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筑课感想
谈“如何理解建筑与城市”课
8周课就这样结束了、本来以为会上很长时间、没想到会这么快的就结束了!回首这过去的2个月、这过去的8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记得当时高中时、老师问我大学目标是什么?理想的专业是什么?我当时毫不犹豫的说了一句:“湖南大学 建筑学。”我当时对建筑学的理解就是设计一些壮观雄伟的楼宇的一门专业!高考填报志愿的前两天、我还在咨询我能够上哪些大学的建筑学专业!由于自己的分数不是很高、所以基本上不可能上一个名牌大学的建筑学专业!再加上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我最终放弃了报考建筑学的念头、然后报考了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上了大学,接触到了《工程制图》这门课,在学习了几周之后、发现这课根本不适合我、对我来说太难了!于是开始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填报建筑学专业!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对建筑的兴趣!于是在选课的时候、我就选择了两门建筑方面的课,由于课时的安排、最终舍弃了一门,保留了现在的“如何理解建筑与城市”这门课!
课程已经结束了,但是回想起第一节课、那感觉绝对可以用“刻骨铭心”这四个字来形容!第一张ppt上写着韩老师您的名字、最让人惊讶的是那几个称号!“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米兰理工大学教授、莫斯科建筑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建筑学博士”!这每一个称号都让我们惊讶万分、佩服万分!
当时韩老师您给我们说人、城市、生活之间的关系!“人应该有尊严的生活在城市里”!我想这一点、我非常的赞同!不论是农民工、还是本地人,任何人都应该有尊严的、平等的生活在这座城市里!作为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非常希望社会给予农民工、给予农民工子弟应有的尊重!因为人人生而平等!我记得第一节课极其的沉闷!就像我和我同桌小声“谈论”的那样:本来以为这种课老师会给我们看各个国家城市的优秀的建筑图片,结果却是一直在谈论人与城市的关系!这在当时、是很不让人感兴趣的!所以 沉闷的氛围一直伴随2小时!后来,您尝试做一些改变,希望讨论的氛围能够产生!比如给大家发咖啡、摆桌子等等、但是效果好像也不是很好!我想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就像第七周我和您一起下楼去买东西的时候和您说的那样!
一、可能大家都比较害羞吧,不想在别人都保存安静的情况下“很另类”的站起来展现自己!
二、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经历了一周的学习之后,大家都会显得有些疲惫、困倦,所以很难打起精神来讨论问题!
三、可能还是因为在学识渊博的您面前、大家不敢展现自己吧,害怕自己说错了!所以、8周的研讨课基本上都在这种沉闷的氛围中结束了!当然,开这种研讨课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影响这种想法顺利实施的外界因素是确实存在的,有些我们无法避免,只能尽力减弱它的影响力!
当然这门课也是存在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说第一节课的时候,因为我是“农村孩子”的缘故,您提问了我3次!在第二节时,您又在不到30分钟之内连续提问了我3次!所以,在每节课之前,我都会让我的同学来“竞猜”一下我这节课会被提问几次!记得您当时第一次给我们发咖啡,我们觉得很惊奇,因为在我们和各个老师接触的12年间,您应该是第一个在课堂上给学生发吃的的老师!于是我们就发微博向其他同学“炫耀”!当然,当您向我们介绍您在外国的一些“奇遇”时、我们也会津津有味的听着,会觉得很有趣、希望自己有一天也会有这种奇妙的经历!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自己对于当今中国城市的一些看法!这也算是上完课的一些收获吧!
现在的中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长得一模一样!把A市的一栋建筑搬到B市去,几乎不会有很多人会察觉到有什么不同!走在不同城市的街头巷尾,和所有人一样,我们会看到铺装彩色地砖的广场、镶嵌玻璃幕墙窗的高楼、街边公园不知名的雕塑,偶尔出现的金色仿古琉璃屋檐„„如果不是一些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或标示性文字出现,我们很难辨认出这个城市的地域性与民俗文化。在当今城市发展中,由于科技与信息传播达到高度共享,各种便利设施齐备,不同地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交通与商业造成的城市模式化加大,信息的交流与融合也使人们无论在哪个城市都能找到类似的事物。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让建筑物的使用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各类信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效仿与抄袭变得相当容易。一幢幢方盒子似的混凝土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也正是这些类似的建筑形成了一个个类似的城市。当代城市已丧失了传统特性,地方特色逐渐消失。城市的发展几乎都按照一个模式在前进。经常可以从电视里、报纸上听说某市正在建造中国最高楼,然后又传出某市计划建造世界第一高楼!于是各个城市就陷入了一种对于“第一高楼”的攀比中!长此以往,各个城市长得一模一样,都成了“钢筋、混泥土和粑粑的森林”!丢弃了自己的灵魂、忘记了自己的特色!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江南烟雨楼的委婉,徽州白墙灰瓦的清雅,黄土高坡砖土瓦窑的淳朴,也只能在历史书中出现了,真不知道这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种文化的覆灭?
