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读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有感
青龙沙土小学
王玉芬
教书育人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那么。如何衡量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呢?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教师开展教育目标评价的指导思想。这有利于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有利于达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目标。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出台,将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将像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一样引起管理领域的一次深入的变革,同时对课堂改革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体系来看,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而且进一步对这五项指标做了指导性的细化,同时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结果的使用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评价结果的呈现,提出了“分项给出评价结论,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综合评价报告要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不简单对学校教育质量进行总体性的等级评价。”这样的指导意见对于多年来倡导的特色办学尤其是农村学校的特色办学将有拨云见日的作用。
传统的评价观是静态的、功利的。只看重学生的知识,把学生视为考试的工具,并且将这一功能推向了极端。对学生评价有结论性歧视,功利化倾向,过分关注成绩、业绩和升学率,你这次考了多少分,你看别人„„教师以考试分数在学生群体中分层等,导致一部分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没有获得过成功的体验,他们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造成了学生厌学、辍学人数增加。这种评价取向的结果是,只关注了少部分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
新的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尽管我国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来说,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领域较国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在评价技术和理念上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为了更好的落实《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我们仍需加强和提升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能力。
作为千万教师中的一员,我们需随时做好准备,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推动与实施奉献我们的力量。
第二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在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改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新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改在新时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孩子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通过自学,我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
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建构的一个艺术品。其次,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 科学的。所谓开放,是指课程的开发要全社会关心教育事业的人共同参与;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孩子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课程实施的过程也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孩子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孩子世界、适应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俯下身子看孩子的生活,平等参与孩子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调动孩子的“思维参与”呢?专家认为,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孩子,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孩子充分思考,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这样,孩子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教育质量改革的浪潮中要经常反思自己,思则变,变则通,要多读教育专著,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究竟怎么改?教育究竟怎么评?
近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为中小学校“全面体检”。我校组织了老师们学习了教育部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及刘涛局长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在老师们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所谓“绿色评价”,包括《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所提出的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目的是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国中小学教育将进入“绿色GDP”时代。
教育评价是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当前的教育评价领域,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带来了学生学业负担加重、综合素质及身心健康被忽视、创新能力缺乏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唯“学业分数”是瞻,使一些人认为“评价”、“考试”是与素质教育相反的词语,甚至认为唯有去除评价,教育才会健康发展。其实,问题出在教育评价并不科学。《意见》的出台,便是要自觉地引导评价去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教育评价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正是为了推进落实素质教育,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了规定,旨在将品德、心理健康、兴趣特长以及学业负担等指标充分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中来,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落实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以说,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抓手。
一般而言,关注教育评价,实则是对教育目标达成的关注。教育活动的结果,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以目标的形式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里,引导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目标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换言之,不关注评价,就是不关注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就是对教育目标的漠不关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见》将评价改革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活动的内在组成部分,教育评价与教育活动的其他环节一样,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负有重要责任、起着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引导着教育活动其他环节的方向、内容和过程。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全球竞争、人口增长、经济危机、环境问题,这些都成为了21世纪的关键词。人类正在迈向甚至已经步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
面对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早已意识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是必然对策。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明确教育质量的内涵和指标。例如,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了名为《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的研究报告,从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这7个维度,建构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学习指标体系。
