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言稿

时间:2019-05-14 17:2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言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言稿》。

第一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言稿

青年的楷模 学习的榜样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朵什镇团委 冯财林

最近,有幸拜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了解了总书记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我们再来回味和咀嚼这段话,更有一种跨越历史、直击人心的触动与震撼,更能体会到总书记在讲这一番话时的语重心长、殷殷嘱托。这本书的每一个字又是对自己知青岁月的深沉感悟。在那段日子里,青年习近平在艰难困苦中经历摔打、挫折、考验,做到了宠辱不惊、百折不挠、乐观向上,真正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和超越。透过七年知青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总书记‚五四‛寄语背后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就是‚知行合一‛所带来的极其强大的心灵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实践穿透力。这种震撼,吸引着我、同样也吸引着广大青年走进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示。这是人民群众的呼声,这是人民领袖的魅力。

一、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青年一代励志成才的生动教材

总书记寄语青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扣人生第一粒扣子时的外部环境是很不一样的。有人可以在亲人的帮助下扣,有人可以在阳光下、灯光下扣,而总书记当初是在黑暗中摸索,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环境下,艰难而又准确地扣好这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惟其艰难,更显伟大,更能够给当代青年以丰富的教益与启迪。青年一代向总书记学习,就是要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总书记指出,广大团员青年坚定跟党走,就是初心。不忘这个初心,是我国广大青年的政治选择,也是我国广大青年的人生航向。总书记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总书记青年时期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即便是在个人处境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始终没有对党产生过怀疑和动摇。这就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矢志不渝、什么叫理想坚定,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坚守初心不动摇的学习楷模。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在谈到青年成长道路问题时,每次必讲理想,而且都是第一位的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总书记的要求和他青年时代的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真正牢固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二、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看齐标杆

总书记多次用‚墩墩苗‛来比喻年轻干部的成长,深刻指出:‚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担任过驻队社教干部、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在最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做一件件实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成为‚大家都拥护‛的村支书。总书记用躬身实践告诉新时期的年轻干部‚为什么当干部、怎么当好干部‛,为大家树起了看齐的标杆。年轻干部向总书记看齐,就是要一心为民。这本书给我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总书记‚在走上社会之初就与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同甘苦共患难,由此培养了他一生都割舍不断的深厚感情——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这些都是青年习近平为民情怀的自然流露。梁家河的村民们讲,总书记那时候‚主要想的就不是自己的前途,而是怎么能做好村里的工作,怎么能让群众的生活好起来‛。从政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对待这种不确定性,总书记的选择是:‚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总书记用‚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为群众做实事‛来看淡不确定性,与某些干部用拉帮结派、投机钻营来抵消不确定性,是两种选择、两种境界,泾渭分明、高下立见,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现在,总书记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我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它的根基与源头。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三、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在当代青年内心赢得了强大真挚的情感认同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之中,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这个关键历史时期,我们越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坚定信念,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运筹帷幄、勇于担当、率先垂范,赢得了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明确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是党之幸、国家之幸、民族之幸,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政治成果,我们必须备加珍惜、坚决捍卫。

对核心的绝对忠诚和坚定追随,最根本的在于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最深沉、最持久的源泉是心灵上的情感认同。1949年5月7日,周恩来同志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发出了‚学习毛泽东‛的号召,指出:‚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我们的领袖是从人民当中生长出来的,是跟中国人民血肉相联的,是跟中国的大地、中国的社会密切相关的。‛现在,我们同样需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生动地理解和认识我们的领袖,‚不仅看到他们在台上作大报告的样子,也知道一点儿他们的酸甜苦辣和内心世界‛。《岁月》一书正是为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窗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了我们青春答案,为青年学子树立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榜样。广大青年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树立起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第二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鲜活的教材

生动的范本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一)触动心灵的共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口气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书,对诗人艾青的这一名言有了更为触动灵魂的共鸣。这是一本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受访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经历。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在那段知青岁月里,田间地头的一锄一犁、掏心窝子的一言一行,构成了当代青年官兵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部队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每名官兵都应当从中汲取营养,跟随青年习近平足迹找寻青春无悔的密码。

