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000字(fwsir推荐)[精选]

时间:2019-05-15 16:1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000字(fwsir推荐)[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000字(fwsir推荐)[精选]》。

第一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000字(fwsir推荐)[精选]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000字

龙港镇第二小学 陈云霄

最近,我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肖博士说: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拜读了这本书,无论是从内容上、思想上、还是文笔上,大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1内容简介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肖川继《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后推出的又一本教育随笔集。收集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的文章更加成熟、纯净、坦荡、平实,其中部分作品在《人民教育》的《肖川教育随笔》、《基础教育参考》的《肖川人文随笔》、《青年教师》的《肖川随笔》、《教师博览》的《肖川走笔》、《现代教育报》的《名家说书》、《中国教师》的《细语微澜》中发表,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肖川博士的文字优美、自然、含蕴丰、耐人寻味。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虽为随笔集,却并不缺乏学术专著的深沉与厚重,更有在轻灵与明快之间时时闪耀着的思想火花;无论是在性情之下的奔放之作,还是沉静思索后的细腻笔触,读来都耐人寻味。《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

下面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2精彩片段和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方向由教师决定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过于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为了更高的奖学金。

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年度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

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关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道出教师的心声

当社会各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

肖教授在《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

1、教师的编制过紧,2、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3、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

4、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

5、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

6、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

7、教师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佩服肖教授敢于说出别人不术敢说的心里话,也能说出老师们长期憋压在心中无法言表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由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细微处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时刻启迪着我,以智慧守望理想,以真情坚定信念,去追逐生命的完满,去求所教育的真谛。

第二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书,才有了知识,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宝藏。书是一扇大门,让我走进知识的宝库;书是一片蓝天,使我在书中飞翔。读书,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汲取里面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片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诱惑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知识,激发着我的潜能,提高着我的内涵。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茁壮成长。《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新课程强调,教学是以师生双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进行的沟通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设计的所有德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的状况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沟通,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师生和谐。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说服别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学生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成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三、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桥梁,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阀门。师生有深厚感情,就有彼此信任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领悟你对他的爱,愿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你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教师应将爱心和责任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俗话说:使人威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乐之。少年强大始于教育,教育发展在于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凿就知识之泉。

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个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教诲学生,除了他可能在个性素质中本身就具备细腻、沉稳的性格征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像夸美纽斯一样坚信:只要木头没有完全被毁坏,每一块木头都可以雕刻成麦克利神;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教师要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一名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书,后提出问题,可是学生没一人举手。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到:“若大家没问题,那么我就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同学们微微点头,沉闷的气氛缓和了。接着老师又亲切的问道:“大家猜猜看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笑了,一只只手举起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一个“猜”字,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沟通了师生师生之间的感情。研究表明,一个总面带微笑的教师比一个毫无面部表情的教师更能给学生自信心和亲和力。可见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老师除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关系,教师策划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六、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对于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给予老师信任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就有多高。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学生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都是一个博大的天地,都是一个神秘的天地。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拥抱,沟通就畅通无阻,教育的难题就会迎韧而解了。让我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师生沟通,尊重和欣赏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构建师生和谐,和孩子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为其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 8 / 31)

2、徐匡迪:《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1999 / 9)

3、《学校德育工作全书》 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4、卢红等《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地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一期

第三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播撒教育真情享受教育人生

——读北师大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最近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良深。它不光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的一本书,它更是一种思考,对教育,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正如笔者在自序中写到:“我的书是为教师写的,我力图反映教师的需要与趣味……它表达着我对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向往、求索与感悟。”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有完全陶醉于肖教授的妙语如珠,而是更加努力地在作者优美隽永、自然睿智的文笔下,细细体味那份“趣味”与“真情”。

肖教授的书读来完全没有已往教育类书籍教条式的说教,而是用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读来就象是一位朋友就坐在我对面,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真情向我娓娓道来,既让我沉浸在对教育理论的沉思中,又让我对他独到的教育理解而豁然开朗;既像一个导师一样给我指明教育的方向,又像一个知心朋友一样向我倾诉他对教育的感悟,让我不断地激起对教育的热爱和追求。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的活泼中更深地去感悟

我们的教育,使我对教育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第一次一口气把一本三百多页的有关教育的书看完,而且是越看越爱不释手,没有一点倦怠的意思。看完后心灵得到真诚的洗礼,思想得到朴实的升华,眼界得到至善的开阔,如同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在优美的文字和广博的知识中,我阅读和写作的欲望得到最大的激发,我为我的孤陋寡闻和文笔羞涩而汗颜,头脑中一次又一次地闪着一个念头:今后一定要多看书,还要多动笔,不能像肖教授说的那样,做一头

