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季转染病预防学习心得体会
春季转染病预防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了春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我知道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应该做什么。我决定从今天起,我要做到 :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瘦肉、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二篇:春季转染病预防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春季转染病预防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了春季传染病预防的知识,我明白了生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做好防范措施,严格按照老师所讲的预防知识,我们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即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
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
强抗病能力。
第三篇:关于做好转染病期间的自查报告
关于做好转染病期间的自查报告
为了切实做好我园卫生管理工作,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发生。我园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教育局的通知精神。保障幼儿园在园期间的人身安全,确保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我们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现将我园预防传染病的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五、广泛宣传、增强防护意识
我园及时召开全园教职会议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利用板板形式对家长和幼儿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向家长宣传了“如何预防春季各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及“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等各方面的卫生知识,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我园坚持做到:以园长为主要负责人,全园教职工共同实施的全园共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具体措施:认真做好晨午检记录,发现幼儿异常 及时采取措施。我园严格执行卫生部领发的《幼儿园保健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严格把住新生入园时的体检。新工作人员到岗均先做体检,制定了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保证幼儿每日充分的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发现疾病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在流行传染病期间注意饮食卫生,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每天保证幼儿的充足适度的温开水,每天起床后,课间、运动后提醒幼儿的饮水。培养幼儿自觉饮水的习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澡等最基本细微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学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篇:幼儿园预防手足口传染病措施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措施
保健及后勤职责
一,加强晨检,做到入园幼儿100%不遗漏
幼儿入园前洗手(传染病高发季需自带手帕或准备纸巾),保健老师对每位幼儿认真进行一问二看三摸四查,准备好检查工具:如压舌板,手电筒等。观察是否有异常情况并认真记录,要点为:精神状况、发热、其他症状、皮肤与口腔粘膜出血或皮疹、疱疹等。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等症状的儿童,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二,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
保健老师应每天上、下午各不少于一次对各班级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询问和观察,认真记录。一旦发现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孩子去医院就诊,提醒家长第一时间将诊断情况反馈幼儿园。三,加强消毒隔离工作
1,加强幼儿、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保健指导保育员营养员做好个人卫生消毒工作,养成经常洗手,正确洗手的习惯。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2,经常打开窗户,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使用风扇或抽气扇增加室内空气流通。3,加强保健室、观察室、营养室、活动室、卧室、盥洗室等场所的消毒及各类物品的消毒指导。
4,使用空调期间,每周清洗空调过滤网一次。
5,发生手足口病例后,立即启动手足口病紧急预案,患病班级幼儿从专用通道出行,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加倍剂量消毒(终末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隔离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同班级有2例或同一幼儿园有5例及以上的,同时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手足口发病停课建议书》,启动停课紧急预案各项措施。
(消毒隔离具体要求和方法详见文件:《上海市托幼机构、小学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要求》)四,加强对教师,幼儿,家长预防手口足知识的宣传
1,保健老师向全园教师,及全体后勤(包括保安)开设保健讲座:让教职工了解手口足症状,潜伏期,传染源,传染途径,预防措施等的知识。
2,保健老师利用保健窗和黑板版面,告家长书,家长会等,向家长进行预防手口足知识宣传。并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病儿童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后方可入园。
3,即日起,保健老师进班向幼儿进行预防手足口的健康教育讲课活动(每班或者分年级组或集体形式,课后整理资料)。五,食品饮水卫生
托幼机构应按照食品与饮水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食品饮水安全卫生工作,教育儿童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教师职责
一,加强全日观察:
带教老师全天密切观察幼儿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幼儿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幼儿分开,单独安置在观察(隔离)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孩子去有资质的医院就诊。二,缺勤询问登记制度
幼儿每天入园后,带教老师当天应及时对缺勤儿童进行电话访视,了解缺勤的原因,并按规定进行全日观察健康登记,如为手足口病应及时报告。三,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带教老师在下列情况下应提醒学生洗手,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1)用餐前;(2)上厕所后;(3)触摸公共物品后;(4)在接触眼、鼻及口前;(5)当双手沾染呼吸道分泌物时(例如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四,加强幼儿及家长预防手足口知识宣传
利用一日活动各环节及集体教学等形式,让幼儿初步了解手足口的症状和预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利用家长会及家园小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预防手足口措施。五,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和鼓励幼儿多食蔬菜水果
确保幼儿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鼓励幼儿不挑食,多食蔬菜水果,增强体质。
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立即向园长报告。并及时做好传染病三联单报告寄送:
1、各街镇社区卫生院(地址自查)。
2、区妇幼保健院(顾戴路580号儿保科收201100)。
3、自留存档。另电话报告并发送学校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参考格式)的邮件与区教育局民办三级幼儿园管理办公室。发现同班级有2例或同一幼儿园有5例及以上的,同时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手足口发病停课建议书》,做好停课后各项措施。
补充:
1,园区设立患儿班级幼儿的 “专用通道”“专用隔离室”。
2,做到全园教职工(包括保安)对手足口病知识知晓率100%。
第五篇:转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考核试卷
传染病知识及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考核试卷
一、填空题:
1、至2011年1月1日止,依据《传染病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共计(39)种,其中甲类有(2)种,乙类有(26)种,丙类有(11)种。
2、报告法定传染病(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临床医师应在法定时限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给本院预防保健科(报卡负责人员),预防保健科通过(专人)网上直报。
3、在同一医疗卫生机构发生(诊断变更)、(填卡错误)(已报告病例发生死亡),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
4、一个病人同时发生N种传染病时,应填写(N)张传染病报告卡。
5、传染病报告卡上的病例分类包括(临床诊断病例)、(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阳性结果)。
4、责任报吿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性肺炎)、(鼠疫)、(霍乱)、(艾滋病)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二、问答题:
1、甲类传染病包括那几种?
答:有2种,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包括几种,具体有哪些?
答:有26种,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3.你对本院的传染病预防和培训有何见解和建议?
答: 传染病跟一般的普通疾病不一样,具有传染性、流行性、播散性的特点。采取的诊疗、隔离措施不当,可在短期时间内造成大流行,具有很强的危害性,特别是在医院这种人员密集的场所,更容易成为疫源地和传染病流行区,所以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通过对广泛的医务人员集中培训和自学,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筛查能力 ;2.及时隔离治疗传染病人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3.提高医务人员的报告传染病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并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在制度上和法制上予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