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生命的意义》有感: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生命的意义》有感
原创: 落叶无语
有道是女人一思考,上帝也发笑。近些日子混在稻读社科群,一星期一本牛津通识读本。近期看《人生的意义》一书。读完窃喜,竟然把书啃下来了。此书由英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家特里。伊格尔顿著。他用幽默轻松明快的方式来述说的。
说到人生的意义,粗略一想,感觉很伟大,就如小时候,我们常说的: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等等。但今天我要说的意义,是个体存在的意义,抛弃宏观概念,归根到人性的层面讨论人生的意义。我可不想绕来绕去的故作高深,只想直观简单地说说自已的感受。真如我的半百人生:简单朴实倒也起伏有序。
当然在认识人生的意义时,也要认识自已。只有清楚的认识自已,才知道我要什么,我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什么。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意义是一种词语,只有依于事物才成为意义。我所理解的人生的意义是:存在,创造,爱。
我存在,我活着,便是意义所在。真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说到存在,先想到上帝。“由于有了一个上帝,人生的意义问题就变得一清二楚。”这使存在变得有具体的指向。也如书中伊格尔顿说言:“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人生意义的一部分,就像我发表餐后演讲的时候不知道自已说了多少个字,这反而有助于我圆满地完成演讲。”
通常开朗的人活得轻松快乐,因为他们想的少,不会去纠结。就像人们常说的傻子不得大病一样。怎么样让自已活得轻松?不断的充实自已的人生,学习工作旅游读书,都是意义之所在。通俗些的说法就是折腾,人生在于折腾,折腾来折腾去,快乐踏实也就油然而生。最怕有些想的多但不做事的人,那再想怎么多也是空想,空则痛。空则无意义。
想到前阵子的自己,有位认识近二十年的朋友,她得知我的近况后一次次的约我去她店喝茶聊天,可我一次次的拒绝。因为身体之故,我远离了所有的朋友。但是这朋友没有放弃,隔三差五的问候我,告诉我怎么样养身怎么样认识世界。记得有次了她发来一段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去感知去认识,你这样不走出去,空想有用?你以为我们在美国,就这么点路,你竟然一直拒绝……然后我去了她的店。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品茶中我们感叹分开有十二年,都老了。
创造生命,创造奇迹。创造一切的一切。万物有灵。比如当二个俊男倩女经过恋爱相知相亲,孕育出一个小生命时,那是何等的奇妙。这也得以人类长久的延继下来。这其中有道德的层面,也有情感伦理在其中。当你看着自已的孩子一天天长大,长得像爸又像妈时,夫妻之间的感情更亲密牢固——有了共同的载体。
爱是人之本性。爱世上美好的人和事物。爱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更深的牵挂不舍,才会有珍惜。爱分大爱和小爱。大爱可以是爱国家爱工作之类的,小爱可以细微到爱一个人或一朵小花。爱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滋润阳光,让生活变得有支撑有依靠。
记得以前上小学生作文培训时,几个漂亮的六年级小女孩,稚气地问我:老师什么是爱?你爱你老公之外还会喜欢另外一些男人吗?我笑着回答:爱老公,也喜欢长得帅气有才华的男子,那是欣赏。哗啦一下,孩子们嚷嚷开来:我要告诉你老公去,你怎么能再喜欢别人?!这回答让我满意。安静下来后我给他们讲了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小爱。因着这爱字,展开来讲了整整一节课。第二天家长反应还很好的。
伊格尔顿是位极富幽默感的人,他笔锋一转这样写道:“人生就像一篇华丽的演讲,看上去很有意义,实则了无趣味。人生又像一位演技拙劣的演员,看上去要表达什么,但能力不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人生的意义没有标准答案。正如我在稻读社科群,感知到读书的意义:快乐充实,自我丰富。有感想时码上一段读书笔记——写出来的都是美好、仪式感、成就感。真如陈老师所言:有输入才有输出。
再怎么灿烂的人生,最后都走向永远的静默。把握人生,过好每一天每一时,才是最真实的意义所在。
第二篇: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意义疗法
封面的那句话很好的描述着弗兰克尔的人生经历——“他并不是当年在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犯,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
弗兰克尔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在他看来——他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在书中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在意义疗法的第一章中,他列举了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列举了阿德勒的“追求权力”,以此他提出了不同于这二者的“追去意义”。
在存在之挫折中,他指出了存在的三个定义:存在本身、追求意义、意义。这三个在我看来通俗意思就是活着、自我、人类。
在心里——动力中,他借用尼采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指出紧张是必要的,这是由已完成和有待完成间的矛盾产生的。他举例到,让工程师加固桥梁,反而需要施加压力,以使构成桥梁的材料更加致密。
在存在之虚无中,他借用叔本华的话“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他指出三个东西可以赋予人意义——苦难、成功、他人。
在生命之短暂中,他指出我们应该嫉妒老人,因为他们不仅拥有的是可能性而且已经是现实性,他们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的承受过痛苦,可以在自豪而快乐的日子里回忆过往的日子。
他说——人不要只想短暂性本身,要去想之前有过的丰富果实,曾经历过的快乐和痛苦,曾做过的许多事情。那一切都不会被否定,也不会被忘却。应该说“曾经存在”是最为确定的一种存在。
在对泛决定论的批评中,他提到,人无法选择外在的环境,但可以选择内在的态度去面对。他说,自由是人的生命中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
在为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辩护中,他指出“三重悲剧”在意义疗法中包括了——痛苦、内疚、死亡。他说人在面对灾难时总有能力——获取负责任的行动动机,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将苦难转化为成就。不要“过度意念”,要了解“矛盾意向法”。他在年轻人的三大症状——抑郁、侵犯、成瘾依赖中指出,要抓住意义的导向,要找到不得不集体实现的意义,要把握每一个情境的意义来获得总体的意义。他反对集体罪过的观念,因为杀人犯用菜刀杀人,不代表菜刀就是来杀人的。
他劝戒我们——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活在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他说因为在磨难中依然能找到意义,那生命的意义就是无条件的,至少在潜在意义上讲是这样的。因此无条件的意义也意味着人无条件的价值,而这种价值给了人尊严的持久性。因此不能仅从有用性意义上的价值来评判人,还要注意到人尊严上的价值。
最后他说道——虽然世界的状况不妙,但是,如果我们都不努力做得最好,那它只会越变越遭。
