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
学习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 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精神的总结
温泉学区 2012、5、8
4月16日下午,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议在兰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在会上强调,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和省委书记王三运指示精神,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完善推进措施办法,正确处理好联村联户“四个关系”,重点抓好当前七项工作,推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断取得新成效。5月3日上午,我学区召开了校长会,认真组织学习了欧阳坚在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开展后段双联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会议由学区校长林应元同志主持。
在组织学习欧阳坚讲话精神时,林应元强调,我们必须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纠正我们在双联工作中的偏差和存在的不足,认真抓好上级双联精神的贯彻落实,在巩固良好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四个关系”:一是联村与联户的关系,联村单位重点要帮助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经济发展能力、督促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联户干部主要是了解民情、宣传政策、增进感情、接受锻炼、转变作风。二是联村联户与扶贫开发的关系,既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双联”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到不实现小康不脱钩,同时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全面落实“六项主要任务”。三是调动联村单位联户干部积极性与发挥农民群众主动性的关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同时要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劳动提高生活水平。四是各司其职与统筹协调的关系,在基础设施建设、惠民政策执行、重大措施制定等方面统筹兼顾、加强协调、统一标准、整体推进。
林应元强调,我们必须要把欧阳坚副书记要求抓好的七项工作当做今后我们双联工作的主要任务。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工作方案,制定发展规划,及时总结经验,发现改进问题;要统筹协调,做好项目的筛选和分类推进工作;要切实做好进村入户干部的培训工作,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要鼓励探索创新,不断发现和总结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要根据行动进展制定动态报道方案,以多种生动鲜活的形式,做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宣传报道;要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检查考核,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惩戒违纪,确保双联行动各项任务的完成。
当前我学区双联联系干部对欧阳坚在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上的精神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写了详实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双联工作正按照帮扶规划和近期为民办实事打算有条不紊的进行,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帮助联系村早日实现小康,村民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计划
**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推进计划
(2012)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区委和乡党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根据《**乡“联村联户、帮建帮扶”五年规划》,结合**乡实际,制定2012推进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率先实现转型跨越的总基调,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亲民爱民、心系群众的宗旨观念,让机关干部走进农村、走进群众,察民情、讲政策、解难题、办实事,把党的声音和温暖带下去,把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带上来,把各种困难和问题解决好,真正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扶贫见实效、基层增活力,干群关系更密切、社会更和谐,促进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机构,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目标任务,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进展情况。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制度,明确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工作任务、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等,明确专人负责,将工作细化量化,分配到人,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为提高党员群众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认识,及时反映全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参与行动的热情,总结交流新鲜经验和有效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行动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做到家喻户晓。对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要及时发现、深度挖掘、认真总结,大力宣传推广,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三)严格程序,实现联系对接。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干部联系贫困户。为切实将真正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摸上来,让党的政策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联系户确定的范围、标准及程序开展贫困户摸底调查工作。各村成立领导机构,采取户主申请、入户调查、确定初步名单、民主评议、村级公示、乡上审核的工作程序,严格把关。户主递交申请后,由包村干部与村社干部一起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实地调查登记,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村党支部召集村社干部、党员代表、妇女代表、致富能人代表、村小学校长、村卫生所医生等村民代表参加的民主评议会议,对初步确定的联系户进行讨论评议,确定符合条件的联系户,在村委会公示栏公示无异议后,由村委会将联系户花名册上报乡上审核后,正式确定为贫困户并进行建档立卡,与联系干部对接,实现联系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进行帮扶,真正做到“绝不能让一个家庭因贫困而生活不下去,绝不能让一个儿童因贫困而失学,绝不能让一个人因贫困而看不起病。”的工作要求。
(四)深入调查,制定帮扶计划。
联系村部门及联系干部到所联系村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机关干部开展集中进村走访慰问活动,通过走访群众,深入了解情况,摸清底子,向村民了解其生活状况、经济情况,针对贫困农户生产生活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办法与计划。可在节日和群众需要时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让群众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同时,通过深入调研,了解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及时掌握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情民意,帮助解决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理顺群众情绪,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落到实处。
(五)立足实际,多办实事好事。