当然也有人尝试了很多“拯救”城市文化的方式。比如有些城市为了体现民族特色,不管任何类型的建筑都在其屋顶檐口加上彰显自我民族气质的标示,结果反而让建筑不伦不类。还有些部门已经开展了城市色彩设计,想把一个城市定义成一种颜色,但这些措施却引起社会上不少争议。其中也不乏很多创新。创新是进步的表现,但有些却是为了新奇而创新,一时陷入了“奇特怪异就是美”的误区,于是各种“奇葩”造型的建筑就在各个城市流行起来!使得创新杂乱无章。
当然,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自然会有新的产物出现,我们也没有能力让历史在不断推进中仍然保留其原有特性。对历史的态度应该是尊重、保护,而不是盲目的效仿造假!比如说大漠之北的城市把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给搬去,它虽然追求到了建筑的型,却追求不到建筑的灵,只能使得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社会环境发展不匹配,东施效颦罢了!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特别是科技与信息传播达到高度共享时,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越来越国际化。城市建设中的建筑及景观在经济、技术、艺术、哲学、等文化领域中的体现越来越统一,城市的传统特性逐渐被新的共有特性所替代、深化,因此也不断趋同。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在不断地加深,城市的定义也在不断变换更新,复杂性也不断增加。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城市的趋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这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力综合发展的体现。这不是我们定义一个城市色彩,民族标示所能改变的。
趋同是不可逆转的大势。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大趋势,认识到根本原因并找到梳理方向。做到趋同中有新异,百花齐放而又不乏经典。实现这一点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城市采取不同的城市规划!比如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应该注重对有历史、有故事的老建筑的保护!我们应该让其中的优秀文化保留下来、传承开来!如果当时能够合理的规划,北京就不会失去充满历史的老城墙,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当然、对于一些年轻的城市,我们应该发挥其自身的特色,而不是让它建造一些当代的“古建筑”来装厚重!每个城市都应拥有自身的标签!比如港口城市,能源城市,科教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城市等等!当然我们还需提高全民的审美文化水平,只有当每个人的审美水平提高之后,我们的城市才不会出现另类的建筑,我们也就才会更好的生活在自己的城市里!
古人认为:天人合一是一个城市的最高境界!现在看来、又何尝不是呢? 没人会喜欢“钢筋、混泥土和粑粑的森林”、也没人会喜欢生活在千城一面的地方、也没人喜欢天天和汽车尾气、雾霾天打交道!所以、合理的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真正的实现“天人合一”!
(以上就是自己对于这门课的看法和收获,以及对于老师授课的评价)
第二篇:建筑消防学结课感想
建筑消防学结课感想
13安全(2)班
方岩 *** 建筑消防学是我们这个学期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由夏云春老师任教。虽然学校把这门课定性为考察课,没有考试的要求,但对于即将结束大学生涯,马上步入工作的我们来说,这门课程还是给予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并且大大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在大学里,我们早已习惯了老师上课念PPT,对书上课,照书上课,特别是偏于文科缺于计算的专业课尤为如此(或许不准确,但这确确实实是我的感受)。在课上,老师很少说一些书本以外的东西,即便有,那也是一些无关于课程的玩笑之言。这种上课模式在学生看来是枯燥的,是乏味的,估计老师也有同感,但就是种模式整整伴随了我近整个大学生涯。教科书毕竟只是纯理论上的东西,浮于理论,却脱离实际,很多东西都于我们无太多的用处(倘若不去做研究,只是工作的话)。但夏老师在课上却交给了我们很多书上没有,却有切实有用的东西。
我们这门课程的教材是中科大火灾实验室95出版的火灾学简明教程。前几章述说了一些火灾的基础原理及特性,至于后几章的内容,在我这么一个实用主义者看来却是无甚大用。好在夏老师在结束了前几章的教学内容后,并没有“按部就班”上下去,而是就我们今后的工作环境与需求,给我们介绍了当今建筑消防的一些现状与消防手段。诸如何为细水幕,细水幕的应用与优点,A,B,C三类干粉的使用范围,卤代烷灭火器的替代品等,更有甚者如灭火器的使用,定期检查等等。诚然,从学术角度来说,这些内容没有书上的什么火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火灾学实验等内容有深度,但从我们今后的工作来说,夏老师带给我们的教学内容实在且有用,比书上的那些“虚”的要靠谱的多,对此我一直深感荣幸。
可能有一些同学对夏老师的一些看法有不同的态度,就好像这学期有一些同学因为要找工作的缘故,不能按时到课,需要请假。夏老师请假的要求就是要正规——学院的请假条与批示。很多同学因为这件事觉得老师过于严厉,有点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但细细想来,到底是谁在无理取闹?某些老师因为便利,对于请假一事要求不高,这无可厚非,老师于我们便利是为了方便我们,并不是说老师就一定要为我们开后门,开后门不是其义务。相反,事事严格要求才是求学之严谨。这样做固然会有一些人说不合群等,但这确确实实是一种态度。一个事事认真,严谨的人反被指责,是我们错了,还是人心变了?这里我不在多做分析,这毕竟不是这篇文章的主题。
