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纪念馆活动总结
“展榕城风采,育商专新人”活动总结
时光荏苒,自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至今已有近100年的历史了,老一辈的革命战士也都已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它成了一段百年历史,但同时它也化身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深植在广大人民心中,激励着一批批有志之士发扬其传统精神,不怕吃苦,奋斗不息,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是21世纪的新青年,如今国家的兴盛正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去奋斗。
但在丰衣足食的年代,许多青年已渐渐忘却当年革命烈士们的艰辛奋斗和舍身报国的艰难历史时刻。因此,在离这段历史远去已近100年之际,在这个冬天到来之时,我们有必要再次深刻的重温我们可爱又伟大的辛亥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以及学习他们英勇无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而能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的最好办法,就是我们亲身参临彼时辛亥革命志士遗留的足迹。
又福州于山有辛亥革命纪念馆,正是当年辛亥革命时期福州地区的主要活跃地点之一。为了增加我系志愿者对辛亥革命历史的了解,增强我队志愿者的爱国情怀,以及接受烈士们精神的洗礼,我系志愿者和我系女生部一起商讨了去参观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的活动。
除此之外,我们系刚好也有批同学要申请福州市博物馆的志愿者,以期通过培训成为博物馆讲解员等相关工作职位来服务群众并借此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交际能力和处事的胆量,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实践机会的获得,对以后面试和找工作有所帮助。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组织一次有导游带我们参观和进行讲解的活动来给这些想成为市博志愿讲解员的同学们一次了解讲解员的工作情况,应具备的条件及注意事项的机会,相当于一次培训课吧。然后我们依着这个想法,和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及导游取得活动联系,之后又向学校领导提交申请说明并最终得到了批准。最后我们定下了此次12月11日举办的以“展榕城风采,育商专新人”为主题的活动。
在12月11日上午7:30,首山校区我系志愿者与女生部干事全部集合后一起乘车向于山出发,并于8:30左右到达接着徒步向大士殿走去。在我们爬在即将抵达终点的那段阶梯的顶上时,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榕树旁一块大石头上刻着“月朗风清”四个红漆字,从“月朗风清”处的平台向东拐,就看到一排典型清代风格的古建筑,红墙灰瓦,飞檐翘角。这就是清宣统三年11月份,革命军光复福州于山时作为“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的大士殿及其两侧的真龙庵、护国寺。历史上,经过多次的地点修改和搬迁,最终于2007年6月,市政府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移到大士殿建筑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00左右等到队长,导游到达后,我们进行了签到,发批绶带,合影,讲解活动中注意事项等一系列事情。接着,我们就在导游的带领下开始了辛亥革命纪念馆的参观之旅。而队长一边和我们听导游讲解,一边为活动拍摄照片,实在辛苦啊。
导游首先把我们带到一块石板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辛亥革命时期一些烈士们英勇奋战的古铜色石板浮雕,这样的场景真是生动又具体,让人一看不禁回忆起那个战火硝烟弥漫的战场和为了祖国的胜利一个个在战场上奋战不息的烈士们。往里走,走上楼梯,便到了展厅,顿时,一种视觉的冲击就扑面而来。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许多历史文献,文物,有一些是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福州为此光复作出重多努力的史实…...整个参观活动持续1个小时左右,通过导游的悉心讲解介绍和大家的认真听讲,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活动中,由于有些同学天生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善于观察并勇于提问,而导游对此给了认真耐心的讲解,这些使得整个参观活动在充满浓厚知识和精彩的氛围中进行着。我系许多志愿者也在活动中仔细体味着当讲解员的感觉。
在这次活动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活动最终圆满完成。我系志愿者通过这次参观活动,进一步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深刻感受到了辛亥革命历史的气息,也感受到烈士们英勇无畏,敢于创新,甘于奉献,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同时领悟了爱国主义情怀和烈士们铁骨一般的意志,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相信这次活动使我系志愿者们对自身的认识更清了一些。
虽然活动举行得不错,但是还有存在着问题,主要是我系志愿者部和女生部在活动中配合得不是很好,比如在组织女生部与志愿者合影时,刚开始答应者寥寥无几,而志愿者干事们也缺乏积极主动的及时组织志愿者配合合影,出现了拖拉散慢的现象,给拍摄者造成小麻烦。希望以后举行的活动中成员和部门之间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使参加活动的同学都能得到人际和沟通能力的锻炼,让大家互相认识,有助于扩展人脉关系,应该好好把握才是!这也能增加我系志愿者队的团队凝聚力,还能使大家像一个小家庭一样和谐的相处,何乐不为呢!
