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心得体会
《活出生命的意义》心得体会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是在县长的推荐下阅读的。我很感谢县长,他推荐的这本书能让我受益匪浅。读了这本书,我发现这确实是一本佳作,值得每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不仅仅是金钱意义上活着,生命是逐渐追求进取的过程,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奉献,生命不完全对于个体而言,生命是比金钱更珍贵的瑰宝。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之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是生命向他提出了问题。生命中最短暂的是潜力,一旦潜力得到实现,那么在实现的那一刻它就成为了现实,被保存起来,成为历史,免除了短暂性”。人最终决定着自己的命运.....人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有能力超越这些条件。人能够力所能及地改变世界,并在必要时完善自我。
也许我们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同样也问过自己。我有时觉得自己的存在没有多大的意义,尤其在最痛苦的时候,感觉一切都似乎和我没多大关系。现实的残酷,理想的美好,反差之大让人难以承受。
当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曾经看过的一部影片映入眼前《穿着条纹睡觉的男孩》。德国对犹太人的残害,让自己为他们这样的行为而感到愤恨。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身为犹太人,他的全家全部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在集中营的非人生活里,他送走了父亲,送走了好友,经历着寂寞,惶恐,悲观的情绪。每一天,饥饿、侮辱、伤寒等等非人待遇从睡梦里叫醒弗兰克尔,又送他入眠。集中营的苦难,一遍遍冲刷着他的心灵,涤荡着他的灵魂。他不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无法想象,暗无天日的集中营生活,那令人窒息的空气是怎样侵蚀着生存的意志。然而,正是这种苦难和痛苦给人带来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们痛苦、不快、胆怯、乃至犯错,是我们追求人生意义的旅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风景,接受它们,宽恕自己。心自由了,我们也就变得无比坚强了。这样,才能有力量面对以后的路,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然而,其中也不乏有意志坚定的人。维克多·弗兰克尔就是其中一个。他写的这本书激励了很多人,也可以说救了很多人。
当人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都能勇敢地活下来,我们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为何还有那么多轻生的人?也许当他们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应该知道比自己痛苦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可他们却仍然坚定不移地活着。为什么自己却不能做到呢? 生命的意义在于自己不断地赋予,人只有活着才能拥有更多更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我们应该对生活进行一次又一次地加法运算,而不是总在做减法算式。
第二篇:活出生命的意义
此世纪,不堪羞
我们能够活在这个年代,真应该感到幸运。现在这个世纪,和上个世纪相比,我觉得没有什么可比性。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生活在现在这个世纪的我们,好些人却仍然每时每刻都充满怨恨——我为什么没房、没车、没钱、没权,没有我想要的一切呢?当你这么怨天尤人的时候,你或许应该了解了解上个世纪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徒的生活,在那么一个猪狗不如的生活环境里,他们的幸福是什么?他们幸福的等级又是什么?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二战时期被捕进集中营的一位犹太人心理治疗专家,他是除弗洛伊德,阿德勒两派之外的第三派维也纳心里治疗专家。在进狱之前,他本身就是个心理治疗专家,但进狱后,残酷的生存环境并没有使他放弃他的工作,反而,在这么一个残酷的环境里如何生存下去的好奇心使他幸存了下来。
当满载囚徒的列车驶进奥斯维辛火车站时,所有囚徒的眼神都呆滞了,仿佛感觉整个人生就此结束、了无意义了。到集中营时,所有囚徒根据囚头的手式被分成了两拨,一拨是老弱病残,直接被带去冠以“洗浴池”的火化炉,就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去了另一个不为活人所知的世界。尽管弗兰克尔也和其他被分去火化炉的囚徒一样——满身的褴褛,满头满脸的污秽,但囚头还是把他分在了右边,还想榨取他仅存的一点劳动力(囚头所指的右边代表你暂时可以幸存,所指的左边表示你立即会死,当然幸存的几率仅仅二十分之一)。或许在那时你会觉得,其实,“我”能够幸运的被分到右边是多么的幸福。尽管在那时活着也就意味着你会受到更加残酷的待遇——一天就吃一次饭,还要承受超负荷的劳动,而那所谓的“饭”就是300克面包、一公升清汤。但他们还是会长长的叹一口气,“我”终于又幸存活下来了,为这种幸运感到无比欢欣鼓舞。
