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心理健康课感想
关于心理健康课感想
大学就像是社会的缩影,里面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人。在高中,我对大学是充满希望的,但是刚进大学的时候顿时对大学感到很失望,因为它并不像电视剧和电影中的那样好玩自由,也并不像老师所描述的那么美好。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的反差确实很大:生活上没有了家长的照顾,学习上了没有老师的督促。彷徨、寂寞等各种不良心态一定会干扰我们的生活。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大学中,很多的东西都要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在大学里比你强的同学比比皆是,他们有的多才多艺,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成绩优异,这时往往会让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因此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让这些问题得到一定解决。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我希望能收获到一个心理健康的自己,从而使大学生活更加精彩和健康。
下面我开始谈谈章节的疑惑,我谈的章节为第九章大学生恋爱心理。因为我和许多同学对这个问题疑惑较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恋爱究竟是利还是弊,大学时期要不要谈恋爱。同时还有恋爱双方的心理和价值观的不同对恋爱产生的影响还有就是部分同学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
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最后一个就是有的同学觉得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以上内容就是我对心理课的感想及对章节的疑惑。
第二篇:大学心理健康课感想
大学心理健康课感想
在上大学前就听说大学要开设心理健康科,于是我就一直在猜测,心理课到底是怎样的,是不是老师会给我们讲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呢,是不是社会心理学、职场心理学这一类听起来很高深的课程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课。四个班的同学们一起在一个大阶梯教室里上课,气氛跟高中的时候很不一样,教室里回响着老师扩音器的声音,感觉上课的气氛比高中要轻松很多。同学们对这门课程都不了解,但是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下,教室里变得很活跃,同学们都很激动,积极的讨论起来。老师跟我们讲了很多心理学上的有趣知识,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对人以后的发展的影响大小。我这个时候才明白,以前的我认为智商越高的人以后的成就越大这个观念是错误的,相反的。情商越高的人在以后的成就越高,而智商是由先天决定的,情商却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所以一个人要想成功不必要智商很高,在现代社会中打拼,情商才占主要的因素,所以那些失败者都不需要怨天尤人地说“自己的智商低于谁谁谁”了。在心理课上,我们做了很多心理测试,比如看一个人的左半球大脑更发达还是右半球的大脑更发达,看人的压力承受能力是否够好,这也是FBI测试犯人是否犯罪的一项心理测试,如果是正常人,那么看到的布满圆点的帘子就会不懂或十分缓慢的转动,而如果是犯罪分子看到那张图,就会看到图里面的圆点在飞速的旋转,这是因为犯罪分子做贼心虚,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心理承受很大的压力,所以才会看到飞速旋转的圆点。我们还看了很多有趣的视频,其中有一个外国的心理学家们做的视频,内容是测试不同的人对于自我克制的能力大
小。首先的测试者是小孩子,小孩子按理说是最抵抗不了诱惑的,当
工作人员告诉孩子们只要在规定时间内不吃掉盘子里的糖,那么时间
一到他们就会得到另外一颗糖。工作人员走之后测试便开始了。孩子
没看着充满诱惑的糖果,但又犹豫着该不该吃,既想一尝盘中美味,又想再多得到一颗糖,很是为难。但是最终想要多得到糖的欲望终究
压过了直接吃糖,于是所有的孩子都开始等待。等待的时间是漫长的,何况面前的是一颗充满着诱惑的糖,孩子们都坐不住了,于是自我克
制就开始发挥作用......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尽力的抵抗诱惑,有的对其视而不见,有的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后,终
于有孩子忍不住吃掉了糖,而有的孩子则坚持到了最后,在多得到一
颗糖之后迫不及待将两颗糖都放进嘴里......接下来是对大人们做的实验,通过实验录像来看,大人们的反应与孩子们的惊人相似,这
让我们非常惊讶,看到那些在录像中像孩子一样无法抵抗诱惑的大人
们,我们完全无法想象。老师告诉我们,人的自我克制能力是因人而
异的,小孩子如此,大人也不例外,而那些自我克制能力强的人,往
往成就更大,因为他们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所以成功的往往是他们。
心理健康课与大学生活也息息相关,比如谈到的大学生宿舍关
系,现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大学宿
舍里寝室之间同学们的人际关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问
题。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生惯养,从没做过
粗活,家里的人都围着他转,说白了就像小皇帝一样,到了大学以后,在宿舍里没人围着他转,没人听他指挥,没有人帮他做任何事,这个
重大的转变就会使他突然变得很不适应,而这时候心理的调节就十分的重要。有的人在初中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学校里的好学生,老师眼里的宝,天天被老师表扬着,被同学羡慕着,难免会心高气傲,自大起
来,觉得自己跟别人不在一个层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
他人,然而上了大学之后,发现没有人崇拜自己了,没有一群人来仰
望自己了,心里的落差不是一点点,而在宿舍里还是自认为高人一等,一副不屑与别人为伍的模样,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远了,如果再加点
