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
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
“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用新理念、新举措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下面小编整理了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的范文,欢迎参考。
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一
改革的过程是一个透过现象找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从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从滞后思维向超前思维、从线性思维向复合思维的转变过程。“三变”改革以其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给农村改革带来深刻的哲学启示。
第一,要用战略思维抓农村改革。“三变”改革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把握,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把眼前需要与长远谋划统一起来,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全局与局部的统一、目标与路径的统一。“三变”改革启示我们,深化农村改革,必须树立“大势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正确认识和顺应国家和世界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势,提高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做到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应势而动,确保农村各项改革谋在关键处,干在点子上;必须树立“大局观”,把农村改革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全局,融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农村改革上连天线、下接地气,提高农村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树立“长远观”,用长远眼光谋划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对重点难点问题做好统筹谋划,有计划、有步骤、有策略地有序推进。
第二,要用辩证思维抓农村改革。“三变”改革抓住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这个主要矛盾和统分结合中“统”得不够的矛盾主要方面,通过产业平台和股权纽带,推进土地、资金、劳动力按市场化发展规律集中,实现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辩证处理好“八大关系”:一是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既要加快发展,又要提升质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二是抓大与抓特的关系,坚持在突出特色中做大总量、在做大总量中突出特色。三是抓点与抓面的关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全局着眼、在点上发力,以点突破、全面推进。四是抓近与抓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抓发展,保障民生需求;又要着眼长远打基础,给未来发展留下足够空间。五是改革与开放的关系,既要通过改革促进开放,聚集外部要素;又要通过开放倒逼改革,激活内生动力。六是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既要通过加快发展做大“蛋糕”,又要在共享发展中分好“蛋糕”。七是扶富与扶贫的关系,既要鼓励支持“先富”的人进一步做优做强产业,又要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八是经济与党建的关系,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强化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第三,要用创新思维抓农村改革。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立足时代特征和实践需求,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才能推进时代与实践的新发展。“三变”改革,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与当地发展的“现实逻辑”结合起来,在遵循矛盾运动规律和总结基层实践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本土化的具体实践。“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用新理念、新举措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具体讲要做到四个转变:一是从过去习惯于用行政手段推动工作,转变为更加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业发展;二是从过去习惯于争取政策强农惠农,转变为更加重视运用法治兴农护农;三是从过去习惯于依靠财政直接支农,转变为更加重视运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支农;四是从过去习惯于着眼国内市场调控产销,转变为更加重视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
第四,要用法治思维抓农村改革。“三变”改革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以公平公正为基本要求,确保改革正确推进、准确推进、有序推进、协调推进。“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把法治作为重要保障,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一是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法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加快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法治轨道上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二是围绕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积极稳妥推进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通畅的农村产权制度,确保在法治框架内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围绕健全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壮大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规模,推动农业保险事业发展,在法治引领下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四是围绕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维护群众权益,依法加强社会治理,高度关注和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五,要用底线思维抓农村改革。底线思维体现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界值思维,一旦量变突破这个临界值,就会突破底线,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涉及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强化底线思维,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要守住农民脱贫的底线,必须把脱贫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围绕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谋划和推进改革,让贫困群众在农村改革中甩掉贫困帽子、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二要守住农民利益的底线,资产入股、产业培育、经营主体选择、股权收益分配等等,都要守住保护农民利益的底线,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更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保护农民利益的体制机制,确保农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农民利益不受损,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三要守住改革方向的底线,必须坚持土地公有的性质不动摇、土地家庭承包的体制不动摇、稳定土地长期承包关系不动摇,把握好改革的方向线、程度线、速度线,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推进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总结出可复制、能推广、利建制的改革经验,确保农村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六,要用民生思维抓农村改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建立起来的政党,其本质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工具。“三变”改革的核心是突出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增收致富、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变”改革启示我们,农村改革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切实做到“五个务必”:一是务必执政为民重“三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与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休戚相关,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着力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真正为广大农民谋发展、谋幸福。二是务必以人为本谋“三农”。“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的真正含义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解决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抓改革、惠民生。三是务必统筹城乡兴“三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基础观点。在农村改革中,必须坚持用全面的、系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正确处理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实现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进步。四是务必改革开放促“三农”。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同样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同样需要从外部借力。深化农村改革,不仅需要致力于推进城乡配套的各项改革,革除一切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弊端,建立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机制,还要以开放促发展,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不断拓展“三农”发展新空间。五是务必求真务实抓“三农”。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和工作作风。“三农”问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复杂性、动态性,必须从历史的、全局的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把握“三农”工作的规律性,使改革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同时,由于“三农”问题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群众,涉及亿万农民的根本利益,各项政策措施必须落细落实。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坚持转思路、转作风、转路径,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是一条深化农村改革的哲学实践和创新之路,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到中国特色的“现实逻辑”进行了有益探索,其深层次的价值意义必将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学习三变深化农村心得体会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开展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
