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一)
巍巍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自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精神诞生了。这一伟大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产物;同时,这一伟大精神,不仅是革命斗争的产物,更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还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精神武器。
二十四个深具分量的汉字高度浓缩概括了伟大的井冈
山精神,那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这仅仅二十四个汉字,却突显着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内涵。
其中,坚定信念,在革命时期,也即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是大革命失败后一大批共产党人坚持革命斗争的产物。而井冈山斗争史,是军民同仇敌忾的战斗历史,这让我们醒悟,革命要胜利,必须紧密联系群众而勇于胜利。实事求是的精神,则要求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我党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就体现着从实际出发的伟大精神。在保持坚定不移的信念的同时,又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不断地付诸实际生活斗争,在实践中行动起来。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充分体现了军民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同时,有了信念,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环境中艰苦奋斗,也要敢创新路,不断在实践中拓展和创新,有新路才有新发展。
在井冈山大学,红色更应重视,井冈山精神更应重视起来。当然,不仅仅井冈山大学要这样,身为井冈学子的我们也同样应该把这一伟大的革命精神放在相当的高度,把这一体现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精神渗透身心。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关系到每一位共产党人,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重要课题;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关系到每一位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井冈学子,是每一位井冈学子的使命。身为井冈山大学的学子,必须了解和熟悉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熟透理论,并把这一精神实现从理论到实际行动的升华;同时,以精神理论内涵为基,在实践中弘扬和发展井冈山精神,丰富并完善精神内涵,并以此提升自我涵养,致力成为优秀的井冈学子。井冈山斗争过去了,但井冈山精神是属于历史的同时,也是属于现时的,更是属于未来的。井冈山精神既然是伟大的,井冈学子自当勉励和骄傲着。
当今大学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生活学习多样。相比于艰难困苦的革命时期,如今的大学生活中我们学生是多么的幸福。这是我们学习环境的现实状况。但也正因为这种差别,井冈山精神的学习、发展、弘扬以及传承也更有其相应的空间和潜力,而且更有其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更需要学习井冈山精神,结合历史和现时,在一个更有空间更有潜力的范围或深度上努力发扬传承井冈山精神。这是我们共同的红色使命。
时代在迅速前进,信息化突飞猛进,人们包括广大学子,面临着更多更广的选择和选择空间,但关键在于如何选择以及怎样选择最合心意。在这选择的过程中,尤其会渗透一种精神的内涵或者说自我价值内容,以丰富并发展自我的世界,我们也因此而更会安心无悔。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共同需要的精神价值,更应成为我们共同拥有的精神价值。我们也要学会在选择中渗透井冈山精神,让我们的选择有所坚定、懂得信念,理解艰苦、懂得奋斗,实事求是、懂得创新,懂得勇敢、相信胜利。
井冈山革命故事心得体会(二)
金秋十月,我有幸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圣地井冈山,参加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XX年第十期加强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我已是三上井冈了,但前两次都是参观旅游、走马观花。唯有此次大为不同。学院充分利用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独特而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通过现场体验式、激情式教学,再辅以生动的专题教学、音像教学、访谈式教学和原著研读、分组研讨等多种形式,引领我们研读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
时期的经典文献、较为系统地讲解党的早期奋斗史,使我们学习井冈山精神的精髓,理解井冈山精神的本质,感悟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在心灵深处,牢牢打上了井冈烙印。
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头,具有穿越时空、超越时代的力量,在八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光芒四射,焕发出经久不衰的活力,对指导我们的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坚定信念、矢志不移。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支撑一个民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在20XX年大革命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疯狂屠杀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下,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百多次起义接连失败的严峻形势下,无数革命先辈为什么能掩埋好战友的尸首、揩干净身上的血迹继续革命?井冈山斗争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四个月,但为革命前后牺牲的烈士就有48000多人,而留下姓名的只有15744人。无数革命先烈为什么能前赴后继、勇于牺牲?在这支革命队伍里,有很多富
家子弟、知识分子、原国民党军官、黄埔精英(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就是他们之中最杰出的代表),他们为什么能舍弃所谓的升官发财、荣华富贵和锦绣前程,来到井冈山过这种艰苦到了极致、且随时可能牺牲的生活?毫无疑问,就是因为他们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必胜信心。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远大理想,在现阶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信念,也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想。经过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一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发展壮大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我们集团公司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我们一定要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坚定搞好集团公司决心,不管前行的路会遭遇什么样的风险和挫折,不论要面对多么复杂的局面,我们都要坚定信念、坚持改革,把集团公司做优做强。
二、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在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上,在微弱的青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在之后的转战赣南、闽西中,又写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经典文章。正是这些不朽之作,标志着中国红色政权理论的形成,指明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勇敢抵制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共产国际的压力,解放思想,敢闯新路,闯出的一条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集团公司确立了一个核心能力,两个核心业务的战略思想,并随着形势的发展,提出了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加快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从七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升级的任务。我们一定要立足集团公司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个核心能力,两个核心业务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升级、管理提升的发展道路。并在前行的进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同时,更需要有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胆识和气度,把创新精神贯穿于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通过深化改革破除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集团公司发展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提高科学发展的创造力。
三、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斗争中,井冈山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了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最后一尺布送给红军,最后一粒米充当军粮,最后一个娃参加红军,井冈山人民为支持革命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革命就取得胜利,什么时候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革命事业就遭受挫折。就集团公司而言,实现做强做优的核建梦,更需要依靠群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以整风的精神,积极参加活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转变作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实现做强做优的核建梦,需要集团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奋斗。作为集团公司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个岗位每一件事做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地做好我们应当做好的每一项工作。要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关系,按照集团公司的发展目标设计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将个人梦想融入集团公司的梦想之中,为了实现核建梦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将核建梦变成现实。
短短十天的学习培训,无论是瞻仰井冈山烈士陵园、小井红军伤员烈士墓,还是同袁文才、王佐、曾志、甘祖昌等革命先辈的后代座谈,不论是听取全国劳动模范吴天祥的报告,还是教授老师的激情演讲,热泪一次次盈满眼眶。胸腔一次次被激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密切联系群众、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宽阔胸襟冲击着我们的心灵,荡涤着我们身上的灰尘,激发着我们的革命激情,使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党性,坚定了信念,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弘扬井冈山精神,践行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更多热门文章:
第二篇:井冈山革命故事读后感
井冈山革命故事读后感
老师讲诉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军事上频繁的进行围剿,而且在经济上进行了严密的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山上。井冈山斗争时期,异常的艰苦的斗争环境,说明了当时的红军叔叔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伟大革命精神。也体现了党的伟大。80多年过去了,井冈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依然发出了闪耀的光芒,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要发扬,建设时期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强大,是因为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西打到东,从南打到北,打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的碉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坚守的城池;解放了一个又一个人民的土地„„从这看来,毛主席和共产党对我们的恩情永远不能忘
