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家风、家规心得
正家风、家规心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家风,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下面我就和大家谈一谈我家的家规家训。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立好家规特别重要。而家规应该从培养孩子的习惯入手。小孩子是一张白纸,你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培养好的习惯会使他终生受益。我家的家风是:勤为本,德为先,和为贵,学在前。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
我家吃饭的时候家里的餐桌的座位安排,老人在中间,依次排开一个简简单单的座位安排中却包含着长幼尊卑和浓浓的孝义,体现了我们对老人的尊重。吃饭时先给长辈盛饭,先动第一筷的也是老人,接着我们才捧起饭碗在浓浓的家和的氛围中吃饭,更表现出了我们对老人的孝顺与恭敬。我从小就教导孩子应该讲礼貌,对待他人要有礼貌,不说脏话不辱骂他人,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
家规,有一个家规是净,拿完衣服必须要摆放整齐,起床之后把被子叠起来,在家里制造的垃圾不能随便扔,必须要扔在垃圾桶里,每天一次必须去倒,要维持自己房间的卫生,自己房间的地面要拖干净。脏衣服自己要清洗,不能堆了很多之后再去洗,即使在外面也会是一样。一个“净”字真的是可以形容我家的规矩。家风就是家规,有了好的规矩才能有条不紊,有了好的家风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比学校更早一步的孩子的成长基地,家庭的影响巨大而深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我们每个成年人从自己做起,正家风、家规,加强学习和修养,然后培养我们的下一代讲文明、懂礼仪、有爱心,让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发扬。
第二篇:立家规、正家风
家规易立,家风难承
家风家训是传播家庭正能量教导子孙后代的一种社会风尚,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体现。在如城街道龙游河村5组有一名党员王锦安,他的家庭一直以“孝敬老人,严教子孙”的家风教导子孙。
一、孝敬老人
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一种基本美德,无数的孝子被讴歌称颂,孝子的事迹被人们千古传颂。早年,王锦安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家中孩子拉扯大,吃了很多苦,这一切,王锦安看在眼里,后来母亲也因病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姑姑。他把这份爱转移到姑姑身上,也落实在孝敬老人的行动上,平时工作闲暇之余,就回家给老人做饭,在和家人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让姑姑心情愉悦,为了让老人精神上达到满足,不让姑姑为家庭琐事烦心,工作和家中的烦恼从不带到家里。他经常陪同姑姑检查身体,帮姑姑梳头洗衣,料理床铺,打扫房间。有病时细心照料,他都亲自陪护,端茶倒水,送汤送饭,喂药。而且经常嘱咐妻子、儿子要关心照顾好老人。
二、严教子孙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因此,王锦安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平时,坚持诚信做人,诚实做事,友善待人,务实工作,对自己的事业从不懈怠,从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面镜子。并常对孩子说,要想别人对你好,首先你得对别人好;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姚孙章守法,尊重他人,孝敬长辈,关心他人。让子女从小就养成正直友善、勤奋上进的态度。
在他的带动下,兄弟姐妹团结,家庭和睦,整个家庭长尊有序,形成了老人关心孩子,孩子孝顺老人的良好家庭氛围,对老人恪守孝道,尽心尽力,子女做人诚实友善,工作兢兢业业。他的家庭以实际行动在村里形成了争相尽孝,严教子女的良好家风,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赞誉,他给我村广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家风,正像“播下了一种行为,收获了一种习惯,播下了一种习惯,收获了一种性格,播下了一种性格,收获了一种命运”。
第三篇:“家风家规” 心得
家风家规学习心得
家风家规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共论家风建设路径。现摘编几篇,与读者分享。
别失去欣赏孩子的能力。《朱子治家格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否则,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无法实施。然而,许多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地失去了欣赏孩子的能力,这让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失去了依存。
父母不欣赏孩子的原因,一是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二是面子。有人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久而久之,觉得孩子一无是处。经常有家长说这样的话:你看你,都考成这样了,还天天美!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比赛的话,小学或初中阶段相当于前5公里。42公里的比赛,前5公里跑第一名或最后一名,重要吗?
