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5篇

时间:2019-05-12 03:39: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第一篇: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目录

一,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预期效果; 活动人员的分配和确定;

二,活动实施:

活动的初步实施;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具体过程;

三,活动总结:

活动效果; 活动的意义; 活动思考;

一,活动策划:  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

 活动目的:

通过“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为核心内容的团日活动以增强团组织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我共青团组织的爱国意识;树立共青团员的不忘国耻家恨的形象。

 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热爱祖国的力量让校园生活更团结。

 活动人员参与形式:

我团组织全体团员于2012年10月25日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并在参观结束后,进行了深刻的思想交流。

二,活动实施:  活动的前期:

在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前,要求大家进行相应资料的熟悉,了解并清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经过。端正此次活动的态度和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

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特殊性质,在参观期间不要使用任何照相或录影设备,不能大声喧哗、嬉笑。

 活动具体过程

2012年10月25日

14:00 乘车到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6:30 结束参观;

20:00 进行参观后的思想交流。

三,活动总结:  活动效果: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十分认真,并且严格的遵守了现场秩序;之后的座谈大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意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了很好的规划。通过此次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不忘国耻家恨的意识更加强烈,相信我团组织人员在未来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 活动的意义: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主要提倡同学们居安思危,在和平的年代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总结、避免可能的危害。

 活动思考:

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中华民国的首都,一座风景秀丽的南方都市,这本应是南京留在中国人心中的记忆。当然,这是在日本没有入侵南京之前。现在,只要一提起南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伤感愤怒南京大屠杀。一个永远留在中国人心中的伤口,仿佛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每个人心中隐隐作痛。

一九三七年的十二月,寒冷的十二月,那时的南京遍体鳞伤,三十多万亡魂在南京城内飘荡,不甘的眼神注视着日本法西斯继续用他们的屠刀来凌辱当时的南京,用他们的战车来践踏一个民族的尊严。残忍的法西斯,昏庸的执政者,懦弱的守卫军,共同酿成了这一人间惨剧。

1937年8月13日,日军以“虹口事件”为借口进攻上海引发“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这里投入的兵力将近100万。在“淞沪会战”结束后,战败的中国军队从上海向南京溃退。南京,处在了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府,对于中日双方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南京国民政府竟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退缩了,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竟选择了迁都重庆。执政者自己都没有守住南京城的必胜信念,这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政府的懦弱,无疑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此消彼长,这场守卫南京的战役,在心理上中国已经输了。一场宿命的浩劫就这样令人惊讶却又堂而皇之瘫软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上。

日军经过“淞沪会战”数月的持续作战,此时再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为了达到占领中国首府的目的,日军军官就下令“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正是这条命令消除了日军施暴的罪恶感,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在西进途中杀害平民,强暴妇女,对于敢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日军一路上烧杀抢掠奔向南京,而当时的政府军却一路上疲于奔命,上海到南京数百公里的距离,面对几乎没有后勤补充的日本人,政府居然没能进行过几次有效的抵抗,任由日军从三面包围南京城,南京岌岌可危。

日军从三面紧逼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长江一条退路,然而昏庸的南京守军司令唐生智却作出了“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集中力量坚守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且命令三十六师封锁了通往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这为一场屠戮埋下伏笔。

如果镇守南京的唐生智真的有决心和来犯者决一死战的话,那么他的“背水一战”不失为一种激励士兵的方法,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战役上。很可惜他没有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决心。日军于12月10日开始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唐生智突然下令撤退,自己却乘坐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分向下关溃退,并在挹江门与封锁此地的三十六师发生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胆怯的将领和士兵跑了,却将全城的百姓留给一路烧杀抢掠而来的日本人。许多难民和遗留下的士兵意识到这次日本人占领后的残忍,想要渡江避难,但由于渡船已经全部销毁,难民和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 4

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余难民见渡江无望,只能返回南京城。部分士兵脱下军服与难民一起躲入安全区。

