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收集家风家教内容挑选
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的家教和素养,然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遵守,好的家风能够熏陶出有教养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吧。我是一个在美好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幸福孩子,欢乐的笑声,优美的音乐声,琅琅的读书声一直萦绕在我的幸福小屋,伴随着我成长。爸妈总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我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从而让我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这还少不了爸爸制订的家训的功劳。我的家训是“五为”准则,即是:为人、为学、为用、为体、为生。为人是根本,为体是基础,为学是手段,为用是目的,为生是理想。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的确,在生我养育我的这块土地上,父辈的经历过太多的艰苦日子,到我们这一辈虽然还时常有听到“旧社会”“土地承包到户”等,但那些艰苦岁月留给我们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我的父亲母亲早已把往日的磨难当作一种精神,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勤劳节俭的家风传承给我们这一代。
我家的家风家教有四条:一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二是认真做事、勤俭节约,三是善良真诚待人,四是孝敬尊长。
下面就把这四条做一个讲解:父母总说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很重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总是和蔼的面容,从不在晚辈面前讲家中生计的困难,经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每到开学前些天,父亲(我的爷爷)都忙于东奔西跑的筹借学费;记忆中父母亲讲给我们的都是明天会更好,你们遇上了好时代要好好学习,不管上什么学校家里都支持,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是我们想要买的书籍或一些学习用品总是会如愿以偿,当我们由小学升到初中,到高中,每成长一个阶段,这种积极的态度便转换成一种精神,鼓舞着我们。
今天不必要建一堵完美的墙,只需要砌一块完美的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走,这是认真做事的第二点家教;一口吃不了胖子,凡事不可心急但必须认真去做认真对待,从小事做起,不管是以前在校读书还是现在在家中,家里每个人都会主动的做家务;父母亲言传身教的是勤奋节俭,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穿的实在是破了穿不出去了才买新的,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让给我们吃,从小我们就耳濡目染传承这种勤劳和节约的风气,也教会了我们不浪费不奢侈。
第三点是为人要善良,真诚待人,在我年纪很小的时候,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这些耳熟能祥的故事就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父母亲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诚实,做人,要诚实、诚信、知错就改。“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这句则是爸爸的口头禅。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诚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不能撒谎。父母让我们知道了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富裕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有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父母总说记得家中最开心的事情是我们考试取得了好的成绩,而丰盛的饭菜是父母亲一种鼓励的方式,与亲人们聊聊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总是那么开心、有趣,不管我的学业到哪个阶段成长到什么年纪,这种开心、有趣的感觉从未减弱。
四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许多年以来我深深的理解这四点家风家教,也同样会传承给下一代,并且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这优良的家风家教也早已根深蒂固深入人心,无论子女们学业有成走多远,或者事业有成有多么的成功;都忘不了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以致于我们自己同样的要言传身教,教育我们的后辈代代传承。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生活环境和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但这些优秀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弃忘,它激励我们积极向上,教会我们面对生活,遇见困难不气馁。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
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这也是众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标之一。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
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
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杜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家风对于以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什么是家风?我理解家风是每个家庭祖祖辈辈总结积淀的生存、生活经验。在农耕社会,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让为安等是大多数家庭的共识;在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讲究耕读传家、好学上进;在经营商业流通的家庭把和气生财、诚信为本作为家训。这些都是积极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风。当然,还有的家庭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坑蒙拐骗等,这是坏家风。
在一个家族、一条血脉、一个姓氏从古至今的兴衰变化中,家风和遗传因子一样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为战争、灾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但是只要有一个人在,这条血脉还会延续、崛起,繁衍生息、以至兴旺发达。而有的家庭富可敌国,富贵一时却很快轰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不在财产的多少,而在于良好的家风。我们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却能够帮助子孙后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强。
家风靠家教,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姓氏、一条血脉环环相扣的链条中的一环,继承先祖遗风,把自己这一环抓好,并且从幼小的孩子抓起,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子女的心灵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脉永久延续的根本。