火灾是一种违反人们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现象,是当今世 界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多发性灾害之一。火灾的发生频率很高,后果难以预料,造成的损失与危害触目惊心。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WFSC)近年来不完全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火灾 600 万次~700 万次,每年死于火灾的人数约有 6.5 万人~7.5 万人。据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爱尔兰等 10 个国家火灾统计显示,人口总数占世界总人口的 50%,每年发生火灾 368 万次,死亡人数 43155 人,每年发生火灾的次数约占世界火灾总数的 58%,每年火灾死亡人数约占世界每年火灾死亡总人数的 63%。
目前亚洲绝大部分国家正处于经济的发展中阶段,消防水平还相对落后,许多经济落后国家的消防设施还不完善,技术安全措施还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人们的整体文化素质和消防意识普遍偏低。鉴于目前火灾形势的严峻,努力避免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许多国家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建筑火灾已成为城市中最为严重的公共灾害之一,是全世界防灾减灾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夏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上播放了一些火灾的视频,展现了大量火灾现场或者实验中的图片,为我们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火灾的危险性,使我们直观地感受到火灾的危害性和科学实验的奇妙。在课上也讲解了一些逃生原则及其疏散注意事项,这对于我们而言是十分宝贵的,因为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都有遇到火灾的危险。
本门课程中涉及到了在一些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中可能经常遇到的一些数值,比如管道直径,老师因地适宜地结合教室里的管道给我们进行了现场讲解,效果远远好于空谈数据。老师强调要求我们看到管道就要知道数值,这是工作与生活中的常识,这对我们很有启示作用,也更加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同时在课程的学习中,还会时常设计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燃烧学中的一些知识,在夏老师问我们的一些问题中,这些知识就是解答的关键。但我们时常答不上来。学会未必掌握,学科与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任何自然规律都不是单独,孤立的,而是与其他规律,法则紧密相连的,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这是夏老师没有明说却又用事实教会我们的。
这门课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师教给我们的学习方法,这是在这门课之外依然能够广泛运用的方法论,是很具有科学性的,这对我们不管以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哪怕是转行从事别的行业的工作,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夏老师所说的“虽然大四了,但是还有半年多,还可以抓紧时间多学一些东西”的话给了我很大触动。大学生涯即将结束,我们也将步入工作岗位,这最后半年的大学时光将是我们最后一个时间较长,无其它杂事干扰的加油时间。因此要好好珍惜这段时间,为了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够充足的积累。
消防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必要的,是保障自身安全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如夏老师在课堂上所说,如果我们能够多改善一下实验条件,在教学工作中能多一些实验尤其是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相信会有不少同学学到真本领,对自身今后发展将会很有帮助。
这学期消防方面的实验是由徐老师指导我们完成,在我写下这篇文章时,4个课时的实验已经完成了2个。但实验的内容都是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现象与点火实验。个人认为,既然是建筑消防学,实验内容若是灭火是否会更好。消防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很必要的,是保障自身安全最基础的知识,因此,如夏老师在课堂上所说,如果我们能够多改善一下实验条件,在教学工作中能多一些实验尤其是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相信会有不少同学学到真本领,对自身今后发展将会很有帮助。
通过这一学期的课程,学生从夏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老师一次次指出我们问题对我们进行鞭策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自己大学前三年的虚度,常有悔恨之感。然而,生活总是要向前看的。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不管怎么说,感谢夏老师对我们的鞭策与教导!祝夏老师在学术领域能够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建筑讲座感想