从12月12日晚政府军撤退到12月13日日军进驻南京,只给了平民半天逃命时间,留下的人只能面对凶残日军的屠戮。1937年12月13日在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日军开始了对南京民众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要通过这次屠杀向日本国内炫耀战功;要向中国政府和民众施放一个“要么投降,要么灭亡”的信号;要向世界展示日本的强大与称霸的决心。大屠杀中的惨况我们从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可以看到:“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或以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从日军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中日亲善”的虚伪面具便被彻底抛弃,血淋淋的屠刀就此扬起。13日,日军两名军官在紫金山下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15日,南京市民和军警4.2万人在宝塔桥和汉中门等地遭日军枪杀然后被焚尸灭迹;16日,5500余名躲在安全区中的难民被押往中山码头,先被机枪射杀然后再弃尸江中;17日,又有3000多名中国平民被射杀;18日,5.7万中国人在草鞋峡被日军用机枪扫射,并以乱刀砍戮,事后用煤油焚化,将遗骸弃置江中„„这样的屠杀每天都在进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组成了这一连串冷酷的数字。南京在鲜血中浸泡了整整六周,至少有34万中国人魂断于此,这时的南京犹如修罗地狱。残忍的法西斯是这次屠杀的主谋,昏庸的政府和懦弱的军队却成了帮凶。是他们让南京在血雨腥风中谱写了历史上少有的人间惨剧。

当时中日军力对比是二比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那时的政府够坚决誓与南京共存亡,那时的军队够强硬,在撤往南京的路上能对日军不断予以阻击,在守城时顽强一些,南京还会失守吗?但这一切已经晚了,大屠杀已经发生。它是留在中国人心口上的一道疤,成了中日关系上一道永远的裂痕。

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者的冤魂,这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催化剂,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而应当在殷红的鲜血和累累的白骨之后凝结属于我们的中华民族之魂。

又到12月,飒飒的风依旧拂过这座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欣欣向荣的城市。七十三年的沉淀与等待铸就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而我们也将在历史的见证与丰碑的笼罩下继续执着的前行!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系 2010级01班团组织

2012年11月15日

第二篇: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目录

一,活动策划: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预期效果;

活动人员的分配和确定;

二,活动实施:

活动的初步实施;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具体过程;

三,活动总结:

活动效果;

活动的意义;

活动思考;

一,活动策划:

 活动主题: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

 活动目的:

通过“铭记历史,居安思危”为核心内容的团日活动以增强团组织的感

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强化我共青团组织的爱国意识;树立共青团员的不忘国耻家恨的形象。

 活动预期效果:

通过此次“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热爱祖国的力量让校园生活更团结。

 活动人员参与形式:

我团组织全体团员于2012年10月25日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参观。并在参观结束后,进行了深刻的思想交流。

二,活动实施:

 活动的前期:

在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之前,要求大家进行相应资料的熟悉,了解并清楚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经过。端正此次活动的态度和明确此次活动的目的。

 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特殊性质,在参观期间不要使用任何照相或录影设备,不能大声喧哗、嬉笑。

 活动具体过程

2012年10月25日

14:00乘车到达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6:30结束参观;

20:00进行参观后的思想交流。

三,活动总结:

 活动效果:

同学们在参观过程中十分认真,并且严格的遵守了现场秩序;之后的座谈大家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意识,为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制定了很好的规划。通过此次团日活动让“居安思危”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不忘国耻家恨的意识更加强烈,相信我团组织人员在未来会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

 活动的意义:

“铭记历史,居安思危”的主题团日活动,主要提倡同学们居安思危,在和平的年代更加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总结、避免可能的危害。

 活动思考:

历史悠久的六朝古都,中华

民国的首都,一座风景秀丽的南

方都市,这本应是南京留在中国

人心中的记忆。当然,这是在日

本没有入侵南京之前。现在,只

要一提起南京每一个中国人都

会为之伤感愤怒南京大屠杀。一

个永远留在中国人心中的伤口,仿佛挥之不去的梦魇,在每个人

心中隐隐作痛。

一九三七年的十二月,寒冷的十二月,那时的南京遍体鳞

伤,三十多万亡魂在南京城内飘

荡,不甘的眼神注视着日本法西

斯继续用他们的屠刀来凌辱当

时的南京,用他们的战车来践踏

一个民族的尊严。残忍的法西

斯,昏庸的执政者,懦弱的守卫

军,共同酿成了这一人间惨剧。

1937年8月13日,日军以“虹口事件”为借口进攻上海引发“淞沪会战”,中日双方在这里投入的兵力将近100万。在“淞沪会战”结束后,战败的中国军队从上海向南京溃退。南京,处在了日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南京作为当时中国的首府,对于中日双方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南京国民政府竟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退缩了,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土地和人民竟选择了迁都重庆。执政者自己都没有守住南京城的必胜信念,这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打击不言而喻。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政府的懦弱,无疑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此消彼长,这场守卫南京的战役,在心理上中国已经输了。一场宿命的浩劫就这样令人惊讶却又堂而皇之瘫软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上。

日军经过“淞沪会战”数月的持续作战,此时再进攻上海以西数百公里的南京几乎没有后勤支持,为了达到占领中国首府的目的,日军军官就下令“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正是这条命令消除了日军施暴的罪恶感,军人们变成了到处偷袭抢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在西进途中杀害平民,强暴妇女,对于敢反抗的人就以武力解决。日军一路上烧杀抢掠奔向南京,而当时的政府军却一路上疲于奔命,上海到南京数百公里的距离,面对几乎没有后勤补充的日本人,政府居然没能进行过几次有效的抵抗,任由日军从三面包围南京城,南京岌岌可危。

日军从三面紧逼南京,此时南京守军只剩西面长江一条退路,然而昏庸的南京守军司令唐生智却作出了“背水一战”的姿态,一方面集中力量坚守阵地,另一方面命令销毁长江上全部渡船,并且命令三十六师封锁了通往下关的唯一通道—挹江门。自此,南京城内守军和平民的退路被全部切断。这为一场屠戮埋下伏笔。

如果镇守南京的唐生智真的有决心和来犯者决一死战的话,那么他的“背水一战”不失为一种激励士兵的方法,特别是在关乎国家存亡的战役上。很可惜他没有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决心。日军于12月10日开始发动全线进攻,但直到12日仍未能突破南京城防。12日晚,唐生智突然下令撤退,自己却乘坐保留的汽艇出逃。南京守军瓦解大部分向下关溃退,并在挹江门与封锁此地的三十六师发生冲突,最终击破城门逃至下关。胆怯的将领和士兵跑了,却将全城的百姓留给一路烧杀抢掠而来的日本人。许多难民和遗留下的士兵意识到这次日本人占领后的残忍,想要渡江避难,但由于渡船已经全部销毁,难民和士兵仅试图依靠木板

渡江,最终大多冻溺江中,其余难民见渡江无望,只能返回南京城。部分士兵脱下军服与难民一起躲入安全区。

从12月12日晚政府军撤退

到12月13日日军进驻南京,只

给了平民半天逃命时间,留下的人只能面对凶残日军的屠戮。

1937年12月13日在日军华中方

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

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

挥下,日军开始了对南京民众长

达六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要通过这次屠杀向日本国内炫耀战功;要向中国政府和民众施放一个“要么投降,要么灭亡”的信号;要向世界展示日本的强大与称霸的决心。大屠杀中的惨况我们从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可以看到:“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或以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从日军踏入南京城的那一刻起,“中日亲善”的虚伪面具便被彻底抛弃,血淋淋的屠刀就此扬起。13日,日军两名军官在紫金山下进行“百人斩”杀人竞赛;15日,南京市民和军警4.2万人在宝塔桥和汉中门等地遭日军枪杀然后被焚尸灭迹;16日,5500余名躲在安全区中的难民被押往中山码头,先被机枪射杀然后再弃尸江中;17日,又有3000多名中国平民被射杀;18日,5.7万中国人在草鞋峡被日军用机枪扫射,并以乱刀砍戮,事后用煤油焚化,将遗骸弃置江中„„这样的屠杀每天都在进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组成了这一连串冷酷的数字。南京在鲜血中浸泡了整整六周,至少有34万中国人魂断于此,这时的南京犹如修罗地狱。残忍的法西斯是这次屠杀的主谋,昏庸的政府和懦弱的军队却成了帮凶。是他们让南京在血雨腥风中谱写了历史上少有的人间惨剧。