在那么一个惨无人性的“监狱”里——冷得直打哆嗦的天气里,没有足够的“褥子”,九个人挤在6.5-8英尺的硬木板上,共用两条毯子,但是大家觉得感觉还是不错,因为天气真是冷得不行。虽然禁止带鞋上床,一些囚徒还是把沾满泥浆的鞋子当枕头,否则,只能头枕着自己白天累到几乎脱臼的臂弯入睡。他们对幸福的苛求——就是能够枕着自己泥泞的鞋子入睡,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渴求吗?这样能睡好,会幸福吗?我们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还是觉得不如意,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有什么资格说不如意,不幸福。当然时代在进步,环境在改变,幸福的内容也在丰富,升级。我不是要说“你应该把泥泞的鞋子当枕头”,而是,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感到满足,不是没完没了的抱怨。每当上帝给我们一个磨难的时候,就是给我们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一个思考的机会,一个改变的机会,一个更有作为的机会,一个活出自己生命意义的机会。当我们必须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感激?因为是上帝瞧得起你,不想让你蹉跎终了或者玉损香消。生命的意义应该在生命中找寻答案。
或许当你处在一个时刻面临着死亡的环境中,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幸福。就像囚犯在毛特豪森和达豪集中营中选择一样,同样是被监禁,同样是要受苦,同样是要去送死,但是,对于囚徒们来说,能够为幸存争取一点时间,比其他囚徒后死;能够多几分钟幻想几个短暂而关于自己喜欢的人、事的片段;为了能睡得舒坦一点,能够裸着身子站在冰天雪地里捉完那令人讨厌的虱子,那就是来之不易的幸福了。
虽然维克多.弗兰克尔称他这段监狱里的幸福为“消极的幸福”或“免于痛苦的自由”,但是我觉得不管是“消极的幸福”,还是“积极的幸福”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拥有这种对待幸福的态度与勇气。然而这种态度和勇气的重要体现是什么呢?那就是认识到:不管你处于何种境地都应该意识到它是有意义的。用尼采的话说就是“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里有这样一个案例:在集中营里,有两位狱友,都觉得生活没有指望了,两位都想自杀来了结这种活死人的生命。可惜他们遇到了弗兰克尔,却没能死成功。弗兰克尔了解到其中一位有个宠爱的儿子,在国外等着他,另一位呢,则是一件事而不是一个人等他,他是个科学家,写了不少著作,还有很多著作需要完成。他的著作不可能由别人代写,就好比第一个人作为孩子的父亲无人能够替代一样。这种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让每个人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也就使他有可能完成创造性的作品,享受到人类之爱。一旦他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替代的,那他就会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的事业的责任,也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他知道自己存在是“为了什么”,也就知道“如何”继续活下去。只要有“求意义的意志”存在,不仅生命和爱,就连“苦难”和“痛苦”都深具意义。人类生命中最强劲的力量,也就来自于此吧。正如海明威所说,人生来不要被打败的,你只能消灭他,而不能打败他。而弗兰克尔更要强调的,却是从生的绝境甚至死亡中发现出生命的意义来,相比之下,我们从皮包骨头历尽劫难的弗兰克尔身上能够看到的,是比壮硕的海明威更见顽强的“人”的力量。当海明用他那杆双筒猎枪自杀的时候,弗兰克尔却在集中营为挽救绝望的同伴们的生命寻求活着的意义。是的,人活着,是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生命一定是有意义的,追求生命的意义比弗洛伊德所谓单纯的祈求快乐来得更为重要、深刻!这也是我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往往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迷惘在这种“为了什么”,“如何活下去”的悲叹之中,即存活在“存在之虚无”中。我们没能找到现阶段的存在的意义(责任)。那我们如何发现生命的意义呢?弗兰克尔介绍了三种方法:
一、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二、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三、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第一种就是成就或成功;第二种是通过体验某种事情——如真善美——通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就是说去爱某个人;第三种方法就是去忍受苦难。生命的意义在每一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使命。这个问题就好比问一个棋手:“告诉我,大师,世界上最厉害的招法是什么?”离开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对手,就根本不存在什么最厉害的招法,甚至连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生命的抽象意义,而应立足现在环境,完成现在的使命。就像一部被成千上万的镜头组成的电影一样,如果不能把握住每一个镜头的意义,那你又谈何把握住整部电影的完整意义呢?我们必须把生命的意义具体化并加以实现才能在临死前认知自己整个生命的意义所在。人不应该问他的生命意义是什么,而必须承认生命向你提出了什么,你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对待生命,你只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负责任就是人存在之本质。人,能够为这种责任而活,甚至为此付出生命!
