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认识(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5:4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认识》。

第一篇: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认识

班笔飞 1411740133 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认识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臶,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它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当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在2010年GTP就超过了日本,现在稳居第二。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为了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总书记在哈沙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这一举措得到的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因为这是受益于参加这项战略布局的国家的,只要你参加就会获得利益。特别是发展中的国家,犹如东南亚的国家他们就很积极参与。

然而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经济复杂的时期,很多发达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停止不前的局面,还有可悲的是有的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的倒退,造成了大量人口的失业,社会**就此开始发生,中东国家就是典型的例子。国际经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变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应该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臵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发高水平、大范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互利的经济区域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添加新的正能量。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

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现在存在的经济问题是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然而中国始终秉承着共同、共享、共建的原则,在通路、航路的基础上通商,形成和平与发展新常态。但是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发生改变,现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经济转型,为了符合以后的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调整是迫在眉睫的。以今年北京的出现的雾霾来看,我们国家的环境污染是很严重的,为了推进无污染、耗能低、信息化的服务型或工业性产业,中国在经济上对那些污染比较重的国企或者是民企、私营企业就行了查封。习近平说过,上一辈的人们把好吃的肉都吃完了,剩下的只有骨头,我们也应该补这些骨头很好的处理掉。虽然现在经济出现了下滑,没有达到以前的8-10%,但是总体水平依然在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这样依然使得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GTP增长速度是第一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依然在不断上升。

“一带一路”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合作长廊,目前亚洲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是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共同为了实现世界经济稳步增长这一共同课题。不仅如此,这一思想正是世界各国人们心中落地生根的战略构想,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展开了宏伟蓝图,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有利于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先。

在当今社会,“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符合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得世界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相互竞争,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来战略上的铺垫。“一带一路”更能反映国际社会提出的“中国威胁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怀着和平发展的理念,现世界宣告:中国崛起不会损害他国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的今天是那些发展中的落后国家推上来的,因此以先富带动后富这一理念为发展中的亚非国家创造条件。

第二篇: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资料

“一带一路”背景资料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即:

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显现。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

2014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机遇 那些行业受益?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国际战略框架,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基于以上分析框架梳理,“一带一路”战略给国内产业发展将带来五大主题机遇:

一、“通路通航”主题:包括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整机生产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交通运输是优先发展领域,以加快提升我国与周边国家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并形成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业(港口、公路、铁路、物流)将率先直接受益于亚欧交通运输大通道的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将加快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联互通,吞吐量将明显提升。连云港至鹿特丹港连通的新欧亚大陆桥,将强化其在国际陆路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中国也将全力打造与我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东盟地区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方式:海上——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临海港口城市串连起来;内河——中国出资澜沧江-湄公河河道建设,打造黄金水道;公路——南(宁)曼(谷)、昆(明)曼(谷)公路已经开通,东南亚正在形成两横两纵的公路通道;铁路——中国计划以昆明和南宁为起点,建设泛东南亚铁路联系东南亚陆路国家。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走出去”,也将带动铁路建设与相关设备,航空服务、设备及整机生产等产业增长。

中国的港口有着丰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经验,铁路建设“走出去”给其他基础设施类公司走出去提供了良好样板。同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存在强烈的建设大港口的需求,这些领域的优质企业存在建设和运营“走出去”的良好前景。

尤其是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也会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公里,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公里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

二、“基础设施产业链”主题:包含建筑业(建筑及基础设施工程),装备制造业(设备及配套类装备制造),基建材料(钢铁、建材、有色等)。从需求端来看,“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无论是从国内需求或是未来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分析,这些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均极其旺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人均GDP、人均公路里程、人均铁路里程等指标均远低于我国,亚洲和非洲的沿线国家较中国分别有10%和20%的城镇化提升空间,而中国在自身城镇化过程中累积的大量经验和产品、服务能力可以对外输出。从国内来看,西北部各省区铁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在全国均排在后面,新疆、青海、甘肃在倒数5位之中,宁夏、陕西居于中后段水平,为实现“一带一路”各国间的基建对接,中国西北部的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基建领域投资很有空间。

从供给端来看,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台阶,我国建筑业及制造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日趋严重,“基建输出”能够大幅缓解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产品需求压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我国参与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我国加大对外开展基建投资业务的战略构想。

