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二
一、实习概况
实习项目名称:新疆西准噶尔前进牧场地区1:5万(l44e009024、l44e010024、l45e009001、l45e010001)等4幅区调
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工作区包括克拉尕拉,克孜勒克亚,库鲁木苏,马拉苏这四幅图,本次生产实习是对这四幅图幅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参与时间为一个月,主要进行了新疆西准噶尔前进牧场地区1:5万(l44e009024、l44e010024、l45e009001、l45e010001)等4幅图幅进行路线地质填图。实习时间: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26日
实习地点:新疆省塔城地区额敏县前进牧场一带
实习单位:新疆西准噶尔前进牧场地区1:5万(l44e009024、l44e010024、l45e009001、l45e010001)等4幅区调项目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2010年西北地区基础综合研究项目,经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基础调查部立项论证及小组会议研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负责实施,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地质大队和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联合承担。
工作项目名称:新疆西准噶尔前进牧场地区1:5万(l44e009024、l44e010024、l45e009001、l45e010001)等4幅区调
归口管理部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
实施单位: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工作性质:公益性基础调查
工作起止年限:2011年—2013年
实施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承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地质大队
长安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
实习安排:按照1∶5万区域地质调查有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等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完成地质调查总面积1400平方千米。调查区大地构造处于准噶尔微板块赛米斯台-东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属准噶尔成矿区赛米斯台-东泉au、sn、cu(fe、hg)成矿带。成矿条件优越。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加强含矿地层、岩石、构造的调查,突出岩性、构造填图和特殊地质体及非正式填图单位的表达。
2.加强泥盆纪地层调查研究,厘定地层层序,探讨其形成环境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3.系统调查研究区内岩浆岩的活动时代,对花岗岩类侵入体进行充分解体,正确建立不同时代、同源岩的花岗岩类序列,深入研究其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与金、铜等矿产的成矿关系,讨论其就位机制,确定其形成时代。4.加强对巴尔雷克断裂带的调查研究;探讨地质构造演化史及其成矿作用。5.在对矿(化)点、物化探异常进行全面踏勘的基础上,开展矿(化)点概略性检查和物化探异常查证。加强测区铜、钼、金等矿产找矿线索的发现,调查不同类型矿产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控矿条件,特别是斑岩体的含矿性、构造蚀变岩带的调查研究,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具体实习工作分配:在8月初开始进行路线填图,这期间对工作区的岩性出露和分布有了更清楚了的认识,并进行了样品补采,重砂采集的工作。
1、路线填图(2人/组)
掌机:用掌机对所跑路线进行记录,掌机操作包括地质点、分段路线、点与点间的界线、产状、素描图、照片及描述。室内需要在数字填图软件下进行后期的加工处理,光滑线、修正、静态标注、导入照片、生成信手剖面等。另外,需要在mapgis环境下对信手剖面进行绘制。
2、室内资料整理
在实际材料图上绘制各条路线,须将野外填图路线转移到实际材料图上,用到点圆规,绿色签字笔,将个点逐个逐个的转上去,若在图上能看到各条中已经明显与其他路线相关的地质体,地质现象,可将它们连起来。
用mapgis绘制数字剖面,熟练运用点、线的操作。
二、实习区域概况 1.交通位置:调查区位于西准噶尔盆地西缘,行政区划隶属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管辖。调查区范围的拐点经纬度坐标为:a e83°45′;n46°40′;b e84°15′;n46°40′;c e84°15′;n46°20′;d e83°45′;n46°20′;调查区交通较为方便,中心地区西距额敏县城约30千米,行政区划属于塔城地区额敏县管辖。调查区各处均有便道,且可通行汽车。调查区所需生产、生活物资可从额敏县、铁厂沟等地采购。区内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有便道可通行。区内通讯联络需无线电台或卫星电话,部分地段可实现手机通信。2.自然地理:立项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塔额盆地东北部,额敏河上游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三面环山,向西开口,北有塔尔巴哈台山,东南有齐吾尔喀叶尔山,中部有额敏河冲积平原。属额敏河水系。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冷暖波动大,夏季热而短促,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寒冷漫长,干燥,年均气温5.6℃,年均降水271毫米。立项区交通便利,多条省、县级公路穿越立项区,其生活物资可由额敏县或塔城市供应,通讯联络有手机或卫星电话。
三、区域地质概况: 1 地层:由晚古生代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夹正常碎屑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出露的地层有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d1t),其第一段为长石砂岩-粉砂岩-安山质凝灰岩建造,主要岩性为黄褐色、褐紫色长石砂岩、粉砂岩、火山
灰凝灰岩、凝灰质砂岩、沉凝灰岩,第二段为凝灰岩-凝灰质砾岩夹安山玢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紫色凝灰岩、凝灰质砾岩夹杏仁状安山玢岩,第三段为安山玢岩-玄武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紫色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玄武玢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上泥盆统铁列克提群(d3t),为一套霏细斑岩-英安斑岩-石英钠长斑岩>玄武岩建造,主要出露岩性为灰紫、灰褐色霏细斑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石英钠长斑岩夹橄榄玄武玢岩、安山玢岩;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江孜尔库都克组(d3c1j),其下段为砂岩-岩屑凝灰岩-玄武岩建造,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紫红色、灰绿色砂岩、砂砾岩、生物碎屑灰岩、岩屑凝灰岩、角砾熔岩、安山玢岩、橄榄安山玄武岩;上段为砂岩-凝灰质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黄色钙质砂岩、砂砾岩、凝灰质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夹生物碎灰岩、煤层;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为一套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沉凝灰岩建造,主要出露岩性为深灰色、灰黑色条带状凝灰质硅质砂岩、粉砂岩、安山质沉凝灰岩;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根据出露自然岩石组合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其中下段为一套安山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霏细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绿色、暗灰色安山岩、安山玢岩、玄武玢岩、火山碎屑岩、英安质晶屑凝灰岩互层夹霏细岩炭质泥质粉砂岩及煤线;上岩性段为一套英安岩-霏细岩-英安质凝灰岩>英安质角砾岩建造,主要出露岩性为褐、灰紫、灰绿色英安岩、霏细岩、流纹岩、英安质凝灰岩互层夹英安质角砾岩、熔接凝灰岩;晚更新统新疆群(qp3x)为冲洪积未胶结-半固结冲-洪积砂砾层、碎石层。全新统冲洪积层、风积层、化学沉积层(qhpal、qheol、qhch)分布于立项区西北部。立项区主要发育古生代海相火山岩,尤以泥盆-石炭纪火山岩为多。2 侵入岩:立项区内岩浆活动主要表现为晚石炭世中酸性岩浆侵位,主要岩石构造组合有晚石炭世钾质花岗岩-花岗岩组合,与区域铜、金、钼等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属钙碱性侵入岩系列,总体表现为壳幔混源侵入岩组合。此外,浅成辉绿岩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钠长斑岩、霏细岩、闪长岩等岩脉较为发育,多数产于岩体中,基性脉岩则发育范围相对较大,长几十米-百余米,偶见有数百米以上者,宽几米-几十米不等,多数和地层走向一致或微斜交,垂直都极少见,总体表现为北东向构造体系的控制。
出露主要岩体为库鲁木苏岩体,侵入于泥盆系中,接触界线十分清楚,岩体产状陡直,边缘常发育有几米-几十米宽的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带,外接触带围岩常有强烈的硅化、角岩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等蚀变。岩体主要岩相为单一的肉红色中、粗粒钾质花岗岩,岩石新鲜,结构均匀,节理稀少匀称,说明岩体具一定的剥蚀深度。岩石中钾长石经常交代斜长石从而形成蠕英石,并具明显的高岭土化。3 火山岩:立项区火山岩主要为泥盆纪、石炭纪中酸性-酸性火山岩,以安山质、英安质为主,产于相应的岩石地层中。其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以安山玢岩、玄武岩及相应的凝灰熔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夹少量的英安斑岩、霏细岩、流纹斑岩、;上部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以英安斑岩、霏细岩、流纹斑岩、石英纳长斑岩及相应的角砾熔岩、凝灰岩,夹少量的安山玢岩、辉绿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岩。4 构造:
