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美德故事心得体会
读美德故事心得体会
——父母对儿童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勺窝乡希望小学
马泽
幼儿期正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心理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的优劣,父母的榜样作用对以后幼儿个性的发展起着引导和奠基作用。幼儿良好的个性,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一时期能初步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个性,那么将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而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现象普遍,大多数孩子都是家中的一个“独苗”,家里的“活宝”,不仅三千宠爱集于一身,还在家人的呵护下日益变得自私与傲慢。产生了诸如自我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许多社会性方面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知道每一个孩子除了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还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因而,在现在的幼儿教育中,我们既要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启发引导孩子。当今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此,很多家庭都很重视对儿童的家庭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只注重对儿童知识的灌输,很少注重对儿童个人性格的培养。殊不知一个人的个性在儿童期形成后,很少变化,并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家庭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形成发展则起着关键性作用。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形成孩子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积极健康的人生目标是儿童成长的指路明灯,是儿童成长的牵引力。家庭教育的目标指向应该是让儿童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需要有优良的家庭教育。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帮孩子形成一个好的性格。”那么如何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效地家庭教育呢?首先,父母要成为子女最亲近的人,要设法成为他们的朋友,遇事要冷静,理智的解决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选择最合适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家长对待孩子切忌进行粗暴训斥。其次,要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孩子。最后,要尊重孩子的感情、愿望以及选择。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把你当做知心朋友来交流思想,你的话自然也就能听进去。只有这样,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达到应有的家庭效果。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儿童全面的看待事物、思想问题的认知能力。在对外部世界认知的过程中,儿童对一切新异事物都感兴趣。家长要很好的爱护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耐心的解答孩子的问题。实在不能解答的也要做很好的解释,决不能不理不睬,甚至不耐烦,有意见,发脾气,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多听取儿童的意见和想法,多关注儿童的言谈举止,不要轻易下结论,要认真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动机。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多抽点时间陪陪儿童,在与儿童相处、交流的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儿童,适时的给儿童提一些正确的建议和要求,使儿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儿童在切实感受到家庭幸福和快乐的同时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儿童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个人实现人生理想、实现有意义的人生过程的最重要的心理调节因素。家庭教育是家长和儿童之间的心灵沟通。一方面,对儿童仅仅有家长自以为是的“爱的情感”并不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能把儿童仅仅当做自己监护的对象,动辄撕碎儿童的尊严,刺伤儿童心灵。在家中,家长永远应当以和平、愉快、友好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孩子。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还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苦难教育”。作为家长,不能溺爱自己的孩子,不要顶在头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曾听到许多成长中的孩子们的心声:“大人的溺爱有时实在是让我们头痛,感到透不过气来。冬天下雪,我们想堆个雪人,大人怕我们冻着手;夏天我们想游泳,大人说危险性太大。”其实这些运动对儿童意志品质的锻炼很有益处。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是难免的。儿童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宽容和帮助,而决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蓄电池的实验,到了第一万次时还没有成功,但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一万种不能运作的方式。”
适度的激励和肯定能够促进儿童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为人父母者决不能吝啬自己的鼓励和表扬。面对失败和成功的结果,儿童最需要大人的安慰和鼓励,他们最期待教师及父母公正的评价和积极地肯定。作为家长应善于发现儿童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就能减少儿童失败后的灰心,增加成功的信心。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其实我们家长自身 也是这样。家长应珍惜儿童心灵深处的渴望,积极创造机会,不断地让儿童取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但是家长在夸奖孩子时切忌要注意分寸,无论自己的孩子时多么的聪明伶俐,也不要对他们唱那些言过其实的赞美诗,尤其是当着外人的面。对于子女,家长要永远把他们视为一个普通的孩子来教育培养,无论其多么出类拔萃。否则,喜欢卖弄,孤芳自赏,就难免让孩子长大后脱离众人,自以为是,为我独尊,严重者甚至误入歧途,断送自己的美好前程。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
