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2 14:0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_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_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第一篇:4_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英国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火灾爆炸事故

调查总结报告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1.前言

2005 年 12 月 11 日凌晨位于伦敦的东北部的邦斯菲尔德油库由于充装过量发生泄 漏,并最终引发爆炸和持续 60 多小时的大火,事故摧毁了 20 个储罐,造成 43 人受伤和 高达 8.94 亿英镑(相当于 101 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是英国和欧洲迄今为止遭遇的最 大火灾。2006 年 1 月成立的独立的事故调查委员会,自 2006 年 2 月 21 日发布

展,这使得先后发展的多家储油公司基本上毗邻建设,甚至互相渗透,形成今天邦斯菲 尔德地区独特的油库地区现状。

整个油库地区夹在樱桃树路(Cherry tree Lane)和邦斯菲尔德路(Buncefield Lane)之间,北部、东部和南部均为农田,在西部和班得瑞大道(Boundary Way)之间分布有 大量的公司和民房(在事故中遭到严重破坏),距离西部的外围墙在 120m 左右(英国 健康安全署按规定可以规划民房的最近距离)。图 3-1 展示了油库地区的周边情况。

事故池 消防泵房 A 罐区

樱桃树路 班 得 瑞 大 道

#12

民房 Fuji 公司

绿化带

围墙 #912 应急 发电机房

Northgate 公司

邦 斯 菲 尔 德 路

RO 公司

事故池

3COM 公司

B 罐区

图 3-1: 邦斯菲尔德库区区域布置图

3.2平面布置

哈福德郡储油有限公司(HOSL),是道达尔英国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合资经营 的。HOSL 分为西区和东区两个区,西区就是本次事故的发源地以及大火的中心,它分 布有 A、B、C、D 四个罐区。HOSL 被批准的最大储存量是 34000 吨车用燃料和 15000 吨煤油。依据重大危险源控制法案(COMAH)要求的安全评估报告在事故发生时正在 进程中,还未完成。

英国管道运行公司(BPA)是由壳牌和英国石油公司(BP)负责运营的管道公司,但它所管理的管道资产属于英国石油管道公司(UKOP)。BPA 在邦斯菲尔德地区的油 库被一条小路(樱桃树路,Cherry Tree Lane)分割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路北边的北区和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南边的主区,都几乎被摧毁在大火中。BPA 被批准储存 70000 吨车用燃料和其他油品。COMAH 要求的安全评估报告已经完成。

英国石油公司(BP)的储罐位于整个邦斯费尔迪库区的南部,由于距离 HOSL 西区 最远得以在这场大火中幸免。BP 被允许储存 75000 吨车用燃料和来自 BPA 的所有油 品。COMAH 要求的安全评估报告已经完成。图 3.2 显示各个区域的相互关系。

整个邦斯菲尔德库区通过三条独立的输油管线输送油料,分别是:

• 10 英寸的 Finalline,首站在道达尔的 Lindsey 炼厂,末站在 HOSL 西区; • 10 英寸的 M/B 管线,首站在壳牌的 Stanlow 炼厂,末站在 BPA 北区; • 14 英寸的 T/K 管线,首站来自壳牌的码头和 Coryton 炼厂,末站在 BPA 主区。

三条管道均采用分批次顺序输送的方式进行输送,混油返回炼厂重新炼制或者直接 混入低品位油罐。油料到达 HOSL 后按不同种类储存在相应的的储罐,表 3.-1 显示了发 生事故的 HOSL 西区各罐区的储存情况。

车用燃料主要由 HOSL 西区、BP 和很少的一部分从 BPA 用油罐车运输出邦斯菲尔 德库区,航空煤油依靠一条 6 英寸和一条 8 英寸的管道从 BPA 输送至伦敦机场,图 3-3 显示了各个管线的相互关系。

3.3 主要安全设施和事故相关设施

3.3.1 储罐测量监控系统(Automatic Tank Gauging,ATG)

#912 储罐安装有 ATG 系统,这是一个储罐的监测和控制系统。ATG 可以监控储罐 液位、温度和阀门状态,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同时 ATG 系统还可以接受来自系统外部 的报警信号并进行相应的动作。对于所监控的数据,包括异常事件和阀门状态均会被保 存数月。

ATG 系统前端包括一个安装在罐顶的伺服液位计和和安装在底部的热电偶温度计,测量数据被传送到 ATG,HOSL 所有的储罐的液位和温度数据均接入 ATG,由操作人员 在控制室通过 ATG 进行日常作业。图 3-4 显示了 ATG 系统的组件和安装位置。

3.3.2 液位超限报警装置

#912 储罐在顶部安装有一个独立的液位超限报警装置(安全仪表系统),当储罐液 位达到极限位置(实现设定)后该装置将向控制室发出声光报警并同时自动关闭储罐的 进料阀门,同时报警信号还会传向上游的 BPA 控制室,这时 BPA 将关闭通向西区的进 油主管线。

西区控制室还有一个优先选择开关可以阻止西区的关断信号传向 BPA,当优先选择 开关被确定为阻止时,会在控制面板上亮起一个红色的警示灯。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3.3.3 通气孔

#912 储罐在顶部设置有 8 个 0.07m2 的三角形通气孔,一是为浮盘上方的油气提供足 够的与外界大气流通的面积;二是在事故状态下起到油品溢流作用。

3.3.4 消防水折流板

#912 储罐罐顶的外延设计有一圈消防水折流板,折流板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罐顶的 消防喷淋装置喷出的消防水可以程瀑布状流下,以最大程度的覆盖罐体;同时也在高温 天气用来冷却罐体温度。图 3-5 显示了折流板的安装位置和外观。

3.3.5 防风梁

#912 储罐的罐体中部有一个防风梁的结构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抵御来在罐体侧 面的风载荷,但它会在罐体的外部形成一个突起,图 3-5 显示了防风梁在罐体的位置和 外观。

3.3.6 防火堤

#912 储罐所在的 A 罐区(类似与其他罐区),设计有防火堤,防火堤的设计容量是 罐区内最大容量储罐的 110%,同时防火堤设计有雨水排出口。防火堤上存在管道的穿越 现象。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HOSL 消防泵房