因为有了奥斯维辛,我们知道了人能够做什么。
因为有了广岛,我们知道人正处于什么样的危险之中。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2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克多·弗兰克尔:“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可否认,身处21世纪的我们常常自动认为成功=很有钱=任性的自由,每天起床后的目标是今天有什么办法赚大钱,有什么办法减少生存的压力。当钱道当道,找到一个自身认为可以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是多么难得,更加不要说成功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了。
我相信有些人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能无意识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中去获得成功的结果,但现阶段我还在为自身的医疗、养老、教育、衣食住行奋斗着。从经济学上说,人类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功利性,追逐功利性能让人能更好自由处理自身的`一切(包含外在的资源和内在的意愿)。
就像今天和同事讨论的一样,他认为:“既然公司可以欠着我们4个月的工资,我为什么不能把工作任务简单化完成呢。公司要求我们体谅公司的难处,为什么公司没有体谅我们养家的困难?”我知道他们的困境,但比较难认同他的想法,对于这种状况他们还是有选择的方法。如果你选择继续留下来,起码拿出你普通的工作水平完成工作任务,毕竟这个是你的赖以为生的工作,也是你职场道德的体现;如果他们觉得实在很难忍受,那就各展所长努力找好下家单位,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何必把自身困在这种自身不能认同的工作环境当中呢,生生磨灭了自身的工作热情,成就了自身的冷漠处事的态度。
无论什么情况下,责任心还是需要继续保持。对周围环境的失望,慢慢遗失自身的责任心,冷漠自身的热情,真是恐怖至极的“存在之虚无(即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导致)”。这种经历我在一年前在新山已经无奈尝试过,否定自身的意义和存在感,真的让人心理很受伤而导致失眠一个多月,也让我身体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幸亏认识到自身的境况后,立定决定把自身从坑底拉起来。经此一役,我的眼界更加开阔了,无论什么情况下还是本我最重要。这也是一种受难后获得另类的幸福。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3
很早以前听说二战时期集中营中生不如死的经历的简单叙述时,我就已惊讶于为何有如此之多的人能坚持到抗战胜利,(其实这对于总数来说已是少之又少),而不是拒绝承受而选择自我结束生命。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述了从入营的惊恐到对暴力,死亡的麻木与冷漠以及最后为陪伴病人朋友而最终选择留下,身边的人不断减少,不少同胞也彼此欺凌而谋生,而支撑作者活下去的是什么?他激励我们不论对于苦难还是生活,我们应尽力去寻找其存在的意义。永远不要寻问生命的意义,而其意义所在正是我们用点滴行动赋予,我们终一生回答生命留下的疑问。
歌舞升平的现代,许多人陷入种“存在之虚无”的状态,很多年轻人没有目标,酗酒滥交,放纵地生活。美国出现过跨掉的一代“而佛系青年的“随遇而安”也日益走红。他们工作稳定衣食无忧,甚至跻身上流,而他们却内心空虚而无意义,不再迈步探索,只是随着时代的车轮被动地向前滚。
而在集中营中最容易撑下来的不是那些身强力壮的硬汉而是那些有目标的人们,他们明白出不出集中营不是他们能决定的,而不做恶霸,坚持活下去,永远明白自己是谁却是他们的行为。生命不是定局,一切过程在自己。集中营对肉体的摧残固然可怕,可更恐怖是对人心灵的抹杀否认其人之为人的身份,而坚定自己,心怀目标则犹为重要,
在国难当头、危及存亡之际,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领中华民族抗战振兴;和平年代乔布斯也表明“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带来空前科技革新。在立志之时他们也明白自己为何而活。在面对挫折,失败时也会轻易放弃,因为有了心中的梦想,即使苦难在其眼里也会有其独特意义。就像尼采所说:”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在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赶出家门后,不是撒手不干,而是坚持向前,成就了更广阔的.天。因为心中的信念,西南联大的建立让教育的星火不断,中华文化不亡,世代相传;教授们放弃锦衣玉食的生活,在漏雨的教室里带来一堂堂特别的课,即使炮弹的轰炸,师生们都明白这苦难的意义“中华不亡,有我!”多少富家子弟扛起武器上战场,保家卫国,多少妇女也主动担任医务人员,挣起国家的生命线。
如今绝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苦难,有的只是一些困难、不如意,而许多人却容易轻易被击跨,否认生命的意义。他们抱怨命运的不公,环境的不利和身边人,却不知其实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人。一些不可控制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的许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
记住,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所决定的生活,不论春风得意还是寒冷凛冽,都有其意义。为了目标、梦想向前走,用一生的时间承载生命所留下问题的份量,活出生命的意义!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4
快乐是(而且一直是)一种附加品,如果这种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一方面,正是恐惧导致了所害怕的事情的出现;另一方面,过度渴望使其所希望的事情变得不可能
自由只是故事的一半,真理的一面。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责任。实际上,如果人不能负责任地生活,那自由会堕落为放任。
人不是众多事物中的一种。事物相互决定对方,但人最终是自我决定的。他成为什么——在天赋与环境的限度内——是他自己决定的结果。
“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仍然对生活说 ‘是’”
人类总是有能力(1)将人生的苦难转化为成就;(2)从罪过中提炼改过自新的机会;(3)从短暂的生命中获取负责任的行动的动力。
幸福也不是能够强求的,它只能是结果。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一旦找到了那个理由,他自然而然会感到幸福。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
在过去,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逆转地失去了的,恰恰相反,每样事情都被珍藏得很好。当然,人们一般只看到生命的短暂,而忽视和忘记了过去的辉煌,在那里他们收获过自己的'生命:信守的诺言、付出的爱及勇敢而有尊严地忍受过的磨难。
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5
该书前面内容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让我看的心惊胆战,虽然内容没有涉及过于血腥的画面,但是还是让读者感觉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同时我也很佩服作者能在那种环境中存活下来,这不仅仅是机缘,更是有强大的意志力吧!
