条作出规定:“宗教学校教育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据此,《宗教事物条例》专门作出特别规定。
19.外国人在我国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规定,以宗教教职人员身份来访的外国人,经省、自治区、, 直辖市以上宗教社会团体邀请,可以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以其他身份入境的外国宗教教职人员,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宗教社会团体邀请,并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同意,可以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
20.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的规定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在依法登记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参加宗教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
第七条
境内外国人集体进行宗教活动要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认可的经依法登记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或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指定的临时地点举行。境内外国人在临时地点集体进行宗教活动时,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六条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外国人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对宗教教职人员的选任和变更,不得干涉和支配中国宗教社会团体的其他内部事务。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形式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举办宗教培训班。
2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进行的传教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外国人不得在中国境内进行下列传教活动:
(一)在中国公民中委任宗教教职人员;
(二)在中国公民中发展宗教教徒;
(三)擅自在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
(四)未经批准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处所讲经、讲道,进行宗教聚会活动;
(五)在宗教活动临时地点举行有中国公民参加的宗教活动,被邀请主持宗教活动的中国宗教教职人员除外;
(六)制作或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教电子出版物等宗教用品;
(七)散发宗教宣传品;
(八)其他形式的传教活动。
22.国家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的规定
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打击一切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各种不属于宗教范围的、危害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封建迷信活动。《刑法》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那些利用封建迷信,进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违法犯罪的人,要坚决打击。对印刷、传播看相算命、抽签卜卦一类书籍、印刷品的,要严肃查处。
2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等涉及宗教的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方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涉及宗教的规定是: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者和上网用户、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宗教迷信。违反规定的,将给予特定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发证机关责令停业整顿直至掉销经营许可证。
24.《教育法》中涉及宗教的规定
第八条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2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涉及宗教的规定 教育部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三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26.《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涉及宗教的规定
第四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贯彻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27.《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涉及宗教的规定
第七条 外国宗教组织、宗教机构。宗教院校和宗教教职人员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合作办学活动。
教学工作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得进行宗教教育和开展宗教活动。28.加强高校教育管理,绝不允许利用宗教干预高校教育
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各高校党委在组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让大学生接受正面教育、无神论教育。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用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占领校园文化阵地,避免大学生受到宗教诱惑。要加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严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散布和宣扬有神论,严禁散布对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法规的怀疑和不满。要进一步规范在河南省举办的国际会议管理工作,坚决拒绝、依法制止附加宗教条件的境外资助。
29.禁止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
根据有关规定,除经批准的宗教院校外,各级各类学校一律不得进行宗教活动,不得在学校成立带有宗教背景或宗教意图的社团组织,不得强迫、引诱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内从事任何发展教徒的活动。在校学生不准参加任何宗教团体组织的宗教活动和培训班,不得拉拢引诱其他不信教学生信仰宗教,不得开展各种包含宗教内容的集会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手机,QQ群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宗教传播活动。
要进一步做好外籍专家和教师、外国留学生以及港澳台侨学生的管理工作。严禁外籍教师、外籍留学生在学校从事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的活动。外籍教师不得利用上课之机向学生灌输宗教思想,进行有神论宣传,不得带领学生参加宗教活动。一旦发现有传教行为的,要依据有关管理规定,及时劝阻、制止,对于顽固坚持的,要坚决做出解聘、退学处理。
30.如何警惕境内外反动、非法宗教的渗透