(1)构造单元划分 据最新的新疆区域构造单元划分方案,立项区ⅲ级构造单元为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ⅳ级构造单元自西北向东南依次分别为洪古勒楞-阿尔曼太早古生代沟弧带、塔城晚古生代弧间盆地、谢米斯台-库兰卡孜干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其中东南部基岩区位于谢米斯台-库兰卡孜干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内。
洪古勒楞-阿尔曼太早古生代沟弧带:该带北界为萨吾尔-二台成矿带的南界。南界西段为塔尔巴哈台山南缘断裂和洪古勒楞大断裂,东段为阿尔曼太南缘大断裂。该带东西向-北西西向展布,长达1200千米,宽5-40千米。该带西延与“哈”成吉斯-塔尔巴哈台成矿带相连;向东延与“蒙”戈壁天山构造-成矿带相连。该带在立项区内总体为第四系覆盖,但不排除局部有基岩出露。
(2)立项区主要构造特征 立项区内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呈北东-北东东、近东西向的以代表性结构面的主要褶皱和后经改造的与压性结构面锐角相交的规模巨大的压扭性断裂,特别是北东向压扭性断裂的形成主要受由北而南的构造应力作用。复杂的构造样式和构造组合及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的发育为成矿提供了充分的物源、热动力条件和所需的容矿、导矿和赋存空间。5、遥感影像特征:基于多种数据图像开展遥感地质填图,主要目的在于初步确定工作区构造格架、主要岩性单元关系、侵入体分布等,对原1∶20万地质资料形成补充,为野外宏观规划、选定实测剖面位置、具体布置工作路线等提供重要参考。此外,多种方法的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可为区内找矿提供重要线索,结合1∶20万化探异常及地质分析,选定找矿靶区,从而部署野外检查路线。调查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燥气候,低山丘陵地貌,地势总体东南高,西北低,水系不发育,以南东向的树枝状水系为主,多为干沟。遥感影像分区可分为新生界覆盖区和新生界以前基岩裸露区两种类型的遥感地质解译影像分区。基岩裸露区可根据遥感地质解译影像解译程度可以分为遥感解译一般地区和中等地区,前者遥感影像清晰,植被不发育,地质体形状清晰、构造形迹明显,地质条件单一,地质解译标志明显,可解译程度较高;后者植被较发育,地层复杂,构造多变,侵入岩较发育,因此定为遥感解译一般区。
综上所述,调查区的遥感地质解译影像即:遥感地质解译一般地区、遥感地质解译中等地区和遥感地质解译复杂地区。调查区遥感地质解译一般地区100 km2,遥感地质解译中等地区280 km2,遥感地质解译复杂地区约700 km2。地层的遥感解译标志:遥感地质解译标志与遥感图像合成方式不能分离,不同波段和相同波段不同顺序合成的遥感图像,其反映出的特征都不相同,比如颜色、条纹、相对清晰程度等,本调查书以卫星中巴卫星数据321全波段合成的rgb 遥感图像作为底图分析遥感地质解译标志。
四、工作部署及实习内容和过程
1、工作部署原则 a、实施地、化、遥同步进行,综合研究贯穿始终的地质找矿方针,按面上工作先行、选区重点检查、纵深拓展成果的三个层次顺序开展工作。b、突出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工作思想。不放弃任何有潜在价值的地质矿产信息,尽量划分出更多更细致的具体找矿工作区,投入更多的地质找矿工作量。c、为了确保工作部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在早期全面研究已收集的地物化遥资料基础上,划分出具有找矿潜力的重点找矿靶区,根据预测的矿种和成矿类型、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部署。由找矿工作所提出的基础地质研究也与之同行,该区块的物化探工作部署也与总体思路相匹配,以提高重点找矿靶区的地质找矿效果。d、工作部署尽量详尽,做到要有具体的地点、具体的工作方法、具体的工作研究内容以及具体的实物工作量,避免原则性的泛泛而谈。e、工作量的使用,以能解决问题为基本要求,原则上不平均使用。f、强调基础地质研究为找矿服务的宗旨。由成矿带、成矿作用、成矿规律的研究和区内找矿需要而提出的基础地质遗留问题应为区调填图首要研究的问题。本着这个原则,区内的重点找矿靶区的任何调查和测量工作精度要高于其它地区。实测地质剖面尽量部署于或穿过重点找矿靶区域,以提供最适用的近源基础地质研究资料。
2、总体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思路
在满足立项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基本技术要求基础上,针对立项区基本地质矿产情况,合理划分不同的工作区域,分类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开展工作,并且部署不同的工作量,重点工作部署在古生代地层及岩体分布区,特别是调查区1∶20万化探异常集中区和地质找矿前景良好的地区。
1、本次地质剖面测制采用传统地质剖面测制方法和掌上机数字剖面测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传统地质剖面测制采用罗盘、测绳、记录本和手工画地质剖面的方法,形成纸介质的资料。同时采用掌上机数字剖面测制方法,最终剖面成果形成篇二:地质实习实习总结或体会
五、实习总结或体会
短暂的地质实习很快就结束了,而这次野外实习对我产生的影响却并没有很快随之消失。在这两周的时间里,每天随老师一起到野外观察,测量产状,记录数据,观察地形,判断构造,并且及时复习了已经渐渐淡忘的部分课本知识,短短的两周,让我对野外地质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对它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个最直接的了解。并且直接影响了我的学习观念,将实践的成分注入了思想中,必将对我今后的学习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之前的地质学习还仅仅局限与课本知识的认知,通过听课,复习,考试等环节,认识并了解了大量的地质知识,但这些都仅仅是纸上谈兵,我知道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却还都只是能从插图上判断,到野外旅游的时候见了很多岩体,也没有能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判断什么是断层,什么是节理,而褶皱的向斜与背斜构造,更是无从判断。但经过这次野外实习,听了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我对之前所学的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感性的理解,不但能够正确迅速地区分节理和断层,还解决了很多课本学习中遗留下来无从解决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对地质罗盘的使用也熟悉起来,而不是先前仅仅对插图的认识。野外实习在工程地质实习课程的学习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对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虽然时间并不长,前后不过两周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学到的方法,观念上的改变,是课堂学习中所不能得到的。只有真正走出课堂,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通过自己的操作加深理解,才能算是学习过程得到完善。举一反三地说,任何工程实际与课本上的罗列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实际中的情况往往更复杂,是各方面的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有通观全局的能力,在做分析的时候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与工程相关的课程,都需要真正地走出课堂,工程地质是这样,其他课程也是这样,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学习中的观念产生
了一个转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在和老师同学一起到野外观察采集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地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很多工作是自己独立操作所不能完成的,需要老师指导,需要同学配合,经过组员之间的分工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校的学习只有在实际中得到运用才算是学会了,所以以后我们一定要加强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
总地来说,在将来的学习中,必将逐渐体会到这次实习带给我的更多收获。这次实习是成功的,我个人在这次实习中受益匪浅,更多的方面的收获是隐性的。篇三: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总结报告 1 前言
1.1 地质地貌实习野外实习的目的、要求、时间、工具 1.1.1 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对课堂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现场的宏观分析,理解地质构造变动的过程,建立地质实习空间观; 3.通过野外路线观察,学习一般的野外工作方法; 4.通过学习加深对地质学与土壤学联系的认识,为学好土壤学打基础; 5.了解野外工作,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奉献资源环境科学工作服务。1.1.2实习要求
1.认识实习中所见到的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石。2.建立实习中观察过的地层顺序。3.学会认识分析地层构造的一般方法。4.观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与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5.初步掌握罗盘、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学习做野外记录。6.认识山地、丘陵、河谷、岩溶的地貌形态。7.了解各种岩石类型、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8.编写简要的实习报告,分析和总结野外观察到的地质现象。1.1.3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时间 2013年6月9日~13日 1.1.4实习工具