近年来,贵州省在坚持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开展了“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以下简称“三变”)改革探索,通过将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作价入股,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扶持类资金,在不改变使用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量化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的股金,将农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住房财产权以及资金、实物、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经验和亮点:以农村“三变”改革给农民“还权赋能”
(一)建立支持保护机制。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财政资金资源配置机制,整合涉农、扶贫等相关项目和资金,用好国家政策举措,发挥整体合力。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业综合开发、基建投资等涉农项目规模。允许将财政投入到农村的涉农资金量化为村集体的股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扶贫开发资金可量化到贫困农户),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集中投入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按股比获得收益。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量化为村集体资产转交给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或者资金、技术等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合作共赢。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加快培育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作市场化。
(二)建立确权颁证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加快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民房屋所有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厘清和明晰农村资源资产权属,做到四至清楚、面积准确、产权清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原则上确权到户到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以农业为名圈占土地从事非农建设。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重点是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引导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有序流转。鼓励将农村集体各类资产进行清理核实,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同意,确定权属关系,折价入股农业经营主体,并按比例获得收益。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
(三)建立产权交易机制。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的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完善交易规则和流程。建立交易监督机制,强化监管,确保产权交易规范透明运行。创新农村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分级建立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形成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县级交易所、乡级流转服务站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以市场化方式组建农村产权及其他权益类资产评估机构,满足农村资产和权益评估需求。在农村产权评估市场的培育阶段,通过采取扶持补贴政策和适当降低民营评估机构行业准入条件等措施,鼓励和支持社会评估、会计等中介机构进入农村产权评估市场,让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以及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投资平台。村集体和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入股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评估作价的,可以协商确定,也可以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加强评估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业务指导、讲座培训、考核颁证的方式,培养一批专职从事农村产权评估业务的专业队伍。
(四)建立融资担保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完善农村信贷损失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方财政出资的涉农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创新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拓宽“三农”直接融资渠道。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以具备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为依托,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引导其向“生产经营合作+信用合作”延伸。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农户和承接经营主体的信贷信用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一步扩充信息采集范畴,公安、工商、法院、税务、国土、环保等部门可依法依规向征信系统报送行政执法信息。深入推进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和农村金融信用县等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与授信。探索融资担保新模式,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加快再担保机构发展,扩大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担保业务规模。探索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共同出资组建的行业性担保公司。
(五)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针对各地各类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情况,建立创设各级财政支持开发、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的机制,增加保费补贴品种、扩大保费补贴区域、支持提高保障水平,增强农业和农户的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业务发展,扩大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保险的试点范围。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农业互助保险组织,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开发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采取风险补偿、政府资源配置等方式,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面向农户的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并与银行共同制定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建立股权(股金)监管机制,重点对财务和经营情况进行监管。建立抵押物处置机制,对于纳入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的县(市、区),因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需要实现抵押权时,允许金融机构在保证农户承包权和基本住房权利前提下,依法采取多种方式处置抵押物。建立股权退出机制,农民和村集体持有承接经营主体的股份部分,成员内部之间可以依法转让并办理相关手续。建立合同备案机制,引导合作当事人按协商内容,依法签定合同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按照合作当事人签订的合同协议约定,履行权利和义务,兑现收益分配。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合理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年限,明确农民入股经营主体解散、破产后的处理办法。探索筹建农业资产经营公司,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法律顾问机制,组织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对法律文书进行审核把关,并全程指导农民签合同、入股经营、股权收益等环节。
(六)建立权益保障机制。政府部门把保护农民产权利益列为重大事项进行督查,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对租地条件、经营范围和违规处罚等作出规定。允许试点乡镇成立村集体经营公司,实现集体资产的统筹经营和统一管理,提高集体资产的使用效率,放大收益;实现村民到股东的转变,保障入股村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建立股份联结机制,引导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承接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机制。建立股权分红机制,入股主体和承接经营主体按照合同确定的收益分配方式进行分配,在集体资产评估量化、资金量化、合理划分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入股主体和承接经营主体合理确定入股主体股金所占股比及收益分配办法,通过签订股权分红协议约定相关事宜。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机制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合作制原则完善股权结构和治理方式,确保村集体和农民履行股东的职责、行使股东的权力、参与重大的决策。
二、难点和问题:农村“三变”改革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与难题
(一)亏损把控风险。农业属于弱势产业,是“靠天吃饭”的高风险产业,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压力。“三变”改革后,村集体、农民的有关资产权利权益入股进入了相关自负盈亏人的公司、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因受冰冻、旱灾、水灾、雹灾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和不可预见的市场因素双重影响,生产经营实体不可能只盈不亏,由于入股后有关资产权利权益介入市场程度加深,亏损的风险将更加增大。
(二)权益保障风险。由于农民自身维权能力普遍较低,村集体和农民的有关资产权利权益在折价入股过程中可能存在被低估的现象。农民变股民后,自身力量较弱,维权能力不强。实际运行中,生产经营知情权、参与决策权难以保障,是盈是亏、收多收少只能老板说了算,容易出现股市中“大户”套“散户”的现象。