当时中日军力对比是二比一,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那时的政府够坚决誓与南京共存亡,那时的军队够强硬,在撤往南京的路上能对日军不断予以阻击,在守城时顽强一些,南京还会失守吗?但这一切已经晚了,大屠杀已经发生。它是留在中国人心口上的一道疤,成了中日关系上一道永远的裂痕。

历史不能忘记,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我们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耻辱,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者的冤魂,这是我们奋发图强的催化剂,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而应当在殷红的鲜血和累累的白骨之后凝结属于我们的中华民族之魂。

又到12月,飒飒的风依旧拂过这座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欣欣向荣的城市。七十三年的沉淀与等待铸就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而我们也将在历史的见证与丰碑的笼罩下继续执着的前行!

建筑学院 城市规划系 2010级01班团组织

2012年11月15日

第三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临床医学二系

2008年级

班驭涛

10月18日,我们怀着异常沉重的心情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午的天气有些阴沉,大自然仿佛是有灵性的,它和我们一样悲痛。有一句话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也烙在了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心中――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使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处,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囚有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射毙,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城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施虐后又被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见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夫子庙一带繁华地带,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分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

日军的暴行,让全世界的人民都为之愤怒,面对同胞的灾难我已不仅是悲痛,还有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憎恨及深深的思索。

在历史的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抗和斗争,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无数可爱可敬的敃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民产生了震惊和民族的危机感。爱国主义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7问题无不与之相关。无论是卷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提倡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中是近代史昭示我们,要以身试法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 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仆后继、历尽艰辛”。

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不同的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从古代,我们的先辈生于斯、长于斯利用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祖国地理,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的文化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热爱,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特别是在新中国建立后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富强民主、统一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内在要求。20世纪50~80年代,中国人民在曲折中前进,抵抗住帝国主义的野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渡过了60年代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越来越自信地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着,30年的风雨征程、3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取得了世界发达国家100才能取得的成就。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奥运会时全国人民激动不已的场面,这种情不自禁是爱国主义的流露。为有一个强大祖国而自豪。

然而,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却南京30多万被杀同胞。在21世纪,我们要为建设一个科学、民主、进步、繁荣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作为一名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满一年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阴霾天不大一样,这是一个大晴天。从看到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以来,我就一直在想着:有机会的话,应是在那样的一个阴霾天,用滚烫的心去触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灰黑冰凉的记忆。然而这次却有点讽刺,在温暖的,甚至是有点刺眼的阳光中,我踏入了这座城。

这是一个周末,没有多少人来,冷清的感觉与晴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强暴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名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名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大屠杀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屠杀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 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

丧钟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将为忘记苦难,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鸣。不要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一个景点而被后人铭记。

第五篇: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背景:

我曾经去过两次南京大屠杀历史纪念馆。一次是在国庆期间的假期,一次是在开学后的十月份的团日活动组织班级一起参观。第二次的参观没有了众多的人流,更令人在细细品味中印象深刻。悠悠华夏之风,文明古国之情,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纵横九万里的疆土;历史,记下了这个古国,也记录下了这个国家的苍桑剧变;历史,有多少人不顾一切的奋斗的一生只为历史而书写;历史,曾记录下了多少人的血与泪,又留下了多少人的悲与欢;历史,留住了他们。历史,也因他们而变得深沉凝重,只有当我们用心感悟历史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神圣历史使命感。

正如历史的遗迹,只有敢于直面那惨淡衰败的古迹,才会感受到多少的震惊与悲哀,才会体会到多少的深思与感触,会激发起我们无限奋斗的激情,于是,土木三班团支部为了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带我们走进了历史古都——南京的一处著名纪念馆。我们土木三班近三十名同学,一起乘地铁前往位于南京市江东门新街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此行,我们主要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内的各陈列馆,并在大厅内留言,以告慰逝去的灵魂。整个参观过程持续半天,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并没有细看,但还是可以真实的感受到那段屈辱历史,也明白了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他们并不仅仅是在控诉日本法西斯的罪行,更是在给当代人以警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正如《南京和平宣言》上所写:“为了让白骨得以入殓,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为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恐惧,让母亲不再悲泣,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切爱好和平的团体和人士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和平、和谐、和解的新世界而共同奋斗!”

