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新课标新学习心得大全
初三化学新课标新学习心得
通过这些日子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感悟颇多,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目标的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变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应努力克服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定势,更新教学理念,逐步走进化学新课程。现将其总结如下:
转变教学行为,树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观念,初中化学课程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加强了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培养尊重生命的意识。新教材中对人有可能产生危害的都有提醒的“!注意”内容。删除了有危险性的原P21探究实验“给物质加热”。加强了方法引导和实验教学,体现能力为重的理念,P6做化学实验时,应重点观察试剂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么发生变化。增加了八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加强了对化学价值的正向引导。加强了化学史知识的教学。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化学学习的主人。由于长期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通过笔试来体现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情景,让学生从情景中获取信息,用化学思考方法去建立模型,然后进行解释,应用和拓展。要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化学活动,经历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勇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当不同见解难以统一时,应学会各自保留自己的见解。在进行科学探究与合作学习时,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秩序地发表意见,要控制音量,不影响他人的讨论。如果分小组活动,人员的组合要采取轮换制,使每个人接触面广泛。小组成员可以轮流代表小组发言,小组之间可以随机交流帮助。
改革化学学习活动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探究性实验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氛围三个层次: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以多样化实验为拓展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动力。以日常教学渗透实验教学,使学生形成持久的印象。除了最基本的知识目标外,还要对学生的化学思考方法,学生在参与化学学习活动时所表现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习惯评价。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化学意识包括化学学科感、符号感、时空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参与意识包括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包括创新的欲望、创新的素养等。
化学素质是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认真学习《化学课标》,深刻领会《化学课标》中的教学基本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二篇:新课标新课堂学习心得
全国中小学“新课标 + 新课堂 ”与教师发展研讨会学习总结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美术组
李牧
2012 年 10 月 20 日,我与史昂、白艳玲、易丹一行四人赴上海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新课标 + 新课堂”与教师发展研讨会。通过四天的学习,聆听了领导专家对新课标解读,新课程理念下的专题报告,参观校园,走进课堂,感受上海的中小学教育理念。会议间隙抽空去了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料。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收获,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研讨会日程安排日上午 主题报告:《新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基于标准的教学走向》
报告人:柳夕浪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日下午 专题报告:《课堂教学改革趋势》
报告人:陆志平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专家成员 江苏基教处处长。日下午 专题报告:从教学案例层面解读有教育英语课标的变化
报告人:陆军
国家基础教育外语研究中心研究员 全国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日上午 专题报告:《让梦想照进现实》
报告人:许卫兵 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日下午 专题报告:《后“茶馆式”教学》
报告人:张人利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 上海市特级校长。日上午 专题报告:《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
报告人:王浩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日下午 专题报告:《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艺术》
报告人:谢利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研究所长
博导日上午 走进上海闸北八中
了解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 刘京海的办学理念日下午 走进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
观摩宝山区“问题化学习”课题研究展示会
看看日程安排,就知道会议的丰富程度。期间利用会议休息,我去了上海博物馆和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了大量的美术教学资料。
二、主要感受
四天的学习,虽然接受的信息量很大,内容很多,且都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但由于我的学识水平与能力的影响,现在回想起来,只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柳夕浪的报告和上海市特级教师校长张利人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柳夕浪主任作为有基层丰富教学经验的领导,全程组织参与新课标的组织修订工作。详细解读了为什么修订,如何修订,参与人员,鉴定审核等全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让我们认识到课标修订的价值与意义。更主要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高度的视角,第一次感到课标的价值导向,而不在只是陷入学科角度,去观察与评价。另外,柳主任也提到课堂教学承担着应有的主流价值引导的职责;教学中的价值引导关键在于有机渗透,而不是贴标签;价值引导关键在于知行合一。当今世界快速变化而又日益纷繁复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碰撞日益频繁,文化领域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加迫切。在儿童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进行价值观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有人说:“当代的青少年学生有知识,却没有判断能力;有技术,却没有良知。”这使得教学的价值引导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全过程及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含有教育性,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等都会产生多方面的教育效应。学校生活属于公共领域的一部分,它公开的、共享的领域,承载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公共责任。课堂不是教师或学生的私人生活空间,承担着主流价值引导的任务。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面对学生对社会、对党发泄牢骚与不满,更多的则是对学生的反动言行听之任之。
价值认识与选择只是价值观形成的一个环节。价值观的内化与形成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接纳并自觉践行。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需要有一个价值主体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并行动中反复体验、确认珍重、自觉践行的过程。课堂是个社会。课堂上进行热爱真理、乐于合作、发扬民主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些现代社会必须具备的品质,更重要的是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师生共同过民主的生活。而当教师口头上对学生进行“平等待人”的训育,行动上却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当墙壁上贴着“学会求真”“学会创造”的标语,而课堂上学生连起码的质疑、提问、独立思考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价值观教育乃是再糟糕不过的了。在价值引导上,我们教师往往需要良知和常识。
张人利校长将一个基础薄弱校爱打架的流氓中学(网友评价),通过 20 年的课改,成为当地名校。有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经过与其它各校的比较,深切体会到轻负担照样高质量。
张人利 校长的 后“茶馆式”教学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后“茶馆式”教学针对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1)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