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虽然我们今天不再像井冈山红军叔叔们那样每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是光荣的井冈山精神我们一天也不能忘记。让我们在我们伟大祖国,伟大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建设更加美好的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的光荣,努力继续继承这种精神,艰苦奋斗,认真学好知识,为社会,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井冈山革命故事(69篇)
附 件
井冈革命故事
目 录
第一篇 坚定执着追理想
1.三湾改编铸军魂…………………………………………………5 2.‚排头兵‛的故事………………………………………………7 3.真正的英雄……………………………………… ………………9 4.举着红旗干到底…………………………………………………11 5.毛泽东被‚开除党籍‛…………………………………………14 6.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贺子珍………………………………15 7.莲花一支枪………………………………………………………17 8.宛希先勇斗叛徒…………………………………………………19 9.龙源口大捷………………………………………………………21 10.杨开明英勇献身………………………………………………24 11.吴月娥舍身跳崖震敌胆………………………………………25 12.贺页朵不忘初心的入党誓词…………………………………27 13.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29 14.蓄须立志的王尔琢……………………………………………31 15.谢甲开宁死不屈………………………………………………33 16.‚一战成名‛的朱云卿………………………………………36 17.五军虎将贺国中………………………………………………38 18.小井浩气长存…………………………………………………41 19.历尽沧桑的学习笔记…………………………………………42 20.周介甫跳崖不死………………………………………………44 21.蔡德华的笔记本………………………………………………46
—1— 22.碧血丹心刘仁堪………………………………………………47 23.曾宝华誓死护印………………………………………………49 24.凋谢的井冈兰…………………………………………………51 25.克诚千里找党…………………………………………………53 26吴仲廉投笔从戎………………………………………………56 27考验人生………………………………………………………58 28国际歌声找同志………………………………………………61 29‚刘真精神不死!‛……………………………………………64
第二篇 实事求是闯新路
30.文家市转兵……………………………………………………66 31.赣南三整………………………………………………………68 32.八角楼的灯光…………………………………………………70 33.第一面军旗的诞生……………………………………………72 34.茅坪安家………………………………………………………73 35.毛泽东保护天主教堂…………………………………………76 36.三释俘虏兵……………………………………………………77 37.十六字诀的由来………………………………………………79 38.井冈山农民首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80 39.毛泽东夏幽遇险………………………………………………81 40.毛泽覃乔林建党………………………………………………83
第三篇 艰苦奋斗攻难关
41.朱德的扁担…………………………………………………86 — —242.毛委员带头打草鞋……………………………………………88 43.朱军长睡地铺…………………………………………………89 44.毛泽东的三张发票……………………………………………91 45.张子清师长献盐………………………………………………93 46.朱军长与团结菜………………………………………………95 47.朱军长怎么成了‚伙夫头‛?…………………………………97 48.井冈山走出的‚皮箩将军‛……………………………………99 49.曾志魂归井冈…………………………………………………100 50.彭家女将………………………………………………………103 51.红军‚大管家‛…………………………………………………106
第四篇 依靠群众求胜利
52.毛委员坐上席…………………………………………………109 53.黄洋界上炮声隆………………………………………………111 54.一罐食盐的历史见证…………………………………………113 55.毛泽东赴‚鸿门宴‛……………………………………………115 56.一个红枣也不能动……………………………………………117 57.龙关秀巧送粮…………………………………………………119 58.毛委员送棉衣…………………………………………………120 59.‚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122 60.党代表罗荣桓…………………………………………………124 61.‚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127 62.毛委员改政纲…………………………………………………129 63.泥腿子县长……………………………………………………131
—3— 64.朱军长赔壶……………………………………………………134 65.聂槐妆送盐……………………………………………………135 66.永新困敌………………………………………………………137 67.彭德怀发银元…………………………………………………139 68.米缸的故事……………………………………………………141 69.打败江西‚两只羊‛……………………………………………144
— —4第一篇
坚定执着追理想
1.三湾改编铸军魂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
三湾村地处湘赣边区的九陇山区,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的交界地,当时有28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起义部队到达三湾的时候,减员较大,只剩1000人左右,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雇佣军队的影响还严重存在,加之作战失利,连续行军,斗争艰苦,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开始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解决部队存在的问题,不仅难以适应艰苦的斗争环境,而且无法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
当天晚上,在三湾村的‚协盛和‛杂货铺,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部队的思想情况,针对部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同时增补了前委委员。
三湾改编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整编部队。把原来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缩编为一个团,下辖第一、第三两个营共7个连,并设立了直属于团部的特务连、卫生队和辎重队,没有安排任职的军官全部编入军官队。改编后的部队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改编时,毛泽东采取了自愿的原则,愿留则留,不愿留的还给发三到五块银元的路费,允许离队。这样一来,改编后的部队从到三湾时的1000人左右精简到700余人。虽然人数
—5— 减少了,但是部队更精悍了,战斗力更强了。二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党小组,营团设党委,实行党代表制度。在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专门做党的工作和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指导士兵开展群众工作。规定但凡军中的大事情,都要经过支部、党委讨论决定,党代表有最后的决定权,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三是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成立了各级的士兵委员会,规定官兵平等,长官不准打骂士兵,废除繁琐礼节,实行经济公开,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士兵委员会是部队实行民主制度的一个组织形式,它的职能是参加军队管理、维持红军纪律、监督军队经济、作群众运动、作士兵政治教育。
10月3日清晨,毛泽东在枫树坪下集合部队,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并提出了三条行军纪律。一是行动听指挥;二是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三是不拿群众一个红薯。这也是我军后来颁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毛泽东的讲话给了官兵们巨大的鼓舞。经过改编后,工农革命军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高举军旗,离开三湾向宁冈进发,踏上了新的征程。部队离开后,三湾群众无限怀念毛委员和工农子弟兵,在当地还广泛流传着一首《三湾降了北斗星》的红色歌谣:‚三湾降了北斗星,满山遍野通通明,一九二七那一年,三湾来了毛司令,带来将官带来兵,红旗飘飘进三湾,九陇山沟闹革命。‛
三湾改编塑造了一支我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它第一次把‚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党代表制度,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塑造了我军的军魂,把‚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的 — —6设想成功地付诸实践;第一次在军队内实行民主制度,形成了新型人民军队的管理基础。因此,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它标志着毛泽东的政治建军思想已初步形成,是我党政治建军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军队的政治灵魂。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秋收起义的失利,尽管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不辞而别,甚至有人叛变投敌,但坚定的共产党人仍然高擎火炬前行。今天,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坚守理想信念,弘扬先烈先辈的精神,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2.排头兵的故事
1927年10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到达湖南酃县的水口,得知敌人有两个团的兵力分两路从茶陵开来,向工农革命军进攻。毛泽东当机立断,派第一营二、三两个连,由党代表宛希先率领,从水口出发,往安仁、茶陵游击,扰乱敌人后方,打破敌人的进攻计划;毛泽东亲自率三营和一营的一连和团部特务连沿湘赣边界游击,以扩大政治影响,解决经济给养问题,并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取得联系。
水口分兵后,毛泽东率部经酃县的中村、下村等地,向遂川方向前进。10月22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为解决部队的冬衣和给养问题,南进到遂川大汾。但是部队刚住下不久,遂川县反动地主武装、县靖卫团团总、人称‚肖屠夫‛的肖家璧就派人威
—7— 胁工农革命军,扬言不准革命军驻扎,如果不走,就要拔刀相见。23日一早,肖家璧果然带着三、四百名靖卫团丁,向部队驻地发起了突然袭击。由于部队鞍马远征,疲劳不堪,加上人生地不熟,仓促应战,被肖家璧打得七零八乱。在战斗中,担任前卫的工农革命军第三营与团部失去联系,营长张子清、副营长伍中豪带领部队向南经左安转往上犹、鹅形等地,按计划进入湘南桂东。与三营失去联系后,毛泽东率团部、一营一连、特务连到达黄坳,在此收集失散人员,并担负掩护部队集结的任务。这时,毛泽东身边只剩下30多人。排头兵的故事就是这时发生的:连着几天的日夜奔波,战士们个个都是疲惫不堪,他们没精打采地散坐在地上休息,唉声叹气。到该吃中午饭的时候了,要煮饭吃,炊事员担子丢了。怎么办呢?肚子饿了,只好到老百姓家里找一点剩饭、泡菜和辣椒。没有碗筷,毛泽东和大家一起,伸手从饭箩中抓着吃。饭后,大家仍然打不起精神来,这时,毛泽东站起来,朝中间空地迈了几步,双足并拢,身体笔挺,精神抖擞地对大家说:‚现在来站队,我站第一名,请曾连长喊口令!‛他的腿本来就被草鞋磨烂了,衣服也破了,但是他长发下的那双眼睛炯炯有神,高大的身体威风凛凛。大家看到毛委员作了排头兵,他那坚强、镇定的精神,立刻强有力地感染了战士们。他们一个个都振作起来,鼓起战斗的勇气,充满信心,并迅速提枪站好队,向着他那高大的身躯看齐。随后,一营也赶到黄坳,在毛泽东这个‚排头兵‛带领下,部队雄纠纠气昂昂地向茨坪挺进。
当年,‚排头兵‛就像一面旗臶,以其坚定的信念追求,引领革命队伍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今天,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带头树 — —8牢坚定信念,在关键时刻勇做‚排头兵‛,以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率领广大人民群众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
3.真正的英雄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领导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陈毅一心想赶上参加南昌起义,可是,当他与武汉军校学生从乘船从武昌出发时已经是8月2日了。而且在8月4日船到九江后,这些学生又被张发奎缴了械。
用陈毅自己的话说,当时他已经是一名著名的‚红色分子‛,在武汉中央军校负责党的工作。这时,他只有赶快下了船,与特务连连长肖劲一起,一夜走三四十里往南昌方向赶去。沿途因为兵变,到处关门闭户,陈毅等人只好在树林里稍事休息。
