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上海崇明培训心得体会
赴上海崇明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镇沅恩乐中心小学
郭琼
外出学习是一次开阔眼界,提高自我素质的过程,无论是听讲座、互动学习、还是参观或者听优质课,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部分中小学教师赴上海崇明区为期20天的培训学习。首先要感谢教育局的领导为我们搭间的这样一次难得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其次要感谢教育股的老师周到细心地工作,使我们在学习的每一天都觉得收获很大。我深知参加本次培训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虽然很辛苦,但我珍惜这次学习的每一天,不放过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无论是有关教育教学理念的讲座,还是走进课堂,自始至终,我都在努力地学习,力争做到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稚嫩,学习又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是的,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整个培训的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和留下了太多的思索!
这次培训时间从10月11号到10月28日,培训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家专题教育理论培训(10月11日-12日),第二阶段各学校互助交流(10月13日-20日),第三阶段到学校跟班、带班学习(10月21日-28日)。
在专题教育理论培训中,10月11日早晨我们有幸聆听了崇明中学校长吴卫国关于《优秀教师的修炼》,让我们认识到了何为优秀教师,也认识到了优秀教师的修炼必须从新理念修炼、好习惯的修炼、品质的修炼、高能力的修炼,才能使自己在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成为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团体中的一员,真正做到优秀教师的本质。10月11日中午崇明进修学校副校长吕波用他独特的语言,风趣幽默、形象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敢问路在何方-路在主动有效课堂》。课堂实践能提高教师的素养,而教师的问题和生源的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改革的定律是课堂不变,教师不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要打造主动有效的课堂我们教师要有明确的育人目标,在教学中要转变教与学的关系,要设计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和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作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主动的校本教研文化。10月12日上午崇明区进修学校校长的《着眼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教研团队》的报告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才能在教研团队中起到一名骨干教师的作用。10月12日下午我们聆听了崇明区教育局基建股股长别开生面的报告《走在幸福的路上-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保护》。教师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积极的心理学能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当前教师的心理 2 健康状况另人担忧,我们自己要自我维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做个有幸福力的老师。
在学校相互交流阶段,我们前后参观了10所各具特色的学校,他们都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并与学校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可发展的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和办学特色,让孩子们真正做到善学、乐学。每到一所学校,他们别具匠心的校园文化渗透整个学校,让人流连忘返,久久难以忘怀。这种文化还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到了班级的建设之中。在先进的管理团队和强大的教研团队作用下,每所学校都有着学校社团的发展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崇明向化小学,我感受到了非遗产物质文化的魅力-灶文化的传习。他们把灶文化带进了课堂内外,做到了活动课程化、活动生活化、活动多元化,增强了学生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通过举行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丰富了学校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内容,增添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气象。正大中学是一直贯彻落实“全面发展、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在追求“教育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过程中,教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他们开展丰富的拓展性课程,而且课程一定是校本化,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还能愉快的参加各种社团培训。再此基础上,学校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舞台,让学生学以致用。江帆小学是集团化办学的一所城乡一体化的学校,他虽然只建校一年,学生只有一年级,但他的办学特点却是最先进的,从一年级开始,拓展性课堂就走进了班级,重点打造舞蹈、书法、科技、阅读、足球、排球等还要普及跳棋、高尔夫和跳绳等让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长江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他开展“水教育”的特色活动,学生们在“水趣园”“水趣馆”“学农田”组成的“童心水趣”创新实验区进行探秘、实验、劳动等实践活动,形成了“体验-感悟-创新”的“行知行”教育模式,培养了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生活习惯。明珠小学开展“竹文化教育”的特色活动,从校园养竹到把竹渗透到各学科之中,深化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与体验,努力做到脚踏实地求精细,勇于创新有所突破,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颗闪亮的明珠。听了各学校校长的报告,我看到不止是他们先进的教学设施,更多的是从侧面展示了他们和他们的学校团队执着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
在跟班学习中,我被分配到实验小学。这是一所有着114年悠久历史的学校,“诚朴、敬爱”是学校的传统校训。在这里我聆听了许多的优质课和常规课,包括语文、数学和自然等学科。从这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堂中领略了实验小学教师的风采,他们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满腔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很好的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通过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无论是专家的知识讲座、学校之间的交流还是跟班、带班学习,都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一、教师必须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