根据总体基建投入约占GDP的5%估算,“一带一路”沿线对基建的需求或达到每年1.05万亿美元,而中国对外承包完成额2013年仅为0.14万亿美元,仅占其中的13%。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形成合力,未来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大幅加快,海外市场广阔的产业扩张前景将逐渐打开。在“一帶一路”的战略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也面临艰难转型,全球贸易环境不佳,追求出口增长容易引起诸多摩擦和矛盾,而对外投资更容易被接受,用对外投资启动外需是比出口更好的选择。利用施工企业输出方式,能带动国内设计、咨询、制造、材料、劳务、金融、保险、服务等多行业的输出,对冲国内需求端下滑。不同于外贸出口通常的低成本和低附加值,施工企业“走出去”方式有效带动的是中国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如机电产品,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目标。

三、“能源建设”主题:包括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电站建设、电力设备等。

拓展稳定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目标。近几年我国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在快速增加,但我国的油气资源进口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的海陆运输,获取途径较为单一,能源安全较易受到威胁,拓展新的油气资源进口途径十分紧迫。

“能源建设”主题之下,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战略,将直接利好中国油气进口的管道建设相关产业。与新疆接壤的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是仅次于中东的第二个油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目前我国从中亚及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占比仍偏低,天然气近几年从中亚的进口量在不断攀升。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国内需求量的快速增长,通过新疆从中亚的进口量仍将持续增加。

未来,为满足新增进口量的输送需求,新疆将建设多条能源管道,构建中国陆上的能源大通道。配套的输油管道、天然气的输送管道、电网以及道路运输等,这些领域必然迎来进一步的利好。

(以下略)

第三篇: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家能源安全

一带一路战略与国家能源安全

摘要:在国家安全战略中能源安全问题一直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美国发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其实质就是为了保证美国的国家能源安全,进而保证美国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确定了我国未来的国家战略走向,同时也具有重要的能源地缘政治意义。我们应充分认清当前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拓宽与“一带一路”沿线有关国家能源合作的方法路径,不断增强国家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能源安全;

一、我国能源安全现如今面临的严峻形势

作为石油大学学子,对于我国的能源问题,特别是石油方面,都应该比较清楚,现如今,我国石油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国家能源进口通道对海洋过度依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能源局势的急剧变化,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与日俱增,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

1、我国能源情况现状

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我国煤资源丰富,但油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稳产难度增大。统计表明,到2000 年底,中国石油总资源量约为1021亿吨,其中,陆上775亿吨,沿海海域246亿吨;最终可采资源量约为138-160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天然气的勘探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量仅占世界的1.2%,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40万亿m3,可采68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m3,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m3,可采95年。我国的天然气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

国内石油供应已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需求,1993年以来中国一直保持在石油净进口状态,2004年石油进口突破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40%,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位列世界第二。虽然专家对油气资源供需前景预测有所差别,但总的趋势一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两番,GDP年均增长率7.2%,石油消费年增长5%~6%,产量年增长1% ~2%;天然气消费增长略高一点,增长率7%~8%。

我国沉积盆地广阔,适宜于进符油气勘探的盆地500多个,沉积岩面积约670万km2,其中陆上面520万km2,近海大陆架面积150万km2。在这些盆地中,既有发育在古生代稳定地台上的海相沉积盆地(面积约250万km2,又有中新生代陆相断-坳陷沉积盆地,二者常形成叠合-复合沉积盆地。从已发现的油气储量来看,靳生界的石油占石油总储量的44.3%,中生界44.7%,古生界占8%,前古生界占3%。新生界的天然气占天然气总储量的33.7%,中生界占20.3%,古生异占41.6%,前古生界占4.4%。由此可知,中新生界共占油、气储量的89%和54%,其产层以白墨系和第三系为主,三叠系、侏罗系次之。因此,中新生代陆相地层的生油和储油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我国油气地质的一大特色。后备可采储量不足,供需缺口大。随着中国GDP的高速增长,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国内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难度大,导致中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开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

所以说,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国务院已经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必须寻找新的能源通道,建立多样化的能源供给线,增强国家的抗击风险能力。

