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感
十八大三中全会心得
魏顺 08113012 2013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在历史新起点上迈入了全面深化新阶段,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热情,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攻坚克难。
为期四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包括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城乡发展 一体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等重大政策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尽管前 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 度等多方面改革。
快速城镇化过多的注重GDP的增长,简单地将城镇化定位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大规模的城镇化相当于投资大跃进,在城镇化的大旗掩护下,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将会更加有恃无恐;被城镇化的“农转非”居民虽然“上了楼”,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政府和开发商在城镇化进程中都收获颇丰,但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惠,甚至利益受损。被城镇化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又无一技之长,生活没有保证,日子过得很苦,比征地之前的生活水平降低太多,长远生计更没有保障;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失地农民这一群体迅速膨胀,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现在年过60岁的农民每月能领到几十元的养老金,但由于数额所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问题;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被弃置的“半拉子”工程,不仅工程没有修好,反而浪费大量资金。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作为深化改革重点目标之一。城镇化建设是使农村向城市发展,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解放劳动生产力,让农村百姓过上城镇似的生活,然而近些年来的城镇化似乎已经遗忘了城镇化的最初目的,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部门多方努力。
首先,城镇化的正确定位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心安处是吾乡” 只有心有所属、心安定下来,让老百姓过得踏实、过得安心,城镇化才能稳步推进。这就需要加速推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收入分配体制、养老统筹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真正解决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其次,要将城镇化与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相连。变政府主导型城镇化为政府引导型城镇化,拒绝人为提高城镇化速度,既要尊重人也要尊重GDP。要规划先行,既前瞻又可行,首先考虑百姓民生、集约土地利用和环境。依法有序分步进行,坚决杜绝强拆、逼拆。根除政绩工程,设立监督机制,确保公正公平;最后,城镇化建设需要及时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发展问题,莫让失地农民失掉未来。政府切不可只注重拆迁时执行了政策,农民得到了一定补偿就完事了。关键是要为失地农民着想,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要帮助身无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找好未来发展之路。政府可以组织培训,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以创业促就业,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对于《决定》中所提出的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很深的感悟。《决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 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 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现实社会问题为政策导向,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举措,包括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 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司法保障制度,并以此为基点落实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废止劳动教养制度、改革审判委员会制度、普遍建立法 律顾问制度等。
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是全面深化的改革,一方面注重国家政策的延续性,一方面又是在以前的基础上更深层次触及到社会根本问题的改革。而我认为 推进法治改革对于会议提出的其他方面的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或者说这些一系列的改革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就如同木桶理论中各块木板,每一项改革代表 其中的一块木板,而改革的总体目标既国家的总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则可以视为木桶之中的水,任何一项改革的确实都将导致整体改革效益的下降,各项改革之间相互具有很大的牵连性。从推进法治改革的角度来看,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影响: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法律的支撑。《决定》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立健全 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 究。而宪法是规定国家基本制度的根本大法,进一步强化宪法的权威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现代市场体系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之对应。建立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法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合 理、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没有法律就没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经济。通过为市场经济提供良 好的法律外部环境,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民主稳定的政治局面、安居乐业的社会秩序和切实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保障。建设生态文明,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 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而这些基本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度的落实实施都需要法律予以最终的保障,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的第一要务。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体系需要法律权威的支持。法律绝不仅仅是政府治理和控制社会的工具,在更关键的另一个方面,法律也是社会控制和规 范政府与公共权力的工具。法律至上应成为安排法与权关系的基本原则,法律在公共权力面前取得独立和最高的权威地位是廉洁政府的必然要求,既一切公共机构都 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一切公共权力的行使都必须具有合法性,无论是具体的政府官员,还是政府本身,违法行使公共权力都会引起法律责任,都必须承担 相应的法律后果。
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前进,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我们要坚定中国共 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紧紧围绕在以习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同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悟”
人,不断地自我发掘、自我批评、自我改正,才有进步;国家,不断地自我改革、自我发展,才能繁荣兴旺,而我们国家的进步需要我们党的扶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举行,确实为让我国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发展脚步之所在。
今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我们的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在2020年能否真正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所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当下,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逐步降低,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中也出现了重重关于违背社会和谐发展的问题,例如,工人农民收入分配不均等、生态环境因素日益恶劣、腐败现象严重和政府与市场之间主次关系等。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得不到有效的、快速的解决方式,都将会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绊脚石。
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迫切需求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矛盾,人民在渴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的同时也更渴望有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这些都离不开改革,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我国的改革正从面对具体的经济建设问题转向面对由于经济建设带来的社会矛盾,转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这五位一体的体制全面进发。当前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但我国的人民在我们党的带领下还是需要继续前进。其他国家的借鉴,“摸着石头过河”的时期已经在我国不在适用,只有不断摸索,走出自己的改革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才能开创出发展新局面。
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也就《决定》向全会作了说明,并且,在闭幕后的两天,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文就公布于众,在这十四项改革举措的确立下,我们看到了改革的决心,以及我们国家逐步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
相信在我们党的带领下,我们的改革一定会跨过这道坎。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感
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感
人,不断地自我发掘、自我批评、自我改正,才有进步;国家,不断地自我改革、自我发展,才能繁荣兴旺,而我们国家的进步需要我们党的扶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举行,使我们离中国梦不再遥远。
没有先进制度的坚强支撑,一个大国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呈现怎样的图景?面向未来,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现实问题。
历史如镜,呈现出社会发展演进的铁律:世上很少有一种事物能具备和制度一样强大的力量,决定家国命运,牵动个人福祉。百年以来,多少励精图治,多少探索求存,却一次次与华夏强盛、百姓安康的梦想擦身而过,化作历史钩沉。一个无法忽略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保障,支撑不起民族振兴的宏伟梦想,也实现不了江山永固的长治久安。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21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
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切实有效的制度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具有配套性和协同性,要逐步推进。改革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并不意味着改革要同时推进,同时实现改革目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改革方方面面,非常庞大,每项改革推进的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比如提高微观活力,需要打破垄断,需要政府简政放权,需要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推进要素价格改革等;保障居民权益,需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需要加大环保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要做好改革之间的配套和协同,逐步推进。
这次改革是我们自己主导的改革,不论是改革的原则、改革的设计、改革的路径、改革的方式、改革的理论基础,都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国情、吸收国外经验、汲取传统智慧、照顾历史进程。这才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应有的气度,才是一个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新中国应有的气量,才是中华文化、中国文明、中国气派自然产生的应有的力量。今天,我们坚持不悔进行自我发展、自我改革、自我创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始终不渝、顽强进取地闯出了一条新路,既让自身走出了困境,也给世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让我们期待着未来,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姓名:彭小婷
班级:12级商管01班
第四篇:观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感
观十八届三中全会有感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三十五个年头,党中央也已召开了7次三中全会,今年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因此这次的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这次召开的十八大届三中全会,让我感受颇深。现如今,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降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腐败严重等社会矛盾压力日增。中国能不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能不能冲破发展壁垒?