辛亥革命早已远去,战场的硝烟早已散尽,只留下幽静的殿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在这片天地间静谧地守望着,以期一遍遍地告诉后来的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点点滴滴。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历史使命——振兴中华民国!
工商管理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010年12月15日
第二篇:参观纪念馆活动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昨天下午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我们汽车系
821030,821040两个班去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下午2点钟两个班级在那里准时集合,2点十分左右两个班级合影留念。之后我们在导游小姐的带领下瞻仰了周恩来铜像。接着导游小姐给我们讲诉了我们敬爱的伟人周总理: 周恩来生母——万氏,是清河县知县的第十二个女儿,小名冬儿,人称十二姑。她性格开朗,爽直豪放,办事精明能干,给周恩来留下深刻的印象。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结婚不到一年,便得了肺病。为了“冲喜消灾”,周贻能夫妇便把刚出生六个月的恩来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但过继后不到两个月,周贻淦便去世了。幼年的恩来就由守寡的小婶母陈氏养育。陈氏才学出众,是周恩来文化上的启蒙老师。她在周恩来三、四岁时,就教他认字块,练习书法,五岁时,教周恩来吟诵古诗词。陈氏还经常给他讲一些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这对周恩来在思想上、文化上作了最初的启蒙教育。因为陈氏无奶哺育,就雇江氏给幼年的恩来做乳母。她经常带恩来在宅院的空地上栽种瓜果蔬菜,还曾带周恩来到自己家里去玩。万氏妈妈于1904年秋,带着6岁的恩来移居清江浦外祖父家。周恩来9岁时,生母万氏、养母陈氏先后都因染上肺结核而去世,父亲周贻能又在外地谋生,周恩来弟兄三人在淮安几乎无依无靠。这个打击是巨大的,使刚刚10岁的周恩来一下子成为“大人”。1910年春天,在沈阳做事的四伯父周贻赓接周恩来去东北读书。
周恩来曾言:“母教的过分仁慈和礼让,对我的性格是有影响的,缺少那种野性。”“我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我10岁11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的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在这些方面给了我一些锻炼。”
周恩来从12岁离开故乡,到逝世,戎马一生,事业恢弘,却一直没有再回故乡,因为他平生最不肖的是“衣锦还乡”,一次周恩来的弟弟被周恩来叫到中南海西花厅观赏盛开的海棠花,周恩寿乘着周恩来兴致很高的机会委婉地说:“哥哥,听尔辉来信说,驸马巷老家的房子太破旧,尤其是你住过的房子,再不修就要倒塌了。淮安县委已经说了,要帮着把房子修葺一次,先把住在里面的几户人搬出来。要不要我回去一次,看看怎么修?” 周恩来当即明确回答说:“不用了。淮安县委来人,我已经给他们讲过了。院里的住户不需搬迁,我们的房子,尤其是我住过的房子,要塌就让塌掉,塌平了最好,不许翻盖维修,更不允许搞什么纪念馆组织群众参观。我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义的那一套: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只要活着,就不许搞。”
周恩来不是不爱他的故乡,不是不爱他们的父母,而是因为他看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国家总理,就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的摒弃封建主义的那一套。
据当地导游讲:周恩来一生曾有两次想回家乡看看,一次是1946年离开南京梅园新村时,但未能成行。另一次是在60年代,都已经安排好了,不想临时毛主席找他有急事商议,必须赶快飞回北京,飞机经临淮安上空时,驾驶员有意盘旋了两圈,让总理俯瞰一下故乡,周恩来说:“主席等着我呢,赶快走吧!”。
哲人已逝,岁月的烟尘非但没有湮没其巨大的身影反倒让人感慨万千。周几代祖先都是绍兴师爷,推崇“温、良、恭、俭、让”的人文精神,受家族影响,使一代伟人养成谦恭有礼、勤恳谨慎、精明干练以及成人之美的胸怀,在半个多世纪的领导生涯中,甘愿生活在“巨人”的身影里,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长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生活又使得他具有卓越的办事能力和协调能力,柔中带钢,愈挫愈奋。周恩来一生仁慈厚道,清廉俭朴,忍辱负重。对名利超然淡薄;对对功劳缄口不言;对错误公之于众。“错误要逢人就讲,既可取得同志的监督和帮助,也可以给同志以借鉴。”
周恩来一生公而忘私,又终不留言,死不留灰,却给后人留下巨大精神财富,让人挥
之不去,让人研究不完,问世间几人如此!
