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韩际全
最近,我认真阅读《做最好的老师》,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大。这本书所给出的教学上的许多建议,使我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每次读到其中的案例时,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地应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作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作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最好的老师”呢?编者在《怎样当个好老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本书中提到狄德罗提出:“教师要有丰富的情感——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在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全体,特别是对处在困境中的学生进行关心、鼓励、帮助、引导,时常对他们报以“你真行,你真棒”的暗示,这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学生心灵之间,让他们享受到教育的温暖,激发起求起的欲望。学生的茁壮成长,是我们教师不可推御的责任。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主动思考,虚心求教,肯干、实干,不断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同时,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德才兼备。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
其实,做名好老师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认清教师岗位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科学发展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会落空,那么,每一位教师都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郎凤丽
做最好的老师是我的心愿,于是我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虽然与李镇西老师不曾谋面,也没有过交流,但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仅对李镇西老师有了一些了解,更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财富。
一、要有童心思维
某校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几天课堂上神情忧郁,无精打采,原来是她家里的一只小猫死了,因此她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猫送给她,并温和的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猫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这位老师对学生思想开导的很成功,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站在儿童的心态与学生有心灵的碰撞。
二、教师应博爱
有一次,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欺负李镇西老师班里的学生,而且那个学生挺不讲理,气急之下,李老师动手打了他。李镇西老师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是支持李老师的,但有少数同学对他说“您说您不是他老师,可是在所有看见您打人的学生中,您当然还是老师。”是啊,对外班学生的轻视,敌视以及任何不负责任的粗暴,同样会在本班学生中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周围所有的儿童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对他们都负有同样的爱和教育的义务。
三、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李镇西老师一直提倡师生之间要平等,教育界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对于过去教师伟岸的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这句话中“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我赞同李老师的说法,教师走进课堂,学生齐声说“老师好”教师应给真诚的回应“同学们好”,需要被帮助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教师首先请他坐下,课余,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嬉戏娱乐·····这都自然而然的体现出师生尊严上的平等。
李镇西老师对工作认真,对学生用心,并不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对待教育,他的细心、用心、童心、爱心都是值得我学习,愿我真的像所想的那样做最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刘玉琴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近来捧读李镇西老师的佳作——《做最好的老师》,得以与这位著名的教育大家进行心灵的对话,真是如饮甘露,感触颇深。读后不禁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可以说李老师是用真心为教育奉献的,宣扬了崇高的教育理念,给我们为师树立了良好的的榜样。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这是我阅读后的最深刻的印象,这本书从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养、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锻造卓越人格——“优生”的培养、转化“后进生,青春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语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等十个方面全面阐释了他的教育观、学生观。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透露了李老师的真心,他将理性的思考倾注于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教育故事中,故事跌宕起伏、撼人心魄。书中不乏李老师对于育人的困惑,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思想的碰撞与灵魂深处的迷茫。让我触动最大的还是他的的这本书是将自己日常的所做所想所思所得用笔录的方式记载下来,透过每个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育人方面,他是真正的爱教育、爱学生的教育者。
做最好的老师
做好一个好老师好不只是句口号,更多的是 需要智慧与爱,一个好老师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现在想想,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老师还是蛮多的,但是几年或几十年之后就不一定了,能让我们无法忘记的是那些对我们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老师了。
李老师把在教育上遇到的每个难题(班级建设、后进生转化、作弊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所以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领悟,新的收获,新的快乐。这样的想法很特别,繁杂的日常事务会将我们仅有的一点热情与耐心耗得精光,如果不能做一个良好的自我调节,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做好老师的标准,还是自我精神解放的好方略。
教育之心
李老师说优秀的老师应该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宽容心和耐心,童心使我们能理解孩子,爱心能让我们把爱献给孩子;责任心能使我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从而培养出于社会有用的人;宽容心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仁慈和关爱;耐心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成长空间与机会。
李老师说“用童心报答童心,这就是我献身教育的原动力”,作为教育者,要善于用童心理解童心,让自己拥有与学生同龄的童心思维,用这样的思想去解释学生们的行为与做法就容易多了,毕竟我们都曾童年过。当我们努力唤醒内心深处的童心时,其实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创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捷径。同时,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竟然是“一类人”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学生自然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之情。而且当我们怀着童心理解童心时,就能够发现学生的可爱。即使学生做错了事时也是如此,因为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而美好地愿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理解,或许会好心办坏事,但是 当我们用童心去衡量时,自己就会变得平易近人,会使学生觉得你很具有亲和力。保持童心的关键是懂得理解,不仅是要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感情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质。
李老师说“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以谈起”,教育离不开情感。当然,对学生的爱,不一定需要催人泪下的爱的奉献,平平淡淡才是真,从日常教育教学中,把爱心融入平常的一言一行中,用平常的言行去感动学生,当然,这种爱心必然是平等的,如果不能拿捏好,产生的负面效果危害是很大的。大多老师都过分看重优生差生,以致于忽略了比例较大的中等生,结果就是大多表现一般的学生与老师的交流甚少,若干年后,彼此都没了印象,这是很可悲的。
李老师告诉我们所谓真正的责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于未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老师 每天在学生面前所展示的言谈误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教育者具有怎样的思想行为就会培养出怎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理想的教育,以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有用人才为目标,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看待教师的责任心,我们才无愧于教师的重大使命。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我们拥有了如此宽阔的胸襟与达观的心灵,面对犯错的学生,李老师能以一颗理解的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当学生犯了错误,不是批评也不是说教而是让他当众表演节目,可以唱一首歌,也可以讲故事、朗诵文章,让学生在表演中记住自己的错误。不仅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更关键的是维护了学生的创造欲,成功的教育不是培养一批中规中矩的乖学生,而是培养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青年才俊,李镇西老师对学生是少有的耐心,尤其在“拯救”后进生的时候,为了找到与学生谈心的好机会,他可以等待一个学期,在无数次的等待之后他觉得时机成熟时候才去找这个学生谈话,这种难得的耐心是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李老师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做法就是写信,开学初写第一封信,平时与学生交流也有书信往来,现代这个信息社会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么古老的交流方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在对待学生时难得的耐心。书信虽古老,却是最有效率、最具有影响力的方式了,也许很多年后,学生还会保存着。