感触很深的就是,以前的作者认为没有吃的,没有穿的,20多个人睡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事,可是进入集中营之后,环境改变了好多,曾经以为的做不到,也慢慢习惯了,好多人以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不都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了吗?
培养幽默感并以一种幽默的态度看待事情,是人在掌握生存艺术时学到的技巧。
有时候生活确实很苦,很残酷,把你打击的体无完肤,可是,我也慢慢意识到生活真的需要幽默,幽默让自己笑笑。然后迎接着苦难,我们继续生活!
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人不活着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行尸走肉般活着,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每天虚度光阴!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读后感15
弗洛伊德曾经说过:“要是将一定数目的形形色色的人置于饥饿状态,随着饥饿的加剧,他们所有的个人差别都会泯灭,取而代之的将是相同的饥饿表情。” 弗洛伊德没有亲身感受集中营的生活。他的主题都集中在维多利亚风格的松软沙发上,维克多弗兰克尔用亲身经历的奥斯维辛肮脏的集中营里回复个体的差别并没有泯灭,相反,人们的差异性变得更大。大家谁也不想掩饰什么,不管是猪猡还是圣人。
体会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悲剧三位一体的第三个方面涉及死亡,但是也涉及生命,因为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包含着死亡,而每一时刻都不会再重复。那么,生命的这种短暂性难道不是使我们尽量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刻的最好提示器吗?它肯定是的,因此我提出一个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那样,错误地行事与生活。
最后,面对死亡如我最重要的是第三个途径:即使是处于绝境的无助受害人,面对无法改变的厄运,仍能自我超越,并且以此改变自己。
这就是我想践行的全部意义和支点!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6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文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命。作者通过对人生的解读,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人生态度。
首先,作者指出生命的真谛在于创造、服务和爱。这三个方面涵盖了生活的很多方面。创造意味着我们要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尝试新事物,发挥自己的潜力,为世界带来更多美好。服务是指贡献自己的时间、才能和努力,为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成为他人实现自身价值和目标的依靠和支持。爱是向他人发出关爱、和谐与和平的最佳信号,并以此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区和世界。
其次,作者告诫我们不要将生活视为无休止的冲突和竞争。人们通常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生活,有些人试图通过寻找权力、财富和名誉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另一些人则试图通过控制他人和情况来挑战命运。然而,这种生活方式却背离了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在每一刻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不断地竞争和对抗。
最后,作者强调了人面对生活应该有的勇气和决心。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不可避免地会考验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和决心。我们要学会甘心承受这些负面的经历,同时也要找到乐趣和满足,这才是人应该面对生活的决心和勇气。
综上所述,《活出生命的意义》一文引导我们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以及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我们不应该把生活视为一场竞争和斗争,而应该珍惜每一刻,找到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在困难时刻表现出勇气和决心。通过这样的体验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无限价值,并用它来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7
维克多.弗兰克尔,一个从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九死一生幸存下来的著名心理学家,一个为了父亲放弃美国签证而冒着被送集中营风险留守下来的儿子,一个因为对事业的追求、妻子的爱而在宏大磨难中坚持下来的丈夫,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纳粹集中营随时可能死亡的威胁,宏大的身心痛苦和折磨,似乎让大局部人都会找不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和勇气。弗兰克尔也经历了这样的思考:生命的意义在哪里,我为何还要坚持? 他自己思考并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三种方式,并据此创立了“意义疗法”,帮助很多心理有问题的人重塑了人生。 1. 创造或者从事某项能表达人生价值的工作。
自己喜欢并能表达价值的创造性的工作,能极大的提升个人的生存的意义感。人会变得充实而且幸福。在纳粹集中营中,重新编写自己遗失的.心理学著作的手稿,是他能够坚持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它让弗兰克的坚持变得更有意义!
2. 全身心的体验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体验世界的真、善、美,体验爱和被爱。
艺术、宗教、文化、亲情等等各种方式都可以让人体验到美,体验到爱。有了女儿之后,我才深刻地感受到,能够真正的不求回报的爱一个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3. 在忍受不可防止的苦难时采取积极的态度。
面对苦难,永不放弃,战胜自我,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苦难让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坚持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能够直面苦难,以战胜苦难为骄傲,就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一样,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战胜任何挫折,这种人是多么令人尊敬!如果我们能够战胜自我,变成这样的人,那是多么幸福和有意义的事情?
