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道德课程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摘要:本文先阐述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内涵,对当前存在的科学道德失范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之后,从科学精神方面,进行自我审视。最后,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研究经历,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科学道德
学术诚信
科学精神
前言 世纪以来,科研活动已经从以个人的兴趣为中心、强调自由探索和学界自治的业余活动,发展为高度专业化的一种社会建制。随着科研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多,科研资源相对稀缺,对学术荣誉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的追求也日益激烈,引发了科研从业人员的价值冲突,产生了导致科研不端行为的职业和社会诱因。国内外不少科研不端行为屡屡被披露,且有蔓延趋势,引起了全球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研究生是我国未来高层次建设人才的主要来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 否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是新形势下我们每位研究生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1科学道德与学术问题之内涵
科学道德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科学道德失范问题的成因分析
近年来,学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并已成为当代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不和谐音符。从总体上看,其成因错综复杂,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不完善
在科技资源分配上,存在个别机构和专家不适当地占有过多的政府科研经费及科研设施的现象,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不完善,造成了有些科研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公众对科学界的信任。
在我国的科技体制下之所以长期存在诸多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在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由于权力与责任不统一,使具有科技决策权的主体不必承担决策失当、失误的责任;由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道德失范和学风浮躁问题能够以各种隐蔽的形式出现,而且使认定问题和惩戒责任者都缺乏必要的依据。
二、科学道德建设相对滞后
科学道德建设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忽视内在的科学道德建设和科学道德规范制度匮缺两个方面。
1、忽视内在的科学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人们往往把利益放在第一位,而被认为最神圣的科学研究难免也被污染,学校重视科研能力,重视成果,却忽视学术道德,过分给学生施压,导致各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生。
2、科学道德规范制度严重匮缺。目前我国科技界所制定的规范和准则还大多停留在原则层面,还不成体系,也缺乏具体有力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惩戒机制,这使很多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认定和制约,即使被发现也往往因为惩戒制度的缺位而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制裁。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的道德规范中,包含了诚实、守信、道义等丰富的内涵,并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诚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敲门砖”,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然而,现在社会上过多的重视知识,往往忽略科学道德的培养。
当前,社会各界反映比较强烈的急功近利和社会浮躁问题,在科技领域也有各种形式的表现。例如,社会浮躁常常表现为对科学超过自身水平的过高预期。又如,由于对科学自身规律认识不足,常常缺乏对科研中的“失败”给予应有的宽容。这些对科技工作急功近利的要求,又导致科技领域的短期行为与投机心态。此外,社会上普遍接受的以论文数量来衡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能力的评价体系存在严重的问题,是促使科研工作者投机、急功近利的重要原因。
学术行政化的文化造成的对权力的崇拜与屈从,导致科学争论的畸形与创新能力的下降。一些人不择手段地争取名利与地位,放弃真正的科研者的身份,整天忙碌在钩织各种关系网中,企图借此获取优先权和社会荣誉。这类不负责任的做法严重破坏了科学发展的正常秩序,并在某些不恰当的舆论导向下,进一步助长了浮躁。如何解决科学道德和学术问题
科研不端行为中的严重行为表现为:针对杜撰、篡改和剽窃(FFP),但在实际科研活动中存在着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发现,38.6%的科技工作者自认为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足够了解,49.6%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自己没有系统地了解和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知识,这反映了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应该时刻审视自己的科研行为和习惯是否符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是否能为科研领域创造积极力量。
科学研究需要科学者保持良好的科研心态和科研诉求,否则就会使科研趋势陷入畸形的恶性循环之中。这就须要国家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科研制度规范,加强监督,严惩科研不端行为,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
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互相监督检查,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维护本专业的学术规范,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抨击。以科学精神引导行为
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犹如一个健全的人不仅要有强健体魄,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饱满的精神风貌以及独特的个人气质那样,一个发展良好的科研体系和科学共同体自身都应具备特定的精神气质和精神追求。我们在读研究生,将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生力军。我国科技的创新、发展、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坚持以科学精神指引自己的科研行为。