创建班集体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信任,渴望自己的优势得到展示,这种心理理应被教师尊重。李老师的轮流班干部制度的实行就是尊重了这种心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与施展,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自律和律他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李老师十分重视班级教育中各种力量的利用和协调,依靠学生、科任老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各种力量,尤其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他在班级工作中,紧紧依靠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生活、班级教育的主人。
给班级取个响亮的名字,这也是李老师的好方法,比如说“未来班”,这样做的妙处在于这个名字会让学生有了一种归宿感,从而为此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浓厚的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会在无形中带给学生一种一起努力的快乐,这种集体奋斗的快乐产生的是良性循环。这样班级的凝聚力会更加集中。
“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兴趣去探寻,用孩子的情感去热爱”这句话对于教师能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了全面的概括。李老师强调说,要走进学生心灵,就要走进学生生活,尽可能多地和学生生活在一起,了解他们发展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善待学生的求助,真诚地和他们做朋友,巧妙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经常和学生进行谈心,把自己的教育意愿转化为集体舆论。
李老师提及的可行性教育理念还有很多,总之,阅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我收益很多,不仅深入了解了教师工作中的许多问题细节,也给我以后的教师之路指明了方向。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孙占义
李镇西老师到底担任多少职务,我不知道,当然这不是令我佩服的地方,最让我佩服的是今天,他仍能站在教学的第一线。现在不要说像李老师这样的人了,就是在学校担任一点工作的也会想着法子不上课,少上课,或是上个小学科什么的,当官后的第一项任务当然是先为自己减减负了,孰不知这样虽说为自己减了负,同时也减去了自己在老师面前说话的底气。我想,李老师知道这一点,不然为什么都忙成这样了,还站在讲坛上不下来呢。
李老师在书中写到:
我依然每天坚持完成好我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李老师这“五个一工程”比他到现在为止还能站在讲坛上更让我吃惊。“五个一工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上好一堂语文课。说是上完一堂语文课,这很容易做到,但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我每天都有语文课,但有没有好课呢?我心里还真没数。很多时候,设计得很好,但上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常常会因为设计以外的事影响了教学进程,不是草草收场,就是课没上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现在想想应该是没能静下心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没有把课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应该说是预设不到位吧,这也是没能备好学生的结果吧。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应该是我下学期的目标。是否做到单说,至少我有目标,在努力嘛。
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这里的谈心,我理解为与学生交心,是朋友之间平等的交流。这跟我平时教育学生完全不一样,我是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比学生高出一截子呢,那个时候只有我说的份,而学生只能是听。这样的教育当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了。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儿,也应该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事儿。
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我常常会思考,但我的思考走不出我的班级,走不出四班的孩子。学校的问题我都很少思考,更别说社会问题了。在我看来,思考我解决不了的问题,等于白思考,白思考还不如不思考。呵呵!我这样想是不是出现问题了?先做到思考教育问题吧,至于社会问题,还是留着让那些站着有些高度的人们去思考吧。
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读书,是我现在想做但总也做不到的事儿,每天别说是读一万字的书了,就是读一页书的可能性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不要怪我又会拿教学繁重太,临时性工作多来说事儿,现在看来这都是自己给自己找得偷懒的借口,我再忙,也忙不过身兼数职的李老师。下学期应该有自己的读书计划了,不,读书应该从现在开始,要有自己的读书计划,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想起来读一页,想不起来就不读。
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一点我好像做到了,但不是每天都写教育日记,有时候出会发发牢骚,说说怪话,即便如此,应该算是我做到了。
李老师的“五个一工程”我只做到了其中的一个,这还能算是最好的老师吗?应该算吧,至少是自己心中最好的老师。
《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张树廷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完之后,受益匪浅。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因此,李老师认为,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种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同时,这种爱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内容,如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怀着一颗爱才之心;对淘气、不守纪律的学生怀着一颗宽容之心;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怀着一颗关怀之心„„这些爱是成为最好老师的基础。
爱得走进学生的心灵。有这样一则寓言: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棒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是啊,“爱”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爱得有多深,工作就有多细,效果就有多好。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反思后才认识到: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还体会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能开花发芽、结果。只是有的发的晚,有的发得早,有的开在初春,有的开在晚秋,有的枝上结果,有的根上结实,有的可作为栋梁之材,有的作为医药之用,而有的则以自己的芳香和知识去美化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发。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成长中的学生每天都是新的。
读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王淑华
想做最好的老师是我的心愿,于是我选择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虽然与李镇西老师不曾谋面,也没有过交流,但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仅对李镇西老师有了一些了解,更从中获得很多宝贵的财富。
要有童心思维
某学校有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有几天课堂上神情忧郁,无精打采,原来是她家里的一只小狗死了,因此她非常难过,班主任没有批评她,而是买了一个精美的瓷器小狗送给她,并温和的对她说:“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还有比死去的小花狗更重要的内容,那就是你的学习。振作起来吧!”这位老师对学生思想开导的很成功,他的秘密就在于他首先是怀着儿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
老师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站在儿童的心态与学生有心灵的碰撞。
教师应博爱
有一回,有一个高年级的学生欺负李老师班里的学生,而且那个学生挺不讲理,气急之下,李老师动手打了他。李镇西老师班里的学生大多数是支持李老师的,但有少数同学对他说“您说您不是他老师,可是在所有看见您打人的学生中,您当然还是老师。”是啊,对外班学生的轻视,敌视以及任何不负责任的粗暴,同样会在本班学生中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望,更为严重的是,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周围所有的儿童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对他们都负有同样的爱和教育的义务。
三、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李老师一直提倡师生之间要平等,教育界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这对于过去教师伟岸的站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这句话中“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我赞同李老师的说法,教师走进课堂,学生齐声说“老师好”教师应给真诚的回应“同学们好”,需要被帮助的学生被叫到办公室,教师首先请他坐下,课余,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嬉戏娱乐·····这都自然而然的体现出师生尊严上的平等。
李老师对工作认真,对学生用心,并不是以一种敷衍的态度对待教育,他的细心、用心、童心、爱心都是值得我学习,愿我真的像所想的那样做最好的老师,值得学生信任的好教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刘宝军
最让我佩服的李镇西老师今天仍能站在教学的第一线。现在不要说像李老师这样的人了,就是在学校担任一点工作的也会想着法子不上课,少上课,或是上个小学科什么的,当官后的第一项任务当然是先为自己减减负了,孰不知这样虽说为自己减了负,同时也减去了自己在老师面前说话的底气。我想,李老师知道这一点,不然为什么都忙成这样了,还站在讲坛上不下来呢。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写到:
每天坚持完成好我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李老师这“五个一工程”比他到现在为止还能站在讲坛上更让我吃惊。“五个一工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上完一堂语文课,这很容易做到,但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我每天都有语文课,但有没有好课呢?我心里还真没数。很多时候,设计得很好,但上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常常会因为设计以外的事影响了教学进程,不是草草收场,就是课没上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现在想想应该是没能静下心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没有把课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应该说是预设不到位吧,这也是没能备好学生的结果吧。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应该是我下学期的目标。是否做到单说,至少我有目标,在努力嘛。