感想:

第一次参观时恰逢十一黄金周人流量众多。偌大的广场人头攒动接踵摩肩,从一出地铁站便需要排队,一直走到进入纪念馆。这不但体现了人们的出行的旅游地点越发的重视文化形态,这也说明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重视。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里曾经被乌云笼罩长达六个星期之久,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古城六朝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多达30万,我们还未进馆就看到了一些雕像,第一座雕像雕刻的是一位衣衫褴褛的妇女,她双手抱着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孩子,那孩子无力地躺在母亲的手中,大概已经遭难,妇女抬头望天,大概是在向苍天申诉命运的不公,铜像石刻着几行字“我的孩子永不再生,杀害了我的丈夫永不再生,却留下了受强暴的妻子独自承受所有的痛苦。”还有一座雕刻的是一位年迈的奶奶催促她的孙子快逃离这恶魔的深渊,结果她和她的孙儿却又敌人的刺刀残忍杀害。在这之前,我们原以为自己不会悲痛,可内心却不由自由的产生了一种悲凉的感觉。雕塑这雕像的吴为山也曾在题记中写道:“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我们轻轻地从中华门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怕过重的脚步惊忧到地下的亡灵,纪念馆是建在万人坑上,我们的脚底下就是那些被侵华日军残害的同胞,真正认识到南京大屠杀的惨绝人寰,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而且持续了几天几夜,无数建筑和财物化为灰烬了,被害者的尸体随处可见。“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塘满尸体”曾经繁华的六朝古都,转眼间却变成了人间地狱!达到了碑墙前,在那墙上密密麻麻的刻着那些遇难者的姓名,我触摸着他们,心中默默的为那死去的30万同胞衷悼。我们达到了更震撼人心的一个滴水装置旁边,那个滴水装置每隔12秒滴一滴水,而在这期间,就会有一个遇难者死去,旁边同时出现一张白色的照片,作为一个游客,每听到一滴“叮咚”的时候,我的心就会隐隐的痛,每十二秒就有一个同胞丧失了生命,不知是生命太过脆弱,还是侵略者太过残忍!然后我们来到了万人坑,累累白骨在那横七竖八的放着,密密麻麻的乱了人们的视线,看得见子弹穿过的孔泪,一垄黄土吸尽了鲜血,化去了骨肉衣衫,只留下惨白的髋骨证明,洗刷不去的冤屈,出于对死者的尊重,我们没有拍照,让他们安息吧!出来后看到了祭灵泉水在那永不停息的喷着,在祭奠那些无辜枉死的英灵,到达祭场,看见长明火在燃烧中无言的向您倾诉,逝去的生命要用祭的方式来慰籍,此时好想拿一束鲜花去祭奠那沉睡的亡灵。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很快就走出了纪念馆,来到了和平鸽广场,成千上万只鸽子从头顶飞过,我们在和平鸽广场的雕塑下拍照留恋,希望战争、灾难远离南京,和平将与南京同在。门口栽了一棵和平树,这是南京首批十个和平社区的居民在中国奥运之年种植的和平树,这棵和平树也许就是南京市民不希望战争,希望和平的愿望。走出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心情还是难以平复那悲凉的旋律一直在脑海之中,但外面依照繁华喧嚣,馆内的悲凉似乎无法影响到外面的喧哗,而外面的繁华同时无法改变馆内的冷清、悲凉。因为这就是历史,不能改变,却又不能忘记。

刚看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时候,突然心疼的说不出话来,所有华丽的辞藻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一堆堆的尸体,一张张绝望的脸,我一次又一次的模糊双眼。