儿坏脾气,就会被大家排挤,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宿舍里还有一个
问题,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生活习惯的差异。宿舍的室友都是天南地北
聚到一块儿的,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的人一个月不洗澡,有的人每天半夜煲电话粥,有的人特别自私,一点儿东西都不让别人
碰......这些久而久之都会成为引起矛盾的导火索,但其实只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用为别人着想的方式,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大学
其实是个小型的社会,每一个人在大学的生活就是在模拟着以后走入
社会的生活,在大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以后走入社会能够如鱼得水的基础,也是在走进社会之前提前的演练,所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
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现代的“微表情”知识。微表情是指人在极
短的时间内所作出的表情,这个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实情绪,但是一般
人不容易捕捉,而这个微表情多用在刑侦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
过微表情我们也能够知晓对方的真实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和真实的交流。
心理健康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人处在社会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坎
坷需要经历,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击之后变得更强,有的人永远悲观,所以他一事无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后都暗示
自己“我能行”,所以他终将成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的乐观的态度,才会将你引向成功。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感想
首先我非常感谢老师能抽出时间来看这份作业。就感想而言,我主要谈谈关于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感想。
爱情这个话题亘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讨论的热点。在现在的大学里,无疑是广大学子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在的大学生恋爱早已不再是过去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具有极大的魅力、吸引力,拨动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又是莘莘学子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因为恋爱严重影响到自身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情侣大有所在。因此,我们必须讨论一下:如何去恋爱?要让广大学子培养一种正确的恋爱观!
当前的大学里,恋爱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很多情侣真的做好了恋爱的准备了吗?自身足以成熟来面对恋爱吗?我想是没有的。在我看来,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自身的资本也不够来好好爱一场。
在我看来,现在的大学生恋爱,通常反映出的心理特征是:
1.对性的好奇心理——由于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对的性冲动感与对性的亲近感很强。
2.对对方的占有心理——在高校这个聚集着众多才子佳人的地方。有些大学生认为:一定要先找个好的,不然以后找到的就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于现在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在大学这个远离父母的地方,出于对情感的寄托而选择恋爱,希望继续依赖对方。
4.补偿心理——部分恋爱只是为了从对方那里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寻求刺激——由于自己生活的无趣,希望在感情上充实自己的生活。而在感情上寻找到的刺激感就是他们所追求的。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我们已经到了恋爱的年纪;另一方面,我们却没有完全进入社会,在经济上还没有独立,将来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大学生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存在“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在我刚进入大大学里,所看到的情侣就非常多。现在在学校待的时间久了,看到的情侣就更多了。也许是社会中在变化吧,恋爱似乎已经成为了普及化的东西。情侣四处都有,爱情的花朵随处可见。
大学生谈恋爱历来有之,但过去似乎多是高年纪学生,是所谓“学业、爱情双丰收”的时期,而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学业未成,却恋爱先行,很多学生在刚进大学校门就走进了恋爱圈。并且,很多学生在高中、初中就已经有了恋爱经历。
过去,中国人谈恋爱讲究的是东方民族的含蓄和深沉,恋爱处“地下活动”状态,常常鲜为人知。而现在大学生谈恋爱,不仅不怕别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让人知道的心态。时下,只要你步入大学校园,便能目睹成双成对的青年情侣在公开场合卿卿我我,旁若无人。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也会感到很多心理困惑,其原因为:
一是因为在大学生心目中,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失落。也就是说,总相信有完美的爱存在,可现实却是,没有十全十美的男人或女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自己。