2.世界能源大国**依旧存在,能源供给面临众多变数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我国能源进口来源国主要集中在中东、中亚和非洲等地30多个国家以及俄罗斯,其中60%以上的石油进口来源于中东、非洲国家。这些国家多数国力弱小,国内政治宗教冲突严重,受西方国家影响较深,政局表现出极大的非自主性。2010年底“茉莉花革命”爆发至今,受政治体制、经济危机、地缘政治、宗教矛盾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出现了持续动荡,近20个国家相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从当前情况看,这一地区局势虽有所缓和,但下一步走向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各种政治、宗教和部落势力之间的角力仍将此起彼伏,美欧等外部势力将继续通过外交、军事、经济、文化等方式在该地区发挥影响力。在我国对这一地区油气资源高度依赖的情况下,其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将使我国与其油气合作的政治环境更加复杂,使我国能源供给安全继续面临着诸多变数和一系列严峻挑战。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是否将成为美国考虑的下一目标,还有待密切关注。但是中东北非局势带给我们的启示还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国不能弱,落后就要挨打。二是独裁不得人心,必须搞好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三是国家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必须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民应当为了自己的国家富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四是西方列强国家都是无耻国家。尤其对待其他国家的人民。像对待中东北非的阿富汗、伊朗、利比亚、也门等都 是这样。必欲置之而后快。就像邓小平说的那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一心一意谋发展,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才能才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3.能源进口通道单一,运输安全存在较大风险

我国能源进口的运输方式比较单一,虽已建立了中俄、中亚、中缅三个方向的陆路能源进口通道,但按设计输送能力计算每年通过陆路管道输送进入我国的石油总量仅为5700万吨,其中最高的中缅油气管道2200万吨,而中哈、中俄原油管道则仅为2000万吨和1500万吨①。2013年通过陆路管道输送天然气总量仅为280亿立方米②。按照2013年我国石油2.89亿吨、天然气530亿立方米的进口总量计算③,仅占石油进口总量的19.7%、天然气进口总量的52.8%。同时,由于我国能源海外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非洲,没有直通的陆路油气管线,所以60%以上的油气进口仍主要依靠海运。而海运油气中80%以上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航道,线路十分单一。当前,我国能源海运沿线多个国家与西方大国冲突加剧,其国内政局不稳、暴力恐怖事件多发。尤其是马六甲海峡、亚丁湾及其附近海域海盗猖獗,全球三分之二的海盗袭击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区域,能源运输极有可能由于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军事干预、恐怖袭击、政治对立和经济要挟等因素被切断。加之,这些航线还处于美国、印度海军的威慑之下,一旦中美、中印之间发生政治军事冲突,有可能通过切断我海上运输通道予以对抗,从而威胁我国能源安全。因此,我国能源进口对海洋通道的过度依赖,尤其是对马六甲航道的过度依赖,使我国能源运输安全面临极大风险。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能源安全的能源地缘政治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从能源供给来源、进口途径和合作深度、广度等多个方面为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有力支撑,发挥出重要的能源地缘政治意义。可以实现我国能源供给来源的多元化“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区域,涵盖了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和东南亚等油气较为富集国家和地区。根据BP2014年的统计,中东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球储量的47.9%和43.2%,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球储量的5.5%和16.8%,非洲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球储量的7.7%和7.6%,中亚里海沿岸国家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球储量的7.8%和28.5%④。我国过去能源的来源区域过于集中,能源进口的50%以上来自于政治局势较为动荡的中东地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能较好地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能源合作,使我国能源进口来源更为广泛、风险更为分散,有效避免对某一国家或者某一地区能源进口的过度依赖,实现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极大提高我国的能源进口安全。

利于实现我国能源进口途径的多样化我国能源进口通道和运输方式单一,能源进口过度依靠海运,进口通道中的“马六甲困局”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国家能源安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东南亚国家与我南海相邻,海上运输距离较短,可选航道多,且运输路线无海峡;俄罗斯和中亚诸国与我国西部、北部接壤,公路、铁路连通,尤其中亚里海沿岸、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油气资源富足,地理位置邻近,具有较强的地缘政治优势。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加强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地区的能源合作,建设多线并行的陆路油气管道和海上运输通道,从而打通我“南下”东南亚海上能源运输通道,构筑“北上”俄罗斯和“西进”中亚的陆路能源进口通道,甚至可以通过逐步连通中亚、南亚国家油气管网,最终实现我与中东地区的陆路油气管网连接,从而通过陆路管道获取中东油气资源,减少我对海运尤其是马六甲航道的依赖,实现我国能源进口途径的多样化。