建筑讲座感想
班级:建筑092 姓名:戴超杰
学号:2009014094
这个学期,我们专业请到了两位外面的设计行业的老是到我们学校进行讲座,他们在这个建筑行业从业也有一些年头了,在这个行业里,他们也算是颇有建树了。
第一次的讲座是宣会军老师的讲座,他在讲座上讲了很多关于他走上这个行业从报考学校到如今的一切历程。讲座上,宣老师讲了很多他从大学里的故事和一些和我们在校是一样有困惑的问题,他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解答我们即将要走上的这一个行业的道路。对于大四的我们,即将走上社会,从老师的经验上,我们能学校很多东西,同时,他告诉我们,在我们毕业的前期,我们不用过分的在乎利益的得失,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东西,充实自己,他很生动的讲了关于他毕业的时候,他一个人找实习单位,找工作的事情。他的经验让我们对于我们将来要走的道路有了一个借鉴的作用。我觉得,在老师对于他自己的经历上的一些讲解,我们能够更加明白将来的道路,选择自己要走的就业之路。
同时,第二次的讲座是李钰琛老师给我们讲的一个讲座,他的讲座,名字很生动——明年的今天,你会在哪里?这个课题在看到之前,我就有一种快要走上社会的紧迫感,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将来,我会在哪里。李钰琛老师给我们讲了关于现在的就业形式,和我们专业上的就业的情况。他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分析了当下我们这一届毕业生即将就业的就业形势,在他的讲座上,我认识到,现在我们的就业形势是相当紧张的。我们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同时在专业上,他也给我们看了很多的现在我们行业的一些专业的案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总之,这两次的讲座,对我们来说还有颇具意义的,对即将走出大学步入社会的我们来说我们还是获益良多的。
同时,审视自己。我已经在大学学习了四年的建筑设计了,我刚从大一的一个新生到现在的大四毕业生,我觉得时间真的过的好快,我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我好像才经历过高考的折磨,才在大学过了不久,但是现实是,明年的今天,我可能在一个不大的单位立面当一个职员,谁又能知道呢。这四年,我对于建筑这一门专业还是有一些喜欢的,因为建筑学它有它的魅力,我觉得在自己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肯定的时候,一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吧。我对建筑专业的理解在于我们要理解建筑的方方面面,建筑是艺术,也是和人类息息相关的一个东西。在学建筑的时候,我们学了很多艺术上的东西,记得大一的时候,我们学了很多的制图方面,色彩绘画方面的知识,这个对于我i们建筑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些是我们提升我们的修养,提升我们的审美观和基本功的东西。我觉得,建筑,它是艺术。同时,建筑也是个很实在的东西,也不是只有美,在建筑设计课的时候,我们就了解到,我么建筑设计,并不和艺术那样,只是最求美,它的魅力在于,你的美是基于很多的专业知识,比如构造上,结构上,材料上,方方面面的东西。在我看来,建筑学,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建筑是比文字还要古老的东西,我为我选了这个专业而感到高兴。
大学四年就那么匆匆过去了,可能我还没有准备好,可能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那之前是那么的焦虑,坦白的说,我还是有点害怕走向社会的,两次意义深刻的讲座,可能一定程度上对我将来要走的路有了一些帮助。可能还有点青涩,还有些迷茫,但是我还是要走下去的,我还是喜欢建筑设计的,我希望我能够一只喜欢建筑设计并且就那么走下去。
第四篇:建筑毕业感想
毕业感想
时光荏苒,青春行走在时间的河岸,渐行渐远。初夏又至,七月的脚步越来越近,转眼三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又要开始新的征程。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青春纯真的三年,忘怀的三年,这将成为我人生美好的回忆。
2008年9月,刚入校的自己还是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现如今已经改变了许多,变得坚强自信。记得我踏入校园里的第一刻,心里感到一阵阵的失落,想想自己将在这里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免感到一丝失望。在随后的几天中,我努力做着调整。我安慰自己,能够来到这里上学,这也算是冥冥中的注定吧 我也知道“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因此我决定从此要珍惜我的大学生活,珍惜每分每秒,还要在以后的时光中爱上我的母校。事实证明,在这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我也正努力实践着它。
这三年中,学校中的许多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着我们,把知识的火炬传递给我们,为我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他们是一盏明灯,指引着我未来前行的方向。
在这里,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同学。大家聚到这里,也是一种缘份。三年同窗,相儒以沫,岂是几个字能将它们一一叙来。友情是财富,在我今后的几十年中,它将伴随着我,直至我生命的尽头。
机会如同时间一样,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机会抓住。当机会来临时,如果没有实力,那便也只会白白丧失良机而已。在闲瑕之余,我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学校的图书馆给了我成长的精神食粮,充实了我的大学生活。每当下晚自习的时候,一个人走在校园里,望着路灯下的时而长时而短的身影,心里畅想着未来,不免产生对未来的无限向往。