首先,要让儿童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儿童,而教育儿童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儿童的好习惯。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我们做父母的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严以律己,时时处处为子女树立榜样,做好表率作用,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我想,要让儿童生动活泼,自己就不能萎靡不振;要让儿童勤奋学习,总不能自己远离书本;要让儿童积极向上,则自己就不要懒懒散散、不思进取。对孩子已经形成的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家长在讲道理的同时,还要让孩子体验到不良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后果。如早晨起床后,孩子动作迟缓,家长可站在一旁提醒他:再不快点就迟到了!不要帮他干具体事情,让他尝尝迟到挨批评的滋味。
其次,要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和谐、融洽、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氛围,不但使儿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合作、谅解,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形同陌路,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灵往往不健康,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努力创造“兄友弟恭、尊老爱幼”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以势压人,而是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给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家喻户晓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就人才得典范例子。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必须改变以为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家长应抓紧这个关键期,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特征。我相信,在这样一 个充满创新与发展生机的时代里,我们的家庭教育一定会更有品质更加精彩,儿童的现在和未来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最后,父母必须言传身教。融洽的亲情关系和积极上进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传统美德的培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构成了无意识示范和暗示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具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力。家长必须从自身素质着手,注意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环境,重视家庭风气和文化生活环境建设,自觉进行道德修养,优化自身的道德人格形象。如今的孩子知识面十分宽泛,他们可以从社会各种通道上接受信息,而家长往往忙于工作与家务,知识面相对显得狭窄。目前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已在无形拔高,他们在对父母的评价中已经十分在乎父母的谈吐、言行、思维,因此做个好家长是每个父母一生的功课。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方法,父母要重视对孩子的情感启蒙,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建构起有利于孩子道德人格养成的家庭美德环境,通过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等家庭美德的弘扬,培养孩子的真善美,寓人格铸造于个性美的活动之中。
第二篇:读《中华美德故事》心得体会
读《中华美德故事》心得体会
维新镇第一小学 范欢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我们应当教育学生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之后,感触很深。《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讲述了我国古代及现代很多名人有趣的故事。其中《司马光刻苦读书》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很多学习的好方法和深刻道理。司马光通过长期的勤学苦练,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这为他以后著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够著出流芳百世的巨著《资治通鉴》。读了关于司马光的有关故事以后使我更加懂得,良好的读书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另外我明白成功的秘诀就是“刻苦读书,持之以恒。”童年是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无论是优秀人格的培养,还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无论是面对挫折时应有的勇气,还是迎接挑战时应有的信心,都离不开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和影响。其中美德教育更是关键的一项重要内容。少年时接受良好的美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就能传承下去而且能发扬光大,体现出时代进步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作为学校的老师,我们负有很大的责任。一个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坏,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培养一个认真学习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正确引导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孟母择邻说明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已先要做到,表率作用非常重要,不论学习、做事、说话要给孩子一个好榜样,比如:上课不迟到,要求学生也不迟到。要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文明礼貌。
