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精选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精选
由中纪委和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开播,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在镜头前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本文为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近两年,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反腐败,必然要求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布设防逃、追逃的天网。透过对近段时间制度性建设的大致走向分析,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严守“国门”:整治裸官、清查国籍、管控出境
“裸官就是外逃贪官的预备队。”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长期关注裸官、外逃贪官现象,在他看来,防止贪官外逃,首先要管控好“裸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裸官”现象便在一些官员中暗流涌动。他们大权在握之时将妻儿陆续移民海外,既为便于将腐败所得转移出境,也是为自己“留好退路”。
今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对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不得列入考察对象。这就意味着一旦被确认为“裸官”,仕途基本无望。
按照《条例》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了整治“裸官”专项行动。6月6日,广东省在经过三个月的集中整治后,宣布已对省内866名“裸官”进行了任职岗位集中调整处理,其中,市厅级干部9名、处级干部134名、科级以下干部723名,另有280多名干部将境外的配偶、子女迁回。
另外,部分贪官持有多国护照乃至拥有多重国籍现象,也倒逼国家不断加大官员出境的管控力度。XX年5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被立案调查后,公安机关从他的住处搜出7个国家的25本护照,其中刘铁男一人就拥有12本外国护照。他平时随身的皮包中有两本护照,其中一本是化名“刘亚平”的澳大利亚护照,另一本是化名“汪佳名”的加拿大护照。正如一篇评论所言:刘铁男早就做好了外逃的准备。
7月15日,公安部网站对外公布“公安部和省级公安机关户口问题(线索)举报投诉方式”,接受公众举报、投诉、反映户口问题,其中第四个问题是“他人因死亡、入外籍等原因户口该注销未注销的”。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剑指拥有多国国籍或持有多国护照的官员及其亲属。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近年来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对于公职人员出境的审查更为严苛。目前,各地公安部门已经全面掌握处级以上干部申领因私护照的数据和名单,凡办理过因私护照的均有备案,并将数据系统联网,官员出境已非易事。
针对防逃措施中存在的一些缺陷,有专家建议,还应对官员的直系亲属实行严格的移民监管、登记备案,建立比普通移民更为严苛的审查机制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提出,应尽快改革完善现行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管理制度。官员要定期向组织部门报告配偶和子女出国的原因、经费来源、居留时间、地点、学习工作状况等。驻外使领馆也要加强对官员配偶和子女在国外学习和生活状况的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将有助于尽早发现腐败苗头,及时展开调查,将贪官外逃遏止在事发之前。
海外资产:系统申报、多方侦查、强化追赃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检察机关查办贪腐案件近3700起,涉案总金额约8750万美元,约合亿元人民币,其中许多案件涉及巨额海外资产。
不久前,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全球金融诚信机构公布的一份报告称,自XX年至XX年,从55个发展中国家外流的黑钱总额高达万亿美元,中国黑钱外流总额位居榜首。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举措,要求公民申报海外资产,并对特殊人群实行海外资产侦查,同样成为“海外反腐”组合拳中的重要一环。
XX年12月29日,中组部印发《关于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个人收入、房产投资情况。今年1月1日起,《国务院关于修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决定》正式施行,其中新增的规定要求:“拥有海外金融资产、负债的中国居民个人,应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申报相关情况。”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规定显然是针对腐败官员将资产转移海外的可能性,意在切断金融资产流失到海外的路径。同时,公安部反洗钱中心、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加大了对地下钱庄、涉嫌洗钱的可疑账户的打击和监管。而据一些外媒报道披露,我国政府对于诸多外逃贪官海外资产的调查,正在全面铺开。
今年7月,广州市原副市长曹鉴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涉案金额近3亿元人民币。然而,此前曹鉴燎的家眷和向他行贿的商人已移居新西兰。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9月17日报道,中国政府已向新西兰政府提出协助请求。
范文二
据 《新京报》10月24日报道西安市社区居委会主任于凡利用社区拆迁改造项目为自己牟利,单笔受贿5000万,涉案总金额高达亿元;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会计陈万寿挪用资金亿元;河北秦皇岛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原经理马超群,被调查时家中搜出亿现金、68套房产、37公斤黄金……
昨晚,以反腐为主题的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播放第六集《拍蝇惩贪》,与往集都有落马省部级高官出镜不同,这一集镜头对准的是基层腐败。
XX年10月,根据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中央第六巡视组向河北省反馈巡视情况,第六巡视组组长王正福指出,十八大以来河北“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
昨天的专题片中,河北省纪委书记陈超英就此作出回应。他表示开展“小官贪腐”专项治理行动一年来,立案已有9000多件,已经查处6000多人,(涉案金额)过100万的有190人、过1000万的31人,“这些人级别都很低,但是他们贪的数量很惊人。从现在查处的情况来看,有的让我们是触目惊心。”
昨天的节目中,多个小官巨腐情况被提及,其中就包括安徽淮北市烈山社区党委原书记刘大伟。因为有集体煤矿,烈山社区曾是淮北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调查显示,从1996年至XX年,刘大伟伙同亲属及有关公职人员,将烈山社区的集体资产或侵吞或挪用,涉案金额超过亿元。
淮北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科科长张洪涛称,刘大伟大概有二三十家公司,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与个人之间,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转账和资金交叉,以此来逃避调查。
十多年来刘大伟持续转移、挪用集体资产,烈山村内部监督实际上完全被架空,并且不论是村民理财小组成员还是各村办企业的财会人员,都是刘大伟安排的亲属和亲信。此外,为了让“上面有人”保证自己不出事,刘大伟还与烈山区原区委书记刘亚、原区委副书记陈振江、原常务副区长董海波、烈山镇党委原书记任启飞等人勾结。
XX年5月,安徽省委第五巡视组进驻淮北,烈山村数百名群众举报刘大伟的贪腐问题,刘大伟闻风出逃美国。XX年8月,他遣返回国时被警方抓获。
中纪委党风室工作人员董天义称,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腐败问题主要集中在扶贫领域、集体三资管理、土地征收和惠农领域,为此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报告专门把它作为查处重点予以明确。
今年3月全国两会时,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工作报告中提到,检察机关共查办“三农”领域相关职务犯罪11839人;在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征地拆迁、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查办职务犯罪8699人。