家风是变化的。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亲姑。看什么?就看他们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员中交流、探讨,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学习、观摩的过程,就是充实、调整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人做事的体验变成准则,变成思想观念,变成自觉,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外人不让你那么做都很难。家庭每个成员的共同自觉,就是家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社区、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认知的家风内容,就是村风;一个社会共同认知做人做事的原则就是民风。民风也是一种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现。民风的水平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就包含了无数家庭优秀的家风,先哲们经过仔细观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优秀家风形成的《弟子规》,把优秀家风具体化,条规化,称之为“圣人训”,作为自己家庭和全社会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经过历史的横流不断冲击锤炼,至今仍显示出无穷的魅力。
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严格的说,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关键是要把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变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
产生于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五百多年前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如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经衰落,而中华文明其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就是因为以儒释道文化为根本,并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个家庭,世代相传的结果。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软实力。
漫谈家风与家教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是否和谐,家庭关系是否融洽也直接关系着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可以这样说,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道也是关键的一道防火墙。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从而诱发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相反,一个有着优良家风,良好家教的家庭则可以将许多问题与矛盾在家庭内部进行消化与处理,防患于未然。同时,家庭也是传承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善待他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可或缺的教育场所。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优良家风,良好家教不仅影响着家庭的和谐美满,也关乎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家国同构,家国难分。《大学》中有着这样的记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和齐家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能管理好家庭的人才是治国之才。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风不正,党风、政风、民风难清。
追溯历史,回顾个人经历,从国家到个人,家风家教如影相随。汉代以孝治天下,孝廉制度被视为一项重要的选任官员的制度。为人立身以孝为本,而尊敬爱护长辈是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其中道理可想而知,一个连生养自己父母的都不爱护的人,怎能奢望其爱惜人民,体恤百姓呢。优良家风,良好家教对塑造个体健全人格和培养良好习惯极其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许多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习得都内化到人心深处。还清楚地记得一则公益广告—《洗脚》。讲述着这样的故事:一位年轻妈妈为孩子洗完脚后,又去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孩子在门外看到了,匆忙跑进浴室打水。妈妈回到房里,发现孩子不见了,忽听走栏有脚步声,回头一看,才放下心来,发现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一盆水,一路走一路洒,蹒跚走来,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洗脚!”孩子灿烂的笑容,母亲心中更是一种由衷的幸福与温暖。在这样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中,美德在不经意间传扬。执笔至此,儿时的生活回忆更是涌上心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在饭桌上,要吃完碗中最后一粒米,告诉年幼的我们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和小伙伴们发生小矛盾时,父母教导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会分享,审视自己的错误。相逢一笑泯恩仇,握手言和是在用行动去维护可贵的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客人来访,亲人相聚时,主人要热情接待,晚辈要亲切称呼,讲究礼貌。从小学做一个懂礼貌,知礼节的人。想必这些点滴的生活经历,大家并不陌生,可以说是倍感亲切。昨日的经历塑造着今日的我们,明日的我们更要努力前行,传承着这些美好品质。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情感的依托。家应该是一个有爱与温暖的地方。培养优良家风与家教,建设甜蜜温馨的小家庭,传递爱意与正能量,共建共享和谐安定社会大家庭。
经营家庭 修明家教 涵养家风
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从发展战略和治理国家的高度,深刻揭示了家庭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关注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建设指明了方向。
9月1日,省委副书记王建军在省委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就经营好家庭、修明好家教、涵养好家风,做了生动阐述,既引人入胜又寓意深刻。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意义。今日编辑摘登,以飨读者。
经营好家庭
何谓家庭?从一般意义上讲,家庭是指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家庭不仅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同时也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细胞。