宗教作为一种带有历史延续性的文化传统模式,具有非常强大的现实渗透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交往的扩大,境内外反动、非法宗教组织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向我国特别是大学生进行宗教渗透。对披着宗教外衣的人进行的违法犯罪和反动破坏活动,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同学们千万要提高警惕,切不可因一时好奇陷入反动宗教组织的陷阱。即使是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也是严禁成立任何宗教组织、举办任何宗教活动和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它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的;在社会上,一定不要参加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的宗教活动和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它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你如果接到了散发或邮寄的宗教宣传品或参加宗教组织活动的邀请信,切不可轻易参加或将宗教宣传品在同学、朋友中散发,而应主动报告老师或学校保卫部门,并配合学校进行工作;我国原则上不允许教徒在家里聚会举行宗教活动,如果有人邀请你参加家庭宗教聚会,你应婉言谢绝。如果做到了以上几点,相信在大学期间你能够避开宗教问题对你学习的干扰,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第四篇:宗教知识题
宗教知识试题
姓名 学号导师签名
一、选择题
1.我国实行()的原则,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A.独立自主自办教会B.宗教自由C.政教分离
2.现代邪教一般打着()、气功、传统文化等旗号招揽信众,对此,人们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A.宗教B.政治C.经济D.旅游
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以下场所()进行宗教活动。
A.寺庙B、道观C、教会D、学校
4.邪教通常利用各种(),引诱信徒消极厌世,挑动他们对现实和政府的不满情绪。
A.社会矛盾B.家庭问题C.人际关系问题D.环境问题
5.邪教“教主”在群众面前神化自己,鼓吹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号称拥有许多超自然的()。
A.神力和权力B.能力和义务C.功夫和力气D.物质和能量
6.我国《宗教事务条例》规定,信教公民的集体宗教活动,一般应当在()举行。
A.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内B.商业场所C.中小学内D.公开场所
7.上网时发现邪教宣传内容,正确的做法是()。
A.仔细阅读相关内容B.向别人传播C.不听、不看、不信、不传 D.下载并保存
8.发现有人散发邪教宣传品,正确的做法是()。
A.立即制止,并在第一时间报警B.接受宣传品
C.不管不问D.阅读宣传品上的相关信息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校学生参加宗教组织和教徒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的宗教活动。
B、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成立任何宗教组织。
C、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举办任何宗教活动。
D、合法的宗教在校园内不得布道、传教和宣传有神论、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书刊。
10.除经政府()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外,其他场所一律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献。
A.宗教事务B.民政C.旅游D.文物
二、判断题(请打√或者×)
1.基督教私设聚会点是非法的,必须依法进行处理。作为在校大学生,应自觉拒绝参加校园周边的基督教私设聚会点。()
2.刑法规定:“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3.当代大学生要准确识别邪教,提高防范能力,了解邪教危害,增强防范意识,自觉远离邪教,做到不听、不信、不传,检举邪教的违法活动,坚决运用法律武器抵制邪教。()
4.在校学生不准参加任何宗教团体组织的宗教活动和培训班,不得拉拢引诱其他不信教学生信仰宗教,不得开展各种包括宗教内容的集会活动,不得利用互联网、手机、QQ群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宗教传播活动。()
5.一些邪教组织打着宗教的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司法机关对这类违法犯罪分子依法惩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三、问答题
1.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的三个条件?
2.如何理解禁止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邪教组织的认识。
第五篇:宗教知识
25、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怎样做到先行先试?
答:坚持已经形成并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针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坚持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通过先行先试,正确处理宗教领域复杂敏感问题以及与当前社会管理不相适应的问题,解决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问题,探索“合法、有效、责任到人”的治理模式。要鼓励基层干部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不断摸索管用的实招、硬招;要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肯定成效、推广先行先试的经验做法,固化机制。
26、什么是民族风俗习惯?
答: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主要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和生产等诸方面。风俗习惯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
27、为什么要充分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答: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关系到尊重民族感情,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正确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大问题。
28、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风俗习惯与宗教礼仪的关系?
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宗教虽将教义教规与信教群众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相融合,但是风俗习惯与宗教礼仪仍然有所不同。要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对已经约定俗成的婚丧嫁娶仪式,例如起名、割礼、给亡人站礼、送葬、过乃孜尔等,虽然含有某些宗教色彩和宗教传统,但实质上已经演变为民族风俗习惯的组成部分,应予以尊重。
29、公职人员、学校师生着装要求是什么?
答:公职人员、学校师生等要遵守职业、行业和校园基本着装要求。30、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能信教?
答: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由中国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共产党员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违背了党的性质,破坏了党的纯洁性,削弱了党的战斗力,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不利于全面正确的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31、如何处理违纪信教党员?