光吃草而不挤奶的牛。

第一次看到如此美的书。而且是越看越美,它美在作者的率真的性情,美在作者正直的品格,美在作者宽广的胸怀,美在作者博大的学识,美在作者隽永的文笔。一切的一切,除了美还是美。苦于文笔的羞涩,才学的疏浅,很难将看书时内心深处的激灵用语言表达出来,跃然纸上。下面只能对书中几处自己感受至深的精彩之处,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教育的方向原来是由教师决定的。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政府文件决定的,也不是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的。”这句话让我很震惊,也不禁产生了质疑:教师真的有那么大的能耐吗?我们能吗?我马上想到了这么多年来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我们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往指挥棒所指的地方努力地挤、冲、拼,尽最大的力让学生考出最高分。作为老师,我们最终的教育目的不是培养出高材生吗?然而,用分数衡量太唯一,一个优秀的学生,其优秀之处除了学习,还有性格,更重要的还有品德。所以,肖川教授讲:作为教师,我们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老师。”正因为他有了这一观点,才敢断言教师决定教育的方向。可我们的老师,难道不知德育为首这一道理吗?可为什么面对分数,还是如此地放不下呢?最关心的还是自己任教课程的成绩,可能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当然也有例外的),有了这一观念,不但可以让他把教育的责任分得清楚一点,少惹点麻烦,也可以让他有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甚至是为了更高的绩效工资。看到这里,我不禁羞愧万分,回想这几年来,在考核中常以“任教的班级成绩

在同年级中名列前茅”来证明自己的业绩。可曾有过,我为自己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人,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对人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而作为自己的主要成绩考核自己呢?细想一下,没有。真惭愧啊!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这么多年,在新课程改革这么久的今天,这陈旧的思想依然如此根深蒂固地要植于我的脑中,而且,自己还总认为在不断地改革,还在为自己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成绩而沾沾自喜。直到今天,看了这段话,我才知道,我教育的方向观没有完全对,我还是把课程摆在首位,把教育摆在第二。“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明白了,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我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二、《教师的解放》这一节道出了教师的心声。

当社会各界呼吁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时,可谁曾呼吁也为负担过重,劳动强度过大的教师也减轻一下负担?《教师的解放》一节中,就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大概有:一是教师的编制过紧;二是社会对教育的期望过高;三是一些职能部门经常对学校指手画脚,吆三喝四,各种接待,检查,考评,应接不暇,简直把学校当成滥施淫威的场所;四是学校人际关系不够单纯,一些“扶持一小摄,打击一大片”的制度,措施,使得教师之间产生了恶性竞争,产生了不应有的内耗,耗费了教师的精气神,毒化了人际关系;五是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对学生要求过苛,管得太多,缺乏等待的心情;六是学校生活缺乏挑战性和活力;七是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看后同感颇深,肖教授只是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点,或许造成中小学教师过重负担的还有其它很多很多的原因。很佩服肖教授敢于说出别人不术敢说的心里话,也能说出老师们长期憋压在心中无法言表的郁闷。让我们获得一种倾诉后的快感。由于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我们无法改变这一社会现实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还是文中说得好:世界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以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我们就会生活在光明、正直、昂扬、乐观的生活中,这就是所谓的“境由心生”。想想以前,曾经是“沙发上的土豆”,连电视剧都懒得看,何况是书?偶尔打打篮球,唱唱歌,在其他老师的眼里竟成了奢侈之事。想想学生的书包是轻了,可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却提高了。常为找不到更好的路子而焦虑万分;为期末即将而来的考试成绩而失眠,再想想那些个“恨铁不成钢”的孩子们,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的精神禁锢下,我们的老师的心理压力会是多大?

面对种种的负担,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何不想个“偷懒”的方法,巧干,在无法拉牛上树的情况下何不让牛在树下吃草?在忙碌了一天后,何不让疲惫的身心在音乐中得到舒缓?抑或在书海中忘却?在竞争激烈的制度面前,何不把名利放在一旁?追求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境界?非得地名利面前争个头破血流?还是那句话说得好: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但愿肖教授的话十分灵验,能使这件刻不容缓的事情,马上得到解决。我也相信,教师的解放指日可待。