一是结合所联系村的实际,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帮助所联系村分析发展空间、发展优势,选好发展路子,帮助新上发展项目,力所能及的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培育地方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二是针对所联系户的具体情况,在制定具体可行帮扶办法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传达落实党的富民政策,扎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帮助联系户分析发展优势,理清致富思路,帮助上一些力所能及、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尽快实现脱贫致富,通过多种方式,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六)靠实责任,强化督查考核。
乡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督促检查,掌握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落实。同时,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纳入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帮扶干部制定具体考核办法,科学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指标,实行月报告、季督查、半年考评、年终考核工作制度,对工作成效明显的要进行表彰,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七)建档立卡,加强档案管理。按照“乡上有台账、村上有表册、农户有卡片、干部有日志”的要求,层层建档立卡,明确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逐级督查问效,促进工作落实。
(八)总结经验,及时推广典型。发现、总结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以多种方式宣传推广,充分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达到抓一点带一片的目的。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及时抓好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分析总结、转化推广,把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经验,推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取得实效。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五年规划由**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乡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事务。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乡党委、政府纳入工作推进计划,制定推进方案并组织落实,每年需要重点推进的项目,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领导干部带头包村包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扎实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二)机制保障。一是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为切实履行好本规划实施,要将《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纳入乡党委、政府工作计划,逐年推进;二是通过制定推进计划,有序落实总体规划中的项目。二是建立考核机制。乡党委、政府与各村和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项目按照“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机制,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头,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奖惩。
第三篇: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近期工作要点2012-2-24
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近期工作要点
来源:省委农工办|添加时间:2012年02月24日 17:30:59
2月21日上午,省委副书记、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主持召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就贯彻落实2012年省委4号文件精神、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迅速有序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了安排部署,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各地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省委4号文件、王三运书记和刘伟平省长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一次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锻炼干部的创新之举,是一项强基固本、促进发展、造福群众的务实之策。全面领会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突出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项主要任务,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省委的战略意图,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迅速行动起来,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扎实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各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学习上先行一步,行动上先行一步,落实上先行一步。
二、强化宣传引导。各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根据行动进展,超前研究,周密安排,及时确定宣传重点,提出目标任务。各级宣传部门要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扭住跟进,创造品牌。突出聚集重点,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各级新闻单位要创新宣传方式,通过开辟专栏、追踪报道等形式深度挖掘,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使这项行动家喻户晓,让农民群众入脑入心,努力营造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迅速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办事机构。各地各单位要真正把这项行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位置,迅速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明确工作职能,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办事机构全力抓的工作机制,迅速高效地展开工作,为各级各单位开展行动搞好指导协调,提供综合服务。
四、尽快制定工作方案。各地各单位要根据省委4号文件精神,根据各自情况和特点,结合“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和省委省政府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所联系村、户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要有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每月要有人员进村入户等具体工作安排,明确时限要求和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做到长期有计划、近期有部署,长流水、不断线。省委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抓紧编印下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手册》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选编》,便于干部学习掌握和开展工作。省扶贫办要抓紧确定剩余3000个贫困村的联系单位名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尽快联系开通反映全省工作情况的门户网站,指导工作,扩大宣传和影响。
五、分批有序进村入户。各地各单位要有计划、有组织、分批有序组织干部进村入户。首先要与当地做好联系衔接工作,确定联系村。进村后,全面了解掌握基本情况,公平公正确定贫困户名单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明确进村入户干部的联系贫困户。在此基础上,一是深入走访,准确、客观、规范填写好《甘肃省干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贫困村调查表》、《甘肃省干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贫困户调查表》、《甘肃省干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二是用真心换真情,与联系点群众结对子、攀亲戚,党员要亮明身份,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心连心感受群众冷暖,与农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三是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贫困的原因,了解掌握群众最急迫、最现实、最需要的切身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强基兴村、帮扶惠民。特别要注意解决当前群众春耕生产中的突出困难;四是建立“双联系”模式,印发干部联系村、联系户的《民情连心卡》,一户一卡,便于群众联系干部,同时进村入户干部要明确所联系点的联络方式,不在村里工作时,经常与群众联系沟通,建立双方都认同、方便快捷的双向联系方式和机制,使这项行动具体化、经常化、便民化。