去年国家卫计委发布首个《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约有家庭4.3亿户,占世界家庭户总数的1/5左右,家庭数量居世界之首。如此庞大的家庭数必然带给我们许多需要深思的问题,其中如何经营好家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家庭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流动家庭、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大量出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家庭生产、养育、消费、养老等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如何在变化中坚守住家庭这个根,筑牢家庭这个基,让家庭永恒、让生活永恒的确是个大课题。对这个大课题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感到用“经营”这个词来研究更贴近家庭的实际,因为家庭中最重要的是关系,维系好关系最重要的是统筹;家庭中最难办的是事情,处理好事情最重要的是管理。经营既涉及统筹又涉及管理,统筹好管理好的家庭一般都差不了。统筹不好管理不好,家庭内外矛盾就多。家庭内外矛盾多有意无意会增加人的烦恼。人烦恼一多,必然对工作生活产生影响。由此说开来,经营好家庭就是在经营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经营好家庭信任至上
人都有七情六欲,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相濡以沫的爱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和肝胆相照的友情。维系爱情、亲情和友情,当以信任至上,有信任就会有真正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没有信任所有的情都难以真实、难以长久。经营好家庭,本质在建立起信任,无论是大家庭、小家庭,还是富家庭、穷家庭,有信任的家庭就是好家庭。在家庭各种信任关系中,夫妻间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家庭出现问题大多出在夫妻关系上。老夫妻关系好会为小夫妻树立榜样,小夫妻关系好会带给老夫妻欢乐。如果老夫妻关系不和,上行下效,小夫妻就会闹别扭,小夫妻闹别扭老夫妻也安省不了。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夫妻间良好的信任关系?我的看法是多沟通、多交流、多包容、多忍耐,最大限度做到互不嫌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段论述婚姻的妙语,他说,结婚这件事,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你遇到了我,我遇到了你。当时你心里有了一个我,我心里有了一个你。从今后是朝朝暮暮在一起,地久天长,同心比翼,相敬相爱相扶持,偶然发点小脾气也要规劝勉励。在工作中学习,在服务上努力,追求真理,抗战到底,为着大我,忘却小己,直等到最后胜利,再从容生一两个孩子,一半像我,一半像你。说的多么质朴,多么鲜活,多么美好。举凡现代婚姻与家庭,两个人走到一起大多取决于双方的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有些缘分是命中注定,有些缘分则需靠沟通和交流来联结,所谓谈恋爱、所谓谈婚论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有缘分组建家庭并不意味着就会有美满的生活,婚姻与家庭美满不美满还有赖于婚姻双方用心的经营,包容和忍耐是维系婚姻与家庭的基石。夫妻双方互不嫌弃就能白头到老,夫妻双方有了嫌弃,婚姻和家庭迟早会走向尽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家庭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对错,也没有事先预知的结局。要说有,那就应该有时间与距离冲不淡的信任,应该有端坐红尘,与岁月相约终老的信念。有了冲不淡的信任和相约终老的信念,无论未来怎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两个人都会共同担负起经营家庭生活的责任。
经营好家庭平安为要
古往今来,积淀了无数赞美家庭的词汇,在无数赞美的词汇中我觉得平安是其中最值得赞美的词汇之一。生命延续,身心调和,价值观养成需要平安;情感联结,灵魂依靠,幸福追求需要平安;风雨同舟,干事创业,抵御风险需要平安。可以说没有平安就没有家庭可以停泊的港湾,经营好家庭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为家庭成员经营出人生的平安。那么怎样才能经营出人生的平安?我的看法是,要有信仰,要有底线,要有敬畏,要有自律。家庭是一个讲生活信仰的地方,允许家庭成员有不同的生活信仰,但不论信仰什么都要有一条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底线,这条底线的上端是要有所敬畏,下端是不能放纵自己。由于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也很难整齐划一地来说家庭应该信仰什么、不应该信仰什么,但是在信仰的基本问题和常识性问题上还是要立下明确的规矩,划下一条不能践踏的底线。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听党和政府的话、不与法律和社会作对,应当是每个家庭需要立下的明确规矩,划下的一条不能践踏的底线。这个规矩和底线立下了、划下了,平安就有了保障。因为党和政府的话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话,听党和政府的话你就会受益,不听你就会受损,这就是最简单的逻辑关系。法律是用来规范全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你不与法律作对,法律是用来保护你的,你与法律作对,法律是用来惩戒你的,这就是最简单的辩证关系。万物皆规律,有法天下和,万事求平安,守法即平安。在有了保障的前提下,家庭成员内心有所敬畏,注重节制自己,平安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人们都把平安作为祝福语,我想这个祝福语一定是靠有信仰、有底线、有敬畏、有自律来支撑的。
经营好家庭简单是福
人类存在有两个基本任务─繁衍与生息。盘古开天地,世界原本是简单的。世界变复杂是人类的功劳。一方面是人类的优点所致,人要生存就要创造;另一方面是人类的弱点所致,人都有需要和欲望。作为承担人类繁衍和生息的家庭,这两点是同时存在的。一些家庭在创造中把简单的生活过成了复杂的日子,一些家庭在需要和欲望中把平淡的日子过成了复杂的生活,不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过日子的方式,也无可挑剔。只是在看了近年中央查办的一些腐败分子的忏悔之后,让人对简单和复杂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些腐败分子都生活在家庭中,都是在个人努力奋斗和党的教育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本应凭个人的能力和党与人民赋予的权力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却因私心和贪欲,毁了家庭,毁了自己,辜负了党和人民的培养,走向犯罪的深渊。究其原因是把个人名利、家庭生活摆在了不适当的位臵,忘却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把家庭生活搞复杂了。那么,怎么经营家庭才是福?我的看法是,要简单、要简约、要简朴。为什么?因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看明白、想明白、活明白。看明白,世界之大,人生有限,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不可能让一个人拥有,荣华富贵也不会让一个人享尽,所谓人生就在得失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想明白,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都是烦恼,家有广厦千间,夜眠不过一张七尺床,家有黄金数吨,一日只能吃下三餐,身体不好还吃不了;活明白,所有的人来到世上,都从生活中得到了一切,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世间所有的选择,到最后其实都是5个字,这就是“你想要什么”。人想要的太多了,能得到的却很少,这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在规律面前要知止、要知足、要知畏,不论为官为民,生活简单、简约、简朴,就能活得踏实,过得安稳。所以经营好家庭,简单就是福。
修明好家教
所谓家教,直白的表述就是家庭教育。《辞海》对此解释为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里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终生的。