维克多.弗兰克尔说:“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自由”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备受关注与讨论的神圣词汇。裴多菲不是说过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可见人是多么渴望自由,但是当得到自由时,你就确定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你想要的结果?那就得看你如何对自由负责了。或许我们大多数时候往往想要的是狭义的自由——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用向别人解释,不受到任何束缚。“祸兮福所倚”,当自由变得无限度时,你觉得它还是你垂死追求的自由吗?那时你或许会因为自由而漠视生命杀人坐牢,或许会因为自由而放弃你一直在为之奋斗的疼痛而美好的目标等等。拥有自由固然是很好,但是你还需要为此上上一根发条,在不失原则的前提下利用自由,你才算是真正的拥有自有,真正的发现自由的意义所在。拥有自有,却不知道自由的责任那是可耻的,不可谅解的,不可饶恕的,那就是对自由的放任,对自由的亵渎。
我们总是大喊大叫不公平,但是当我们争取到这种公平时,我们有为这种公平、自由负责吗?走进中国市场的安利产品,原本获得与国外一样的待遇、一样的自由。但是中国人呢,有为这种自由负责任吗?没有!于是开发商不得不对中国市场制定专门的政策。没有公平、没有自由,是别人造成的吗?我们应该好好叩问一下自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自由也是有限的。人的自由不是无条件的自由,而是针对特定条件采取某种立场的自由。当我们在这种立场上拥有自由时,我们应该为这种自由好好负责,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自由。
《活出生命的意义》之存在之短暂性。生命是短暂的,即存在是短暂的,但弗兰克尔又说,真正短暂的是潜力,只有潜力在某个适合的时候发挥出来,才能变成永恒的存在的东西,因此没有失去不可挽回的东西,每个事物都无一列外的被保存了下来。人们往往只想到短暂性本身,而不去想它的过去,它的快乐和痛苦,然而,我们所拥有、所保存下来的正是那些痛苦和快乐,那些“曾经”,只有“曾经”才是你实实在在拥有的,和未来的“可能性”相比,或许我们更倾向于拥有曾经给我们带来的“现实性”。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我们要活在当下,如果连今天你都把握不好,谈何把目光投向明天。
《活出生命的意义》之为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辩护。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这人活着真没意思。但究其原因,这人会这样说,可能是工作不顺利,可能是感情不顺利,可能是„„都是些与生命无意义的事情。他们把工作失利,感情不利等等无意义与生命无意义等同起来。无论你在什么时候,处于什么境地,生命都是有意义的。包括苦难、死亡都是有意义的,苦难能让你超脱,能让你变得强大,死亡能让你在最后了解生命的全部意义。当然,所说的苦难是弗兰克尔所说的“不可避免的”,如果你承受了那些可以避免的苦难,那么只能说你是在自虐,而不是一个承受苦难的英雄。如果说痛苦是可避免的,那么找到消除它的原因才是有意义的。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把那些让你觉得无意义的事情与生命无意义等同起来,如果真有上帝的话,你觉得上帝会把一个无意义的“生命”放到人世间这样一个精灵的世界里来吗?