六、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一是完善工作运行规则。省委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的意见,尽快修订完善工作规则。各地各单位也要制定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明确责任、细化工作,分工负责、各司其责。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各地各部门对单位所联系村、干部所联系户的基础信息、开展工作等情况记录在案,建立档案,填写工作日志,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工作实。三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通过工作简报、信息快报、建立网站等形式,准确及时反映行动进展情况,善于发现、总结和提炼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及时上报各级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信息畅通,推进工作。四是建立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落实月报告、季调度、年总结的要求,及时发现和查找问题,通报和调度相关工作。
七、加强督促检查。各地各单位要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把这项行动开展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组织力量,定期不定期对工作启动、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定期汇总评比,督促整改提高。3月初,省委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从省纪委、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扶贫办等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分组赴各地各单位对行动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八、要充分发挥“五个表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单位领导班子都要模范执行省委的决策部署。特别是省委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是重要的党政部门,领导成员都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在带头执行省委决策、先行先试方面做表率,在交朋友增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做表率,在出思路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做表率,在狠抓落实、树立良好作风方面做表率,在严格遵守纪律、廉洁自律方面做表率。
九、树立良好作风。通过开展联户联村为民富民行动,使干部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知道民生疾苦,懂得爱岗敬业,努力造就一支为民服务全心全意、推动发展尽心竭力、干事创业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公布联系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教育广大干部不折不扣地执行防止增加基层负担、防止形式主义、防止弄虚作假和“八不准”的纪律要求。对工作不力、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违反纪律规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真正做到各级干部愿下去、常下去、真下去,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联村联户又联心、为民富民真惠民,着力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使这项行动成为服务群众的“直通车”,培养锻炼干部的“大课堂”,提升能力素质的“助推器”,使干部在与群众接触的实际工作中深化感情、焕发激情,改进行风、端正作风,进一
步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关爱中,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情感,锤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好作风,自觉做好与群众水乳交融、亲如一家,不负民心,不负重托。
附件:
1、《甘肃省干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贫困村调查表》.xls2、《甘肃省干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贫困户调查表》.xls3、《甘肃省干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民意调查表》.doc4、《民情连心卡》
.xls
第四篇: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麻家集中学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发展规划(2012年——2020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是我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意见(方案)精神,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结合《渭源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工作思路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从2012年至2020年。
一、基本情况
麻家集镇位于渭源县西部山区,属丘陵沟壑区,辖区面积90.52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复杂,坡陡沟深。海拔高度180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田麻公路沿沟贯穿全境,距离县城80公里,属纯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历来以农业为主。无农贸集市。
全镇共辖8个行政村,17000多人,其中贫困人口9000人,占总人口的55%。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702元。
二、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麻家集镇是典型的山区乡镇,主要经济收入以种养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东西跨度大,人口较少,座落分布零散,资源匮乏,没有正规的商贸交易中心,且离临洮与会川两个经济商贸发达的交易中心较近,交通较为便利,是庄田麻路的穿越地,资源外流严重,难以形成合力,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处全县中下水平,与其他发展较快的乡镇相比,其区位、交通、经济都处于落后状态。制约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一是自然因素制约,生产力发展落后;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基本无特色优势;四是分布零散,交通阻塞,难以形成商贸交易中心。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以整村推进为抓手,结合我乡“适宜区发展果产业、局部发展畜牧产业、全面发展旱作农业”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整乡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我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先行,政策引导的原则。严格按照县委“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结合我乡实际做好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全乡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2.坚持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原则。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双联”工作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地域资源优势,突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3.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根据我乡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和可操作的特点。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4.坚持全员参与,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5.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推动全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发展目标