作为过来人,教育者和家长其实都清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与小学或中学时代的考试分数不能画等号。可是做家长的,怎么就在孩子的分数面前失去理智,让愤怒扭曲了人性,让自己失去了欣赏孩子进步与成长的能力呢?(李雄,作者为北京四中学生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
以胸中格局行不言之教。在优秀的家长身上,能发现共同的特点:比如夫妻恩爱和谐,带给孩子阳光心态和安全感,孩子也会对他人更信赖与亲近。比如家长有长远的眼光和格局,更重视孩子心灵的成长,不是光看眼前的成绩,也不只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自己或工作中有追求,或生活中有情趣,能行不言之教。再有,就是尊重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支持孩子的尝试,与孩子沟通顺畅。
家庭和学校应该是携手的关系,方向是一致的: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在家庭教育层面,学校可以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帮助孩子了解家庭,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一直以来,我觉得最朴实也最动人的一句宣传语是: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每天都会走出去,然后又归来,起点和终点都是家。让家成为一个最好的归宿,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家对每一个成员的期许,首先就是平安,是快乐。我想和家长共勉的是:不要太早放弃自己,从丰富自己开始创造生活,为孩子树立榜样。
X X X 2016年9月16日
第四篇:立家规体会、普通党员正家风心得2篇(本站推荐)
“立家规、正家风”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 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都非 常重视立家规。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古国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我的正家风立家规感悟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立家规、正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习总书记也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是我们党党性宗旨和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
“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每一位国家栋梁,无不都是经过家庭这个“炼钢炉”洗礼的,家风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
我们家好的家风、家规,将继续保持下去,它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夫妻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党员。
第五篇:立家规、正家风故事
立家规故事
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总书记曾告诫,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我看来,要澄清政风,必须严立家规。只有切实当好家庭的“掌门人”,才能治理好国家。
本人家规可以总体概括为“慎独、敬事、习劳,心有戒而不愈矩”,引申到工作中,即严格自律,自觉控制自己的言行,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敬事敬业、敬畏制度、严以用权、不逾规矩,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不专权、不贪权、不滥权,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教育子女也是如此,从儿子上幼儿园开始,我就为他立下规矩: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要独立完成,不可依赖父母,更不可无故拖延;要守规矩,吃有吃相,坐有坐相,尊敬长辈师长,见到老师、长辈、熟人要主动热情打招呼,不可视而不见见而避之;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尽可能分担父母的忧愁,要感激一切曾经关心过爱护过帮助过的人;团结同学,有爱心有同情心,不可以大欺小,不可歧视弱者,不可嘲笑残疾人或者成绩差的同学。因此,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独立习惯,自己穿衣洗脸、洗脚到后来自己洗头、整理自己的房间;讲礼貌、懂规矩,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成绩也很优秀。总体来说,我很欣慰、也很满意。
仔细想想,也确实如此。好的家规是祖辈遗留下来的“金玉良言”,要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让每位家庭成员的行动自觉传承良好家风,真正做到受教于心、外化于行。不能忽视“小事”,更不能放任自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人只有在“小事”上做到严格自律,才能在“大事”上守得住底线。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脑子里时刻牢记纪律和规矩,时时刻刻用纪律和规矩来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因而,在家庭生活中,我也这样教育自己家人,时刻提醒他们要守规矩,一定要做一个懂规矩的人。
正家风故事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家风正则坐得稳、行得正。家风不仅可以调节家庭成员内部关系,规范家庭成员日常品行,也能影响民风社风,促进社会环境良性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正家风是领导干部严以修身的必修课,重拾良好家风很有必要,正逢其时。
我们是一个3口之家,儿子是独生子女,长辈过于宠爱。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正家风,让其明白做人的道理。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的路上买了水果。回家后,我便把水果洗好放在果盘里。恰好这时儿子放学回来,他毫不客气地拿了一个便吃了起来。当时,有几个亲戚朋友在我家。我便和蔼地对儿子说:“宝贝,你觉得刚才你的做法对吗?长辈都在家,你吃东西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给长辈呢?”当时儿子有点不好意思,感觉行为有点不妥,立即给每个亲戚朋友一个水果。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情,我要告诉孩子,尊长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家要尊重长辈、父母,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要从小事做起,养成一个好习惯。还有一次,我在单位加班很迟才回家,儿子很不理解,他说:“爸爸,别人都下班了,您为什么还不回家?”我对儿子说:“爸爸不能把工作做到一半就放弃吧?就跟你做作业一样,不能做到一半就结束吧,一定要全部做完才可以。”儿子点了点头,若有所思。现在,儿子非常懂事,除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我还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正家风”方面做出了表率,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借鉴。我的家风,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但我将会继续保持下去,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切实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