家庭教育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既有《三字经》留下“子不教,父之过”的名言,也有孔融让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彘等佳话。如果说,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个人无法选择,那么,个人组成自己的家庭却是可以选择的。组成家庭之后就有一个怎样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怎样修明好家教。我对这方面没有做专门研究,全面展开来恐怕说不好。学习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家教经验,择其要谈点想法。
好家教当注重立德
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不朽”,强调“笃学修行,不坠门风”。与普通的知识教育不同,家教应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养成,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教育。曾国藩晚年在《与弟子书》中说,“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可见立德既是人生之大事,也是家教之大事。中国古代传统家教,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将与人为善、勤俭持家作为基本美德,构筑了中华民族几千年血脉不断、文明不坠的家庭基石,值得我们借鉴。虽然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知识高度专业化,通过家庭教育获得知识已经受到很大局限。但是家教的基本点没有发生变化,修身养性仍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特别是对家庭美德的弘扬一刻也没有停止,这就告诫我们家庭教育只有把“德”这个基础打好了,把爱国忠义、仁爱和睦、立志笃学、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和良好品德传递给子孙后代,才能为家人将来的安身立命做好铺垫、创造条件。
好家教当从严从细
《颜氏家训》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这是古人的教诲。今人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有“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的说法。古人的教诲、今人的说法归结到一点,严是爱,宽是害。爱家庭,是人之常情,但爱要“守法度”、“计深远”。毛泽东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感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寓意。周恩来也曾要求所有革命后代,切不要像因为有“吃不倒的铁杆庄稼”,而沦为潦倒没落的“八旗子弟”。领袖的教诲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家庭,不论谁当家,谁做主,都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掌握好“舵”,都要经常向家人讲法理、讲道理、讲情理,帮助家人明辨是非、美丑、荣辱的界限,对家人的不正当要求,要善于理性回绝。在把好大方向的同时,修明好家教还要注重细节。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生活本来就是具体的、琐碎的,生活小节、生活细节中也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海洋在它遥远的深处是清澈而平静的,当它接触堤岸后则变得浑浊肮脏,不少人在他们有高尚的发挥和表现时纯美如阳光,但在他们接触普通生活琐事时则显得卑鄙龌龊。现实中这种例子很多。所以修明好家教应当从一点一滴做起,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把每一件涉及家教的简单事做好,家教就会变得丰满起来;把每一件涉及家教的平凡事做好,家教就会变得强大起来。
好家教当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它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重在一辈做给一辈看,一代讲给一代听,通过言传身教和人格亲情的力量来拨动心弦,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日用而不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行文简浅显,做人诚严恒。大白话、家常话,最能感染人启迪人。古人讲,“教子须是以身率先”。今人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脊梁骨长大的”。虽然都是大白话都是家常话,但揭示的道理却很深刻。虽然家教对人的影响离不开鼓励、规劝或提醒,但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正所谓“亲情教育,三分靠说,七分靠做”。生活在一个家风淳正、相亲相敬的环境,家庭成员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就会增强价值认同,也自然懂得勤劳土生金、节俭五谷登的美德,这种自然而然的增强和懂得会激励家庭成员自觉践行家教。能让家人自觉践行的家教才立得住、行得远。
涵养好家风
何谓家风?《辞海》的解释是:“家风,犹门风。指一家的传统作风、风尚。”家风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家庭核心价值的体现,是家庭成员精神培育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影响着家庭成员做人做事的态度、为人处世的伦理。
天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国家富强安定须以家庭和睦、家风仁厚纯朴为基础。中华家风虽各有不同,但基本认同的是“尚学修德,明辨笃实”,讲究的是俭朴、谦逊、敬老、善良、懂礼、和睦、诚实、守信。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也无关文化程度,所关涉的是道德素养。家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教化,与整个社会文化及其价值取向息息相关。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同样存在着研究不深的缺陷。临时抱佛脚,翻阅了一些资料,算是抛砖引玉吧。
涵养好家风
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家风涵养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的家教、家训、家规以及治家格言,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人在涵养家风方面的思想。“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这些都传递了古人在家庭建设中的价值观念和家风取向。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都是在良好的家风培育中成长起来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涵养家风。诸葛亮教诲儿子修身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以清廉遗世;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以忠义传家。这些中华历史的先贤,不是因积累巨额财富绵长万代而被后世敬仰,流芳百世是源于他们讲操守、重品行的浩然正气。正是这种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好家风,才培育了一大批志存高远、大公无私、埋头苦干的人,培养了一大批为民舍身取法、舍身请命的人,才有了一代代民族的脊梁,才有了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文明。今天,汲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涵养好家风,就是要让家庭成员懂得精神战胜物质,才是境界;懂得忠孝仁义、礼义廉耻,才是人本;懂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才是情怀;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才是生活;懂得“积德之家,必无灾殃”,才是幸福。每一个家庭都把家风涵养好了,就能为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的动力。
涵养好家风