在参观完周恩来纪念馆之后,我们两个班的每个同学都被周总理的伟大的精神所感染,接着我们两个班的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有秩序安全的返回学校!
汽车工程系821030,821040班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第三篇:参观纪念馆总结
总结
2012年3月17日,我和同学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在公交车上,同学们就开始了话题,或是讲述周总理离奇故事的,或是回顾总理革命事迹的,大家讨论的激情飞扬。初进纪念馆,平平的建筑物并没什么特殊之处,同学们在本地同学的带领下直奔总理雕塑,一踏进纪念馆中心建筑物,总理雕像赫然矗立在眼前,这位伟人的形象十分亲切,同学们在此驻足仰望,感受着两位伟人的风采。随后,同学们在纪念馆里参观总理的生活遗迹,同时观看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历史文献、文物。我们看着一张张风雨岁月中的照片,聆听着讲解员讲述不同时期的故事,心中对总理的敬意愈加诚挚。现在很多年轻人崇拜周总理只是表面上的羡慕,他们大多羡慕总理的幽默、机智、儒雅、帅气,而我们却从总理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坚毅和隐忍,什么是睿智和魄力,什么是以大局为重,什么是高风亮节,什么是清廉正直。有人曾这样形容总理:谋国之忠,古今中外无人出其右;爱民之切,万里神州难有比肩;在于家庭,他忠贞不渝,执着永恒;在于人生,他矢志革命,坚持信念;在于民族,他驱除鞑虏,兴我中华;在于国家,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总理是人们心目中的丰碑,他的崇高品格和伟大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敬仰。这次参观让这位伟人走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革命前辈留下的足迹和创造的伟大事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第四篇: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目录
一,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预期效果;
活动人员的分配和确定;
二,活动实施:
活动的初步实施;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具体过程;
三,活动总结:
活动效果;
活动的意义;
活动思考;
一,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
活动目的:
通过“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为核心内容的团日活动以增强团组织的感
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我共青团组织的爱国意识;树立共青团员的不忘国耻家恨的形象。
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热爱祖国的力量让校园生活更团结。
活动人员参与形式:
我团组织全体团员于2012年10月25日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并在参观结束后,进行了深刻的思想交流。
二,活动实施:
活动的前期:
在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前,要求大家进行相应资料的熟悉,了解并清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经过。端正此次活动的态度和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特殊性质,在参观期间不要使用任何照相或录影设备,不能大声喧哗、嬉笑。
活动具体过程
2012年10月25日
14:00乘车到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6:30结束参观;
20:00进行参观后的思想交流。
三,活动总结:
活动效果: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十分认真,并且严格的遵守了现场秩序;之后的座谈大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意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了很好的规划。通过此次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不忘国耻家恨的意识更加强烈,相信我团组织人员在未来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活动的意义: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主要提倡同学们居安思危,在和平的年代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总结、避免可能的危害。
活动思考:
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中华
民国的首都,一座风景秀丽的南
方都市,这本应是南京留在中国
人心中的记忆。当然,这是在日
本没有入侵南京之前。现在,只
要一提起南京每一个中国人都
会为之伤感愤怒南京大屠杀。一
个永远留在中国人心中的伤口,仿佛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每个人
心中隐隐作痛。
一九三七年的十二月,寒冷的十二月,那时的南京遍体鳞
伤,三十多万亡魂在南京城内飘
荡,不甘的眼神注视着日本法西
斯继续用他们的屠刀来凌辱当
时的南京,用他们的战车来践踏
一个民族的尊严。残忍的法西
斯,昏庸的执政者,懦弱的守卫
军,共同酿成了这一人间惨剧。