益于实现我国能源合作的多边化,长期以来,我国与能源供给国的合作多数仅局限于就能源合作谈能源合作,是点对点、一对一的纵向能源合作模式,而与日本、韩国、印度等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费大国则在能源问题上竞争多于合作。“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则以双边及大小多边合作项目为基本载体,通过推动开发投资、商品贸易、能源合作、人文交流等多项合作,从而实现“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目标。这种通过经贸、人文、能源等互为支撑、相互关联、互为依赖的合作有助于从深度、广度、程度等多个维度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能源合作的多边化以及与亚太能源消费大国能源合作的多边化,为确保我能源合作持续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增强我国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主要路径选择

在“一带一路”构想提供的战略支撑和机制保障下,我们应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在能源安全和能源合作重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针对俄罗斯政治形势,借势用力抓住合作新契机。

当前,俄罗斯面临着复杂的能源地缘政治环境。首先是近年来美国在非常规能源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对俄罗斯的传统能源大国地位形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2009年以来随着页岩气产量不断提升,美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并开始加大对欧洲和亚太地区天然气出口。其次是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升级,因克里米亚问题导致的美国、欧盟等与俄罗斯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在诸多领域采取较为苛刻的相互制裁手段。再次是当前全球能源供求形势和价格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油价进入下行通道并大幅下跌,对俄罗斯能源经济造成了重创。在此形势下,俄罗斯与上述国家和地区包括能源在内的各种合作势必受到影响,进而使俄在能源供求上面临外部市场环境恶化、国内产能提升后劲不足的双重挑战。过去,中俄能源虽有良好、广泛的合作基础,但由于俄罗斯对中国的猜疑与防范,使得中俄能源合作在深度、广度上受到多重阻力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当前俄罗斯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困境,我国应抓住这一能源战略机遇期,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合作为契机,将俄罗斯作为我能源合作的重点方向,借势用力加大与其能源合作力度。

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构建中亚能源合作新重心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中亚是世界公认的能源供应基地,尤其是里海沿岸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近年来,我国先后修建了中哈石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持续增强,尤其是在天然气领域,我国进口的天然气50%以上都来自中亚国家。但中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利,特别是因地处亚洲腹地,缺乏将油气运往国际市场的海上通道,所以在经济发展和能源出口等问题上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时,不能只单向考虑我国的能源进口需求,而应发挥经济与地缘政治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我国在工业、农业、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贸、科技、文化合作,拉动这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应发挥我国新疆与中亚国家陆路边境线长、内陆地区油气管网完善和沿海省份出海口众多的地缘优势,积极运作为中亚国家提供油气东出太平洋的合作项目,帮助中亚各国实现能源出口,以互利互惠的合作方式,带动能源合作的进一步加强。中亚特殊的地缘区位优势,对我国能源供给意义重大,因此应将其作为能源合作的新重点,加大与其合作力度,提高其能源进口比重。积极稳妥介入中东北非,寻求能源合作新突破中东北非地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是世界能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中能源合作应重点关注的区域。过去,我国在这一地区的能源合作具有一定的基础,也取得一些成绩,尤其是在与沙特阿拉伯等相对较为稳定国家的能源合作上一直保持着良好关系。但与伊拉克、伊朗、利比亚等国的能源合作却因这些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化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当前,美国因战略重心东移和本国非常规能源产量猛增,对这一区域的控制力有所减弱,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应利用美国减少对中东北非地区能源依赖和其在该地区战略收缩的契机,继续保持并适当加大与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相对稳定国家的能源合作,而对伊拉克、伊朗、利比亚等机会与危机并存的国家,应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行风险评估后,伺机稳妥分批加强能源合作,以寻求新的突破。