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风是国风社风的基础和体现。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才能深入人心。从国风社风家风角度看,党中央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求我们要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风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家风。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给家庭成员及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涵养好家风,就是要树立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就是要坚守“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担当,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就是要树立清淳家风,既能做到修身齐家,又能做到推己及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都不忘初心、不失本性,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家风建设的时代内涵,也是发扬我们民族家国精神的具体体现。家风涵养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也就打牢了。
涵养好家风
要以革命前辈为榜样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许许多多革命家庭培育了良好的家风,至今仍被传为美谈。毛泽东同志在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国后,就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刘少奇的长女读大学时回家要车接,他知道后严肃批评说“坐电车和公共汽车不一样吗”;李先念长期主管国家经济工作,但他却不许子女经商;习仲勋因为“习是一个很少的姓,很容易引人注意”,让女儿随母姓。女儿因工作调动的事,被习仲勋严肃教育“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革命前辈以身作则,注重家风建设,彰显出共产党人特有的风范风骨。以革命前辈为榜样涵养好家风,就是要让家庭成员明白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就是要让家庭成员明白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是立身之本,成事之道。以革命前辈为榜样涵养好家风,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治家执政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从政法宝。只有把家风这个关乎社稷兴盛的源头治理好,才能滋养好的作风、党风、政风与民风。
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家风;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成员。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经营好家庭、修明好家教、涵养好家风,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终身必修课。希望大家都能按照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明家规、严家教、正家风,幸福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健康地成长,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圆好自己的个人梦。(文字整理肖芳)
好家教好家风是家庭建设的灵魂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庭是否和谐,家庭关系是否融洽也直接关系着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团结。作为构成社会的细胞,祖国亿万家庭的建设、家庭美德的发扬光大,的确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那么,如何抓好家庭建设呢?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在“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好措施、好方法、好途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抓住好的家教和好的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因为好的家教和好的家风是家庭建设的灵魂。
好的家教能为家庭成员树立信心、明白责任,使人迎难而上、扬帆远航,为实现理想抱负而不懈努力,走过快乐充实又有意义的一生。在中国历史上就有很多好家教的典范。陆游的爱国思想教育和感染孩子时刻不忘以爱国为己任,把理念和追求都凝聚在《示儿》诗句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信念也是将国家命运和家庭紧密结合的家教典型。“精忠报国”的岳飞也是因为从小就受到母亲的良好教育和影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熟读兵书、勇赴沙场、报效祖国、青史留名。中华民族历史上素来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和国家的命运有机统一起来,浓厚的家国情怀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和灵魂深处,就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好家教好家风。美国总统的里根11岁时踢足球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他的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借钱给孩子赔赏后让孩子每逢周末、假日外出打工挣钱还给父亲,使孩子懂得什么叫责任,真是家教好故事。一位父亲曾经这样启发和鼓励心灰意冷的孩子,让孩子在大海边捡起一粒沙子丢下后再捡起那粒沙子,当然找不到;父亲随后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扔在地上让孩子找,孩子很容易就捡起了珍珠;父亲趁机教育孩子“若要自己卓越出众,那就要努力使自已成为一颗珍珠;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这些家长实在启发孩子明白——在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里,要想立足并取得成功必须具有顽强的竞争能力和生存本领。
家教在家庭建设中是如此重要,那么家风呢?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促进家庭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节俭、勤学、勤劳、拼搏、诚信、清白、孝顺、友善、刻苦、自立、礼让、仁爱、互助、文明、谦逊、正义、宽容、责任等等都是好家风。家长要以启发、鼓励、赞赏等方式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这些风尚、习惯和品质、品格。实事求是、吃亏是福、乐学苦干、自立自强、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做人、诚信待人以及“百善孝为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都是良好家风的具体表现。《朱子治家格言》《颜氏家训》等都是至今仍然值得借鉴的好家风。家风也是一种秩序、一种骨气、一种精神、一种道德、一种传承和一种力量,一些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以及“啃老族”、“低头族”、“追星族”、“网恋族”的吃喝玩乐、得过且过、走上邪路和失败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风家教的疏忽和失败。新时代的家风传承和发扬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的再现和坚守,是法治社会正确处理、科学平衡和有效解决各种家庭关系的文明秩序和守则原则。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家风、家规、家训、家道和家教是家庭建设的灵魂,我们承担着自我小家庭和社会大家庭的双重责任。如果能把每个家庭成员都培养成能自立、有教养、负责任、讲道理、爱劳动、不慕虚荣、起居有节的人,何愁我们的文明无着落、力量不凝聚、风气不好转、家庭无秩序、社会不和谐、国家不富强呢?