BPA #12 罐

BPA 事故池

HOSL 事故池

壳牌 BP HOSL 西区 BPA HOSL 东区

HOSL 西区 A 罐区 HOSL 西区 B 罐区

HOSL 西区 C 罐区

HOSL 东区事故池

BP 罐区

图 3-2: 邦斯菲尔德库区平面示意图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T/K 管线 Finaline 管线 航空煤油外输管线

Finaline 管线计量区

M/B 管线计量区

T/K 管线计量区

M/B 管线

图 3-3: HOSL 库区来料管线示意图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个通气孔

检查窗

伺服液位计

独立的液位安 全仪表装置

探测竖井

液位传感器

检查孔

内浮顶

热电偶 温度计

滑动密封

图 3-4: #912 储罐结构示意图

通气孔

消防水折流板

防风梁

图 3-5: #912 储罐外部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表 3-1: HOSL 西区储存情况列表

罐区 A 储罐编号 910

介质 汽油 进料管线 T/K

A

912

汽油 T/K

A Finalline B Finalline B 915

汽油 911

汽油 913 柴油

B 914 柴油

B 916 柴油

C T/K C T/K C T/K C T/K C T/K D 901

汽油 902

汽油 903

汽油 904

汽油 905

汽油 906 混油

D 907 混油

D 908 柴油

D 909 混油

4.事故调查总结

4.1 事故发生经过

2005 年 12 月 10 日 19 时,HOSL 西区 A 罐区的#912 储罐照生产计划开始接受来自 于 T/K 管线的无铅汽油,输送速度为 550m3/h。

2005 年 12 月 11 日 0 时,该批次输送结束,并开始进行例行的液位检查。

2005 年 12 月 11 日 1 时 30 分,例行检查结束,一切正常,继续向#912 储罐输送。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2005 年 12 月 11 日 1 时 3 时左右,ATG 的液位数据停止变化,至事故发生时一直显 示储罐液位在大约 2/3 处。由于 ATG 的数据一直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和 ATG 相联的警 报系统一直没有动作,致使充装一直继续。

2005 年 12 月 11 日 5 时 20 分左右,按照当时的充装速度和#912 储罐容量,储罐已 经完全充满。

2005 年 12 月 11 日 5 时 20 分左右,#912 储罐上安装的独立液位超限报警装置未动 作,充装继续,导致汽油开始从罐顶的通气孔向外溢出。

2005 年 12 月 11 日 5 时 38 分左右,溢出的汽油开始在 A 罐区内由#912 储罐位置向 西蔓延,从视频和目击者反映的证据显示,当时的蒸汽云厚度已经达到了大致 1m。

2005 年 12 月 11 日 5 时 46 分左右,液态的汽油开始从 A 罐区的围堰内溢出,蒸汽 云的厚度达到了 2m。

2005 年 12 月 11 日 5 时 50 分,蒸汽云扩散到 Northgate 公司和 Fuji 公司的停车场。

2005 年 12 月 11 日 5 时 54 分,由于通往金斯顿地区的阀门关闭,T/K 管线输向#912

储罐的流量由 550 m3/h 增加到 890 m3/h,溢油进一步扩大。

2005 年 12 月 11 日 6 时 01 分 32 秒,当地的地震记录仪记录到了最大的一次爆炸,随后又发生了多次爆炸以及持续的大火。

图 4-1 显示了事故发生过程的主要事件,图 4-2 显示了蒸汽云扩散过程。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图 4-1: 事故发生过程

May 2011 28

4-2: Northgate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4.2 爆炸发生时的安全设施及相关设施状态

事故发生时的三条管线状态如下:

• Finaline 管线以 220 m/h 向 A 罐区的#915 储罐输送汽油; • M/B 管线以 400 m/h 向 D 罐区的#908 储罐输送柴油;

• T/K 管线以 890 m/h 向 A 罐区的#912 储罐输送汽油。

33ATG 系统的数据显示,爆炸发生时#912 储罐的进口阀处于打开状态,液位处于 2/3

处,温度数据 3 时开始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液位超限报警装置未发出任何报警动作,BPA 的控制室 SCADA 系统未接到自该系 统的报警信号。

4.3 事故后果

4.3.1 爆炸

最大的爆炸发生在西库区、Fuji 公司和 Northgate 公司之间的范围内。在

持续的大火燃烧了 60 多个小时,烧毁了 20 余座储罐,烟尘和大火形成了高达 60m 的火柱,大火烧毁了防火堤的密封剂和防水剂,穿越防火堤的管线与防火堤之间的密封 也为破坏,导致大量的油料流出,加剧了火势的蔓延。

图 4-6 中

注:红色为一次超压,蓝色为二次超压

图 4-4: 爆炸产生的超压传播方向

周边建筑物 事故区

邦斯菲尔德油库范围 闪火影响范围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图 4-5: 爆炸产生的闪火影响范围

图 4-6: 事故后现场及周边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图 4-7: 被大火破坏的防护堤

图 4-8: 事故后罐区全景

5.事故原因分析

5.1 溢油的发生

从 ATG 系统记录的数据来看,自 11 时 3 时#912 储罐的液位数据不再发生变化,大 概停止在储罐 2/3 液位处,这直接导致控制室对#912 储罐液位失去有效的检测并获得错 误的数据,使 ATG 系统一直允许向#912 储罐充装直至开始溢油,甚至只要不发生爆炸 允许一直充装西区。

BPA 的 SCADA 系统显示事故发生时并没有接到来自西区的液位超限报警信号,通 过模拟一个超限报警信号,证明通向 BPA 的线路以及系统均是正常的,但是启动优先选 择开关,发现并不引发声光报警,但可以阻止信号向 BPA 控制室传送。

由于超限报警器以及系统的供电电缆已经被毁坏了,无法判断究竟是哪一部分发生 了故障。但可以肯定液位超限报警装置(安全仪表系统)在#912 储罐达到警戒液位后,未进行报警动作,导致#912 储罐在已经开始溢油后,控制室仍然继续向储罐充装直到爆 炸发生。

据管理资料显示超限报警器在事故发生前不久才被安装完毕,可能并没有被调试正 确,而且通过事后对同类产品的调研,该报警装置的正确运行完全取决一个核心传感器 在储罐内是否被正确安装。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5.2 蒸汽云的形成