(三)资源破坏风险。由于入股的经营实体都是规模化生产,在土地流转或入股后必然会导致边界不清,有的可能被改变用途将耕地“非农化”。一些山塘属于部分村民共有,由于没有产权交易平台,农户要退出,几乎不可能。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使用、不当使用生产资源等现象,导致农业生产资源被破坏,将来即使退股,也难以进行农业生产。
三、对策和思路:如何应对风险,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一)把握好关键环节。选择经济实力强和效益好的农业经营主体,强化企业章程建设,建立完善企业收入分配农民“优先股”、信息公开和决策等系列监督机制,提升群众自身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建设,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抓好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总体上要确地到户,从严掌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合理设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年限,期限5年为宜,最高不要超过10年。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引导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有序流转。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对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重点是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因土地被征用等集体经济组织所得的土地补偿费和集体资产置换增值等增加的收益,应及时足额追加到集体资产总收益中,以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集体收益分配权。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切实防止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少数人侵占、支配集体资产,防止外部资本侵吞、控制集体资产。建立“三变”管理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退出机制和应急机制,探索设立政府性风险补偿保障金、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证金,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以农业为名圈占土地从事非农建设。
(二)建设好交易平台。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分级建立试点地区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形成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县级交易所、乡级流转服务站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体系。制定农村产权流转的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配套文件,完善交易规则和流程。建立交易监督机制,强化监管,确保产权交易规范透明运行。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按市场行情因时因地确定资产评估、价格确定、交易规则等,培育承接载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农村集体资产和农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及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投资平台。村集体和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或者其他财产权利入股农业经营主体,需要评估作价的,可以协商确定,也可以委托法定评估机构评估。
(三)掌控好融资风险。建立农村产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机制,探索“三四五”改革框架,为改革试验提供指导。即“三个基金”,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储基金、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基金、农民宅基地和房屋使用权退出收储基金。“四项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机制、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保障机制、农民宅基地使用权自愿退出机制、农村产权抵押担保风险机制。“五项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农村集体荒地使用制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农民宅基地制度、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制度。同时,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完善农村信用评价机制,先建档,后评级,再授信。通过新设、控股、参股等方式,发展一批以政府出资为主、主业突出、经营规范、实力较强、信誉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服务“三变”改革的主力军。按照组建灵活、动作规范、风险严控的要求,探索建立融资担保基金。创新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贷款,建立土地信托公司,形成土地信托服务网络。农户可将土地经营权交给信托公司,由公司进行流转。创新金融服务,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信用评定范围,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在同等条件下实行贷款优先等激励措施。
第二篇:深化“三变”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
XXX公司深化“三变”改革2016年
工作要点
2016年是“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资源变股权、资金变古股金、农民变股民”(以下简称“三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XXX公司将结合“三变”改革,按照立足优势、激活资金、盘活资源、扶持就业的理念谋划,打造成高质量、有品位、上档次统筹发展的旅游综合体、实现跨越发展,将将山地特色大健康旅游打造成盘县的支柱产业。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关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领导有关批示和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扶贫开发大会精神,充分发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优越性,进一步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推进“三变”改革向广度、深度和精准度迈进,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形成,助推“决战三年·摆脱贫困”、全面小康,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二、工作思路
结合XXX涉及“三变”改革工作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涉及“三变”改革工作的具体项目,加强“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壮大企业经营主体、丰富“三变”承接载体、建立改革发展平台全面深化“三变”改革工作。
三、重点工作
(一)抓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为有效推进各旅游景区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的工作,根据2016年公司人事变更情况,调整“三变” 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公司董事长XXX任领导小组组长、公司副总XX、徐XX,公司总工程师XX任副组长,总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子公司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X办公室,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抓好具体事务,实现组织机构全覆盖。
(二)抓培训,加强业务学习
组织公司人员学习“三变”政策和相关业务知识,每月不少于一次,掌握开展“三变”工作的方法步骤,提高推进“三变”改革的能力水平。全面开展、学深学透农村产权改革、土地流转、确权颁证、适度规模发展意见,中央、省、市、县领导重要批示和讲话,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三变”改革的相关文件等,让干部职工懂“三变”、抓“三变”。
(三)抓实效,开展清产核资
对我公司实施项目覆盖的行政村的村集体的资源、资产和资金(简称“三资”)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村集体“三资”的存量、结构、分布和运用情况,确实盘活村集体资源,将景区项目建设与推进“三变”改革有机融合,今年的实施重点项目。
(四)以融资为突破,加强平台建设,1、在2015年6月以前,以旅文投公司为融资平台,将村集体“三资”打包在我公司项目中进行融资,融资金额算着农户资金入股公司项目建设,实现资金变股金,2016年在重点建设的哒啦仙谷景区、沙淤农业园区、妥乐古银杏景区、娘娘山景区、乌蒙大草原景区五大景区五大景区覆盖区域实现村集体“三资”融资3000万元,实现入股分红400万元以上。2、2016年扶持注册村集体经济占有股份的集体建筑公司、劳务公司20家以上,指导规范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将项目业务细化下放合作社。强化全域覆盖,整合各类资金,加大县属平台公司的投资力度。
(五)创新分配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1、保底分红,土地流转费、房屋租金正常支付;
2、入股收益,“三资”折价按股本参与项目经营建设;
3、从公司总收益中拿出部分进行二次分配,全力提高群众增收受益程度。
(六)抓典型建设,实现辐射带动
1、旅文投公司与曲靖万隆公司协议,旅投公司以流转土地入股药用牡丹种植项目,占股30%。在旅投公司的每年股份收益中抽出40%作为流转土地农户分红,除每年分红外,700元/亩/年的土地流转费正 常支付农户。
2、依托虎跳峡“生态”优势,盘活资源、激活闲散资金,抢抓贵州大力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业的机遇,结合“三变”改革,开发“虎跳河”水上乐园项目与村集体共同管理,购置乌篷船、冲锋舟、游艇,建游客码头、游艇客栈。每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110万元,将闲置的水面资源变成集体增收的“摇钱树”,实现资源变股权,助推村集体经济跨越发展。
第三篇:学习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心得体会
【篇一】
我省就召开了“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工作电视电话会。会议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省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xx市、xx区分别就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工作举措。
作为一名基层组织干部,在2019年,将紧紧围绕区委、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推进“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促进街道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作风纪律保障。
抓学习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