那些不知感恩,不知满足的家伙,都是欲望在作怪。是欲望成就了他们,但同样是欲望毁了他们。“欲速则不达”“无欲则刚”,如果你太在乎某种东西,太想得到某种东西,那么你会离他越来越远,就越不能达成夙愿。我们追求快乐,但殊不知快乐并不来源于快乐本身,而是来源于我们所做的某件事,所爱的某个人,所感受到的文化精神。只有把快乐当成一种附属品为之奋斗,你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快乐的内涵。同样,你只有把你在乎的东西寄托到某件事或物上,不要急于求成,急于得到,当你真正得到它时,才会更长久,更有意义,更值得珍惜。
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让我觉得现在这个世纪充满羞赧与愧疚,我无法把两个世纪相提并论,但我还是要表达这种精神与良知。如果对现在的生活不懂得珍惜,那么你将会一无所知,如果对苦难不懂得挑战,那么你将会活得迷惘,永远也不会了解你存在的意义所在,如果你不能坚决地对“生命无意义”说“不”,那么将会活得狼狈不堪,如果你不懂得对生命负责,那么你将不会真正得到自由,真正为自由辩护。或许人不应该太过执着于某件东西、某件事情上,如果你踏踏实实的做好现在应该做的事情,那么你曾经太过执着的事情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实现,而且会更持久,更具生命力。
至此,感谢维克多.弗兰克尔先生的《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三篇: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海明威用他的那杆双筒猎枪饮弹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弗兰克尔却在集中营中为挽救陷入绝望的犹太同胞们寻求生命的意义。海明威曾说过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而弗兰克尔教会我们的是在绝境甚至是死亡中发现生命的意义。两者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弗兰克尔的观点,他这种感觉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是我们在当今社会中面对形形色色的来自生活的压力所需要的。
“努力发现生命中的意义正是人生中最主要的动力”,这是我从弗兰克尔的书中所体会到的最重要的话。在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就提及了弗兰克尔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读了一下这本书发现真的是受益匪浅,这是一本好书、一部佳作,通过这本书我也得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谈到集中营,所有的人难免都会色变、不寒而栗,这个臭名昭著的地方迫害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在这样的地方,每天面对的都是死亡、伤痛和折磨,我想在那里的人们一定会是很悲观的,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身为犹太人,弗兰克尔曾在“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只剩下一个妹妹。他本人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而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隘的小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后来他称为“人类的终极自由”——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够超出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遭遇。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或者说,在遭遇(刺激)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或能力。
在这本书中,弗兰克尔在上半部分就讲述了以席卷欧洲的纳粹种族灭绝运动为背景他在纳粹集中营的独特经历。最让我动容的内容是弗兰克尔在奥斯维辛的第二夜,于疲惫已极的熟睡中听到一把小提琴幽幽地奏出一首凄怨欲绝的探戈乐曲。弗兰克尔不禁随着琴声掩泣,因为当天正值一个人的二十四岁生日,这人身在奥斯维辛的另一区,与弗兰克尔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音讯全无。这人正是弗兰克尔的妻子!就是承受着如此悲痛的弗兰克尔,不仅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坚信不疑,还关爱到他的难友们。他在牢中与难友一同举行过一次“集中营治疗会议”,劝导难友“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不论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成为来日的一笔资产”。他还谈到未来及其阴影,更提到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欢乐,也谈到“过去的光辉如何照耀着此刻的昏暗。”他认为人类的生命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意义。这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和濒死、困顿和死亡。当然了,生命呈现给我们无限的空间与无限的时间(针对整个人类来说),而我们要去选择一些空间和时间,去赋予意义,也就是对它们有所想有所作为,每一个被赋予了意义的镜头,连接成回忆,在生命的终点连贯成生命的意义,负起赋予意义的这个责任可以体现出我们的存在。
在地狱般苦难与困境中,在几乎毫无生还希望的绝境里,依然坚信生命的意义,并保有活着的希望。此种境遇与感悟,确实能够让我们震撼,而他的心理学家的身份,能够很好地 将这种意义的发现总结、论述,并应用到他开创的“意义疗法”上,来帮助成千上万在生活中失去信心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们,而这正是本书第二部分的实践论述“意义疗法”。意义疗法(Logotherapy)是苦难带给他的礼物,后与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阿德勒学派齐名,并称为维也纳精神治疗法三大学派。意义疗法不仅针对意源性神经官能症,也针对心源性神经官能症。假若不能在心理治疗之外辅以意义疗法,永远不可能治愈它们”。这是一个意义疗法的有趣例子:干脆不去想如何整齐漂亮地书写,而是尽可能地去涂鸦。现在,我要让大家看看,我是个多么糟糕的书写者。