工具包、放大镜、地质罗盘、地质锤、小刀、铅笔、30cm测尺、稀盐酸、地质图 1.2 实习区交通位置及地理经济情况 1.2.1交通位置
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的房山县内,实习驻地为周口店镇。该镇距北京天桥汽车总站46km,公共汽车班次甚多。从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有支线到周口店,每天早晚各有两趟客车往返于北京——周口店。驻地西有京原铁路线,良各庄火车站距周口店3km。从驻地到实习区内各乡村均有公路相通交通颇为方便。1.2.2 地理经济状况
实习区的范围,北至迎风坡,南至孤山口,东至房山,西至十渡。北京西山展布在实习区西北,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座,以上寺岭最高,海拔1807米。实习所经之处均为低山丘陵区,多数海拔高程150~800m。实习区东南为华北平原。
本区河流有六条,由西向东排列顺序是:拒马河、枯牛河、拴马庄河、周口河、北市河、大石河,拒马河及其支流大石河常见有水,其他河流均为季节性小河。
周口店地区年降水量700mm左右,七、八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山洪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每年六、七月份为高温季节,七月平均气温为26℃;极高温度可达40℃。
一、二月份为低温季节。年雷暴日约37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风日(≥8级)约21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周口店一带工矿企业较多,著名的燕山石油化工厂即建在凤凰山南麓的丘陵区;长沟峪煤矿规模较大,是北京市重要的煤矿产地;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当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
区内农作物,平原区以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区和山区以杂粮为主;坡地和山口、河滩地多植苹果树、梨树、桃树和柿树,果品产量除满足该区需要外,还有一定数量供应北京市区。1.2.3 周口店地区地质研究历史
周口店地区的地质调查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1914年以前的地质研究的初期阶段,在该时期f.solger(1910—1912)测绘完成1:20万北京西山地质图; 1914-1949年的地质研究的中期阶段,在该时期最大的成就即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 新中国成立以来,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在1988年完成的1:5万周口店幅区调报告的基础上,单文良、宋鸿林等(1991)著的《构造变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是以周口店地质研究为基础概括出来的、具有推广意义的地质理论。2实习的基本内容 2.1 基地陈列室 时间:2013年6月9日下午
图 1 图 2 在陈列室内:
1.初步了解了即将实习的区域的地形地貌,学习地形地质图的使用方法。2.观察各类岩石标本级名称,为实习期间正确认识岩石并命名打下良好的基础。2.2路线:基地—采石场 时间:2013年6月10日上午
第一采石坑(图3)
此处位于房山岩土边缘带,主要岩石如图4,为岩浆岩中的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实习区北部,面积约0.26 km2。在实习区内155.1高地采石场出露的花岗闪长岩(γδ5)岩性为浅灰白色、中—粗粒等粒显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黑云母、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岩石的色率约20%。其中黑云母为黑色、鳞片状、丝绢光泽,硬度大于指甲,小于小刀,含量大约10%;角闪石为黑色、粒状、含量大约10%;斜长石为灰白色、粒状、放大镜观察可见明显的双晶,含量大约50%;钾长石为浅肉红色、柱状,含量很低,大约1% ;石英图 3 第一采石坑 图 4 岩石
为亮白色、它形粒状、油脂光泽,含量大约20%。包体为深成幔源包体,其形成年龄与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相当。土壤类型为褐土,初步判定为典型褐土或褐土性土。除人工开采破坏的地表外,植被生长茂盛,长势良好,大部分为灌木,草本。图 5岩脉
岩脉,三条岩脉中,横向岩脉穿过纵向岩脉,将其隔断,是后侵入形成的。岩脉为接触带上发育后期侵入的伟晶岩脉。其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黑云母等。其中,黑云母呈半定向的线状排列。
第二采石坑(图6)的情况同第一采坑基本相同,只是岩体中捕掳体或析离体的大小较第一采坑变大,岩体颜色加深。
图 6第二采石坑
第三采石坑(图7)图 7第三采石坑
岩石依然为岩浆岩中的花岗闪长岩,不同的是岩体中的捕掳体或析离体更大了,岩石风化强烈,风化层深,已经有球状风化出现(图8)。主要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得岩体中出现了自然断面,而化学风化产生的影响较小。
这里的植被主要有荆条,臭椿等,生长于碎石之上,但是长势依然很好。(图9)
图 8球状风化 图 9植被长势良好
总结以上三个采坑的岩土体性状,可以看出,由房山区的边缘逐渐向中心地区靠近,岩石中的捕掳体或析离体的大小越来越大;土壤均为褐土,土层越来越薄,但并没有影响植被的生长,三个采坑的植被生长都比较健康,说明岩土体中的矿物营养成分含量较高,利于植被生长。
正是由于上述岩体和土体,使得这一地区极易发生崩塌和泻溜。
在三个采坑的对面的山有一处工矿地,为长沟峪煤矿,下图为煤矿的排渣场,煤矿将煤矸石、废石等丢弃到这里,占压大量土地,污染了环境,但是如果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这些废渣又成为了另一种资源。比如:用采矿废石和尾矿生产人工砂石,可以完全替代天然砂石,用于水泥混凝土和建筑砂浆中,消除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是地区环境得到改善;煤矸石的用途也很多,除了做墙体材料、化工产品、制成工艺品等,也可以用来综合发电,被用于塌陷区的复垦、修路等,成为循环经济链中重要的一环。
图10长沟峪煤矿 篇四: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东华理工大学)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目 录
第一章 绪言 „„„„„3—4 第一节 实习目的及意义 „„„„„„ 3 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 „„„„„„3—6 第三节 地质研究简史 „„„„„„6—7 第四节 实习概况 „„„„„„ 7 第二章 地层及相关地质作用 „„„„„„7—10 第一节 侏罗系
第二节 三叠系
第三节 二叠系
第四节 志留系 第五节 奥陶系
第六节 寒武系
第七节 相关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2.岩溶作用 3.根劈作用
第三章 构造
第一节 褶皱
第二节 断层
第三节 节理
第四章 岩石
第一节 沉积岩
第二节 变质岩 1.接触热变质岩 2.动力变质岩 第三节 岩浆岩
第五章 矿产
第六章 结束语
第一节 成果
第二节 问题
第三节 致谢
„„„„„„7—8 „„„„„„8—9 „„„„„„„„„„„„9—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11—14 „„„„„„ 11 „„„„„„11—15 „„„„„„15—16 „„„„„„17—20 „„„„„„17—20 „„„„„„ 20 „„„„„„ 20 „„„„„„ 20 „„„„„„ 20 „„„„„„ „„„„„„21—22 „„„„„„21—22 „„„„„„ 22 „„„„„„ 22 附 录
一. 罗盘测角度的方法 „„„„„„23—26 1.水平角测量操作 „„„„„„ 24 2.垂直角测量操作 „„„„„„24—25 3.岩层产状的测量 „„„„„„25—26 二. 岩层厚度的计算 „„„„„„26—27 1.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方向垂直测量时 „„„„„„ 26 2.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测量时 „„„„„„26—27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实习目的及意义
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将认识、掌握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为我们以后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奠定了基础: 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对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对课堂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学会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2).掌握并应用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熟练掌握地质罗盘(包括用罗盘测量方位、坡度、岩层的产状)、地图的使用和培养野外记录的习惯。练习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进行常见沉积岩、沉积现象的野外识别。3).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努力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献身地球科学事业和建设强大祖国的人生观。
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臵 1).实习区地理位臵: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以代家沟、文星场为主,附以合川市土主乡一线及华蓥山一带等地。地质填图仅在工区南段进行,面积约10 km2。
