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生小结
在印象派画家中,莫奈的光芒显然遮挡了西斯莱,但是如果要在古典和印象派之间找到一条自己喜爱的路数,显然西斯莱将会是最佳人选。因为西斯莱风景作品中冷静沉稳的笔调,更容易让我们深刻领悟印象派发展的源泉。在他风景作品中一方面可以寻觅到自然主义巴比松画派、柯罗、库尔贝、透纳等人的严谨与真挚,理性而含蓄的笔触精微而含蓄,很强的耐读性,尤其是色彩的外师造化的心路历程都展现在我们眼前;另一面也可以引领我们领略一下古典手法的精湛,同样可以感受到印象主义的色彩丰富和多变性。
经学校安排,我们艺术设计系在四川雅安上里镇的写生基地进行为期三周的写生课程。在这次写生过程中我主要完成了两项任务——绘本和色彩。同时更深的了解了那里的民俗风情,品尝了美味的小吃,享受了大自然无尽的熏陶,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水平。
刚到的第一天,我们一大帮人观赏了上里古民居,看着那一幢幢建筑,让人流连忘返,清一色的木质建筑群落,给人含蓄,古朴的感觉。
到达上里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古色古香,风景宜人,当地的人们也很淳朴,热情的迎接我们的到来。第二天我们就正式开始写生。由于平时在学校几乎没怎么画过风景类速写,导致一开始不知道怎么下笔,画出来的画,造型不准确,透视也不对。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老师每天晚上都给我们讲解,给我们补充相关的知识,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第二天写生时,就想着老师所讲的,纠正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有时别人一句不经意的指点,会让你学到新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茅塞顿开吧!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练手,我们慢慢地步入正轨了。其中学到不少东西。
由于我们在学校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连速写都快不会画了,幸好我们在上里画了一星期,把手练得相对较熟练了,一开始不敢在很多人的地方画画,就躲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画了几天总算有些收获,有点长进,对于技法等的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有的时候还感觉自己画得不错,不过经常有一些别的学校的同学和好奇的游客在旁边观望一下,当然也免不了评论一下,听到的话也是有好有坏。色彩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我的色彩不是很好,所以就躲在没有人去的小巷子里,虽然没别人看到自己的画,但自己却还是非常地不满意。不过这些都是前面几天的遭遇,慢慢的学习,不断的进步,画出来的画也是越来越有进步,尽管画里还是有许多许多的缺点,但在造型和透视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之前的画只是单纯的表现出了外在的型,现在也能表现出画面里物体色彩的关系。
通过写生,我的速写及色彩都有较大的提高。构图决定了一幅画面给人的第一感觉,很重要,所以首先要有美的构图。其次就是色彩的搭配与表现,那是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来表现色彩,因为自然界的颜色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写生的目的在于了解建筑的特色。上里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四川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上里的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我觉得在风景美不胜收的上里写生是一种享受,但是在写生的过程中,不仅要仔细观察建筑的特征及他和植物之间的关系,还要动脑筋提炼它们的特征,不要一味的照抄实物。努力的去感受上里建筑的特征,才能让我们画起来得心应手。