1937年8月13日,日军以“虹口事件”为借口进攻上海引发“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这里投入的兵力将近100万。在“淞沪会战”结束后,战败的中国军队从上海向南京溃退。南京,处在了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府,对于中日双方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南京国民政府竟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退缩了,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竟选择了迁都重庆。执政者自己都没有守住南京城的必胜信念,这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政府的懦弱,无疑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此消彼长,这场守卫南京的战役,在心理上中国已经输了。一场宿命的浩劫就这样令人惊讶却又堂而皇之瘫软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上。
日军经过“淞沪会战”数月的持续作战,此时再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为了达到占领中国首府的目的,日军军官就下令“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正是这条命令消除了日军施暴的罪恶感,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在西进途中杀害平民,强暴妇女,对于敢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日军一路上烧杀抢掠奔向南京,而当时的政府军却一路上疲于奔命,上海到南京数百公里的距离,面对几乎没有后勤补充的日本人,政府居然没能进行过几次有效的抵抗,任由日军从三面包围南京城,南京岌岌可危。
日军从三面紧逼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长江一条退路,然而昏庸的南京守军司令唐生智却作出了“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集中力量坚守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且命令三十六师封锁了通往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这为一场屠戮埋下伏笔。
如果镇守南京的唐生智真的有决心和来犯者决一死战的话,那么他的“背水一战”不失为一种激励士兵的方法,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战役上。很可惜他没有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决心。日军于12月10日开始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唐生智突然下令撤退,自己却乘坐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分向下关溃退,并在挹江门与封锁此地的三十六师发生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胆怯的将领和士兵跑了,却将全城的百姓留给一路烧杀抢掠而来的日本人。许多难民和遗留下的士兵意识到这次日本人占领后的残忍,想要渡江避难,但由于渡船已经全部销毁,难民和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
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余难民见渡江无望,只能返回南京城。部分士兵脱下军服与难民一起躲入安全区。
从12月12日晚政府军撤退
到12月13日日军进驻南京,只
给了平民半天逃命时间,留下的人只能面对凶残日军的屠戮。
1937年12月13日在日军华中方
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
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
挥下,日军开始了对南京民众长
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要通过这次屠杀向日本国内炫耀战功;要向中国政府和民众施放一个“要么投降,要么灭亡”的信号;要向世界展示日本的强大与称霸的决心。大屠杀中的惨况我们从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可以看到:“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或以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从日军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中日亲善”的虚伪面具便被彻底抛弃,血淋淋的屠刀就此扬起。13日,日军两名军官在紫金山下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15日,南京市民和军警4.2万人在宝塔桥和汉中门等地遭日军枪杀然后被焚尸灭迹;16日,5500余名躲在安全区中的难民被押往中山码头,先被机枪射杀然后再弃尸江中;17日,又有3000多名中国平民被射杀;18日,5.7万中国人在草鞋峡被日军用机枪扫射,并以乱刀砍戮,事后用煤油焚化,将遗骸弃置江中„„这样的屠杀每天都在进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组成了这一连串冷酷的数字。南京在鲜血中浸泡了整整六周,至少有34万中国人魂断于此,这时的南京犹如修罗地狱。残忍的法西斯是这次屠杀的主谋,昏庸的政府和懦弱的军队却成了帮凶。是他们让南京在血雨腥风中谱写了历史上少有的人间惨剧。
当时中日军力对比是二比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那时的政府够坚决誓与南京共存亡,那时的军队够强硬,在撤往南京的路上能对日军不断予以阻击,在守城时顽强一些,南京还会失守吗?但这一切已经晚了,大屠杀已经发生。它是留在中国人心口上的一道疤,成了中日关系上一道永远的裂痕。
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者的冤魂,这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催化剂,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而应当在殷红的鲜血和累累的白骨之后凝结属于我们的中华民族之魂。