适时推进中巴油气管道建设,开辟能源进口新通道当前,我国已建立了中俄、中亚、中缅三条陆路能源进口通道,而作为我国在印度洋方向唯一陆路能源进口通道的中缅油气管道虽已建成投产,但因缅政治局势的复杂多变,在未来运行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诸多变数。为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应在印度洋方向考虑开辟新的出海口,适时再建设一条新的能源进口通道。鉴于我国与巴基斯坦具有最友好的“全天候”全面伙伴关系,我国在其俾路支省投资建设的瓜达尔港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阿拉伯海北部、扼波斯湾出口,紧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等产油大国,有便利的航线通往阿拉伯半岛、北非等地,且我国已获得该港经营权,并于2013年7月与巴方正式达成在瓜达尔港与新疆喀什之间以修建铁路、公路等运输通道的形式,建立一条“中巴经济走廊”。在此背景下,规划建设中巴油气管道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因此,适时推进中巴油气管道建设,开辟印度洋方向能源进口新通道,将大大缩短我油气进口的海运距离,大幅降低我对马六甲航道的依赖,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依靠传统友好关系,稳固建立东非能源新支点,我国海上“一带一路”战略最远端的东非地区,近年来已成为中东非洲地区乃至世界油气资源储量增长的热点地区。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的海岸区域蕴藏着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与北非和西非地区相比,由于对东非地区油气勘探不足,勘探强度较低,因而东非油气资源产量未来将具有较大增长空间。东非的莫桑比克、坦桑尼亚等国家与我国有着良好的传统友好关系。同时,这些国家政局较苏丹等国家稳定,且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濒临印度洋的沿海地区,便于通过海上进行运输。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能源合作中,应考虑在这一具有巨大潜能的能源富集区建立我国未来能源供给的新支点,做到早谋划、早进入,实现早突破。避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能源问题而带来一系列影响国家战略的问题发生。

第四篇:“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南京如何融入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南京如何融入

在宁部分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昨天,市委召开专家座谈会,围绕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征求部分在宁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座谈会上,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省社科院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0位专家学者就南京的城市定位、路径选择、战略举措等,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认清角色定位:

南京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

“‘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经济地理的规划,更多的是开放发展的概念。”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说,这就意味着,谋划南京融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不能简单从地理的角度,而是应该从全方位开放的角度来思考。

围绕南京在国家战略中的城市定位,专家们各抒己见。大致相同的看法是,南京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区的节点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上向东、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特别是在苏皖浙赣交汇区域,有着无可替代的辐射能力和中心地位。

省社科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吴先满认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过程,也是市场深度一体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像南京这样为数不多的中心城市,集聚要素的能量将进一步提升,向周边扩散辐射的阻力也将越来越小。特别是在苏皖浙赣交汇区域,南京在产业的有序转移、优化升级等方面,将有大展身手之地。

当好“老大哥”:

可牵头设立南京都市圈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

刘志彪认为,带动中西部发展是南京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南京都市圈,南京应该扮演好应有的角色。他建议,南京可以列出一批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比如,可以牵头设立南京都市圈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他说,现在许多金融机构有投资需求,只要南京能够牵头,政府不用出一分钱,就可以集聚起规模很大的发展基金。

刘志彪说,类似的做法还有很多,比如在都市圈牵头建设一体化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统一的轻轨体系等等,都可以推进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吴先满则建议,可以借助长江经济带战略,探索设立总部在南京的长江经济开发银行。

发挥好科技创新优势:

找准几个关键方向和产业进行集中突破

专家们一致认为,科技创新优势是南京最大的优势。对接国家战略,必须发挥好这一“特长”。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说,南京要打好创新、开放和生态这“三张牌”。“如果能在这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个新南京将呼之欲出”。

徐康宁说,南京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深圳、杭州等地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有不少差距。不能认为南京的科教资源相对集中,科技创新就会水到渠成。其实,关键的难点在于打破体制机制的约束,让科研和技术创新这“两张皮”真正结合起来。

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对南京的现状进行一次梳理,看看南京在哪些领域具备关键技术、关键人才,找准几个有条件、基础好的关键方向和关键产业,集中突破。在他看来,全面撒网反而成效不大。找准几个方面,抓三五年,便可抓出成效。

利用好枢纽地位:

与国外10万吨级港口搞好“结盟”

交通枢纽优势是南京的另一大优势。围绕发挥枢纽地位,专家们提出了意见建议。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陈雯认为,-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的实施将把南京港变成真正的海港。要迎接这个重大机遇,南京港要与我国周边国家的10万吨级海港做好“结盟”,建立航线,加强贸易联系。