2011 年,杜祥琬院士在南开大学面向青年学生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时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使命在于追求真理、造福人类,这也正是科学精神的真谛;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由科学精神派生的科学的理性精神,要求科技工作者以有利于社会为原则约束自己的行为;由科学精神派生的科学的实证精神,要求科学研究必须以唯真求实为原则,经得起实践检验。
科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滋养。这就要求每一位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必须端正治学态度,加强学术道德修养,树立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必须耐得住艰辛和寂寞,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矢志不渝地坚持以自己优秀的学术成果为社会、为国家服务;必须正确对待学术活动中的名与利,正确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以推动学术进步为己任,以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为己任,献身于追求真理的崇高事业。同时,必须坚决反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更不能自甘堕落地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唯利是图。
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有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科技工作者不仅要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还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关心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命运,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看重和爱护自身人格,做到自觉、自尊、自强和自信,尊重别人并且以诚信待人待事,忧国忧民,一身正气;要继承和发扬科技界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奋发图强,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工程师,需要具体的要素很多:坚守科学精神,要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要养成创新思维等等。但对于刚刚踏上科学之路的我们,首先要具备科研态度才能感悟到科学的真谛,才能在科学道路上找到真理王国。
一、诚信品性
诚信的科研品行是科技工作者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我国老一辈科学家既是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又是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他们的实践表明,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不仅需要丰富的科技知识、创新的思维能力,还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应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技工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作者的优良传统,努力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尊严,努力成为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严谨治学的力行者,优良学术道德的传承者,让科技工作成为太阳下最干净、最值得尊敬的职业。
二、严谨作风
在科研工作中,每一个实验过程、每一条实验记录、每一个实验结果都来不得半点马虎,都需要科研人员如实记录,仔细整理,认真分析,得出结论。我们要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培养成自己的的职业习惯,融化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开展科技工作,必须自觉把创造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尊重科学规律,又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不懈奋斗、勇攀高峰,锲而不舍抢占科技制高点。要做好十年磨一剑的思想准备,耐得寂寞、受得挫折,淡薄名利、甘为人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努力在平凡中体现价值,在长期艰苦探索中寻求科学的真谛。钱学森一辈子提倡学术民主,反对“权威”学术专权。1964 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的一位年轻人郝天护给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写信,指出钱学森新近发表的一篇关于土动力学的一个方程的推导有误。当时钱学森在力学界已是绝对权威,但收到这封青年的来信后,不仅亲笔回信,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更鼓励郝天护将自己的观点写成文章,推荐发表在《力学学报》上。钱老多次通过学术讨论、谈话和写信等方式,指导过许多人搞科学研究,写学术论文。即使他曾给别人的论文给予了很多指导意见,也坚决反对别人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他说,科学论文只能署干实活的人,这是科学论文发表的惯例,好的学风务必遵守。学术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肃的事情,严谨治学、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绝不可缺。回顾钱老的一生,处处展现了一位科学家认认真真做学问的严谨学风。虽然钱老已经离我们而去,但希望科学精神不要离我们而去。
审视我们自己的学习和科研经历,大部分失败或平庸的科学工作很大部分原因是缺乏严谨的科学精神。对表面现象的不求甚解和对肤浅知识的妥协使得我们很少愿意深入研究,这也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缺陷。
三、科学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古话,它强调了办好事情工具和方法得当的重要性。遵循和掌握严格的科学方法是我们工科学生的的谋生之道,是确立个人知识结构的保障。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方法,并且在实际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心得
科研工作中不断运用,才能逐步达到运用自如的水平。要想成为合格的科学工作者、工程师,要秉承科学规范,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探索先进适用的科学方法。要加强学习,努力借鉴国内外优秀科研团队的创新成果。
四、责任意识
科技工作者是知识的创作者,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知识的应用者。著名学者钱三强指出,“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科学工作者的责任意识首先体现在爱国精神上,科学家要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福祉贡献才智和精力。其次,还要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影响负责。
五、人文素养
