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生论文
(20100902035)
写生论文
美一班
余志成
在外写生有着与室内绘画不同的感受,这让我想起了早期印象派的追寻阳光的精神。
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那是一位已经离我而去的老师说的句,尽管,相信这句话并不是他本人所创。但在我心中这句话有着重要的义意,“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他说的这句话,是我认为的第一种解释绘画意义的说法。
尽管这句话并不能说明艺术的全部,我觉得这句话说明了,美就在生活里,这包括了社会生活和自然,但主要的是来自于自然,因为人类的创造的就是来自于大自然的,可以说人类的智慧也得于自然,我们认识的色彩的变化,大小的变化,明度的变化,纯度的变化,形式的变化„„,这些的认识都来至于前人对自然的认识,这就是一个认识美的过程。
经过这次出外写生,让我真正的感受了认识自然,认识美的过程是如此美妙,而又亲近的,因为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经典的一句话,“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 一:写生感想
短短三十天的写生,感觉时间真的过得很快,还没来得及深入对话这纯净圣洁的云南,就到了要跟她挥手说再见的时候了。
写生的地方跟大城市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蔚蓝的天空比画还第 1 页(20100902035)
纯,一团团的小白云会让你想起柔软的棉花,感觉很清新的空气让我忘却了所有的疲倦,面对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水,感觉整个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明媚而不灼热的阳光洒在身上,是城市里不可能有的感觉!
这里的小吃也各具特色,都充分的显示了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对于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来说,最具特色的除了建筑以外,还有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歌舞仪式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在那我能听到很多种类的音乐,以及看到很多的仪式歌舞,虽然我不了解那是什么音乐什么仪式,但是我能体会到那是一个少数民族人民独特的能表达出自己内心所想的一种形式。有着与绘画同理的形式。在云南,当我看到他们的歌舞让我想到的是淳朴的民风,以及热情好客的人们,用他们所特有的方式,来诠释他们对客人的热情。其次的映像是这里的佛教文化。佛教庙宇在没个地方都有,比较本土化的佛教没有接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与融合。那既有奇险峻秀的高大雪山,又有清幽灵秀的湖泊峡谷。与洁净透明的蔚蓝天空很协调,感觉自己踮起脚就能触摸到天。可见度非常高。
云南海拔比较高,光照很充足,四季优美,让人感觉自己是在江南的某一个小镇。那里有着浓烈的人文气息,阳光与房屋的颜色似乎是天生就是和谐的,人文艺术与自然美紧紧的结合在一起,而且非常协调。就连商店的广告牌,都没有特别夸张的颜色,很质朴的一种感觉,正式这种感觉,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给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活泼的感觉,走在光滑整洁的青石板路上,看着自己的影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悠闲与自在。街道两旁的房屋保留着古代建筑的特色,第 2 页(20100902035)
风格统一,尺度适宜,让人感觉亲切。在丽江值得提得是它的水流与桥。格式各样与不同材料建造的桥却有不让人们感觉眼花缭乱,反而是一种有序的感觉,像有序的绘画,富有节奏的跳动。
风景写生函盖了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如何在繁杂的自然界中找到画点,找到值得表现的部分,并使其变为画布上的富有生命的形像,变得尤其重要。大自然的景色是美好的,而要在一张纸上表现这些美好的景色不仅需要理性的认识,更要感性的升华,把自己的所看所想归纳整理,经过取舍,在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在画面中渗入自己的主观感受,一幅好画的关键在于色调的把掌,色彩有色彩调素描有黑白调,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画的性格与感情。所以在画前我会先想想用怎样的色调才能,更好的表现我想表现的画点画意,风景写生就有助于训练我们的色彩感觉,并把握色彩变化规律,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理解因环境,气候,时间等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景色的色彩调和。在作画中,不能局限于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要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自己独特的色彩感觉,创造性地再现自然之美。体现色彩的丰富性。
要是能做到这些,一幅好的风景写生已经完成一半了,最后就是对整个画面的调整和修改了。
通过这次的写生,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了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更亲近了大自然,进行了一次身与心的旅行。
第 3 页(20100902035)