是的,人活着,是为寻找生命的意义。而生命一定是有意义的,追求生命的意义比弗洛伊德所谓单纯的祈求快乐来得更为重要、深刻!这也是我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生命究竟有何意义?这也许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却也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从人类文明开始各国的先哲们便用大量的著述去探讨、思考,但直到现在却依然没有答案。或者说,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与认知。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这本书让我明白困扰自己的一些烦恼与忧愁,长久以来我不是在一直追寻的就是那个“意义”吗?学习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是的,凡事如果丧失了意义,就会顿生厌世之感;但是如果事事都刻意追求意义,难免会让人太过焦虑、无所适从。网络上经常有新闻报道抑郁症的患者自杀,这些人就是遍寻不着生命的意义,所以才会苦于每天的生活而无法自拔。弗兰克尔独特的地方在于,他不认为生命只应当追寻快乐,在他看来,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只要痛苦的有意义,也是生存的动力。
这让我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里第一句话:“人生苦难重重”。做一个始终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人,并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仍能够坚持自己的价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这不仅仅是自律,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这个精神动力就是生命的意义。找到自己生存意义的人,才能勇往直前。
第四篇: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初看这本书的名字时,心里多少有些害怕,担心太学术化的东西自己看得一头雾水。但事实证明,这真的是一本难能可贵、震撼人心、又通实的心理著作。作者弗兰克尔通过描述自己在二战时期因其犹太人的身份被捕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岁月的真实体验,向我们展示了集中营里扭曲的生活(如他的双亲、哥哥、妻子及其他同胞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煤气间)及他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正是从这里,从一个人“除了这寒伧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供丧失”之时,他发现了生命的奥妙:“生活就是受难,活下去就是在受难中寻找意义。任何一位拥有生存理由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首先,令我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人无论遭遇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咋看这句话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从着作者自己以及落难同胞同在磨灭人性的集中营里艰苦寻求活下来的各种经历来看,它不能没有一定的哲理。作者在被捕前,本也已是一位心理学家,还有一本书待完成;而他的同胞之前有的是店铺老板,有的是银行经理,有的是教师、医生„„总之从未想过自己会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能够活下来;然而当他们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才发现为了活下去,人真的是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这就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那么人为何什么都能适应呢?这就引出了弗兰克尔在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弗兰克尔在行医时,经常问那些经受了极大痛苦的病人:“您为什么不自杀?”既然能够坐在弗兰克尔的诊所中看病,这些人当然是战胜了他们面对的人生困境,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了。有的人说完全是因为考虑到子女的问题使其没有步入死途;有的人说是因为自己还有某项才能没有发挥出来,选择了阻止死亡;还有的人则说是因为保存一个珍贵的回忆才使自己没有自杀。这就是了,集中营里的俘虏也有的最后坚持的活下来了(如作者),他们都认定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是为了未知生死的亲人,也许是为了追寻自己的事业„„而这中间的坚持及你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是为实现生命的意义所付出的代价。
我又想起了书中的一个例子。一位年老的医师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两年前他最挚爱的妻子死了,此后他一直无法克服丧妻的沮丧。弗兰克尔在想怎样帮助他的时候,避免直接告诉他任何话语,反而问他:“如果是您先离世,而尊夫人继续活着,那会是怎样的情境?”他说:“喔!对她来说这是可怕的!她会遭受多大的痛苦啊!”于是弗兰克尔回答他说:“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所以您必须付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来偿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他不发一语地紧紧握住弗兰克尔的手,然后平静地离开诊所。这充分的说明了: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
所以人在任何境遇中,都要懂的发现生命的意义,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便是对自己生命所做出的抉择。在困苦中,你可以选择绝望、堕落、自杀甚至是罪恶的把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但你也可以选择超越痛苦,了解你生命当中的正能量,最终让自己的结果配得上自己所受的痛苦。毕竟,正如书中所说,“人”是可以发明奥斯维辛煤气间的“存在”;但同时,“人”也是可以笔直走进煤气间,口中念着天主经或犹太祈祷文的“存在”!
