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三十讲》第11讲笔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讲·第十一讲学习笔记
一、庄严承诺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二、目标要求 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和治理普遍提高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三、三个“覆盖”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1.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2.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3.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四、三大攻坚战 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食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美收官。
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愈显奋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历史节点。总书记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
第二篇:学习《三十讲》第22讲笔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讲·第二十二讲学习笔记
“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目标载入国家根本法。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0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02、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归根到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0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重点推进四方面的绿色转型
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 04、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建
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05、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总书记反复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
第三篇:学习《三十讲》第29讲笔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十讲·第二十九讲学习笔记
一、坚持实事求是
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
1.基础在于搞清楚“实事” 2.关键在于“求是”
3.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4.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
二、坚持战略定力
总书记指出:“在这样的复杂环境中,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增强政治上的定力是很要紧的。”
01、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2、要在制定政策时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 03、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 04、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三、坚持问题导向
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
要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 要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
要敢于触及矛盾、长于解决问题
四、坚持全面协调
全面协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要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要讲究“十个指头弹钢琴”的艺术 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
五、坚持底线思维
坚持底线思维,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战略策略,也是一个很紧要的领导艺术。
总书记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作过深刻阐述。
在道路方向问题上强调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在依法治国方面强调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强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外交战略方面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六、坚持调查研究
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01、要找准问题、有的放矢
02、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03、要制度化经常化
七、坚持抓铁有痕
总书记反复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干出成效来,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工作、干事业,要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不折腾、不反复,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就要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出来的都是实绩。
做到真抓实干
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
八、坚持历史担当
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01、必须先之劳之、率先垂范 02、必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03、必须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 总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第四篇:学习三十讲第3讲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三讲心得体会
王快中学 赵晓静
今天主要学习了《三十讲》的第三讲,内容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二、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
三、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四、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五、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这一讲里面,最耀眼的字眼是“复兴”。习近平同志回顾历史,深刻说明了这个道理。他指出,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每一个中国人想起那一段历史都会心痛。历史上的辉煌和近代的屈辱形成巨大反差,使民族复兴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心结。习近平同志说: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所以,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共同愿景、共同期盼。这是一百多年来不变的主题,是一代一代人为之执着奋斗的目标。中国梦这个概念,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浓烈的情感色彩,准确表达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共同追求,鲜明揭示了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在我们今天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能够达成最大共识,凝聚最大力量。同时,它又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老百姓听得明白,感受深。
中国梦的提出,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历史的重托。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新中国的建立和实行改革开放,这两件大事大大加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在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经过接续奋斗,我们一步步接近这个目标。从1840年开始,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已经走过170多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这个目标这么近。十八大以后的这十年是关键时期,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这一代人承担着这样的任务,既是很幸运很光荣的事情,又是很沉重的担子,绝不能功亏一篑。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论述。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用中国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他说,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要很好传承和弘扬。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为了创新创造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他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第五篇:学习《三十讲》心得体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船”或“桥”
——学习《三十讲》心得体会
运用“船”与“桥”的辩证思维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根本要求。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有一个“船”或“桥”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全面系统,理解更加深刻准确。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就是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船”或“桥”,也就是辩证思维的问题。借助这本辅助教材,能让我们更好地实现武装全党头脑、教育人民,运用创新理论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取得好成效。
《三十讲》有三个特点:全面、准确、系统。
全面、准确、系统,是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是科普知识学习,要学得全面,不能挂一漏万、搞有选择的学习;要学得准确,不能认识模糊、偏离中央精神;要学得系统,不能零散琐碎、领会不到思想的系统缜密。《三十讲》作为学习辅助教材,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很好地做到了全面、准确、系统。
首先是全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
各个学科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三十讲》囊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篇重要讲话精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治党治军、外交国防等方方面面都有专论,对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也有专门的解读,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纵横开阔、博大精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长期战略指导思想。
其次是准确。这本教材在写作上,大多数段落都是直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理论、重要论断方面,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原文的表达进行编排,不作过多的铺陈和点缀,实现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效果,这对我们更加准确地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
再次是系统。《三十讲》环环相扣,又各自成篇,分专题深入讲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要论和主旨。前面九讲实际上是总纲,重点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阐述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第十到第二十八讲实际上是分论,分专题讲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盖领域和主要内容。最后一讲,实际上是对学以致用提
出了要求。总分总的叙述结构,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时间要求。这一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鲜明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实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三十讲》有两个“突出”: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突出了我们学习领会这一科学理论的目的和任务。
《三十讲》的第一讲即开宗明义,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这一最新理论成果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三十讲》最后一讲,实际上是在向全党发出号召,号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突出了我们学习领会这一科学理论的目的和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创新、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最深远的历史贡献。我们将这一理论创新写进党章和宪法,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需要和时代需要,也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高度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那么,如何理解这一理论创新的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呢?《三十讲》从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让我们更加深切地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具有系统完备的科学体系、特色鲜明的理论品格,是经过了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所以必须长期牢牢坚持,一刻不能动摇。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也就是实现全党的理论武装。我们党是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历史地看,理论武装是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根本法宝;现实地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是更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坚定“四个自信”,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迈向新胜利的根本法宝。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进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的根本要求。《三十讲》的最后一讲正是从充分认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重大意义开始阐述,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作贡献”的角度,讲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为我们学深精髓、悟透原理提供了思考路径。同时,还强调了要多措并举抓好学习教育,强调了学习效果要落实到“三个体现”,即体现在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维护核心上,体现在增强过硬本领、推动实际工作上,体现在凝心聚力、不懈奋斗上,这就为端正学习目的、衡量学习成效提供了检验标尺。我们在推进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经常拿这一标尺量一量思想、量一量工
作,确保学习的方向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十讲》虽然让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辩证思维的方法解决了“船”或“桥”的问题,但我们更要学习好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和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思想。
《三十讲》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教材,这本教材解决了学习上的“船”或“桥”的问题,必将有力推动和促进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但我们要认识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仅仅满足于学习《三十讲》是不够的。
一方面,最完美、最准确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原文。如果说《三十讲》是一本很好的辅助教材的话,那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才是我们学习的最根本的教材。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言朴实无华、表达通俗易懂、感情平实真挚,对当前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理解起来并不难,难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所以我们要把功夫放到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通过反复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各篇讲话,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真正实现入脑入心,在实践中运用自如。
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长期指导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进步的思想体系,要求我们的学习要保持一种开放性和敏锐性。我们既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各篇重要讲话中贯穿不变的主题主线,又要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敏锐地跟踪学习中央
重要会议,敏锐地跟踪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篇重要讲话
特别是最新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及时把握领悟新要求新部署,才能跟得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跟得上党中央精神、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论述,要将其落实到位,实践准确彻底,体现在工作取得好成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