待6日晚上陈毅赶到南昌时,连共产党的影子都不见了,满街上都是张发奎的兵,到处叫骂共产党,大肆搜杀共产党人。
陈毅不敢多呆,好不容易听说了叶贺起义军队已向临川、抚州方向开去,连夜拔脚出了南昌城,几经周折,终于在临川、宜黄一带追上了起义部队。
起义的前委书记周恩来,亲自分配陈毅到号称铁团的主力部队七十三团当政治指导员,并笑着对他说:‚派你干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弃。‛
陈毅报之于爽朗的笑声:‚什么小不小呢,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做武装我就干。‛
在当时四面白色恐怖的情况下,能有这样坚定想法的人,确实
—9— 不是很多。
经过了广东的三河坝之战后,连遭打击的南昌起义部队受损严重。虽然摆脱了国民党正规军的追击,但是却连地方武装、反动民团,甚至山野土匪都可以来欺负一下。
10月的山区小道上,寒冷、饥饿、痢疾、疟疾与这支沉闷的队伍一起向北走去。一路上,不停地有人从这支队伍中走出去,有开小差的,还有带一个班、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公开开大差的。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任凭朱德有三头六臂,他一个人又如何能拢起这支不到两千人的军心涣散、缺乏斗志的队伍?在不停地应付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困难的同时,朱德迫切希望有人能出来协助他稳定军心。
这时,陈毅从队伍中站出来了。陈毅是在人们不解、冷漠甚至是鄙夷的目光下站出来的。在当时共产党处于地下、政治思想工作在军队中又最被人看不起的情况下,且陈毅来到这支部队还不到三个月,又只是一位团级干部,在这种情况下出来协助一军之长的朱德,其压力更是可想而知。但陈毅却一直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他21岁时就开始在重庆编辑《新蜀报》,1926年,他25岁,协助北伐军做兵运工作,第二年调到武汉中央军校又做思想政治工作。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酸甜苦辣,陈毅心里比谁都清楚。但是,他仍然果断地从队伍中站出来。
10月下旬,在江西信丰城西约20多里的一个山垇中,朱德亲自主持召开了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全体军人大会。在这次会上,朱德向大家正式宣布说:‚今后由陈毅同志和我一起指挥部队。‛他顿了顿,又横下心说,‚愿意继续革命的跟我走,不愿革命的可 — —10以回家,不勉强。‛
后来谈起这段走麦城的经历,陈毅不无自嘲地讲:‚我那时在部队里是没有什么地位。我来部队不久,8月半赶上起义部队,10月初就垮台了。大家喊我是卖狗皮膏药的。过去在汉口的时候,说政治工作人员是五皮主义:皮带、皮鞋、皮包、皮鞭、皮手套。当兵的对我们这些政治工作人员就这么说:‘在汉口、南昌是五皮主义,现在他又来吹狗皮膏药,不听他的。’失败后,到了大庾,那些有实权的带兵干部,要走的都走了,大家看到我还没有走,觉得我这个人还不错,所以我才开始有发言权了,讲话也有人听了。‛
陈毅还讲过一段颇有哲理的话:‚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不得了。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
在革命先辈当中,有许许多多像陈毅一样的革命者,他们选定了主义,站定了队伍,就终身为之不懈奋斗。他们在生死考验、利益诱惑和困难挫折面前,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打铁还需自身硬,硬就硬在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
4.举着红旗干到底
1928年7月24日下午,阳光灿烂,万里无云。湖南平江县委和起义部队在平江县城西月池塘广场召开大会,庆祝暴动成功,庆祝红五军光荣诞生。
彭德怀神采奕奕,大步走到台前,放开了洪亮的嗓门,震得周
—11— 围的群山都在热烈地呼应:‚父老乡亲们,我们新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是为全中国各民族求解放的队伍!是为打倒军阀地主土豪劣绅而战斗的队伍。全县父老乡亲和工农商学各界兄弟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与红军一道武装保卫我们的苏维埃政权,坚持斗争,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把红旗插遍全中国!‛
就在这时,湖南省主席鲁涤平正调集重兵,开始向平江方向运动,妄图将起义部队一举歼灭。
7月29日,敌人以8个团的兵力,开始了对平江城的进攻。部署在县城西门阻击敌军主力第一梯队的有两个团。在隐蔽的阵地里,官兵以猛烈的机关枪火力进行反击,击毙敌人300多人,敌人扔下一遍尸体,狼狈地退了下去。
黄纯一和贺国中率七团按预定计划,由南向敌侧方运动,进入阵地后向敌人发起了攻击,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敌人乱了方寸。敌人抵挡不住,退到了公路南侧,依仗着优势兵力和有利地形,与七团展开了拉锯战。
这一战,七团减员一百多人,一团、机枪连、特务连伤亡也不少。而彭德怀得到的最坏的消息是一团团长黄纯一牺牲了。
‚他是怎么死的?‛彭德怀沉着脸,问一团副团长。
‚在长寿街带领部队冲锋,被流弹打中了。‛
‚咳——‛彭德怀长长地叹息一声:‚才23岁,是个少有的人才。‛
‚军长,部队集结完毕了,下一步怎么行动?‛
‚暴动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想不到成功了,也就是曲折 — —12跟着来了?‛
‚好在我们的根基还在,曲折就曲折吧,敌人的围剿是少不了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冲出他们的围剿,找一个落脚的地点,再慢慢地发展。‛
‚落脚的地点是现成的,上井冈山,找毛润之去呀!‛
‚英雄所见略同,告诉你,我和代远同志已经商量定了,部队休整一段时间,就往江西走,上井冈山当山大王去。‛
回顾平江起义以来,国民党调集10个团‚会剿‛红五军,尽管彭德怀采用‚打圈子战术‛,避免同优势敌人硬拼,跟国民党军周旋了三个多月,但部队仍减员1000余人。由于环境险恶,一些意志薄弱者或投机分子相继离队或叛变。红五军四团团长陈鹏飞忍受不了艰苦,彭德怀让其回家了。四大队队长李玉华假传军长命令,以打民团为名拉着全队逃跑了。李玉华叛逃后,彭德怀就命人将与李玉华串通一气的雷振辉监视起来。第二天早晨,队伍集合出发前,彭德怀正在讲话,雷振辉突然夺过警卫员薛洪全的手枪,对准了彭德怀。紧急时刻,身材魁梧的新党员黄云桥一手扳倒雷振辉,一手拔枪将雷击毙。许多人都惊呆了,但彭德怀却面不改色,阔步迈上高处,卷起袖子,两手叉在腰间,不无豪迈地说:‚我们起义是为了干革命,干革命就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流血牺牲,如果谁还想走,可以走,就是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举着红旗,爬山越岭干到底!‛
秋高气爽,山林色彩青黄交接,变化万端,就在这个秋天里,整编后的红五军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罗霄山脉中段雄伟壮丽的井冈山迈进。
—13— ‚我们起义是为了干革命,干革命就不能怕吃苦,不能怕流血牺牲,如果谁还想走,可以走,就是剩下我一个人,我也要举着红旗,爬山越岭干到底!‛这句话反映了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理想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也是共产党人和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5.毛泽东被“开除党籍”
1928年3月,湘南特委军事部长、湖南军委特派员周鲁来到井冈山,他指责边界 ‚烧杀太少‛、‚行动太右‛,并且误传为毛泽东被开除了党籍。那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起义部队只攻打了铜鼓、浏阳、醴陵三个县,就损兵过半了。毛泽东相机而动,马上改变了行动方针,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转而向井冈山进军。不明具体情况的党中央得到消息后,于11月9日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对毛泽东违抗中央命令的行为作了严肃的处分决定。中央认为毛泽东犯了严重的政治错误,并把他的政治局候补委员也撤掉了。接着,中央派湖南省委特派员周鲁来井冈山传达中央决定。周鲁在传达时又走了样,说中央开除了毛泽东的党籍。
‚三月上旬,前委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而取消,改组为师委(何挺颖为书记),而毛泽东党籍被开除了,党代表不能当了,书记不能当了,只能当师长。师委变成单管军中党的机关,对地方党不能过问,同时毛部又因湘南特委的要求调往湘南,遂使边界被敌 — —14占领一个多月。三月底湘南失败。‛解放以后,1956年9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大第二次预备会上,曾风趣地说道:‚开除党籍了,又不能不安个职务,就让我当师长。我这个人当师长就不那么能干,没有学过军事。因为你是个党外民主人士了,没有办法,我就当了一阵师长。后来又说这是谣传,是开除出政治局,不是开除党籍。啊呀,我这才松了一口气!‛就是指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
当年,毛泽东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人,他虽遇挫折而不气馁,虽受委屈而不抱怨,面对打击却始终没有放弃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对待事业和工作要吃得起亏、受得了委屈、静得下心神,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初心与激情,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目标不放松。
6.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
贺子珍是江西永新县黄竹岭人。她生于1909年,取名自珍,乳名桂圆,6岁求学时改名子珍。童年时代的贺子珍家境比较好,父亲本是个前清举人,任过官职,因为一场冤枉官司,使家境走向衰败。在贺子珍8岁时,举家迁进永新县城南门定居。父亲开设了一个杂货铺‚海天春‛,供全家生活和子珍兄妹读书。她还在永新县城的福音堂女校读书时,就已经得知了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1926年4月,当永新一批在外求学的热血青年回城建党建团时,贺子珍成了永新县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9月,北伐军打进了永新,成立了以共产党、国民党左派领导的民主政权,还建立了国民党永新县党部。
—15— 贺子珍奉党的指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员的双重身份,参加了县党部的领导工作,被任命为县党部妇女部长和共青团县委副书记,成为永新县有史以来第一位妇女部长。不久,贺子珍又到吉安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妇女部长和中共吉安县委妇委书记。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是井冈山第一位女党员,素有‚永新一枝花‛的称号。
1927年6月,永新县的国民党右派勾结地主武装,突然袭击永新,抓捕了贺敏学等80多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吉安的贺子珍得知消息后,立即和其他同志商量对策,很快起草了一份革命宣言,并派人赴省政府请愿,揭露国民党右派反对革命的罪行。另外又联络了宁冈、安福、莲花等几个县的工农武装,联合攻打永新县城,救出被捕的同志。
7月26日,宁冈、永新、安福三县农民自卫军攻克了永新城,救出了贺敏学等80多人。这时,贺子珍也从吉安回到了永新。
不久,江西、湖南两省6个团的敌人向永新扑来。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与井冈山绿林袁文才是同窗好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贺子珍和永新县委同志一起随着袁文才、王佐的队伍上了井冈山茅坪,成为井冈山上第一个女兵。同年10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军上了井冈山,贺子珍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名女战士,她性格刚毅泼辣,正如何长工说的:‚她作战勇敢,机智灵活,骑马打枪,都很在行,是一个实实在在地带过兵、打过硬仗的巾帼英雄。‛
毛泽东上井冈山后,贺子珍被派到毛泽东身边工作。1928年在湘赣边界特委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做机要和宣传工作,同年与毛 — —16泽东结婚,任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秘书、毛泽东的秘书,是毛泽东第二任妻子。1929年1月随同红四军主力下山,后任机要科科长。
井冈山的革命先辈们,在突发事变面前认清大是大非,敢于挺身而出,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是什么原因使共产主义的信念在人们的心中会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呢?人们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全力支持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党,一个名副其实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一个拥有崇高理想的政党。
7.莲花一支枪
1927年9月,莲花农民自卫军为配合秋收起义攻打莲花县城失败。这时,县城大土豪李成荫与县城反动武装靖卫队勾结在一起,袭击工会、农会和县党部等机关,诱使和逼迫县工农武装力量农民自卫军交出枪支。自卫队的少数领导在右倾思潮的影响下,以为交了枪就可以换得和平,身为自卫队成员的陈刚维(又名陈朝湘),剥掉了革命的外衣,暴露了反动面目,把自卫队的60支枪带走59支投靠了敌人,参加了靖卫队。当时,农军班长、共产党员贺国庆听说要交枪,肺都气炸了!趁着敌人不注意,他携着枪溜回了家。为保存这枝枪,贺国庆将枪拆成三部分,枪身藏在沿背贺家祠神牌中,枪机藏在祠堂天井中的风尾草下,子弹埋在龙山岩,之后因形势紧张,贺国庆同志又将枪取出来,藏于湖南攸县石桥乡的一个薯窖中,自己则留在石桥,养了一群鸭,装着看鸭
—17— 子,秘密照看这枝枪。
李成荫为了找到这枝枪,带着靖卫队来到贺国庆家,将他父亲贺承茂五花大绑,进行严刑拷问。老人宁死不肯说出贺国庆和枪的下落。残暴的李成荫将老人浇上煤油,活活烧死在沿背桥头上。噩耗传到贺国庆那里,他怒火中烧,更坚定了一个信念:要革命,要报仇,保住钢枪,等待革命高潮的到来!