集中营里,绝大局部的人是死于精神奔溃,丧失斗志,真正坚强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看完这本书,我必须成认,人得有一点精神上的追求,人生就容易陷入弗兰克所说的“存在(意义)之虚无”导致的精神空虚,抑郁,暴力,吸毒,自杀等等倾向都是因为精神空虚和无意义感导致的。人一旦找到了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他不但会感到幸福,而且还会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人是否强大,是否幸福,完全在于你的精神,在于你是否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知行合一。 不过,人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能力,造就了任何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以,并没有可以普适于任何人的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灵魂,需要自己思考,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在本书的最后,弗兰克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帮助他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这其实是一个很崇高的信仰,同时表达了第一和第二两种实现人生意义的方式。同时,他在集中营的经历也表达了第三种方式。
思考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我想,我的生命意义,在于做中国的巴菲特和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他人实现财务自由和生命自由。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最珍贵的就是自己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能力。可是如果我们自己的肉身,自己的出生和死亡,都只是大自然偶然的产物,我们只是宇宙海洋中偶尔飘起的一个浪花,一切不由我们自由选择,那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相信灵魂的存在,所以我相信可以通过探索,找到生命自由,灵魂永生的途径。帮助他人实现生命的自由,就算不能成功,就算最后发现是徒劳,那是否也比活得浑浑噩噩要幸福?探索的过程本身就已是快乐,又何必纠结于有没有结果?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弗兰克尔说,是追求生命的意义。 人能够自由吗?
弗兰克尔说,人能够到达内心的自由。 苦难痛苦对人意味什么?
弗兰克尔说,让人发现生命的意义。 所以,弗兰克尔的心理疗法叫意义疗法。他相信人之存在,需要有一个意义。我以为,因为人无法创造自己的生命,会终其一生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活着的理由,以求能给自己平安感——有了活着的理由,我就能好好活。弗兰克尔认为,不同的时期,生命的意义是不同的。是的,活着是一个过程,变化多端。我们会追求很多意义,也得到很多意义。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8
这本书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一本著作,它是从心理学角度,对人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发展做出的观察。弗兰克把自己和同事被关机集中营的狱友当成样本进行一个心理学视角的观察。作者在这种极端的生命体验中,开创了意义疗法,对心理学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找到了绝处逢生的意义,战胜极端痛苦。
进入集中营的人,先后会经历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恐惧和震惊,他们还抱有一丝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结果不会这么糟糕。第二阶段:冷漠、无动于衷的阶段,即情绪死亡的境界。这个阶段的犯人目睹惨状已无动于衷,丝毫激不起恶心、恐怖或怜悯的情绪,他们冷漠寡情,感觉钝化、自觉什么都不在乎。这个阶段的冷漠,其实是因为自我防卫所必需。第三阶段:恢复。他们从极度紧张的状态中松弛下,已经相信自己已经自由。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叫“人格解体”
作者通过分析集中营的犯人,发现一种在心理学上非常伟大意义的“意义疗法”,即帮助精神崩溃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为当下状态跟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够唤起人们潜在的斗志,召唤着人们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人对意义的这种追求,就会让人产生一股精神动力,即便是在集中营这种极端环境下,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内心。想要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就必须让他们看到未的某个目标,这一点对于任何遭遇厄运的人都适用。
在书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方式。
第一:从事某项事业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并不会给你带幸福,因为追求成功的观念容易引发一个后果,就是人们会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耻,反而会加重人们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不是要我们控制生命中发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的情绪和行动。在面对人生必经的苦难时,它提醒我们,人性只有借此机会才能得到考验和升华。
第三:去爱某个人,帮助爱人实现他的潜能。爱是人类终身追求的最高目标,所以它自然也是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一个方式,只有在深爱着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完全了解这个人,了解他的本质,了解他的潜能。可以说,爱是直达另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唯一途径。所以,通过爱,你能够帮助对方认识到他的潜质,从而实现他的全部潜能。
不得不说,人们一直拥有自我选择的自由,是选择抛弃生命还是把苦难当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转化成对内在力量的考验。不同的选择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义。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将困苦的环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机会并进行自我超越,达到人生意义的新高度。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9
认真的读完《活出生命的意义》后,让我更清晰的认识到只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才能生存,也让我看清了我爷爷目前的状态的本质原因,而后面的问题是我要和我爷爷探讨以及引导他要做的事情。同样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必须不断的找寻生命的意义,才能在老年的时候不至于孤独无助,生活的最终归处是自己,爱好阅读,爱好运动,爱好挑战,爱好音乐,当自己孤独终老的那一天到来时,我可能选择浪迹天涯,也可以选择与书为伴,亦可以选择与大提琴为伍,因为爱好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之人,可能这些都不是,如果自己背负着自己企业的伟大使命,这种责任会让自己活在艰苦奋斗中,因为背后有成千上万的家庭,他们在催促着自己完成自己的生命的意义,可能那时候自己的生命的`意义是让成千上万的人具有生命的意义。而找寻到生命的意义,你会让时间长度无限拉长,你的生活会不再无趣,而是充满激情的挑战每一天,即使痛苦亦义无反顾。