这次写生,让我领略到了优美的古村落风光,了解了那里建筑特点,见识了丰富的古村落人文,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选材取景构图和深入加工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了团结合作能力。
第二篇:写生小结
、甘南课程小结
在十月十号这一天,我们开始了艺术实践这一堂课程,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十分开心的事情,因为我们大家很早就已经开始盼望着这一堂课的到来了,因为这个课程可以让我们一起出去写生,去很多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可以去领略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不一样的风情。
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大家要一起去的那个地方叫做甘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条件非常艰苦的地方,在这里我们能体会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来到甘肃,过了土门关,看到了关内伞下坐着的两位藏族姑娘,知道已经进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地界,心情开始激动起来,心理活动超过了环境的变化。当稀疏的黄土塬消失遗尽,山变的硬朗时,郁郁葱葱的蓝天白云的藏区开始显示出它那无穷的魅力。
我们到夏河县时已是4点多钟了,接到先期到达已经离开夏河的小茹朋友短信介绍,我们住进了夏河县武装部招待所。招待所老板姓袁,住这儿是因为承包招待所的老板是河南鹿邑县人,在兰州当兵转业留在了兰州。他得知兰州到郎木寺在修高速公路,好象看到了拉卜楞寺的旅游前景,决定进军旅游业,现在刚转移到夏河发展。武装部招待所的标准间70元一天,已经相当高了,不过袁老板答应晚上给我们烧水洗澡,我们也没有再说什么。我给兰州的王师傅结清了车费,王师傅趁着亮天去夏河大街上找回兰州城的客人去了。我们进房间放了背包,急不可待地抓着相机,奔向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离我们住的地方只有一百多米,这一百多米的路程,让我充分地领略了甘南的藏族风情,除了藏服饰以外,路边转经的,磕长头的信徒络绎不绝,更有举家前来夏河,在拉卜楞寺的周围扎了营,要磕完十万个头才转回家去。有一位藏族朋友曾经告诉我,藏族人生性豪放不拘小结,具体到一个村子的局部表现,就会反映在一些伦理道德问题上。村子里有时会出现一种极混乱状态,这时,就会有人看不惯村子象这样地堕落下去,变卖了全部家产,赶着一只羊驮了青稞、酥油,一路磕长头去自己心中的圣地赎罪去了。如果有一天这个人一路磕长头磕到了圣地,此人将羊放生后,或者留在圣地,或者返回到家中,再次回到村子里时,这种人将倍受村民的敬仰成为村子里的英雄。
在我取出相机要拍下这些时,突然发现镜头的遮光罩不见了,想想一定是路上拍照时掉在了汽车里,忙给王师傅打电话,王师傅说遮光罩在汽车里,不过现在他很忙,让我回兰州给他打电话去取。由于我的返程途中,没有回到兰州的计划,只好告诉他如果现在送回,我会出20元的路费,王师傅爽快地答应了,说10分钟就到武装部招待所门口等。不知怎的我突然不想再见到他,就恳请了同行的朋友格桑·拉姆拿了钱,去赎回了我相机镜头的遮光罩。
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夏河海拔2900米,距兰州270公里的路程,兰郎高速修好后,从兰州过来仅需要3个小时,历年最低气温—16℃,最高气温20℃。这样的海拔,这样的距离,这样的藏族风情,注定了夏河以后要“热”!夏河县城位于大夏河畔,只有一条贯穿东西的大街,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著名寺院拉卜楞寺占据了夏河的西半部。从长途汽车站走到拉卜楞寺旁的卓玛旅社,我需要半个小时,围绕拉卜楞寺转一圈需要1个多小时,可见拉卜楞寺的规模。拉卜楞的藏语意思是“佛宫所在的地方”,所以站在寺院东北角白塔后面的龙山上,居高