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田伯平认为,发挥好枢纽地位还要充分利用空港。应该考虑增加禄口机场的基地公司,在建设好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增加运力。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涛说,打造海港,关键靠两招,一招是配套,一招是软件。目前,南京港公水联运做得较好,但铁水、水水等多式联运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软件方面,还要拓展近洋、远洋航线,积极引进运输企业等。

第五篇:“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沿线大国、沿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战略进行具体研究,并深入探索这些国家的利益诉求及与我国的契合之处,进而详细讨论了其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开放战略;利益诉求;启示

“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倡议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变化,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程度的重大战略决策,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这一战略构想已从顶层设计转到了具体推进和务实合作阶段,但由于其涉及国家数量较多,类别较广,沿线地缘政治关系和民族宗教矛盾复杂,使得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进程面临着一定困难和挑战。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近年来多数国家正不断寻求并提出各自的开放发展战略,以激发自身的经济活力。这又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带来了一定机遇。虽然我国与这些国家在制度、文化等领域存在着诸多差距,但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视角来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是休戚与共、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各国开放战略在彼此经济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着较大影响。因此,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发展战略和利益诉求进行深入研究,探寻其在贸易、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和特点,可为我国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战略有效对接和合作共赢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一、“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发展现状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型的经济合作网络,为研究方便,这里将其范围设定为沿线65个国家。该范围内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据统计,近35个国家人均gdp不足4 000美元,仅相当于全球的35.7%。在经济结构上,农业和工业增加值比重显著高于世界水平,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则明显低于世界水平。在贸易和投资上,据世界银行数据计算,自1990年以来,这65个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约达到14%和17%,远远高于全球同期水平。从贸易来看,该范围内进出口主要表现为货物贸易,其服务贸易所占比例较小;其中,中亚、西亚、中东欧地区多以出口初级原料,进口工业成品和日用生活消费品为主;而东亚、东南亚则多以出口工业成品,进口初级产品为主。从投资来看,近几年来,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各国fdi的流入和流出量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对外资有着较强的吸引能力;中东欧地区fdi流入和流出发展态势相对稳定,且主要以俄罗斯和德国两个国家为主,其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总量占据整个中东欧区域的60%以上;而中亚五国地区则由于受到产业基础差、政局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对外资的吸引能力较差,且除哈萨克斯坦以外,其余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较弱。

二、“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战略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投资领域的竞争加剧和世界能源版图重心的转移,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不断发生深刻变革,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一带一路”国家纷纷提出各自的开放战略,以维持和提升其在这一地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或寻求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

1.“一带一路”重要外部力量(美、日、韩)的开放战略。美国作为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其战略利益的重点一直放在与自身政治和经济发展最为密切的地区。2010年,美国开始启动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首轮谈判,试图重塑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以实现“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2011年7月,美国又首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的战略计划,进一步加快了其“重返亚太”的步伐。这一计划以“阿富汗”为着眼点,将南亚、中亚和西亚的经济一体化和跨地区贸易连接起来,成为美国试图掌控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导权的一项重要手段。从政治视角来看,美国“新丝绸之路”的构建意在限制我国对亚太地区的地缘经济影响。然而从经济视角来看,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存在着很多交集。如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美国“新丝绸之路”的目标主要在于实现中亚-阿富汗-南亚的经济连接,进而建成从中亚到南亚密切联系的石油、天然气管道和电力网络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道路联通”和“贸易畅通”的思想是并行不悖的。

日本是一个能源及矿产资源极度匮乏的岛国,为了保障本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及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1999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其能源企业纷纷进入中亚地区,与之开展了石油和核能领域的合作,并对这些国家提供一定程度的人才、技术和设备援助,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开发并获取这一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2009年以来,日本积极推行能源进口渠道及进口种类多样化的开放战略,逐步将其对外能源投资的中心从“中东”地区转向俄罗斯、中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这一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将对我国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韩国为加强与欧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及开放程度,于2013年10月提出了“欧亚倡议”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提升欧亚大陆的相通水平,并着力发展与中国、俄罗斯、中亚、蒙古、土耳其等国的经贸关系。这一倡议与我国的“一带一路”不仅在提出时间和推进方向上相似,而且在基础设施、信息通讯、产业园区等合作领域上也有着诸多交汇之处。