作者说:悲观主义者好比一个恐惧而悲伤地看着墙上的挂历每天都被撕掉一张,挂历越变越薄的人;而积极地应对生活问题的人好比一个每撕掉一张就把它整整齐齐地摞在一起,还要在背面记几行日记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乐地回忆日记中所记下的所有充实的日子,那些他曾经有过的全部生活。即便他意识到自己老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没有必要嫉妒年轻人,更没有必要为虚度的青春懊悔。他为什么要嫉妒年轻人呢?嫉妒年轻人所拥有的可能性和潜在的远大前程吗?“不,谢谢你”,他会这么想,“我拥有的不仅仅是可能性,而是现实性,我做过了,爱过了,也勇敢地承受过痛苦。这些痛苦甚至是我最珍视的,尽管它们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我庆幸自己在如此年轻的时候看过这本书,这样我不至于到老的时候去后悔当初。我更庆幸自己如此爱好阅读,让我能与如此优秀的人为伍。我不攀比他人,因为和别人攀比是对自己的最大折磨。
曾经我迷失彷徨过,回顾过往,我也后悔过,后悔在该读书的年纪却没有把书读好,高中大学都在迷失中渡过,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找不到方向的人除了荒度青春还能做什么?生活总有失落和不满,我现在已经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工作后的很多年也还在迷失中,我独自骑自行车前往拉萨,在两千多公里的路上思考人生方向,在痛苦和折磨中追求人生的方向,七月大热天环海岛骑行,湘江冬泳都让我用痛苦去找到征服的力量,我不能说我完全找到了方向,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那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有生命的意义,成立一家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做一个能改变时代进程的企业是我要做的事情,而更是我未来要承担的责任。当我找寻到这个生命的意义的时候,我每天都活着充实的日子中,我不再迷茫失措,前行的路上遇到挫折和困难,可我却喜欢上了解决困难和挫折的成就感,能和一群你喜欢的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是自己莫大的幸运。我要谢谢现在努力奋斗的自己,而且要继续努力奋斗下去,只有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才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那自己梦想中的意义!
痛苦和磨难只会使我变得更强大!珍惜生命!珍惜每一分钟!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0
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加大,面对一切事物逐渐变得麻木,找不到工作之初的激情。那生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从《活出生命的意义》这部书中我看到了“责任”二字,对家人的责任、对工作的责任、对一张张渴望知识的幼稚小脸的责任。我们应该向弗兰克尔一样,勇敢的挑战自我、挑战生活、挑战麻木和倦怠,在逆境中勇敢前进,在压力下不断拼搏,在生活和工作中寻求快乐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更会影响到学生,学生好比一张白纸,会把他们见到的'一切花在上面,我们不能给他们任何不好的影响,应向他们展现出积极向上的面貌,带动他们向新生活前进。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1
再次阅读《活出生命的意义》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描写了囚徒们在恶劣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年代,可能很难体会到囚徒们所经历的痛苦,但人总会遇到挫折的,从本书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应该怎样应对挫折。
囚徒的心理反应的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在这阶段,他们表现得很冷漠,没有情感,比如对家乡的思念。情感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所以他们选择了冷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我对待别人的'态度也是比较冷漠的,我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所以我用冷漠保护自己。但是,囚徒是处于极端环境下,他们别无选择,不得不冷漠,而我更多的是在逃避。
回忆往事有助于填补精神空虚、孤独和思想贫乏,但是我们不能只活在过去之中,逃避现实。我也是一个非常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回忆能让我重温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回顾自己从过去是怎么走到现在的,那是我的记忆,是我拥有的东西。拥有记忆会让我更有充实感。
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不能把自己的不幸归因于环境或过去,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中所说,我们要有改变的勇气。我一直很渴望爱情,但我一直认为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自己在没有收获爱情。因此我可以安慰自己说,我是因为有那些缺点才找不到爱情。这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自己并没有决心去改掉缺点来争取爱情。
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经历苦难也是一项不能逃避的任务。我们必须直面苦难。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2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假如一个人明白了为什么活,就能承受所有如何活的问题。哪怕是在集中营里,也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活下去的方法。
生活原本没有意义,需要你赋予它意义。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活找到正确的目标。
弗兰克尔研究发现,假如一个人没有正确的目标,他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研究发现那些自杀的、抑郁的、焦虑不安的`、心理枯竭的心理障碍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目标,看不到未来,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和责任。
动:人生是一场体验,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逆境时更要去寻找活着的意义,这样才能活得更好。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而性格就是在任何环境下选择自己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环境恶劣的时候,我们可以怨天尤人、伤人伤己,我们也可以选择从容面对,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这就是不同性格不同选择。希望自己是后者。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3