一是科学确定内容,增进学习交流。内容上,抓好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坚定基层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突出培养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业务培养相结合,抓好基层党组织新知识、新政策的学习。在方式上,积极组织通过采取研讨、讲座、互动等形式,不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交流会、专家讲座,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纳入学习型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制度,年底评选“实干模范”“创新标兵”“岗位先锋”等。在党工委的指导下建立并完善了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把民主评议与个人平时表现相结合,建立起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是健全保障措施,优化学习条件。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学习考勤、通报、交流、专题调研等系列制度。建起学习园地,每季度将党员的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在学习园地公开,方便党员学习。建立起督查考核制度,对日常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结果通过led大屏幕、公告栏等进行通报,确保学习效果。
抓组织保障,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和战斗力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夯实事业基础。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组织及时调整辖区支部班子,选举有能力、有干劲、敢担当的党员干部担任支部委员。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党建工作要点和计划,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工作制度,推进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规范完善了工会、团委和妇委会。
二是推进廉政建设,增强反腐意识。在机关设计建设廉政文化展板,带领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组织青年干部参观学习党性教育基地,邀请专家举办廉政讲座。根据工作实际,组织相关科室、个人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提高了反腐倡廉能力。
抓系列活动,提升党员干部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积极开展争做“三新干部”,争创“三个一流”活动。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辖区各支部广泛开展争做“三新干部”,争创“三个一流”即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选树推选一批勇担当、善作为的先进典型,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担当光荣、担当可贵、竞相担当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系列帮扶活动。成立党员雷锋志愿服务队,到所包社区走访老党员、贫困户,落实了党员联系户制度;
开展结对救助,定期为离退休老干部义务送书报等,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党员和群众心坎上。
【篇二】
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开展以来,我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各项学习教育和活动,进一步认清了开展“效能革命”对于推进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干部作风转变、民生保障提升的重大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提升工作效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切实使自身素质特别是政治能力与所担负的工作职责相匹配。提升自身素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积极参加局里组织的“周学习人人讲”活动,围绕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文章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文章、规定,认真学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高工作能力和政治素养。在及时学、反复学、深入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提升政治素养。
二、作为一名机关党员,提升工作效能,必须聚焦主责主业,加强对机关党的建设特别是基层党的建设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权威性。要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章党规的基础上,加强对基层党的建设的学习和深入思考、实践,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方式方法的改进创新,努力使基层工作向中心任务聚焦、为全局工作聚力。要积极围绕“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党组织换届和干部考察任免、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发展党员、党支部建设、党员管理等工作认真研究探索,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提升工作效能,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宗旨意识,切实成为展示机关良好形象的标杆和榜样。要强化宗旨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做到热情服务、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努力做到政策掌握准、回答有依据、问题解决好,特别是在xxxx工作中,必须人情接待、耐心解答,争取一次办结,坚决防止服务冷淡甚至推诿刁难的问题。切实展示机关特别是xx干部的良好形象
【篇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省、市“三深化三提升”要求,沧州市国资委机关党委创新活动方式,细化活动内容,在机关党员中开展“十抓十促”特色党建活动,力促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升。
一是明确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落实省、市“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内容,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强化“四个意识”、坚持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持续靶向发力。坚持党员带头,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形成头雁效应,有效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达到创新实干、示范带头的目标
二是确定活动主题。1、抓理论学习、促认知修养提升。聚焦重点抓学习,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市重要会议精神,全方位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不断增强践行“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性和自觉性。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周五党员学习日”和“党员活动日”活动深入开展,促进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提升。2、抓业务学习、促政策水平提升。坚持班子成员带头领学、科级干部促学的原则,利用“周五国资大课堂”学习政策法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流程;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学习、研讨和交流有效衔接,人人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3、抓思想交流,促党风党纪提升。充分发挥机关纪委职能作用,以谈心谈话、经验分享、沟通了解等多种形式加强思想交流,相互提醒,红红脸,出出汗。强化红线意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增强党性意识和遵纪意识,提升合力,打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模范机关。4、抓支部建设,促工作效能提升。大力开展机关支部标准化建设活动,以规范《党支部工作手册》和基层纪检委员“一日志四台账”填写内容为主线举办党建知识培训班,切实提高机关党建工作效能。5、抓闪亮党徽,促特色党建提升。探索开展机关全体党员参与的、针对性强的、有特色的品牌党组织活动。成立党员先锋队等相关组织,在“五一”、“七一”、“十一”、“春节”等重要节点,对企业困难职工、帮扶村困难群众、困难党员等实施结对帮扶,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6、抓红色教育,促理想信念提升。以红色拓展训练为主要内容,身体力行感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机关党员铭记历史、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责任感、荣辱感和团队意识、奉献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团结进取的国资党员干部队伍。7、抓知识竞赛,促工作质量提升。综合党史、十九大精神、党章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答题竞赛,激励机关党员干部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和专项业务技能,提高自身素养,提升工作质量。8、抓演讲阅读,促党建文化提升。围绕机关党建开展演讲活动,以鲜明的主题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充分发挥机关图书室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在学政治理论的同时,多方位广范围阅读经济、科学、健康等类型书籍,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机关文化氛围。9、抓红歌练唱,促党员士气提升。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开展“革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励党员干部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提士气、振精神、无私奉献、奋发向上。10、抓晾晒笔记促作风转变提升。开展“晾晒笔记分享心得”活动,以各支部(总支)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进行展示和综评,以此展现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踏实工作的精神风貌,激发党员干部比、学、赶、超热情。
三是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十抓十促”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成立了由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任组长、机关党委书记任副组长,机关党委委员、各党支部(总支)书记、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按照《方案》督导各主题活动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制定相关主题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并按时限、节点抓好落实,总结好的经验作法,及时进行宣传报道。
四是细化责任分工。围绕“十抓十促”,细化活动内容,制定措施,明确牵头科室、责任科室及责任人,活动开展时间及完成时限。党员干部高度重视、积极参与;
各主题活动责任科室、协助科室及责任人认真做好所负责主题活动方案的准备和实施;
党支部(总支)书记负责督导,保障活动有序推进、顺利开展。
【篇四】
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充分认识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推动形成创先争优、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深化“双创双服”活动,稳中求进、服务大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保障。要妥善审理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过程中的各类案件,依法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为着新兴业态提供司法保障。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确保专项斗争打出声威、取得实效。要依法惩治腐败犯罪,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践行宗旨、转变作风,提升法院工作效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坚持执法办案第一要务,依法妥善审理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案件,创新完善便民利民举措。深入推进“一乡(镇)一法庭”建设,下大力推进“互联网+诉非衔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打造热情周到、高效运转的文明窗口,秉公办事、一心为民的坚强阵地。