疯狂的日本人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我们无数充满苦难的同胞面前,没有怜悯,没有恻隐,疯狂的展露着他们泯灭的人性。强奸妇女,虐杀儿童,那么多无法反抗的人们站在他们面前就这样被杀害。试想若是我们侵略日本,试想是我们残忍的杀害他们国家的妇孺,他们又做何感想?还会否认这段伤害千千万万人心的历史吗?我们要的不是打回去,我们不要做跟他们一样丧失人性的人,只是承认这段历史承认他们犯下的错误为什么都不能呢? 我的眼泪停不下来,我的手停不下来,我的心疼也停不下来。那么多妻离子散的家庭,时时刻刻生活在恐惧里,看不到明天的出路,不知道自己下一秒是否还活在这世上。我的愤怒,我的心疼,都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只是觉得心上给人狠狠的砸了一锤子,沉重的什么都说不出来。那么多悲惨的案例就这样在我眼前挥之不去的晃悠着。

什么话语都表达不了现在的心情,现在才发现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早就消失了。如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轮回,那么,请让这些在南京大屠杀中惨死的同胞们,这世活得快乐些安逸些。如果,如果这个世上真的存在良知,那么,请让那些在南京大屠杀中丧失人性的人找回一点点良知,忏悔而歉疚,承认自己犯下的过错。我会永远记得这段耻辱的历史,那么在这里也请那些哈日一族勿忘记国耻。强烈推荐大家看看吧,南京大屠杀。看完了,我想大家会明白很多,看开很多,也想起很多。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我国首都南京,并在此进行扫荡。片中就反映了日军禽兽不如的行为,如: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活埋南京和平居民;集体屠杀,尚能呻吟挣扎者,都被刺刀杀戮,最后将全部尸体焚化;杀百人比赛;日军将砍下的中国人头在南京城外的铁丝网上,还在水里塞一根烟头取乐……其中,那惨无人道的日军,对放下武器的土兵和人民,用机枪扫射,死亡人数达三十万人以上。看完这部纪实片,我整整一个中午吃不下饭,不禁思绪万千:我国为什么被人欺负?而且还受到最残忍的手段——南京大屠杀。为什么每个国家都来侵略中国?正因为中国做事只想着自己,只想着当前的利益,没有放眼张看将来,使中国沦落到被侵略、被占领的局面。这又使我想起今年的9月18日,日本的青年人又来到珠海旅游嫖妓,珠海那里的旅行社竟然用大巴小车,为日本人提供大量的女人……真令人感到羞耻!

如今日本人不但没有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而且教育他们的后代这是他们的光荣。这天大的耻辱啊!中国要扭转乾坤这个重担就落在我们身上。我们要记住中国人的耻辱,发愤图强,挽回祖国的尊严。电影一开始就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后来的情节让我更是触目惊心,最后从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完全变了,也感觉头晕恶心异常难受!这是多么耻辱的事情呀!我不能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在我一再问妈妈后确定这就是一件发生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悲惨事件!多么惊人的数字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杀死我们的同胞三十万人之多。在整个事件之中,中国人民竟没有反抗的能力,逃跑呼救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有三个镜头让我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第一个镜头:“咣”地一声,日本兵踢一开了一个民宅的大门。人们从惊讶中站了起来,还没反应过来,就遭到机枪的扫射当场全部死亡。最后还有一个小孩在哭,一个日本兵就慢慢地走向了小孩,我还以为他会放过小孩,没想到他却是往小孩的手里放了一个罪恶地手榴弹,一声爆炸声就结束了一个还不到二岁的儿童的无辜的生命。我都快被气死了,手中的拳头不由自主地就捏了起来,恨地牙齿也咬得吱吱响!

第二个镜头:一个善良的台湾籍的日本兵放走了中国的一名手无寸铁的医生,而他的战友竟为了一个他们所谓的“支那人”在搏斗中竟用菜刀砍死了他,更让人可悲的是日本人到底有没有良心,就在那个日本兵一声:“没事,晚上我请客!”中连一点为战友挽惜悲痛的心情都没有就走了!我在心里想那个为了正义而死去的人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第三个镜头:日本兵不顾国际公约法晃着手电筒,奔跑着走向难民营时像极了一群狼。更让人惨不忍睹的是无数被日本兵凌辱的弱力妇女,还有年轻漂亮的刘老师,这时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在两个日本兵准备要欺负那个小姑娘时在那个女孩日本母亲的惨叫声中停住了罪恶的双手,脚却踢向了那个日本妇女怀孕的肚子在那个妇女的惨叫声中我的心在颤抖!日本兵竟对他们本国的妇女也是如此惨忍,还有正义与良心可言吗?