本来一直感觉自己是一名老师,所以总是很放松自己,总是进行自我安慰。可是在我听专家的讲座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的知识、教育的智慧,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的老师的形象,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要让学生快乐得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专家们的一个个独特的观点真的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过多的关注的使学生的成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似乎也变得麻木,没有动力,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感受到他今天的努力就是明天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拥有幸福的能力,那学生就会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动自觉的一面;一个素质好的老师,讲课在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差的老师,讲课在好也好不到哪去。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所以每天要阅读有关自己学科内容的书,还要同时读了许多课外的读物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 教师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尤其是在教学方面,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会上课单一,而是要有多种多样的课堂方式。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科学水平。一堂课下来,教师一定要明白在教学生生么,学生发展了没有,改变了没有,学生走出教室与走进教室有无变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绝对不仅是在备教材,更多的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能学会什么,是否发展了。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教学,教学要采用更多的学习方法、教学方法,这里说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单纯表面意义的活跃,而是要看课堂有没有深度。好的课堂应是有生成感,推进感的课堂,教师不仅仅准备给学生什么样的挑战,好要看学生能提升什么,突破什么?我们要使课堂变成思维的舞蹈者。同时我们还应该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革教学方法的,老的教学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的需求了,同时也不可能满足我们新一代的学生了,所以作为当代的老师不能只满足目前的状态,应该从现在开始学会适应社会、适应学生,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改变教学方方法。
三、转变教师角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要有儿童立场。
孩子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智慧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要有儿童立场。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于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五、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时代、新知识、新课程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最后,我们还要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你会寻找幸福吗?关于让自己幸福的工作着。怎么才能幸福起来呢?这是很多老师,尤其是面对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的教师群体,怎么样才能幸福起来呢。首先要弄清楚,幸福要靠谁来给,是别人,还是自己。外在条件对幸福是否重要呢?回答是肯定的,当然重要,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都希望自己的辛苦努力能够得到高回报,都希望自己的境遇非常好,所以我们都在努力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人际关系,但这些外在的条件往往改变起来很不容易,所以面对短时间内我们无法改变的外界条 件,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现实的从自己能够影响的活动中创造幸福、体验幸福、享受幸福。只要教师是一个幸福并快乐着的人,才会让学生感受到幸福并快乐,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也是培养出更多的幸福并快乐的人。
借顾玉娟老师一句话共勉: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思考让自己更加聪慧,行动让自己享受生活,收获让自己拥有更幸福的教育人生!
第二篇:赴上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赴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能到上海的教育先进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和学习,也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也很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从十月十九日到达上海,进行了为期12天的学习培训,我不但了解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感受了名师风范,还和上海的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教学交流。收获颇多、感触较深的同时,也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对自己做了新的评价和要求: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我的思想有了新的转变,作为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特别是骨干教师,更应当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数学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转变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这种角色的特征是:(1)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4)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任务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活动,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研究数学的启蒙者。
二、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新认识:
听课中我在感受名师风范的同时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同时还是一个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的完整的生活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行为将发生转变,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 生选择,要超越书本,发表独立见解,使教学成为充满创意和激情的过程,学会容忍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并树立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变以往的重结果轻过程为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习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象王凤春教授说的人只有在宁静的状态下思考的东西才会是深刻的,而教无定法,所以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而不是注重教学模式。
三、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上课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大胆提问的习惯。
在上海学习的这段时间我一共听了17节课(其中一节是语文),我看到这些学生大部分都能积极大胆的发言。老师也注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而不是象原来一样,虽然也注意提问学生,但有时沉不住气,耽误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2)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记笔记、课后整理的习惯。
听课时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看,发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强,在课后做了大量的自学工作,复习工作也做得非常好;老师还会留整理笔记的作业给学生。而我都是给学生较为系统的笔记,不要求学生自己总结。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让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讨论问题;课后整理笔记,及时复习,巩固提高。让他们学得更积极、更有效,而不过度依赖老师。就象周博士说的“做一个懒教师,培养勤学生”,当然他所说的“懒”是要老师不包办代替学生,毕竟高考是学生去考,今后的路也是他们自己去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利用用好这次学习的收获,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然后不断改进以提高课堂效率,努力使自己的每一节课达到高效。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第三篇:赴上海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感悟上海教育
——赴上海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色河铺镇中心学校校本部 徐 瑜
2015年5月20日,我有幸作为山阳县教育干部提高工作技能研修班的一员,赴上海参加培训。在短暂的五天时间里,我们积极听取了黄浦区卢湾第一中心小学、莘城学校、迎园中学、普通小学四名校长的讲座,参观了一所中学、一所九年制学校、两所小学和一所幼儿园。校长们先进的教育思想,专家型的教育理念和校园精致优雅的育人环境,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一、上海教育的精致
1、管理的严谨细致 这次考察的几所学校,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上海的校长专业性之强,其管理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如卢湾第一中心小学程华校长认为,在管理上不仅要“管”,更重要的是“理”。“理”就是在“管”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好、引导好、疏导好。只“管”不“理”,学校工作就难以理顺,很容易产生矛盾。如何“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关键,以诚相待、推心置腹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源头活水。
莘城学校祁建敏校长擅长用精神引领,用相同的价值观去统领。“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其对教师团队凝聚力最好诠释。
迎园中学祝郁校长,美国马里兰州陶森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她的独特之处是对教育管理的理性思考,既“法无禁止,皆可为”,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理性思考方式。在管理中注重“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这种师生全员参与的制度建立模式。采取软化人的管理,硬化制度管理。她认为:“管理就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在合适的时间做恰当的事,让有限的资源做有效的事。在学校,当制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行为,文化会成为一种崇高的信仰和一种内在的力量,优秀就成了一种必然的 结果”。什么人适合干什么工作就让他干什么,这里突出的是因人而异、彰显个性,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教师和个性化的学生。真正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让学校的每个教师都有适合自己的一份工作,都有发展自己、展现自己的一个平台,人人能干,人人愿干,干中取乐,乐中有趣。这也就是迎园中学大门口一副对联上写的”让想成功的教师都成功 让想进步的学生都进步”。
反观我们学校,在管理方面与他们相比却相差甚远。管理中盲目性、随意性较大,形成不了科学、民主的管理体系。
2、环境的优雅精致:
首先校园可以说真正体现了净化、绿化、美化、文化,学校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每个学校都是花园、乐园、学园式的学校,有一种园林的氛围和气息,布局大气,设计素雅,校园处处和谐而不失“灵性”,让人赏心悦目。明亮干净的教学楼,墙壁上未有一点污迹;走廊里挂满了学生的作品(字,画,手工等);现代化的班级教学设施:多媒体、电视、音响、风扇、学生柜、墙报、成长乐园等布局合理大方。在教师的办公桌上都有电脑;标准化的操场;干净卫生的食堂;还有学生的书法教室(这一点值得推广)。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教育办得的确成功!
其次上海参观的几个学校,各有各的文化主题,各有各的校园特色。这几所学校注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学校在一开始就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并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从景观设计到学校文化品牌;从制度建设到管理流程,全部有章可循,按章做事。
这几所学校的经验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精细化管理需要覆盖学校各个方面,弥漫在“四维空间”(点、线、面、时间)之中,而文化主题恰如文章的脉络贯彻始终。我们山阳教育总体来说这几年因为各种创建,硬件软件都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校际之间相互照抄,机械照搬,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灵魂”。
3、校长和教师的工匠精神