答:对违纪人员区分不同情况,慎重对待,妥善处理:对于共产主义信念动摇,热衷于组织或参加宗教活动,但经过批评教育,有转变决心和实际表现,本人要求留在党内的,可作限期改正处理;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劝其退党、退出公职;对于极少数煽动宗教狂热、利用宗教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决开除党籍、公职,并追究法律责任。
32、为什么要坚决制止在公共场所做礼拜?
答:在公共场所做礼拜,妨碍了其他公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损害了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
33、哪些公共场所禁止做礼拜?
答:党政机关、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商场(含商品批发市场)、学校、医院、交通运输工具、交通站点、街道道路、休闲娱乐广场等公共场所。
34、为什么禁止穿戴“吉里巴甫”等服饰?
答:穿戴“吉里巴甫”等服饰,与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密切相关,不仅有违风序良俗、民族文化传统,也影响妨碍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要综合施策,坚决治理。
35、如何治理穿戴“吉里巴甫”等服饰行为?
答:要查清背景,对煽动、教唆、胁迫者,依法严肃处理。要坚决禁止制作、销售“吉里巴甫”服装,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强整顿,严查制作、销售服饰的窝点。
36、如何对待妇女蒙面、年轻人留大胡须?
答:对妇女蒙面、年轻人留大胡须的,要采取耐心细致说服教育引导的方法,促其主动改正。禁止当街摘面纱、剪袍子、剃胡子等简单粗暴的方法。
37、如何处理出于朴素宗教感情而组织、参与的一般地下教学经等活动?
答:要通过教育、批评、疏导的办法予以制止,不进行经济处罚,一般不采取强制措施。
38、处理情节较为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非法宗教活动的依据是什么?
答:由有关部门依照《宗教事务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规定进行行政处罚,严禁利用乡规民约进行罚款。
39、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概括起来就是“两个要求”和“两个支持”。“两个要求”,即: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两个支持”,即: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40、对组织非法宗教活动的首要分子、罪行重大人员应如何处理? 答:应始终把首要分子、罪行重大人员作为打击重点。对宣扬“圣战”等宗教极端思想、预谋实施暴恐犯罪的,幕后组织、策划、教唆以及利用互联网和各类媒体等宣传暴力恐怖、“圣战”思想的,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直接实施暴力恐怖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从重惩处。
41、如何做好对宗教极端团伙组织一般参与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
答:将其列入重点管控教育对象,贯彻“教育为先、管教结合”理念,以“去极端化”为目标,多种教育方式相结合,加强对其法制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双语教育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他们再次从事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民族分裂活动。对于初次参与宗教极端团伙活动,主观恶性不深、涉案行为较轻、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的,原则上不作犯罪处理,做好日常帮教管理工作。
42、利用非法宣传品、互联网等媒介传播宗教的行为有哪些?
答:利用非法宣传品、互联网等媒介传播宗教的行为主要有:擅自出版、印刷、复制、制作、发行、销售和传播宗教类出版物和音像制品(包括引进境外宣扬宗教的影视作品);利用数字出版和互联网、手机、移动存储介质等宣扬、传播宗教;非法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收听、收看、传播境外宗教广播电视节目等行为。
43、对利用非法宣传品、互联网等媒介传播宗教的行为如何处理?
答:各有关部门要综合运用教育、行政、法律等手段,发挥对涉及宗教方面出版物进行审读、鉴定机制的作用,下大力气加强文化市场稽查机构的执法队伍建设,做好对文化市场的常态化监管,切实加强查缴没收、删除封堵工作;严查编印制作及物流渠道,堵住源头,防止传播蔓延;对于制作、贩卖、传播非法宣传品甚至宣传宗教极端主张构成犯罪的,要依法严厉打击。
44、对强迫他人在斋月期间封斋、停止生产经营等正常生产生活活动的行为应怎样处理? 答: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强迫他人在斋月期间封斋、停止生产经营等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对情节轻微的,批评、教育。对于以殴打、体罚、虐待及其他暴力手段实施强行干涉的,依法严肃处理。
45、对于利用宗教破坏法律实施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答:对于利用宗教破坏法律实施的,要依法处理。这些行为主要包括:以宗教教义妨碍国家教育制度、干预行政、司法、计划生育政策和遗产分配的;违反《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重婚的,给未领结婚证者以念“尼卡”等宗教仪式结婚的,未依法办理离婚手续而以宗教方式离婚的等。
46、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宣传教育重点区域有哪些? 答:要突出宣传教育重点,将宣传教育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
47、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重点人群有哪些?