二是由于恋爱能否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年龄、外貌、品行、性格、文化、职业、兴趣、爱好、经济状况等等,或许只有某方面的相互欣赏和认可就走到了一块,或许也仅仅因为某一点小小的看不惯就分手了。殊不知,要达成多方面的默契是需要时间的,要建立一份永久的爱情与幸福的家庭是需要相互理解、共同努力的。
三是由于很多大学生年级尚低、涉世太浅,缺乏深入了解和正确判断与评价一个人的经验;由于他们过于情感外露、行为外向,盲目地一扫传统的以含蓄、深沉为美的恋爱方式;因为他们年轻、冲动,情爱的发展极易受性生理与性心理发育的控制;而且,现在的社会本
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任何东西都是有双面性,恋爱也不例外。恋爱有它美好的一面,也会有它不好的一面。恋爱的时候一定会体会到幸福的感觉,但是必然的,也会尝到其中的涩味。我的恋爱给我的形象是深刻的,虽然我们到最后还是分手了,但是正是这次恋爱让我成熟了更多,也懂得了更多。在大学里,不要选择盲目的恋爱,不光是恋爱,干什么也不要盲目。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所以,在恋爱时,既要改善自己的缺点,也要包容对方的缺点。两个人要互相支持才能长久!我相信,爱情的美好要大于它的不好。要合理去恋爱,不要冲动,一段感情的维持不是简单的事情,要共同经营。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对大学生恋爱的感想。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感想
新传大类一班 李想 201310608
3大一开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受益颇多。从小到大类似这样的课程从未间断过,如思想道德、思想政治等等,在我看来这些课程都旨在培养我们健全的人格、正确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但总的看来,同学们上这类课的听课效率实在有限。不妨比较高数课堂与心理课课堂,高数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抢前排的位子,而心理课大家却都不约而同的挤到教室的后排。虽然老师同样认真的备课,然而所受的同学们的“待遇”却相差万里,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在“作祟”:高数的成绩评定更严格,同学们中有许多想转经管院的,高数成绩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心理课相比之下就“没那么重要了”,因为没有严格的考试、未来的竞争中也不需“心理课成绩优良”的凭证,故心理课就成了“聊天玩手机睡觉”的殿堂。想必老师也是十分无奈。
然而心理课真的如此“无聊”、“没用”,学校何必花费时间精力开这门课呢?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现在的学生们多少都有些心理问题,同学们对于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这几种态度:
1、自己都没察觉
2、察觉了,但不在乎
3、察觉了,觉得恐慌,又觉得自己是异类,不敢和别人倾诉
4、察觉了,主动咨询,不断改变、调整自己的心态。现实中第四种态度应该是很少的,前三种态度其实都是定时炸弹,若不好好处理,随时都有可能一触即发,轻则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引起自己与他人的矛盾;重则毁掉一个人的一切,如自杀。这时候,高数成绩还重要吗?故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发展的基础,就像树的根基歪了,长得再快也是歪。
也许一些同学认为“心理课上老师讲的内容太幼稚了,太平凡了,我早就知道了”,但这正是心理课的意义所在,若高谈阔论心理学理论则失去了大学生心理课的教课目的。同学们心理问题不就是在生活中的小细节、小摩擦、小情绪中产生的吗?一
些同学有疑虑但又不敢向别人询问,心理课上的身边的例子也许就为其解答了,并让其知道“我不是异类,有这种心理是正常的”,并继续了解如何解决;没有这类心理问题的,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其有了预防的心理,当其遇到这类问题时,至少打了预防针,不会猝不及防,不知所措。并且心理课上有许多趣味小互动,通过轻松的活动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与他人、达到教学目的。印象深刻的是在规定时间内写下若干个形容词形容自己的性格,若不是这次活动,日常生活中我真是很少如此审视、剖析自己。而认识自己是改变自己的前提,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让我更好的调整自己,这也是我从中受益的部分。
但我个人认为,心理课有用,但是效能最终还是有限。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的因素,主要是所处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心理课只能起到小修小补的作用,心理课老师再优秀,一个酗酒家暴家庭里的孩子很难心理健康。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年轻,发展初期暴露出许多问题,虽这都是必经之路,然而不免的这些不完善会对青少年造成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要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主要还是完善各种制度,提供较好的社会氛围,最重要的是教育体制应着重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其懂得调整自己,懂得判断是非取舍。
我对心理课的建议是:
1、活动多于讲课:老师坐在讲台上讲课,同学在下面听,同学们处于被动,效果没有开展活动好
2、缩短上课时间:讲课时间太长同学们注意力难以集中,效果反而不好
3、减少上课人数:三个班一起上课造成课堂秩序混乱,许多同学趁人多干别的事或捣乱。
最后,感谢老师大半个学期认真负责的备课、教课!我从中受益许多。
第五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感想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感想