谈心,我理解为与学生交心,是朋友之间平等的交流。这跟我平时教育学生完全不一样,我是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比学生高出一截子呢,那个时候只有我说的份,而学生只能是听。这样的教育当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了。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儿,也应该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事儿。
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我常常会思考,但我的思考走不出我的班级,学校的问题我都很少思考,更别说社会问题了。在我看来,思考我解决不了的问题,等于白思考,白思考还不如不思考。呵呵!我这样想是不是出现问题了?先做到思考教育问题吧,至于社会问题,还是留着让那些站着有些高度的人们去思考吧。
读书,是我现在想做但总也做不到的事儿,每天别说是读一万字的书了,就是读一页书的可能性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不要怪我又会拿教学繁重太,临时性工作多来说事儿,现在看来这都是自己给自己找得偷懒的借口,我再忙,也忙不过身兼数职的李老师。下学期应该有自己的读书计划了,不,读书应该从现在开始,要有自己的读书计划,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想起来读一页,想不起来就不读。
坚持写教育日记,有时候出会发发牢骚,说说怪话,即便如此,应该算是我做到了。
李老师的“五个一工程”我只做到了其中的一个,这还能算是最好的老师吗?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韩天鹏
前段时间,我认真地读了《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书里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使我深深感动。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阐释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等等。
读了这本书,让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拥有高学历和丰富的经验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爱每一位学生的心。李老师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而我们的老师做到的往往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生的爱,那对外班的、其他年级的、外校的学生的爱,我们老师做到了吗?会不会像李老师所说的为了自己班的学生而对其他班学生唾骂或动手呢?如果以厚此薄彼的态度对待学生,并不是真心爱学生。
李老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李镇西老师的文章,给我极大的鼓舞。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耐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我会不断努力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提出的“民主教育”。民主教育首要表现在教育方式方法的民主,也就是教师要对学生讲民主,对真理的认识不能硬灌输,千万不要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即认为教科书、老师的话都是对的,不可违抗的,跟教科书、老师的话不一致的就是谬误。如果学生有这样的习惯,说明我们的教育和教师是不民主的;班级管理要民主,要学会让学生自治,教给他们选举班长、组长的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比原来有了很大进步,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新,就要有适合创新精神的土壤和空气
其次是李老师提出的“在平等中培养平等”。这是一个既普通又真实的故事:课间休息,一女生到办公室借杯子,李老师指了指角落的书柜,让学生自己拿。学生拿了杯子后向老师说声“谢谢”。而李老师阐述了当自己在教室里向学生借红笔时,学生都是争先恐后地拿笔,而且是以最快的速度把笔伸向我们,有的甚至跑到面前给我们。但我们往深处想,为什么学生向我们借杯子,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他或倒好水呢?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文明礼仪教育,要求校园里师生相逢学生都能热情地打招呼,面对学生的热情,我们也应该热情地回礼,这一点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向我,我也跟平时一样回了礼,只听这位学生说:“还是这位老师好,哪像有的老师都不回应。”我想:假如是我们老师先看见学生,或认识的学生,是否应该我们先打招呼呢?基础教育界流行一句话:“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蹲下来”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体的蹲下”而是“心灵的蹲下”,即老师要在心灵深处平视学生。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相等的。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阅读此书,我在赞叹、折服的同时,受到了激励、鼓舞,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还是用李镇西老师的话结尾“做最好的老师”。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王建新
近日,我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 , 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进入了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境界,带着思考去阅读。我也在教学教育中时刻不断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老师之间的差距。
在阅读中 ,我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特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如下。
所谓“最好的老师” ,不是与我敬仰的名师相比——他们的人格 ,学识 ,能力乃至天赋 ,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 , 甚至每天都有遗憾 , 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 , 坚持不懈 , 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在我看来 ,一个教师是否“最好” , 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学生如此喜欢我,喜欢我的课,这就够了。教师因学生而存在 , 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我会将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实施的,为自己加油!自从拜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和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西道小学 冯玉龙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李镇西校长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每每读到此,我的内心便会受到触动:是呀,我们在年复一年的工作中,有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有没有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呢?很多时候,是在和别人的攀比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失去了做好自我的追求。结果是浑浑噩噩度日,丧失了做为一个人应有的情趣与活力,更谈不上去超越自我,并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了。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寝室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
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我从来不对“后进学生”提“下不为例”之类他不可能做到的要求。
如果仔细体会了这些话,我们教育后进生的时候就不会再意气用事,不会再因为学生“屡教不改”而对他失望或任意体罚。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寻找规律和方法了。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盲目性,出于对教育理论的无知,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这所造成的后果是多么的严重啊。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①教师想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②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那么,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③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绝望的话:“我永远不会相信你了!”“看来你是教不好的了!”“这是最后一次原谅你了!下次再犯,你就别来上学了!”“我没有你这个学生!”„„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绝情”开始的。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一线的教师应该多读教育著作,多向名师学习,以尽量避免教育过程中的盲目性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
西道小学
刘宝军
我有幸读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深受启发,真是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读完此书,如沐春风,豁然开朗。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评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宝贵遗产。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广泛而全面:从教育理念到治学理念,从治学原则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态度到教学方法,从教师修养到教育手段,形成一套他独创的、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通过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觉得在今后生活、教学工作中应该像孔子一样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像孔子一样约之以礼、重视自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进取。像孔子一样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像孔子一样学思并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样教学相长、重视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学到知识,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取其精华融于现代教育的实践中,这是保证我们的教育,特别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此 岸 花 开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体会
