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下简称《岁月》),了解了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在过去那段日子里,青年习近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感悟习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形成了我们向青年习近平学习、向总书记看齐的高度自觉。
一、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当今青年励志成才的生动素材。
总书记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扣人生第一粒扣子时的外部环境是很不一样的。有人可以在亲人的帮助下扣,有人可以在阳光下、灯光下扣,而总书记当初是在黑暗中摸索,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环境下,艰难而又准确地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惟其艰难,更显伟大,更能够给当代青年以丰富的教益与启迪。
1、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 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我们要把‚两学一做‛实践活动和习总书记青年时代的实践结合起来学习,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2、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奋斗精神。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深深体味了最苦、最难的生活,并在苦难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扁担把他的肩膀磨得一层一层掉皮、出血‛到‚肩膀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就不怕扁担磨了‛;从‚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到‚对跳蚤的毒素产生抵抗力‛;从一开始劳动‚连婆姨都不如的每天五六个工分‛到两年后‚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不管多累多苦,青年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每过一关都是一份磨砺,都有一份收获,不断积蓄着人生升华与超越的能量。这种苦难的磨砺,既是物质上、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心 灵上的。总书记从不谙世事的‚知青‛到自称‚是个普通农民‛‚是黄土地的儿子‛,体现的是思想深处对农村和农民感情的深刻变化,证明已经完全融入了人民群众之中、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大地之中。‚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当代青年不会再有当初大规模上山下乡的那种历练,也很少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担忧,但是同样会碰到‚苦‛的环境、尝到‚苦‛的滋味。作为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没有任何理由怨天尤人,必须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在工作中在奋斗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悔青春。
3、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酷爱读书,是《岁月》中几乎每一位受访者都谈到的对总书记的深刻印象。青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而且一直坚持,广泛涉猎了历史、政治、哲学、文学、外交、传统文化等领域的大量书籍,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用梁家河老乡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当时那么差的学习条件下、不怕考试得零分的社会氛围中,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这是难能可贵的。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注重 从实践中求真知,指出‚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在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我们的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我们应当结合青年习近平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二、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党员干部健康成长的看齐标尺。
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成为‚大家都拥护‛的村支书。总书记用躬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年轻干部‚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为大家树起了看齐的标尺。
1、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一心为民。《岁月》一书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都是青年习近平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 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2、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勤勉务实。梁家河的村民讲,‚近平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那个年代时兴的学习、运动,而是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他给村里办起了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青年习近平的务实还体现在村民都爱听他讲话。村民们都说,‚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习近平开会,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能把人听憨了!‛原因就在于青年习近平‚不说空话,不说大话‛,讲得‚特别实在‛,说的都是老百姓想说的心里话。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选择人民群众急需的事情去干,选择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去干,特别是要把那些已经决定了的好事实事,快干、干成、干好,真正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3、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敢于担当。‚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总书记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带领全党直面问题和弊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以钉钉子精神逐步深化,实现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明显好转。这背后所体现的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责任担当,与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奋斗是一脉相承的。当前,年轻干部必须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敢于较真、敢于碰硬、敢于直面矛盾,争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先锋。
三、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普通群众产生共振的“伟大”。
1、总书记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总书记窑洞里的知青越来越少,但是来这里拉话、讨论事情、听说书的老乡越来越多。这是一幅没有刻意导演、但却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定格了总书记密切 联系群众、深深扎根群众的生动景象。
2、总书记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青年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时,村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难舍难分。40年后,总书记再次来到梁家河,对乡亲们讲:‚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简简单单的话语背后,饱含着与人民的深厚感情。