临下向拉卜楞寺望去,18个扎仓的金色屋顶在日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上万间僧舍整整齐齐地散落在18个金色扎仓周围,在暮色的余辉里显得神秘寂静。我到夏河的正是时候,下午5点钟的夕阳中的拉卜楞寺最是神秘。站在寺院和县城交界的转经道上,可以看到寺院中间的金顶,喇嘛和**住的院子一排一排的整整齐齐布满了寺院的周围。等格桑·拉姆取了遮光照回来后,我们穿过众多的院子,沿着通向金色扎仓的路,向着拉卜楞寺最高的建筑走去。夕阳透过云层给这座神秘的寺院镀上了一层金色的余辉,几只游隼在寺院的上空盘旋,惊的屋檐上的麻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路上不时有喇嘛与我擦肩而过,彼此和善的打了招呼。在最大的一个扎仓的门口,围着许多的人,有游客,有游僧,有朝圣的人,他们无不聚精会神的在倾听着什么。扎仓内喇嘛们沿进入大殿的路旁席地而坐,大殿门前盘腿坐着一位接受辩经的喇嘛学者,站在他面前的辩手双手击掌,击掌后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取上托佛法下压邪魔的寓意。我挤进人群,坐在寺院的廊下,认真地观看着,由于注意力过于集中,甚至连呼吸都忘记了,在两个喇嘛辩论的过程中,两边静坐的喇嘛群里不时地会有一些资深的喇嘛站起来,帮助辩者辩考坐在地上接受辩经的喇嘛,辩经场面极其激烈。
辩经在众多老喇嘛的监督下有条不紊地持续着,约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不知道一位年长的喇嘛站起身来说了些什么,坐在地上的喇嘛一哄而散,冲出扎仓那扇厚重的木门,就在离扎仓门前不远的地方,转开酱红色的袈裟,蹲在了地上。我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很早以前我曾经奇怪过,为什么寺院的男厕所没有小便池,通过了解终于弄懂了这里的奥秘,一切都是为了方便罢了。约十分钟的时间,外出的喇嘛们鱼贯而入,重新坐在原来的地上,一阵唧唧喳喳后,扎仓前的广场上复又安静下来,辩经继续进行。有的喇嘛在袖子里摸出一个小碗,拿在手里把玩,在扎仓一角的廊下站着的3名年轻的扎卡(资历较低的僧人)提了水壶,过来给坐在地上的喇嘛们送酥油茶,倒酥油茶的时候,还不时地从怀中掏出些馒头,投入席地而坐的喇嘛群中,馒头投到喇嘛群中后,立刻便会引起喇嘛们的一阵挣抢,那场面让我忍不住想笑出声来。身边的一位游僧告诉我,这些酥油茶和馒头,都是接受辩经那位喇嘛的家人送来的,表示对家人参加辩经的庆祝,如果喇嘛们通过了辩经,就可以升级,这是喇嘛们终身追求的一种荣誉。这种辩经通常是在下午4点半开始的。我就这样拍着照片听着辩经,一直到辩经结束后,我们才随着喇嘛们一起走出扎仓。几只乌鸦鸣叫着从拉卜楞寺的上空飞过,向寺南边的山间飞去,天色暗了下来,温度和白天差了好多,我们拉紧了冲锋衣的拉锁,沿着来时的路,向驻地走着。因为僧舍有围墙挡着,路边看不到僧舍内的情况,只有半掩着门的院子,才能透过门缝看到院子房间内透出的酥油灯的灯光,通过昏暗的灯光似乎看到了一位喇嘛的简朴生活。
走出拉卜楞寺的转经道,夏河县城华灯初上,在武装部招待所的外面,有一家汝阳人开的饭店,我们在这里吃的饭菜,除了稀饭尚可口外(稀饭里面放了角麻),手抓肉和炒菜做的巨差,为了充饥勉强吃完了要的饭菜。在小店里吃饭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从拉萨走青藏线过来的一位女士,打招呼后得知她是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出来了四十多天了,令人羡慕不已!与这位独行女士告别后,回到招待所房间里,又把西瓜宰了一个补充完事,西瓜极甜,从心甜到皮,这是我今年吃的最甜的西瓜了。房间和被子泛着潮气,我和大漠·次仁拿出了睡袋,聊着今天的收获,觉得能旁听拉卜楞寺的辩经,又拍到许多有趣的照片,是个不错的开始。我们整理着睡袋,各自准备着自己的窝,袁经理推门进来了,告
诉我们他已派人去给我们烧水去了,让我们抓紧时间,然后自己走到卫生间,打开水管试试水温,再次强调快点洗,就出门走了。
早晨醒来,听到了小雨的雨滴打在窗外棚子上稀落的“滴答”声,唏嘘不已地感叹早晨的拍摄计划又泡汤了,起床后不想动,就坐在床边看着窗外发呆。等大漠·次仁起床后,叫上住在楼上同行甘南的达娃·赤宗和格桑·拉姆,结伴到拉卜楞寺看拉卜楞寺的早晨。
在夏河县城里最早起来的是急着转经的人们,其次才是卖早点的,县城唯一的街道上行人稀少,众多的人们都旋聚到拉卜楞寺的转经道上。虽然下着小雨,转经的人们依然摇着转经轮围绕着转经廊道表情安详而匆匆转行。他们在僧舍通向金色扎仓的路口,面向拉卜楞寺的中心闻思学院的金顶,毫不犹豫地扑跪在地上,尽管身上粘上了泥水,但此时他们的心灵已经超然尘世之外。磕长头的人执着地在那儿磕着等身长头,口中默默地诵念着心中的菩提。有一位老阿妈看上去有70岁了,艰难地重复着简单机械的动作,几次差点儿没有站起身来,我想上前扶她一把,又怕亵渎了神灵,就傻傻地站在原处呆呆地看着她。我被这眼前的一切感染着,内心世界很是混沌,接受的教育不同,世界观相差甚远,现在我的灵魂也突然开始松动,游离于两个世界之间„„