西道小学 刘玉琴
彼岸的景色总是风光无限,却终究不及此岸的脚踏实地。也许当你在欣赏彼岸的美时,也正被彼岸的人欣赏着和向往着。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营造我们此岸的风光,花开此岸。
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李开复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提出了“成功同心圆”的理念,即以诚信价值观为中心,包涵着六种姿态,决定着六种行为准则。李开复老师以真诚的感情传达他的经验、告诫和期盼。李开复老师不仅在科研中有重要建树,而且不遗余力地投身于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教育事业。李开复老师特别关注中国青年的成长,希望我们都能“做最好的自己”,让我们明白“成功——最做好的自己”。
首先,李开复老师阐述了“成功”一次的真正含义。“成功”,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字眼,一个常挂在嘴边的词。回首历史,无数的人为之皓首穷经;回到今天,一代代的年轻人为那些或理想或世俗的成功而忙碌着。似乎每个人都在追寻着成功,可是有人静下来想过到底什么才是成功吗?有人说,成功就是金钱和名利;有人说,成功就是赢得别人的尊重……固然,这些属于成功是无可厚非的。但李开复老师告诉我们,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一元化的成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片面追求成绩或名利是典型的一元化成功模式,一旦走入一元化成功,就可能因为急功近利或目光短浅而忘记属于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即便最终获得名利,也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既然多元化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那么该如何追寻多元化的成功呢?“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向多元化成功的必然途径。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充实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自身潜能的人,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提高。
“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所以我们要把自己当作“野生植物”,去享受大自然的阳光。生活不是一道证明题,它不是给定答案让你去求证。生活是一组方程,它需要我们努力奋斗,自己寻找答案。让我们选择自己的道路,不断超越自己,寻找我们自己的成功。
其次,李开复老师用“成功同心圆”向我们讲述了如何才能获得成功、做最好的自己。成功的秘诀:成功=价值观+态度+行为。成功同心圆的中心是价值观,这是判断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往往影响他个人活动方向的选择。古人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还要努力培养自己,使自己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态度受价值观的指导,也是行为的前提。而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人生态度。行为受价值观和态度的指导,是态度的具体表现。每一种人生态度又会主导着一种具体的行为: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李开复老师告诉我们,要成功、要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应该“以勇气指导自己追寻理想;以自信培养、发现兴趣;以自省指导有效执行;以积极地态度努力学习;以同理心指导人际交流;以胸怀促进团队合作与相互沟通”。
在学习和使用“成功同心圆”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两个原则,即“完整原则”和“均衡原则”。完整原则是指要完整地理解成功同心圆的每个方面,同时要培养自己在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而均衡原则则是指在培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时,不能走极端化路线,应根据自身和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均衡状态。只有完整和均衡地理解成功同心圆,学会智慧选择的方法,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然后,李开复老师告诉我们,要“用智慧大胆地选择成功”。我们要相信“成功的选择在于自己”,不要“从上”、“从众”,我们要学会自主、自我。其中,老师重点阐述了积极主动的“七大步”,从而强调了积极主动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人对自己总是有一份责任感,认为命运是自己操纵的,自己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要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地面对人生;我们要从小做起,远离被动的习惯;我们要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应多做尝试、邂逅机遇;我们要充分准备、把握机遇,我们应“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我们还要积极争取、创造机会;我们要主动寻找每一个机会,积极地推销自己。正如李开复老师那样,告诉自己“ 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成功的道路上,快乐总是和磨难相伴,胜利也总是和失败接踵。引领我们人生的正是勇气,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勇气不仅可以让人直面困难和挑战,勇气也可以给我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对于一个追求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勇气有四种,即:不畏失败,敢于尝试;承认错误,从失败中学习;远离恐惧,挑战困难;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如果我们具备这些勇气,并且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这些勇气的作用,那么我们前进的道路将变得更加宽阔,我们离成功将更进一步。其中,李开复老师在介绍“我们要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时提到了他亲身经历的两次“放弃”,其中之一讲的就是李开复老师在大学里改换专业。当他发现自己对政治和法律专业并无多大激情时,毅然转到了自己的最爱——计算机科学。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并不是功亏一篑,更不是半途而废,而是为了谋求新的发展空间。
本书走出了单纯枯燥说教的传统模式,而是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相结合,阐述成功的秘诀。李开复老师列举了一些成功者身边的故事,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他还结合自身的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故事和经历和大家一起交流。
盖茨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你必须去适应它。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勇敢、快乐地迎接生活,而不是等待这个世界来适应我们。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不能改变别人,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自己,那就让我们努力再努力,把自己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
自己的路,是此岸,看得到脚下的坎坷;别人的路,是彼岸,只看到远处的诗情画意。所以,我们在羡慕别人的同时更要把自己做到最好,做最好的自己!让美丽绽放此岸,花开此岸!
《做最好的自己》读书有感
西道小学 韩天鹏
《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书它是由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所撰写的,书中结合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事业成功的经验,通过缜密的逻辑并穿插运用着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案例与中外的故事典籍来阐释成功的方法与秘诀,是一本内容鲜活与实用而非空洞枯燥的好书。
一个人的价值观影响着处世态度,而态度则深深影响着个人的行为,作者在这样的理念下提出一个易于理解的「成功同心圆」法则,他以诚信的价值观做为核心,发展出位于内圈的六种人生态度(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最后体现于学习、生活及工作中的六种行为准则(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这些因素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同心圆,作为现代人达到自我实现的抽象模型,指引我们成功的方向,书中有激发人心的话语,又有切实履行的步骤,带给读者选择人生道路,启迪人生智能,实现人生价值,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读了这本书有很多感想,分为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成功: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要学会做最好的自己
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各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其内涵的理解也就有差异。
在李开复的认识观中,将“成功”与“做最好的自己”紧密挂钩,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换言之,成功就是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就是始终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做一个快乐的、永远追逐兴趣并能发掘出自身潜能的人。
李开复老师在书中阐述了“成功”一词的真正含义。“多元化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成功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该行为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对自己有益,是否能让一个人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并由此获得最大的快乐”。成功是多元化的,成功的道路不是只有单一的路径,而是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向努力。
寻求成功并不是向外探寻,而是静下心来看看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充实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勇气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过去,对他人有所帮助,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虚度此生,就是真正的成功。
二、价值观:引领人生方向,一只看不见的手 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少了它,一如没罗盘的航行,将失去其意义。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诚信。
如果《做最好的自己》是通往成功的必然途径,那么我们该在哪些方面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呢?