收获的不仅仅只是那几张画,更多的是让我了解了以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我想,对云南的记忆不能局限在这一些中,相信没一次去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总结:色彩写生练习是学习色彩知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训练学生的色彩观察感受能力,丰富色彩语汇,提高色彩表现力,为绘画和设计等专业打下必要的基础。明确观念弄清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我们对其具体认识往往是模糊的。所以,首先要搞清楚色彩现象的全过程:它是此时此地特定的环境里,特定的光线照在特定的对象上,然后反射到观者眼晴的视网膜上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了知觉。这里包括了物理属性的客体,和心理属性的主体。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拉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身体比起最聪明人的智慧有更多的理性,普遍真理是不存在的,思维是不准确的知觉,是实在的虚假图像。我们知道丰富的色彩感觉是无法分析清楚的,也无法靠推理和概念表达。所以,色彩写生的关键在于色彩感觉的调动和开发。
清代画家、高僧石涛的话语中常言道:“受于识,先受而后受也。识而后受,非受也。古今至明之士,借其识而发其受,知其受而发其识。”
研究色彩应 “认识你自己”的口号,不断调节色彩观察方式。在写生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从而增加色彩感受力。通过自我完善来提高色彩表现力。通过大量写生来感受自然。
第 4 页
第二篇:写生实习报告论文
写生实习报告论文
————兴城写生心得
一路行进,我们来到兴城古镇,满目都是大片的青翠翠的绿,空气中散发着草木的清香。水墨上里,绿意盎然,浪漫雨城,河水叮咚,使我们感受到山水的亲切。我从未见过如此高的山,如此清澈的水,如此有韵味的风景,一切的一切,仿佛是梦境中的,世界一片清凉„„
“翡翠裂崩倾涧谷,江山如画漫舒卷。”这是多么有诗意的地方,这是个浪漫的地方,这是我对上里的第一印象。我们在这里是心无城府,自在飞扬。
我一直记得,那天我们沿着那条美丽的小河走啊逛啊,那种感觉好像自己回到了古代。石桥,木屋,水咕噜,翠生生的绿,还有大片盛开的油菜花。特别是我走在一块块石头搭成的小桥上,看着河水哗哗地从石头间流过的时候,是满心欢喜。从前在电视上看到的情景,那么突兀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真实,真切,明媚,无穷尽。
我看到古镇上的石碑,记录着这里的革命历史;我看到古镇上的民居,承载着这里的古朴意味;我品尝了这里的风味小吃,感受到这里的特色美味„„ 一切都淳朴纯真又别具韵味。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文历史,都是别具一格的。
在兴城古镇呆的10天,见过的人经过的事都是新鲜而有趣的。来到这里,改变最多的还是心境。这里的生活很是简单,却又宁静安详,远离了繁华与喧嚣,在这里,人的灵魂会得到救赎和洗礼。人们对于兴城,对于上里的认可,或许更多是为了这种自然的美好所带给人的不一样。
文庙上里自然风光优美,是个浪漫的古镇。当那些青砖木制的建筑物被山水环抱的时候,使人感受到了:一片古城万轫山。
山,雄伟连绵。漫山遍野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看不到一点山的表面。或许山上的树很高很高吧。
树,青翠各异。到处是树,各式各样,我几乎都不认识。有高高的类松树,有类椰子树,有很多叶子的类冬青树,于类枣树~~还有,田野的中间会有一排高灌木,和成片漂亮的野花。
绿,生机盎然。这里到处是,深绿,青绿,翠绿,苹果绿,可以感受到的是自然之美,淳朴之美与纯真之美,带给人无限的向
往与希冀。
兴城文化,要突出显示其特色,更应该首当其冲。雅雨,突显其雅致。针对巴山夜雨,在氤氲的空气中营造一种浪漫,使人们感受到雅雨带个人的不同感受。雅鱼,可品可赏。针对雅鱼,是其具有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并适当降低其价格,受用于消费者。雅女,增加其艺术风韵。不仅在个旅游景点有真雅女亮相,而且在纪念品及艺术品上要有雅女的形象。
文庙为三进院建筑,东西垣墙南端,各有角门一座,东曰毓粹门,西称观德门。院内入门为第一进院。院南为照壁与南垣墙连立,院北有棂星门,与两侧的圆月门相接,圆月门旁务筑碑亭一座,亭内共立碑碣6幢。过圆月门,便是第二进院。院中泮桥(状元桥)纵跨,桥头有戟门立于高台之上。庭院两则配以更衣亭、祭品亭、多贤祠和名宦祠,显得分外雅致。入三进院,飞檐斗拱、画栋雕梁的大成殿便映入眼帘。殿中供奉着孔子神位,两侧有四配(颜渊、曾子、孟子、子思)十二哲。门额高悬康熙年间刻制的“万世师表”巨匾一块。大成殿两侧配有东庑和西庑,里面供奉先贤79位,先儒63位。在大成殿后,院中有崇圣祠,祠内供奉孔子的五世祖。此建筑群体例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工艺精雕十分考究。苍松荫翳,古柏参天,曲径通幽,廊柱朱漆、雕梁画栋。这里曾是古时人们顶礼膜拜的地方,步入庄严肃穆、儒气十足的孔庙,不禁使人产生
十分庄重虔诚的神情。祭孔之风早已不复存在,但孔子的历史作用是不会被人们遗忘的。
桥,矜持而凝重地沉默着,像二仙桥,仙桥如虹,与景色相应相融。桥增添了上里的通畅和美丽。
路,幽深的巷里小路,曲折的田野小路,河边的石板路,好多的路,让上里古老而神秘。
建筑,风味独佳。房子的屋顶宽大倾斜,是青黑色的瓦。木头的门槛,雕镂着花纹和装饰。在那些老房子中,真正的木屋,每一扇门扉上都有岁月的痕迹:雕镂玉砌,亦或者黑瓦小窗。一是海滨浴场
兴城海滨是迷人的,尤其是海滨第一浴场即兴海湾更加靓丽多姿
当步入海滨第一浴场,兴目望去,是一座四柱三门二楼单檐庑殿门式正门,牌坊上边是茂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的“洪波涌起”和“古城在望”八个大字。超过此坊,便走进如诗如画的兴海湾。兴海湾入口处一尊用花岗岩雕琢的的高大的菊花女塑像正颔首相迎。菊花女就是“菊花杀恶龙”传说中的菊花姑娘,她是美丽、善良、勇敢、智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化身,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二是观海亭
兴海湾南端有“三礁揽胜”,在起伏绵亘的三座盘踞海中的明礁上,建有一座造型幽雅的观海亭,一曰“雪浪亭”,一曰“迎霞亭”,亭名由著名书法家王堃骋所书。各亭之间栈桥相连,真可谓是“三礁石恋大曲桥,百皱岩戏千重浪”。桥上游人来往不绝,或登亭观潮听浪,或依亭背海摄影,或蹲礁静心垂钓,真可谓各得其所,各离其乐。倘若赶上落潮,“三礁揽胜”里侧的海水退却海滩半隐半露,还可拾贝、捉蟹,更是乐趣横生。