1928年的春天翩然来临,一天,莲花县委负责人陈竞进来到石桥,找到了正在垅中放鸭的贺国庆,通知他回莲花狮形坳去听会议传达。原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在宁冈的象山庵召开了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县委书记会议,指示各县迅速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莲花县委决定以贺国庆保存的一枝枪为基础,成立‚赤色队‛,开展武装对敌斗争。‚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贺国庆心情无比激动,眼睛盈满了喜悦的泪花。他迅速取出了那枝枪,和陈竞进一起回到了莲花。除夕之夜,在莲花狮形坳里,以陈竞进、贺国庆为首的赤色队正式成立了。全队17人,除了梭镖、鸟铳、马刀、棍棒之类,只有贺国庆手上有一枝真正的‚俄国造‛。
9月的一天,陈朝湘带领他的靖卫队向九都开来,要清剿赤卫队。当时苏广明等五个赤卫队员奉命打入靖卫队内部,他们事先把敌人的行动计划报告了陈竞进。陈队长和大家商量后,先把部队埋伏在九都山附近,等待敌人上钩,苏广明等五位同志也调转枪口射杀敌人。这是赤卫队成立以来第一次战斗,这一仗缴获敌人11支枪,加上苏广明等人带回的5支枪,全队从一支枪发展到17支枪。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到了井冈山后,又发给莲花赤卫 — —18队一部分枪支,莲花赤卫队发展成‚莲花独立团‛,陈竞进为团长,刘建绪是党代表。
到1928年11月,莲花独立团发展到300余人,有枪220支,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支重要武装。这也应了当时县委负责人朱亦岳写的一副对联:‚一支枪开辟红色区域在今岁、万民团结推翻黑暗统治属当年‛。
经过十年的发展,在1938年,由莲花一枝枪发展起来的武装部队,一部分加入红六军团,经过长征,到陕北改编为八路军,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兰州部队的前身;留在湘赣边坚持斗争的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他们后来成了北京卫戍区某部。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充分肯定了‚莲花一枝枪‛的革命斗争精神。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和江西省京剧团等文艺团体创作并演出了讴歌‚莲花一枝枪‛的剧目。1987年10月29日,毛主席的儿子、儿媳岸青和邵华同志来到莲花,挥毫写下了‚莲花一支枪,美名传四方,昔日打江山,今天保家乡。‛
莲花一支枪的故事展现了革命前辈在最困难的情形下,仍然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即使一支枪也要干革命,并且不断发展壮大。这启示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仰,在面对艰难困苦时,就能永不言弃;再难的事,也能坚持到底;再大的苦,也能坦然面对。
8.宛希先勇斗叛徒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成立,对井冈山的革命斗争起了极大的推
—19— 动作用,同时也引起了军阀反动派的仇视。湖南国民党军方鼎英、吴尚等,分别派主力团连同地主武装近20个连的兵力进攻茶陵。宛希先面对重兵压境,毫无惧色,他一面向毛泽东汇报了军情,一面组织革命军沉着应战。
这时,在湖南桂东打游击的三营营长张子清也率部星夜兼程赶到茶陵参战,增加了工农革命军的战斗力量。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很大,战斗打得非常艰苦。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宛希先和张子清主张撤出茶陵,回师井冈山。但是陈浩一伙却坚持要把部队拉往湘南。
宛希先觉察到他们把部队撤往湘南必有阴谋。为了得到证据,他和张子清秘密商议,决定派可靠人员摸清他们的行踪。由于陈浩等人平时的行为早就引起了战士们的不满,侦查情况的人很快就了解到,陈浩在前几天通过邮局给方鼎英发了一封信。
宛希先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奔向邮局,截获了陈浩、徐庶、韩昌剑给方鼎英的投降信。为了做到有理有据,宛希先从挽救他们的目的出发,再三规劝他们带部队回井冈山,同时紧急派人去向毛泽东报告。但是陈浩等人非但不听宛希先的劝告,反而连夜拆去回井冈山的必经之桥——茶陵东门外的浮桥,并趁黑夜辨不清方向的时候,强行部队南行。
‚这是一场关系到数百名革命军战士生死存亡的斗争,我们一定要保住部队,千万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宛希先在黑暗中郑重而又坚定地对张子清说。
12月27日,部队行至茶陵县湖口。这是回井冈山还是往湘南的三岔路口,宛希先和陈浩一伙此时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步。
— —20宛希先望着700多人的队伍,严肃地说:‚我们是共产党、毛委员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我们的立足点在井冈山,我们的领头人是毛泽东,去湘南投靠国民党方鼎英,那就是叛变革命!‛
陈浩凶相毕露,拍着腰间的手枪,狞笑着威胁宛希先说:‚不跟团长走,老子今天对你不客气!‛
‚你敢!?有胆量就向战士们说,谁愿意跟你去当叛徒?‛宛希先和张子清异口同声地说。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接到宛希先紧急情报的毛泽东带人赶到了湖口。
毛泽东听了宛希先的汇报后,当场宣布撤销部队开往湘南的命令,并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会上,宛希先历数陈浩一伙自从打茶陵以来,破坏革命军纪律以致走上叛变投敌道路等一系列罪行,并向大家公布了陈浩一伙写给方鼎英的投降信。
根据这些情况,毛泽东果断地当众宣布逮捕陈浩、徐庶、韩昌剑。革命军战士听到这一消息,无不欢欣鼓舞,拍手叫好,都说:‚多亏了宛党代表挽救了我们这么多战士的生命。‛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者面对困难,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干部必须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
9.龙源口大捷
湘赣边界的红色力量越来越壮大,令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
—21— 朱培德坐立不安。他奉蒋介石之命,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再次对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他命第九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三个团,加上杨如轩二十七师的两个团,共五团之众,从吉安进攻永新,发动了对井冈山根据地的‚进剿‛。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驻守永新的红四军部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方式,主动撤离,退回根据地中心宁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经过商讨、研究,认为,湘敌战斗力要强于赣敌,因此要对湘敌取守势,以小部力量钳制;对战斗力相对较弱的赣敌取攻势,集中力量打击永新来犯之赣敌。毛泽东、朱德、陈毅在宁冈古城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详细制订了迎敌方案。会议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战术,由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领主力红军,在迎敌主战场新老七溪岭一带,利用有利地形,攻打来犯的敌人;其他部分队伍则佯装进攻湖南酃县以牵制湘敌或发动群众对敌骚扰。七溪岭,又称梁公岭,山高林密,险峻异常,一左一右的新、老七溪岭成为扼守根据地大本营的北方门户。进攻新七溪岭的杨池生第九师第二十七团,号称‚江西最狠的部队‛。敌人凭借优势的装备,以火炮开路,以机枪做掩护,以奖赏做动力,突破了我军第一道防线泰山亭,同时抢占了左侧山埂上的一个制高点车风口。而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仅500米之隔,朱德军长的指挥部就设在第二道防线的望月亭。危急关头,朱军长处乱不惊,临危不惧,面对蜂拥而上的敌军,断然抢过一挺‚花机关枪‛,亲自参战,一颗子弹将他的军帽打穿,也全然不顾,大声命令:‚一营长,派人搞掉敌人的机枪!占领那道山梁!‛
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由三连五班承担。班长马奕夫接到命令 — —22后,大声地表态:‚坚决完成任务!‛由于地形不易于隐蔽和敌人火力的强大,很难接近敌人的火力点,马奕夫肩部、腰部中弹,负责掩护的同志不幸中弹牺牲。看到防守阵地上战友们一个个倒下,马奕夫心急如焚。在匍匐前进到敌火力点时,他倾尽全力,毅然飞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机枪口。这一突然的举动,使敌猝不及防,猛然间受到惊吓,机枪哑了。马奕夫的战友高喊‚为马班长报仇‛,立即奔突而上,端掉了这个火力点。防守阵地上的战士没有了来自高处的威胁,纷纷跃出战壕,居高临下杀向山梁下的敌人,一时间,将敌人逼下山腰。此后,尽管敌人又组织了多次进攻,始终没有突破车风口第二道防线。龙源口战斗,敌军在失去制高点后,纷纷向龙源口溃退。红军跟踪追击。当敌人退至龙源口时,在红军前后夹击下,无力抵抗,迅速被全歼。接着,红军乘胜再占永新城。这次战斗,歼国民党军1个团,击溃2个团,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进剿‛。
龙源口战斗中,马奕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地体现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拼搏精神。为此,朱军长曾评价道:虽然马奕夫同志都牺牲了,但是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全体工农军官兵的心中,活在全中国劳苦大众的心中。只要我们永葆革命精神,永葆不畏艰难、勇于胜利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一部井冈山革命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的忠诚史。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
—23— 同心同德。‛共产党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品格。
10.杨开明英勇献身
杨开明,湖南省长沙县人,毛泽东原配夫人杨开慧的堂弟。1905年生于长沙县白石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916年上隐储高小读书,1924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受毛泽东、杨开慧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1925年秋,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干事,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奉命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长沙马日事变后,被派往安源组织工人纠察队,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毛泽东回湘领导秋收起义时,他参与组织安源工人武装起义,上井冈山。1928年调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多次被派往井冈山红军和湘赣边界特委了解情况,指导工作。
‚八月失败‛后不久,湘赣边界特委在永新九陂村召开紧急会议,杨开明被选为书记。8月底,因杨开明生病,由副书记谭震林代理书记。10月初,红四军在宁冈茅坪附近的白云寺召开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杨开明仍被选为特委书记。因病情未见好转,其职务仍由谭震林代理。1929年初,杨开明在病情有所好转后,任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不久,他步行20多天赶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期间还抱病写了3万多字的《杨开明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就湘赣边界的政治、经济形势、湘赣 — —24边界武装割据和红军斗争经验,以及他对有关工作的建议等10余个问题,向中央作了详尽的汇报和分析。