答: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特殊群体、危安类服刑在教人员。
48、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应采取什么样的宣传教育方式?
答:要突出“面对面”、“草根化”方式,使用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图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为宣传传播渠道,努力做到宣传教育活动入脑入心。
49、在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中如何增强群众的免疫力? 答:要紧紧围绕“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主题,突出“去极端化”内涵,丰富宣传教育内容,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党和国家宗教政策以及新疆宗教演变史,强调宗教与社会发展相
适应是客观规律,崇尚现代文明生活是必然要求;宣传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讲明正常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的区分界限,强调各族群众必须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抵制和检举揭露暴力恐怖活动。50、对宗教极端势力及其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应采取什么政策?
答:对于宗教极端势力及其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公检法司安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一步提高依法打击处理水平。
51、如何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的管理?
答:要加强对宗教人士的聘用、培养、培训、激励考核管理,不断完善宗教人士管理、生活照顾及生活补助发放制度。
52、如何处理参与非法宗教活动的宗教人士?
答:对一时糊涂偶尔组织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但已有悔改表现的宗教人士,要注意其一贯表现,重在教育管理,不轻易撤销职务;对宗教极端活动采取不报告、不抵制、包庇纵容等消极态度的宗教人士,严肃批评、严格管理;对参与宗教极端活动、组织参与非法宗教活动情节严重的宗教人士要严格依法处理。
53、如何深入揭批宗教极端活动的反动本质?
答:要抓住典型案例,采取公开审判方式,及时在各种媒体上发布信息,公开处理、大力揭批。及时编写贴近实际、灵活生动的典型案例,向群众深刻揭露宗教极端势力破坏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违法犯罪事实,使群众擦亮眼睛、避免上当,形成对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民族分裂活动围打掘根的强大社会氛围。
54、讲经、解经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按照国家宗教局、全国伊协、自治区民宗委(宗教局)、伊协规范解经要求,严格按照新编《卧尔兹》进行讲经、解经,把伊斯兰教的“两世吉庆”、倡导和平、热爱祖国、服从秩序、团结友善的理念融汇到解经、讲经工作之中,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时代发展、适应现代文化的阐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增强新疆宗教文化的时代性和包容性。
55、如何坚持发扬新疆一体多元文化优势,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
答: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传统,在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基本内涵,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不断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56、如何引导信教群众积极适应现代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答: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培育科学精神,强化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加强惠民富民政策的宣传,树立勤劳致富典型尤其是信教群众、宗教人士勤劳致富、科技致富的典型,培养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鼓励、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创业致富、勤劳致富、建设美好家园。
57、加强对爱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通过法治教育,使宗教人士、信教群众充分认识到自己首先是公民,其次才是教民,既享有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又要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任何行为包括宗教活动都要符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不能从事非法宗教活动,更不能参与宗教极端活动。
58、为什么禁止宗教人士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开办宗教知识讲座?
答:宗教人士未经批准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开办宗教知识讲座,不利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也不利于宗教知识正常传播,还可能助长非法宗教活动、甚至引发宗教狂热,危害未成年人。
59、如何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有力压缩宗教极端思想传播空间?
答:着力构建覆盖全疆、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方位发挥文化活动载体的作用。突出抓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落实,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提高基层文化阵地、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的覆盖面和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和译制能力,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语言类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新型网络传播服务,延伸到基层和农村,用好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新媒体传播手段。围绕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发掘优势、丰富内容,有组织地开展好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下转7版)
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早日把喀什建成中国西部明珠。
81、喀什地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工作要求是什么?