维克多·弗兰克尔和他的“意义疗法”很少在国内的心理治疗教科书里出现,也不被收费不菲的心理培训行业所亲睐。“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更像一个哲学问题而非一种治疗方法,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很难想象当代中国有人愿意为被问到这个问题而付费。
弗兰克尔也曾向自己的来访者解释过“意义疗法”。来访者问:“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意义疗法的含义?至少告诉我心理分析跟意义疗法的区别?”弗兰克尔说:“好的,但首先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心理分析的精华是什么?”对方答道:“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诊察台上,告诉你那些有时难以启齿的事情。”弗兰克尔说:“在意义疗法中,患者需要笔直地坐着,倾听那些有时很不中听的事情。”
同意义疗法一样,我目前找到的弗兰克尔唯一的中文译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也不是一本让人愉悦的书。这本小册子像个精神自传,一个本来就对意义问题十分感兴趣的心理学家,被历史扔进纳粹集中营。他活了下来,传奇的却不是他肉体的幸存,而是他对人性“高度”的关注——比之精神分析对“深度”的关注。
二十世纪是个充满着噩梦的'世纪,纳粹集中营又是其中最可怕的噩梦之一。如果说电影、图片、历史资料是让我们一瞥那个噩梦的残片,那么弗兰克尔那么用他的书写,带读者重新经历了一遍那个噩梦。他对众所周知的集中营惨状着墨不多,却把里面各色囚徒——包括他自己——内心世界的真相呈现出来。身份、地位、自由、快乐、休息、独处、尊严、亲人,乃至最根本的生存物资……在这一切都被剥夺殆尽的环境中,弗兰克尔仍试图找寻生命的意义——也许不是“找寻”,长期饥饿、超负荷工作的他多半没有力气在食物和闲暇之外去“找寻”什么,他只是仍然对生命的意义保持敏感,对存在的每个当下保持敏感,从而,在幸运地从噩梦中醒来后,能以一种真实、深切、诚恳的态度,讲述噩梦(作为生命的一局部)对他的意义。
这种意义无法成为一个简单的答案。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克制而有力,温柔而强烈,出现在他人微薄的善意中,在瞬间所见的自然美景中,在几分钟独处的闲暇中,在死神一次次的擦肩而过中,在人性被逼到墙角时呈现出的卑琐或光芒中。它让痛苦得以被忍受,让希望得以被维持。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体验,弗兰克尔反对把追求幸福作为心理工作的诉求,反对把人性复原成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一个曾多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被强制劳动的心理学家而言,维也纳会客厅里的柔软沙发不能满足他。也许在他看来,生命的救赎在于它的高度,以及这种高度所能承当的爱和责任。
在被送进集中营之前,他曾有时机获得美国签证平安离开奥地利。正当他犹豫着是否要抛下父母自求多福时,他注意到家里的一块大理石。这是父亲在被纳粹燃烧的维也纳最大犹太教会遗址上发现的,因为上面刻着十诫的局部内容,父亲把它带回家中。他问父亲是哪一条,父亲指着那些希伯来文解释说:“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这一瞬间,仿佛得到神启,弗兰克尔放弃了美国签证。
读到这一节,想到精英阶层纷纷忙着“弃船”的当代中国,不仅掩卷。弗兰克尔说要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这一瞬间,仿佛得到神启,弗兰克尔放弃了美国签证。
读到这一节,想到精英阶层纷纷忙着“弃船”的当代中国,不仅掩卷。弗兰克尔说要在美国西海岸树一尊“责任女神像”,以平衡东海岸的“我们求自由而不得,又被众多虚假、粗暴的所谓“责任”绑缚,眼见越来越多的虐待甚至性侵幼童,更不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如何能得到延续。
新年伊始,自然的节律从不因历史走入死角而停下脚步。掰开光秃的树枝仍能看到孕育的绿芽,这便是希望和爱永恒存在的明证。一个心理工作者的责任,也许就是帮助保全并恢复最根本的人性——自己的,他人的。在此根底上,自由地选择、并去实践某种高度——或者深度。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4
“书犹药也,可医愚”,疫情期间,晚上睡前陆陆续续看完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后,感觉自己整个的生命能量像溪流一样开始潺潺地流淌,让我再次感受到:爱是一种医治任何创伤的良药,勇气则是面对生活给我们设定的任何困境时的力量,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心灵上选择自由的权利是上天赋予我们最神圣的也是任何环境、任何人无法剥夺、也难以触及的圣地。这本书的写作背景非常奇特,因此才值得我们以感恩的心态将它细细品读,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当下和未来生命中的诸多选择。可以说,在品读这本书时,不仅是在与一位伟大的心理学家对话,它更多的篇章中所凝聚的精华在触动我们灵魂的同时,让我们开始接纳生活的全部:快乐、幸福、恐惧、悲伤以及各种未知。
书在开始的时候这样介绍作者——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全书只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作者心理学专业上的“意义疗法”,而第一部分的内容占了全书的70%页面。在我看来,那70%的经历本就是一种“心理治疗”,第二部分的“方法论”只是让此书锦上添花。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禁会思考,苦与乐应该只是相对的。苦,是没有下限的。你感觉到的苦,都不是最苦的,因为总有比我们还苦的人,我们自己也总会遇到一次次打破自己极限的苦。书中第一部分快要结束的地方有这样一个情景,受尽牢狱之灾的人们终获自由,可当有人问他们是否高兴的时候,回答是否定的。作者说,他们已经丧失了感受快乐的能力。这是一个痛苦的结束,与另一个痛苦的开始,尽管这个痛苦是在重获自由之后。而苦的对面,是乐。乐应该是有上限的,或者说,乐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平静。就像书中所说:对于回家的犯人们来说,最重要的体验是在他们经受了那么多苦难之后,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惧任何东西,那种体验有着无与伦比的美妙感觉。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与别人比较的心理,也经常看到别人身上的比较现象。如果把比较分为两种,一种是往上的攀比,另一种是比谁更惨。向上的攀比多为让别人认可自己,往下的`攀比多为获得别人的同情,后一种现象似乎更常见。这让我想起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片段,为了进入华府当佣人比谁更惨。这种比较的结果,往往是感觉自己更惨了,带着一种悲观情绪循环往复。如果真的需要比较的话,集中营的那种生活,不,那不应该被称为生活,那种状态应该是人类所经历的极端之一。而弗兰克尔用他的方式告诉我们,哪怕在最极端的恶劣处境中,“只要我们拥有自主选择如何应对处境的自由,我们就不会一无所有。”
一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所有内容都对我们有用。而是某一章节,某一段落,甚至是某一句话,能让你读到此处时眼前一亮!最后,还是想分享几句印象深刻的话语: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你无法控制生命中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情绪与行动。”
“我的初衷很简单,只是想通过具体的事例向读者传递一种观点——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我们自己必须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而要回答那些问题,我们就必须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我们一样可以从中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5