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无论是“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困境,或是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都没有让青年习近平放弃最初的理想。从40年前走出窑洞、北上求学的那天起,“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信念就成为牵引青年习近平不断奋进、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这足以启示青年官兵,只有到艰苦环境中去,才能在实践锻炼中激发潜能、积累经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打牢成长的根基,像当年的习总书记一样,在基层历练、积累,铸就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此时悄然扎根。他用双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样的爱民为民情怀孕育了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反复强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什么要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为什么勉励当代青年“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青年官兵只有把青春植根在祖国大地,奉献于强军事业,才能做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听说,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他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上山放羊,他揣着书,把羊放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休息时,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黄土高原闭塞而荒凉,青年习近平却始终“痴迷”读书,即便身处困顿也没有失去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成了他始终坚持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当前,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军事变革、高技术战争,对军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我们青年官兵必须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习新理论、掌握新装备,获得打赢未来战争的“入场券”和“资格证”。

培塑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习总书记曾说,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在历史亲历者口中,我们也总能听到“近平是了解实际的”“插队几年让他更加了解实际”等表述。青年习近平也给人们留下讲问题“讲得最实”“办法最管用”的深刻印象。正是习总书记这种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支撑他在陕北这块红土地上取到了父辈革命者缔造的“真经”,完成了他最初的梦想。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生活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基层是沃土。青年官兵成长成才,必须脚踏实地、抓住当下、扎根基层,在火热的军旅生活、壮阔的强军实践中实现个人理想。

砥砺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七年陕北生活,青年习近平面对贫苦的农村生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闯过“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积累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实践证明,只要有乐于吃苦的劲头,再苦的环境也能适应,再难的问题也能直面解决。回过头来看,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磨炼,锤炼了习总书记坚忍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使他成为在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中成长起来的党的领袖。这启示我们,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青年官兵要勇于迎接挑战,敢于摔打自己,尤其要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提高打胜仗本领,早日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是李大钊对青年人的勉励。今天的青年官兵,时代性地站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历史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历史节点上,应当把党的创新理论和领袖指引的方向作为人生指南,自觉校正人生航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军旅之路上行稳致远,走出一条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内心的正道坦途。

中共中央党校编写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从“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全方位、全视角还原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讲述了他如何经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过程。读这些感人故事,是一次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是一次情感上的共鸣和升华,更是一次思想上的对表和看齐。总书记身上彰显的优秀品质、人格魅力需要每个人认真学习!

非志无以成才。一个15岁的青年,突然从大城市来到小村庄,面对身体上、生活上的种种不适应,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但他没有因为困难被打倒,没有因为苦闷而消沉,而是在真正融入梁家河的农村生活、深切了解农民生活现状后,立下了“为群众做实事”的理想。因为有了这个“初心”,青年习近平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逐渐成长为梁家河的“好后生”。总书记后来回忆:“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黑夜中指引人生道路的是理想,这也是总书记反复告诫青年人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原因。

唯有初衷不改,方能脚步不停。在这个有些“浮躁”“张扬”、充斥着“速成”“捷径”的社会,总书记“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面貌”的故事,就像夏日里的一股清泉,甘甜明澈,解理想信念之渴。当前,军改正处于深走实落的关键阶段,面临撤并降改、调整分流,我们要努力立起报国志,“工作看我的,改革听党的”“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非学无以广才。能力素质是经过不断学习思考积淀形成的。知青雷平生回忆道:“有时候,我半夜醒来,发现近平还在看书,就问:近平,你怎么还不睡呀?他总是说:再看一会儿。”村民梁玉明感慨:“他在梁家河待了七年时间,我就没见他离开过书本,没见他放弃过读书。”农村知青生活,白天劳动强度大,人已经很疲劳,每天吃得也不好,尤其是当上村支书后又要操心村子里的事,但青年习近平总能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二)磨砺使人成长 总书记与青年学生座谈时曾讲过“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故事,令人动容。在物质生活、信息获取手段都已极大丰富的今天,很多人都有学习乏力、思维懒惰的坏习惯,对比总书记当年在生活清苦的条件下仍能自觉做到学习刻苦、思想艰苦,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反思检讨,看看学习上是否太过放松、思想上是否太过安逸,自觉重整行装再出发。