总而言之,希望上里给人生态的,野趣的,自由的感受。传统的东西过于类型化,上里的环境应该散发着自然的野性气息,充分体现文化和自然之美。细节的把握和关注将使得上里个性十足,也会给人深刻的记忆。
设计是感受生活的触角,艺术创作也是感受世界的方式。想像也该是快乐的,想像也是有张力的。
水墨上里,浪漫雨城,行走于上里,就会有设计策划的理想:古老而不乏活泼,质朴而不乏内涵,个性而不乏激情。到上里的每个人,得到的是心灵慰藉,内心感受到的是满世界的清新安然„„
第三篇:论文:风景写生的要点
风景写生的要点
现今美术技法课训练大都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高中工美专业的风景写生教学中碰到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对取景写生这一过程的理解,还处于盲目状态。教科书中关于取景构图技巧的说明很多: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上轻下重、上重下轻等等。在本文中谈谈笔者对风景写生教学中取景构图的理解。
关键词:取景构图 自然界的亮点 思维定式 俗套 创新意识
正文: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风景写生教学函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以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绘画之别于摄影,就是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受,将感兴趣的,经大脑提炼的景色表现出来,而不是面面具到。怎样做才不会面面具到,构图取景在这就体现出重要地位。
1. 端正学生取景时的心态,去寻找自然界的亮点。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1〉有的学生对自然界的景色很感兴趣,什么都想画,再加上一些风景名画的影响,总想画出雄伟气魄的画来,有了这种想法后,导致构图取景时取很大一个角度,里面什么都有,对什么都感兴趣,结果完成后画面很平庸,甚至有些空荡。这就是“什么都想画,什么都画不好”〈2〉与之相反,也有学生总觉的景色很平庸,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挑不起作画的欲望,并且以此为借口,敷衍了事,画出来的还是平庸的作业。
以上两种情况是风景写生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此情况笔者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此两种情况都导致画面平庸无奇。前者的问题在于构图取景时过大,而往往太大就会画不出东西来。笔者认为构图中需要有一两处亮点,而这些亮点就是你想画这张画的根本因素,把这些亮点画得精到,做到详略分明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取景时取大而平庸的角度不如小而精美的角度,而且小角度更能让学生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在把亮点作为主体的同时,结合其他东西作为一种辅导的衬托,把主体表达地更完美。
而后者的情况是孰不知成不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是种不错的选择,这是认识上的错误。譬如:凡高的《卧室》一画,以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凡的小角度为对象,把床、地板、墙等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大自然中一些不起眼的树木、建筑等都可以作为做画对象,关键在于作者怎样观察,如:西斯莱的《塞纳河小景》,把很平凡的岸边、树木、流水、游人,加之于光感的处理,使得画面是那样的微妙和谐。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感慨为什么画家之谓画家而不是我们的时候,是否想到画家眼中的景色也是很平常的,关键在于构图取景时,有否去挖掘自然的亮点,组成耐人寻味的画面。
2. 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
“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就是对取景构图的诠释。这里所谓的理想并非是固定的审美标准。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
譬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著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方法在那个时代是种创新,使得他流芳百世。社会发展至今,肖像画的构图并不局限于正面、侧面、3/4面,每种派别、风格都有自己的构图标准。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也得有创新精神。当然,要突破传统和已先入的理念产生与众不同的新意,对大多数画者来说还很难,有些画家倾注毕生精力于这方面上,也未能如愿。这一点与个人的修养、耳濡目染等分不开。现今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背会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框式作为风景写生的手段,而是怎样让学生清楚构图的理念——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思维定式状态,这就是素质教育在美育中的体现。
〈1〉 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