实习区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5′,见下图: 1-沥鼻峡背斜 2-温塘峡背斜 3-华蓥山背斜 4-观音峡背斜 5-龙王洞背斜 6-铜锣峡背斜 7-明月峡背斜 8-卧龙河背斜 2).自然地理概况:区内地形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500米左右。最高峰为后峰山,海拔773米。实习区北高南低,山脉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呈线状分布,地形高低及延伸方向与褶皱(背斜)轴向一致,属正地形。实习区山峰林立,沟谷交错,明显易见有二槽地,故有前槽(代家沟—后丰岩—水岚垭),后槽(喻家槽—篇五:秦皇岛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
东北石油大学
实习总结报告
实习类型 野外地质实习
实习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
实习起止时间2011年07月17日至2011年7月22日
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2011年 9 月 7 日
目 录
前 言???1
(一)实习区概况2
(二)地层???4
(三)岩石???7
(四)构造???10
(五)外动力地质作用??13
(六)地质发展简史??16
(七)结束语??16 参考文献18 前 言
北戴河地质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地质基础课程后进行的,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及整体规律认识,加深对课程理论认识的理解,掌握地质学、地貌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地质实习主要要求掌握常见的矿物岩石、水文、地貌等野外鉴定、观察和测量方法;掌握地层层序及实习地区各时代地层的主要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沉积旋回特征、地层分界标志及接触关系;掌握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识别标志、野外描述和判定方法;观察认识分化作用、剥蚀作用及河流、海洋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学会判读地形图,使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及后方交会法定位等;学会利用资料绘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编写实习总结报告。
我们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第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大自然;从大自然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精神。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二日
一、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秦皇岛市,总面积约7812.4km2。市区长50㎞,宽6㎞,是一个狭长的滨海城市。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不冻港”和“玻璃城”的佳誉。山海关位于海港区东北20㎞处的渤海之滨,老龙头是全国唯一的入海长城。山、海、关、城浑然一体,自古为兵家必争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天下第一关举世闻名,另外还有姜女庙、玄阳洞、燕塞湖等名胜古迹。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北戴河海滨风光秀丽,浪平沙细,是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气候温和凉爽,是中外驰名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素有“夏都”之美称。秦皇岛北依燕山,南邻北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拥有可供教学实习的重点地区——石门寨地区,习惯上称为柳江盆地。柳江盆地于1999年5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2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河北省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由柳江盆地地质景观区,祖山、燕塞湖、角山、长寿山地质地貌景观区和长城人文历史景观区三部分组成。2005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盆地北、东、西三面由晚太古代绥中花岗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盆地内部为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从地质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称为“柳江向斜”。
第二篇:野外地质实习(2012)
野外实习指导书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5日、16日两天。每天早上8点从江宁校区骏园乘大巴准时出发,下午5点前返回学校。
实习地点:南京湖山地区、六合火山地质公园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具体行程:
12月15日上午考察三叠系青龙组剖面、山头洼背斜剖面,中午在阳山碑材公园休息,下午考察大石碑断层、汤山溶洞群;
12月16日上午考察瓜埠山(或桂子山)火山机构及寻找雨花石,中午在珠江路地质博物馆休息,下午地质博物馆参观。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二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系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连续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地层岩性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于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山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泥盆系
茅山组(Dl+2m)总厚度达115m,与坟头群整合接触。孔山北侧采石公路东端出露厚度约20m。为紫红色间夹灰黄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厚层状,沿层面常见白云母片。岩石原生色为灰黄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现紫红色。
五通组(D3w)假整合于茅山组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为四部分:
底部为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岩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之砖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1~3cm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具单向斜层理。
上部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较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楔叶木等化石
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非常发育。
石炭系
金陵组(C1j):厚约6m,与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件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碎片,含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等化石。高骊山组(C1g):厚度约3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和州组(C1h):厚度约5m,与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黄色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巨长身贝、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轴管珊瑚等化石。
老虎洞组(C1l):厚度约6m,与和州组假整合接触。为灰色、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遇酸仅微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黄龙组(C2h):厚度约65m,与老虎洞组为假整合接触。
底部有白云岩砾块组成的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其晶粒达1cm以上,厚约5m。
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o.1一1cm,厚约5m。主体部分儿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构造米判断其层面产状。产布丸小纺锤蜓、筒形纺锤蜓、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厚度约55m。
船山组(C3C):厚度约40m,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顶面受到侵蚀,起伏不严,并受到氧化颜色发红。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球形,似豆粒人小,色灰白,深灰色和浅灰色灰岩中均可见道,是葛万藻聚集而成,是识别船山组地层的重要标志。船山组顶部有一层极富海百合茎的生物碎屑灰岩。本组还产有麦粒蜓、球希瓦格蜓化石。
二迭系
栖霞组(P1q):厚度约130m,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可分为四个部分:
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风化面上形成沿层面方向延展的眼球状、扁豆状小溶沟。灰岩中产米氏蜓、米氏珊瑚、三叶虫(非利浦虫)等化石。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具缝合线构造,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坂珊瑚、中国奇壁珊瑚、多壁珊瑚、米氏珊瑚、中国孔珊瑚、南京蜓、球蜓等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上砖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状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见拟纺锤蜓等化石