非干无以造才。梁家河原先是贫困村,青黄不接时全村就出去乞讨。青年习近平担任村支书后,村子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原因在于“实干”!总书记当年带领村民打淤地坝,修建沼气池,打吃水井,开铁业社、缝纫社,办扫盲班,一心为民办实事,就像村民王宪平评价的,“近平在梁家河插队的这七年,是受苦受难的七年,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七年”。人民群众的由衷赞扬源于总书记真正把群众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完成艰巨复杂的任务,解决群众最企盼的事情,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总书记心里装着千百个“梁家河”,挂念着千百万的人民群众,以躬身实践的“实干”精神,带领我们国家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在改革强军的伟大事业中,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同样需要每名官兵团结一心向前看,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能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为实现强军目标不懈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艾平说:“七年知青经历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读罢此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直观地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所在,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到确立以总书记为全党核心的重大意义,也更能让年轻一代明白一个道理:人生需要磨砺,磨砺使人成长。

第三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日前,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收录了当年与总书记同期插队下乡的知青以及当地村民的采访实录,通过亲历者回忆当年总书记在梁家河艰苦奋斗的细节,还原了总书记青年时代的成长经历。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深刻地感受到,这本书不仅翔实地再现了总书记四十多年前的梁家河峥嵘青春,更是一曲嘹亮的青春之歌、一部做人做事的生动教材, 学习这本书,我们要从书中汲取丰厚精神滋养,把理想信念作为自身动力, 用艰难困苦来砥砺青春, 用勤学实干、创新创造来完善自我,永葆赤子情怀本色,总书记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生的价值。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同志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的时候,我就有个想法,如果将来有机会从政,我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工作。”由此可见,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就已经把为人民做实事作为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追求。当年,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面对特殊时期和不公对待,他从来没有对党产生丝毫怀疑和动摇,以无比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精神境界,建立起了对党、对党的事业、对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和执着,并为之无私奉献、不懈奋斗。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精神之“钙”。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尤其是纪检监察干部,更要始终不渝,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坚定不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投

三要做到履职担当。一个没有担当精神的人是不会有所作为的,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我们的人生价值如何实现,就要看我们做了哪些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情。习近平小小年纪就扛起了村支书重任,真抓实干地带领群众抓生产、搞建设。他不仅自己积极劳动,还带领广大社员苦干实干,打出了梁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第一个铁业社、缝衣社、代销点和第一座磨坊、淤地坝,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群众生活逐步改善,村民外出乞讨成为历史,这一桩桩鲜活生动的事例,生动诠释了总书记敢作敢为、执着奉献,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责任担当。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忠诚、干净、担当。在当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的担当精神尤为重要。我们要时刻把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担当、是否敢于担当作为对自己的最基本要求,自觉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使命放在心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从办好一件案件、解决一件具体问题做起,不放过一个腐败分子,不忽视一件群众诉求,坚持对工作负责、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努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

四要密切群众感情。“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这是总书记在总结七年知青岁月时的感言。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是他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老百姓同甘共苦、水乳交融的七年。七年时间,他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到成为乡亲们眼里能挑120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榜样。正是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一次蜕变,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学习总书记厚植为民的博大情怀,学习总书记艰苦奋斗的

第四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人的一生被划分成了很多的阶段,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经历的差异成就不同的人生轨迹。青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这意味着青年时期的经历跟人一生的成长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本书通过访谈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

作为新时代成长的青年人,品读此书能够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

毋庸置疑,本书意义非凡,对青年来说更为意义深远。它是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也是当代青年人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还是当代青年人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更是当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

艰苦奋斗 磨砺七载

1969年,从北京同乘一列火车去插队的知青,大多数人在插队一到两年内都陆陆续续离开了,而习近平在陕北一待就是七年。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习近平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虽然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但习近平七年来经历的恶劣的自然条件、繁重的生活劳动、严酷的政治考验、巨大的心理压力,磨炼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品格风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先贤的这句话在习总书记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实事求是 干在实处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对无所事事的人来说,两年时间很漫长,但若想在两年内做出这么多大事实事,两年时间又实在太短。每件事情都不是特别大事,但是把所有事情集中起来就有很大很显著的效果。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之前村子里从未有过的事,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事,每一件事都是身体力行、苦干实干做出来的事。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苦干实干精神和勇于担当精神。习近平在艰苦时期的苦干实干,为百姓做实事,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决了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干在实处,取得实效,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实写照。

坚定理想 绽放青春

2013年习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习近平“从15岁刚到黄土高原时迷惘、彷徨,到22岁离开时,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七年来,习近平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面貌,在这七年时间里,他靠自己的苦干实干做出了一番成绩,在实干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当今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很多青年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中迷失方向,我们从习近平的知青经历中学习到,年轻人要不畏困难,脚踏实地,苦干实干,经受考验,在努力实干中寻找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情系人民 磨砺初心