汇聚在白塔周围转经的人更多一些,人们走马灯一样不停地围着白塔在转。杂乱的人腿中,有人匍匐在地上磕着长头,磕一圈后,在白塔下面的某一个地方放一个石子,以记录磕长头转白塔的圈数。在转经廊的一个入口处,盘踞着一家远道而来的转经人,从年龄上看,看不出什么关系,男人们不在,只有三个女人守在一堆行李旁,年轻的姑娘长的酷像一位古典美人,弯眉毛、大眼睛、樱桃小口,宽大的藏袍包裹着她瘦弱的身躯。姑娘婷婷地靠在转经道的廊柱上,用忧郁美丽的目光看着身边发生的一切。我走上前去给姑娘照相,姑娘腼腆地微笑者,略带一丝羞涩站在那里看着我们,任凭我们拿着相机照她。
我们在通往大经堂的路上,遇到了一位手捧一大束鲜花的扎卡,美丽花朵的辉映下,他红红的脸膛堆满了喜悦!他的快乐感染了我,驱散了这个早晨我们心头虔诚的沉重。我是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他为什么会那么快乐?我很想上前去问问他,又怕打扰了他美好的心情,只能看着他一起傻笑,用微笑来分享他那来自心海的快乐!
我们缓缓地沿着转经廊走着,不时有信徒从我们身边低吟着经文走过,转经筒旋转时发出的“吱吱”声此起彼伏,缠绕着我杂乱的思绪。走在转经的路上,我的手不停地转动着转经筒,嘴里也没有念什么,心里也没有想什么,只想体会一下转动经筒的乐趣。转经廊南侧的一个扎仓门,面对着流经夏河的大夏河,大夏河畔有一排平房,平房除了有一个小商店外,还有两间房子里面有几位匠人在做泥菩萨。屋子里面放满了没有塑好和刚塑好的佛像,佛像是泥做的,因为没有干透,还没有来得及上油彩,赤裸着放在地上。我望着这些泥菩萨,心里试想着他们的去处,想象会有多少善男信女跪拜在他们面前,或倾诉或乞求,甚至把一生的幸福都寄托于它,奉献给它。这让我多少有点想不通。但是,那么多人蜂拥般的来到寺院烧香磕头,他们都有自己的道理,那就是缘和信仰,一个成年人心中的信仰是不可磨灭的,缘分更是一些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话语,现在看来,佛像只不过是一个媒介而已,最主要的还是信徒们心中的佛,这个佛才是人们最神圣的净土,才是人们最神往的轮回天界。
贡唐宝塔是拉卜楞寺西南方向最高的建筑,买门票可以登到塔的顶端,北望龙山白塔,南看风山晒佛台。贡唐宝塔是1805年由三世贡唐仓·贡曲乎丹贝仲
美大师筹资建成的,原名叫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奉着从尼泊尔请来的阿弥陀佛像而享誉国内外,宝塔造型别致,和我见到的许多宝塔都有区别,更像个建筑。
在贡唐宝塔的西南方向有一座石桥,石桥连接着展佛台和拉卜楞寺,由于近期雨水多,混黄的大夏河水从桑科草原流过来穿桥而过。现在是早晨,下了一夜的雨停了,我斜靠在桥栏上远眺着拉卜楞寺,袅袅炊烟和寺院的金顶、山上的白塔、民居上的经幡、清晨转经的人们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瑰丽的《高原晨光图》,因我是个局外人,所以能把这一切看得最真。
过桥跨过去桑科草原的柏油路,登上凤山的展佛台,山上风很大,感觉自己像面旗帜在飘,偶尔有一二滴雨随风飘落在身上,才知道自己的存在。山下是一个完整的拉卜楞寺,以修闻思学院、续部上学院、续部下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和喜金刚学院六大扎仓为中心,上万间康村环绕的拉卜楞寺,催促扎卡晨读的号声从远处一片金顶中悠扬地传过来,扎卡门纷纷出门沿着通向大经堂的路,沐着晨雨去上早课去了。凤山上鲜花开满了绿草铺盖的山坡,多想坐下来享受一会儿自然的恩赐啊!无奈清晨的小雨淋湿了我的“地毯”。
下了凤山的晒经台从桥上返回寺院,沿西侧转经道,过医药学院和一个商业区,来到了拉卜楞寺的大经堂,在大经堂侧门口的走廊地上和屋檐下,到处堆放着扎卡的步靴子,有上百双之多,大经堂内传来了朗朗的诵经声。我默默地站在大经堂的门口,听着那一句也听不懂的经唱,望着那遍地的靴子发呆,这一刻最让我喜欢,这是我神经最松弛的时候。我是一位游客,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可以毫无顾忌无所事事的坐在那里长时间的发呆,还可以在一个地方逛上一个上午或一天。从忙碌的工作中走出来看别人忙碌,可能这就是休假吧!我看着地上的鞋,听着大经堂里传来的早读声,然后像练瑜枷功那样舒展一下自己的身躯,突然感觉到每年能有一个假期让我撒野真好!