创新机制、规范管理、科技兴院,加快推进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不断推动法官员额改革工作,科学化推进内设机构改革工作,稳妥化推进聘任制书记员改革工作。要持续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推广工作,积极探索新的机制创新。
从严治党、从严治院,打造一支高素质法院队伍。切实加强新时代法院党的建设,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按照增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忠诚可靠、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
党组书记、院长郭淑仙在会议最后指出要深刻认识开展“三深化、三提升”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践行“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全院审判质效明显提升,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效能明显提高。促进全院工作再上新台阶,以审判执行和队伍建设的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篇五】
作为一名基层组织干部,在2019年,将紧紧围绕区委、街道党工委中心工作,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推进“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促进街道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作风纪律保障。
抓学习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
一是科学确定内容,增进学习交流。内容上,抓好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的学习,坚定基层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突出培养创新能力,将理论知识与业务培养相结合,抓好基层党组织新知识、新政策的学习。在方式上,积极组织通过采取研讨、讲座、互动等形式,不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交流会、专家讲座,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纳入学习型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严格落实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制度,年底评选“实干模范”“创新标兵”“岗位先锋”等。在党工委的指导下建立并完善了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把民主评议与个人平时表现相结合,建立起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是健全保障措施,优化学习条件。加强管理,制定并落实学习考勤、通报、交流、专题调研等系列制度。建起学习园地,每季度将党员的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在学习园地公开,方便党员学习。建立起督查考核制度,对日常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结果通过led大屏幕、公告栏等进行通报,确保学习效果。
抓组织保障,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和战斗力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夯实事业基础。积极想办法出主意,组织及时调整辖区支部班子,选举有能力、有干劲、敢担当的党员干部担任支部委员。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党建工作要点和计划,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工作制度,推进党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规范完善了工会、团委和妇委会。
二是推进廉政建设,增强反腐意识。在机关设计建设廉政文化展板,带领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组织青年干部参观学习党性教育基地,邀请专家举办廉政讲座。根据工作实际,组织相关科室、个人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提高了反腐倡廉能力。
抓系列活动,提升党员干部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是积极开展争做“三新干部”,争创“三个一流”活动。结合即将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辖区各支部广泛开展争做“三新干部”,争创“三个一流”即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选树推选一批勇担当、善作为的先进典型,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和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担当光荣、担当可贵、竞相担当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系列帮扶活动。成立党员雷锋志愿服务队,到所包社区走访老党员、贫困户,落实了党员联系户制度;
开展结对救助,定期为离退休老干部义务送书报等,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党员和群众心坎上。
【篇六】
与创建“学习型”机关结合起来。坚持每周五下午“学习日”雷打不动,采取读书会、集中培训、轮流讲课等方式,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在“三深化三提升”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以及市委书记朱政学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并开展读好一本书、做好一次发言、记好一本读书笔记、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四个一”活动,达到武装头脑,思想开阔,学以致用,提高素质。
与作风建设结合起来。紧盯“四风”问题新形态、新动向,创新督查方式和督查手段,狠刹各类“隐形四风”问题。聚焦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不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扎实推进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专项整治工作。突出“十个严禁”,坚持精准发力,大力整治违规公款吃喝、滥发福利、婚丧事大操大办、公车私用、超标准占用办公用房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结合起来。组织全县各乡镇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监督检查,涉及金融、产业、就业、生态等领域,瞄准问题靶心,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建立问题线索定期汇报、及时移送、办案协作配合、协调会商等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作用,提升工作效果。对扶贫工作中落实扶贫政策措施不力,帮扶不到位的,坚决追究责任人责任,切实把扶贫攻坚工作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
与建设“效能广宗”“廉洁广宗”结合起来。进一步延伸“双创双服”活动触角,在全县推行“零障碍”服务,实行服务“零收费”和行政性罚款减半,做到办事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审批最快。大力实施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绩效考评制、过错追究制等七项制度,提升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营商环境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违纪必究,以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按照“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考试测评、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党纪法规等业务技能知识的培训,以查办案件为重点开展岗位练兵,建立办案人才库,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办案业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各项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制度,形成完整的制度链条,严明工作纪律,全面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硬性约束和规范管理。强化安全文明办案意识,规范使用“一人一册”,依法依纪依规开展执纪审查,严控跑风漏气、打招呼,严防“灯下黑”,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坚定、担当尽责、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纪检监察“铁军”队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第四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模式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庞雪茹
摘要:农村“三变”改革是我国农村历次改革的升华,体现了改革与制度建设同进,确保农民享受改革成果的目标。下一步还需进一步突破难点,把控风险,坚持依法推进,注重契约精神和制度建设。在制定实施方案、资产确权、股权评估、交易、流通等过程中应做到有法有据,明确“三变”改革中政策制度建设的法制路径。通过制度建设体现农民集体组织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民主协商精神,克服村级议事会存在的有形无实、代表性不够、机制不健全、群众反映不佳等问题,形成有效传达最基层群众意愿的通道,保障村集体成员的话语权和收益权。
关键词:“三变”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改革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的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以“三变”为重要内容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悄然兴起,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这些阻碍农村发展的顽症;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稳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向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与农户联产联业、联股联心,有效地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
一、概述
1、什么是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所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指坚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前提,在明晰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基础上,按照股份合作的原则,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资产折股量化到人,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实现农民按份享受集体资产收益的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集体利益的再分割。落实的是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
2、什么是“三变”改革?