绘画中的思维定式是指业已牢固地存在于画者的脑中,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这种意识在构图中的体现就是某种固定的方法或框式。譬如:在素描构图中,平常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构图要*左或*右、头朝的那边五官旁要空一点等观念的影响,也就是画面的四平八稳。这种苏派的模式影响着中国几代人,每每初学者都接受此模式的教育。初学者那种对学习的饥渴使其很容易落入这样的俗套,消磨着他们的灵气。当那些幸运者做出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构图及习作时,他们就会惊奇地感到一种灵感的发掘,这就是作画者的乐趣。
现如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只强调怎样画,只要照这样就能产生效果。以某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不仅消磨了学生的灵气,更能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某种思维定式。俗语讲:画无定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不仅明白为什么这样构图,而且明白现在所学习的仅仅是适合初学阶段,此方法旨在培养基础能力等。总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这种方法。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课本中所界定的完美构图如: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对于初学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教师不能强行灌输某种构图方法,而应是清醒地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理念,努力去创新。谈到了创新就得说说何谓“俗套”,平时我们所谓“俗套”的构图,就是指平常人脑中的完美构图,那种构图取景往往把什么东西都画得很完整,四平八稳。这样的构图在大多数人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式,成为一种构图的审美标准,也就是“通俗”。如果你是那少数的绘画有识之识,你就会觉的这样的构图,这样的作品,不能引起你的冲动,因为看的太多了,一千张只有一种感觉——四平八稳。譬如:在风景写生中,将房子、树木、桥等因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也没有仰视、平视、俯视的区别,这样的作品在视觉冲击上就变得很弱。然而学生们碰到这样的景色,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开始构图,几十个学生一个样,这时候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了。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2〉 培养创新意识,欣赏优秀作品的构图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产生思维定式的另一原因是对于优秀作品欣赏、理解得太少,限定于教
师所给予的范围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固定的审美标准。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强调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各时期名作及风格的讲析。譬如:莫奈的《阿根德尔桥》一画,画中的桥只是画了桥头一段,并置于画面右上角,而空出一片空间用于对河水及帆船的描绘。帆船又有一部分在画面之外,给予人强烈的空间变化,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看这画的构图,去想一座桥在只看到桥头与看到整座桥的区别,使他们联想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追求完美构图的同时“残缺”构图也是一种美,一种悬念。所以,进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作赏析,可以积累学生多元化的构图知识,为他们的创新打下深刻基础。
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角度、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
风景写生的构图很难,要画出新、奇就更难了,而我们的教学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取景构图训练的同时,学生的绘画意识与创造意识也能得以培养,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第四篇:江西婺源写生实习报告论文
婺源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有效的描绘和记忆物体形象、色彩,收集、积累创作素材,掌握快速作画的方法,提高敏锐地观察生活、深入地认识生活、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为作品设计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4 月4日早上6点。
正文: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江西婺源的写生之路。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写生的机会可以使我见识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
我们整装出发,坐在去婺源的大巴上,大家心里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也许是因为第一次和那么多同学一起坐火车,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那么多人一起到比较远的地方,也许是第一次去实习,看到那一座座连绵的山,印入眼帘的大片的绿,一层层的梯田,那天然的景像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同学们一路上有说有笑,累了就睡一会,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沱川乡已经是晚上7点了,老师安排宿舍后同学们一起去吃晚饭,我们住的地方不大,六个人一间,吃饭是在一个统一的地方,也都安排好了时间,经过了一天的辛苦颠簸中,同学们纷纷回宿舍休息了。