此次甘南之行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不仅让我们的眼界得到了锻炼,而且更加净化了我们的心灵,我喜欢这次写生,喜欢美丽的甘南,喜欢那淳朴的人们。
陈浩
印刷图形设计4班
10062087
2011-12-14
第三篇:写生小结
在大二的期间,中途我们有去外写生的课,我们要在外度过一个月的生活,校领导和老师都很重视,10月8好就是我们出发的日子,在此之前老师给我们开了班会,把外出写生的情况,和准备的工具给我们说了一下。我们都好期待那个日子的到来。
今天就出发了,昨天大家把该带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我们迅速的上了车,车行驶了一会儿,来到了我们第一站南屏,那都是徽州的古居,就到处看了一下。明天开始画画了,一大早我们就起了床,拿着画具,去找景点,一开始同学们看到这么多的石板、房子有点手足无措,不知从何画起。画的很糟,于是老师就耐心地讲解并亲自作范画给我们看。按照老师的讲解,先构图,注意疏密关系,画多了自然就好了。后来看着梁老师现场画了一张,才有点理解,就这样我们天天积极的画画,画完就到处看看,很快乐…….明天要去下一站了,当天老师给我点评了一下这几天的画,有的画的不错,有的很糟。老师也鼓励着我们,说:“才刚刚开始下次努力。”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屏山,我们依然积极的画画,老师在点评时教我们方法,要我们去观察屋檐、门楼、马头墙、瓦片等的结构,和草、树的画法,地面石头和石砖的画法,还当场画给我们看,晚上,我们进行讨论和总结,老师点评。由于画的是速写,对于收集素材和锻炼手绘能力很有帮助。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名家作品,知道速写非常严谨,线的虚实、画面的疏密、线条的美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仅增长了专业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
我画速写的时候一般选好自己喜爱的景色,快速用针管笔勾画好最后用马克笔上色,一气呵成,细节部分不会过分勾勒,一般用马克笔表现颜色的过渡就好了,表现层次的地方会用针管笔强调下。我觉得速写主要突出的是风景吸引我的特色,只要表现出自己的感觉就达到效果了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宏村,我们跟着导游怀着好奇且愉快的心情开始了对宏村的大体理解,了解之后,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画画,我们都有很大的进步,由于宏村人很多,我们就在那待了3天就走了。
第四站我们来到了江西的婺源,也是最后的一站,我们再有画功的基础上认真的画画,画几张出色的,回学校办画展用。在晚上老师都会检查作业和指导,同学们把作业都上交,大家认真挺老实讲,我们得到许多画画的知识,对我们的画画技能很有帮助,第二天画画时我们就会注意老师对自己的建议,因此我们画画水平不断提高。
写生实习结束,我们回到校园中,对以后的学习目的我们更加明确,对美的感受更加深刻,对人对物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不同角度去观察,不同位置去分析,得到的就不同,要多角度的看问题,进而更好的解决!
