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肖瑾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对话。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肖川教授对书的嗜爱也让我怦然心动,静静地阅读,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回顾自己有时因种种原因疏于阅读,无心体味读书的乐趣,悲哉!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一脉书香呢?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教会我们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书是生命的源泉.走进书里的世界,享受精神的丰润,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绽放自己的美丽。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踬;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所以平淡也是最美的真。.
第二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心得体会
古蔺镇第一小学何杰红
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写作。读完此书,我想与其说是在为教师而写作,不如说是为所有身在教育、心系教育、执著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乃至探求人生真谛、追寻幸福人生的人而写作,其实还可以包括我们的家长和我们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因为我们向往智慧、我们呼唤真情;因为我们更渴望智慧之光沐浴灵府、渴望在真诚的言说里与伟大心灵的对话。此书的意蕴也在于此吧:以智慧启迪智慧、以真情呼唤真情。
本书虽为随笔,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肖川先生感慨,“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作者犀利的目光,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
1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话: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我最欣赏《教师的解放》篇里面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大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反之,没有博览群书,只能就教材讲教材,就内容讲内容,就试题讲试题,课堂会因此而单调乏味,死气沉沉;没有阅读,就难有深层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匮乏,展现于学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说,阅读是教师获取思想的源头活水的最佳
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有效的经验和反面教训,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将经验抽象成理论。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反思,注意积累一点一滴的经验,不断地工作,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发展,使自己逐步向创新型教师迈进。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学会引领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气氛的营造,甚至用什么语言,背后都蕴藏着一种思想底蕴,平时只是不觉得罢了。教师的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可以熏陶学生学习、熏陶学生做人。要做到这些,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真的很难,更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和思考。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该书写得豁达、平实与质朴。字里行间折射出作者对教育、对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散发出作者心里的真情呼唤。教会我们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书是生命的源泉!
第三篇: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的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良深。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一些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说服别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学生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成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三、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桥梁,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阀门。师生有深厚感情,就有彼此信任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领悟你对他的爱,愿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你的帮助。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教师应将爱心和责任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俗话说:使人威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乐之。少年强大始于教育,教育发展在于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凿就知识之泉。
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教师要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一名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书,后提出问题,可是学生没一人举手。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到:“若大家没问题,那么我就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同学们微微点头,沉闷的气氛缓和了。接着老师又亲切的问道:“大家猜猜看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笑了,一只只手举起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研究表明,一个总面带微笑的教师比一个毫无面部表情的教师更能给学生自信心和亲和力。可见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关系,教师策划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六、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对于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给予老师信任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就有多高。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学生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都是一个博大的天地,都是一个神秘的天地。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拥抱,沟通就畅通无阻,教育的难题就会迎韧而解了。让我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师生沟通,尊重和欣赏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构建师生和谐,和孩子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为其保驾护航!
第四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书,才有了知识,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宝藏。书是一扇大门,让我走进知识的宝库;书是一片蓝天,使我在书中飞翔。读书,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汲取里面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片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诱惑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知识,激发着我的潜能,提高着我的内涵。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茁壮成长。《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新课程强调,教学是以师生双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进行的沟通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设计的所有德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的状况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沟通,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师生和谐。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
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说服别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学生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成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三、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桥梁,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阀门。师生有深厚感情,就有彼此信任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领悟你对他的爱,愿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你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教师应将爱心和责任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俗话说:使人威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乐之。少年强大始于教育,教育发展在于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凿就知识之泉。
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
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个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教诲学生,除了他可能在个性素质中本身就具备细腻、沉稳的性格征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像夸美纽斯一样坚信:只要木头没有完全被毁坏,每一块木头都可以雕刻成麦克利神;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教师要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一名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书,后提出问题,可是学生没一人举手。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到:“若大家没问题,那么我就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同学们微微点头,沉闷的气氛缓和了。接着老师又亲切的问道:“大家猜猜看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笑了,一只只手举起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一个“猜”字,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沟通了师生师生之间的感情。研究表明,一个总面带微笑的教师比一个毫无面部表情的教师更能给学生自信心和亲和力。可见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老师除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关系,教师策划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六、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对于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与
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给予老师信任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就有多高。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学生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都是一个博大的天地,都是一个神秘的天地。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拥抱,沟通就畅通无阻,教育的难题就会迎韧而解了。让我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师生沟通,尊重和欣赏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构建师生和谐,和孩子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为其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 8 / 31)
2、徐匡迪:《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1999 / 9)
3、《学校德育工作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4、卢红等《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地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一期
第五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书,才有了知识,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宝藏。书是一扇大门,让我走进知识的宝库;书是一片蓝天,使我在书中飞翔。读书,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汲取里面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片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诱惑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知识,激发着我的潜能,提高着我的内涵。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茁壮成长。《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新课程强调,教学是以师生双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进行的沟通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设计的所有德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的状况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沟通,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师生和谐。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说服别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学生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成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三、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桥梁,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阀门。师生有深厚感情,就有彼此信任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领悟你对他的爱,愿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你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教师应将爱心和责任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俗话说:使人威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乐之。少年强大始于教育,教育发展在于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凿就知识之泉。
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个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教诲学生,除了他可能在个性素质中本身就具备细腻、沉稳的性格征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像夸美纽斯一样坚信:只要木头没有完全被毁坏,每一块木头都可以雕刻成麦克利神;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教师要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一名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书,后提出问题,可是学生没一人举手。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到:“若大家没问题,那么我就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同学们微微点头,沉闷的气氛缓和了。接着老师又亲切的问道:“大家猜猜看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笑了,一只只手举起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一个“猜”字,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沟通了师生师生之间的感情。研究表明,一个总面带微笑的教师比一个毫无面部表情的教师更能给学生自信心和亲和力。可见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老师除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关系,教师策划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六、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对于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给予老师信任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就有多高。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学生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都是一个博大的天地,都是一个神秘的天地。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拥抱,沟通就畅通无阻,教育的难题就会迎韧而解了。让我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师生沟通,尊重和欣赏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构建师生和谐,和孩子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为其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 8 / 31)
2、徐匡迪:《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1999 / 9)
3、《学校德育工作全书》 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4、卢红等《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地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