这几个学校校长的渊博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深深地折服了我。特别是听卢湾第一中心学校校长程华的讲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教育的一片激情和一份痴迷;感受到他的智慧,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对于教育尤为重要。教育是育人工程,国家、名族大计。更加需要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当然,这种精神不仅仅是教师教育人,也需要更多关心支持教育的人和行业,用“工匠精神”齐心耕耘教育的田地,共同托起教育的现在和未来。
当然,这种“工匠精神”不仅是我们学校教师严重缺失的,也是整个社会急需努力的方向。比如我们身边的教师存在着:
1、职业倦怠,工作倦怠。
2、价值取向功利化。用金钱、利益和荣誉来作为工作的动力和思想。过分关注分数,忽视学生的素质和成长。
3、缺乏合作。由于竞争等因素,交流少,相互进步的思想淡泊等。
4、只教书不育人。只看到教材没有看到学生。
5、道德失范。体罚、变相体罚、工作态度等。如果真的想让学校在办学效益方面得到质的改变,这才是一个真正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上海教育的先进
1、理念的先进
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浓缩为八个字为“教育有情,德育无痕”。即以“情感教育”为主线,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赢得了很好的办学声誉,莘城学校学校本着“在乐学中会学、善学;在成功中成人、成事”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发展为核心,致力于实现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以构建教师文化的教研组为载体,积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敬业爱生、富有活力及创新精神的教师群体。
迎园中学学校的愿景是:快乐迎中人 和谐新团队,他们的办学理念是:禀受才智于自然,回复灵性以全生。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一是强调人文教育。二是注重团队精神。三是重视师生的发展。
2、设施设备的先进
教育经费雄厚、教育装备先进是我们所不能企及的,只有 羡慕的份。在高档装备的背后,却有着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用心设计。每一个角落都以文化育人,每一件设备都能物尽其用。
三、上海教育的素质和亲和力
卢湾第一中心小学1500多人,学校非常安静,让人感觉不到有学生在学校上课。我们参观时有两个班正在上体育,虽然一个玻璃门相隔,但是听不到学生活动时发出的各种声音。狭小的操场上,学生活动井然有序。在迎园中学的任何地方,你见到的领导、老师、学生都面带微笑,主动问好,给人一种亲切感。教师的素质之高也让人赞叹不已。到嘉定区普通小学教师阅览室,有十几个教师正在阅览室的角落查阅图书,那种情形有一种高考学子的认真。据普通小学校长的说法,这几年新进入教育系统的教师均为师范类211大学毕业。
四、上海教育的制度文化和人文情怀 我认为迎园中学的管理程序的“PDCA”反思模式,不仅仅运用于校长管理过程的思考,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也对师生个人行为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可作为学校一切行为程序准则。
迎园中学制度制定的十个原则也值得学习一下:1.民主程序。2.公开宣布和宣传。3.不溯及既往。4.通俗易懂,便于理解。5.规则不抵触。6.“能够着”。7.不频繁更改。8.确保严格执行。9.在制度和规则管不到的盲区,要遵从制度制定时的宗旨和精神。10.在人们对制度和规则的条文有不同理解时,校长有权依据制度的宗旨和精神做出解释。
普通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多一把尺子 多一批人才,多一项活动 多一个舞台,多一门课程 多一个平台”。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的新“五个会”目标:会游泳、会乒乓、会种植、会书法、会乐器。为了让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建立了六大“校园主题节”:三月魅力语文节、四月创意科技节、五月缤纷艺术节、十月阳光体育节、十一月趣味数学节、十二月欢乐英 语节。每周三的社会实践日、每月第三周的八大社会实践基地。改进了学生评价为:①“星评价”,②“乐游园”,③“主题节”,④“等第制”。对于每一项做得好的学生,评为“普小小能人”,放在校园的墙壁上,让他们和名人伟人在一起,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在参观普通学校时,私下评论普通学校是“普通学校不普通,平凡事务不平凡”。
教育不是一件急功近利的事情,端正办学思想,学校管理者负有重要的责任。实践证明,全面育人的学校,它的教学质量也不会低,学校本身和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具有可持续发展性。为学生提供思维、兴趣空间和发展空间,尊重学生应成为今天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具有爱心比具有知识更重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这种尊重教育是“人本”思想的体现,上海教育管理者思想站在了新时代教育的前沿上,抓住了“人本”规律的核心,展现出他们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五、对本次活动的几点思考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行程安排比较紧促,未能与教师和学生深入交流,未能直接参与校本研究,未能深入教师课堂观摩。
我认为在今后学校管理中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立教育是服务的思想。
二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对学校德育、教学、科研、后勤等各项工作全面进行质量设计并全部进行质量控制,做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负责。立足于课堂,着力于课堂效率和效果的研究。由于课堂由学生和教师组成,因此我们要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抓好教学的质量。建立问题学生预警机制,以及明确问题学生的形成或转化一般心理流程和对策。
三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四是坚持质量管理的全程性。
五是完善和改进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创设鼓励师生创新的环境。
六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发展,形成学校影响力重要步骤和有效途径。学校文化建设要形成共识,学校全员参与。要梳理学校的历史,规范特色建设制度运行方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二〇一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赴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赴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政治经济教研部
曹 卓
2015年8月23日至29日,我有幸赴上海交通大学参加了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组织的“教师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上海交通大学知行一体的培训理念、多元强大的师资力量、先进丰富的教学手段、新颖高效的培训方式,令我们获益匪浅,感触颇深。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虽然课程不多,但针对性强,通过老师精彩的课堂讲解和实地考察,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并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是一次宝贵而又难忘的充电学习经历。
一、总体感受