“三变”改革是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的贫困村,因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资本,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路径,盘活集体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壮大集体经济,把贫困户纳入集体经济保障范围,实现集体收益惠及全体农民群众的改革。
3、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模式的意义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也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2017 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
意见》(2017年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其中就“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十四条具体方针政策,这应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所作的内容最全面、影响最深远的“顶层设计方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明晰农村资产权利权属,完善各项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一项农村制度改革,对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三变”改革必须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前提和基础,有产权改革做基础,“三”变改革才能变得稳。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集体经济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农民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为最终目标。
二、农村“三变”改革目标及成效
1、“三变”改革是历次改革的升华,体现农村改革延续性和系统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三变”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贵州六盘水市在推进改革时首先抓的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这项基础性工程。“三变”改革首先明晰集体组织的权属,即所有权,包括集体土地、林地、荒山、池塘、房屋、场地、小型水利设施等,颁发所有权证。在此基础上明晰农民的权属,即承包经营权。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切实保障了国家农村政策在六盘水得到不折不扣执行,切实保障了农民最根本、最基本的核心利益。
2、丰富联产承包责任制内涵,探索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
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三变”改革以村为单位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业经营主体,一方面,顺应乡村熟人社会自治的现状,便于村民民意表达和协商沟通,另一方面实现了农民自身角色转变、土地流转方式转变、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切实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探索了规模经营有效的实现形式;村集体将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盘活,变“死资源”为“活资产”。因此,可以说,“三变”改革以股份合作为纽带,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对解决资源、资金、农民分散这一阻碍农村发展的顽症又前进了一大步,创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农村的实现形式,丰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涵。
3、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三变”改革破解集体经济长期虚置化和缺位难题,补齐农村集体产权缺失造成利益流失的短板。将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占有、收益等权能,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资源和闲置房屋、设备等,以契约合同形式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承接经营主体,取得股份权利,或作为抵质押物进行融资贷款,实现集体财产变现和增值,是农民的基本意愿也是本次改革的动力之一。
4、开辟财产性收入增长途径,建立农民收入长期增长机制
“三变”改革通过引导和组织农民以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住房财产权、所分享的集体资产股权,以及自有大中型农机具、资金、技术、无形资产等生产要素,通过协商或者评估折价后,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按股分红,开辟财产性收入增长途径,建立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长期增长机制。同时,选择“经营主体 + 基地 + 农户”、“经营主体 + 集体 +基地 + 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合同契约构成“收益保底 + 股权分红 + 工资性收入”的分配结构,建立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增值收益的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分享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建立农民收入长期增长机制。
5、搭建平台,建立财政资金运营管理长效机制
近年来,国家扶持农村发展的项目和资金日益增加,但是资金到村的分配和使用方面存在账目不清、用途不合理、效益低下等问题。“三变”改革整合财政生产发展类资金、农业生态修复和治理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等农业综合开发、加工仓储物流、基建投资等涉农及扶贫项目资金,加大各类资金整合力度,通过“资金变股金”激活和放大资金使用效益,量化为村集体的股金(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集中投入到相关承接经营主体,同时量化到农户,搭建起财政信贷资金支持农村的操作平台和增值渠道,“三变”激活“三资”,既解决了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的难题,又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变“一次性”投入为“持续性”增收。
6、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精准扶贫新机制
把精准到户的扶贫专项资金, 量化折股到户,合理确定贫困户股份比例,将扶贫专项资金变为股金,并投入到效益较好的企业,交由懂经营、善管理的承接经营主体运作,投入到本地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生产经营实行专账核算,对贫困户占股收益实行动态监督管理,既可确保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也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使得贫困户规避了由于技能、市场经营、管理水平低而形成的投入回报与农村能人的差距,形成扶贫脱
7、改善城乡关系,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通过构建“生产资料共有、生产主体共建、生产收益共享共管”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推动形成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龙头,以产业为平台,以股权为纽带,在法人治理、政府监管、村民监督的制度框架下,以股权形式选择实力强、信誉好、有社会责任感的经营主体开展合作。一方面,股份合作制将经营主体的管理、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村资源要素叠加,将农村落后的小农经济转化为城市先进的社会化大生产模式,有利于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以
农民为主体的“村社合一”型治理结构,搭建了城乡人才、资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平台,改变分散小农的弱势地位,既符合乡村熟人社会自治现状,又兼容了新生产要素的输入,为传统乡村社会注入生机活力,改善和调整了农村生产关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城乡一体发展打开空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制度基础。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1、“农民变股东”过程中缺少承接主体。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发现,能够承接集体资产、经济效益稳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多。而且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还有一个必须符合市场规律的过程。集体经济公司分红机制还不健全,当前能够获取集体经济组织分红的村还不多,农民的获得感有待进一步提高。
2、党支部、村委会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有待理顺。
改革后,村里挂党支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和集体经济有限公司四块牌子。集体经济公司同其他“三块牌子”的关系没有法律规定。集体经济组织一般没有经过村民股东(代表)大会决议,就直接将保底收益、股金分红交给村委会,这种做法无法律依据。