这表明,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质量不仅响应了时代号召,也顺应了国际趋势。
事实上,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倾向于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标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教育质量观需要更新。
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说,学生的道德水平没法评,学生的艺术素养没法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法评……不仅如此,我国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也很落后。
确实,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有一部分较难评价和量化,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学生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都容易量化,为什么学校没有像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样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关键还在于认识和观念。
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关键首先是理念,其次才是技术和方法。我们如何评价教育质量,本质上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密切相关。如果全社会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即使引进最先进的评测方法,也无法实现评价改革的目标。因此,只有充分认识中小学教育的价值何在,并达成共识,才能形成评价改革的基础。
此次改革关乎我国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拔尖人才,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为了实现改革目标,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改变以往狭隘的“分数是一切”的导向。第二个“关键”解决的是方法问题,就是要坚持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传统的“考试是唯一”的做法。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首先要有全面质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要有促进发展的意识。无论是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还是针对学校的评价,都要以促进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阶段的质量问题。只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是高质量。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关注学生能否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自我激励,不断进步;关注学校能否通过自我诊断,实现自我改进。
还要有质量多元的意识,即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擅长之处,绝对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同样,每所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也应该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因而,应建立不同的质量标准,要用多元化的质量观衡量多样化的教育。只有充分尊重个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
从一个学校教育实践者的视角来看,《意见》为学校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导向,提供了改革、探索的衡量准绳。
从这一评价框架提供的关键性指标来看,中小学需要做的还有许多方面,包括进一步提升学生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学生兴趣培养、潜能开发上加强大中小学的衔接,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的特色办学与高中的多样化发展,等等。许多难题需要在未来的改革与探索中加以解决,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于《意见》的落实,不仅需要外评的激励、督导的推动,更需要内评的突破、内涵的建设。按照《意见》的要求,领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精神,不仅仅是校长的事情,也是广大中小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事情。学校既要端正办学思想与办学方向,也要推动全体教职工更新观念,改变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观的片面认识,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不仅要通过学校的内涵建设来提升教育质量,而且要通过学校观念、行动的变化来影响家庭、社会的固有看法,使社会、家长认清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突破方向,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
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一个学校,虽然从表面上看,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面,还没有任何的信息,作为一个教师,不可能用个人的力量推动改革的脚步,唯有做好准备,尽管我已工作多年,但还将工作多年,老牛已知夕阳晚 不待扬鞭自奋蹄!
既是园丁,就要辛勤耕耘,培育花朵 既是蜡烛,就要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既是石子,就要铺成大道,成为学生腾飞的奠基石!
第四篇: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心得体会 (李瑶)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心得体会
雨坛小学 李瑶
通过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学习,使得我对于教学及国家的教育政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以前的评价模式,更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也使得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全面了解,只对单方面的成绩结果进行评价,使得很多学生优秀的地方没有得到发展,是片面而不够科学的。
二、当前全世界的发展,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是国际趋势,在实施过程中,以往的成绩和及格率优生率评价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力求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
三、对于这样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是必须的,以学生的成长来进行的评价,是增值评价,也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四、国家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方式,但每个地方以及不同的学生有其特色,因此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评价,关于评价有很多专业型的评价类型,在实践中还应逐步学习,积累经验。
总的来说,“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个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提出来的评价方式,是为了学生、学校以及国家整体的发展而改进的,一名优秀的学生包括很多方面的素质,不止学习一方面。我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时,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地区差异性,根据国家制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类型,进行深入学习,再落实。相信我们的学生在未来会发展的更好,成为祖国建设不可多得的一员。
第五篇: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xiexiebang推荐)
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是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石家庄市作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将切实做好实验区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完善我市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
二、实验目标与原则
(一)实验目标
1.构建评价体系。以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为蓝本,结合我市中小学教育实际,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具有区域特色、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提供可靠保障。
2.强化评价导向。坚持育人为本,通过综合考查学生全面发展情况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切实扭转当前普遍存在的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形成通过评价促进中小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长效良性机制。