#912 储罐的内浮顶有多处只需要很小的背压就可以穿透的潜在泄漏点,比如伺服液

位计探测竖井的环形密封,检查孔的密封等,使得汽油从这些地方溢出储罐并通过罐顶 通气孔开始向外泄漏。

在汽油开始从罐顶向往溢流后,有三个主要原因加剧了蒸汽云的形成:

• 罐顶外延的折流板阻碍了汽油的向下流动从而形成一个瀑布状的流动形态; • 罐体中部的防风梁

折流板

通气孔

防风梁

形成的瀑布加剧了汽油的挥发,并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蒸汽云

在防火堤内形成的大面积液池,由于增大了传热面积,也加剧了 防火堤汽油的挥发并与空气混合 形成可燃蒸汽云

图 5-1: 可燃蒸汽云的形成过程

5.3 点火源

事故后证明是 HOSL 西区西门外的一位员工违规发动了汽车发动机,排气孔产生的 火星点燃了可燃蒸汽云,同时应急发电机房和消防泵房内的爆炸可能是由于非防爆电器 引起的。

5.4 防火堤的失效

在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池火后,导致防火堤本身的多处结构耐火等级是不够的,包 括防火堤的密封剂、防火堤排水口启闭设施、防火堤上穿管的密封剂等等,甚至防火堤 本身不能抵御如此长时间的大火。防火堤的失效导致燃烧的油料四处蔓延,将火势进一 步扩大。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同时防火堤本身的容积并不能容纳如此大量的溢油,在着火前汽油已经满溢出了防 火堤并随地形向低处聚集,这导致

高风险区<120m 中风险区<135m

低风险区<185m

图 5-2: 邦斯菲尔德地区的风险规划图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6.其他类似事故介绍

表 6-1 显示了其他一些类似事故的情况。

表 6-1: 事故情况列表

地点 时间 事故 爆炸过程

休斯顿,德克萨斯 1962 年 4 月 州,美国

一个汽油储罐泄漏了少许汽油,天 当时的报道为“爆 气基本无风,被一条附近的高速公 炸”。路上的汽车引燃。

贝敦,德克萨斯,1977 年 1 月 美国 27 日

一艘运油船发生充装溢油事故。

没有更多细节,发 生在不太开阔的空 间。

德士古,纽瓦克,1983 年 1 月 7 在向储罐充装无铅汽油时发生溢 新泽西州,美国 日零点 油,大约泄漏了 114-379m3(80-

265t)。小风,被 300m 外的点火 源点燃。

在最大的爆炸发生 前有三次小型的爆 炸,爆炸产生了很 高的超压,但没有 具体数值;发生在 开阔空间。

那不勒斯,意大利 1985 年 12 月 21 号

在向储罐充装无铅汽油时发生溢 油,大约泄漏了 700t。微风,2m/s。

在点燃前汽油已经 从顶部向外泄漏了 1.5 小时,爆炸超 压通过对事故后果 的反演确定至少大 于 48kPa;发生在 拥堵的空间。

圣艾尔布兰市,法

1991 年 10 月 国 7 日 4 点

一条运输管线发生泄漏,汽油进入 围堰,在 20 分钟后,被 50m 远的

爆炸产生了很高的 超压,现场布置的

停车场上的发动机点燃。风速小于 储罐加剧了超压的 1m/s,形成的可燃蒸汽云估计有 传播。23000m3。

杰克逊维尔,佛罗

1993 年 1 月 2 在向储罐充装无铅汽油时发生溢 里达州,美国 日 3 点 15 分 油,大约泄漏了 190m3(132t)。

爆炸产生了很高的 超压,但没有具体 数值。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林查班,泰国 1999 年 12 月 在向储罐充装汽油时发生溢油。2 日 23 点 25 分

爆炸产生了很高的 超压,但没有具体 数值;发生在开阔 空间。

7.建议

通过以上的介绍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邦斯菲尔德地区的 HOSL 油库其实并不缺乏 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图 7-1 显示了它所采用的各种保护措施。

但是在

7.1 安全完整性等级(SIL)分析评价

这次事故揭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用于保证事故不会发生的液位安全仪表系 统(SIS)一旦发生故障,将产生无法遏制的风险,并最终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此事故调查 委 员 会 在设计 和操 作方面 建议 了最重 要的 风险管 理手 段 — 安 全 完 整性等 级(Safety Integrity Level, SIL)分析和评价。主要建议如下:

1)由于

• 非传统的液位超限检测手段,它将不依赖于系统中元件的安装位置,以及摆脱传统

仪表系统的例行检查、测试、可靠性和维护状态;

• 增加可靠性的液位检测系统,并且更可靠的传感器可以实现故障自检报警。

8)安全仪表系统(SIS)的原始数据记录均应得到很好的保存,并被定期的检查以确

保系统的运行达到了设计要求,检查的重点有:

• 记录应该可以被

7)防火堤对于罐区内其他储罐的消防水和冷却水是否有必要截留?防火堤的耐火等级 是否可以抵御长时间的池火?防火堤的密封剂或防水材料是否有足够的耐火强度?管 线穿过防火堤处是否有可燃的密封材料,或者没有足够的耐火等级?

8)当由于爆炸或火灾导致电力中断,所有油泵和电动阀失效时,库区内由于重力作用

而溢流出来的油品是否可以被阻挡在防火堤内?是否可以被控制住而不流出库区?

9)对于库区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最终流向、可能被混入的来自其他地区的废水是否

进行了有效评估?