第三篇:读《美德故事》有感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最近,我利用假期的时间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近代篇,对此,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中国近代史,是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社会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在那乱世中,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那些革命烈士、英雄豪杰甚至为了国家的解放、百姓的安宁生活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当中有的人面对屠刀,视死如归;有的人赴汤蹈火,奋勇抗敌;有的人赤胆忠心,公而忘私......如:林则徐虎门销烟、谭嗣同以死警世、李大钊英勇就义、江竹筠宁死不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他们都为我上了难忘的一课。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领土的那段长久历史中,那些外国人以武力逼迫清政府签下了一条又一条不平等的条约。对此,无数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幸福,国家的解放,前仆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抗敌。还有那些反对封建社会主义和清政府丧权辱国、割让土地而深感羞耻、悲痛的爱国青年都纷纷投入革命事业。外寇大肆叫嚣,肆意残杀无辜居民,猖狂的侵占中国领土。别说是我了,百姓们都满腔怒火。我认为,这都是因为清政府社会政治腐败动荡造成的,我国在军事方面,一步步落后,从而使得我国领土和主权轻易被外寇侵犯。这使我想起了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说得真对!我不会忘记曾经那段令人屈辱的历史,而就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中,一个人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地印记,使我敬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人,他就是聂荣臻爷爷,荣臻爷爷在抗战日期,救了日本人的两个孩子,细心照料,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荣臻爷爷把孩子还给了日军,日本人民知道后称荣臻爷爷为“活菩萨”和“中日友谊的使者”。当我看完这个故事后,深深地感到了荣臻爷爷的宽容、大度、仁爱的这种伟大精神,这种精神使我感动。日本军人杀害了中国人民多少同胞,多少无辜的孩子也因此失去了父母。就因为这些,荣臻爷爷完全有足够的理由不管日军的孩子,可他却救了,如果是我的话,那我肯定不救。日军也曾经杀害过无数个中国人民的孩子,可当他们面对自己手无寸铁的孩子时,他们可曾想过,孩子是无辜的。他们是那样凶残,而荣臻爷爷对日本人的孩子却视己如出、悉心照料,那宽厚的胸怀、仁慈的心,让我十分敬佩,我以后也要向荣臻爷爷那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会用实际行动告诉日本,我们可不想他们那样凶残,我们中国人民不像他们那样,是“冷血”动物!日本虽然在军事上比我们国家发达,可在宽容这方面与我的祖国根本没法比。
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第四篇: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读《中华美德故事》有感
假期里,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到处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这些中华优秀儿女用忠诚、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忧国忧民,为了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其中,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惑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上狼牙山顶峰,自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写了董存瑞请求去炸暗堡,连长答应了他,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下,他发现暗堡上放不了炸弹,就在这时,他做出一个决定,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炸弹的支柱。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英勇献身,战士们在董存瑞献身精神的鼓舞下,消灭了敌人,表现了董存瑞视死如归的精神。《最年轻的烈士宋振中》宋振中是著名小说《红岩》里面小萝卜头的人物原型。宋振中刚刚出生8个月,就跟妈妈一样过着非人的监狱生活,6岁的时候,他出去上学。他利用自己年龄小,可以在监狱自由走动,不容易引起特务怀疑的方便条件,为狱中革命同志通风报信、站岗放哨,巧妙地和敌人作斗争,做了很多重要工作。在革命胜利前夕,宋振中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被国民党残忍的杀害了,他牺牲时还不到9岁,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年轻的烈士。六十九年了,我们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已经六十九年了,这足足经历了两代人的共同努力。前辈们马上就要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下一个就是我们。我们将继续朝着先辈未完的事业,用双肩担起未来的企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未来发展而奋斗!
董海媛
第五篇:读《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有感[范文模版]
读《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有感
初二(6)周志雯29号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题记
最近利用寒假的空间,我阅读了《中华美德故事精选》,对此有了深刻体会.《中华美德故事精选》以故事的形式将我国历史上一些优秀的高尚道德情操呈现在我眼前.其中“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替父从军的花木兰,上书救父的绨萦;“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咏叹“人身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文天祥;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广纳贤才而捉发吐脯的周公……他们都为我上了难忘的一课.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发奋好学”这一章节.凿壁偷光的匡衡,映雪读书的孙康,清贫志长的徐悲鸿,立志学医济世的扁鹊……他们都是在困窘的生活,简陋的条件下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获得巨大成功.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综观古今中外,哪一位名人不是通过刻苦努力而成功的?海伦·凯勒,这位致力于文化与教育事业的伟人,一岁半就失去了视觉与听觉,她面对厄运,没有向困难低头,刻苦学习,先后掌握了五种语言.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春秋时期的孔子曾在晚年
得到一本少见的《易经》,他一遍又一遍地认真阅读和体会,以至于串联竹筒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多次……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使它成为新中国的精髓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