对于“小官贪腐”的危害,清华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程文浩表示,老百姓关注更多的是生活中看到的干部的实际行为,如果基层腐败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实际上就动摇了党执政的基础,而且会动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第二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按照省纪委、省院纪检组及本院纪检组的相关要求,本人自行观看了《永远在路上》专题片,现将观看第一集《人心向背》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人心向背》以总书记2016年新年贺词展开叙述,这不同寻常的新年贺词,强有力地传递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讯息。随后,对于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进行深入采访,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表达深切的忏悔。无论是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还是基层的“小贪小占”,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专题片带观众进入众多第一现场,反思奢侈靡费的变迁。事件相关责任人、亲历者讲述了倪发科怎样因玉疯狂,因欲得祸;被组织调查的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曾经多次出入的高档会所何等豪华;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现场场景……大量这样的细节都在专题片中呈现给观众。
通过学习观看第一集专题片——《人心向背》,我们进一步理解体会了人心向背这个词的含义:人民才是执政的根本。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应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提高对腐败危害的警觉,时刻不放松信念坚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聚焦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损害群众利益这两大问题,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勇于较真、敢于亮剑,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四风”及其变种原形毕露、失去空间,让自身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坚定信念、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第三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从1921年7月成立之日起,我们党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一路走来,经历过风雨,遇到过危机,忍受着屈辱和质疑,承受着屠戮和背叛,无论多么艰险,我们党始终承载着民族希望,信念坚定,对自身严格要求,团结带领最广大的群众追随自己去完成最伟大的事业。
世上的路千万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只有一条,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只有一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越走路越宽。
一路走来,我们党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考验,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净化自身肌体,淘汰腐败动摇变节分子。2016年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今年,全市人社系统又组织党员集中观看,再次受到教育。这部片子充分展示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积极成效,深刻剖析了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具有极强的警示作用。
这么多贪官落马,有的被判处死缓,有的无期,有的十多年。今天看到他们流下悔恨的眼泪,留下对党对人民的愧疚。但是,一切都晚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手握大权,何不自尊自重?剖析贪官堕落之路,不难看出,金钱诱惑、道德沦丧、信仰缺失是他们党性蜕变的主要因素。为什么官至正国级、副国级、正部级、副部级,达到了人生仕途巅峰之时却灵魂坠落到谷底呢?甚至人格人品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了呢?长期监督缺失或者监督有名无实是根本原因。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不仅是对普通人说的,高官也不例外!所以,实施有效监督,合理分配权力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再有第二个***,不能再出现第二个周本顺。遏制权力过度集中,让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下运行,在监督下行权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因素。
从这部片子中,有民众看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力度,也有民众感受到了“心灵上的触动,行动上的推动”,还有民众体会到了反腐制度创新的突出成效,反腐在当下凝聚了全社会的共识和民心。
党在长期执政的大背景下,调动一切执政资源,集中精力办大事,使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少数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变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成了滋养腐败分子的沃土,一时间妖魔乱舞,纸醉金迷,乌烟瘴气,一些领导干部不象公仆象贵族,声色犬马,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走向了人民的反面。党内有识士痛心疾首,腐败之烈已经威协到了党的生态生死存亡,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党中央以雷霆万钧之执横扫腐败分子。
当前,反腐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还有许多新课题,需要标本兼治、打好管党治党组合拳,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领导能力、执政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
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对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在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而言,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将一直在路上。
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这关乎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上,建党95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功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就在于党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并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治党的道路上不断与时俱进,开展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特别是党的以来,以为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把全面从严治党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永远在路上充分展示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
《永远在路上》的反响是强烈的,感到大快人心,也增强信心!中央有决心,全党才有信心。中央有力度,全党才有进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不是一阵风,作风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只有长期净化党的肌体,党才会不忘初心、不变初心,民族复兴的伟业才能如期实现。
第四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观看《永远在路上》学习心得
教师:李有为
我在2016年10月23日观看了《永远在路上》的这一部警示意义的宣传片,该片通过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深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反腐惩恶、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从而赢得党心民心的高压态势和坚定决心,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让我们受到了心灵震撼和思想洗礼,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