答:是提高“一个认识”,研究“两个规律”,处理好“三个关系”,解决“三个问题”,做到“三个心中有数”。
82、提高“一个认识”的内容是什么?
答:提高对暴恐团伙几乎都从非法宗教活动开始,利用宗教极端思想传播分裂理念,发展组织成员,引发“圣战”共鸣,最终实施暴恐活动的认识。83、研究“两个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从宗教问题氛围浓厚→非法宗教活动频发→暴力恐怖案件发生的演变规律,从虔诚的教徒→狂热的信徒→凶残的暴徒的演变规律。84、处理好“三个关系”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处理好为了谁与依靠谁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依法治区与先行先试的关系。
85、解决“三个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答:在抓宗教管理时,尤其是发现问题方面,要解决村里清楚但往往装不清楚,乡里不清楚但往往装清楚,县市想弄清楚但往往弄不清楚的问题。86、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内容是什么?
答:各级干部要对当地是否有非宗教教职人员讲经,是否有地下教经点,是否有人组织非法“台比力克”活动做到心中有数。
87、喀什地区“万名党员干部抵制‘三非’公开承诺活动”中“四不”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保证家庭成员和亲属不穿着“吉里巴甫”服饰、不戴面纱、年轻人不留大胡须;二是保证家庭成员和亲属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接触宗教极端思想;三是保证家庭成员和亲属不收听、收看和传播非法反动宣传品,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上下载、制作、传播有害信息和非法反动内容;四是保证家庭成员和亲属不报名朝觐、不参加朝觐活动。88、什么是“三非”活动?
答:非法宗教活动,非法宗教宣传品,非法宗教网络传播。89、什么是“三股势力”?
答: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90、新疆精神是什么? 答: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91、“三爱一守”的内容是什么? 答: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教和遵纪守法。92、“一反两讲”的内容是什么?答: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93、爱国宗教人士队伍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刻起作用的爱国宗教人士队伍。
94、新疆“三史”是什么?
答: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95、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三个离不开”是什么?
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96、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四个人人”是什么?
答:人人讲民族团结、人人有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懂得民族政策、人人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97、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对维护新疆稳定的“四个有利于”是什么?
答:①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②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③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④有利于边防和国家政权的巩固。98、什么是“四个认同”?
答: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99、“四维护两反对”的内容是什么?
答: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法律尊严,反对民族分裂,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100、马克思主义“五观”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72、对向未成年人进行宗教渗透的行为如何处理?
答:要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要求,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引诱、强迫未成年人参加宗教活动,对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对强迫、唆使、纵容未成年人封斋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对未成年人身心造成严重受损的要依法处理。对参加宗教活动、封斋的未成年人,加强教育引导。
73、如何加强对参与过非法宗教活动人员和非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管理? 答:由各级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乡镇(街道)、村(社区)和有关单位各负其责,乡镇(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具体组织实施这项重要工作。要全面摸排掌握参与过非法宗教活动人员和非宗教教职人员情况,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的工作要求,做到信息全部掌握、活动基本清楚。要科学划分工作对象类别,以“去极端化”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分类教育管理。对一般工作对象,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其采取集中办班或一对
一、多对一等方式,加强教育、管理、帮扶,掌握其思想动态,提高其谋生技能,防范其再次从事非法宗教活动。对重点人员和可能造成现实危害的人员,在做好帮教工作的同时,严格管控,不出视线,防止形成现实危害。
74、各级党政干部如何正确认识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 答:要把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作为事关全局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定期分析研判本地宗教工作形势,准确把握党的宗教政策,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75、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格局是什么?
答:要充分发挥各级宗教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党委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76、如何强化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基层力量?
答: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治理非法宗教活动的前沿阵地,是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第一道防线。村(社区)党组织具体负责,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敢抓敢管、善抓会管,要确定一名村(社区)干部,专职负责宗教事务管理,会同综治工作站(警务室)做好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工作。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综治中心统筹各种基层力量,充分发挥宗教事务管理专干的作用,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统战、民宗干部队伍建设,配强班子,充实队伍,切实把政治立场坚定、作风正派、年富力强的干部配备到统战、民宗部门。77、如何加强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督查考核?