孤峰组(P1g):厚度约20m,与栖霞纽整合接触。出露于山麓低地,露头比较零星。
下部为灰黑色燧石岩,硅质页岩,薄层到中层状,坚脆,易破裂,风化后成为多孔状,质轻。
上部为灰黑色薄层到中层状硅质页岩,燧石岩夹页岩,产磷质结核。产拟腹菊石、阿尔图菊石;等化石。
龙潭组(P2l):厚度约100m,与孤峰组整合接触。组成由排山村至黄花庵一线之谷地,露头较零星。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黄色、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砂岩,厚度约40m。
中部为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碳质页岩,厚约30m。
上部为灰黄色、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煤层,顶部夹1-3层灰黑色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厚约30m。在黄花庵公路边见到中部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页岩。页岩中盛产单网羊齿、大羽千齿、节羊齿、蕉羊齿等植物化石。
大隆组(P2d):厚度约20m,与龙潭组整合接触。仅山露于棒槌山内端矿山车间房后。可分为二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钙质页岩、灰黄色泥质粉砂岩。
中部为灰紫色页岩、灰黑色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页岩中产假提罗菊石、戟贝等化石。
上部为黄绿、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
三迭系
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下青龙组(T1x)分布于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引、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消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品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极其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顶部为纹层状自云质灰岩。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第四系
近代冲积一洪积层,有砾石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揭露清楚。
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一仑山复式人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冀陡,南冀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利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住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
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汤山猿人洞:古猿人洞位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的汤山北坡,其位于汤仑复背斜汤山段近核部倾伏端的北翼,溶洞发育在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中。1993年开山采石时,发现该洞,因其形似葫芦而称为“葫芦洞”。其东西长80m,南北最宽处30m,洞底海拔85.9m,洞顶高18m。葫芦洞可分为大厅和支洞两部分,均有第四纪堆积,并且在堆积物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的南京直立人化石则发现于支洞堆积物中。
古猿人洞的发现是继云南云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县猿人之后的重大考古突破。1995年后,这里便成为对游客开放的旅游景点。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
据对地层中化石研究和钙板的TIMS年龄测试,堆积物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葫芦洞的洞壁和洞外还可见红色溶洞堆积角砾和泥,其形成时代较早(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分布范围总体大于现今葫芦洞,由此并结合汤山地区古溶洞特点分析,葫芦洞的雏形形成于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后来古溶洞逐渐萎缩,充填物封闭了溶洞的进出口,古溶洞发育结束。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断裂和层间裂隙发育及古溶洞的基础上,葫芦洞受地表—地下水共同作用而再次发育,现今葫芦洞主体形态形成。后随着山体上升,山坡的片流和沟流发育,山坡后退,葫芦洞洞口被揭开,为动物生栖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场所,并为后来古人类的生活、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葫芦洞内锥状堆积保存古人类和各类动物化石成为可能。中更新世后,洞口的堆积物继续增多,加上溶洞自身的化学堆积,洞口逐渐被覆盖,葫芦洞再一次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直至1993年开山采石时,才发现该洞,使得这一古老的溶洞及古人类化石重见天日。瓜埠山:
石柱林:相比较而言,瓜埠山石柱林更有气势,从离山稍微远点的距离看,瓜埠山的几个小山头全部由密密麻麻的五棱形、六棱形的柱子组成,而其中的每根石柱又冲天直立;一块块垒石层层叠起;有的石面呈放射状,如同天女散花,是比桂子山规模更大的石柱林。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15-40米,或垂或卧,紧密排列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最高处近百米,气势恢宏壮观,在国内罕见。
“六合石柱林”是一千万年以前火山爆发时玄武岩喷到地面冷却后产生的六棱形、五棱形等不同形态的“柱状节理”,它比闻名于世的美国黄石公园石柱林还要高大、壮观、雄伟。
雄狮之塔:雄狮之塔是瓜埠石柱林中最有特点,也是最有型的一个部分。这部分石柱林呈放射状,近看的话,犹如孔雀展屏。把这部分石柱林上下连起来看,其形状像极了发怒的狮子,再加上其高达70米,气势逼人,所以看起来像头雄狮,被称为“雄狮之塔”。
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南京地质博物馆由老馆和新馆组成。老馆设有“地学摇篮”、“中国石文化”、“矿产资源”、“地质环境”4 个展厅。新馆包括“神秘的地球”、“生命的演化”、“恐龙的王国”3 个主要展厅。
第三篇:野外地质实习教案
野外地质实习教案
第一天 室内准备
目的要求
明确本次野外实习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并对各条实习路线的地质概况有初步了解。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要注意安全,加强纪律性。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堂讲授,学院领导讲话,辅导员分实习小组。
课时:8学时
重点
介绍各条实习路线地质特征。
内容及安排
一、学院领导动员讲话(10~15分钟)㈠ 强调本次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 ㈡ 介绍实习队队长及各位指导教师 ㈢ 提出实习应注意事项 ①要重视野外教学实习工作; ②要注意安全; ③要加强组织纪律性。
二、实习队长或指导教师用多媒体讲授各实习路线的地质概况和主要实习内容(1.5)学时 ㈠ 泾阳县口镇—淳化县花园村实习路线 ㈡ 蓝田县公王岭—灞源实习路线 ㈢ 蓝田县汤峪实习路线 ㈣ 长安区沣峪实习路线
㈤ 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双竹)实习路线
三、播放《漫话秦川山水》光盘(112分钟)
四、实习分组(辅导员、辅导教师和班长、学习委员共同协商)(20分钟)①.每15人为一实习小组,配备一位指导教师; ②.每个小组由班长或学习委员担任组长; ③.小组长将各组实习名单提交指导教师。
五、指导教师安排学生预习实习指导书内容(2学时)
六、其它方面准备 1.实习车辆 2.教学实习用品
罗盘、地质锤、放大镜、野外记录本、三角板、橡皮、小刀、铅笔等等。
第二天 泾阳县口镇—淳化县花园村实习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沉积岩区地质、构造、岩石、矿物的基本特征,学习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要素的基本方法。要求教师手把手指导,学生实际测量并学习画素描图。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实际观察测量后,教师总结。
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沉积岩区地层、构造和岩石。难点
学会使用罗盘和画素描图,教师在示范讲授后,以单独指导,手把手教为主。内容及安排 每班分两个组:一组从口镇向北观测;另一组从花园村向南观测。
一、学习罗盘的使用方法
在第一个教学点讲授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各种地质面产状的测量,方位角和坡度角的测量。
二、圣人桥北侧观测点 ㈠ 圣人桥断层观测 1.断层面特征 2.牵引褶皱观测
3.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Sq)与下—中三叠统纸坊组(T1+2Z)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4.画圣人桥断层和牵引褶皱素描图
㈡ 第四系更新统与上二叠统石千峰组角度不整合关系 1.石千峰组岩性及产状
2.第四系更新统(Qp)岩性及产状 3.二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4.画素描图(要求有图名、比例尺、方位、图例、产状要素等)
三、圣人桥北—赛古桥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S)上部—石千峰组(P2Sq)地质路线观测与描述
1.作信手剖面一条(要求内容齐全)
2.描述常见的几种沉积岩
① 采集标本(3cm×6cm×9cm); ② 颜色; ③ 主要矿物; ④ 结构构造; ⑤ 胶结物; ⑥ 命名。3.波痕、层理等沉积构造观测描述
4.硅化木化石观测描述
四、圣人桥南300m处正断层观测描述
①教师指导学生用地质罗盘实测断层面产状;
②教师在露头旁讲解,该断层为什么是正断层?