3、农村经营管理体系不健全,不能很好地履行所承担的工作职责。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承担着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建 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及农村审计监督管理等多项职能。特别是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具体指导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中,农村经营管理队伍是此次改革的主力军,但是大部分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线断网破,突出表现为机构性质与承担职责不匹配、队伍素质与履职要求有差距、工作手段与承担任务不相适应。
4、农业资源存在非农化风险。
一方面生产经营主体(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专业合作社等)都是规模化生产,追求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主体的最原始动力,加之在土地流转或入股后必然会导致的田块边界不清,有的可能被改变用途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非粮化”虽然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的正常反应,但从长远来看可能危及粮食安全。另一方面,经营主体为追求最大利润,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使用、不当使用农业生产资源等现象,导致农业生产资源被破坏,将来即使农民退股,土地也难以进行农业生产。
四、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措施
1、坚持依法改革。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要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对“三变”改革中涉
及的中央政策和法律、法规,如突破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的法律规定的相关条款进行系统梳理。因此,应根据“三变”改革实践,对“三变”改革涉及突破中央政策和法律、行政法规相关条款的,按程序报请国家权力机关授权。
2、加强制度建设。
正确把握改革与制度建设关系,在改革中不断调整完善制度,在制度建设中不断推进改革深入发展。加强对各地试点改革经验的总结提炼,在改革实践中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制度体系建设,重点针对“三变”改革中重要节点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如建立完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融资担保、风险防控、财政资金整合使用等重要制度,各地政府法制机构应加强指导,进行合法性把关,明确“三变”改革中政策制度建设的法制路径。并且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把监管工作真正“前置”,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检测室建设标准,统一检测判定标准,统一档案记录。产品经检测后,凭检测合格证准出,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销售环节。通过完善的制度化、档案化、信息化管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3、做好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基础性工作。
采用由乡镇和县一级农委会、农经站指导,村民代表参与共同估算或者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集体“三资”进行清产核资,全面清理核实集体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并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等对结果进行认定。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出台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和交易规则,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农村资产评估体系;同时针对难以折股量化到户的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加大招商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盘活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入股方式,采取灵活措施盘活资产,实现资产转换变股。
4、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系。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 “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确保履行好职能。”但不少地方在实际操作中,撤销了乡镇农经站,导致基层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全、人员缺乏、人员流动性强,难以承担改革的重任。应当按照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的要求,核定县级农经编制,乡镇设置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采取安排专兼职人员、招收大学生村官、政府购买服务等途径,切实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
6、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
以省为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经济效益,降低农业资源“非农化”风险。
第五篇: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三变”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安排我镇领导率相关专干部和部分农技人员员成调研组对我镇x村“三变”改革进展情况进行摸底,形成调查材料提交镇党委班子会,作为议题讨论的参阅材料,根据会上各位班子成员讨论意见,整理成为报告呈报县委。
一、x村“三变”改革基本情况
探索农村“三变”改革以来,全镇上下大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全面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新路径,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高效农业,有效破解了“三农”发展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村“三变”改革大大推动我镇农村改革步伐
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注和肯定。农村“三变”改革丰富了群众增收的渠道,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子,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对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有重要突破性意义,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重要引领意义,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带动意义,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重要支撑意义。充分激活城乡发展要素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拥有更多获得成果。农村“三变”改革成为为推动我镇农村改革的重要举举措。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是抓精准识别,找准“变”的的对象。找准参与“三变”的贫困人口,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抓分类引导,确定“三变”的方式。统筹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多种方式入股经营主体变为股东,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三是抓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变”的载体。壮大经营主体的发展实力,提高其聚集资源、资金的能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让农民参与到企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中。四是抓教育培训强化“变”的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三变”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五是抓智能平台建设完善“变”的数据体系系。
二、我镇农村“三变”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和指导不够,广大农户参与意识不强。
随机走访村民,知晓农村“三变”改革内容的农民不多,对其目的意义不了解,对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和房产抵押权理解不透。作为农村“三变”改革的主体,部分农民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的积极性不高,不配合“三变”的推进,有的外出务工人员不愿回村参加土地资源的确权工作。
(二)农村“三变”改革配套的基础工作推进缓慢
一是“资源变资产”中对可变资产的资源进行确权进展缓慢。土地、林地使用权确权工作基本完成,确权颁证工作尚未完成。二是财产权属证件颁证工作未能如期进行。三是缺乏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没有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缺少交易规则难以对入股资产、抵押贷款资产量化操作。四是农户入股经营主体多数未能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入股农户未签订入股合同农户与经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三)农村“三变”改革对经营中自然和市场风险防范措施不多