答: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督导考核制度,加大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和检查考核工作力度,将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把乡村宗教事务管理状况作为考核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准,考核结果作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之一。78、全国都有哪些省市援助喀什?
答: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启动了最大规模的对口援疆工作,上海、广东、山东、深圳4个省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79、“中国梦”在喀什的具体体现?
答:对喀什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加快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早日把喀什打造成中国西部明珠,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幸福喀什,这就是我们喀什人的“中国梦”。
80、喀什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答:到2015年全面完成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力争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族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再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艰苦努力,到2020年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实现人(上接6版)
60、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答:青少年和在校学生是非法宗教活动侵蚀的主要对象,要在中小学校德育教育中增设公民教育内容,把培养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贯穿学校德育教育全过程,融入学生日常教育之中。61、防止宗教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两个不得”、“五个严禁”的内容是什么?
答:“两个不得”: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五个严禁”: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思想、发展教徒;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师生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师生在校内外参加或组织参加宗教活动;严禁穿戴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62、零散朝觐活动有哪些危害?
答:零散朝觐组织者以牟利为目的,私自组织穆斯林出境朝觐,损害了穆斯林的切身利益。零散朝觐者人身安全没有保障,甚至被扣留为人质、露宿街头、生病没钱治疗、被偷被抢、抢饭吃、抢帐篷、抢车坐,严重影响我国穆斯林的形象和国家的形象,严重影响正常的朝觐秩序。特别是零散朝觐者在国外处于无政府、无组织的状态,极易成为“三股势力”等敌对势力渗透、拉拢的对象,严重危及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63、如何正确对待朝觐?
答:朝觐是一项有条件的宗教功课,那些不具备条件的和条件还不成熟的,朝觐报名排队还没有轮到的人,要平静正常地处理朝觐问题,不要互相攀比、争相朝觐,甚至有人不顾家人生活,花掉全部或大部分积蓄,以至于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生产生活,这既不符合伊斯兰教教义教规,也不利于穆斯林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不符合穆斯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64、对零散朝觐人员如何处理?
答:对参与过零散朝觐的人员纳入“参与过非法宗教活动人员”范围加强教育管理,杜绝隐患。65、如何巩固制止零散朝觐工作成果?
答:要坚持行之有效地制止零散朝觐的制度和措施,强化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责任,强化各相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大对零散朝觐组织者的打击力度。
66、如何认识爱国宗教人士在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答:要充分认识爱国宗教人士是团结信教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作用发挥越充分,越有利于党和政府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越有利于团结、教育、引导信教群众,越有利于遏制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
67、如何做好基层离退休党员干部抵御宗教观念的工作?答:要经常关心基层退休党员干部的思想和生活,做好“厚待、厚养、厚爱、厚葬”工作,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自觉抵制宗教观念的影响。
68、对去世的少数民族干部应如何对待?
答:由基层党组织安排干部、宗教人士等,为去世的少数民族干部举办符合习俗的遗体告别和送葬站礼仪式。
69、为什么必须坚决依法取缔地下讲学经活动?
答:任何形式的地下讲学经都不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宗教管理政策,而且地下讲学经极易被不法分子控制利用,成为宣扬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思想的手段。凡是组织地下讲学经都是非法宗教活动,要坚决依法取缔。
70、利用互联网等新型媒体从事非法宗教活动有哪些表现?
答:要高度重视互联网新型媒体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带来的严峻挑战,对利用聊天室、微信、QQ群等各类网络传播工具开展宗教活动的,一律视为非法宗教活动,必须依法查禁。71、如何抵御宗教向未成年人群体的渗透?
答:对于在校未成年人,要按照抵御宗教向教育领域渗透的要求做好工作。对于不在校未成年人,要发挥好家庭管理教育的作用,教育子女不参与宗教活动,使家庭担负起对下一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重任。要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特征的技能培训、法制培训及文化活动,强化对未成年人的无神论教育,最大限度减少宗教尤其非法宗教活动对未成年人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