首先要摆正心态,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是成功的基础。价值观是每个人判断是非善恶的信念体系,它不但引导我们追寻自己的理想,还决定一个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在《做最好的自己》书中李开复先生就把价值观作为成功同心圆理论的中心,因为它是成功的前提和基石,它决定人的态度和行动方向。我认为在许多核心价值中,最重要的是“诚信”的价值观,因为对自己诚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当面对挑战时就能勇敢面对不会害怕;对他人诚可以让周遭的人们感受到我们表达的心意,当我们和善待人,他人也会和善相待;对事以诚可以带给我们尽最大的力量,专注于工作上,让我们能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及快乐。诚实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而谎言则会蒙蔽了智慧,陷所有的事物于表象,扼杀了自省与勇气,因此,诚信可以说是其他美德的源头,当拥有诚信自然能具有其他好的价值观,具备诚信的价值观对于个人成功的重要性是不可言谕的。
积极--成功的选择在于自己
“成功同心圆”中提到的六种人生态度都十分重要,而我认为积极主动的态度应排名首位。积极的人对自己总有一份责任感,认为命运操之在己。古今中外,能成就大事业者,大多是能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人。
人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别人可以给予建议,却无法替我们做任何决定。所以,积极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机遇不会主动找上门。也就是说,在机遇还没有来临时,就应事事用心,事事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懂得随时随地做好万全准备,一旦机会乍现,便伸手抓紧,一旦出击,机会便能到手,成功自然而然随之而来。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唯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您的生命之舟,你要稳稳的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去何从。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时,更主动的为自己决择,命运是操纵在自己手里,要对自己负责,惟有充满积极的生命态度,抓住生命中的每个机会,才能谱出成功的交响乐,让生命散发光芒。
同理心--人际交往的基础。同理心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常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均是强调同理心的观念,能够先设身处地的为人着想,在人群中必然是受欢迎的,而能够为人着想,也才能够赢得信任。所以具备同理心是人与人相处的利器之一。
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所谓的自信,就是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对困难与挑战的时候将自己最大的潜能释放出;相信自己可以在理想和兴趣的引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向成功。如书中的一段话:“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我们是谁,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书本告诉我们“自信是潜能的放大镜”。自信带给人的影响是无可限量的,因此我们要让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在面对挑战时发挥潜能,走向成功,即使表现不如预期好,但只要有自信,再加上足够的努力,总会有奇迹发生的。然而如何让自己深具自信,文章中提到六个步骤,我认为鼓励与赞美自己是重要的动力来源。一个能自我激励的人具有较高的自信心。
自省--在反思中走向成功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若要成就最好的自己,必定要拥有自省的能力,这样才能不过于自负且能适时的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时时抱着谦逊的态度,在错误时能自我反省,这才是属于成功人士应该具备的正确态度。
勇气--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般人对“勇气”的直接联想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但少了节制,则会盲动闯祸,这种凭蛮力做事的态度,不过是匹夫之勇!勇气非愚勇,真正值得赞赏的是“有智慧的勇气”。
那么何谓勇气呢?
首先,不畏失败敢于尝试:进取冒险的精神是勇气的一种体现。踏入未知领域,都是种冒险,是需要有勇气的。如想幻化成美丽蝴蝶的毛毛虫,必须先蛰伏化为蛹,最后破茧而出才能展翅飞舞。
再者,承认错误从失败中学习。不该沉溺于过去的阴影,要承认自己的过失,学着承担责任,借助那些失败的经验,从错误中学习。
第三,远离恐惧挑战困难。人类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尤其在面对恐惧时,显得格外脆弱,但不应该逃避,唯有提起勇气正视现实才能够向成功之路迈进。最后是勇于放弃:人生处处充满挑战,安于现状反而会画地自限,成了井底之蛙,懂得放弃已获得的东西,才有机会拥抱更多。
胸怀--海纳百川的境界。
有胸怀才会成功,因为胸宽则能容、能容则众归、众归则才聚、才聚则业兴。在胸怀一章中的小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才是会获得成功的人。一个具有胸怀的人除了能够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事之外,也能够有度量去容忍他人的缺点,并发现其具备的优点,他人的想法若是与自己不同,也能够给予尊重,并藉由沟通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若能以诚心尽量宽恕他人的过错,必定会有所收获,退一步海阔天空阿!