③教师指导学生画素描图。
五、枣园村南断层及牵引褶皱观测描述 ①教师指导学生用地质罗盘测量断层面产状;
②教师在露头旁讲解,该断层为什么是逆断层?说明用牵引褶皱轴面与断层面锐夹角判定断层两侧岩块相对运动的方法;
③教师指导学生画素描图。
六、响洛潭上石炭统太原组岩性及响洛潭形成原因观测描述
教师根据典型地质特征说明响洛潭形成与瀑布有关,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地层,出露的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和页岩。
七、江水管北侧宽缓向斜观测描述 1.观看向斜形态
2.实测两翼产状
3.学生画信手剖面图
八、江水管逆断层及江水管成因观察描述
1.观察在冶峪河河谷中直接出露的断层面,测量断层面产状
2.观察描述断层面两侧的岩性,并测量岩层产状
3.观察描述断层带中因挤压形成的断层泥和构造透镜体
4.在上述观察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断层的性质,对断层命名,作素描图
5.分析江水管形成的地质条件或成因
九、口镇—关山大断层观测描述 ①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断层角砾岩特征;
②学生实测断层面产状;
③学生观察断层面北侧岩石和南侧黄土的特征;
④在教师指导下分析断层性质。
十、口镇沟口河流地质作用观察
以口镇—关山断层为界,两侧河流侵蚀作用有别:北侧以下蚀为主,出现谷中谷,南侧以侧蚀为主,“U”型谷和蛇曲发育。为什么(让学生讨论)。
十一、指导教师小结之后乘车返校。
第三天 蓝田县公王岭—灞源地质路线
目的要求
了解蓝田人动物群的组成、特点及古地理环境;观测秦岭北坡山前断裂的特征,燕山期蓝田花岗岩、武陵期张家坪花岗岩以及太古宇太华群、下元古界铁铜沟组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接触关系。要求学生认真分析本次实习与口镇—花园村地质上的差别。
方法
公王岭以参观为主(每人门票约5元),其余观测点教师指导学生观测,记录后教师总结。
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山前断裂、蓝田花岗岩、太华群褶皱和铁铜沟组及熊耳群岩石。难点
山前断裂的多期(次)活动。内容及安排
每班分两个小组,各组在各观测点不同地段观测后调换。
一、蓝田猿人遗址 ㈠ 参观蓝田猿人遗址陈列馆(分两组听讲解员讲解)
1.了解蓝田人动物群的组成及特点
2.推断蓝田人生活时期的自然环境
3.体会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㈡ 参观蓝田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地点泻湖组剖面
①通过教师讲解,了解该剖面组成、分层;
②分析此剖面反映的古地理环境;
③分析古土壤层及结核层形成条件;
④分析土状堆积层形成过程;
⑤教师指导学生画信手剖面图。
二、冯家湾地质观测点
㈠ 山前断裂特征
1.参观吊庄山前断裂剖面
2.在河道实测山前断裂面产状
3.观测构造角砾岩特征
4.学生素描石香肠构造
㈡、冯家湾桥西南燕山期蓝田花岗岩
1.花岗岩特征及与太华群侵入接触关系
2.区分不同期(次)的花岗岩及它们生成早晚关系
3.画不同岩脉切穿关系示意图
4.了解花岗岩蚀变特征
5.观察石英脉和方解石脉特征
三、南石门地质观测点
㈠、南石门桥南侧 1.太华群不同形态的褶皱早期同斜褶皱;中期倒转褶皱; 实测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画褶皱素描图。
2.B轴线理观察测量
㈡、南石门桥北侧
① 晚期直立水平褶皱观察测量;
② 画褶皱素描图;
③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说明为什么其形成晚?
四、北川地质剖面
㈠ 太华群中小型韧性剪切带观测
㈡ 太华群与铁铜沟组角度不整合1.实测太华群产状
2.观测太华群变质岩和铁铜沟组变质岩的区别
3.测量铁铜沟组地层产状
4.画角度不整合素描图
㈢ 铁铜沟组地质剖面观测
1.下部含砾石英片岩
2.中部石榴子石云母片岩
3.上部石英片岩
4.剖面中出露断层及牵引褶皱测量及素描
5.变余波痕、递变层理的观测
6.画信手剖面图 ㈣ 铁铜沟组与熊耳群接触关系
1.总结铁铜沟组副变质岩及其产状
2.观测熊耳群正变质岩及其产状
3.观测熊耳群气孔、杏仁构造
4.二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教师根据两套地层出露的岩石、产状、形成环境等的差别说明二者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五、灞源含矿控矿构造带观测
1.观测张家坪花岗岩的特征
2.观测控矿构造带产状变化
3.观测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矿物;
4.观测石英脉的特征
六、指导教师当日小结后返校。
第四天 蓝田县汤峪地质路线
目的要求
观测秦岭北坡山前断裂在东汤峪的出露特征及其对温泉的控制作用。要求学生认识宽坪群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的主要区别和其中不同形态的褶皱,观测花岗岩、辉长岩(基性岩)和辉石岩(超基性岩)的颜色、结构、构造等。
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测量,画素描图和作信手剖面图。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山前断裂对温泉的控制作用以及辉长岩和辉石岩的主要特征。难点 叠加褶皱(教师在露头旁侧讲述晚期褶皱是由早期褶皱的轴面或枢纽进一步弯曲行成的)。
内容及安排
每班分两个小组,一组在河东观测山前断裂,另一组观测第四系中的断裂,然后沿公路至水库大坝处,再乘车到刘秀桥各组依次向南观测、测量、记录、素描(进入水库旅游区,每张门票5元)。
一、秦岭北坡山前断裂观测点
㈠ 东汤峪河东山前断裂特征
断层面走向时而北东,时而北西。教师指导学生实测断层面产状,测量构造透镜体、构造角砾的大小;观察断层内出露的辉长岩强烈破碎带;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画断层素描图。
㈡ 汤峪河东第四系中断裂
①观察测量断裂中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的成分以及大小;
②测量黑色含碳片岩的产状;
③分析该断裂的性质及成因;
④在教师指导下画信手剖面图。
二、参观汤峪温泉和河流阶地
了解温泉的特征、形成条件以及构造对温泉的控制作用。认识汤峪口河流堆积阶地并分析其成因。
三、山前断裂—汤峪水库大坝路线观测
㈠ 宽坪群变质岩及原岩恢复
①首先让同学们观察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然后教师讲解副变质岩概念,使学生认识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②同学们观察绿片岩、角闪石片岩、斜长角闪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等,教师讲解正变质岩概念后使学生认识正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㈡ 宽坪群中不同形态的褶皱以及轴面、枢纽的测量方法
四、刘秀桥剖面
1.宽坪群中叠加褶皱观察、测量和素描
① 早期为同斜紧闭褶皱;
② 晚期的石英脉弯曲呈背形、向形特点。
2.库岭口—何家山断层产状测量,构造角砾岩素描
3.认识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
4.认识辉长岩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及其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关系
5.认识辉石岩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
6.观测花岗岩的主要特征
7.将花岗岩、辉长岩、辉石岩进行对比,使学生熟悉它们的主要区别
五、指导教师进行当日实习小结后,让学生参观水库风景区
六、乘车返回学校。
第五天 长安区沣峪地质路线
目的要求
观测翠华山花岗岩体和石羊关花岗岩体和韧性剪切带以及秦岭群区域变质岩的主要特征。要求学生区分不同成因的花岗岩,认识韧性剪切带,掌握河流向源侵蚀,下蚀形成的“V”型谷,瀑布的形成,局部侵蚀基准面等外动力地质作用。方法
在教师带领下,通过观察、讲解、实际测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一些基本概念。
时间:1天(早晨 7时在雁塔校区东门口集合乘车出发,下午乘车返校)
重点 韧性剪切带和瀑布的形成。难点
重熔型花岗岩和混合岩化型花岗岩(教师在不同成因花岗岩露头上通过地质现象说明)。内容及安排
一、沣峪口翠华山花岗岩观测
①花岗岩的主要矿物、结构、构造等;
②花岗岩中不同岩脉的相互交切关系及生成早晚; ③山前断裂对花岗岩的改造作用;
④根据岩体与围岩界线清楚,呈侵入关系,并使围岩生成烘烤边等现象说明其为重熔型花岗岩。
二、喂子坪—九龙潭地质教学点
㈠ 翠华山花岗岩体与石羊关花岗岩体之间的韧性剪切带
该韧性剪切带可在喂子坪桥下进行观察,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学习观察、测量旋转碎斑系,确定剪切指向,说明剪切带经历了多期(次)活动。