最后把我最喜欢的一些句子摘录如下,与大家共享。

1.将习以为常的生活点缀出诗意的灿烂。

2.文章如果没有明确、鲜明的主题,词汇就是再丰富多彩也会如同丑陋的女子身着华丽的艳装一样,显得矫揉造作,惹人憎恶。

3.教师们,拿起手中的笔吧,有意识地去创作,把你的感动,你的困惑,你成功的探索,你的希望和梦想变成文字,写成文章,你会发现你的气质、性情,你的内心世界,慢慢地,慢慢地,变得纯净,澄明,变得细腻和丰富。我相信,真诚的文字,能够将平淡如水的生活定格为永恒。

4.造就教师书卷气的有效途径,除了读书,大概就是写作。

5.美好生活中应有的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

6.书中有光明,可以烛照我们的内心;书中有天籁之音,让我们回到自然的怀抱,返璞归真;书中有历史的回响,让我们领略刀光剑影、世事沧桑„„书中睿智的心的跳荡、纯美情怀的流淌、起伏跌宕的故事的延展、诗意盎然的表达,才是书香的真正原因。古人去: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那一脉书香呢?

愿所有的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撒播真情,享受教育人生,让生命之花得到醇美的滋养,开得更迷人更灿烂!

第四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一本真知卓见的好书,一个敢于说出真话的学者,精彩处太多,选择几处谈谈收获。

一、体育的价值

也许是由于奥运会正在进行,也许由于自身体质不太好,所以对这一篇更加关注,每次升旗仪式只要时间稍长一点我们的医务室就会被送满晕倒的学生,而这些学生问题在什么地方,营养不会缺,只会过剩或不均衡,最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而实际上体育的价远远不仅与促进身体发育,更深层次的价值在于培植、释放和提升人心灵深处潜存着的狂热与痴迷,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投入生活,是心灵丰满和生活圆融。所以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学生重视体育运动,我们自己也应该投入健身活动。

二、民主的课堂首先是开放的课堂

民主是保障全体公民充分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政治制度,但民主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态度,他是为人处事的个性与风格,而这种个性和风格一般在0~20岁通过民主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氛围来严惩。所以民主的课堂很重要。我们教师要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学生提出的创意、建议和合理要求均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当然还要有能力调控课堂,引导课堂的进程。再举一例,在学期末的各项评优活动中,教师能当堂唱票也是民主的体现。

三、教师真的需要解放

肖教授列举的几条教师负担过重的原因条条真实,条条无奈。我们常常叫苦连天是否是教师已经不再崇高?在面对过多的课时,还有那么多的检查、考评之后,我们有多少真正静下心来备课,全心考虑学生收效的时间呢?难怪教师的职业倦怠慢慢成为了一个不再陌生的词语,难怪我们还没有下班两条腿已经不想再走了。

每篇都很精彩,但我真正想说的我觉得还是书中说得更好,所以不再多说,还是慢慢吸收滋润自己的心灵从而通过课堂滋润我们的学生。

第五篇: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记得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了书,才有了知识,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宝藏。书是一扇大门,让我走进知识的宝库;书是一片蓝天,使我在书中飞翔。读书,就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汲取里面的精华,从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在我的脑海中,总有一片无边无际的书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的视线,诱惑着我的灵魂,丰富着我的知识,激发着我的潜能,提高着我的内涵。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中,我茁壮成长。《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有故事的人,尊重他们的故事,帮助他们延续心中的美好,这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作为一名老师要善于在细微处浸润孩子的心灵,抓住一个个的教育机会来帮助孩子心灵的成长和进行个性品质的熏陶。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否则,你的教育就会退化成单方面的说教。那么,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如何与学生沟通呢?

《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和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走来对你说悄悄话时,你的教育就成功了。”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沟通交往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新课程强调,教学是以师生双方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进行的沟通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着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育工作中,教师设计的所有德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师生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对学生产生什么效果,是由师生关系的状况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必须懂得并善于运用师生沟通的艺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高质量的沟通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思想上的震撼、精神上的鼓舞、心灵上的启迪,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沟通,可以让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墙,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才能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师生沟通,构建师生和谐。

一、教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在愉快中改正错误

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学生沟通既是学习但更主要是要实施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那么要使学生改变错误,你首先就必须想办法让学生愿意接受你的观念、思想、建议,让他能积极接纳你的思维和认知的方法,在这里学生良好的心态的保持离不开教师愉快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愉快”应当是师生沟通取得成功的前提,当然愉快不是迁就、退让,愉快应当是彼此的信任以及良好的氛围,要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你的教育,你就应当学会运用“夹心饼干”的批评方式:先以肯定作铺垫——恰如其分地批评——安抚、鼓励,这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心,那么他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优点也会进一步得到发扬,不至于挨了批评情绪受挫,萎靡不