三、行为:展露个人价值
行为受价值观和态度的指导,是态度在具体行动中的反映,是衡量每个人价值的外在指针。行为是种外显的表征,我们能否达到成功,端赖个人是否做出正确的行为,而本书告诉我们六种追寻成功必要的行为,需要有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和合作沟通。追寻理想--指引成功的罗盘。
发现兴趣--用激情拥抱成功。
只要对某件事有热情,就能够全心全意、尽己所能的付出,也因此能让自己发挥到最好。我认为找出自己的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再怎么优秀的人才,只要面对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难免提不起劲,工作的效率自然大打折扣。相对的,选你所爱的领域,因为有热忱、有干劲,才有动力投注心力,终致成功。寻找一份事业,而且乐在其中,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纵然没有知名人物般举世闻名,至少也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能够俯仰无愧于天地间,不至于虚度一生,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有效执行--迈向成功的阶梯。
一个人心中如有着远大的理想或兴趣,便要有一套周密的计划和有效地执行,如果不能做好计划、做好准备,再好的理想也只是空想,再多的兴趣也只能算是爱好。人生的目标亦如是,先将具体的人生目标分解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再遵从开复先生制订的执行力八要素(周密的计划、明确的目标、差距分析、循环修正、坚强的毅力、良好的习惯、管理时间、多管齐下)将各个阶段性目标逐一落实,一步一步筑梦踏实,迈向成功的阶梯。
乘着《教师第一课》的翅膀飞翔
——读《教师第一课》有感
西道小学
冯玉龙
“又是一年读书时,又是一本大理论,又是一次老生常谈,又是一次形式主义。”这是我刚拿到今年教师继续教育读本——《教师第一课》时的最真切的感受。随手翻翻序言,“只要一本书就能让我们飞翔”,再翻翻作者简介,朱永新——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新教育实验发起人。高万祥,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新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首届名校长。看来都是行家里手啊,那就看看呗,或许能读到共鸣之处吧!于是带着些许疑惑,些许期许看完了整本书。
合书之际,尤为感触。这是一本教师职业入门、职业修炼和职业提升的案头书,更是一剂“良方”,一块垫脚石。首先感触作者能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与条件。更感触作者更改了以往读本的大道理式的灌输,或者长篇大论的分享自身教学案例的传统出书习惯。这是一本从真正意义上给教师明思、解理、指路、支招的一本书。书中有八个章节:第一章《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即为人生的追求和生命的价值;第二章《阅读教育大师》彰显了赤子之心和思想智慧;第三章《不可或缺的心理学知识》谈的是人际之理和心育之效;第四章《师德的核心是大爱》即为职业精神和教育之爱;第五章《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这是教师的核心竞争力;第六章《写作:卓越教师和平庸教师的分水岭》,教师的自我塑造和教育造梦;第七章《口才是教师的第一能力》,为教师的专业审美与艺术;第八章《人际交往中的生活智慧》告诉我们如何教育交往和幸福生活;八个篇章,八个角度,我将八个篇章分为明思解理、支招解难两大板块。
首先:明思解理
教师,传业授道解惑也。对待教师这一称谓的态度,有三种境界:一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二是把教师作为事业,三是把教师作为志业。第一章谈到要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这一观点就告诉了我们,教师作为职业故太平凡,工资也很低廉,但我们要热爱我们最初的选择,在平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将它慢慢演变为一份事业,然后再把这平凡却伟大的事业作为整个生命的唯一追求,并将它书写为一首优美、激情的叙事诗,诗中记录着我们青涩的青春,记录着我们桃李天下的荣光。这便是成为了一种志业。有了对这份矢志不渝的志业的挚爱后,再来学习历代古今名师名家的优秀理论,这无疑又是给我们注入了一股源泉,引领着我们走进大师的心灵,找到与大师的契合之处。周国平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也许,走进和阅读一流教育大师的目的,不是让我们更丰富更成熟,而是能让我们如大师一样,对教育、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永葆一颗赤子之心。用这颗最为真挚的心灵去书写我们整个职业生命,创作出一首优美完整的教师之诗。
其次,支招解难
随后篇章作者从心理学、师德核心、教改科研、写作、口才、交往六个方面为所有教师支招解难。这些篇章的设立,让教师无论从平日所遇教学困惑或是涉及自身的修炼提升都给予了较好的方法。以往我们一谈及教改科研都较为形式化,认为无非就是完成某项任务,对于私来说没有任何裨益。自己做科研,做出了成绩,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有益于他人,即可造就我们在知识领域的出类拔萃,也可精神领域获得些许荣光,即从科研中获得幸福与优秀。因此,要想成为卓越教师还得多写写,再说说,这便是教师的第一能力的彰显。作为一名教师,嘴上不会说,茶壶里的汤圆倒不出,任凭你再好的学识再好的能力,无法告知于你的接收对象,那也是一场枉然。会说还要学会交往,要会视不同的对象场合说出合乎时宜的语言,对待学生多一些宽容,对待家长多一些尊重,对待同事多一些谦和,对待家人多一些关爱,对待这份养家糊口的职业多一些热爱,对待这份平凡的事业多一些付出,那么成就这份志业也就多了几许成功。
我的这首诗已书写好了序幕,即将迎来诗歌的燃情,直到无法挥洒三尺讲台之时才有该诗的完结。生命有了诗意的栖居,我们的人生不再低俗。当我们的精神摆脱束缚,内心真正强壮,让我们乘着《教师第一课》这本书的翅膀,重新振翅高飞,去翱翔于教育的长空吧!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郎凤丽
《孩子,你慢慢来》,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作者龙应台的文笔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爱的气息。
这是一本记录作者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浅显的语言,母亲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书中表露无疑,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关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在叙述发生某件事情时,母子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生活化。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他们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地成长。她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文字是那么地朴实、细腻,简洁地还原着一幅幅岁月画面,没有议论、抒情、感慨,只是简洁的描述,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母亲慢慢地走。作者有时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湾的幼稚园接受一点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怎么跟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不同?作者所有的爱都在细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爱,必须对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缘于平等——从孩提时代起,就告诉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不会简单地去粗暴指责,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担当„„
这是孩子的成长手记,也是极好的启蒙日志。温情的教孩子看这个世界,鼓励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平常琐碎的句子,也因为有爱而动人。长长的成长之路,要慢慢的让孩子吸收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同情、诚实、优雅和责任,收获友谊和爱。孩子对于女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漫长的孕育之苦,随着一个小生命的出现化成无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体将带着女人的烙印,延续着她的情感,他们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体验生的痛楚和喜悦。她觉得那个生命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宝贝,他将是她的全部。我细细的看过她写的每一段亲身体会,当我再经历的时候,感觉是那样真实,她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孩子,你慢慢来!”给了我很多启发,是啊,你慢慢来,慢慢的等你长大!
