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提高个人修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家训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家训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在我小时候,每年的春联都是父亲亲手写的,而大门上总是一副“勤俭持家久,耕读为业长”。“勤劳”、“节俭”、“耕读传家”也总是挂在父亲嘴边,他也是这样做的,让我深受此影响。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要。过去,我们生产落后、条件艰苦,需要勤劳节俭;今天,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同样需要勤劳节俭。中华民族自古有吃苦耐劳、戒奢克俭的优良传统,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中华民族勤劳节俭的崇高品格。耕读传家讲的是勤勤恳恳地劳动,认认真真地读书。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农忙时耕田种地,农闲时浏览书籍;种田获取生活资料,读书获取精神营养。耕读传家既学谋生,更学做人,在耕作之余,读读圣贤之书更为重要,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
“勤劳节俭”影响更多的是我的生活习惯,它培养了我一种良好的品质,就是能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依然找到生活乐趣,在富裕的条件下保持朴素的情怀。“耕读传家”的家训则更多是督促我不断提升修养,放下功利之心,从而干好自己的事业。“耕读传家”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一定是做官,而是学习“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曾国藩也是秉持这样的持家之道。他自己从先辈“半读半耕”的家风中成长起来,又结合自己治学、为官的人生经验,进一步发扬了耕读传家的传统,与妻子欧阳夫人一起,勤俭持家,教子育女,在封建社会末叶的残阳夕照中,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治家图景。
参加工作后,我时常怀念已消失在时光深处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将“耕读传家”的家训延伸为学习。习近平同志曾在讲话中提到,“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加强业务学习,乐于向同事就教,善于吸取他人的优点,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修养。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感谢我的祖辈留下这样的好家风、好家训,其精神内涵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二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2000字
传承——好家风!好家训!2000字
亲爱的读者: 你好!
我是一名初中生,是家里的一份子,更是在国家里的一位公民!在我的生活中,我还会扮演到许多生活里的角色,是我的生活常满了异常的刺激与惊喜。
但是,生活在这样当代的法治社会中,随处可见的是法律与规章,在人们的眼里,他们好比是件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事情。我曾在书中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诞生,莫不过于由法律与管理者的“严刑逼供”拷打下形成的社会。”现如今,我们人人推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简简单单的24字深深牢记在我们的心里,慢慢地,慢慢地形成了我们常说地:一个君子所拥用的“道德”!
道德是民族的复兴需要加强建设的。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许多优秀的品质。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道德建设。一个国家的国力是综合的,它不仅表现在经济、国防、科技这些硬实力上,还体现在国民的道德、文化这些软实力上。中央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目的也在于提高国人的道德素质。而我认为:道德就像花儿的花瓣,没有了花瓣,花儿不再美丽;道德就像一支笔的笔芯,没有了笔芯,笔便没有了价值;道德就像明星的天赋,他们没有了天赋,也便一无所有。
那一个人的的道德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们的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得“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可见,一个好家,一句好家训,一种好家风,对我们当代祖国的花朵们来言是多么重要啊!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国又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称,这都归功于中国人民的素养,中国人民讲究体面,每个人都出生于一个有素养,有讲究的家庭,不论穷与富,每一个纯朴的家庭,都会有那么几条不变的家训,教育后人怎样做人,人生在世的责任。
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几条好家训,塑造好家风,我家也不例外,爸爸也经常跟我说起爷爷的事,爸爸说,爷爷表面上很严肃,其实在姑姑和爸爸之间,爷爷最疼的便是爸爸,爷爷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一直都很关心爸爸,爸爸小时候上学的路很远,又没有公交车,爷爷装作不在意,结果偷偷地给爸爸买了一辆自行车,虽然只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却包含了爷爷对爸爸无声的爱,爷爷自己勤俭节约,把好的东西都留给身边的人,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于是乐于助人便成了我们家的传统,好的东西也要和别人分享。
我一直都很崇拜我的爷爷,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因为在很早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那个时候我还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爸妈都还没有结婚,所以从小到大,对于我的爷爷,我都只是听说,虽然对于爷爷,我仅仅只是听说,可是爷爷已经成了我心中的第一。所以爷爷那些好的品质全被保留下来,作为我们的家训。
爷爷一直都是我们家做人的警钟,我爸爸每次在我做错事的时候,都会告诉我一些关于爷爷的事情,告诉我其中的道理,教我做人,做一个像爷爷一样的人,我也从这样的家训中慢慢长大,他们都说我是我们家里最像我爷爷的人,要我长大成为一个和爷爷一样的人,向爷爷看齐。
可是我却没有,我犯了一个错,也许是在青春期里的迷茫,突然觉得很惭愧。我没有牢记爸爸告诉我的家训,没有像爷爷一样,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只要肯改。现在我知道自己做错了,我会改,并且不会再犯,我会把爸爸的训导和爷爷的精神牢记在心,我以后会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正是因为我家有一个榜样给我们指明方向,我们家一直以来都是以和为乐,帮助左邻右舍,不卑不亢,有了好的家训,塑造好的家风家气,一家人和和乐乐,虽然平凡,但是很充实。
这样的家训便一直从爷爷身上留下来,教育爸爸,教育我,教育以后的子子孙孙,家训记我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重视家庭、强调家风,深刻地烙印在我们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中。2016年1月12日,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家是社会最小的细胞,家风对我们的社会而言,就是一种对道德力量和规则的信仰。如果每个家庭都能传承优良的家训家风,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将家风意识植入内心的价值观,时代的精神就能得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重视家训,重建家风,必须重建家庭观念,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决定着中国的气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从家风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是具体行动,一个是精神升华。家风是社会的产物,与时俱进,历史的变革,或早或迟,总会赋予家风、家规、家训以新的意蕴,也给时代和人心以指引!
