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风学习心得
家风学习心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所以,“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对社会而言,家风正,就能不断激发每个家庭成员在文明风尚拔节中的“潜在力量”,整个社会就一定可以在小家大家的交相辉映中塑造时代新风,支撑起淳厚的民风、社风。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最容易受到家庭的影响,如果孩子从小缺少良好家风的熏陶,从小缺乏正确的价值涵养,将来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乃至干有所成?所以,先贤们历来重视家风家训。
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撰写《训俭示康》家训,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被传为佳话的“六尺巷”故事,时任礼部尚书的张英“让他三尺”,拓展的不惟街巷之宽与道德之厚,还开化奉扬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风、民风、社风。老一辈革命家,无不严格持家、奉行清正家风。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毛泽东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刘少奇长女刘爱琴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刘少奇知道后严肃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李先念告诫子女:“你们谁要经商,打断你们的腿”。这些家训、家规,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成为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家”具有独特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弘扬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使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更具温馨气氛,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播撒下德行的种子,是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好良剂。人格塑造家风,家风孕育人格。对领导干部而言,家风更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好的家风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反之亦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最终会突破法治的底线、走向腐败的深渊。近年来,出现的“大老虎”及家庭式腐败现象的出现,莫不缘于此。
对共产党员而言,家风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严以律己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没有好的家风家教,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刘铁男教儿子“做人要学会走捷径”,当儿子开始弄权敛财,他自己怎么可能秉公用权?苏荣纵容家庭成为“权钱交易所”,他自己如何独善其身、专心做事?而像个别“官二代”“富二代”表现出的精神空虚、盲目炫富,莫不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关。由此可见,家风淳正是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家风腐化则是为人处世难以承受的负资产。
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家风的影响亦会随之远播,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拔节的力量之源。家风醇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良好家风,是优良作风之要,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共产党员作为党风之旗帜、社风之表率,醇正家风、弘扬家风,无疑是党风向好、社风向善的最好催化剂。树立好家风,共产党员要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入手,把搞好家庭建设作为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检验场,时刻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标准,处理公与私、小家与大家、个人与群众的关系,努力形成醇正家风与优秀作风的良性互动。家庭始终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组成元素,只有家风建设好了,社会才会更加和谐,国家才会更加稳定。
第二篇:优良家风学习心得
家风学习心得体会
6月27日,通过局里组织学习优良家风教育,让我有很深的学习感触,收获很多。首先,作为一个青年人,我承担着很多家庭角色,作为子女,作为兄弟姐妹甚至于未来也会组建自己的家庭,家风的养成和树立是尤为重要的。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指出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把家风家教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势在必行。
作为子女,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父母辛苦几十载将我们抚养长大,而我们能够给他们的就是孝敬,工作之余多多陪伴和照顾就是给他们最大的安慰。作为父母,我们同样要严格对子女的教育,给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格,同时作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榜样,以身作则。作为兄弟姐妹,我们要互帮互助,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风是作风的缩影,良好的家风对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影响也是很大。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我同样要保持着一颗热忱的心面对工作,保持“忠心”,忠于工作忠于人民,将中华民族优良家风家教,良好的职业道德传承和弘扬下去。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标准来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小家”紧系“大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习主席用辩证法阐述小家与大家,家庭与国家的辩证统一关系,言简意明,家是国,国是家,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相渗透,不可分刈,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对立统一。无论好家风,好国风,还是好家教,好国教都离不开代代传承教育培养,中断失传都会出现风水过劫现象,必须重新彰显传统优良家教国教之风才能重振旗鼓,东山再起,坚守信心,这是历史经验教训,必须牢记在心。