㈡ 石羊关花岗岩体观测
石羊关花岗岩体局部具片麻状构造,保留较多片麻岩夹层或残留体以及无根褶皱,混合岩化明显。教师在露头旁根据实际观察说明该岩体属混合岩化型花岗岩。
㈢ 观察“V”型谷
教师结合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以及河流的下蚀作用讲解“V”型谷的成因。㈣ 瀑布及其地质作用
九龙潭一带有九个不同级别的瀑布,教师可在最近处选择一个瀑布让学生实际观察之后进行总结。
三、小坝沟—大坝沟教学地质点 ㈠宽坪群多期(次)变形
注意让学生观察不同样式的褶皱形态,测量早期褶皱的轴面、枢纽产状,说明其产状的变化。晚期褶皱的产状相对稳定。㈡ 宽坪群中的韧性剪切带
其中发育的旋转碎斑系可让学生观察。S—C面理和基性岩构造透镜体和长英质脉体透镜体化可让学生直接测量记录。
四、秦岭梁教学地质点 ㈠ 秦岭群多期变形
第一期褶皱多呈残留形式出现,小褶皱轴面与早期片理平行并发生弯曲,常生成片内无根褶皱。第二期为紧闭同斜褶皱。第三期为直立开阔褶皱,枢纽水平。
㈡ 秦岭群韧性剪切带
观察各类动力变质岩,尤其是糜棱岩和糜棱岩化各类岩石,可见碎斑、构造透镜体以及旋转碎斑系以及A型褶皱,S-C面理的夹角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画出素描图,判别剪切指向。
㈢ 秦岭分水岭地质作用
秦岭梁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水系的分水岭。1 观察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认识秦岭群区域变质岩和各类混合岩,包括云母片岩、斜长角闪片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条带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片麻岩、花岗岩化混合片麻岩、黑云母混合花岗岩等等; 观察共轭节理,让学生测量节理产状、节理的相互切割以及确定最大、中间和最小主应力的方位; 观察测量正断层、逆断层的产状并画素描图。
五、指导教师在秦岭梁进行当日实习总结
六、乘车返回学校。
第六天上午 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双竹)地质路线
目的要求
使学生学习黄土剖面的观察、描述和分层方法及取样要求等。要求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黄土沉积的影响,并能识别黄土和古土壤,对黄土剖面进行野外分层和描述分析,使学生对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古地理变迁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观察、描述和分层方法,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根据颜色、成分、结构等分析当时的古气候。
时间:6小时(半天,早晨7点出发,下午1点乘车返回学校)重点
黄土剖面的观察和描述。难点
古地理和古气候的分析(教师在野外露头进行启发)。内容及安排
一、参观长安区双竹村黄土剖面 ㈠ 全新世黄土(Qh)㈡ 马兰黄土(Qp)㈢ 离石黄土上部(QP)㈣ 离石黄土下部(Qp)二、学习黄土剖面划分
㈠黄土的岩性特征及其变化、岩性组合、沉积旋回 ㈡注意观察地层中表现的侵蚀现象或沉积间断 三、参观杨虎城烈士陵园(每张门票约5元)
学习杨虎城等烈士的民族气节和热爱祖国的崇高品质,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的信心。
四、下午1点左右乘车返回学校。
2-12-23第六天下午 集中讲授“如何编写野外实习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前言
野外实习的时间、路线、目的任务等。第一章 泾阳县口镇—淳化县花园口地质路线
一、地层及接触关系
二、岩石
三、化石
四、构造
五、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二章 蓝田县公王岭—灞源地质路线
一、地层
二、岩浆岩
三、接触关系
四、构造
五、灞源金矿特征
六、蓝田猿人遗址
第三章 蓝田县汤峪地质路线
一、地层
二、岩浆岩
三、构造
四、构造对温泉的控制作用 第四章 长安区沣峪地质路线
一、秦岭群和宽坪群
二、翠华山花岗岩和石羊关花岗岩
三、构造特征
四、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五章 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双竹)地质路线
一、双竹村黄土剖面
二、剖面划分
三、古气候演变特征
五、杨虎城烈士陵园参观感受 结束语
实习取得的成果总结,并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今后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表示感谢等。
要求学生在报告中主要包含自己亲自动手收集到的第一手最可宝贵的地质资料,严禁抄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应用也应该结合实习中自己的认识、方法和观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七天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实习报告
要求一星期后交实习报告。教师在审阅各位同学的实习报告之后结合野外实习,按优秀、优良、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考核。
第四篇: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地区选在北京西山的九龙山、愁儿岭、香峪大梁一带。行政区划属门头沟区的门头沟乡和军庄乡,包括城子、龙泉务、军庄、灰峪等自然村。实习区交通发达,风景优美。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气候温暖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晴燥,夏热多雨,春旱多风,秋高气爽。多年平均雨量600mm。第一天的路线是三家店水闸到西山林场。
1.窑坡组页岩,此地属于山岭,植被繁茂。岩石土灰或黄色,页片状,泥质结构,破碎风化严重。本组富含植物化石,含煤情况自西向东减少。接着观看龙门组(J1)砾岩,砾石较破碎,风化严重,土黄色,分选性不好(大小差不多)粒径1--20cm,砾石磨圆度较好。砾石泥质胶结,胶结状态不好。岩层产状3°<33°。九龙山组(J2)砾岩成分复杂,多为火成岩,粒径2—5mm。
2.九龙山向斜。J1--J2--J1的向斜构造。岩石主要为紫红色的凝灰质
砂岩,凝灰质含粉砂泥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夹含砾火山岩屑砂岩。
3.九龙山砾岩风化严重,岩石成土黄色。九龙山向斜北的砾岩岩石坚硬
完整,粒径1~10cm,磨圆度一般,主要为泥沙岩硅质胶结,分选性一般
第二天的路线是龙泉务到琉璃渠。
4.该点为石炭系岩系。岩石主要为砂岩,硅质胶结,解理较发育,呈灰
色。此地的页岩为灰色,产状为116°<50°。火成岩有崩塌,坡积物较多。然后观看了红庙岭组石英砂岩,主要为肉红、砖红色、浅绿色石英砂岩。
5.此地为断层破碎带。魁心阁的红庙岭组砂岩,次一级的小断层。地貌
属于山崖垭口。泥质胶结,风化严重,未土黄色,粒径0.5—10cm。南大岭组(Jβ)主要为辉绿岩,灰黑土黄,隐晶质成分,新鲜面灰绿色。主要为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风化严重。此处大约宽900米,坡30°,植被较多。上有断层,有5—10米的分化层。
6.琉璃渠断层。底层缺失,土黄灰黑色,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砾岩。第三天的路线是斜河涧到老虎头。
7.此点为工程点,铁道隧洞。洞口前侧岩石主要为纯净的石灰岩,呈灰
白色,产状混乱,有断层破碎带。上面是土黄色的泥质石灰岩。隧洞洞口衬砌,边墙衬砌有锚杆支护,表面喷射混凝土。
8.奥陶系和石炭系的分界点。隧洞打在石炭系上,全衬砌,岩石主要为
页岩砾岩。石炭系的岩石主要为砂岩页岩,风化较严重,破碎,植被繁茂。奥陶系的岩石主要为纯净的石灰岩,方解石脉,有小断层。沉沙孔有水土保持的作用。2号隧洞只加洞口衬砌,3号隧洞断层面与轴线斜交,而正交最好。
9.此点为岩性点。奥陶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点,O2的石灰岩性脆,易弯
曲,沿途观测C2主要为土黄色和褐色。老石灰岩内断层解理多,可以用于建材石灰炼钢溶剂。
第四天的路线是军庄到三家店。
10.此点为岩性点。主要为石炭系的砂岩页岩,岩石风化严重,层理倾向
南偏东,球状分化。此处的砾岩分选型不好,磨圆度不好,硅质胶结,产状为203°<39°。此处的辉绿岩无层理,火成岩主要为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有一些白条的石英岩。
11.三家店水库左坝肩。植被繁茂,开挖边坡70°,自然30°。主要为
南大林祖辉绿岩,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层3—5m。岩石完整有气孔杏仁构造。灰绿色无产状,对下游防渗不利。九龙山组砾岩,倾向南,1—15cm,分选性不好,硅质胶结,风化不严重,解理不发育,魔猿较好。