随后,党中央派他担任湘鄂赣特派员,在长沙、武汉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先后参与恢复和重建了武汉地区党组织和湖北省委。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员。1929年底,因叛徒出卖,杨开明在汉口不幸被捕,后被押回长沙。敌人在得知他与毛泽东的关系后,对他严刑逼供,而他始终坚强不屈。1930年2月22日,杨开明被敌人绑赴刑场,他一路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蒋介石!打倒何键!‛等革命口号,惊恐万状的反动派用刺刀插进其腰部,再插进他的口里。最后,杨开明英勇就义于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年仅25岁。同族亲人及乡邻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长沙,将他的遗体运回板仓安葬。
1963年3月,长沙县群众为杨开明烈士修葺石墓,并为杨开慧、杨开明、杨展(杨开慧之兄杨开智之女,1941年牺牲于河北)烈士合建一座纪念塔,塔高5米,正面刻‚光辉常照后来人‛几个大字。
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的革命火种靠什么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
11.吴月娥舍身跳崖震敌胆
吴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南流村荷树窝的
—25—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吴明才,母亲肖慈秀。这里与井冈山的大井、荆竹山相去不远。吴月娥还有个80多岁的祖母邹阿婆。一家四口,以租种地主的田地为生。
吴月娥9岁那年,荷树窝连续两年颗粒无收,土豪把吴月娥抱走抵债。祖母跪求多次无效,父亲吴明才只得到他家当三年长工才将女儿赎回。不久,父亲给地主家上山扛木时,被木头砸死,祖母一急之下也离开人世。母亲只好卖掉破家,把年幼的吴月娥送给一个远房姑姑当养女,自己改嫁谋生。吴月娥的姑父叫林其粮,家住井冈山荆竹山村,从此这里便成了吴月娥的第二个家。
1927年10月起,工农武装割据的烈火燃遍了井冈山的每个村庄。从小对豪绅阶级憎恨在心的吴月娥,组织村里的几个伙伴,在土豪胡明辉需要经过的一处木桥,把木头托出来只挨着一点边,胡明辉走在桥上突然木头松落,被跌到桥下摔得半死。16岁的吴月娥像大人一样参加了打土豪、支援红军打仗的火热斗争,担任了荆竹山乡的少先队队长,领着一群少年儿童站岗、放哨、查路条、侦察敌情、看护伤病员。1928年6月起,吴月娥成为乡工农兵政府的交通员。
1929年1月30日,湘赣敌军打下了井冈山。红五军已连夜突围冲向赣南,在各个阵地参战的赤卫队和群众,按照特委的布臵躲进大山避免敌人的屠杀。连着很多天,吴月娥一天几次穿行在大井―茨坪―荆竹山的密林小路上,传递乡工农兵政府与边陲区工农兵政府的联络信件。有两次在半路上遇到敌人,幸亏她眼尖发现得早,手脚又利落快捷,机警地避开了敌军。这天下午,吴月娥从下井返回荆竹山,走到一座山坳时,竟在坳顶上与敌军相 — —26遇,被敌人抓捕了。
为了搜捕其他红军战士,敌人押着吴月娥要她带路。早已抱定临死不屈的吴月娥领着敌军走了1个半小时,登上了一座陡险的山峰。山峰的另一侧便是一堵悬崖峭壁,悬崖的另一端是可以听见溪流哗哗的深谷。一到山顶,敌军就发现情形不对,那个连长正要发问,吴月娥突然扑上前,两手紧紧地抱住了他,然后用尽力气向悬崖边上猛推。敌连长没有料到这一招,竟被推到了崖边,与抱住自己的吴月娥一同掉下了悬崖。就这样,吴月娥,这位大山的女儿,带着对敌人的阶级仇恨,对工农革命的无限忠诚,将自己的躯体投向了大山的怀抱。
吴月娥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一生,壮烈的一生,又是平凡的一生。和其他4万多井冈山革命烈士一样,做着同样的事,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目的,最后也都是同样的结局——为革命事业而英勇献身,正所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人生何处不青山‛。也正是有着一个个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烈士,才会有当时的革命胜利,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缅怀过去,更多的是为了以史为鉴,警示未来。
12.贺页朵不忘初心的入党誓词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保存着这样一份入党宣誓书: 从右向左竖行排列着6句话: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旗、永不叛党。左右两边画着两个不规则的五角星,星内画有镰刀与斧头,两个五角星的五个角内各写着
—27— ‚中国共产党‛,宣誓书的上方写着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C.C.P‛,右方边沿落款是:‚地点北田村中国共产党员贺页朵。‛
宣誓书的主人贺页朵,1886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7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此时,年已41岁的农民贺页朵满腔热情、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这场革命运动之中,并担任了乡农协会副主席。井冈山地处相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这里群峰连绵,地形复杂,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极为不便。为了尽快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迅速传递根据地内部的消息,贺页朵把自己的榨油坊作为红军的联络点,建立了地下秘密交通站,负责收集和传递情报,并作为运送伤病员,转运食盐等物资的驿站。同时,他还多次参加了攻打永新和吉安的战斗。由于他的出色表现,永新县东南特区党委决定吸收贺页朵入党。
入党宣誓是在他工作的榨油坊进行的。在桐油灯光的照耀下,他在一块红布上写下了‚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旗、永不叛党‛6句入党誓词,并在布片顶端写下了‚CCP‛3个英文字母。他识字不多,在这张布质的入党宣誓书里,24个字中别字就有5个,但这更让人感受到他灵魂深处的忠诚和信念,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后,他因身负重伤留下来坚持斗争,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入党誓词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
1951年,中央派慰问团到南方老革命根据地慰问时,贺页朵 — —28才将这份珍贵的入党誓词亲手交给慰问团负责人,后经中宣部转存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复制陈列了这份珍贵的革命文物。
贺页朵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用自己的生命保存了那份入党宣誓书,他对共产党的那份信念和信仰,值得我们永远学习。而这份已经褪色的入党誓词,不仅成为现存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有多个错别字的入党誓词,饱含着贺页朵对党的无限深情,而且蕴藏着对后辈的无限激励。
13.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1927年9月25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江西国民党军队的袭击。为了掩护部队撤退,总指挥卢德铭英勇牺牲。这位年轻将才的牺牲,使毛泽东痛惜不已:‚还我卢德铭!‛
卢德铭,又名继雄,字邦鼎,号又新,四川宜宾人,生于1905年6月9日。1921年,卢德铭考入成都公学。中学学习期间,卢德铭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接受马克思主义。面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军阀连年混战,卢德铭决心学习军事,以武力打倒列强和军阀。1924年初,卢德铭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因路途遥远错过考期,通过老同盟会员李筱亭推荐,见到了孙中山。孙中山看到李筱亭写给他的举荐信,直接出考题‚当今国民革命之首要任务‛。卢德铭即席应试,文章激情飞扬,有理有据,忠胆毕露。孙中山阅后满意之极,当即推荐入学并提点他务必言行一致。最终,卢德铭被破格批准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队,同年加
—29— 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5月,时任叶挺独立团第二营第四连连长的卢德铭,作为北伐先锋挺进湖南。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卢德铭先后升任独立团第一营营长、第七十三团参谋长、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即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1927年8月2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因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他遂率警卫团进驻修水县城。9月9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起义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会议上,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师长余洒渡(后脱党)顽固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卢德铭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认为再攻长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卢德铭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对于会议统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通过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20日,中国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领导下,由浏阳文家市出发,向井冈山进军,经桐木、小枧,22日到达萍乡芦溪宿营。23日拂晓,部队从芦溪更田村宿营地出发,江西军阀朱培德部队江保定保安特务营和江西第四保安团从萍乡赶来尾随追击,部队行进在离开芦溪15华里的山口岩时,后卫第3团遭敌军数路夹击,部队损失严重。
为掩护部队前进,卢德铭挺身而出,从前队折回,带领一个连抢占高地阻击特务营和保安团,同时指挥被打散的第3团官兵向前卫部队靠拢,在此过程中被一颗子弹击中右胸,壮烈牺牲,年仅22岁。
— —30毛泽东在他牺牲后赞道:‚德铭同志为革命保留了火种,他是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2009年9月14日,卢德铭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革命前辈的无畏、智慧、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是后人应该不断传承下去的红色价值观。正如焦裕禄同志教育党员干部所说:‚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越是困难的时候,干部越要振奋精神,挺身而出,给群众做个榜样。‛
14.蓄须立志的王尔琢
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省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学生队分队长、营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参与指挥东路先遣军挺进江西、进军浙江、攻入上海。蒋介石派亲信以军长职位拉拢王尔琢,遭到严词拒绝后,遂密令逮捕东路先遣军中的共产党员。在东路先遣军司令李明扬的帮助下,该军的中共党员得以安全离开。王尔琢脱险后,在中共上海区委领导下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7月,王尔琢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第74团参谋长。8月,率该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任第74团团长,随部队南下广东。10月底,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江西大庚整