所以,从现在起,从我做起,树立优良家风,传承中华传统,我们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三篇:家风之孝道篇学习心得
衰老和不中用是人之常情,孝老乃德之大义。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常思养育之恩,发自肺腑感喟“父母之恩与天地等”。《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孝文化是我们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的精神磐石,也是我们形塑社会价值观的价值原点。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潜移默化,把孝道渗透在课堂里。教育学生要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对待父母要百般孝顺,对待兄弟姐妹要有亲情,对待亲人要和善,对待友人要舍得。家风做好了,才能撑起国风。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第四篇:XX良好家教家风学习心得
“良好家教家风”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支部组织学习优良家风教育,让我有很深的学习感触,收获很多。
家风有两大明显特征,即共同性和传承性。也就是说,第一,家风并不是一种个人德行,而是家庭或家族所有成员都深受影响并普遍表现的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第二,家风并不专指一时一事,它必须是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生活当中形成的并且能延续影响后代。不具备这两个因素,不能称为家风。
家风并非小事,关乎到包括每个成员在内的整个家庭或家族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立世之本、处世之则。有好家风的家庭,必然团结和谐和睦,其成员具有高尚的人格、美德、气质和魅力,令人钦佩、赞美和崇敬。家风恶劣,长幼无序,伦理失常,争吵分裂,则举世厌恶、戒备、鄙夷。一个家庭或家族,可以没有没有显赫的家世,殷厚的财富,但不能没有良好的家风。良好的家风也不是一人一时一事就能建立,必须依靠家庭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人人建设,世代弘扬。其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是家庭中的父母,家族中的长辈。中国许多古人为了让后代品行端正,防止儿孙误入歧途,走上邪路,为家庭成员制定了系列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成为家中一道道不可逾越的红线,这就是家规。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时时牢记使命,让共产主义理想、精神、道德在家风中闪闪发光,要保持着一颗热忱的心面对工作,保持“忠心”,忠于工作忠于人民。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指出个人、家庭、国家的有机统一。把家风家教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势在必行。
作为子女,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父母辛苦几十载将我们抚养长大,而我们能够给他们的就是孝敬,工作之余多多陪伴和照顾就是给他们最大的安慰。
作为父母,我们同样要严格对子女的教育,给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格,同时作为他们成长路上的榜样,以身作则。作为兄弟姐妹,我们要互帮互助,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所以,从现在起,从我做起,树立优良家风,传承中华传统,我们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五篇:《周恩来的家风家规》学习心得
《周恩来的家风家规》学习心得
为什么周恩来总理能得到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那样广泛、挚烈的爱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怀念?这不仅因为他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作出过杰出的贡献,而且还因为他具有极为高尚的品德。他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也是治家的榜样。周恩来总理一生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仅是党风的楷模、治国的典范,更是治家的榜样。在其总理生涯中,他给亲属制订了“十条家规”,即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来看看;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按理说,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每天日理万机,有很多大事、要事处理,对于亲属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节问题,本无须小题大做,有太多计较。然而,周总理却偏偏要“斤斤计较”,给亲属们订立了“十条家规”来规范和约束他们的行为,不许其谋取半点私利,不许其享有任何特殊照顾。他对亲属如此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着实难能可贵,令人敬佩。显然,这“十条家规”不仅是周总理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更展现了共产党人处理家国关系的崇高境界,尤其值得领导干部学习和借鉴。可以说,周恩来总理没有给后人留下一砖一瓦、一钱一物,却为后人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为之敬仰。正如周秉德女士所讲述的,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都是在伯父的教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的。在我们周家兄妹中,我们就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
由此可见,党有党风,民有民风,家有家风。正是因为周恩来在二十多年的总理生涯中,形成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规家风,才得以使他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全身心为民干事,成为人民信赖和拥戴的领导干部。
家规,顾名思义,就是指家庭成员必须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它规定了家庭成员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从而有利于塑造其良好品行。古人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才能长治久安;家有家规,才能教子成才。因此,从古至今,许多贤德之士都非常重视立家规来教育子孙。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要避免权力滥用,既要管好自己,以良好的作风言传身教,更要对亲属们严格要求,严格监督,过好“亲属关”,这样才能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