又到12月,飒飒的风依旧拂过这座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欣欣向荣的城市。七十三年的沉淀与等待铸就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而我们也将在历史的见证与丰碑的笼罩下继续执着的前行!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系 2010级01班团组织
2012年11月15日
第五篇:参观安源纪念馆活动总结
参观安源纪念馆活动总结
烈士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11月20日我校七年级学生在校团委的带领下来到安源纪念馆。目的在于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激励广大同学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加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发愤图强,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并且此次活动迎合学校举办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之一。次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各班代表及各部门领导人于11月20日上午8:40在一号楼门前集合。坐校车一起前往安源纪念馆。
二、安源纪念馆是秋收革命纪念馆,它位于萍乡安源。参观内容如下:
1、同学们进门后看到的是一座无名英雄雕像,从他身上了解到所有烈士们英勇无畏、坚守信念的精神。同学们以他为背景合了几张影。
2、接下来同学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一一参观了安源纪念馆的各个部分:(1)同学们从一幅幅图片中看到的是工人工作的场面,了解到了工人的可怜,他们英勇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这里包含了警察的办公室一个警察的雕像以及对工人用的刑具。解说员对这些都进行了解说。从这里同学们了解到资本家的丑陋形象以及工人在矿中艰苦的生活条件,学习到了工人面对敌人坚贞不渝的精神。
(3)一个个重要战役图片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使同学们体会到了战场的残酷,同时还参观了毛泽东的照片,参观了他们身前的物品。包括俱乐部的碗、手枪、剪刀,解说员对这些都做了详细的解说。从这里同学们了解到了革命先烈当时的生活状况,这部分的参观增强了同学们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4)这里主要参观的是其他烈士们的照片以及物品,同学们认真听解说员对各位烈士事迹的介绍。解说员对卢德明的壮烈牺牲作了详细的介绍。同学们被挖煤工人的刚强所折服,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同时更加深刻认识到面对困难,也要和工人一样坚强。
三、最后同学们坐校车于12点返回学校,并且每人写了一份“参观纪念馆有感”。
四、参观安源纪念馆的感想:在参观纪念馆的整个过程中,同学们都自觉遵守纪律,做到馆内不拍照。同学们表现很好。此次活动激励了同学们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发愤图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五、参观纪念馆活动存在的不足:出发时,有的同学迟到,有的同学无故不到。
七中团委2010、11、23
萍乡七中铁路安全教育
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维护好好铁路的安全畅通意义重大,为深入贯彻《铁路法》,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自护能力,减少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我校在本学年安排了一系列的铁路安全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的
围绕“争创平安校园”这一主题,通过开展铁路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爱路意识,掌握铁路护路常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三、活动安排
一)筹备阶段(2008年12月1日——10日)
1、建立铁路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彭林槐(校长)
副组长:谭桂斌
组 员:各班班主任
2、成立师生护路监督小队。教师:龙计生
刘利红 钟杰 易平学生:张飞、李建、李岩、张天,冯宝攀
3、联系共建单位,聘请校外铁路安全教育副校长
与铁路派出所确定爱路护路安全教育共建关系。
(二)阶段启动:2008年12月 1)召开启动仪式
2)签定共建协议,聘请校外辅导员和安全教育副校长。2)拟订安全教育活动计划
(三)实施阶段
1.开展铁路教育手抄报评比展出活动。
2.请安全教育副校长做为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铁路安全知识讲座。主要讲解铁路安全法规讲座。
3.通过红领巾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每周晨会时间)4.组织师生开展“爱路护路我行动”签名活动。
5.组织、培训、发展小安全员,负责本班的知识宣传。
6.组织学生观看爱路教育专题片。组织学生代表参观铁路,学习护路常识。
7.组织开展铁路知识竞赛。8.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知识教育。
9.召开爱护铁路教育主题班会,开展安全教育伴我成长演讲比赛。10.组织自我保护常识测试活动。
11.“爱路护路教育活动”全年系列教育活动成果展示,巩固成果、堵塞漏洞。
萍乡七中
二
一、萍乡七中学生评优、评先活动情况材料
十五、萍乡七中学校工作总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