伟大的科技工作者都是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知识分子,这种人文素养不仅有助于融合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塑造他们的完善人格和高尚情操,而且能够引导科技工作者对人类未来进行深入思考、对社会福祉深切关怀、对科学技术的终极价值有准确把握,从而为他们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带来无穷的创造力。这种人文情怀体现在科技工作者的学生生涯中,就是他们不仅在本学科本专业具有造诣和建树,而且胸怀广阔,能够担当社会责任,自觉把个人的知识和专业特长很好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其自身是否具备诚信品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发展,还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科学道德教育势在必行,但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这样,研究生整体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我们应该从自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坚守道德底线,自觉坚守学术诚信,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为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第二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学习心得(xiexiebang推荐)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学习心得
2013年12月21日上午我们化学与化工院开始了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的学习。上午是朱必学院长和王海燕老师带来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宣讲会以及观看科学道德教育片。通过宣讲会我深深感受到了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了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观看了科学道德教育片《钱学森》之后,我深深体会到了他的爱国热情、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他的艰苦朴素,他对导师的尊重,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他对科学的热爱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首先是王华书记给我们带来了“学术诚信,从我做起”的宣讲课。在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研究生学术诚信面临着各种危机。在聆听宣讲国内外有关学术造假事故的惩戒之后,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守自身诚信、避而远之。现在每天网上更新的消息中,学术诚信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让“学术诚信”不仅深入了学生之心,更加深入了社会之心!“学术诚信,从我做起”的宣讲课结束后是肖仁贵老师的“实验现象、实验数据与实验结论”宣讲课。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肖老师通过自己的实验项目为我们展示了怎样去对某一实验进行研究。
2013年12月23日下午首先是田蒙奎院长讲授的“科技论文写作发表规范”。科技论文包括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科技论文的写作应当避免论文题目意思表达不明确、摘要过于简单和关键词过少、文章中的论据不足以及参考文献书写不规范。写文章难,发表文章更难,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要多看、多想、多写、多改,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发表文章,但是在投稿的时候,我们要切忌一稿多投。接着,胡宗超老师给我们讲授了“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类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自觉遵守和运用客观规律,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发展。
2013年12月26日上午,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在化工楼210进行了研讨会,在会上班里的同学积极发言,纷纷和同学们分享自己通过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应当从我做起,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的科研学风。
第三篇: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课程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课程学习心得
经过短暂的两周,学习了《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的部分内容。最初看到课程名字的时候,觉得就是一次讲座可以完成的任务,并且认为这些内容应该是作为了解,来介绍给全体师生。也算是带着自满的心理到了课堂,当然,到最后也稍微改变了观点。下面,汇报一下学习课程中我的看法。
说实话,老师讲的内容没记住多少,印象深刻的也就那么几件事。至于老师讲到的内容,我自认为以前做的还可以:作为学生,不会的作业,尽量不抄袭别人的。只要老师亲自看得作业,尽量用心去写。也曾“心理出轨”过:想抄袭,最终没行动。作为人类一员,我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想想总体还不错。
有这样一个公式:0.9*0.9*0.9„,具体得数我忘了,总之很震撼,与1相差甚远。于是不敢保留自己的“还不错”想法,只能尽量做到最好。
现在,学生面临一些问题,时常感到三种感觉:困惑、坚持、孤独。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人之为人,何以为人?说一下我的理解吧,我觉得就是那份独立于天地之间,无愧于心的坦荡吧。我在有些方面确实坦荡,但不完全是,实际行动还差得远。比如我吸烟,很明显危害环境,甚至影响他人健康;我洗衣服时很浪费水等等。一直也在纠结之中,有时候明明稍微顾忌一下自己的利益,或者说自私一点,可以省很多麻烦,自己却去遵守规范。又或者明明知道不对,为了某些目的,也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虽然现在能力较小,即使危害社会也没有多大,但这只是程度而已。所谓善欲人知不为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印象很深的例子是:远华国际走私案的赖昌星,此人小学水平,收买贪官无数,他最怕的是一个人没有爱好,不管是钱、色还是物,只要这个人有爱好,他全都能满足。当然,试想,作为常人的我,也一般不会经得起诱惑。一直在考虑的事情是:我的价格是多少?我能把自己出卖多少钱,或者我的底线是什么?很难想象如果我在某次考试或者竞赛中如果获得名次,将会得到的东西很多的时候,我会不会作弊,会不会出卖自己的道德。往近了说,研究生升学考试,如果我差点考上,并且有机会作弊,我会不会出卖自己的良心。当然现在回答是不会,也许通过这次考试对我的个人发展真的很有帮助,甚至改变命运,造福社会;又或者我通过不正当手段把别人挤下去,别人的命运因此而沉沦呢?
好多困惑,究竟该不该做,假设当年马云通过不正当机会出国,认识到了互联网,回国创业改变国貌,那这种不正当是否又是合理的。就像哈弗大学公开课中,该不该用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取5个人的生命?不该?已经死的人的器官,真的可以帮助那5个人重获生命,但是谁能说这样做是正确的。若干年后,这5个人其中的某一个人,往坏了说也许会危害他人,往好了说是为人类做出贡献,谁能说的明白?