因此,经济迫切需要增强发展后劲,社会迫切需要化解突出矛盾,人民迫切需要公平正义。这些都离不开深化改革。改革正从面对具体的经济问题转向面对相互交织的经济社会矛盾,改革正从经济体制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全面进发。这次三中全会贯彻五位一体原则,内容覆盖六大方面。与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主要涵盖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同时兼顾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改革。
改革是一场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单兵突进。审时度势,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精心组织,因而,需要党中央在驾驭复杂局面中展示大智大勇,以一种无可比拟的魄力开拓出一条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道路。正如总书记最近所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
党和各族人民必须励精图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发展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人文学院
历史11-1
张岩
电话:***
第五篇: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训练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3、本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4.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5.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的总体介绍
1.全会“决定”的内容简介?
2.全会公报中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6.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7.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9.“2020年改革愿景”是什么?
10.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哪六个领域改革?
答:①经济体制;②政治体制;③文化体制;④社会体制;⑤生态文明体制;⑥党的建设制度。
11.深化改革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④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⑦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三、全会决定核心内容的理解
全会决定重要的具体考点主要有: 1.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5.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6.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9.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答:2013年11月9日——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
4.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答:这是我国的一种政治现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为5年,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任期内,大体召开7次中央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其中前3次的任务分别为:
一中全会:产生主要领导人,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
二中全会:确定国家机构的领导班子等;
三中全会:新领导班子推出他们执政的方向和战略部署。
因此,三中全会通常都很重要,是在前2次全会确定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后,本届新班子大政方针及其举措的具体呈现,通常决定着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家走向。比如,历史上的1956年的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5.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答: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复杂深水区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成就巨大,国力猛增,但问题和矛盾也在积累,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因此,它的许多针对性举措是非常必要的,其力度之大是改革开放35年来所少有的,产生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也是巨大的,所以有人将它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相提并论,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的总体介绍
1.全会“决定”的内容简介?
答:全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共有2万多字,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首先,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总论。由第一部分构成,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等。
第二板块:分论。由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十五部分)。
第三板块:第十六部分构成,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建议阅读该“决定”全文)
2.全会公报中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答: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经济体制改革。6.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处理好政府的市场的关系
7.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联、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都是我们现代化的含义,不受过去传统的那种生硬的、干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强硬的方式,向科学、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9.“2020年改革愿景”是什么?
答: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0.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哪六个领域改革?
答:①经济体制;②政治体制;③文化体制;④社会体制;⑤生态文明体制;⑥党的建设制度。
11.深化改革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④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⑦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尽快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第二,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即大约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些都 5 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三、全会决定核心内容的理解
全会决定重要的具体考点主要有:(1)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5)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6)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9)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如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答: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尤其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第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第三,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第四,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第五,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第六,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这就是说“非公有制”的地位得到提升,可以说与“公有制”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体现了公报中所讲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是讲公平的,在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是公平状态,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在同一市场中,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后你亏损了,后面可以不断地有财政补贴。而非公经济我和你竞争,我亏损了自担。这种竞争就不应该了。所以,这是市场经济的公平。
5.如何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市场作用由以前的“基础性”,变成现在的“决定性”,尽管仅为两字之差,却是本次全会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我国改革开放再上台阶的具体体现,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它区分出的是对政府和市场的新定位,所谓“市场的归市场”,强调市场作为资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其中的方向性信号是政府应该扮演好仲裁者的角色,主要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及市场失灵,包括民生领域发挥主体作用。6.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意义是什么?
答: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纠结在一起,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因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7.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答:因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国力增强,国内外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需要国家层面的专门机构来加强领导;同时,要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成立这样的机构。7.如何理解“ 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答:要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次全会有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有:第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也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时代要求;第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包括废止劳动教养,严禁刑讯逼供等。
3.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24个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5.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建设生态文明,①必须建立体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②划定生态保护线,③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④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