2.“一带一路”沿线大国(俄、印、欧盟等)的开放战略。俄罗斯和印度是与我国相邻的两个金砖大国,既和我国存在着地缘政治博弈,又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其开放战略对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产生直接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提出构造“欧亚经济联盟”的设想,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启动,主要目标在于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俄罗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遗余力地推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独联体国家经济一体化,建立欧亚经济联盟等组织,不仅能够获取和控制中亚能源及矿产资源,而且也可以在实施统一关税、非关税措施以及技术标准等方面与独联体国家促成合作。这些合作将提高其成员国在能源、工业品等方面与我国的议价能力,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向西推进增加了一定难度。印度作为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地理位置在我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过程中非常重要,然而印度对此态度较为消极。2014年9月,印度推出类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季风计划”,该计划以印度为主力,推进环印度洋地区的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并促进经贸往来。此计划实际是规划了一个以印度为主导的海洋世界,在此之前,印度政府还曾推出过“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环孟加拉湾经合组织”等一系列开放战略合作机制,这些战略不仅与我国的海上丝路建设形成了竞争,也给我国的海上贸易带来了较大挑战。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和经济体,与我国在贸易和投资领域有着广泛合作。2014年11月,欧盟推出总额为3 150亿欧元的“容克投资计划”,分别涵盖科技创新、能源、交通、社会基础设施、宽带网建设等五个关键领域。该计划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有众多契合之处,实现两大战略对接,不仅利于我国对欧投资,而且将为我国资本走出去创造更大机遇。

欧盟内部的荷兰、德国、法国是“一带一路”经过的重要国家,也是我国企业对欧盟投资的传统目的地。其中,荷兰作为欧洲的门户,主张自由贸易,在科研、环保、服务贸易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德国在金融危机后为提高本国工业竞争力,提出了“工业4.0”高科技战略,以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随后,法国也推出了“新工业法国”战略,目的在于解决其在能源、数字革命、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地处南欧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以及地处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等国,为摆脱欧债危机、恢复经济增长而普遍推动国有资产私有化,同时为加快基础设施改造,多个国家已放开港口、机场、公路、铁路等项目建设的经营权。以上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开拓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战略。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主要有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埃及等等,这些国家多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时期,面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日益变化,它们也纷纷制定并提出了相应的开放战略。如哈萨克斯坦为振兴国内经济,制定了“光明之路”计划,致力于推进其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项目涉及有交通、工业、能源、社会、文化等领域。巴基斯坦为促进本国出口,积极推进自贸区战略,不仅与中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签署了自贸协定,也与泰国、土耳其、韩国等国家展开双边互惠贸易谈判。印度尼西亚为发展港口和海洋运输以推动经济增长,提出了打造海洋强国的理念和建设“海上高速公路”计划,支持并鼓励外国投资者参加本国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土耳其提出“2023高铁战略”,以安卡拉为中心联系14个省的高铁网络,形成贯通东西并包括远东、中亚、东南亚、中东、北非五条战略走向的国际铁路走廊。同时,埃及政府也在着手酝酿一个“运河走廊”计划,以重点推进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虽然这些国家的开放战略皆从自身诉求出发,但均可找到其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契合之处,实现彼此之间的有效对接已成为当前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

三、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从“一带一路”国家的开放战略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巩固和维持其主导世界或部分地区国际治理体系的垄断地位,而部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加速推进改革、调整和转型的步伐,以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推动本国经济增长。这些国家的开放战略不仅对我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更对我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寻求战略对接的政策配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重视大国因素,协调战略冲突和实现利益共享。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或沿线具有关键影响的大国,受地缘政治影响,这些国家的开放战略与我国的区域合作倡议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甚至矛盾。“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举措,因此,我国应积极管控和协调与这些大国之间的战略冲突,充分彰显良性竞争,避免或制止恶性竞争,扩大合作空间,借鉴其开放战略的成功经验,完善自身的发展路径。

(1)如果“一带一路”建设受到美国的阻碍或反对,那么必将给这一倡议的推进带来较大难度。因此,我国应牢牢把握与美国的利益契合点,尽可能地使双方在战略方向上保持一致,积极推动中美在基础设施、能源供应、能源政策、运输安全以及新兴战略性产业等方面的合作,创造共同盈利的空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美国对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担忧和抵触。