此致: 敬礼!
祝:身体健康,天天开心!2016年10月6日
第三篇: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举办“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演讲比赛弘扬传承中华美德
为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家庭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以良好的家风带
风促正风带党风,11月4日下午,我单位举办了以“传承好家风、好家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良好家风的熏陶感染中,养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参赛选手围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这一主题,结合自身家庭和工作实际,描述了地税干部身上体现出的优良家风,讲述有关传承家风家训方面的感人故事,引述展现优良家风和传统美德的历史典故,论述家风家训对世风党风的影响。声情并茂的演讲,传递着“家风”正能量、弘扬着地税“德”文化,给人以影响力和感召力。
近年来,该单位通过读书活动、征文评选、道德讲堂等多种形式持续不断地开展家风教育,积极挖掘机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是传承并分享好的家风,做一个正直的人。并指导全体干部职工的行动;二是创造并维护好的税风,做一名合格的税官。把好的家风带到工作中来,共同创造地税大家庭好的税风,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履行好税务部门的神圣职责;三是践行并影响好的世风,做一位高尚的好公民。家风家规渗透着社会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全体地税干部职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事,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
第四篇:传承好家训 培育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 培育好家风》
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中华优秀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无论大家小家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则秉持着“以教立家、以俭持家、以德治家、以爱兴家”的良好家风家教。
人们常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回想起自己从小受到家庭的良好家风,这话非常有道理。
父亲曾担任过单位领导干部,可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和儿女:“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无论是在商业还是从政,他都在会上公开郑重表态,不允许任何人打他的旗号谋私利,并欢迎大家监督。在周围人的认知中,从小生长在一个干部子弟家的我,能享受比较好的生活待遇,是理所应当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小时候的我常和哥哥一起穿姐姐们穿过小了的衣服,甚至花布鞋!而母亲是个口德很好的女人,无论亲戚邻里谁诉苦无门时,就会想到我的母亲。你什么话都可以给她讲,什么苦都可以给她倒。母亲会用一颗朴实的心安慰开导她,并对她们的隐私守口如瓶,从不张家长李家短的嚼舌。所以母亲在女人圈里人缘极佳,口碑很好。
回想到父亲和母亲对我们子女在生活中的教育就是,“忠厚传家远
勤俭继世长”。每每回忆父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觉得“忠厚、勤俭”就是我们家的家风,是父母一辈子践行的为人、生活原则,是父母留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尚。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从前我曾经以为充分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要求、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些就是爱孩子。为此我努力工作,竭尽所能的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可后来慢慢,我发现并不是夹杂着大人们的功利的目的,一味地满足孩子的需要才是爱。只有亲子之间的互动,亲子之间的相互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子女切身体会到父母之爱,才会乐于接受家庭的教育,朝着父母所期望的方向努力发展。在人的一生中,以生命孕育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儿子长大后,我也沿用父母教育我的方式同样来教育他,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记得于丹在一次讲座中,说到为人处事时表示要“内方外圆”。伴随着儿子的长大,我发现他是内方外也方。有一次,我和儿子一起外出,眼看快到开车的时间了,但取票的队伍特别长,我想跟前面的同志说明困难想插个队,儿子坚决不同意,好在那一天火车晚点了,我们没有耽误行程。很多时候,我觉得家风的养成不仅是父辈向子辈的传递,也是子辈向父辈的补充。儿子的品质时时提醒我要校正自己的行为。内方外圆可能会诸事顺利,但内方外方,生活且过得更坦荡。
家训、家风是一曲启迪奋发向上的音符,是一首无词动听旋律的歌,是我不断前行的航标,给了我不断前行的力量。现在的我成家立业为人父母,孩子也逐渐长大,我将接过父母“节俭、勤学、善良”的家训家风继续来教育好自己的下一代。
第五篇: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
传承好家训
培育好家风
在羊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家训,简单来讲,就是大人嘱咐孩子的话,其中蕴含着各种哲理,富有爱心,使孩子在行为习惯、思想品德、个人成长中进行自觉对照、体会、践行,我们每一位做父母的都应该肩负起将中华民族传统家风、家训向下一代传承传递的责任。我从小父母传承给我的家训是:“尊敬师长和帮助幼弱;勤劳节俭懂得持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这些质朴的家训是父母的希望,多年来我牢记这些家训,它伴随着我的成长,影响着我的一言一行。它指导着我的路走的直走的正。我现在有了我的孩子,我并不是把家训教条的传给他。而是用我平时的举止言行直接影响着他,告诉他这是家训,你我都要遵循,潜移默化的引领着孩子的成长。
— 1 — 在家里就餐应遵从家规,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礼貌待客,不可无视父母、长辈和客人,不可边吃边玩,不可浪费粮食。平时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珍惜幸福生活,遵从父母教导,出门进门要和父母打招呼,不可忘恩,不可与父母顶撞、狡辩或者无理取闹,等等。这些都是家训的组成部分。教育不在于给孩子铺路,而在于为孩子成长指明方向,而家规、家训就能起到这样一个导航和引领作用。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良好的家风是要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几代人共同遵守成为一种习惯动作,而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强制。我们家族几代人都秉承着:吃亏是福、乐学苦干、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信待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安分做人,勤劳为本,宽以待人、顶天立地体善良,自立自强不忘本等等。俗话说,“家风败,儿女坏”,治国平天下。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