究竟该不该做,怎么做?我以前时常以年长的“身份”去“教育”别人,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我的朋友)不好好学习,虽然我学习也不够刻苦。一般情况是别人领情,或者真的需要我去督促。也有的情况是他痛苦,我也伤心。直到我遇见我的大学同学,我还一直这样做。后来因为考研需要集中精神,没时间去管别人,也有原因是疲倦了,不想管了,也不是我的烦恼,我干嘛自找麻烦。然后就明白,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都有自己要体验的阶段,都有自己命里的定数。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是加上“你”,显的你特别重要了,其实浪子回头是因为累了,倦了,也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才是真正的大功告成,发生由内到外的蜕变。我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然后就更加“自闭”,不去理会那么多事。
说到多事,想起了当今最盛行的“扶老人”时间,彭宇案,我们真的不明白彭宇到底是否被冤枉,如果我是当事人呢?做了好事,却要被冤枉,尤其是还要赔偿。得不偿失。试问谁还敢去做这些事,我以前说敢,因为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乐于助人,我也一直在做。但是,随着长大,随着见的事越来越多,变得更加畏首畏尾。不过不去帮忙也对,这种畸形“产业”真的该消失。一句话:不要惹不必要的麻烦。这让我足以远离扶老人这种有爱心的事。真不扶吗?真不扶。不敢啊。那么这个社会的道德在哪里?拍照之后再帮忙?学会保护自己?为什么这个生活环境这么复杂,做好事都要保护自己?那干嘛多此一举?
中国人聪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论在哪个方面,只要政策出台,下面立刻就有相应的见缝插针出现。我曾经想过无数种改变中国当今问题现状的方法,但答案真的总比问题多,说高考不公平?试问像我这类没有天赋,又没有符文的小人物都算不上的贫民怎么改变自己?我有责任感,我有爱心,我能付出,我有毅力。。。所以说高考在本省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公平的竞争方式了。因此,我又觉得,有时候现在这样挺好,至少,我在一些过来人的基础上,避免走弯路,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改善?只要不变的更差,我就很满足了。有个稳定的工作,没什么特别严重的困难,这是80%国人的想法。其实,我能达到也就不错了,只不过,我比更多人得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我付出了努力要的是更好的生活,更稳定健康的社会。却又懒的去改变,无为而治?也不对,应该做的更多是联系现实与普及道德教育。这样来说,这节课,真的有必要,何止是该成为课程,简直应该让所有人学习。
下一点是坚持,我虽然有很多问题,也有很多不情愿,但是还在坚持做该做的事。比如帮助别人,虽然帮助的范围圈子小了些。因为我尝试过自己的一片天地,那样更多的是孤独,或者寂静的可怕。假期没有学习任务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特别安静,与别人沟通的是日常的琐碎事情。又不愿意去做没有收获的好事,特别难受。我找我的朋友喝酒,聊天。他给我推荐《弟子规》,自从读了《弟子规》,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气上5楼不费劲儿。哈哈,玩笑。不过精神状态确实变得很好了。有这样几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清代少年儿童读物,之前我的叔叔给推荐过,没想到去读。同学又给推荐,并且给我当场背诵了几段,我才去读。不用考虑为什么,不用考虑会怎样,你只要按照上面说的去做,就行了。这是我们该遵守的,就像学生守则一样。
后来虽然有些问题,但是最终也不是大的困惑,因为不用思考,书上面说了我就做就可以了。上课时,老师第一节课提到全球性问题,说实话,挺震撼,挺感动,挺高兴。因为看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也很揪心;看到老师能给我们展示这些,说明老师们肯定注意到了这些问题;上一届,下一届,肯定都知道这些问题,也都会受到老师的鼓舞,努力去做改变现状的事;同时,我也发现了,我的周围原来还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在保护着整个地球,让我从身边找到了动力。真的也算很开心了。
其实常有的感觉也就这几种,前一段时间,跟大学同学一起吃饭,提到了一个问题,在第一次作业中也说过这个问题,就是公平与公正,何谓公平,大概意思就是平均,比如每人都分到一个大小差不多的好梨,不论贡献大小。这也是咱社会主义追求的吧。公正呢?这正是现在都能做到的,根据贡献大小,分配劳动成果。由此可见,公平与公正是很难兼顾的。平均主义与公平差距,哪个都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在考研复习政治期间,书上提到共产主义: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没有剥削,物质财富极其丰富。很难想象这个理想社会的实现,需要多久,甚至能否实现。没有贫穷这个可以理解,没有剥削也可以理解,但是没有战争(争斗)就不能理解了,试问今天除了经济因素,真的没有战争吗?自觉到不与别人争斗,这个不难,关键是能否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很明显不能。尤其是非理性,甚至非合法的需求。这是很难得到满足的。