在理坑我们看到了一百多年前的老建筑,理坑原名理源,位于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地处深山怀抱和碧水围绕之中,村中有全县最典型的明清官邸风光古朴原始亦具迷人风味。另一个地方就是篁村,里面房屋错综复杂,如果一个在里面乱走很可能会在一条条小巷子中迷失方向,我在这里拿着手机不停的拍照,但还是来不及拍下所有的美景和建筑。在河的两旁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小商店,里面的种类繁多的纪念品。
接下来几天我们开始了真正的任务,写生。每天早上我们带着画具去寻找美景,那里的一切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诗如画的低山田园,梯田、河溪、古树、居民、木桥、房屋„„江南乡村应有的一切元素我们尽收眼底。婺源的田园风光,可概括地形容为“水绕村庄”,有水的地方就有村子,有村子的地方就可以看见溪流。乡村小道两边飞檐翘角,灰瓦白墙的徽州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在修竹掩映的林间。虽然看到的是美丽的风景,但是如何去表现却成为每个同学都要思考的问题,刚开始大家都有点手生,我也为没有办法更好的表达画面而烦恼,但是之后,每画一幅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尽管画里还是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但在构图和透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有时老师会来检查作业和指导我们,同学们都会把自己好的作品交给老师讲评,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都会很安静的去听,因为每次这样的讲课都能让我们学到很多写生的知识和经验,第二天在写生的时候就会注意到老师给自己的建议,这样我们会有很大的进步。
这次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是一大建筑派别。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在婺源的写生,对徽派建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集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三叠式、较大的居民,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最多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婺源写生的这十多天是特别难忘的,难忘大家一起吃饭,难忘同学们一起畅快的玩水,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也许以后都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这次写生中,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包括专业和专业以外的事情。感受了这里人的亲切,感受了大山给我们的温情。另外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虽然这次写生还算成功。
总结:
写生也使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另外在这里也明白了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有了这次经验,以后我们会更好的发现,更好的去理解事物。
十天的写生生活过得很快,回到了学校,脑子里却都萦绕着在那十天里的一幕幕,心似乎还飘在那里。写生期间,我们不但欣赏到了如此优美的景色,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泪水与欢笑融为一体,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并且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一幕幕乡村的劳作场景都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对人生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对美的感受也有所提高,对每一件事情都有了新的认识。艺术离不开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这些都很利于我们的成长。
艺术系:白阳 034410122
第五篇:写生教案
湘南学院 美术系 09级 张玲玲 用于交流,请勿抄袭
课 时 教 案
课题:
国画写生
共 课时
总序第十八个教案 课型:实践
编写时间2012年12月18日执行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教学目标:通过实景写生让学生切身感受自然观察自然,把自然的景和物和谐的统一到自己的画面上来。
教学重点:进行实景写生,让学生直观取景,构图和艺术处理。
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写生时对画面的处理,包括虚实,主次墨色节奏等。教学用具:教材、图片资料、绘画工具 教学方法:演示法、讲解法、教学过程:
组织写生
班 级:大13班
人数:41
写生形式:素描速写 分 组:班
长
(1-10)
副班长
(11-20)
学习委员(21-30)
课代表
(31-41)组长:负责考勤,纪律。写生范围:校内
课后作业要求
1、自选风景,画一张写生作品
2、构图恰当
3、细节丰富
4、绘画时可参考名家作品
5、纸至少4K大小 写生小结
在我们一起探索下这节写生课到这里就结束了,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写生魅力,希望大家认真的完成课后作业。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