家风家训座谈会发言稿
1.家风家训就在父母的言行里,它充满正能量。
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书包去读书,爸妈交代的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他们还告诉我在外边碰到长辈一定要叫人,小一点的叫哥哥、姐姐;大一点叫叔叔、阿姨,老一点的叫爷爷、奶奶等。礼貌、友爱、诚实是爸妈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风的一个体现吧。记得有一次和同学打架,老师告诉了爸妈,爸妈一个劲的赔不是,还让老师尽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负,一般情况下我不敢跟家里人说,因为一说,爸妈都会马上责备我:“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这对我的影响确实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风大多充满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好人、老实人,诚实做人,老实做事,还要尊敬长辈。教育我们做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2.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现实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有家教,那个孩子没家教。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为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已经帮学校教育好了。当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家风不怎么的家庭,表现在孩子也是很难管理和教育的对象。有的时候甚至家长也拿他没有办法。
家风虽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礼貌教育、规矩教育,它就是对我们的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3.家风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风‟,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家风”不仅是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也是主流道德价值观大众化最有效、最简洁的途径。“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能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和领会,但通过挖掘学生„家风‟中的优良因素,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学习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精髓。” 4.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家风传承做贡献。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学校可以把家风教育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各方面,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局将组织各校开展说说我家家风”、“家风故事”、“我理想的家风”、“家风助我成长”、“父母教会我……”等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文比赛与演讲比赛。要求各校组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家庭教育大课堂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也使家长们更加注重自身修养的提升,通过活动要让学生知晓家风家训,围绕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共筑“中国梦”,切实加强家校联系,强化“感恩父母,对父母负责”的意识”,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培育好家风、传承 好家训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史上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 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饭前洗手,坐在桌前不许漾腿,不许敲碗敲筷,家中长辈开吃后,小辈儿才能动筷。。”这些小小的规矩、基本的家规礼仪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已经深深地体现在我的家庭中了。这些小规矩不仅包含着礼仪的文明,更是对长者的尊重。“勤劳是立家之本,节俭是持家之道。”每每看到孩子们吃东西吃一半撒一半的浪费行为,母亲总是一边骂一边捡,饼渣渣、小颗粒糖豆豆统统放在嘴里,能捡起的全都捡起来。我总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觉得太老古董不屑效仿时。母亲依然我行我素。
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家风是众多家庭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包括家教、家规、家政、家事、家声,以及家庭礼义和为人的准则等等。它涵盖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历史的方方面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那么我们家里都有什么好的家规?对于孩子健康成长又有什么作用呢?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我们的衣食住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孝老敬亲,大都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无论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传承好培育好自己的家风变得尤为重要。不重视家风建设的父母,自己的孩子就会在成长中走弯路,就有可能误入歧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父母教育孩子的美好宏愿,家风就在这些宏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且家风是无论何种学校教育都无法给予的一种教育。所以创立好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就成为每位父母不可推卸的使命了。家风让整个家庭与子女都会受益。父母传承培育好自己的家风,好家风会带动好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好了,风气正了,更会惠及到每个人,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这样的家风理念普及到每个人,那么家庭这个社会小细胞,它的风气在整个社会风气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国之大,民众多,千百种家风联系在一起,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无言地表达着当今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它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所以,一定要传承培育好家风,因为社会进步发展、文明程度与家风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高低与否,我们的礼仪之邦名副其实与否,家风更是至关重要。
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传承父辈们持家养家的精华,建设培育新时代下小家的现代文明!让积极健康的思想氛围,勤劳的立家之本,节俭的生活氛围,和文明的习惯,处处在生活中闪耀。
第二篇:家风家教
立家风 树德行
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给予人们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规矩,老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