其实有时候真的很迷茫,为何我们会朝着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去努力,为什么提出那么多实现不了的口号。但有没有自己的合理见解,只是在像读《弟子规》一样,去做这些事。
曾经负责某件事,得到否认的时候,就很郁闷,常反问:你有更好的建议吗?你的建议全面吗?没有就不要反对。其实有些极端了,提意见还是不错的。中国的教育是批评式的,很少对人有肯定的赞扬,以鼓舞促进其良好行为。这就会造成许多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做到自己受教育时的想法,就像爱莲说中提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发现越是无知越是缺乏谦逊的品质,过于谦逊又不能促进发展。高中毕业后,我始终难以走进KTV,因为我觉得那不是学生该在的地方。终于有一天,跟着进去了,一个同学说,出去了认真做该做的事就行了,想想也对,该做的事做好就行了,其余的只不过是插曲。前一段时间,听了介绍王越校长的报告会,他从不参加宴请,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虽然不敢用“奇葩”去形容一个受尊重的前辈,不过也够个性了。很多时候在犹豫,或者在选择,该不该这样、那样做。也可以说,价值观没有真正形成。对政治感到无力,也不敢去轻易从事,因为怕搞出乱子,给自己找麻烦。
非常尊敬的一个人:刘同,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他说你不敢是因为怕无法收场,只是你不够强大。但是没说怎么去变得强大,即使变得强大,那是否是真的可以按照自己想法,不用考虑其他的呢?这只是个人的自由,远远不够。很难去分辨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合适的。唯有心里承载着那份高尚的品德,去做现实中的事,这就是第三个问题,孤独。
最羡慕的人是段誉,镇南王世子。他不用考虑很多事,直接做喜欢的就可以了。我们普通人却要在生活中挣扎,这种感觉就像:白天你穿着超人的衣服拯救世界,晚上要呆在贫民窟吃着难以下咽的饭菜,快乐并痛苦的生活着。在现实中,某天,也许坚持到难以忍受,这时候不妨给自己点鼓励。就像考研时期,那时候有的科目复习不全面,或者复习不好,累了倦了,就会想到,假设今天考研已经结束,并且没考上,以后做再多也只能等待下一次。回想曾经的现在,是否应该好好努力。我们怀着梦想在奋斗,当有一天实现梦想之后,回想今天,就不会有那么多愁苦了,当下应该做的是,全力以赴,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关于课程心得只明确提到一次,很荣幸能知道,还有许多人,尤其是比我优秀很多的人,都在关注世界,都在为维护人类长期发展事业做贡献。原来做好事并不孤独,还有很多人与我们同行。于复杂环境之中找到一个归属,一个组织,这对于公益事业者来说,是最大的幸运。
对上述问题的疑问,一时半会儿也不会消失,但是,更加坚定了那份坚守。该做的,始终要做,总不至于让心灵负累。改变想法的途径,最简单的是灌输,就像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价值观。当教育程度普及到人人都能接受的程度,距离初级的共产主义也就不远了。把人们维系到一起的因素,除了利益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价值观的发展在于与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进行沟通,相互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做到公正,还是可以实现的。
教育问题中,教育方式的问题一时也无法改变,但是内容和时间安排却不敢恭维。从小应该背诵的是类似《弟子规》的道德读物,而非意识形态读物。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能力越大,具备的道德水平应该也就越高,以此来化解能力强大的优越感。比如原子弹掌握在何人手中用于何种处理方式,这绝对是能力外的道德问题。
喜欢韩寒的独立,有时候态度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也是一种应该存在观点。关于娱乐明星的各种问题,实在是过于频繁的发生。也难怪很多人表示气愤,作为公众人物,或者说给大家在某些方面充当老师来解惑的这样一个角度,他们的迷失,确实会造成集体失望的态度。但是作为一个常人来说,人无完人,不能按照特别严格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方面,尤其是个人问题。只要没有利用大家的关注来大肆宣扬,就可以接受。什么原谅不原谅的话,觉得很幼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违法的受法律制裁,其正当方面应该受到人们的维护。人都有自己的自由,不应该去约束别人无关紧要的方面。更多的应该是向他人学习。
关于学书方面的问题还接触较少,不方便说太多,当时关于错误问题,有个老师曾讲述自己的观点:学生写字难看,不完全怨学生自己。稍微犯错误就罚抄写N遍,孩子都有玩儿的天性,谁会认真写啊?这种观点倒也对,这是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去光明正大的“发扬”缺点,而是应该弥补,毕竟是自己的问题。即使别人造成的,自己也要去改变。我们所说的教育问题(素质教育),以及延展出来的其他问题,如果在我们身上体现,那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问题出现了,修改就行了,何必抓着不放,给别人看缺点呢?