3.促进教育发展。通过全面分析把握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科学运用评价结果,重视学校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为制订教育政策,加强教育管理,促进区域间教育均衡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决策。
(二)实验原则
1.坚持点面并行。在5个省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3个市级实验区、4所直属高中和46所项目研究学校启动评价工作,通过区域全面推进和项目研究学校带动,逐步积累改革经验,健全评价体系,完善改革实施方案和工作机制,推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2.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细化评价指标、健全评价标准、研发评价工具、组织实施评价活动、分析诊断评价内容、形成评价报告及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做到评价内容和方法科学合理,评价过程严谨有序,综合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反馈改进落到实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高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3.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动中小学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升学招生考试制度,建立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兴趣特长的考查,逐步将5项内容、20项指标纳入升学考试评价。使各项政策措施相互配套,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各部门和全社会凝聚共识,发挥优势, 形成合力;注重发展性、增值性评价,满足学生、学校多方面的发展需要,鼓励中小学办出特色。
三、主要任务
(一)研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以教育部指标框架为基础,以实现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为目标,从质量概念的内涵分析出发,从历年教育质量调查结果中提炼出相关的因素,逐步归纳不断聚类,对各项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并不断拓展、完善,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办学行为的要求,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性质和特点,选取一定标本量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通过监测跟踪、积累数据等方式,逐步调整充实和完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方法,积极探索构建特色化的评价标准,组织力量参与研制开发基于实际、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形成符合石家庄市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具有石家庄特色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制定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评价政策
根据综合评价的要求,制定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明确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方法、工作要求及保障措施等。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构建以学业水平为基础、结合学习经历与学习过程评价的多元评价手段,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科测试、问卷调查和教育统计数据,辅助以现场观察、个别访谈、资料查阅等方法,科学设计评价流程,注重客观数据和事实,注重学生进步程度和学校努力程度,积极引入增值性评价,增强学校效能意识。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全市政策,完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政策。
(三)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把评价作为全面了解教育教学状况的手段、发现和诊断教学问题的方法、改进教学行为的依据,在剖析真实情况和水平的基础上,寻求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并进行反馈、诊断和改进,实现“标准-教育过程-评价”的一致性,构建科学的教育质量保障循环系统,进一步推动教育管理、教学研究和学校发展等方面的转型。
(四)构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
建立并完善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数据库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学生基础信息、教师基础信息、测试工具、测试结果等,实现试题管理、试卷管理、数据分析、报告生成、在线调查、基础信息维护、数据抽样等自动化功能,实现评价工具的智能化和动态化管理,保持评价的公正性。
(五)构建评价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机制
通过向社会发布综合评价结果,引导社会逐步建立全面的、全新的教育质量观。进一步统筹规划协同推进相关改革,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配套政策。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健全学校督导和教学评估制度,建立健全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等,形成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引导各县(市)、区和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在全市综合评价框架下有重点的建立以校为本的评价方案。
四、实验周期和进度安排
(一)实验周期
根据教育部总体工作安排,实验周期定为3年一轮,即 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
(二)进度安排
准备阶段(2014年1月-6月):
1.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培训,明确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要求。
2.研究制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推进措施,建立保障机制。
3.成立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团队和工作团队,并开展相关工作。
4.确定省、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和项目研究学校,开展实验研究。5.召开石家庄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启动大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6.相关县(市)、区教育局,市属高中和项目研究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机制,启动实验工作。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9月):
7.根据教育部“指标框架”要求,研究制定石家庄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发评价工具。
8.相关县(市)、区教育局,市属高中和项目学校构建起基于自身实际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开发出评价工具。9.组织专家对实验县(市)、区和项目学校进行评价内容、步骤、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指导、培训。
10.协同推进课程改革、招生制度改革、现代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等相关改革。11.组织专家对县(市)、区,项目学校进行试测,在试测基础上,召开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中小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家长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指标体系及相关评价工具,完善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深化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3月): 12.推广评价工作典型经验。13.组织专家对县(市)、区进行大规模培训。14.网络平台试运行,组织数据填报。15.对各县(市)、区推进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情况进行督导。
16.组织有关专家及实验区有关人员,共同分析监测数据,共同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形成多个层面的评价报告:评价总报告、分区评价报告、分学段评价报告、分维度分项报告、影响因素分析等。17.反馈评价结果。
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8月):
18.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评价工具;健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机制。
19.全面梳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总结改革实验成果。组织召开经验总结交流会议,推广典型经验,形成典型案例,表彰先进单位及个人。20.迎接教育部评估验收。
五、工作机制