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家的家风便是孝字当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常对我们讲:“一个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爱长辈,要感谢长辈的抚养教育。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可耻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爸爸妈妈常常为我们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故事,让我们明白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何况我们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爸爸和妈妈是孝敬长辈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爱,那么他还爱什么?所以至今我们一家四代还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年龄渐老,奶奶早已年逾耄耋,我想此时陪伴才是最好的关爱。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父亲也是教师,所以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终牢记父母为我树立的榜样,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父母时常提醒我,做教育工作,必须自身清净,洁身自好。父母的叮嘱,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师德的重要性,除了主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严格自律洁身自好,维护教师形象。
作为教师,家风连着师德。作为教师,治好家、树立良好家风,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点讲家风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大宁县东关小学
史海莹
第三篇:家风家教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化得以延续。与众多文化相同,家风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并以价值为焦点向各个方向弥散开来,是常态家庭重要的文化资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就成为家教,对家教进行文字的提炼就成为家训。所以,家教和家训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文化过程。
中国古人十分注重“正本”“慎始”,强调“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并试图从男女婚姻对象的选择上实现这一目标,因为父母本人及其家族的血缘族姓关系、品格操行、胎孕情况这些都是子孙成长发展之本。
在中国数千年家风内容的组成中,“慈幼”是最基础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爱护幼儿意识。慈幼在中国古代即实现了由家庭观念转变为社会习俗和国家制度的过程,中国历代政府常将慈幼观念见诸政策和法令,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将“慈幼”与“王霸”基业密切联系起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家风的其他基本组成包括俭朴,强调勤俭为本;自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自律,如“戒多言”“与善人居”“慎交游”;立志,“志不立则智不达”;还有忠厚等。
从另一个方面说,家风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以家庭为纽带促进个体文化化,并使个体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既有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家风与社会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又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是整个社会文化谱系的组成成分。
在一个良性社会里,政风、学风、民风、家风是相互影响的,端正家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书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这些,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旧时代的家风家教,常常是糟粕与精华并存。
第四篇:浅谈家教家风
浅谈家教家风
家教即家庭教育,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组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没有固定模式和规律,也没有专职老师,而是父母接受古圣先贤千百年来治家有方的实践经验,又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于自己的子孙后代,使他们始终沿着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模式,做一个有大慈恻隐之心,能够区别善恶、懂得敬畏、明辨是非、讲诚信的优秀公民。所以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奥论。因为你想参与治国使天下太平,就必须先得提高自身的知识道德水平,首先做到家庭和睦富裕,然后参与治理国家,那样国家就会太平,否则就是空谈。由此可见,家教不仅是精神财富,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国家稳定昌盛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盛衰。因此家教尤显得十分重要,自古到今不论达官显贵或穷家小户,根据各自不同情况一直沿用不衰,即在于此。
一个家族的兴旺,是要靠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长此以往,代代相传。这种言传身教及其这些零散的只言片语,铸就了治家兴家的经验总结,引领其家庭走向兴旺辉煌,进而彰显出家庭的特点和风格或风尚,这就是家风。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的精神教育、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教育有所缺失,因而出现了精神文明之不和谐的现象。2014年春节来临之际,央视推出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了全社会对家教家风之思考,突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下面根据记忆所及,就我家的家教家风择要整理如下,虽属一鳞半爪,在我心目中却弥足珍贵。从我记事起,全家人吃饭时依次围在一桌,必须待长辈进餐,晚辈才可进餐,同时大人边管娃喂饭,显得格外其乐融融。席间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大概是传承家教的最佳时间。当然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不拘一格,有时拉家常、有时谈时政、有时讲礼仪、有时论处世、有时还引发出些小故事。例如:《鞭打芦花》是说古时有一贤智少年,早年丧母,其父亲续弦又生一弟,寒冬腊月,其弟身着棉衣虽薄而动作如常,未见寒意。但他棉衣虽厚,却啬缩不前,父亲误以为萎懒,执鞭竟打,衣破处芦花绽出,父亲识透继母虐待之心,决意将其休掉,他竟劝阻父亲言道:“母在一子单,母去两子寒”父觉得言之有理,只好作罢。继母倍感羞惭自愧,若被休掉,我儿岂不亦受冻饿之苦?从此痛改前非,善待二子。用两句话成全了一个家庭,同时又感化了继母,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其才智气度令人敬佩,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启迪良多。
家教的传承除借以上类似故事外,还有更多的名言警句和零散的只言片语。为了叙述方便,将其归纳为励志上进、修身养德、勤俭节约和处世为人四个方面略加阐述。
一、励志上进的教育
人非生而知之,要涉猎社会,就必须有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人文知识。虽不能博学通览,但学无止境,多多益善,况且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故先辈常谆谆教导“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如“学如积薪”也就是说知识在于积累,也在于循序渐进才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之喻。唯恐为学不刻苦努力,由于年幼生活安逸没有压力,学业因之荒废,因此提出“古之圣贤豪杰无不从困苦中来哉,”给以借鉴。更有“如负薪、如掛角、如囊萤、如映雪”的小故事给以鞭策。“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能改变命运,但又要认识到学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更要珍惜光阴,故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训诫,更提醒不但说“有志者事竟成”,况且还要坚韧不拔的毅力,“铁棒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则是口头禅。可见先辈渴望子孙成材的良苦用心。
二、修身养德的训诫