3、总书记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总书记曾经说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7年岁月,总书记读懂了‚生活‛这部大书,读懂了‚中国农村‛这部大书,也读懂了‚实际‛这部大书。这是总书记与黄土地的不解之缘,从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中汲取到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走进《岁月》一书,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书中讲述的总书记的每一个青春奋斗故事都很实在,都是普通人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但是这么多故事背后的闪光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就诞生了‚伟大‛。正是因为这种普通群众都能理解和认知的‚伟大‛,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才发自内心地感到总书记既可敬、又可亲,既高大、又贴近,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
总之,‚每一代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时代在变、环境在 变,不变的是榜样的力量。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启示,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我们要向总书记学习,始终坚守初心、坚定理想,始终与人民相结合、和群众在一起,多一些摔打磨练、多几分淡定从容,不在坐享其成中虚度青春,要在不懈奋斗中创造未来,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第二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自厅机关党委开展读书月活动以来,我所在支部的党员们一起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作为一名参与者,我利用工作之余时间,读了一些红色经典书籍,其中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通过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使我视野开阔,知识增长,我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乃至心理素质也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一、筑牢理想信念,确保人生正确航向
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他以实践做出了诠释。即便作为“黑帮子弟”处境艰难,但他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始终对党充满信心,矢志要为群众办实事。与他同窑洞住过的雷平生说,习近平有强烈的使命感,在农村的7年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正因如此,习近平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先后10次写入党申请书,不屈不挠,饱经周折方入团入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青年习近平已经把理想信念深深地内化于心,外化成行。当身边的知青或当兵、或招工、或推荐上大学,一个个相继离开梁家河,只剩下他一个人,他还能从容淡定,奋发作为。因为他把自己看作了黄土地的一部分,立志改变梁家河的旧面貌。
作为当代青年党员,理应认真学习党的知识,树立坚定信念,保持清醒头脑,把握正确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做到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观点鲜明,纪律严格;更应不断加强修养,增强党性,在思想上领先一步,在行动上奋勇争先,在作风上率先垂范,在日常的工作中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二、树立“四个意识”,做到思想政治合格
“四个意识”有没有、强不强,是衡量是否政治合格的关键标准。毛泽东同志曾说,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提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特别强调,讲政治是第一位的,并把“做政治的明白人”列在对县委书记四个要求之首。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领袖的成长不是偶然的,领袖来自人民,其思想和魅力的形成是有源头的,党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顺应党心民心,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使我们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激发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维护、捍卫、追随党的领导核心和人民领袖。
作为当代青年党员,理应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保持廉洁自律,强化服务群众意识
廉洁自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保障,要求做事、做人都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为人民服务中汲取反腐倡廉的精神动力。青年习近平为什么在梁家河村和赵家河村群众中有那么高的威望,说到底,是他把群众的利益装在心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所有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为当代青年党员,理应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牢牢把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大旗;将工作岗位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阵地,作为为党和人民多做工作的舞台,立足本职岗位,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工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学习这本书,让我们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众口述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作为一名党员,要以青年习近平为偶像楷模,筑牢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永葆人生本色;要筑牢“四个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与党组织保持高度统一;要保持廉洁自律,处处严于自察,事事严于律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29名受访者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风朴实、引人入胜,再现了一位吃苦耐劳、踏实干事的青年习近平;一位勤奋好学、志存高远的青年习近平;一位一心为民、重情重义的青年习近平;一位意志坚定、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这本书一经出版,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热议,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范本,是我们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不可或缺的“枕边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领悟,现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学习总书记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把信念牢牢植入骨髓。
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磨炼了总书记的坚强意志,更坚定了信仰和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始终不渝的理想信念。面对特殊时期和不公对待,总书记的人生起点是从负数开始,但他从来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执着的追求,艰苦的磨炼,群众的信服,使他终于得以入
吃糠窝窝时,他主动拿自己的玉米团子去换。当他听说做过习老卫士的老汉在集市乞讨时,他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粮票、现金甚至身上穿的外衣一股脑送给老汉。他对经常被人欺负的残疾孩子宽容和蔼。正是这种毫无保留的融入,让他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城市少年,成长为百姓口里“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他上大学离开梁家河那天,窑洞院子里站满了来送他的乡亲,他看着村民石玉兵拄着双拐一步一步挪过来送他,当时就落下了泪,十多位村民一直把他送到县城,此情依依,此意绵绵。总书记后来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始终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他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了党的总书记后的习近平曾经说到“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总书记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由此,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什么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一定要把准群众脉搏,了解群众心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一定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这本书。”