—31— 编成一个纵队,王尔琢任参谋长,与朱德、陈毅等率部转战闽粤赣湘边,坚持武装斗争。1828年1月,王尔琢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同年4月,工农革命军第1师与湘南各县的农军向井冈山转移,下旬在江西宁冈县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4军),王尔琢任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红4军取得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两次大规模‚进剿‛。
5月中旬,国民党军5个团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三次‚进剿‛。王尔琢率第28团和第31团1个营奔袭永新,在草市坳与敌1个团遭遇,经2个小时激战,将敌全歼。然后一鼓作气攻进永新,再歼国民党军1个师部,击伤师长杨如轩。6月下旬,国民党军又调集5个团,以第9师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进剿‛,在占领永新后,以主力3个团分左右两路进犯宁冈。王尔琢率第28团向进占老七溪岭制高点的国民党军右路2个团发起多次猛攻,将其击溃。随即直插龙源口,切断了左路国民党军的退路,并协同第29团等部将其1个团歼灭于龙源口地区。王尔琢率第28团英勇作战,成为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中旬,王尔琢率第28团由湘南地区回师井冈山。25日,担任前卫第2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欺骗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叛逃。王尔琢闻讯后立即率警卫排追赶。当追至江西崇义思顺圩时,王尔琢努力做叛逃官兵的工作,两个连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队伍中。而王尔琢却遭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 —32年仅25岁。
‚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这是王尔琢立下的誓言,言语中,王尔琢对革命的满腔热情与坚定信念表露无遗。1928年,年仅25岁的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仍是一捧长髯,飘洒胸前。
1928年10月中旬,在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朱德高度评价了王尔琢为革命所作的贡献。会场上悬挂着由毛泽东拟稿、陈毅书写的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蓄须立志,表明了王尔琢拥有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与崇高的品格,正如一首诗所赞:‚一夜风云变,上海大屠杀。尔琢拔刀起,血誓效讨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发。新婚方五月,大义割柔肠。致书慈父母,泪落沾衣裳。为救工农苦,不能侍羹汤。南昌首义后,转战上井冈。指挥主力团,威震赣与湘。三战丧敌胆,活捉两只‘羊’。红旗闪耀处,须发自堂堂。崇义追叛徒,桂花落地黄。英年二十五,天地为悲伤。‛
15.谢甲开宁死不屈
谢甲开,1896年出生于江西宁冈一个富裕家庭。大革命时期投身革命,与袁文才一起在茅坪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并拿出自己家中的粮油,解决宁冈县农民自卫军的给养。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余部到达宁冈茅坪,决定在茅坪安家,建立革命大本营。谢甲开又主动将家里的衣物、粮食、—33— 茶油等物资支援工农革命军,并多次率领农民自卫队配合工农革命军到茶陵严塘和宁冈鹅石等地打土豪,把筹集到的钱粮分给贫苦农民,对革命事业非常热情和坚定。1927年冬谢甲开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1月,谢甲开任宁冈茅坪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秘书。不久,任中共宁冈茅坪乡支部书记。他积极组织农民自卫队,配合工农革命军打土豪、筹款子。同时,积极做群众工作,宣讲党的政策,并亲自带头,以身作则,为工农革命军捐粮捐款,培育了军民鱼水之情。
1928年春,谢甲开率领两三百人到秃楼冲魏兴唐家打土豪。魏兴唐是天湖村有名的大土豪,收租放债,高利盘剥,群众恨之入骨。当群众来到他家打土豪时,他预先穿好一件破棉袄,并把家里值钱的财物全部隐藏起来,装穷叫苦。谢甲开带领骨干成员,分头在群众中做思想工作,号召群众起来揭发检举豪绅罪行。经调查,几天前魏兴唐就把财物转移隐藏到山上去了。谢甲开立刻带领群众上山搜查,最终在一个山窝里搜到几百斤茶油和两个大红箱子,箱子分别装满了金银首饰、绸缎、田契和借据等。谢甲开和群众烧毁了田契和借据,废除了豪绅地主与农民的各种债务关系,把粮油、衣物分给贫苦农民,把金银首饰上交给工农革命军,积极帮助工农革命军解决给养问题。
1928年3月,毛泽东和何挺颖率领工农革命军主力,兵分三路,进军湘南,策应湘南暴动。部队离开边界后,宁冈兵力顿空,当地土豪和国民党军乘机卷土重来,疯狂向茅坪‚进剿‛,一路烧杀抢掠,沿途民房全部被毁,敌军扬言要血洗茅坪。此时,湘赣 — —34边界遭到了国民党军队和地主的反攻倒算,遭受了井冈山革命的第一次失败,史称‚三月失败‛。
由于当时情况非常紧急,当地群众都来不及转移。谢甲开不顾个人安危,奔走相告于各村各湾,挨家逐户通知乡亲群众上山隐蔽。遇有老人行动不便,他就搀扶着老人走;有小孩走不动,他就背着小孩走。当乡亲们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点后,敌军已包围了村庄,他自己则来不及上山了,危急之中,谢甲开就地隐蔽在一户人家的土楼上。
国民党军一冲进村中,就四处烧杀。谢甲开被敌人发现,不幸被捕,被押到茅坪河边。敌人对他严刑拷打,要他说出茅坪乡党政干部的去向,遭到了谢甲开的严词拒绝,敌人一再威逼,谢甲开则以高呼‚共产党万岁‛作答,敌人砍断他的双臂,他仍然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土豪劣绅‛。土豪魏兴唐恼羞成怒,竟欲将谢甲开的人头来祭死去的土豪劣绅。面对如此穷凶极恶,谢甲开视死如归,他痛斥了国民党新军阀背叛革命和屠杀革命群众的罪行,高呼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等口号。敌人无计可施,最后惨无人道地将谢甲开的胸膛剖开,挖出心肝,并碎尸五段,抛入河中。
谢甲开虽然被残忍地杀害,但是,这种为主义而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却成为无数革命者的楷模,也在我们的精神家园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永远激励着后来者。
—35—
16.“一战成名”的朱云卿
朱云卿,1907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1921年随叔父到印度尼西亚打工,1924年回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
1926年1月,朱云卿从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4月,朱云卿率领北江农军大队会师湖南。同年9月,朱云卿参加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1928年夏,担任红四军三十一团团长,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领导下参加了攻打龙源口、围困永新城等著名战斗。
1928年8月下旬,当毛泽东率领一个营的兵力离开井冈山到桂东迎接红军大队,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带领三十一团一营留守井冈山之际,湘军吴尚勾结赣军王均,纠集了4个团兵力,分两路向井冈山根据地扑来。29日下午红三十一团团部在大井村召开了连排长会议,朱云卿在会上作了战斗部署。在黄洋界、朱砂冲、桐木岭、双马石、八面山等五大哨口修筑了工事;各乡的赤卫队、暴动队、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都动员起来;山上准备了粮食;在茅坪建立了红军医院。特别是在黄洋界上构筑了牢固的工事,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山路两旁的茅草里埋上了削竹钉;山顶上准备了大量的檑石;山坡上挖了一条条深壕沟。黄洋界山高路险,除了一条羊肠小道之外,四面都是悬崖峭壁。8月20日上午,排成‚长蛇阵‛的湘军,沿着小道往上爬,爬到半山腰,当进入有效射程内时,排枪齐响,檑石齐下,敌人进退两难,被我军打得头破血流、折臂断腿,后面的敌人见势转身溃逃,陷入竹钉阵里,就这样,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朱云卿在 — —36阵地上指示大家要摆出毛委员已率红军大队回来了的架势,迷惑、威胁敌人。当天下午4时多,他还命令红军官兵从修理厂抬来一门待修的迫击炮,架在黄洋界的望哨上。迫击炮一连发了两个炮弹均不响,接着又发出了仅存的一发炮弹,‚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准确地落在敌指挥所,黄洋界上枪炮齐鸣,杀声震天,隐蔽在哨口工事和树林里的红军战士、赤卫队员、暴动队员,手持红旗、钢枪、大刀、长予,飞奔而出。敌人以为红军大队真的回来了,顿时乱作一团,纷纷逃命,湘军吴尚连夜逃回湖南酃县,而赣军王均闻吴尚惨败,亦吓得慌忙逃跑了。黄洋界之战,朱云卿团长指挥有方,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1929年3月,朱云卿调任红四军参谋长。同年年底,参加古田会议,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0年8月,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兼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团参谋长。1930年底,朱云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作战,对全歼张辉瓒师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称赞他为‚得力助手‛。
1937年,朱德为朱云卿撰写的传记中曾如是评价:‚大革命事起,受党的使命,派往韶关办农运讲学所,约数百人,多系同志,全属革命种子,很有成绩。大革命失败后,即潜如湖南省城,居某旅长家中,得以掩护。再研究军事书籍,更有心得。当即与党发生关系,即派至井冈山工作,任红军31团参谋长,很尽职务。教育干部及军队,颇热烈(忱)。整持军纪,也是能手。31团团长张子清同志带伤后,即任云卿同志代理31团团张,作战很有计划,也很勇敢。红4军成立时,即调充红4军军部参谋长,很称职,也很负责,对教育特别注意,对作战计划经常呈出,对交通联络、—37— 警戒没有一点疏忽。1928(9)年从井冈山到江西、福建、广东,没有一个战役他没有参加。1931年6月,在医院被刺,死时年仅24岁。诚中国有用人材,我党不可多得的军事干部,毒辣的敌人阴谋竟将其断送了。‛
今天,战争年代的硝烟虽已消散,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也离我们远去,但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培育出的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追求真理的拼搏精神依然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是我们民族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竭动力。
17.五军虎将贺国中
1904年,贺国中出生在湖南娄底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贺国中9岁时进私塾读书。15岁时,他由族人保送到湘潭天主教堂学校、益智中学继续读书。