10)应建立在一级保护层失效后危险物质逸散到外部空间后的探测系统,不仅包括液态 的还包括可燃性气体,业主应立即着手寻找并评估各种方法以确保最有效的抑制,比如有:

• 在可能出现大量高闪点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罐区围堰内设置可燃气体探测系统; • 在溢油保护系统与气体探测系统之间建立联动,比如当检测到大范围的可燃气云团

时可以判定一级设防已经失效,这时通过联动再启动溢油保护系统可以阻止更大面 积的泄漏;

• 视频监视系统可以协助操作者判断一些早期的异常工况,可以将异常工况作为触发 事件,提醒操作者转到相应的画面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11)当局和行业联合会应对以往的关于

将一线员工纳入这个系统,不单单是让他们可以掌握这些共享的信息,也是让他们 有义务、有职责去发现并更新这些内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好的经验得 到共享。

7.3 关于区域布置和平面布置问题

这次事故反映出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传统对于区域布置以及平面布置只是从距离 防范的角度考虑,而没有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这直接导致了这次事故的严 影响范围被扩大。事故调查委员会建议在土地规划以及内部布置设计时采用的一种风险 管理手段——量化风险评价(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QRA)。

1)委员会建议在重大危险源周边或者重点保护建筑物周边的土体规划中应明确需要提

供正式的风险评估报告,并在可能情况下优先采用 QRA,同时英国健康安全署和行 业协会应不断更新用于 QRA 分析的各种资源,比如故障率的统计。

2)委员会员针对该事故采用 QRA 进行了分析,通过结果可以反映出可以很好的印证

本次事故,如果通过该结果进行优化将可以有效抑制事故的波及范围。

3)对于事故后果评估应全面估计可能发生的所有事故,并考虑周边的危险源是否会加

剧事故的后果,如果会应进行全面评估。

4)在风险评估方法中应该考虑安全仪表系统(SIS)可靠性的问题,也就是 SIL 等级 的影响,同时应该考虑周边环境中特殊的敏感人群或者需要特别保护的人群或其他 设施(如急救资源)。

5)在风险方面应考虑社会风险和个体风险,并依据该结果对局域布置和平面布置进行

优化。

6)对于事故后果的判断准则优先采用个人死亡风险 IRPA(基于风险),而不是采用

传统的伤害后果(基于后果)。

7.4 关于应急能力

1)应对应急能力进行评估,确保例如灭火系统、事故池、手动报警开关的应急能力是

否满足要求。

2)对于来自外部的应急救援资源应该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外部的应急计划是否满足

现实的各种事故状况。

3)应对事故后果进行准确的模拟,以此来支持应急准备的计划,应对所有的事故场景

进行设计,并应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May 2011

邦斯菲尔德地区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

8.参考资料

[1] Accident Investigation Report(volume1), Buncefield Major In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 UK , July 2008 [2] Accident Investigation Report(volume2a), Buncefield Major In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UK, July 2008 [3] Accident Investigation Report(volume2b), Buncefield Major In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July 2008 [4] Explosion Mechanism Advisory Group Report, Buncefield Major Incident Investigation Board, July 2008 [5] DNV Illustrative model of a risk based land use planning, DNV Energy,May 2008 5 May 2011

第二篇: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件启示录

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件启示录

作者: 来源:中国石油报 发布时间:2013-12-26 浏览: 2214 次 【大 中 小】 进入商城 联系编辑 我要投稿

关键词:应急管理,安全防线

编者按:3月29日,吉林省白山市某煤业公司发生瓦斯事故,3天后,公司擅自违规派人到井下处理火区,再次发生瓦斯爆炸,两次事故造成35人死亡,16人受伤,11人失踪;11月22日,东黄输油漏油事故因处置不当导致燃气管线猛烈爆燃,引发一场大灾难„„事故发生后,到底该如何冷静应对、科学救援,防止次生灾害发生,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亡羊补牢亦有道

——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件启示录

事件回顾

邦斯菲尔德油库位于英国伦敦北部赫默尔亨普斯德镇,距离赫特福德郡中心城区约4.8公里,作用是在燃料油和其他产品运往加油站或者机场前对其进行储存。邦斯菲尔德油库是一座大型油库,在英国108个石油储运基地中排名第五。2005年12月10日晚,管道开始向库区内的一个储罐输送汽油。此时,这个储罐液位计停止变化,当储罐液位达到最高限度时,储罐保护系统未能自动启动切断进油阀门。管线继续向储罐输送油料,导致油料从罐顶不断溢出。溢出的油料受罐体加强圈、罐顶边缘板的阻挡,在储罐周围形成巨大的油料瀑布。由于汽油的挥发性很强,储罐周围迅速形成大量油气混合物,同时,溢出的油料在防火堤内大量聚集。防火堤内装满油料后,油料又从防火堤溢出向低洼处流动。很快,整个罐区内弥漫着高浓度的油气混合物。在爆炸前,这个储罐大约有超过300吨油料溢出油罐,油气混合物的扩散面积达8万平方米。

2005年12月1l日6时,不确定的着火源引燃了外溢油品形成的油气云,引起A罐区爆炸。从A罐区发生第一次爆炸开始,体积巨大的油气混合物遇到点火源后发生数次剧烈爆炸,随后又连续发生几次爆炸,并燃起大火,油库的20多座油罐被大火吞没。据悉,此次大火持续燃烧了60多个小时才被扑灭。当时,储油量为3500万升,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燃料,大爆炸和火灾几乎把库区夷为平地。燃烧的黑烟升腾在大气中,在数英里以外的地方,甚至在卫星图中都可以看见。参与现场救援的消防专家估计,这次火灾给英国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亿英镑(相当于35亿元人民币),是英国和欧洲迄今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火灾。这场规模空前的火灾造成43人受伤,无人死亡,没有出现大的生态污染,周围社区居民情绪稳定,生产生活秩序很快恢复了正常。

启示借鉴

启示1: 正确处置 避免伤害

邦斯菲尔德油库大爆炸发生后,英国各有关部门反应迅速,高度协调。

当地消防部门在短短两个小时内从16个消防局抽调出26辆消防车、180多名消防员参与扑救。交通部门立刻封锁油库附近的两条高速公路,警方对爆炸现场周围戒严,2000多名居民疏散到附近的体育中心,以防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在火灾扑救中,火场指挥官预测到未来几分钟内,熊熊燃烧的火焰可能诱发周围其他储罐发生爆炸。当即,指挥消防人员迅速关闭油库输油管总阀,在确定库区内无其他人员的情况下,几度下令一线灭火人员全部撤离到安全区域,避免油罐再次爆炸造成消防人员伤亡。

在救援过程中,指挥官始终冷静对待,把人员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正确判断现场形势,进退有度,保证了人员和救援设备安全。