作为一名母亲,有了宝宝以后,我看见别的孩子,会有一种忍不住的关心,一种出自母性的表现,不像曾经的我,对别家的孩子提不起兴趣,因为那时自己还没有成为母亲,对小宝宝的感情也是从自己的宝宝身上开始培养起来的。
当大人觉得对于小孩该学习什么,该了解什么,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小孩的身上、脑海中。可曾问过小孩的意愿?也许小孩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意识;也许动作很慢,但总有做好的时间,不要看到慢腾腾,就强加其成人的模式。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很大声。我是否能够细声细气地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议。我是否能不批评学生,而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充满欢乐。老师要带给他们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该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我想对所有的老师们、家长们说一声: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读《孩子,你慢慢来》心得
西道小学 王淑华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吸引了我的眼球,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孩子,你慢慢来》,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作者龙应台的文笔是那样的细腻,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
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大声训斥。记得期中考试前一天,我和白老师一起从会议室返回北教学楼时,老远就听到哈哈大笑的声音从楼上传出来,我俩边走边猜测着这笑声是从何而来。当时的我虽没说出口,但心里早已断定是我们班。于是,上楼直奔教室。“老师,崔晨曦给他的同桌讲笑话,他还大声地笑。”班长见我来了,立马站起来,气愤地说。听班长诉说的同时,我带着满脸的怒气瞥了崔晨曦一眼,此时的他也许真正意识到自己错了,低着头,看着桌上的卷子,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如果今天不给他点严厉的教训,我怎能安心?”想到这里,我走到他的座位,只见他的卷上仅写了几个词,看到这些,我便火冒三丈:“走,去给你妈妈打电话,让她来盯着你写。”他一听,急了:“老师,别„„别„„。”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竟然这样对我说,我装出一幅很生气的样子,走出教室,进了办公室,一会儿,他也跟了过来,说:“老师,对不起,我不应该讲笑话。”听他这么一说,我真想原谅他,可是,想想以前的种种违反纪律的事,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时,说:“以前,我总是心平气和地跟你讲道理,你也总是不断地向我承认错误,这次我再也不给你机会,打吧!”他见我这么坚定,拿起话筒,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的工夫,她的妈妈赶了过来,知道他犯了错后,一直数落着:“这么长时间,付老师没给我打过电话,我还以为你表现得很好,没想到你这毛病还没改„„”说罢,她看了看他手里的试卷,相当生气,此时的他再次认识到自己真得错了,赶紧写了起来。当我把学生带出学校回到办公室时,他已写完。我们一起下楼、回家。
说实话,这样的结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从那天起,他那些过分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也正是从那天起,他的名字再也没被值日班长写在黑板上。直到今日,我的内心深处并没有因他折服而自喜,也没有因我的胜利而置之不理。如果我学着安安的妈妈,耐心地与他交流,让他愉快的接受;如果我不冲动不叫家长,换一种方式教育;我就会带给他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上周四的一个课间,我让他下节课课后找我,他没有忘记,规规矩矩地进了办公室。我和他谈了好久,谈到他期中考试考得不错,三科都在九十分以上,表扬了他有写好作业的习惯;谈到了他的日记比以前大有长进,肯定了他有坚持阅读的习惯。并提醒他,如若能做到严格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老师相信他还会有大的进步。一句表扬,一次肯定,一种相信给了他莫大的自信,谈话结束,他准备回教室上课时,恭恭敬敬地说了一声:“老师,再见。”此时,我感到很欣慰。心中默默地重复着那句话:孩子,你慢慢来。老师对你有耐心。
事后,我重新拾起《孩子,你慢慢来》细细品读。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该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韩际全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同样,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教师,更会把我们当作朋友,兄弟,父母。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无从谈起,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体会
西道小学 孙占义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我感受颇深。一直以来,教师这一职业被认为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是越来越多,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无形之中给我们教师带来压力。所以我们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工作有较好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才能生活的简单而充实。
抱怨产生不了任何喜悦,也不会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添姿加彩,反而会让我们的负面情绪不断叠加,从而产生更多的不快。教育是一种智慧,教师要具有育人的智慧。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如果抛弃让学生人人“灿烂”的想法,顺应自然,那么孩子们的笑脸会不会更多些呢?就像有些老师,学生考了96分还是不够,似乎只有100分才能算优秀。我们教师总是不满足于孩子的成绩。就像有的学生上课稍不认真,一旦被老师抓住,马上就会被批评一顿;下课跟同学有些小摩擦,又被认为是打架。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一堂课40分钟,谁能保证什么小动作也不做。只要学生改正过来就行了。“很多时候,学生之间的小摩擦,也不那么紧要。”这正如自然万物的生长一样,在摩擦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他人相处的艺术。因此,我们教师让学生在摩擦中学会生存,在摩擦中成长,这是一种自然选择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我们教师不必代劳。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有的事情,我觉得只要跟孩子好好说说就行了。毕竟没有不犯错的孩子,关键是他不要放弃学习,继续努力,我们没必要严加管教,另眼看待,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对学生要多加鼓励,少些批评,鼓励他们。
每个孩子成长阶段的需要不尽相同,懵懂无知的时候要知道灌输引导;渐渐长大些便要放手;等他完全独立了还有鞭策鼓励。爱不是只用单一的方式一路贯彻到底,爱是讲层次的。只要善于引导,灵活多样的使用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天才可能就出现我们的手中。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去教学生,去感受学生。去感受生活带给我们的另一份财富。如果用心,是可以教给学生很多东西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学生成不了博士不要紧,使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意义更大一些!我们给学生希望,他们就成为我们的希望了。你是笑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还是苦着面对自己的希望呢?笑着面对希望,希望会越来越多,你会找到越来越多的快乐!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注意,保持快乐的心情,做个阳光老师。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给教师的101条建议》读书体会
西道小学 张树廷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安奈特.L.布鲁肖的《给教师的101条建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了101个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书体会
西道小学 王建新
初次邂逅《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家庭教育书籍,是在长春的联合书城。当时和好朋友一起去买书,为了凑够买300元钱的书就可以办一张会员卡,我就毫不犹豫的听了书店工作人员的介绍买了这本书,理由是这本书书是师大附小的老师推荐给家长看的。
回到家之后,利用空闲时间慢慢品读,更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遍后,又挑重点地方读了第二遍。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习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习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近孩子的视野中。从我儿子的身上我就明显的感受到了这一点,以前的儿子从来不读课外书,是一本校园文学书《淘气包马小跳》让他爱上了校园文学。那次我和他一起去书店买学习用品,儿子自己挑了一本《淘气包马小跳》。回到家后,我陪儿子一起看,儿子一看就上瘾了,连上厕所的时候都在看,看完后,又央求我给他买另一本。
看到儿子有主动读书的愿望,我没有吝啬钱,在网上给儿子买了全套的《淘气包马小跳》共20本。看到儿子捧着新爱的书读的时候,我真的感觉的由衷的高兴,当儿子读完这一套之后,又读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全套16册和《漂亮老师和坏小子》系列。现在每当我和儿子去吉林或者长春的时候,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是游乐园,而是书店。我们母子都喜欢在书海中漫步,畅游。如今,儿子读完的书已经有几十本了。这中间包括校园文学、四大名著、科普知识等等,只要是儿子买书的要求,我一律同意。现在我感觉到儿子写作文不在像以前那样“词穷”了。书读多了,他的想象力也丰富了。每天我家睡觉前都会看到我和儿子各持一本书在床头品读,虽然是个读个的,但孩子真的是爱上了阅读。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习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习。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
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读《24字教学法》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韩天鹏
最近我学习了张老师主编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感受颇多,“24字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体现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很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还课堂给学生,还激情给教师。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于教育者开始将目光由关注成绩转向关注人,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发展其能力,培养其思维,传授其技能。就像张四保主任说的,优秀的教师就是把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还给学生,这不仅是24字教学模式的精华,也是新课改遵循的主旨。
一、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温故互查”就是二人小组合作,相互检查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设问导读”就是教师将要学的新知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感悟。“自我检测”就是教师有意设计几道容易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巩固训练”是由四人中组通过讨论探究,最后得出结论。“拓展延伸”编排了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是知识得以升华,学以致用。每个环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有的校对答案,有的交流方法,有的帮助后进生,真正做到“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
二.教师定位准确,不会越俎代庖,真正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
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探究,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态之中,教师巡查指导、讲解。并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多次感悟,且巧妙设计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引领课堂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说、勇于说、乐于说,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采用了一种高效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教师适时给予评价,评价语言很朴实、无华,对就对,错就错,让课堂回归常态,让课堂流露真情。他们的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真正做到了“师生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只要走上“大教育”的正规道路上,我的教育道路一定会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24字教学模式》学习心得体会
西道小学
刘宝军
这学期,我们学校紧跟课改步伐,实行了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我虽然是一名低年级教师,实施学案教学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尽力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尽力尝试着用学案进行导学。现在就我对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24字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4字教学模式”的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第二篇: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一个!