佚名说:“生命惟因其短,故应把它化入人类最壮丽的文明史中以获得永恒;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线段内尽可能发出最大的光和热。”生命需要去体会,体会其真实意义。如何体会生命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大图书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了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见证。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意义疗法。令我映像深刻的有两处。
一处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有一天号长F告诉弗兰克尔“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声音告诉我1945年3月30号我们会得到解放。”F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他满怀希望地告诉弗兰克尔,他坚信3月30号自己会获得解放。距离那天越来越近的时候,F开始生病,高烧,3月30号那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于伤寒。
集中营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都在圣诞节前后。不是因为流行病,而是因为多数犯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希望越来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削弱了犯人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了最终的死亡。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感受出,让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义。希望可能会有破灭的一天,若把希望当做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当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时,你的意志也在消退,生命力也会逐渐消失,最后直至死亡。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便涉及到了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其中便有寻找生命的意义的三种途径。这也是我感兴趣的另一处。
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与心理分析相比,意义疗法不那么内省和溯旧。相反,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该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让患者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让他意识到这一意义会大大增强他克服神经官能症的能力。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而不是来问医生。意义疗法既非说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劝诫也不是逻辑推理。治疗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是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按照意义疗法,发现生命的意义有三种途径: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追寻真善美或者爱上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就如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说,医护人员、敬畏人员、志愿者等等在其所从事的岗位上,用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发现生命的意义,活出了生命的意义;在医护人员奔赴抗疫一线时,面对与恋人、家人、朋友离别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从中体会出出生命的意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面对病毒病痛折磨时,表表现出的坚强的意志,也能从中发现生命的意义。
是一片落花,也要化作春泥;是一颗萎草,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老树,也要撑起蓝天;是一口枯井,也要流出清泉;亿万人中我并没有多重要,也要体现自身的价值。用正确的途径,体会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绽放生命的光彩。
第三篇: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
根据公司“同读一本书”活动的要求,我拿到了《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初看这本书的名字,觉得有些沉重,觉得与其他心灵鸡汤类的书籍相似不免有些疲劳,但工作之余翻开这本书顿觉这本书的不凡之处,一路读完,细细品味,才认识到这真正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并引领它与之共舞的好书。
作者弗兰克尔通过描述自己在二战时期因其犹太人的身份被捕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岁月的真实体验,向我们展示了集中营里扭曲的生活(如他的双亲、哥哥、妻子及其他同胞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及他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正是从这里,从一个人“除了这寒伧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供丧失”之时,他发现了生命的奥妙:“生活就是受难,活下去就是在受难中寻找意义。任何一位拥有生存理由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了可能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困扰自己的一些烦恼与忧愁,长久以来我不是在一直追寻的就是那个“意义”吗?工作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凡事如果丧失了意义,就会顿生厌世之感。而那些抑郁症的患者就是遍寻不着生命的意义,所以才会苦于每天的生活。弗兰克尔独特的地方在于,他不认为生命只应当追寻快乐,在他看来,快乐也好,痛苦也好,只要痛苦的有意义,也是生存的动力。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角安迪在含冤入狱之后,同样在漫长的无期徒刑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但他在承受各种苦难的同时,倾尽全力使自己在狱中的苦难生活变得有意义起来。比如不顾后来的严惩在监狱的广播中播放《费加罗的婚礼》,修缮屋顶的时候为狱友争取啤酒,长年坚持给州政府写信为狱中争取到一个小型图书馆。强者自救,圣者渡人,最终安迪能够用二十年挖开其他人认为六百年都无法凿穿的隧洞,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呐喊哭泣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
所以人在任何境遇中,都要懂得发现生命的意义,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便是对自己生命所做出的抉择。在困苦
中,你可以选择绝望、堕落、自杀甚至是罪恶的把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但你也可以选择超越痛苦,了解你生命当中的正能量,最终让自己的结果配得上自己所受的痛苦。毕竟,正如书中所说,“人”是可以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的“存在”;但同时,“人”也是可以在唇边默颂上帝或圣母玛利亚并径直走进毒气室的“存在”!