据统计,这场事故受伤的40多人全部是爆炸时造成的,无一人死亡。

启示2: 演练充分 科学防污

1999年,英国颁布了一套完整的法规,以规范工业事故发生后警方、消防和企业各方的责任,并定期开展事故救援演习。在邦斯菲尔德油库事故救援中,扎实的演练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这场事故中,一共使用1500万升水、2500万升浓缩泡沫灭火剂,应急物资十分充足。灭火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这些巨量污水和泡沫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因此,他们没有急于将大火扑灭,而是先切断输油管控制火势。因为大量喷射消防水将会使未燃烧的油品浮于水面,流向附近的水道,污染地面水和地下水。他们把无法避免的消防废水,直接引入救援现场的地下排污系统,等灭火工作结束后再排出处理,避免了救援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此外,环境机构及时对油库内部及周围9公里范围内的地下水域开展检测工作,建立地下水域理论模型,以协助研究地下水域和岩层中污染物的流动状况,对饮用水、土壤、空气质量进行了有效监控,防止污水可能引发的其他次生灾害。

启示3: 信息透明 调查深入

在此次事故处理中,政府始终努力保证公众的知情权。这有利于稳定民心,也有助于民众的配合。事故发生后,当地电台、电视台对事件进行跟踪滚动报道。政府首先发布信息,打消了英国公众和媒体对“恐怖袭击”的猜测,避免了社会恐慌。同时,警方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事故、人员伤亡和救援进展等情况。此后,警方、消防局和卫生部门每天定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最新信息。各部门分别开通热线,接受公众问询。据了解,爆炸发生后,英国政府相关部门新闻机构的工作效率和应答速度都高于往常。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网站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卫生保健局的网站详细介绍了油罐爆炸对健康的影响,并对附近居民提出相关保健建议等。环保署在事故发生两个小时后就开始检测周边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保险公司迅速开展调查调赔工作。这些都有利于稳定民众情绪。

更为可贵的是,英国人在事故原因分析中体现出来的务实精神让人赞叹。他们将邦斯菲尔德油库存在的选址问题、设计问题、操作问题、管理问题等所有问题全盘托出,并制作了专门的网站用于介绍事故发生的全过程和发布事故调查情况,尽可能把事故的教训与全世界共享。他们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着眼长远,寻找深层原因。在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的救援中,英国政府、企业和民众体现出来的冷静、理智和互信,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图说新闻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和事件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在正确有效的应急管理下开展救援行动,能化解险情,将事故消灭在最初状态,能有效控制事态发展,从而避免事故的扩大与恶化,大大减轻事故对人员、财产、环境造成的危害,减轻事故对公众生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反之,如果没有应急救援行动或应急救援不当,险情会发展成为事故,事故会恶化升级为恶性事件,不仅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的严重损失,而且会对自然环境、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甚至国际形象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国外应急救援经验

(一)日本

日本的学校每个学期都必须搞一次避震演习。几乎所有人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过很多次避震演习。因此,实际遇到地震时,他们知道该如何做,正确的步骤是什么。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12年下来,每位学生大概要接受30多次防灾训练,却可能从未接触过任何灌输相关理论的教材。同时,按政府规定,所有学校建筑物必须在楼外安装临时楼梯——非常楼梯,教室里要有紧急出口——非常出口。哪个班走哪条路线,都事先规划好,以避免地震发生后出现拥堵、混乱、无序等状况。这样可以保证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能迅速、安全地撤离。撤离后的师生,最后到一个固定的场所——学校操场或大广场等处集合,以班级为单位,班长点名确认后,迅速汇报给班主任,班主任陆续汇报给副校长,副校长最后汇报给校长。

(二)美国

美国采取属地管理和统一管理相结合、分级响应和全面响应相结合的应急响应方式。

2004年,美国国土安全部推出“国家事故管理系统”,规定了美国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以期实现“统一管理”和“标准运行”。

所谓“统一管理”,即应急响应时,各级机构使用共同的词汇、术语、密码、频率等,发布统一的指令进行统一指挥,使不同部门和不同区域指挥官在沟通时不存在障碍和误解。自然灾害、技术事故、恐怖袭击等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一律由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部门统一调度指挥。包括物资、调度、信息共享、通信联络、术语代码、文件格式乃至救援人员服装标志等,都要采用所有人都能识别和接受的标准,以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三)德国

在德国,有一个专门负责民事安全、参与民众保护和重大灾害救援的指挥中枢——联邦内政部下属的联邦民众保护与灾害救助局(BBK)。这个机构组建的“共同报告和形势中心”和开发的“德国紧急预防信息系统”成为德国危机管理的两大武器。

“共同报告和形势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危机管理的核心,负责优化跨州和跨组织的信息和资源管理,加强联邦各部门之间、联邦与各州之间,以及德国与各国际组织间在灾害预防领域的协调和合作。

“德国紧急预防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集中向人们提供各种危机情况下如何采取防护措施的信息。这个系统的网络平台有2000多个,人们可以从中很方便地找到有关民众保护和灾难救助的背景信息,也可以了解危险情况下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等信息。

另外,这个信息系统还有一个专供内部使用的信息平台。在危险局面出现时,这一内部平台可以帮助决策者有效开展危机管理,大大减轻了决策层的风险评估和资源管理工作压力。

(四)英国

英国立足于在事发前发现、制止和控制危机,依靠训练有素的警察、消防、卫生救护及军队等力量,建立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处置各类突发公关事件。这一阶段,英国应急处置的显著特点是单一部门应对,基本上没有跨部门的协调。

相关案例

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全力抢险创造奇迹

【事件回顾】

2010年3月28日14时30分左右,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境内,中煤集团一建公司63处碟子沟项目部施工的华晋公司王家岭矿北翼盘区101回风顺槽发生透水事故,造成153人被困。这个矿2010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附近小煤窑老空区积水情况未探明,且在发现透水征兆后未及时采取撤出井下作业人员等果断措施,掘进作业导致老空区积水透出,造成+583.168m标高以下巷道被淹和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经8天8夜坚持不懈的全力抢险救援,共115人获救(均受伤),另有38名矿工遇难。当时,负责一线指挥救援的负责人说,王家岭救援可以说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是被困人员的生命奇迹,一个是事故救援的奇迹。

【经验总结】

国家安监总局时任新闻发言人黄毅认为,这次事故的抢险救援经验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始终把抢救被困人员的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第二,强化现场指挥。事故发生后,山西省省委书记、省长、安监总局局长、国家煤监局局长都赶赴现场,科学指挥,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三,相关专家制定科学严密的抢险救援方案,方案科学严密。第四,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形成抢险救援的整体合力。此外,这次事件全程直播报道,让全国人民在第一时间都能够看到,非常透明。与此同时,这种舆论宣传也进一步激发了现场抢险救援人员的斗志,全力进行抢救。