通过8年努力,力争使全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期目标:到2020年底,力争实现“三通三覆盖”的目标,即:村村通网线,社社通田间路,村村通砂化路;通信设备实现全覆盖,村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村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使全乡基本实现信息畅通,产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
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全乡“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四、规划布局
根据地理条件和发展现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划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一)特色产业
1.建设养殖区:根据局部发展畜牧业的总体思路,以个体户养殖为基点,辐射全乡其他基地,由养殖大户牵头,联合成立养殖、销售为一体的牛产业发展的经济合作组织。
2.旱作农业区:按照全乡“十二五”规划的总体布局,在全乡大范围内发展旱作农业,改变以往的耕种模式,实现全乡年年地膜全覆盖,调整由大规模种植小麦向种植全膜玉米、洋芋转型,保证农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
(二)小康住宅区: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动员各村零散座落户到新村建房,集中连片建成村容整洁,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水、电、路等设施配套齐全的标准化住宅小区,将坐落较远的村社整村整社搬迁至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的集聚区,使全乡一般以上的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三)公共服务区:对原有旧市场实施改造,建成占地50亩,上宅下店式门店100套,配合建成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商贸经济交易中心一处;建成基础条件良好、设施齐全的乡级养老院1处,为保障全乡村60岁岁以上“三无”群众的养老生活打好基础。
(四)文化卫生事业: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健身设施、幼儿园、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对小学、中学的资金支持力度,改善校园面貌,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农村文化,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政府要积极引导,加强参保力度,加强医疗保健,提高救助水平,基本解决农民家庭看病难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群体,要组织卫生队对他们进行定期医疗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都看得起病,能够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到 2015 年,每个村都要建立文化活动场所、卫生所和阅览室。
(六)基层党组织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前一阶段的成果,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调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定期举办干部培训班 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加强党的后备力量建设,尤其是要加大对广大青少年的引导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把提高党的建设与各项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认真学习体会上级会议精神,坚决贯彻执 行党的方针政策,争取建立起一批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各项事业 稳步前进。
五、主要任务
(一)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畜牧养殖。依据全乡自然经济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规律,以养殖为主,集饲养、贩运为一体,用养殖业带动农业发展。按照分户饲养,分户管理,统一销售的产供销模式,扩大饲养规模,改良品种,增加饲养量,鼓励发展养猪、鸡、兔等其他养殖业。
——马铃薯产业。按照扩大产业规模、优化品种结构、推行标准生产的基本思路,积极推广良种种植,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增加最大收益率为总目标,大力推广间作套种马铃薯,培育发展马铃薯仓储贩运等龙头企业。
(二)以满足群众需求为根本,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道路建设。坚持标准,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主干道后支道,逐步推进,多方筹措资金,加强通村道路建设。配套基础排水渠及涵洞。
——水利建设。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小沟道治理,修建排洪渠。实施劣质梯田改造工程,发展集雨水窖等防旱设施。——能源建设。大力推广农村新能源工程,建设农村沼气,配发太阳灶,并配套建设太阳能路灯。
——小康住宅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实施,动员各村有建房意愿的农户到新村建房,逐步取消零散居住户,建设集中连片、整洁美观的新农村,改善居住条件。
——各村整治绿化。全面推行“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工作,整治脏、乱、差现象,达到“环境整洁、道路畅通、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基本要求。启动实施“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绿化工程,绿化、美化村庄,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实现全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三)以加强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手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全乡17000人中,有将近50%的人口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大多数劳动力没有经过系统地农业实用技术和务工技能培训,劳动力素质低,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和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三产服务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以把农民培养成产业农民、产业工人和三产服务者为基本目标,对农民进行职业化、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重点抓住农业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和有特色、有市场、能形成规模的职业技能专业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农村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抓好农村未升学的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使100%的农村劳动力接受培训,熟练掌握1—2门实用技术;在培训方法上,分类施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阶段性培训与系统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培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订单”培训,建立输出基地,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促进劳动力由无序转移向有序转移,临时性转移向长期性转移的转变,真正使劳务经济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力争培养一批“致富能人”和“技术能人”,每村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个,户均劳务输出1人。
(四)以加强公益事业为载体,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教育事业建设。重视适龄儿童的入学教育,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在校生巩固率达到100%,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