弗兰克尔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为曾陷身集中营的人阐释当时的经验,并帮助未曾身历其境的人理解、体会这极少数浩劫余生、如今却万难适应正常生活的人所曾身受的历炼。我想,他做到了。作为学生的我们,看完这本震撼心灵的著作后,也更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困苦(课业繁忙、活动太多、对未来暂时的迷茫„„)并不算什么,它完全不能成为阻止我们前进的障碍,相反,我们要超越它而去发现我们生命真正的意义。我们要知道即使身在痛苦中,我们也是宇宙间孤单而独特的一个人。没有人能替我们受苦或解除我们的重荷。我们唯一的机运就在于赖以自己承受痛苦的态度。
第五篇: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根据公司“同读一本书”活动的要求,我拿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初看这本书的名字,觉得有些沉重,觉得与其他心灵鸡汤类的书籍相似不免有些疲劳,但工作之余翻开这本书顿觉这本书的不凡之处,一路读完,细细品味,才认识到这真正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并引领它与之共舞的好书。
作者弗兰克尔通过描述自己在二战时期因其犹太人的身份被捕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岁月的真实体验,向我们展示了集中营里扭曲的生活(如他的双亲、哥哥、妻子及其他同胞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及他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正是从这里,从一个人“除了这寒伧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供丧失”之时,他发现了生命的奥妙:“生活就是受难,活下去就是在受难中寻找意义。任何一位拥有生存理由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了可能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困扰自己的一些烦恼与忧愁,长久以来我不是在一直追寻的就是那个“意义”吗?工作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凡事如果丧失了意义,就会顿生厌世之感。而那些抑郁症的患者就是遍寻不着生命的意义,所以才会苦于每天的生活。弗兰克尔独特的地方在于,他不认为生命只应当追寻快乐,在他看来,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只要痛苦的有意义,也是生存的动力。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角安迪在含冤入狱之后,同样在漫长的无期徒刑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他在承受各种苦难的同时,倾尽全力使自己在狱中的苦难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比如不顾后来的严惩在监狱的广播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修缮屋顶的时候为狱友争取啤酒,长年坚持给州政府写信为狱中争取到一个小型图书馆。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最终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其他人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呐喊哭泣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所以人在任何境遇中,都要懂得发现生命的意义,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便是对自己生命所做出的抉择。在困苦
中,你可以选择绝望、堕落、自杀甚至是罪恶的把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但你也可以选择超越痛苦,了解你生命当中的正能量,最终让自己的结果配得上自己所受的痛苦。毕竟,正如书中所说,“人”是可以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的“存在”;但同时,“人”也是可以在唇边默颂上帝或圣母玛利亚并径直走进毒气室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追寻的是什么,到最后又剩下些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开心的人,拥有积极的心态,看淡人生的得失,积累小幸福,珍惜眼前人,生活也就充满了美好的情趣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