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这是李镇西博士在《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的话。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
看完后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李老师对爱的那份执著,对爱的那份坚持让人感动。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他对学生付出的是满腔的爱心。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
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每一个学生。
第三篇: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九江市港城学校
胡烨
李镇西老师到底担任多少职务,我不知道,当然这不是令我佩服的地方,最让我佩服的是今天,他仍能站在教学的第一线。现在不要说像李老师这样的人了,就是在学校担任一点工作的也会想着法子不上课,少上课,或是上个小学科什么的,当官后的第一项任务当然是先为自己减减负了,孰不知这样虽说为自己减了负,同时也减去了自己在老师面前说话的底气。我想,李老师知道这一点,不然为什么都忙成这样了,还站在讲坛上不下来呢。
李老师在书中写到:
我依然每天坚持完成好我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李老师这“五个一工程”比他到现在为止还能站在讲坛上更让我吃惊。“五个一工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
上好一堂语文课。说是上完一堂语文课,这很容易做到,但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我每天都有语文课,但有没有好课呢?我心里还真没数。很多时候,设计得很好,但上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常常会因为设计以外的事影响了教学进程,不是草草收场,就是课没上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现在想想应该是没能静下心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没有把课上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这应该说是预设不到位吧,这也是没能备好学生的结果吧。努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应该是我下学期的目标。是否做到单说,至少我有目标,在努力嘛。
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这里的谈心,我理解为与学生交心,是朋友之间平等的交流。这跟我平时教育学生完全不一样,我是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比学生高出一截子呢,那个时候只有我说的份,而学生只能是听。这样的教育当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了。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儿,也应该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事儿。
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我常常会思考,但我的思考走不出我的班级,走不出四班的孩子。学校的问题我都很少思考,更别说社会问题了。在我看来,思考我解决不了的问题,等于白思考,白思考还不如不思考。呵呵!我这样想是不是出现问题了?先做到思考教育问题吧,至于社会问题,还是留着让那些站着有些高度的人们去思考吧。
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读书,是我现在想做但总也做不到的事儿,每天别说是读一万字的书了,就是读一页书的可能性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不要怪我又会拿教学繁重太,临时性工作多来说事儿,现在看来这都是自己给自己找得偷懒的借口,我再忙,也忙不过身兼数职的李老师。下学期应该有自己的读书计划了,不,读书应该从现在开始,要有自己的读书计划,而不是像现在一样,想起来读一页,想不起来就不读。
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一点我好像做到了,但不是每天都写教育日记,有时候出会发发牢骚,说说怪话,即便如此,应该算是我做到了。李老师的“五个一工程”我只做到了其中的一个,这还能算是最好的老师吗?应该算吧,至少是自己心中最好的老师。
第四篇: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总路咀小学 童梦颖
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李老师书的第二章便是“提高教师的素养”。最欣赏里面的三篇文章《做有思想的教师》、《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
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其次还有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李镇西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从教生涯中这么做的。“谁都渴望成为英雄豪杰、伟人巨匠,但受自身条件、社会环境等制约,真正成为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的,只是少数。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看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强了信心,只要我争取每天多读些书,每天都有点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进步,我想我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我相信没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来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师,让自己在教育的舞台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让台下的观众为自己的表现发自内心的喝彩。许多年后,我们不会都成为名家,但是许多年后,我们一定会桃李满天下的!
第五篇: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读《做最好的老师》心得体会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介绍给了我们。读后,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做一个老师容易,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这句话道出了多少老师的心酸。过去的教育由于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加之教育的法制不健全,忽视了教育的人文性。为了显示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的教育采取“惟命是从”,有甚者以体罚作为法宝,致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这些措施却没有彻底地改变教育的“体罚”现象,媒体不断地报道出某些教师的恶劣行径,社会也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教师真的不懂法吗?
当惩罚做的不适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转化为体罚。我们讲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惩罚的实质是违背尊重的原则,老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一种措施,导致学生伤害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的惩罚走多远。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时也是人操作的,我们必须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师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用老师的真爱来补偿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脚下。我想,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简单粗暴的体罚,那不是教育;不讲方法艺术的惩罚,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过程,教育需要心智。当我们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遵守校规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他是个孩子,你是否想到他们的品格还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们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变一种方式来处理、来化解。老师累点,苦点,甚至是心酸点不要紧,可千万不要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做一个负责的教师,也要做有耐心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虽已有二十多年了,但从事对于学生很多时候我还是很茫然,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