西安“3·5”煤气大爆炸 应急不当事故升级

【事件回顾】

西安市煤气公司液化气管理所内共有 10多个液化气储罐。1998年3月5日16时左右,11号球罐底部阀门漏气。工作人员立即组织抢修,同时报警求助。

16时57分,西安市消防七中队1台消防车赶到现场。为防止爆炸,消防官兵切断现场电源,清除火源。增援的消防官兵陆续赶到事故现场。18时40分,弥漫在空气中的液化气发生闪爆,火焰封住了大门出口,从火海中跑出30多人。几分钟后,发生了第二次闪爆。两次闪爆造成11人死亡,31人严重烧伤。19时12分,11号罐发生爆炸。20时10分,与之相邻的12号400立方米球罐发生爆炸。

21时5分,与液化气站大门相对的3507工厂被窜来的火苗引发大火,但无人员伤亡。当晚23时,又从附近城市调来4支消防队,共有消防官兵300余人和40多台消防车投入扑救。3月7日19时5分,大火完全熄灭。

【教训总结】

第一,必须制定周密的应急措施。①首先要杜绝火源,防止液化气闪爆。②做好警戒工作。使用气体检测仪测定危险范围,设置警戒区,及时组织现场无关人员撤出警戒区。③抢险要及时。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应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及时调派专勤力量。

第二,提高消防能力。①改善消防器材装备。在这次事故中,无论是气站还是消防队,都没有可燃气体检测仪。当时指挥员发出了禁止一切火种的命令,但没有仪器确定危险边界以便进行警戒,所以导致了闪爆。②提高处置特种火灾的能力。在这次事故中,伤亡人员多,其中一个原因是现场抢险人员过多,扑救火灾搞“人海战术”。常规的训练缺乏仿真性,真正到了火场消防人员适应性差。

问题与思考

防止次生灾害重在预防

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每年发生伤亡事故灾难约2.5亿起。这些重大突发事件带来了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社会动荡、企业毁誉等多种次生灾害,每年大约造成11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相当于全球GDP的4%。那么,作为预防、阻止事件扩大和恶化的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现状如何,难点在哪里?

“当年‘12·23’井喷引起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如果能在井口溢流出现时有效执行一套现场井控应急处置预案,成功关井控制住井喷,那就只是一个工程事故;如果井喷后能及时放喷点火,把有毒的硫化氢烧掉,那也许就只是一个生产事故。东黄输油管道爆燃事故,起因也只是一个管道漏油事件。这些都凸显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2月20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有关专家如是评价。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在经历“非典”等重大事件后,全国上下都深刻认识到应急管理的重要性。2003年下半年,我国总结抗击“非典”经验教训,提出“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求。200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同年7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进入经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工作轨道。2007年,全国人大通过《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立了国家“一案三制”应急管理体系。“一案”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是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此外,我国还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投入国有资本金扶持中央企业建设矿山、地震等各类应急救援基地和培训基地等,使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水平和救援能力大幅提高。

在企业层面,大都建立了“一个小组两个机构”的应急工作模式。例如,中国石油集团建立了董事长和总经理负责的应急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办公厅,工作机构建立在安全环保部。此外,还建立了井控、海上、管道、消防及危险化学品五大救援基地。在制度健全、物资配套、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增强。

那么,如何防止重大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灾害?“重在预防,关键在于事前防范。”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专家认为,要坚信“一切事故都是可预防和控制的”,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和现阶段的安全监督管理,夯实安全工作基础。应急工作做好了,可以从根本上预防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灾害。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应急工作应至少包括建立作业许可、风险分级管控、重大危险源和隐患排查等一体化的安全环保防范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现在正大力推行的管理层模拟事故推演等方法,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形进行后果分析。通过分析、模拟和推演,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减轻措施。做好这些工作,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和次生灾害发生。

目前,国家、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各企业都基本完成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可是,为什么目前重大突发事件和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仍时有发生?专家认为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因为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是小概率事件,人们往往在思想意识上不重视,认为已经做好了防范工作,不会发生这些突发事件。这种思想很普遍也很有害,直接导致恶性事故后才盲目应对,造成事件扩大。二是目前企业内外应急协调联动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运转不顺畅。应急管理必须一体化,靠机制、靠科学、靠程序办事,才能充分发挥自救、互救、专业救援和志愿者救援队伍的作用。三是应急准备能力不够。有时发生火灾时,还会出现消防通道被占用等情况,以及信息报送不及时、处置不当。这些都会导致事故扩大和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个别地方和单位事前不准备,事后不认真反思总结,使应急管理工作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这些问题是目前应急管理的难点,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2013年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截止12月2日,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经国家安监总局认定,此次事故为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事故原因:直接原因:输油管线已输油管道发生破裂,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发火爆炸。

间接原因:

1、油库的消防设计错误,设施落后,力量不足,管理工作跟不上。

2、油库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不少漏洞,该油库跑油、着火事故频发但都未引起高度重视。

3、职工的技能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在维修过程中违章作业,不按照规章措施执行。

第四篇: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1)1 引言

当液相与固相之间,液相与气相之间,液相与另一不相容的液相之间以及固相和气相之间,由于流动、搅拌、沉降、过滤、冲刷、喷射、灌注、飞溅、剧烈晃动以及发泡等接触、分离的相对运动,都会在介质中产生静电。许多石油化工产品都属于高绝缘物质,这类非导电性液体在生产和储运过程中,产生和积聚大量的静电荷,静电聚积到一定程度就可发生火花放电。如果在放电空间还同时存在爆炸性气体,便可能引起着火和爆炸。油库静电引起火灾爆炸是一种恶性事故,因而对于油库中防静电危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和维修油库,提高油库的安全可靠性,已是当前油库安全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故障树分析法(FTA法)是分析复杂、大型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有效工具〔1〕。通过油库静电故障树分析,可找出系统存在的薄弱环节,然后进行相应的整改,从而提高油库系统的安全性。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

2.1 故障树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方法〔2〕(FTA)是一种图形演绎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分析方法。这种树是一种逻辑分析过程,遵从逻辑学演绎分析原则(即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原则)。把系统不希望出现的事件作为故障树的顶事件,用逻辑“与”或“或”门自上而下地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直接原因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并由此逐步深入,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即为故障树的基本事件。