1.短期培训方式适合基层党校教师的学习特点 这次培训班时间紧凑、针对性强,非常适合我们基层一线教师的工作和学习特点。作为基层教学人员,身处教学第一线,平时教学任务繁重,科研工作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静心学习,但我们的工作性质又要求与时共进、处于不断的学习与知识的更新当中。本次培训班选取在暑假期间,采取短期形式,使我们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安下心来,排除一切干扰,与同事一起远赴上海学习讨论,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并建议学校以后多为教师组织这样的培训班,以进一步提高党校一线教师的综合素质,多给教师们一些出去交流的机会。
2.培训班的学习内容专题性强、有的放矢、活学活用。首先,上海交通大学的继续教育培训系统非常专业,在课程安排和设计上既做到了针对性,又不失丰富性和多样性,更体现了实效性和科学性。
其次,此次培训班的选取的授课老师来自不同的机构、院系,有着不同的知识结构、专长和特点,代表着不同领域的高端视野和高端理念。此次集中学习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高端交流的平台,实现了多元先进教学理念和的交融互渗,产生了聚合效应,有效丰富了我们基层教师的综合素质。
另外,此次培训班主要采取专题理论讲座、现场参观体验、典型案例分析、对策互动交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我们每个人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工作,进行了思考和讨论。这样的专题学习和针对性思考,使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快速深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主要收获
1.了解了学术前沿。通过各个专题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当前最新的精品课的授讲方式、中国的经济形势及发展趋势,而且也学到了相关的国学理论知识、法制建国的最新理念,特别是聆听了专家学者们结合当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探讨的一些新观点、新思维,使我们受益匪浅,2.接受了锻炼。严格的封闭学习,开放现场教学,对我们的工作能力是很好的锻炼。深入的案例分析和现场调研,让我们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和深入的思考。特别是与同事们的亲密相处,面对面的讨论,同处异地的互帮互助,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增强了集体感和凝聚力。
3.扩宽了视野。在上海的实地参观考察,不论是漕河泾经济开发区、上海自由贸易区、上海市规划馆,还是中共一大会址。钱学森图书馆。宋庆龄故居,他们的发展模式、服务意识、创新精神和环境氛围都是那样令人折服和感奋,让我深切感受高了那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发达的工业经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完善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上海思想观念之新、改革力度之大、开发思路之优、工作措施之实、发展速度之快,使我感受深刻,确实让我们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扩宽了视野,经受了历练。
4、获得了启示。这次学习培训,可以说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经历了一次洗礼,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差距,差距在什么地方,包括认识的差距、理念的差距、方法的差距、工作的差距、发展的差距等等各方面。我们以后应该在各自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结合实际、开拓创新。
三、结合今后的工作,学以致用。
作为党校的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系统、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应该无时无刻不与时俱进,了解新形势、发现新热点、解决新问题。然而,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又压得我们难得有时间“走出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工作中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找不到工作的突破口和有效改进方法。通过参加此次培训,我忽感身心特别轻松、思路格外清晰。集中学习培训是提高我们各方面能力的有效办法,但是要不断的坚持自学、努力做到经常学、系统学,才是知识和智慧不断积累的过程。今后,我将以此次培训的提高为基础,在今后的学习与教研工作中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五篇:赴上海培训报告
关注民族、仰望天空
很荣幸,能在龙年岁首来到上海参加学习,新春的列车为我迎来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也为我的回程驮来了更大的行囊。在短短几天的培训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诸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专家们有的老成持重,严谨深刻;有的个性张扬,热情开朗,他们所阐述的教育观点,特色分明,各有高招,往往立足现实,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有幸走进了高桥—东陆学校进行观摩实训,感受到他们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全新的育人理念,朴朴实实的敬业精神。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被他们所焕发出来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感动之余,我想把学习所积累的感受和想法简单梳理一下,把这些教育的智慧整合成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算做是我在教育路途上的一点探索的足迹吧。
陈家昌老师的讲座,向我们阐述了教师形象的特殊性,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教师形象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的,受市场经济的考验,导致社会出现“金钱拜物”的现象,以至于教师教育思想不正;而高考这道铁门槛,使得全民教育重知识、轻技能。陈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教师要有一颗爱心,一方面要热爱教育事业,另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各种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有文化人的意识,要自觉接受现代文明思想,与传统的陈规陋习、市井习俗、小市民习气决裂;要有民主意识和平等精神;要有文明的言行举止,知识丰富,语言幽默、富于情趣,举止优雅脱俗,性情温文尔雅,作风正直正派,忠厚坦诚,待人热情友善;更要有要有科研意识和探索精神,勇于探索,敢于思考,善于观察,发现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通过课题研究出成果,在不停地实践、积累、研究和学习中使自己成长。