诸葛亮戒子书中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修身必使其身心处于清静无为境界,然后通过自强不息地学习,升华对天时地利社会物候能够做出正确的认识与判断,形成各自独特的见解,从而指导个人的思想行为,很好地服务于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把所获成果贡献给社会,让民众分享,不擅自奢华浪费,这大概就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含义,正一副对联中写到:“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其实修身是修纯粹素朴、真诚无妄、自然无为之道德,那么个人就应当正确把握自己,首先做到举止规范、处事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借鉴“人贵有自知之明”“穷有志气富有德”,奉行“言必信、行必果”,“应人事小、误人事大”的诺言。在救济乡亲的困难时,常以“饥时给一口,胜似饱时给一斗”,不做锦上添花的小人,要做雪中送炭的君子,始终保持厚德载物。
三、勤俭节约的提醒
勤俭节约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在日常言:“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与“勤能补拙”鼓励子孙学习工作必须刻苦勤快,只有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光勤劳不知节俭,丰硕的成果会被白白浪费掉,实为憾事。所以“省下的就是挣下的”和“打牛千鞭不舍粟米一颗”,及“稀吃三年买头牛,稠吃三年卖头牛”都是让人勤补拙俭养廉的懿范垂训。这次政府推出的“光盘行动”和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国家,无不遥相呼应,故应继续发扬。
四、处世为人的规劝
通过修身养德最终还是如何落实到处世为人的实际行动上。“百善孝为先”是先辈育人的经验结晶,假如一个人不孝敬父母,有谁敢与他交往共事,因为他在人心目中名誉太糟。所以只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那子孙也照样会孝敬你、照顾你,师长也会尊重你、信任你,这样你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正如孟子所云:“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满招损,谦受益”是先辈留给我们处世为人的经验总结。只有虚怀若谷,才能盛得无限物资,满则无处着落。毛主席曾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总是让人处世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社交中,语言可以交流思想传递讯息,然而就有“言多必失”“祸从口出”之诫。故“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家就有“听话如同尝汤”和“话有三说,巧者为妙”的训诫。谨记“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出唇六月寒”的谚语,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
孔子有云“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是说一个人的智慧力量是有限的,不论搞学问或干事业,都得一帮精明能干的人士,但必须有所选择。我家就有“交友不在多,最好三五个”“与好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虎狼之室”给我们指明了交友的原则和标准。要求交往得讲文明、守信誉、讲义气,谨遵“君子不尽人之欢”,“淡淡长流水,酽酽不到头”的古训。保持仁、义、礼、智、信之气节,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品德高尚的人。
以上是我对家教家风的认识和思考。虽然挂一漏万,他却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所有人的合力就会影响社会发展,所以家教家风是一种无可替带的精神财富,也对弘扬传统文化,给力实现“中国梦,我的梦”不无裨益。由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望名哲不吝斧正。
第五篇:家风家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文化氛围、处世之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它是存在的,不可否认,并且家庭的每个人都浸染其中。每个人身上都会打上这个家庭家风的印记。家风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了后代在社会上的发展。虽然这些事情都不绝对,但古往今来,这个道理都依旧存在着。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古往今来,那些历史上优秀的名人往往都有优秀的家风及教育。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在我的家庭里我的父母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但是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着我和妹妹。我们家一直坚信勤为本,只要踏踏实实,付出必定有所回报,父母勤勤恳恳在乡下做着他们的小本生意,做买卖有点“大大咧咧”,零头不要了,称高了就这样吧,这个不值什么钱,你拿上用吧,因为这种经营风格,小本买卖做的红红火火,不仅供我和妹妹读大学,还在县城买了房。我当年读高中,也算是闻鸡起舞者,每天沉浸在题海战中,无论天气变幻,我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热,一心只读“高考书”,最终以理想的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妹妹亦是如此,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培养出两个本科生,这在村里是何等荣耀的事,父母一时间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现在想想,我和妹妹性格之中那些勤恳的因素确实是受父母持家的影响而来的。而且会影响我们一生,在我们一生中都会起着积极的作用,我特别希望我能将这种积极的东西传给我的孩子。
谢谢父母对我身体力行的教导,你们也许是不起眼的小农民,却是我和妹妹人生最好的导师。
蔚村小学幼儿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
贺凤琴
期末接近尾声,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慢慢的闭上眼睛回想这个学期发生的点点滴滴,打扫卫生,做好报名工作,迎接孩子们到学校,安抚个别有情绪的孩子、常规教育、如何让孩子们适应学校、爱上学校、爱上学校的老师,每一次接到的任务都有收获和感想,因为这些收获和感想让人慢慢在教育工作上变得成熟和有经验。因为忙碌而充实,因为充实而收获,因为收获而成长,就因为如此才感觉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能得到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的副班主任的工作作出总结。
一、对自己的要求;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
2、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能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做好幼儿的习惯培养;
1、用心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
2、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如喜欢含手指、翘脚、驼背、不喜欢喝水、饭前饭后要洗手、上厕所要冲水„„)
3、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4、练成喜欢睡午觉的好习惯、准点睡觉准点起床,不赖床。
5、对幼儿针对书本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
6、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三、在幼儿的教学方面;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
2、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4、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四、反思不足,努力改进;
值得我沉思的一点是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不够耐心对待。我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基本不让我担心,有些孩子还可以帮助我做很多事情,如传话、拉窗帘、关窗、放东西、整理作业本等等,因为他们的灵活、聪明把我误认为孩子就应该这样。为什么你就不行呢?每到脱衣服的时候她就在那发呆,不知所措,直到我来了她才慢慢的走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我不会脱衣服,我当时就在想其他孩子的聪明能不能分一点给她呢?老师如果不在呢,孩子你是不是不换衣服了呢?这孩子就是应变能力不够,胆子小,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确实是有点急,因为这急给孩子施加不少压力,几次对她急之后孩子就没找过我说不会换衣服了,我仔细观察这孩子按照我教的方法去找小朋友帮忙了,自己也学会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完成几次自然也就会了。希望接下来的工作对孩子们的爱多一些再多一些,甚至把他们都当自己的孩子对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