2.2 故障树分析的基本程序

FTA法的基本程序〔3〕:熟悉系统—调查事故—确定顶事件—确定目标—调查原因事件—编制故障树—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安全评价。故障树分析过程大致可分为9个步骤。第1~5步是分析的准备阶段,也是分析的基础,属于传统安全管理;第6步作图是分析正确与否的关键;第7步定性分析,是分析的核心;第8步定量分析,是分析的方向,即用数据表示安全与否;第9步安全性评价,是目的。

2.3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故障树的建立

油库静电火花造成油库火灾爆炸的事故树的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树

(1)确定顶上事件——“油库静电火灾爆炸”(一层)。

(2)调查爆炸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静电火花”和“油气达到可燃浓度”。这两个事件不仅要同时发生,而且必须在“油气达到爆炸极限”时,爆炸事件才会发生,因此,用“条件与”门连接(二层)。

(3)调查“静电火花”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库静电放电”和“人体静电放电”。这两个事件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则“静电火花”事件就会发生。因此,用“或”门连接(三层)。

(4)调查“油气达到可燃浓度”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气存在”和“库区内通风不良”。“油气存在”这是一个正常状态下的功能事件,因此,该事件用房形符号。“库区内通风不良”为基本事件。这两个事件只有同时发生,“油气达到可燃浓度”事件才会发生,故用“与”门连接(三层)。

(5)调查“油库静电放电”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静电积聚”和“接地不良”。这两个事件必须同时发生,才会发生静电放电,故用“与”门连接(四层)。

(6)调查“人体静电放电”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化纤品与人体摩擦”和“作业中与导体接近”。同样,这两个事件必须同时发生,才会发生静电放电,故用“与”门连接(四层)。

(7)调查“静电积聚”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油液流速高”、“管道内壁粗糙”、“高速抽水”、“油液冲击金属容器”、“飞溅油液与空气摩擦”、“油面有金属漂浮物”和“测量操作失误”。这些事件只要其中一个发生,就会发生“静电积聚”。因此,用“或”门连接(五层)。(8)调查“接地不良”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未设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和“接地线损坏”。这3个事件只要其中1个发生,就会发生“接地不良”。因此,用“或”门连接(五层)。(9)调查“测量操作失误”的直接原因事件、事件的性质和逻辑关系。直接原因事件:“器具不符合标准”和“静置时间不够”。这2个事件其中有1个发生,则“测量操作失误”就会发生。故用“或”门连接(六层)。

定性分析——结构重要度分析

故障树分析的任务是求出故障树的全部最小径集或最小割集。如果故障树中与门很多,最小割集就少,说明该系统为安全;如果或门多,最小割集就多,说明该系统较为危险〔3〕。最小径集就是顶事件不发生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径集。一个最小径集中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就可使顶事件不发生。故障树中有几个最小径集,就有几种可能的方案,并掌握系统的安全性如何,为控制事故提供依据。故障树中最小径集越多,系统就越安全。下面介绍采用布尔代数化简,得到若干交集的并集,每个交集都是成功树的最小割集,也就是原故障树的最小径集。

(1)判别最小割(径)集数目。根据“加乘法”判别方法判别得该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共25个。将其事故树转化为成功树,求得该成功树的最小径集共7个。

(2)求结构函数:

故障树的结构函数:

T=((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

原故障树的成功树的结构函数:

T=(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

=x1x2x3x4x5x6x7x8x12+x9x10x11x12+x1x2x3x4x5x6x7x8x13+x9x10x11x13+x14+x15+x16

即得到7组最小径集为:

P1={x1,x2,x3,x4,x5,x6,x7,x8,x12};

P2={x9,x10,x11,x12};

P3={ x1,x2,x3,x4,x5,x6,x7,x8,x13};

P4={ x9,x10,x11,x13};

P5={x14};

P6={x15};

P7={x16}。

(3)求结构重要度。由于该事故树比较简单,没有重复事件,而且最小径集比最小割集数少得多。因此,利用最小径集判别结构重要度。

x14,x15,x16是单事件的最小径集,分别出现在P5、P6、P7中,因此,

 I(14)=I(15)=I(16)=121-1=1>I(i)

(i=(1,2,„,13));

x9,x10,x11同时出现在P2、P4中,因此,

I(9)=I(10)=I(11)=12 4-1+124-1=14;

x12、x13共有2个事件分别同时出现在P1、P2和P3、P4中,因此,

I(12)=I(13)=12 9-1+12 4-1 =128+123;

x

1、x

2、x

3、„、x8共有8个事件同时出现在P

1、P4中,因此,

I(1)=I(2)=I(3)=„=I(8)=129-1+129-1=128+128=127;

所以,结构重要度的顺序为:

I(14)=I(15)=I(16)>I(9)=I(10)=I(11)>I(12)=I(13)>I(1)=I(2)=I(3)=I(4)=I(5)=I(6)=I(7)=I(8)

(4)事故树分析的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最小割集25个,最小径集7个。也就是说油库发生静电火灾爆炸事故有25种可能性。但从7个最小径集可得出,只要采取最小径集方案中的任何一个,由于静电引起油库火灾爆炸事故就可避免。

第一方案(x14,x15,x16)的方案,由于油气的挥发是一个自然过程,即只要有挥发的空间,油气就存在。油气达爆炸浓度,是一个浓度的大小问题。因此,只要库区内通风畅通良好就可以预防。其次是第二方案(x9,x10,x11),为了保证库区内导体的接地良好,应使防静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及接地线等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第三方案(x12、x13)应尽量避免进入库区的人员通过人体静电放电,特别是作业人员应穿上不产生静电的服装和把人体作业时产生的静电及时导走。第四方案(x1、x2、x3、„、x8)库区内产生的静电不发生积聚,或尽量减少静电产生和积聚。因此,从控制事故发生的角度来看,要想从第四方案入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可从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采取预防事故对策。当然,并不是说第三方案和第四方案不重要,也应该加以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4 防静电措施

静电放电引起火灾爆炸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有产生静电的来源;(2)使静电得以积聚,并具有足够大的电场强度和达到引起火花放电的静电电压;(3)静电放电的能量达到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4)静电放电火花周围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存在,其浓度必须处于爆炸极限内。反之,防止静电事故的措施是从控制这四个条件着手。控制前三个条件实质上是控制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是消除静电危害的直接措施。控制第四条件是消除或减少周围环境爆炸的危险,是防止静电危害的间接措施。