农业产业周期长,风险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期盼在入股经济实体中“分红”愿望强烈。“三变”经营实体如何实施以短养长解决入股农民短期回报愿望强烈和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参加农村村“三变”改革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受气候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影响,如何保障农民股东利益,防范风险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三社”体制无法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
由于体制问题,现行的“三社”难以满足农村“三变”改革的需要,一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国有商业银行没有区别,其存、贷利率、办理手续对农户没有优惠,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和营利性严重背离了农村金融合作的基本原则,无法解决农业生产的融资问题。二是供销合作社现除了垄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料经营权外,很少发挥农户和和市场联系的作用。三是我镇现有的农村合作社多数是生产型的,缺乏服务生产和流通的服务型农村合作社,难以带动整个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难以提高我镇农产品的商品率。
(五)经营主体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管理粗放
农村“三变”改革经营主体体是十分重要的一方,经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农户参与“三变”的权益能否得到持续保障。我镇一些参加“三变”的企业经管理粗放,企业本身经营困难,很难带动参与入股的广大农户脱贫致富。个别农企业过度依赖政府的项目资金来维持经营,难以持续发展。
(六)“三变”中缺乏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支撑
由于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匮乏,专业的良种、好苗木的提供、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我镇市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缺乏必要的科技术和专业化的农业服务体系的支持,制约全镇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关于深化农村“三变”改改革的建议
(一)强化“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激发广大农户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内生动力。
加强农村“三变”改革的培训指导:一是成立培训机构,加强以农民为对象的农村“三变””改革培训与指导。对社会各阶层的核心骨干人员和广大大农民进行培训,主要是地区开发、意识革新、经营革新、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内容,要强化农民自强、合作意识的教育和诚信、契约精神的的培养。使农户明白农村“三变”改革是农民脱贫致富最有效的路径之一,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让农户自觉成为农村“三变”改革实践者。二是建立“三变”指导员制度。将农村“三变”改革的推进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由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抽调选派的驻村干部对包村的农村“三变”改革进行指导,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每一项措施都能落在实处。三是从农村的现实出发,整体规划,分阶段有序地系统推进,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和现实生产力。
(二)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基础工作
全方位多角度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向纵深推进,要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配套基础工作。一是农民各种资源明晰产权要尽快完成,相关证件的颁证工作应同步进行。二是尽快建立完善农村产权价值评估和交易中介组织和平台,出台可供操作的产权资源价值评估标准和交易规则对入股资产进行量化操作。三是在国家授权突破法律条款的的框架内,尽快出台农民入股经营主体的相关指导性政策,明确农户、经营主体各自的权利、义务。
(三)加强农村“三变”改革政策研究出台防控风险的具体措施
农业产业是高风险行业,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市场因素影响,农村“三变”改改革必须研究防范风险措施。
1.加强对自然风险的防控。一是建立自然灾害预警处置制度,将自然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二是探索建立完善农业产业保险机制,政府每年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对农民、经营主体的保险补贴,提高他们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保险公司要提供防范风险的多种农业产业保保险产品供农民、经营主体进行选择,分散自然风险。
2.加强对市场风险的防控。一是由政府设立必要的农产品市场风险基金,作为发生市场风险后对农民的补贴或补偿。二是政府对我镇重要农产品实施最低收购保护价,将市场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度。
3.加强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经营主体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的防控。一是强化其内部监督建立入股股东监督机制,将企业经营纳入股东的有效监督。二是强化外部监督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强化对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账务、资金的运作进行监管,确保企业规范运作,避免发生将入股资金占为己有的道道德风险。
4.加强法律风风险的防控。一是农村“三变”改革运作程序应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统一。统一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法律文书包括合同样本、权属证书、各种涉及农村“三变”改革的交易记录。二是在在各乡镇建立农村“三变”改革法律咨询服务点为广大农民、经营主体提供必要的的法律咨询服务。三是要建立农村“三变”改革中的农民与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冲突调解机制,坚决防止个别农民或经营主体只要权利不承担义务的不当行为,确保农村“三变”改革的公平正义。
(四)将“三社”体制改革作为我镇农村“三变”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国外成功经验表明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对阻碍我镇“三农”发展的“三社”体制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一是农业产业的高风险性和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多数商业银行不愿涉足“三农”而政策性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多数在基础设施,对农户个体融资没有太多作用,农户贷款难度会越来越大,融资成本会越来越高。从降低融资成本,提供融资方式而言,自助合作性质的民间信用合作社必然会成为农村金融的主要承担者。建议市委、市政府选取有条件的乡村进行民间信用合作社试点,遵循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基本原则,即“自愿与互助,民主管理,非营利,仅为社员服务,自主经营”。规模不宜太大,将社员控制在一定区域内,有利于社员互相信用的了解,降低信贷风险和社员融资成本。政府在起步阶段注入部分资金给予支持,参与制定规则,加强监督,保障社员权益不受损害。二是对供销社体制进行改革,将其经营垄断的公司全部剥离,使供销社主要职能转变为农户与市场联系方面的服务,提供农产品通向市场平台。三是鼓励发展服务型农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化中社会分工和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
(五)积极引导“三变”经营主体加强科学管理
积极引导参加农村“三变”改革的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加强科学经营管理,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管理能力。提高种、养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注重品牌的培养,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改变部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项目资金的现状。
(六)着力解决农业产业服务能力不足和缺乏技术人员的问题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技创新步伐,加强农业实用技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建立完善政府和社会化的农业产业的科技服务专门机构和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引导农村信用社、供销社在金融、农资供应、农产品方面对农村“三变”改革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引导和扶持建立社会化的的种子、种苗供应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专业使用,病虫害的防治等专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社会服务经济实体,为农业产业和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支持。
为科技人员松绑,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科研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到农村领办农业产业企业或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培训解决农村缺乏农业科技
人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