(2)日本和我国之间存在诸多摩擦,其能源开放战略对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形成牵制。因而针对日本能源战略中心的转移,我国可通过建立多元体系的战略石油储备、参与国际能源贸易价格定价、加快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进程、加强中澳能源资源合作等方式予以应对可能带来的风险。

(3)俄罗斯推行的“欧亚联盟”与我国“一带一路”既存在地缘交叉,又存在本质区别。为确保“一带一路”顺利推进,我国应充分考虑“欧亚联盟”已经推行的规划与项目,以合理分享资源为目的参与其中,尽可能避免利益冲突和过度资源竞争。并加强与俄罗斯和中亚的能资项目合作等,实现多方互补互利、共同发展,以减少或消除俄罗斯对我国“经济扩张”的疑虑。

(4)印度主导的“季风计划”等开放战略,构成了对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竞争,面对此种情况,我国应积极在供给安全保障、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勘探海洋资源等领域加强与印度政府的合作,并将其融入到“一带一路”框架中去,以争取印度对“一带一路”推进的支持,进而保障我国海上外贸的运输安全。

2.加大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强化互联互通建设。我国作为产能大国,有条件且有能力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并带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具体可展开为以下几个方面:

(1)应积极参与欧洲的战略投资基金,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推动中国与欧盟的国际产能合作,促进欧洲东部路网设施与我国丝绸之路西端设施相互联通。(2)抓住关键通道,畅通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瓶颈路段,推进与哈萨克斯坦“光明计划”的战略合作,改善其交通、能源、通信设施,与之建立统一的运输协调机制,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

(3)加强与东南亚等海洋国家的口岸设施和港口合作建设,建立陆水联运通道等;加快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动我国与巴基斯坦在走廊沿线开展基础设施、信息通讯等领域的合作。

(4)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土耳其等国家的高铁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我国高铁行业的整体优势,形成国际级产业力量;并加大与韩国的“欧亚倡议”的共赢合作,将亚欧大陆各个次区域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

3.打造战略联盟支点,加强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区域内存在诸多经济合作机制,我国可利用这些组织打造战略联盟支点,推动高水平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如启动中国与欧盟的自贸区谈判,加快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自贸区战略,促进中国与欧盟的合作由贸易向投资和研发等领域转移;推进中国-东盟、中国-海湾合作委员会、中日韩以及中澳等区域性自贸区建设,并争取尽快达成中国与斯里兰卡的自贸区协定以打通中国与南亚联盟的贸易通道等等,为实现整个亚太自贸区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加强国内自贸区建设,进一步完善上海、天津、福建、广东自由贸易区,做好先行先试工作,并倡导建立它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国际商品中转集散功能,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展示、销售及采购中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一带一路”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公丕萍,宋周莺,刘卫东.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5):571-580.[2] 李东阳,杨殿中.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12):90-95.[3] 欧阳向英.欧亚联盟――后苏联空间俄罗斯发展前景[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2,(4):76-80.[4] 许培源,陈乘风.印尼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j].亚太经济,2015,(5):20-24.[5] 俞培果.日本能源政策抉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2,(6):34-41.[6] 吕承超,徐倩.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非均衡及互联互通政策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2):44-53.基金项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项目号:2015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两大开放战略的协调机制与政策研究”(项目号:15azd008)。

作者简介:孙乾坤(1987-),男,汉族,河南省周口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李大夜(1981-),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寇?停?1982-),男,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经济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收稿日期:2016-07-20。

下载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认识(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认识(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大全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形式与政策 学生:郑精 班级:电信理1404 学号:0121414680410 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

    一带一路战略(合集5篇)

    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

    一带一路战略介绍

    一带一路战略介绍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及战略分析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亚欧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 概念 “一带一路”,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

    简述“一带一路”战略

    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概念含义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

    一带一路战略风险(精选)

    一带一路战略风险 一带一路改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版图的战略,至少需要10年谋划、经营,战略风险是多重的: 一、中国的战略扩张。包括战略投入与战略补给两大风险。一带一路沿岸、......

    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专题六:一带一路战略解读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