还有很多镜头也是非常气人的,可我写不完,也是我也不完的,即使是能写完的东西,中国三十万同胞流的血能用哪种方式来测量,可恨的日本兵能用多少代价来偿还对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如果每个国家都无视国际公约法,都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另一个国家的利益,这个世界还会和平吗?人类生存在这个地球的意义是什么?

从纪念馆回来后,曾不断的感悟,反思。那曾经繁华一时的历史古都——南京却在近代遭受了如此多的苦难,而现在依然毅力不倒,也许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国近代史暗示我们,要以身试法,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斗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刻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辱,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历经艰辛。”

历史——鲜血染成的历史,历史——生命缔造的历史。历史,有多少因为它为之献出了生命,又有多少人被历史的潮流所吞没。南京的近代史就是血与泪所铺成的历史,她用她的血迹与苍桑铸刻了这屈辱的历史。我们悲痛过,也曾憎恨过,为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所悲痛,憎恨帝国侵略者的惨无人道,但那已经成为了历史,该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就像二战后流行的一句话“不要让硝烟追逐孩子的眼泪”。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我们不能忘记了历史。我们要以史为鉴,但我们不能因历史而变得偏激,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学会以平常心对待历史,而不是一味地喊打喊杀,毫无理由地砸坏日产商品,抵制日货,而要学会理智爱国.一个没有政治,经济实力的国家,得不到别人重视,但同样一个没有素质的国家也无法得到别人尊重,我们要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国家需要我们这些人共同努力。历史的长河在静静地流淌,但我们不能忘记,是一批又一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掀起了冲天巨浪,如今斯人已逝,唯追求光明之精神永存,唯为革命献身的忠诚常在,相信我们会将此次的南京实践活动化作无穷的动力,为历史的再度扬帆起航,为这悠悠的华夏古国再次书写辉煌,为中华崛起而不断的奋斗,坚持。好在还有这样的纪念馆,有这样的地方让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代中国人都有机会去认清那段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截至2015年,纪念馆占地面积1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20万余件。2014年接待人数达803.4万余人次,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至2015年8月15日参观总人数6072.79万人次,来自美、日、德、英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人士近300余万人次,在全世界博物场馆中仅次于故宫博物院。

2015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这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2016年9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这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尽管有着惨痛的教训。但是我们学会坚强学会了原谅,学会了自强不息,学会了勇敢奋斗。就让我们站在先烈们的肩膀上,站在承载了数不清的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的九州大地上展望未来,继续奋斗!——2018.11.24

下载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团日活动总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河海大学2012年军事理论实践作业 作业完成背景:2012.年11月4日.我和几位同学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了纪念馆前的雕塑群心里就很沉重。我们就这样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1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感想 011040214 刘捷 随着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于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名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300000。......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范文大全)

    铭记历史 把握未来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关键词:历史 未来 南京大屠杀 爱国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摘要:历史最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事实,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无论事实......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2014年6月29日,今天天气很好,阳光也很好,我迎着朝阳,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今天的目的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个很沉重的名词!一个很悲痛的名词!一个很值得深......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

    1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想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我国的文化名城六朝古都的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罹难者300000。2011年5月 15 日,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去参观了位于......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大全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感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书。历史的教训不可以忘记。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证明,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战争是滋长兽性虐杀人......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策划书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2届城市科学系外联部组织集体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策划书一、活动目的:1.为增强同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的了解历史2.为使同学们时时刻刻勿忘国耻,为中华之......

    悲痛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悲痛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万人坑。这个坑里埋了七层人,是1999年才被发现的。人们在这个坑里挖出了许多贝壳,这就说明这里原来是个有水的地方,可是歹毒的、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