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2)学生的“潜意识”暴露不够,特别是“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更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追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乐意重复,或是多次重复教师自己的思维和正确的结论。(3)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的学生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这种学生差异不仅包括学业成绩好与学业成绩差的差异,还包括学业成绩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异。(4)许多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一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挑战教学弊端,颠覆了过去课堂教学设计逻辑结构。现实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忽视了学生创新,禁锢了求智欲望。后茶馆式教学提倡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后茶馆式教学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本,心中有学生,要把“课堂”变成“学堂”,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堂”,学习效果和教育目标是很容易达到的。
可惜,我当初没遇到这样的老师去体会 后“茶馆式”教学 的效果,作为美术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尝试这种教学模式,因为我们的课堂绝大部分已经给了学生......三、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的一点建议
每天听课后,我们几位就在一块研讨,交流学习体会。针对我校实际情况,相对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引进上海闸北八中的教与学电子平台管理经验。该学校通过刘京海校长 20 多年的管理探索,制定了详尽系统的管理模式,将各部门的管理平台融合,方便各方面及时调取查阅交流。例如,通过教师平台可以查阅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日程安排;学生的成绩、档案信息。家长通过平台,可以清楚地查阅学生校内每日消费、学科成绩等。实际我校各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只是其他部门特别是教师、家长、学生无法看到相关信息,如何将其网络化、透明化,值得学习借鉴。
四、其它
作为美术教师,除了研讨会学习交流外,我利用会务休息专程去了上海博物馆、上海田子坊和中华艺术宫,拍摄收集美术教学资料。将上海博物馆中中国历代书法、中国历代篆刻、中国古陶瓷完整的拍摄下来,又将上海中华艺术宫中展出的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大英博物馆雕塑、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油画、法国雨果纪念馆展品等可遇不可求的作品收集拍摄。这些鲜活的共计 2000 余幅摄影资料,将充实我校美术教学网站。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仅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科研方面有许多感悟,更从师德方面看到鲜活榜样,激励我扎根教育事业,积极在教学探索、发展。
第三篇:初三化学复习计划(新)
初三化学复习计划
中考复习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可以对知识适当拓宽和加深;通过复习还可以纠正认识上的错误和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更系统。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复习任务,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复习计划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三月中旬----四月底):巩固“双基”,找准重点、难点,依案导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首先让学生明确课本才是最好的参考书,课本才是知识和能力拓展的根源,所以吃透课本是关键,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本规律要充分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方法等基本技能。
2、联系实际问题,重点选择以环保、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设计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通过学案的导向作用,让学生翻阅课本,回忆起知识点。依案自学,依案探究,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以提高课堂效率。
二、第二轮复习(五月----六月初):打乱课本知识顺序,构建知识板块。要使零碎的化学知识规范有序,使知识内在的联系网络化、立体化,必须将所学知识构建成一个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以便学生将脑海中的知识重组,做有序记忆。
依据课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将内容分成了四大块,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将对这四块内容进行系统复习训练,将知识凝结成规律并加以运用,以知识体系为主线,纵向渗透,横向穿插,前挂后联,重点知识要突破,核心问题要理清,精选与之相关的中考题及综合性题来进行练习、巩固。对这五块知识之间要做到融会贯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第三轮复习(六月初----六月中旬):以考代练,综合提高。
第三阶段的复习对进一步巩固教学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可以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锻炼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为此,我们精心准备了若干套中考模拟题供学生练习,并准备在每次模拟测试中都按中考时间限时完成,让学生找到中考的感觉,并且消除学生内心对中考的紧张和恐惧感。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合理安排时间,仔细审题,准确答题,提高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同时,对每次考试的试卷认真讲评,准确统计分数,要让学生准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度。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以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四、第四轮复习(中考前一周)回归课本。考前的这段时间交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就练考中出现的错误,再回顾课本看一下,查找相应的知识点,扫清盲点。
二0一三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四篇:新课标学习心得
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院西小学 杨雪丽
新课程走近我们已有多年的时间了,几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结合我校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第五篇:新课标学习心得
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对二年级数学教学有以下体会。我觉得上好一堂数学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三、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在教学比较角的大小时,学生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边越长角就越大。这时可先让同桌两人各做一个角(活动角),边长不一样,然后分别让他们摆出大小不一(边长短角大,另一个边长长角小)的角,看看是不是边长越长角越大呢?教师还可出示两把长短不一的剪刀,让学生来操作感受,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注重复习课的设计
数学课在整理知识点时,尽可能避免让孩子回答:本单元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这种口头回答根本没有效果。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练习的题目,把单元的重点、难点从题目中反馈出来,这才最能反映出孩子的掌握情况。选题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选题可以是:本册新授例题;学生作业常错题;单元测试经典题;其他学习资料的好题。复习课是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步。
五、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1、注意力方面: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应从课堂教学入手,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将数学活动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再加上老师适当的鼓励、表扬与肯定,调动起学生渴望成功的想法。
2、听讲方面: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心静”,刚上课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调整自己,平静下来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其次要让学生“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每节课可让学生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好的习惯养成了,学生的成绩也自然而然提高了。
总之,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会牢牢记住章老师说的:“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研究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