读书学习成为总书记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的生活爱好和精神追求。从梁家河的窑洞到清华大学的课堂,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总书记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总书记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更应该学习习总书记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热爱读书、认真读书,不断给自己充电,以更新理念、丰富知识、增长智慧,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四、要学习总书记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把认真作为不解追求。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15岁到22岁,正是从少年到青年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从书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总书记经受青年时代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的考验,正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发挥着总开关的重要作用,采访实录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总书记是怎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实践者,学有目标,干有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种自信,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
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坚持在读书学习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用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在实干中树立信念,用奉献践行理想。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一句话,在农村7年,习近平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7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一是与他这7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有关,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认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业,要在“修齐治平”方面有所作为,这是他成长的内因;二是外部因素。如党组织的培养,家庭与环境的影响,陕北老乡的关怀教育,等等。今天,总书记的“有追求”,主要体现在“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怕吃苦者,会整天处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
第四篇:2018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2018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汇编出版,受到热烈欢迎,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干部应该向总书记学习,做一名有追求,有理想;能吃苦,甘奉献;沉下身,接地气;爱学习,有思想;办实事,敢担当的有为青年。
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青年干部。“人生在世,追求二字。说的就是人要立大志、立长志,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作为我们青年干部,笔者觉得可以概括为四个追求,追求理想的实现、追求知识的提升、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心灵的和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从远的讲,是共产主义;从现实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现在讲,就是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作为青年干部,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每一个人30岁之前,你可以选择,30岁以后,要尊重自己的选择。弄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自己能干什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们的追求是什么!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就是要追求理想的实现,为党和人民干事,而不是只追逐个人名利,要牢记习总书记的教诲“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做一个脚踏实地,追求理想的人。
做一个能吃苦,甘奉献的青年干部。青年时代选择吃苦就是选择收获,总书记在延安七年砥砺,在艰难困境磨砺,为我们树立了党性修养的榜样。笔者在一篇报道上看到: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取决于晚八点和晚十点,这句话很有道理,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学什么就很重要,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都是同样学习以后进入到机关,经过五年或者十年以后又不一样了,这不一样是怎么造成的,就是晚八点到十点过程中取得的,年轻人工作中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亏,只有经过磨炼才能抓住机会。
做一个沉下身,接地气的青年干部。有些干部从参加工作起,一直在县直部门工作;甚至有些干部一直在同一个乡镇、同一个岗位上工作,这种单一的经历使一些干部经验相对缺乏,尤其是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更是缺少处理复杂问题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青年干部要做的是放下面子和架子,去接接“地气”。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村一线、企业一线,甘当小学生,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拜群众为师,多向群众学习请教,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做,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
做一个爱学习,有思想的青年干部。古人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学习对于青年干部来说,尤其重要。在当前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求下,不少年轻干部还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不少同志既不会“出思路”也不会“善操作”,特别是和老一辈相比,在信念坚定、政治成熟、作风务实上还有不少差距。尤其是在当前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下如果不学习上级的政策文件精神,就跟不上工作的要求,就会失职;如果不学习,就无所适从,就会有辱使命;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实现人生理想,就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做一名办实事,敢担当的青年干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没有担当就没有威信、没有底气、没有境界。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不仅要担当工作任务,还要敢于担当各种风险,敢于应对各种情况。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考验的就是我们的担当、我们的魄力、我们的胆识,如果当了逃兵、临阵退缩、等待观望,就是历史的罪人。担当是青年干部最宝贵的品质、最需要的精神。青年干部无论何时都要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要求我们要为民谋事,为民谋福,要有“以担当诠释忠诚,以作为彰显价值”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同步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2.《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由19篇访谈稿组成,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记录了总书记1969年1月到1975年10月在梁家河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翻阅全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爱民为民、勤奋好学、苦干实干的知识青年,读懂他七年知青岁月对于我们基层干部做好基层工作大有裨益。