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防止静电事故的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就个方面:

4.1 防止爆炸性气体的形成

在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采用通风装置加强通风,及时排出爆炸性气体,使浓度不在爆炸范围内,以防止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同时对应于爆炸浓度范围还与温度密切相关,把温度控制在爆炸温度范围之外也是防止静电引起爆炸的途径。对于油面空间不能采用正压通风的办法来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可采用惰性气体覆盖的方法(如氮气覆盖),或采用浮顶罐、内浮顶罐。浮顶罐或内浮顶罐虽可消除浮盘以下的油气空间,尤其是内浮顶罐浮顶上面含有较多可燃气体,但浮盘上部的可燃气体发生火花放电现象也应该予以重视。

4.2 加速静电泄漏,防止或减少静电聚积

静电的产生本身并不危险。实际的危险在于电荷的积聚,因为这样能储存足够的能量,从而产生火花将可燃性气体引燃。为了加速油品电荷的泄漏,可以接地、跨接以及增加油品的电导率。

4.2.1 接地和跨接

静电接地和跨接是为了导走或消除导体上的静电,是消除静电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静电接地的具体方法是把设备容器及管线通过金属导线和接地体与大地连通形成等电位,并有最小电阻值。跨接是指将金属设备以及各管线之间用金属导线相连造成等电位。显然,接地与跨接的目的在于人为地与大地造成一个等电位体,不致因静电电位差造成火花放电而引起危害。管线跨接的另一个目的是当有杂散电流时,给它以一个良好的通路,以免在断路处发生火花而造成事故。油罐取和油品作业区的管与管、管与罐、罐上的部件及其附近有可能感应带电的金属物体都应接地。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的规定,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0Ω。

4.2.2 添加抗静电剂 

油品容器的接地只能消除容器外壁的电荷,由于油品的电导率较小,油品表面及其内部的电荷很难靠接地泄漏。添加抗静电剂既可以增加油品的导电率、加速静电泄漏和导出,又可减少油品中积聚的电荷并降低油品的电位。

4.2.3 设置静电缓和器

静电缓和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它所产生的电子和离子与带电体上相反符号的电荷中和,从而消除静电危险。

4.3 防止操作人员带电

人体表皮有一定的电阻,如果穿着高电阻的鞋,因人体和衣服之间相互摩擦等原因,会使人体带电。因此,经常在油泵房、灌发油间及从事装卸作业的人员,应避免穿着化纤服装,最好穿着棉织品内外衣和穿防静电鞋。

4.4 减少静电的产生

从目前的技术状况来看,还不能完全杜绝静电产生。对于防止石油静电危害来说,不能完全消除静电电荷的产生,只能采取减少产生静电的技术措施。

4.4.1 控制油品的流速 

油品在管道中流动产生的流动电荷和电荷密度的饱和值与油品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因此控制流速(尤其是油品在进罐、灌装和加油时的流速)是减少油品静电产生的有效方法。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J74—84),装油鹤管的出口只有在被油品淹没后才可提高灌装流速,且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的灌装流速不宜超过4.5m/s,初始灌装流速应低于1m/s。

4.4.2 控制加油方式

油罐从顶部溅装油时,油品必然要冲击油罐壁,搅动罐内油品,使其静电量急剧增加。实验表明,从顶部喷溅装油产生静电量与底部进油产生的静电量之比为2∶1。另外,顶部装油还会使油面局部电荷较为集中,容易发生放电。可见从油罐底部(或从顶部沿油罐壁伸至罐底)装油比顶部装油安全得多。

4.4.3 防止不同闪点的油品相混及控制清扫介质

不同油品或油中含有的水和空气之间发生摩擦而产生静电。同时,轻质油品内混合重质油品时,重质油就会吸收轻质油的蒸气而减少了容器内气体空间混合气体中油蒸气的浓度,使得未充满液体的空间由原来充满轻质油气体(即超过爆炸上限)转变成合乎爆炸浓度的油蒸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防止不同闪点的油品相混或降低油品中的含气率和含水率。严禁使用压缩空气进行甲乙类油品的调合和清扫作业。4.4.4 流经过滤器的油品要有足够的漏电时间

流经过滤器的油品产生了剧烈的摩擦,油品的带电量会增加10~100倍。为了避免大量带电油品进入油罐或罐车,流经过滤器后的油品漏电时间需30s以上。

第五篇:油库储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油库储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作者:周绍杰

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03期

摘要:油库储油罐储存的油料具有易燃易爆性且存储量大,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针对油库储油罐安全管理点多面广的特点,分析储油罐火灾爆炸事故的相关影响因素和条件,建立完善的事故树模型.通过定性分析理清火灾爆炸事故与基本事件的逻辑关系,定量分析获得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顺序,找出储油罐存在火灾爆炸事故隐患的重点部位,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信息监控点策略,为油库安全管理手段向信息化迈进,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事故树;储油罐;火灾爆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下载4_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4_英国邦斯菲尔德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报告(错误示范)

    1989年黄岛油库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黄岛油库区始建于1973年,胜利油田开采出的原油由东(营)黄(岛)输油线输送到黄岛油库,再由青岛港务局油码头装船运往各地。黄岛油库原油储存能......

    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演练总结报告(大全)

    柳家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报告 山西柳林凌志柳家庄煤业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四月 柳家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结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

    2015.07.30实验室爆炸事故调查及整改报告(最终定稿)

    2015.07.30实验室 爆炸事故调查及整改报告 一、事故基本情况 1、所属部门:检测一室 2、事故发生时间:2015年07月30日10时50分 3、事故发生地点:综合楼三楼环境检测室 4、事故类......

    天津塘沽爆炸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天津塘沽爆炸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天津塘沽爆炸事故 20xx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

    矿井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总结报告

    福兴集团有限公司一矿 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时间:2015年9月1日 煤尘爆炸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为确保应急预案演练活动顺利开展,按照福兴集团有限公司一矿实际情况,为防止......

    安远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演练总结报告

    登封市仟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演练 总 结 报 告 2014年04月29日登封市仟祥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演练总结报告 为增强职工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