《永远在路上》以理想树信念,支撑“中国梦”。从片中几位原落马高官的自述中,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思想上的放松导致了自己现在锒铛入狱的结果,这就告诉了我们所有的党员干部,为官为政首先要在思想上铭记党纪国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现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全国各族人民的深切希望,尤其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更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所在。在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面前,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树立起坚定的精神信念,以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够在五光十色中看到刀光剑影,才能够在诱惑中看到责任,才能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使命,才能够以我们自己的实际行动有效的支撑起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永远在路上”源自于我们党崇高的奋斗目标、根本宗旨。我们党自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我们共产党人是要解放全人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但是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是一个不懈奋斗的过程,在这个万里长征中我们才走了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为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奋斗就是“永远在路上”的长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党中央在治理腐败的态度、反腐体制构建及惩治腐败的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切实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显著成效。白恩培、周本顺等人走向堕落的种种细节,让每一名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是真真切切存在于身边的隐患,一旦丧失了警觉,走向犯罪便是一种必然。
1、一部分旧的制度规范需要改革和调整,新的制度规范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而在这过程中,贪污腐败者掌握了一定体制的缝隙和漏洞,通过各种手段侵吞、占有、攫取国家和集体乃至他人的财富。
2、中国对于腐败问题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惩治手段。比如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完善等等,此外,一些人们看到一些人非常腐败,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提拔重用,不少人心理不平衡,开始起而效尤,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扭曲,开始了贪污腐败的现象,以至于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又关系到公务人员的思想素质问题,如果思想廉洁,刚正不阿,那么别人也贿赂不了你,如果你自己都是那种贪污腐败之人,几个人就同流合污,那么受罪的只是老百姓。
3、各种不良风气开始盛行,并开始侵蚀部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有时候,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之士得不到应有的奖励,甚至反受他人攻击;而见风使舵、拉帮结派、弄虚作假、鼠窃狗盗之徒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反被提拔。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可能发生扭曲,廉洁自律意识就可能丧失。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要固守、坚守自己内心的真我,细水长流,生活的平淡,该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钱虽然是好东西,但钱不是最好的东西。名利也一样,太多了,总有让你不堪重负的时候。人是虚荣心和利益心都很强的动物,名是虚的,可以满足虚荣心;利是实的,可以满足身体各个器官饥渴的需求。于是,名利越多越好,只是现实的给予总是跟不上人膨胀的欲望。
第五篇: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
观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心得体会
--------------谭军
2016年5月26日晚17点,我观看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专题纪录片。这部电视专题片反应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反映两年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的工作实践。
专题片共4集,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第二集《正风肃纪》,第三集《狠抓节点》,第四集《党风正民风淳》。片中近百位受访者中,还有腐败分子身边人、会所服务员、举报人、暗访记者和纪检监察干部、普通群众等,不同观点,多元视角,全景式呈现“作风建设在路上”这两年来不平凡的历程。
看了此片后,我最大的体会是,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最终要由人民群众说了算,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导向和根本标准,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作风建设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要持之以恒。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使作风建设成为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自觉。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制定八项规定,坚决整肃“四风”的坚定决心以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第一,好作风具有实践的品格,是在千辛万苦的实践中,在挫折与失败的磨难中,甚至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千锤百炼出来的。党员干部要把自己的行为自觉控制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努力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物所喜,不为利所驱,不为钱所诱,不做碌碌无为的庸人、争名夺利的俗人、搬弄是非的小人、损公肥私的罪人。
第二,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净化灵魂,陶冶情操,提高加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认识能力和思维水平,提高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培养树立良好作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通过学习党的光辉历史,接受精神洗礼,不断熏陶自己,触动自己,激励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三,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首先自己做好,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树立良好作风,才能理直气壮地指出单位及部属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作风问 题上,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党员干部要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正确对待权力、金钱、名利,不盲目攀比,不断筑牢思想防线,努力做一名作风好的党员干部。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为学生服务是教师职业操守和行动准则,良好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基本要求,从自身做起,加强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是我毕生不懈的追求。我们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经常反省和剖析自己,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把脉,要实实在在做人做事,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016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