贺国中在湘潭求学期间,受到‚五四‛运动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20年冬,16岁的贺国中弃学从戎,到衡阳投入湘军赵恒惕部第四师第二旅第三团当兵。1926年6月,贺国中在唐生智部第八军第四师司令部任副官,参加了北伐战争。同年10月,他调任第四师特务连连长。1927年1月,他与黄公略、黄纯一等同时考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学习。在学习期间,在黄公略、黄纯一的影响下,贺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逐渐转变为共产主义思想。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白色恐怖笼罩黄埔,贺国中面对蒋介石血腥屠杀共产党员的残酷行为,深恶痛绝,在革命处 — —38于低潮的时候,依然决定走革命道路,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候补党员。
1928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五独立师随营军事政治学校成立。在彭德怀的推荐下,贺国中出任该校副大队长、教育长。
1928年6月,独立第五师从南县开赴平江‚清乡‛,随营学校随师部从南县驻岳阳(今岳阳市)。不久,黄纯一调一团九连任连长,黄公略调三团三营任营长,贺国中代理校长,成了随营学校的全面负责人。他与彭德怀第一团的党组织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彭德怀多次给贺国中去信,要他抓紧对学员灌输革命思想。7月18日,彭德怀召集第一团共产党员开会决定举行起义,并写密信给贺国中,叫他领导随营学校学生请愿,要求开往平江担任‚剿匪‛任务,同时又叮嘱要注意机警行事,如果请愿达不到要求,则借野外操演的机会把学生拉往平江参加起义。贺国中接到彭德怀的信后,将病号和师长的亲信等10余人留在岳州,带领近百人,以操练名义全副武装向平江进发。7月22日下午队伍抵达距离平江县城30多公里的浯口镇时,贺国中已得知第一团在平江已经起义的消息,他便叫人逮捕随队来的反动教育长,不料这个家伙听到风声溜走了。贺国中立即向大家庄严宣布:‚随营学校在浯口镇起义,跟随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此后,他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先后转战赣南、闽西、粤北、湘南,威震敌胆,被誉为‚虎将‛。
1929年6月下旬,湘赣边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为了孤立永新、莲花的敌军,必须立即攻取安福县城。7月中旬,攻占江西省安福县城战斗开始了,部队进至城边,发现中了敌人诡计,遂撤退三十里。在严田和安福间,又遭永新、莲花、安福
—39— 三路敌军的三面包围,而北面侧溪河涨水,又不能徒步。贺国中身先士卒,指挥六纵队突围,战斗十分激烈。这天下着倾盆大雨,几十米外看不清目标。敌人凭着有利的地势和坚固的工事,用强大的火力阻止了红军的强攻,红军奋战了两个小时还未突破阵地。为了缩短视线选好突破点,贺国中带领一个中队占领了距敌人很近的一处高地。他一边查看地形,一边指挥部队再次强攻,就在这时,敌人发现他是指挥员,于是便组织密集的火力向他射来,刹那间,他头部中弹,血流满面,壮烈牺牲。
紧张的战斗结束后,战友们将贺国中的遗体草葬在阵地附近的云雾桥头南岸。彭德怀与红军将士脱帽致祭这位年仅25岁的红军虎将,大家含泪鞠躬,久久伫立。其遗体葬于阵地附近云雾桥头,事迹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和娄星区博物馆均有陈列。1936年滕代远在为共产国际刊物著文时,称颂他是‚红五军全体战士所最爱戴的指挥者‛、‚很能干的少年的司令员。‛
‚抹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追寻那永远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的忠贞……‛就像《建国大业》主题曲《追寻》所唱的那样,让我们追寻一如贺国中那个年代的千万名革命先烈的脚步,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持对党绝对忠诚,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
— —40
18.小井浩气长存
小井位于井冈山西北面,距茨坪6公里。
1928年夏天,红四军在这里设立了红军伤病员医务管理组(第四组),当时全村的40多户农民家里,住了200多名伤病员。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改善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根据湘赣边界特委的决定,1928年10月开始兴建小井红军医院。建院所需的木材、石料都是由井冈山军民上山砍伐、开采的,所需经费也是红军和群众节衣缩食自愿捐献的,共收到捐款1000余元。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这栋两层木质结构、共32间、可容纳200名伤病员的病房。原打算建三栋这样的房子,因敌人进攻而停工。医院建好后命名‚红光医院‛,这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院长曹镕,党代表肖光球,党总支书记曾志(女),医生有:李宝森、段治中、谢秋月、伍海泉、伍文奎等。当时医院的医疗设备很差,经常缺医少药。医院的医务人员自己采挖草药,自制医疗器械,同时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药品,采取中西两法治疗伤病员。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调集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五军和王佐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29年1月29日,敌人在多次进攻不得手的情况下,买通了宁冈县斜源村游民陈开恩带路,绕过红军正面阵地偷袭了小井村。在医院养伤的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共130多人因来不及转移,全部落入敌军手中。敌军对红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誓死如
—41— 归,无一人开口。敌人未能达到目的,就把伤病员拖到小溪旁的稻田中用机枪扫射,红军伤病员全部英勇就义。英雄们倒下后,隐敝在深山密林里的井冈山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块稻田中。这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解放后,根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回忆,才得知吴鸿禄、李玉发、朱娥龙和邓颖发等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
1951年井冈山,井冈山军民将烈士们的部分遗骨从小井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造革命先烈纪念塔。
1969年,井冈山人民政府在烈士牺牲的原地——距离医院一百多米远有一块小平地,那里原是一片稻田,也是130多名烈士被枪杀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碑上书写着毛泽东题词‚死难烈士万岁!‛这就是现在的小井红军烈士墓,又名小井红军伤病员殉难处。
现在的井冈山一片祥和宁静,枪声和炮声早以不复存在,只有青山依旧,诉说着人间的悲喜。回顾战火硝烟的岁月,我们真的更要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继承井冈山革命精神,感恩先烈,坚定信仰,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19.历尽沧桑的学习笔记
‚为团体努力,作群众导师,到群众中去,到反动荆棘中去,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这段铿锵誓言,为了 — —42牢记心中,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文书的罗冬祥把它抄记在了自己的笔记本上。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时,非常注重对地方党团组织的建设。边界的党、团组织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党团组织的迅速发展壮大,为建设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党团员的来源十分广泛,农民成份的党团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期间,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纷纷反水,党内部分同志因暂时的挫折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为了纠正革命队伍中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倾向,提高党团员的无产阶级思想觉悟,培养军队和地方干部,湘赣边界特委在茅坪和茨坪等都举办了党团训练班。
1928年10月,特委在茨坪崇礼祠堂举办党团训练班,来自红四军每个连队和各区乡选派的党团干部在此集中学习了近一个半月。罗冬祥参加了这期的培训。罗冬祥,当时是新遂边陲特别区土岭乡工农兵政府的一名文书、新遂边陲特别区区委的文化科长兼秘书。训练班主要是分期分批地组织根据地内的党、团员集中学习、培训。在学习期间,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印发了一份文件《共产主义者须知》,其中对‚民主集中‛是这样写的:‚ 铁的团体,钢的纪律,命令绝对服从,全体大会为最高机关‛。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罗冬祥将《共产主义者须知》的部分内容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红四军下山后,为了保护好这本笔记本,罗冬祥就把本子的装订线拆了,把对折的毛边纸反过来之后,再对折,用棉线装订之后,就用这本本子给村子里记录红白喜事,这
—43— 样,因写满了字,不会让人发现内页写了字,使得这本本子得以保存下来。解放后,当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成后,罗冬祥成为了博物馆的第一名讲解员,他在给观众讲解毛泽东故事的同时,也有一种文物保护意识。他将自己在培训班的学习笔记本从阁楼上找了出来,捐赠给了正在井冈山收集革命文物的中国革命博物馆。
特委通过培养教育,使得边界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们,在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和文化知识以后,特别是学习了《共产主义者须知》,更加坚定了学员们革命斗争的信念和决心,树立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个工作大纲,不到四十个字,然而,要实践其中的要求、要完成其中的工作量,却足足需要一辈子,甚至几代人。共产党人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严谨的作风,力透纸背,溢于言表。这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去继承、去发扬。
20.周介甫跳崖不死
1928年的一天,周介甫和赤卫队长邝金山带领几十个赤卫队员到山下去打土豪。正在审问土豪之时,突然被一百多个挨户团团兵把赤卫队包围了。当时赤卫队员的武器是极其落后的,根本无法与挨户团的武器装备相抗衡。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由队长邝金山带大队先走,周介甫带小队断后,掩护大队往深山撤退。
在成功完成掩护任务的返回过程中,周介甫这一支小队几次与敌人相遇,激战中,有的战士被俘、有的战士被杀,最后只剩下了周介甫一人,他利用树木与草丛的掩护,与敌人周旋,把敌 — —44人拖得疲惫不堪。周介甫一路退却着,最后退到了一处无法再退的悬崖绝壁处。前有追兵,后无逃路,而且子弹也已打光,只有一把大刀,周介甫咬紧牙关,搬起身边的石头向敌人砸去,当即砸死了好几个敌军。石头扔完了,敌人像马蜂一样地包围上来,周介甫又挥舞着大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左劈右砍,后面的敌人被他的勇猛给震慑住了,不敢上前。
这时,敌人把人员分成多个小队,四面包围他,与他前后来回拼刺,就是想把他拖得筋疲力尽之后再捉活的。周介甫虽也看出了他们的意图,但又不得不招架,一时间杀得性起……然而,因体力消耗太大,他的刀越来越慢,越来越无力了,最后大刀一下子被敌人击落在地上。敌人奸笑着围了上来。眼看着就有被活捉的危险,但周介甫毫不畏惧,他大义凛然地说,告诉你们,想活捉我,没门。说完他转过去纵身跳下悬崖。敌人被他这种宁死不屈的气魄给吓倒了,只好对着悬崖下面胡乱地放了几枪,就垂头丧气地走了。
然而,周介甫跳下悬崖后,被崖壁上的树枝挡了好几次,最后掉在崖底软软的沙滩上,他并未摔死,只是昏死过去了,后来被一个好心的山民发现而获救。