——加强村卫生所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卫生所1处60平方米,配备一名合格的医生,农民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不能让一个农民因贫看不起病。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每村争取新建村级文化舞台1座,新建农家书屋、小超市各1处,新建文化广场1处,并配套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器材。
(五)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加强民主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班子建设。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以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和塑造新风貌为实践平台,切实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明显增强,着力培育和打造亲民、为民、富民的好班子。
——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双培双带”和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要求,把农村经济发展能手和有文化的优秀青年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每村每年至少发展3名党员。同时,积极培养合格的继任人选,巩固和发展“五好”村党支部,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每村新建村部1处,配备先进办公设施。——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加大群众参与村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村民的选举权和村民代表议会制度,村民代表参与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抓好村务和党务公开工作,坚持定期向村民公开村级财务情况,全面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利用电视、宣传栏、广泛开展道德、法律文化、科普“四进农家”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媒体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和推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重点打击歪风邪气,坚决杜绝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培育农村新风貌。
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启动以来,**乡确定联扶单位10个,帮扶干部186人,其中省直联扶单位1个,帮联干部25人,乡直帮联单位2个,帮联干部56人,县直帮联单位6个,帮联干部52人,乡直帮联单位1个,帮扶干部51人。具体联系**乡13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222户农户。**乡领会精神、及时动员、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各帮扶单位和领导干部积极行动,全乡双联工作呈现上下高度重视、工作位置彰显、帮扶措施落实有力的良好局面。
精心组织靠实责任,“双联”工作氛围浓厚。**乡委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力求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三个到位”。一是健全机构。及时成立了**乡“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统揽全局,牵头抓总。乡村层层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14个,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二是迅速动员。以统一思想认识、步调协调一致为目标,乡、村、组三级召开动员会10余场,在全乡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宣传。乡村共悬挂双联行动宣传横幅67条,刷写墙体标语130余条,刊出墙报14期、制作专题宣传栏13面。编发工作专刊34期,共计信息64条,报送信息、简报20篇,对行动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新举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报道。
机制创新全面兼顾,“双联”工作沉底落脚。在对接联动的工作实践中,**乡逐步探索并初步形成了六大工作机制,推动了行动深入开展。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乡 “双联”工作《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等制度。突出“发展村域经济,增加造血机能”的主要目标,重点抓工作班子配套、规划制定、产业培育、项目筛选等“七个一”工作任务,使乡村干部对“双联”工作的思路和目标任务更加清晰、明确。二是摸清实低,建立健全台账登记制度。按照“乡有档案台账、村有表册、户有卡片、干部有日志”的工作要求,层层建档立卡,切实把村组实际情况和农户的真实意愿掌握清、反映好。围绕农户收入、生产资料、社会保障等10大项近60条家庭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普查登记,为乡属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提供了开展工作的“活材料”。三是注重上下联动,建立帮扶单位联席会议制度。针对乡属各联村单位实际,新添、道口村等包村牵头单位召开帮扶单位联席会议3场次,互通工作进展情况,探索帮扶项目捆绑和资金整合等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实事,形成了工作合力。四是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协调机制。**乡实行了党委委员包村、科级干部包组制度,分片包干,保证了帮扶单位和领导与村、组、户的及时对接。五是问需于民,建立结对帮扶公开承诺与践诺制度。联组单位从解决群众最盼望、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选准帮扶项目并投入资金,与村组签订帮扶协议,通过公开承诺,强化了服务职能,提高了帮扶效率。六是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考评制度。把“双联”行动纳入了乡村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日常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干部下基层深入农户常态化、帮扶解决问题常态化,增强了工作的连续性和长效性。找准抓手科学推进,“双联”工作成效初现。在具体工作中,**乡重点突出“六抓”措施,创新载体,全力实施,确保了双联行动卓有成效顺利推进。一是抓规划制定。“双联”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走村入户,座谈讨论,帮助联系村组理思路、找出路,帮助联系户寻找发展的“好方子”、“金点子”,基本实现了“一村一案、一户一策”的帮扶目标,确保了帮扶工作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二是抓典型示范。注重抓点带面,在新添村适时启动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立项中,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今年计划新建二层带住宅的商部50个,农家院落50座,配套建设村委会办公楼、农民培训中心和周边环境亮化、绿化、美化工程,项目建设可有力提升我乡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双联”行动出典型、出经验、出亮点。紧紧抓住道口村被确定县级双联示范点的契机,加大草畜产业建设力度,力争把道口村打造成全市肉牛养殖基地,示范引领全乡草畜产业向纵深发展。三是抓载体创新。各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将双联行动作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带着真情下基层、带着责任下基层,普遍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信息、送健康、送服务等“六送”活动。截止目前,共有10个帮扶单位和各级领导累计为农户帮扶各类物资折合资金5万元,真正作到了帮民解困、为民富民。四是抓产业培育。根据地域特色,大力发展主导特色产业。道口、新添、三岔、苦水等村,依托近县城和土地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拓展劳务经济。在全乡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大面积种植马铃薯,种草、种料养畜,积极培育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在三合、道口、新添、苦水等村大力实施畜牧养殖增收工程,扶持养殖小乡和养殖专业户发展。各村围绕总体产业布局规划,产业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夯实了农民增收基础。五是抓项目带动。各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帮助联系村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目前,省地税局已投入帮扶资金修建拓展炭山、河屲、回合乡村公路。据统计,各帮扶单位计划帮扶项目目前达到5个,计划帮扶资金40余万元。六是抓和谐稳定。组织乡村干部开展了走村入户大访问、政策理论大宣讲和矛盾纠纷大排查“三项活动”。认真倾听社情民意,对倾向性问题早知道、早反映、早处理,尽力疏导群众情绪,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7起,调处化解率达到98%,显著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