(一)分工合作协同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工作的统一规划,重点负责制度机制建设、中小学教育质量标准制订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并实施市级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各县(市)、区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及有关工作机构,切实加强对本实验区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重点开展专题性的教育质量监测,针对课程实施、学校均衡发展、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等教育教学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度调查与对策研究;各项目学校要成立工作小组,具体实施有关评价改革项目,开展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评价能力,正确运用评价结果,发挥形成性学生学业评价的激励和诊断功能,基于实证改进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是建立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基础教育处组织指导、质量监测中心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基础教育处负责宏观调控,统筹组织市级培训,改革中考制度,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协调各项工作顺利发展;质量监测中心负责制定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开发学科测试工具、分析学业质量数据、撰写学业质量分析反馈报告、制定学业质量测试评分标准,同时完成区县测试结果的反馈。各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切实负责,并在承担各自职责的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增强工作合力,逐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二)建立评价结果报告与反馈机制 对采集评价数据、教育质量综合调研数据、督导和教学视导等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整合其他相关考察材料,形成系列报告。根据报告的评价结果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帮助与指导,利用评价结果分析学情,基于证据改进教学,根据结果组织校长、教导主任开展主题培训和工作会议,反馈学校的教学质量、挖掘其问题,帮助学校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供业务支持。
(三)评价结果的改进和调控机制 充分发挥学业质量评价诊断功能,坚持以评价促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监控的结果总结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激励措施和进行教育问责、并提供区域层面上的政策改进建议。
(四)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支持机制 积极探索和培育第三方评价专业组织,建立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运行机制,由政府面向社会和市场,经招标、评标、公示和竞争性谈判等程序,确定独立第三方机构开展教育质量评价,由专业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方法支持,全程参与和监督各项教育改革推进情况和实施成效,及时全面总结各地经验,发现问题及不足,有针对性地为下一步改进工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六、预期成果
形成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报告;形成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示范特色案例;建立教育质量综合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字化评价管理平台;完善区域教育发展监测机制。
七、组织保障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成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制定全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各县(市)、区和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研究、解决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具体负责实施实验区工作。
市教育局相关处室、直属单位和5个省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3个市级实验区、4所直属高中和46所项目研究学校相关人员组成“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工作组”(见附件2),负责综合研究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工作,同时协调推进学业发展、品德发展水、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小组的工作;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进。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在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日常工作。
(二)保障条件
1.资金保障。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所产生的费用由市、区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承担。市财政设立“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石家庄实验区专项经费”,每年投入100万元,并纳入政府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评价工具开发、系统引进、测试命题、统一抽样学生的测试和师生问卷、试卷批阅、人员培训、专家指导、平台构建、教育质量评价分析报告、评价日常工作等必要的经费。各县(市)、区设立本地实验专项经费,对实验区及项目学校评价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和人员支持,承担区域内考务和区县教育质量评价分析报告等费用,足额保障各项实验工作顺利推进。
2.政策保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相关配套政策,逐步建立与实验区相适应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制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专项督导制度,建立区县、学校教育质量两级评价专项督导制度,根据管理的职能和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在不同层面、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式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进行督导和调研;二是制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反馈调控制度,对区域教育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改进和解决;三是制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分析报告制度,建立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分析报告为成果呈现形式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分析评价报告制度;四是制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问责激励制度,市教育督导部门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纳入督导评估范围,避免交叉重复评价加重中小学校负担,暨将区县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工作分别纳入市政府对区县政府、市教育局对区县教育局、市教科所对区县教研室的目标考核。
3.技术保障。石家庄市将依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科院、河北省教科所以及驻石高校的学术力量,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及相关部门领导组建“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专家委员会”(见附件3),专家委员会负责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的专业指导,参与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实施办法》、《操作手册》和《应急预案》等,编制培训资料包,对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培训,对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意见及建议。市教科所成立“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由教育心理学、信息技术、统计学、教育管理等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力量细化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开发评价工具、分析评价数据等。各县(市)、区和学校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教育质量评价、分析、反馈与指导等工作。
4.舆论保障。市教育信息化与新闻宣传中心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专题网站,及时发布改革信息,主动通报改革进展,大力宣传取得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的典型经验,同时充分利用教育城域网和《石家庄教育》等多种渠道全面深入宣传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为评价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各学校要通过家校信息互通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消除社会疑虑,增强评价改革的社会认知与理解,引导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