从此,周介甫跳崖不死的英雄事迹迅速在当地传开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志士的革命的英雄主义,就是在斗争中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们为了革命的利益和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已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革命的英雄主义,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
—45— 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武器,必须不断地加以继承和发扬。
21.蔡德华的笔记本
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攻下宁冈新城。在这次战斗中,击毙了敌营长王国桢,活捉了伪县长张开阳。这是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以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
新城战斗胜利后,有打扫战场的,有冲县衙门进行搜索的。县赤卫队队长蔡德华在县长张开阳的办公室翻抽屉时,突然掉下了一样东西,蔡德华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一本土黄色的硬壳笔记本,他翻了翻,发现里面只有几页写了字。当时为了培养工农革命军和地方武装的指挥员,1927年12月,工农革命军就在龙江书院创办了第一期军官教导队,学员们由边界各县选派工农分子和部队中的干部参加,学习时间为三个月,毕业后,就回到部队或是地方上,担任红军的下级军官或赤卫队的指挥官。受中共宁冈县党组织的派遣,蔡德华参加了第一期军官教导队的培训。因为平常在教导队学习,想要有一张纸、一支笔,那可真是难上加难啊。所以,蔡德华向上级汇报并经过请求同意后,就把它留作自己做记录本了。
在往后的学习中,蔡德华更加地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从这本笔记本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蔡德华学习的内容。1929年初,红四军主力离开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蔡德华把自己保存的文件和资料装在竹筒里,藏在屋檐下,在坚持井冈山斗争 — —46的岁月里,蔡德华英勇牺牲了。1979年10月,他的儿子蔡菊妹拆除老屋翻盖新房时,工匠们见屋檐跌落一节用油纸封口的竹筒,以为里面装有值钱的东西,打开一看,全是些写了字的纸张,由于当时群众并不知其重要性,所以毫不在意,有的还用这些纸张卷生烟。当文物工作人员发现时,赶紧把剩下的这些散装的纸张拿回去整理之后加以收藏。
这是笔记本存有33张计66页,底页盖有蔡德华等人印章共17枚。其第1页至第12页为敌县长张开阳前往宁冈县赴任时的记事等,其余的就是蔡德华的笔记了。蔡德华是将笔记本反过来,由后往前使用的,有用钢笔写的,也有用铅笔写的。里面不仅记有蔡德华参加扩大会议,听取政纲报告和宣传分田分房屋的内容,以及抄写的国际歌、工农兵歌等内容,同时还记有毛泽东1928年2月24日为学员们讲政治课的十条内容。
毛泽东非常重视从思想上建党的问题,为了加强党的思想教育,特委举办了党团训练班,培训党的工作干部。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弥漫的血雨腥风环境下,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伟大成就,在这期间,富有成效的干部教育工作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22.碧血丹心刘仁堪
刘仁堪,江西莲花浯塘村人。为秉承祖业,自己读了几年私塾,就随父亲学医了。本来想做一名悬壶济世的郎中,然而,医得好人们的身子却医不好人们心头的创伤。为此,在大革命时期,—47— 他曾以行医为目的,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担任过莲花县农协委员。1924年,刘仁堪来到了长沙,并且做起了搬运工。就在做搬运工时,刘仁堪有幸结识了毛泽东,并参加过毛泽东主持的秘密工农运动会,他还光荣加入了共产党。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来到了莲花县。自‚马日事变‛被反动派‚通缉‛,一直躲在湘赣边界山岭中打游击的刘仁堪与同志们连夜赶到县城,与工农革命军会合,并参加了毛泽东在莲花城南的宾兴馆大祠堂内主持召开的会议。
刘仁堪听说毛委员要带部队上井冈山,便主动说:‚毛委员,我是莲花本地人,对永新宁冈一带的地形比较熟悉,就让我随部队行动吧。‛
毛委员征求了一下莲花党组织其他同志的意见后说:‚好吧。我们也需要培养一批地方干部,刘仁堪和朱义祖两位莲花的同志,先随军行动,为部队作向导,上山以后就到军官训练班去学习,回来后好重新打开湘赣边界斗争的局面。‛
此后,按照湘赣边界特委以及毛委员的指示,刘仁堪领导莲花县的的工农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并在全县普遍成立了工农兵政府和党的组织,同时还拥有了自己独立的武装。而在当选为县工农兵政府主席的那天,刘仁堪就在南门洲作过一次精彩的演讲。
因第三次反‚会剿‛的失败,整个边界沦为白区,革命斗争只有转入地下。有一天,刘仁堪同县委妇运部长颜清正下乡检查工作,由于叛徒告密,他们在南村被捕。
敌人对刘仁堪施以种种酷刑,踩杠子,灌辣椒水,用香火烧,— —48用铁铲烙,结果都没有得到一点所需要的东西。敌人就将他押到南门洲。刘仁堪在刑场上慷慨陈词,气得暴跳如雷的靖卫队暴徒,用匕首割掉刘仁堪的舌头。顿时,鲜血在他全身流淌,刘仁堪不能讲话了。他没有屈服,也没有倒下,而是咬紧牙关,忍着剧痛,用脚趾头沾上直流的鲜血,在站立的方桌上隐隐约约地写下了‚共产党万岁‛几个大字。
紧接着,他与颜清正便被踉踉跄跄地推倒在一片草地上。刹那间,枪声一响,整个沙洲出现了可怕的沉寂,好像连空气都已经凝结了。过了许久,围观的人群中才爆发出悲痛的哭声。
时年仅34岁的刘仁堪就这样英勇就义!
在革命先烈刘仁堪身上,充分体现了革命先辈坚定信念,忠贞不二,至死不渝,并始终坚信革命必定成功。今天,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更加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并持之以恒、决不动摇。
23.曾宝华誓死护印
曾宝华,1898年生于遂川县原横岭乡茂园村坛子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了穷人掌‚印把子‛献躯时只有32岁。
早年,曾宝华受当地土豪劣绅的欺压,父母被逼死,妻子被凌辱自缢身亡。胳膊拧不过大腿,曾宝华只得流落到万安等地,寻觅报仇雪恨的道路。
1925年,曾宝华在广东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当了一等兵。1926年秋季北伐军打到遂川,曾宝华报仇雪恨的日子终于来到了,他
—49—
第四篇:井冈山革命故事读后感
井冈山革命故事读后感
前几天,我满怀激情地读了井冈山革命故事《吴月娥舍身跳崖震敌胆》,读完后,真是心潮澎湃,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从眼角滑落,我深深地被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吴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对豪绅阶级憎恨在心的吴月娥在16岁时就像大人一样参加了火热革命斗争,担任了荆竹山乡的少先队队长,领着一群少年儿童站岗、放哨、侦察敌情、看护伤病员。1929年1月30日,湘赣敌军打下了井冈山。红五军已连夜突围冲向赣南,在各个阵地参战的赤卫队和群众,按照特委的布置躲进大山避免敌人的屠杀。连着很多天,吴月娥都在帮助乡工农兵政府与边陲区工农兵政府传递联络信件。不幸的是,有一次她竟在坳顶上与敌军相遇,被敌人抓捕了。为了搜捕其他红军战士,敌人押着吴月娥要她带路。早已抱定临死不屈的吴月娥把敌人引上一座陡险的山峰,山峰的另一侧便是一堵悬崖峭壁。一到山顶,敌军就发现情形不对,吴月娥突然扑上前,两手紧紧地抱住了敌军连长,然后用尽力气向悬崖边上猛推。就这样,吴月娥,这位大山的女儿,带着对敌人的阶级仇恨,对工农革命的无限忠诚,将自己的躯体投向了大山的怀抱。
这位女英雄在快要被敌人捉住时,斩钉截铁地选择了以身殉职。她是多么英勇无畏啊!在紧急情况下,不顾自己的生死,为了保护群众的安全。她用自己的热血谱写的一首惊天动地的壮烈赞歌。吴月娥 视死如归,光荣地牺牲了,但她为祖国的付出,无私奉献、舍生取义、舍己为人的高贵精神却永驻人间,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华儿女永远学习她们英勇奋斗的英雄气概!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像吴月蛾这样的井冈好儿女还有很多:为掩护部队而壮烈牺牲的,年仅22岁的卢德铝;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谢甲开;誓死护印的曾宝华……这些从中华民族涌现的爱国英雄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值得人们赞扬,真是可歌可泣!
每当想起这些井冈革命英烈的壮举,我就感到非常惭愧。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退却,有时甚至就放弃了。想想他们,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今天我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那明天怎么去为祖国做贡献呢?我又怎么能对得起先烈们的英灵呢?同学们,作为一名井冈后代,让我们一起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读《井冈山革命故事》有感
读《井冈革命故事》有感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谢小梅
近期,我品读了《井冈革命故事》一书,我主要有以下二点收获:
一、深刻理解了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80多年前,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形成“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依靠群众、敢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井冈山斗争时期,环境非常恶劣。但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凭借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以点滴星火燃起燎原之势,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成为井冈山军民坚持斗争、夺取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他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创新之路,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个伟大创举,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这是井冈山精神永葆生命力的法宝。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制定颁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心的。历史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也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二、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我们离战争年代很远很远。作为一个80后,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既没有经历过战争岁月的洗礼,也没有经历过文化革命的磨难。对我们而言,井冈山、红军、长征,都只是书本里那一段渐渐远去的历史。我们在影视作品里感受过战争的激烈与残酷,我们在文学作品里读过历史的沉重与血泪。但,先锋队歌,声音渐小;红歌,也愈加温柔;那些炮弹的痕迹被岁月掩盖,义勇军歌里也少了觉醒与呐喊。我们尚且如此,我们所面对的小学生们也更加不了解这段历史,不理解什么是革命精神。如何把这些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革命传统向小学生们宣传,使他们了解和理解,是我们身中队辅导员的重要课题和责任。回去之后,我们会更认真思考并且努力尝试,让自己成为革命精神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