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就已悄然扎根,“七年知青经历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们可以更加系统、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到确立以总书记为全党核心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直观地领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精神所在,更加具体、清晰地理解“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的执政为民情怀。习总书记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执政为民情怀与目前的“厕所革命”是呼应的。五十年前,习近平在梁家河做知青时就进行过厕所整改,此后,从河北到福建,从浙江到上海,都一直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年两次重要指示“厕所革命”,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对百姓民生问题的高度关切,彰显了习总书记“民生之事无小事,民生之事一抓到底”的执政为民情怀。

矢志奋斗 砥砺前行

青年有理想,国家才能有希望,青年有信念,民族理想才能实现。七年的知青岁月将青年习近平于黄土高原和基层百姓深深融合到了一起,其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促使他在大学毕业后果断走向穷困人民、走进基层百姓,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习近平从破旧的农村通过苦干实干走进繁华的大都市,大学毕业后又从繁华的大都市主动回到农村,其青春再次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楷模和榜样。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责任感和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

习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当时的严酷考验与巨大困难,准确把握了当时的时代际遇与历史潮流,在艰难的岁月里爱学习、能吃苦、有追求、办实事、重辩证、敢担当,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创业精神。习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告诉我们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不忘初心,励志勤学、刻苦磨炼,敢为人先,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争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见证者和全程参与者,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实践者和奋力开拓者。

第五篇: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摇篮,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近日,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收获匪浅。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内容讲述的是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年轻时的习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讲述的是与年轻时的习总书记一起生活、劳动、生产的群众、知青,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习总书记当年的历练故事,通过故事再现了习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苦是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底色。吃苦,是青年习近平面对困难的勇敢选择。“我就是个普通农民”是习近平插队时常说的话。他既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又以农民带头人的姿态以身作则,与乡亲们一起放羊、铡草、一起挑粪、拉煤,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群众打出梁家河第一口水井,建成第一个淤地坝。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每个人也都有一个历练和成长过程,总书记越是在艰苦的环境,越是不断地学习,通过书籍探寻真理,从而强大自己的内心,充实了自己的灵魂。

大部分人都可能经历艰难困苦的人生历程。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总书记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关键在于他不懈追求,志存高远。

最美的青春是奉献。总书记把七年的岁月奉献给了黄土地、奉献给了老百姓,奉献是总书记坚持的信念。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习近平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入党后不久即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冬天里,社员除了搞农田基建外,还要拉煤供一年做饭取暖用。有一天,习近平在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一些农村在搞沼气,用来做饭、照明,既方便,又廉价。他立即请假自费到绵阳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那时,延安还没有通火车,他坐了两天汽车到西安,然后再坐火车到四川。回到村里后,习近平一边给社员们讲述沼气的好处,一边建了第一口沼气池,用事实来说服社员。当社员用第一口沼气池的沼气做饭照明的时候,乡亲们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的习支书“有知识、点子多”。到1975年,全村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一共建成几十口沼气池,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做饭、照明的问题。

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总书记懂农民、爱百姓,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了这片黄土地,融入到了中国最基层的人民群众之中。

通过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刻感知到总书记青年时期的苦难辉煌,对总书记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我要向总书记学习,不能在应当吃苦时选择安逸,更不能在应该奋斗时选择逃避,而是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在艰苦奋斗中淬炼成钢。还应该把奉献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把人生追求融入到国家事业发展洪流,坚定信念,爱岗敬业,以无怨无悔的奉献书写青春的篇章。

重温习近平主席的七年知青岁月,切实感受作为基层公务员该有的心智和作为,他就像挺立在我面前的一棵树,是极好的榜样。

下载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言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发言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自厅机关党委开展读书月活动以来,我所在支部的党员们一起积极参加读书活动。作为一名参与者,我利用工作之余时间,读了......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通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故事细节再现了习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七年知青岁月,深深打动了我们,也为我们大学生今后人生路上......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困境中的精神升华--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群众眼里总书记的青年。从习总书记成长经历中不平凡青春岁月的第三人视角......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岁月砥砺理想肇基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致迷茫中的青年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心得 在有限的见闻中,我对习近平主席浅薄的认识是:他是威风凛凛的国家主席,是体贴妻子的好丈夫,是命运早被注定的红色革命后......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书籍还原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感触......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初稿)

    岁月有痕 精神榜样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常绿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周云飞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心得体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由29名受访者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陕北黄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