陈胜庆老师《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讲座中,提出了课程是教育内涵的核心领域,加强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课程要适应学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课程要打造特色;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需要,课程锤炼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程开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呢?“上海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中国科协科技创新实验学校” 积极参与英特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建科技类社团,开展100个科学实验,学校“科技节”和学生科技论坛,形成一支科技类的课题指导教师队伍的做法值得深思。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有研究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有研究体验的学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教---授,要从单纯的知识技
能目标转化为重视过程与方法,研究性学习才能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唐晓杰老师向我们分析了课改十年的是是非非。在课改期间,学生变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实践层面上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变了——教学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教师变了——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但在课堂教学刻意地模仿,不切实际地生搬硬套,导致课堂出现作秀、表演的嫌疑。由此提出,课堂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一堂好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性的课,常态下的课,有待完善的课。
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张建良老师还给我们讲了学校的环境建设。它包括了学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整齐、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建设基础,是开展学校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而校园人文环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人文素质至关重要,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决定着学校的质量,是发展的基础,校园环境建设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途径,创建高质量,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学校环境建设要让学校更有朝气,让师生更添智慧,让学校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人际更加和谐。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校园环境建设往往受场地和资金的制约。环境建设要力图有所突破,赋予环境以丰富的生命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空间,使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使学校每一景观,每一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往往是我们可望不可及的。要实现理想化的学校环境建设,我们任重而道远……
社会压力带来的焦虑感、家长压力带来的压抑感、学生压力带来的困惑感、同行压力带来的危机感、自身压力带来的挫折感使得我们感觉幸福似乎离自己很远很远,很多时候,我们是茫然的,什么才是幸福?吕唐华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多舍一些虚名,不是简单而快乐吗?
一个有厚实的教育思想底蕴的人,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为了促进我们的专业化发展,培训方真是用心良苦。黄建初老师举了很多名师成长的经历,有从课堂教学走出来的于漪老师、王栋生老师,从教育科研走出来的顾泠沅老师、刘京海老师,从网络写作走出来的孙明霞老师沈丽新老师。分析了成功路途中的三个主要特征:
勇于挑战、勤于学习、善于反思。优秀教师的成功之路,在于挑战,在于学习,在于反思。刘良华教授说:教是教不会的,学是学得会的 要使自己的成长走得好,就要有勇于挑战、勤于学习和善于反思的意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在实践的过程中内化为能力。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高度,教师只有找到职业的尊严,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才有可能保持激情和内驱力,在成长的路途上不停下。
高桥—东陆学校的“责任明、基础实、特长显”的育人特色更是令人感触颇多。两节观摩课,均体现了充分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尤其是袁小红老师课堂上的一幕令我感动。有一位孩子起来说“援”的记忆方法,听得出来,这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有问题,吞吞吐吐,一字一顿,但全班孩子出奇地安静,老师和同学都在认真地倾听,没有一个孩子发笑,没有一个孩子不耐烦,在他说完后,袁老师还及时地给了他美丽的笑脸和真诚的表扬。参观完他们的社团活动,看着孩子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感受着他们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我不禁想:能生活在这样集体中的孩子是幸福的。高桥——东陆学校的老师让我领悟到了,作为师者,就应该做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应该做星辰,远望是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不管什么时候,都照耀学生的心灵。
崔玉英老师“让研修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常态”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如何学习、如何成长、如何进步。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人,素质最差的一面,决定其发展。教师成长离不开学习,探索和创新,在高桥—东陆学校的会议室就挂着这样的条幅“在时间的海洋里勤奋工作的人一路顺风,无所事事的人处处触礁。”只有不断充电,及时补给自己素质最差的一面,才不至于处处触礁。
学习之余,我深深地审视自己,我们平常也做了很多,但没有坚持,没有积累,没有进一步反思;在生活中,少一份苛求,多一份宽容;少一分埋怨,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200多年前,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那是没有未来的。”是的,一个民族是如此,作为肩负重任的教师是如此,要成为顺应新世纪潮流的教师更应该如此。新时期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我们要做仰望天空的教师。仰望天空,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仰望天空,不让观念落后思想禁锢;仰望天空,关注国家和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
最后,借用知行社的宣言结束此次培训报告: 我们不能先行,但能做得先醒;
我们不是思想家,但可以有自己的思考;
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 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也许还不优秀,但正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
培训结束了,但探索的路才刚刚启程,这需要勇气,需要创新,更需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