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追寻的是什么,到最后又剩下些什么。也许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开心的人,拥有积极的心态,看淡人生的得失,积累小幸福,珍惜眼前人,生活也就充满了美好的情趣和智慧。
第四篇: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000字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1000字
原创: 小船流水人家
断断续续地把《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读完了。之前读过英文原版,受限于英文水平,很多意思还是没有理解。现在将中文翻译版读完,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知道这本书是从《得到》推荐的,自己读下来,感觉作者的亲身经历增加了说服力,是我喜欢的类型。对于我这种整天爱瞎想“人为什么而活着”的人来说,读这类书籍也算是跟自己对话了。
本书的作者是维克多·弗兰克尔,犹太人。生活在二战时期,可想而知命运的悲催。作者本人被关入了埃斯维辛集中营,后世人称“死亡工厂”.但是幸运的是,作者活了下来。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研究对象,展示了在集中营中人生百态。有些人放弃了对未来的渴望而死去,有些人过于乐观而死去,但是有些人知道为什么而活,有幸生存了下来。残酷的经历让作者领悟到: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或许很多人都想过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享乐?承受痛苦?或许我们不经历极端的环境考验是不会真正领悟什么是生命,什么是生活。作者经历了对于一个人来说所有的苦难,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进入集中营后,这些不幸的人首先表现出惊恐,这是所有人正常的反映,因为死亡可能近在咫尺。而后进入冷漠,相当于“活死人”,他们面对同伴的痛苦不在有任何情感,因为自己也可能随时面对这种境地。作者发现,那些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觉得活着无所谓的人会很快死掉。物质上的匮乏不是根本原因,精神上的绝望才是最死亡的导火索。最后作者总结到: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根本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与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作者将生命的意义归结为责任,那么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呢?作者给出了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情;爱---关爱他人;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作者强调,命运的无常会夺走你许多东西,但是永远夺不走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读到这里,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不管生活如何剥夺他的财富、亲人、尊严,他的生活总有目标,选择坚强面对生活的不幸。作者所说的寻找生命的意义的三个途径,跟瑞·达里欧的《原则》中如出一辙,“有意义的工作,是指人们有激情去投入的事业;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是指相互之间能够真心相互关爱”.这本书可以时不时翻出来看看,审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第五篇: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初看这本书的名字时,心里多少有些害怕,担心太学术化的东西自己看得一头雾水。但事实证明,这真的是一本难能可贵、震撼人心、又通实的心理著作。作者弗兰克尔通过描述自己在二战时期因其犹太人的身份被捕而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了三年艰难岁月的真实体验,向我们展示了集中营里扭曲的生活(如他的双亲、哥哥、妻子及其他同胞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煤气间)及他们所遭受的身心折磨!正是从这里,从一个人“除了这寒伧可笑的一身之外别无余物可供丧失”之时,他发现了生命的奥妙:“生活就是受难,活下去就是在受难中寻找意义。任何一位拥有生存理由的人可以承受几乎所有如何活的问题。”
首先,令我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便是:人无论遭遇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咋看这句话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从着作者自己以及落难同胞同在磨灭人性的集中营里艰苦寻求活下来的各种经历来看,它不能没有一定的哲理。作者在被捕前,本也已是一位心理学家,还有一本书待完成;而他的同胞之前有的是店铺老板,有的是银行经理,有的是教师、医生„„总之从未想过自己会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并能够活下来;然而当他们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才发现为了活下去,人真的是任何境遇都适应得了。这就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我想每个看到这本书的人,当想象若自己在这样的集中营生活,肯定没有几个能够相信自己可以活下来,但是实际有人做到了。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做到。就像当初看《肖申克的救赎》一样,没有人相信安迪能够用一把小锤子凿出一条可以逃生的道路。
那么人为何什么都能适应呢?这就引出了弗兰克尔在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弗兰克尔在行医时,经常问那些经受了极大痛苦的病人:“您为什么不自杀?”既然能够坐在弗兰克尔的诊所中看病,这些人当然是战胜了他们面对的人生困境,可以回答他的问题了。有的人说完全是因为考虑到子女的问题使其没有步入死途;有的人说是因为自己还有某项才能没有发挥出来,选择了阻止死亡;还有的人则说是因为保存一个珍贵的回忆才使自己没有自杀。这就是了,集中营里的俘虏也有的最后坚持的活下来了(如作者),他们都认定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意义,也许是为了未知生死的亲人,也许是为了追寻自己的事业„„而这中间的坚持及你所受的一切苦难,都是为实现生命的意义所付出的代价。
我又想起了书中的一个例子。一位年老的医师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两年前他最挚爱的妻子死了,此后他一直无法克服丧妻的沮丧。弗兰克尔在想怎样帮助他的时候,避免直接告诉他任何话语,反而问他:“如果是您先离世,而尊夫人继续活着,那会是怎样的情境?”他说:“喔!对她来说这是可怕的!她会遭受多大的痛苦啊!”于是弗兰克尔回答他说:“现在她免除了这痛苦,那是因为您才使她免除的。所以您必须付代价,以继续活下去及哀悼来偿付您心爱的人免除痛苦的代价。”他不发一语地紧紧握住弗兰克尔的手,然后平静地离开诊所。这充分的说明了:痛苦在发现意义的时候,就不成为痛苦了。
所以人在任何境遇中,都要懂的发现生命的意义,去发现生命的意义便是对自己生命所做出的抉择。在困苦中,你可以选择绝望、堕落、自杀甚至是罪恶的把痛苦转嫁到别人身上;但你也可以选择超越痛苦,了解你生命当中的正能量,最终让自己的结果配得上自己所受的痛苦。毕竟,正如书中所说,“人”是可以发明奥斯维辛煤气间的“存在”;但同时,“人”也是可以笔直走进煤气间,口中念着天主经或犹太祈祷文的“存在”!
弗兰克尔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为曾陷身集中营的人阐释当时的经验,并帮助未曾身历其境的人理解、体会这极少数浩劫余生、如今却万难适应正常生活的人所曾身受的历炼。我想,他做到了。作为学生的我们,看完这本震撼心灵的著作后,也更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困苦(课业繁忙、活动太多、对未来暂时的迷茫„„)并不算什么,它完全不能成为阻止我们前进的障碍,相反,我们要超越它而去发现我们生命真正的意义。我们要知道即使身在痛苦中,我们也是宇宙间孤单而独特的一个人。没有人能替我们受苦或解除我们的重荷。我们唯一的机运就在于赖以自己承受痛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