有人认为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值得关注,但事实上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情况已不容乐观,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大变化的时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平衡的状态,同时又容易受到很多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旦出现,就有两种发展结果,或者自然好转或者成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基础,慢慢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或者精神疾病。因此,尽管小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都不严重,但是如果不能很快的解决,也会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需要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并辅导心理有问题的小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在学习《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后,我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有很好的心理的素质
为人师表,教师的心理健康能有形无形的影响小学生是否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曾经见过一个很优秀的教师,她的班级无论何时接触都给人一种阳光向上的正能量。多次接触下来发现:原来是老师身先做表率,她的学生也潜移默化受她的影响,自然而然的也形成跟老师一样的心理素质。如果教师的心理有问题却单方面的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孩子就只会表面是顺从老师,背地里却违背老师,甚至说老师的坏话。所以为了成为一名教师,首先得先反省自身的心理是否健康,能否让孩子也健康成长。
二、教师应对孩子刚柔并施
教师对孩子该温柔还是该严厉一直备受争议,但我却认为应该两者折中而去。我所实习的班级是一年级一班,本班男生较多,有的男孩子有些调皮捣蛋,这些小孩子自控能力较差,有时甚至会知错犯错。教师只能严厉对待孩子,让孩子敬畏教师,所以孩子对教师也不太亲近,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起来比较困难。我比较温柔,孩子们虽不怕我,但是班级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孩子放开了就不易把心收回来学习。有时候我想成为两面性格的教师,该严厉的时候不温柔,温柔只对待那些听话的孩子。总之,教师对待孩子太温柔是不行的,一味的批评和责骂也不行,得刚柔并施。对待孩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定好规矩,让孩子自己明白做事的原则并自觉遵守。
三、教师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营造师生和谐的班级氛围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但是当教师因为个人喜好而对部分学生偏爱,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对教师不满与都好学生妒忌,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的正常发展,从而让班集体不和谐。所以当每一个学生都受到教师的平等的对待,学生自然也会尊重教师,从而就营造师生和谐的班级氛围。
四、教师平时注重学科渗透。
虽然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辅导的课程,但教师平时也应该在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教师可能觉得孩子现在谈心理健康还早或者认为孩子的情感和心理不及学习重要,往往忽略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事实上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高于学习成绩的,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学科渗透,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能更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
五、学校重视心理健康辅导的课程的开展
虽然社会已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很多小学里并未为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辅导的课程,即使有也很少真正将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落实到课堂中,仅单单作了摆设,这样摆设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学校对心理健康辅导的课程的开展的不重视。很多学校都是当心理问题引起重大的事件才真正意识到并开始重视心理健康辅导的课程的开展,虽是亡羊补牢,但学生又不是“羊”,出了事的学生如果早点辅导也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令人惋惜的事件。所以我们要强烈呼吁学校重视心理健康辅导的课程的开展,要求学校做到防微杜渐,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六、家校合作,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
学生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深远的,有时学校单方面已经不能力挽狂澜的辅导好孩子,此时学校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辅导需要依赖家庭的协助才能完成,这时家长应当肩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而与学校共同努力。
七、良好的社会环境的也不可或缺
社会是学生的心理除了受学校和家庭的影响之外的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地方,社会也是学生的另一个重要的课堂。学生的心理问题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社会并未为学生做出什么明显的改变。这就需要借助媒体的大力宣传,不仅是让公众重视,而且要让公众的自觉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三方应该为祖国的未来一代的健康成长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