当然,纵有千万种想法与态度,也只是通往理想世界的一些牢骚。唯有脚踏实地,改正目前没做好的,朝着合适的发展道路,做好该去努力的,就行了。至于其中的插曲,那是每个人道路上的不同的彩虹而已。最大的收获就是老师的态度与做法。老师都在以身作则了,作为学生哪有不跟着行动的道理。
第四篇:学风道德建设课程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到贵州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已经快一个学期了,到学期末的时候学校安排上这个课程,本以为是那种比较枯燥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讲座,但是听到杨院长的讲课之后便觉得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反而是收获了很多。讲座中提到了很多关于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或者做出学术成果等等一些的注意事项,杨院长也举了很多相关的例子。包括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例子,我深受启发,对于自己将来的研究工作要特别注意不要犯这些学术不端、学术不当等行为。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活动还观看了钱学森等科学家科研的纪录片,我深深的被这些科学家的精神所感动。同样对于自身将来的发展也颇受启发,自己要以钱学森等科学家为榜样,对于将来的研究工作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同时要有不畏艰难的精神!对于钱学森,在纪录片中我还了解了他不为人知的事情,人们常常把导弹、火箭、航空等词汇与他联系在一起。其实,对科学大师而言,常人看来与科学完全不搭界的音乐、绘画、摄影、文学等,却是如影相随地常伴左右,成了他的终身爱好且有较高造诣,只不过鲜为人知而已。钱学森对文艺的热爱得益于他从小受到的早期教育。父亲钱均夫早年留学日本,学教育学,很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让他学理工科,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他去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课。钱学森年轻时就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代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有极大兴趣。在北师大附中读高中时虽读理科,但也学习绘画,师从著名国画大师高希舜。大学期间,他还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管
乐队,吹小号。1930 年暑假,钱学森在家养病时,到书店买了一本匈牙利社会科学家用唯物史观写艺术史的书,他不曾想对艺术可以进行科学分析。第一接触到科学社会主义的他,对这一理论发生了莫大兴趣。接着他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布哈林的《唯物论》等书,又看了一些西洋哲学史,当然,也读了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交大毕业前夕,他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音乐和音乐的内容》一文,讲的是如何欣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钱学森常说,他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得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科学,也学习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质,因而思路开阔。这让我明白自己应该开阔自己的思路,扩展自己的爱好,实现快乐的学习研究,结合百家所长来应用于自己的研究。
同时呢,通过学习并且收集资料,了解到学风和道德两个词背后赋予的深刻含义。“道德”一词可追溯到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2
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同时呢,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4
第五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心得
电气工程学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B16081100001 沈久利 最近通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学习,深刻了解提高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学术生涯良性发展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即研究生我感受较多、受益匪浅。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建设的滞后,社会出现普遍的道德失坠和风气败坏的趋势,向来被视为象牙塔的学术也不再是一块净土,高校教师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次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学术诚信缺失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面对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完善学术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同时,从自身出发,加强道德自律也是解决学术不端的关键,只有标本兼治,才能彻底铲除学术不端衍生的土壤,使学术走向良性发展。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精神、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近几年,不断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领导被曝出抄袭等种种丑闻,这也使得他们的为自己行为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些事实教育了每一个学术工作者,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处正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这个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而,青年人要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必须做到:欲修学,先立身,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 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了解历史、要爱国,要立下“强国之志”;在学术上要实事求是,学出真本事;还要坚持勤劳、勇敢、节俭的优良传统。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制订和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完善自我约束制度。针对近年来科技界在科学道德和学风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必要的、严肃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约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导向: 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科学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不仅是科学活动的内 在规定和支撑,还是宝贵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学事业的社会信誉和公共形象的保证。
作为一名燕山大学的学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但是我总是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秉承科学严谨的原则,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作为研究生,必须坚持原创精神,文章绝对真理的理念,真实记录实验数据,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制力,努力拼搏,尽一个学术人应尽的义务,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