心里要装着百姓。关于年轻时的总书记,村民首先提到的是“他是个好后生”“他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通过村民朴实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总书记从知青时期起就为民爱民,是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干部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向群众,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这就要求基层干部高度重视并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倾听民情民意,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手上要端着书本。总书记在梁家河闭塞荒凉的环境中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上山放羊,揣着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目前许多基层干部的生活条件确实艰苦,但与总书记七年知青时期相比有了极大的改善,这就更加要求基层干部要有“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本领恐慌,要手不释卷,把读书学习当成生活态度和工作责任,切实提高自身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脚下要踩着实地。三严三实”是党中央对党员干部做人从政的根本要求,这也正是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间的真实写照。他“不管多累多苦,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他当了梁家河的村支书,带领大家建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缝纫社”。基层干部要立足基层,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总书记说过,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我们基层干部要不忘初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要砥砺前行,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与人生价值。
第五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初稿)
岁月有痕 精神榜样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常绿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周云飞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讲述了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生动地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使我们深刻地认识总书记非凡的成长历程,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来源和实践根基。作为一名刚刚从部队转业的专武干部。我要学习习总书记不畏艰难适应环境坚强品质;学习他抓住点滴时间汲取知识养分的求知欲望;学习他融入群众建立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情怀;学习他敢于担当为群众利益干大事的责任感;学习他面对荒山和黄土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全力拼搏的坚定信念。为此我要做到以下五点:
一要始终把学习放在首位,汲取做人做事精神力量。与习近平一起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的书装满了两个箱子,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的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读书就像吃东西,久而久之,读过的那些书就融进了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信手拈来。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讲到“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是一名部队转业干部,在部队摸爬滚打了二十四年,虽然也读过些书,但这种学习的劲头也无法与习总书记相比。我刚转业到地方,要不断增强学习意识。做到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不断将学习的理论法规运用于实践,为进一步做好镇党委分配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
二要始终做到敢于吃苦,树牢坚强坚定的优秀品质。习近平刚到梁家河插队就要先过“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应当说,这四关过得很艰难,既要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更要在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上得到转变和升华。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就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他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在磨难中,铸就了执着的信念、坚贞的品质、顽强的性格、坚韧的志气。这也让他获得了人生的真谛:艰难玉成。我作为刚从部队转业的乡镇专武干部,仍然要保持着部队特有的坚强。少说多做,把武装工作做精做细,为部队输送高质量的兵员,为地方经济建设敢当先锋,在遇到挫折困难时不灰心,在工作取得成就时不骄傲。
三要做到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建立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这是1974年习近平放弃了招考工农兵学员的机会,对知青雷平生说的一段话。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他在知青时代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对人民群众的深情。习近平一心为民的情怀深深感染着我。常绿作为富阳的偏远乡镇,群众的生活水平还很一般,群众改变物质生活水平的愿望很迫切。目前富阳各乡镇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小城镇综合整治。常绿镇党委把发展“红、篮、绿”休闲经济作为常绿发展的一个突破口,我作为党委班子成员,要紧跟镇党委步伐,把镇党委班子精神与常绿的实际相结合,认真做好分管的工作,把群众的获得感作为工作标准。把群众的心声及时反馈给镇主要领导,及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长效细心的工作,树立一名军队转业干部的威信,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四要敢于勇挑重担,为民办实事好事。大事、难事看担当。梁家河的村民石春阳说:“我们选近平当村支书,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的每一个行动和决策都很务实,都是为老百姓的利益考虑的。”一旦担起了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敢干事、敢干大事,这就是习近平做事情时的一个很大的特点。不搞形式主义,立志办大事,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敢说、敢做、敢担当。我们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组织机构,是维系区委区政府与各行政村的纽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虽然自己还在培训阶段,从军生涯中所形成的一些固有思维习惯也在逐渐转变中,但求真务实、敢于担当是军人的优良品质。我会继续保持好这种品质,坚持在一线为群众解决困难,坚持在一线动员民兵参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坚持在一线为部队输送高质量的兵员,坚持在一线完成好党委赋予的各项任务。
五要牢固树立共产党人信念,不断锤炼党性修养。总书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只要经受了艰难困苦的考验、锤炼了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品质,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够处变不惊、应对自如。作为一名在部队工作过二十四年的党员干部,目前刚刚踏上地方工作岗位上会面对不同的困难和挑战,我不能在部队的功劳簿上选择安逸,要持续的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在吃苦中锤炼品行,练就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为区委区政府的“三看四态促转型”工作中不断奋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我是带着一种崇敬、一种敬仰去品读的,无奋斗、不青春。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特殊,一代人总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全区吹响“建设富裕阳光的大都市新型城区”、“打造富阳铁军”、“三看四态促转型”和“一年破题、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号角中,找准自身定位,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发扬军转干部的优良作风,对标看齐,补齐短板,在基层一线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富阳撤市建区贡献我们这代人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