振,甚至自暴自弃。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良好的自身形象就是一盏不灭的明灯,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教师知识渊博,而且要求教师道德高尚,为人表率。教师每天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德育人不是空洞的说教,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用自己的言教和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过程。所谓言教,就是教师用正确的理论和观点去说服别人、教育人;所谓身教,就是教师要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起示范作用。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楷模。学生崇拜品德高尚的教师,并将其成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乃至音容笑貌、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有些学生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了自己的品德,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发展了个性潜能。因此,教师要注意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形象,严于律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说得让学生信服,又做得让学生佩服,才能影响和感染学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

三、教师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彼此沟通思想的桥梁,打开学生内心世界的阀门。师生有深厚感情,就有彼此信任的基础,这样,学生就能领悟你对他的爱,愿意听你的话,改正自己的缺点,乐于接受你的帮助。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老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当然,仅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教师应将爱心和责任心完美的结合起来。俗话说:使人威之,不如使人信之;使人信之,不如使人服之;使人服之,不如使人乐之。少年强大始于教育,教育发展在于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凿就知识之泉。

四、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公平观是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且更要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作为一名老师,爱优生并不难,难得是爱差生,尤其是爱“双差生”。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也要热爱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对待学生不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而特别亲之爱

之,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行为不端而恶之厌之,而应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个教师要不厌其烦、循循善诱地教诲学生,除了他可能在个性素质中本身就具备细腻、沉稳的性格征外,更重要的是他能像夸美纽斯一样坚信:只要木头没有完全被毁坏,每一块木头都可以雕刻成麦克利神;只要没有完全败坏,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人。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教师工作方法的改进,他们也会发展变化,即使不成为瓦特、牛顿、爱迪生,也要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五、教师要注重语言交流的艺术性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俄罗斯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一名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不仅会使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先看书,后提出问题,可是学生没一人举手。这时,教师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说到:“若大家没问题,那么我就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同学们微微点头,沉闷的气氛缓和了。接着老师又亲切的问道:“大家猜猜看老师会提什么问题。”学生们笑了,一只只手举起来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一个“猜”字,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沟通了师生师生之间的感情。研究表明,一个总面带微笑的教师比一个毫无面部表情的教师更能给学生自信心和亲和力。可见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建立。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画出的红道道,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实质上是师生双方整体信息的沟通,每时每刻都在不间断地进行着。老师除了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通过有声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无声的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彼此接纳、相互理解、心灵共振的关系,教师策划的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也应注意肢体语言的艺术性。

六、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

几乎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的愿望,但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好心都能被学生所接受。因为学生对于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教育影响选择接受的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学生在与

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给予老师信任和对老师生命全貌的接纳。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是双向互动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就有多高。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教师要尊重和欣赏学生

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赞美学生的语言,它会给学生带来极大鼓舞。“你提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却能鼓舞学生斗志,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作为回应,学生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回报教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赞赏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从成功中增强自信,享受成功的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不同的世界,都是一个博大的天地,都是一个神秘的天地。师生之间有了平等的关爱、有了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拥抱,沟通就畅通无阻,教育的难题就会迎韧而解了。让我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去托起明天的太阳,加强师生沟通,尊重和欣赏学生,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构建师生和谐,和孩子牵手走过成长的烦恼,为其保驾护航!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 / 8 / 31)

2、徐匡迪:《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1999 / 9)

3、《学校德育工作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4、卢红等《关于课堂教学价值地位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一期

下载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000字(fwsir推荐)[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2000字(fwsir推荐)[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汇编)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有感 这学期,学校鼓励我们教师多读教育类书籍,从学校推荐读的五本书目里我一眼就挑中了肖川教授写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读......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有感 万克连 我最近读了一本好书------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它不光是写给教育工作者的一本书,它更是一种思考,对教育,对社......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心得体会 肖瑾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的心得体会古蔺镇第一小学何杰红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作者自序中道:为教师而......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后感 北师大肖川教授以《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三本随笔集风靡教育界。我曾读过他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

    我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

    我读《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何军 肖川教授的又一部力作《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每读一篇,细细咀嚼,不由得心潮起伏,并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新的思考,其中的点滴表现如下 《教师的解放》......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南白象一小蔡静此次的读书任务大家都一样,校长向我们推荐了张平主编的《教育的智慧》。从题目看,应该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因为曾经读过另一本也是以“智慧”为题的书,是从教师的......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王庭龙 崇德是中国教育界了不得的人物, 林崇德所写的 《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是一本写给教师的诸如《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的教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