第四篇:写生小结2
写生小结
2015年9月14日我们工业设计系全体学生踏上了去往安徽的路途,这是我第一次下乡写生,我的心中对这次写生充满了期待,我迫不及待的想离开这纷扰的城市去体会一下农村大山大水景象,那里一切都令我们万分向往
在长达七八个小时的路途中,我们逐渐被疲惫压下了激动,每个人都是昏昏欲睡,在一阵颠簸中,目的地到了安徽宏村,当我们从学校的大巴下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群充满古代气息的建筑,绿树,白水下的房子,以马头墙为建筑的主题的屋顶,以灰色的墙壁,黑色屋顶为主体的房屋,的确是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到了住的地方,老板热情好客,提前就准备好了饭菜,吃过饭后,老师给我们讲了注意事项,就让我们自己收拾准备休息,由于一天的颠簸,我很快就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由于还没有熟悉情况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自己找东西画,我就和朋友们一起外出去拍素材。在山里写生就是为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体悟感受,设法让躁动的心平静下来,然后再静中生动。这里所看到的意象不同于在城市中的公园里所看到的花草气息,公园里的花花草草都是经过认为修剪种植的,而这里是自然形成的,我喜欢这种大自然不加雕琢的气息。出去写生一开始,我们都很激动,因为可以一边画画、一边欣赏风景,但事实并非那么顺意。每一次出外写生,不知该如何动手去画,很渺茫,风景那么多,总不能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吧!还是应该要适当地去选择取舍,我不会,但我并没有就那样呆着,我学着去构图,去网上查找,慢慢的学会了一些构图的知识,这令我很 高兴,因为我进步了。在写生过程中所遇到的总总困难,我都会学着去克服,我不会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退缩是解决不了问题,退缩只会使困难有机可乘。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所以我选择越过障碍,超越自我,走向成功。
在宏村的十天里,我们去了宏村附近的的几个村庄,有卢村、屏山,西递、南屛。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感受。比如西递,它的房子比宏村的要高出许多,流水的小沟也比宏村的宽。当以爬上西递的景观台,就可以观赏全村的风景。隔一天去一个地方这样避免了每天在宏村,对景物产生审美疲劳。
建筑与艺术美得完美结合是这个村庄的神奇之处,在宏村这几天是我们尽情的享受了大自然和建筑带给我们的艺术气息,在黑瓦白墙小桥流水的地方都可以看见写生的同学。
宏村最让我那忘得是它的水系,他的水系遍布全村的巷道,流动的水比较干净,各家都可以在自家门前取水洗菜、洗衣、刷碗。非常的方便。
在宏村的每一天都有相应的作业,一般为每天两张,每隔一天就对每个同学的作业进行评讲,指出每个同学的问题,在以后的写生中吸取教训。
在这十天的写生中,让自己的心慢慢的静下来了,也学会了一些关于画画的技巧。收获颇多。
第五篇:安徽写生小结
安徽写生小结
刚入学不久,我们就有个难得的大好机会去安徽写生,同学们对这次写生都充满了热情。去安徽写生的第一站就定在南屏。南屏独有的古韵气息深深吸引了我们,高大挺拔的马头墙,沾有露水但依旧安静的石板道,时有几个老农挑着柴火擦肩而过,穿过一道道雕花的门墙,时间仿佛倒流,我们就在这种氛围下用自己的笔描绘这里的一切,让它永恒地停留在记忆中,这些只有在书中才会看到的景物,只能临摹的房子和路,此刻却迄立眼前,虽然我们的笔触略显稚嫩,但每个线条都表达了我们对南屏的真实感受,让我们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人文气息和创作的紧密联系。
第二站设在宏村,和南屏比起来更加贴近自然,这里有大片的竹海,有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大榕树,同样有古旧的小桥,绵延的清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山水画,我们架起画架用画笔把它描绘下来,真正做到了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在整个写生的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吃饭、写生、住宿都在一起,同学们对写生都非常积极,从校园到野外,学习环境的转换。同学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我们早晨出发,然后就陶醉在迷人的风景中,这周的作业量不是很大,但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的去完成,有的甚至比作业量完成的多的多。我们运用在学校中习得的构图、取景、透视、取舍、点、线、面的运用等等知识,在原来临摹的基础上开始写生。写生不像临摹一样,要比临摹难许多,我们由原先的依葫芦画瓢到要自己去组织画面,自己去处理所见的景物。同学们都非常的努力去描绘自己所见的景物,尽量去把它们塑造完美。在每天结束后,老师都会来帮我们点评作业,指出我们作业中的不足,在这个星期中,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到不的知识,也感悟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感悟不到的知识。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让我们获得了很多感触,画画并不是一味的关在房间一个人画,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去发现美,感知美,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来。
学生姓名荣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