12.香峪向斜。核部由太原组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太原组没系地层以及
奥陶系和寒武系组成,南翼仅有出露太原组煤系地层。两翼倾角不等,北陡南缓。向东南方向倾斜。
13.此点为岩性点,九龙山组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青灰质粉砂岩。产状
为47°<15°。断层破碎带有压碎岩,断层泥,碎砾岩确实啦。本次野外实习观察了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详细观察了各个系的岩石的岩性,以及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比如向斜背斜。以及一些工程地点,比如大坝,隧洞等,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条件。
本次实习我能够每天准时集合,在观察过程中能做好记录,同时能结合自己的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些思考,收获不少。自己打分:90。
第五篇:野外地质实习报告[推荐]
第一章:绪言
(1)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境内,华县刘家河村南,县城东约五公里处, 山门距陇海铁路华县火车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仅2.2公里,均有等级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势东连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峰海拔1664.4米。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幽雅,是一处灵境胜地。少华山属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颇多,当地群众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势,修庙琮,塑神像,凿石开路,设置栈道、铁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缩小的华山,因而取名少华山。少华山上现有齐云洞、观音洞、希夷崖等景点。
少华山自然地理概况:少华山山势主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即属于太白、华阳岩基组成的秦岭主体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少华山区的岩石大部分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同时又有少数的沉积岩和变质岩。其褶皱形态多样断层形式多样其中南坡严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为温带落叶及阔叶林。
(2)实习任务
①掌握野外观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观察描述实习区域常见岩石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
②观察少华山地貌及地理现象:河流山体特征。
③观察岩层产状要素,褶皱和节理。
④使用地质罗盘测岩层产状。
(3)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使我们获得实习区基本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我们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训练,培养和提高我们观察分析野外地理现象的特点。
(4)实习工具:
铁锤、地质罗盘、放大镜。
(5)实习要求
认真观察地理现象,实习期间大胆细心。合理使用测量仪器,要有科学严谨的实习精神。野外注意安全,进入山区注意防火事宜。
(6)实习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境内少华山,第二章:岩石。
少华山由于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所以那里的岩石多以火成岩为主,其中白色花岗最常见,也有肉红色的花岗岩, 少华山区的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和花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喷出岩多呈黑色风化面黄褐色或灰绿色。细粒或隐晶结构呈斑状结构并长有气孔、杏仁等构造。火成岩根据其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排列,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根据岩石产状,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也是酸性岩,主要由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并含少量黑云母或角闪石。
第三章:构造。
实习地区构造概况:少华山在大一级地质构造中属于秦岭构造带,进一步划分属于东秦岭地质构造带。
少华山隶属于秦岭山系,是由于渭河地带地壳下陷同时又由于上古时期形成古地台时的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其中海西运动的影响之为明显: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随着广泛的岩浆侵入活动秦岭及其周围山脉相继隆起。少华山山体呈现为中细蜂腰形。腰部为岩浆侵入的火成岩、变质岩构造,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构成复杂,背斜较易观察,向斜成山不明显。岩层层理较清晰。岩石表面风华严重,节理较为明显。
断裂是指地壳中的岩石,特别是脆性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况di下容易产生断裂和错动。节理即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即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少华山属于秦岭山系的延伸,而秦岭是震旦纪时期的晋宁运动形成的,再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以及地质运动,就形成了现在的概况。少华山区域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既有褶皱.也有断裂,多处呈现背斜.向斜.节理.断层等构造形迹。岩石表面风化严重,节理明显。华山区的褶皱主要为倾斜褶曲和倒转褶曲并兼有少量的平卧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轴向斜向南北纵剖面由于常年的侵蚀作用而参差不齐, 其断层多为逆断层中的推覆构造以及平推断层和枢断层。
第四章:地质罗盘仪测定岩石的产状及测量结果。
岩层产状的测定
①测量岩层的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层面贴靠、放平、气泡居中后,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走向。
②侧倾向时用罗盘的n极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与层面贴靠放平,北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③测倾角时将罗盘的长侧边顺倾斜线贴靠、层面竖起,并与走向线垂直,罗盘指针上挂的倾斜仪所指度数既是所求的倾角。
测量结果
观测点
测定项目
测量结果
观测点一
走向 倾向 倾角
∠
观测点二
走向 倾向 倾角
∠
观测点三
走向 倾向 倾角
∠
第五章:实习感想。
虽然这次实习时间比较短,但是我还是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十分的有意义,我感到收获很大。它使我们获得了对实习区域地理现象,地质概貌的感性认识。一方面,通过野外实习,结合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灵活理解,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应用和记忆,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了野外实习方法和技能,学会了一定的观察要领和细节,以及提高分析周围自然环境形成原因和过程、各种地质地貌现象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考察地理和各种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和热情,还有增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