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自由与空间,同时也给予羽翼未丰的我们以呵护,为将来能够自由地在天空遨翔磨炼着我们的翅膀。在大学中,我懂得了坚持、懂得了努力、懂得了拼搏、懂得了付出、懂得了放弃„„是你架起了走向成熟的桥梁,为我步入社会作好铺垫。也许我曾经有些失误,也许曾经迷失过方向,也许曾经滞留在某处没有前行,也许曾经有过让老师失望。这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将与那些曾经不愉快的事,徜徉在我历史的长河中,经过时间的洗礼,经过回忆的洗涤。当再次回想时,嘴角的微笑便是对此的最好诠释。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每一个人都很普通,很平凡。梦想就像天空里可以远飞的风筝,但追求过高也难免于飘零。所以,还是脚踏实地的好。也许别离的时候,抱着简单的行囊说,好像落了什么东西,又想不起来是什么。也许,这种隐隐的失落会陪伴我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这一段青春,这些同路人,我们携手创造的一个时代,这些我最珍贵的,我怎么也带不走了,它永远的留在了校园里。
人生最美好的大学生活就要永远的划上句号了,并将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回忆。在今后的漫漫长路中,大学生活将是我永远美好的回忆。它是我生命的一个里程碑,记载着我的一段最为美丽和宝贵的人生。七月,我将远行,带着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告别我的学生时代。如今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也许回首再来,已是雪满白头了!昨天毕竟短暂,明天才是永远,前方的道路依然会有很多荆棘,未来的日子未必就是风和日丽,但我坚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会更好,期待母校的明天更美好!
建筑工程技术
第五篇:建筑课论文
选修课——设计心理学
按照老师给出的两本书——《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我大概地阅览了一下。对于这两本书,我有这样的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总的来说是一本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倡导书籍。一半是辩论性内容,一半是科学知识。既有严肃,又有乐趣。它以7个章节大体讲述。本书开头就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叫“诺曼”。讽刺了那些设计产品,或是产品制作过程中设计者没有考虑或是毫不在乎用户的需要。而制造出所称的“设计品”。
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对表面上相互冲突的各种要求进行协调的过称,因此设计是一门充满挑战,颇具意义的学科!
按照唐纳德.诺曼的话来说:“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
而同样出自唐纳德.诺曼的《情感化设计》一书中,他在设计心理学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解说设计,揭示出情感与设计之间的奥秘。他在书中指出:单纯是运作良好的物品未必会受到用户的喜欢。因为人都有感性的一面,对待一个物品,除了理性分外,还有感性认识的成分。而且,很多时候,感性认识比理性分析对于人们做出决定更为关键。这说明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因此,一个成功地设计者,必须在重视产品的易用性的同时,还要强调产品对用户的情感影响。诺曼指出,一项设计必须考虑三种不同的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和反思的。本能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外形,行为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操作,反思水平的设计关注的是形象和印象。本能和行为水平在全世界都是
相同的,尽管有迥然各异的文化。只有反思水平在文化间有很大差异。
关于室内设计的心理学在现实设计中的分析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色彩在室内设计中起着改变或者某种格调的作用,会隔日人带来某种视觉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享受。人进入某个空间最初几秒钟内得到的印象百分之七十五是对色彩的感觉,然后才会去理解形体,所以色彩对人们产生的第一印象是室内装饰设计不能忽视的仲要因素。色彩具有唤起人的第一视觉的作用,具有打动人的力量。色彩给予人类生理、心里等方面极大的影响。色彩能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感情,直接关系到环境气氛的创造。
像红色、橙色和黄色这样的颜色,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比实际大。物体看上去的大小,不仅与其颜色的色相有关,明度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红色系中像粉红色这种明度高的颜色为膨胀色,可以将物体放大。而冷色系中明度较低的颜色为收缩色,可以将物体缩小。
像在夏天,使用白色或浅蓝色的窗帘,会让人感觉室内比较凉爽。如果配上冷色的室内装潢,就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到了冬天,换成暖色的窗帘。用暖色的布做成桌布,沙发套也换成暖色的,则可以使屋内感觉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