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人谈学习心得
我的法学专业的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两个多月的法学专业的学习,现在的我感觉已经不再好像刚开始学的时候那样仿似身处浓雾中一样,我已经隐约能看见法学这座不仅美丽而且充满神秘与魅力的象牙塔。那么,我就谈谈我对学习法学专业的心得体会吧。
当初我是怀着很好奇很敬畏的心情走进这个法学的殿堂的。那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情感,就好像一个小孩对任何未见过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样,我对那些高高悬在我们法律条文自小就有一种顶礼膜拜的崇拜感,觉得那是神圣的所在。经常会在电视里或者照片中看到高耸威严的大法院、肃穆的法庭、主判的法官端坐在那代表着最伟大的尊严的法律徽章下面,一切于我眼内显得是那么的崇高伟大。让人不由自主地郑重起来。所以我就立志要成为一名法律人,将自己献身于我所热爱的伟大而崇高的法学。
高考成绩出来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学专业,填专业志愿的时候我很郑重地在专业1这一栏填上法学。我始终觉得那是我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郑重的事情之一。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我双手因为欣喜而微微颤抖,那是因为我终于可以进入我梦寐以求的殿堂求学了。开课的时候我很积极主动地坐到前排,整整一堂课都在认真地听着老师说法学,并积极地做了笔记。我开始真正地接触到法学。那一堂课我是记忆深刻的:我似一个懵懂的未知世事的孩童,在努力地吸取着关于法的一切。那天我才知道任何关于法的概念和条例都必须郑重对待,不容许有任何的儿戏。
那一堂课里我了解到法学是以一切涉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这是一条很严谨的概念,与我以前在课本里学到的有极大地差别,好像很虚幻,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概念,不带任何事实说明,但慢慢想想就又能与很多事实联系到一起。之前我一直认为法学就是学习那些法律条文,然后学会怎样运用的学科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的法学课里,我明白了更多关于法学的概念和知识后才知道不是这样的。我开始明白法学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法理学理论和各个部门法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法例条文,以法理学理论为学习的基础展开各部门法律的学习。同时帮助和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法律观,法律价值观和权力义务观;养成信仰法治、践行法治、维护法治、为法治而斗争的法律职业精神。让我们慢慢掌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法律体系以及各个主要的法律部门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然后再实践中学习和了解了解法律程序,掌握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法律明辨等基本方法与技能。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才,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而努力。
而在两个多月的法学学习课里,我也学到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广阔的知识背景和很好的素质。不仅要做一个高素质的文明公民,也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工作者。例如:一是在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广阔的知识背景,有对社会各方面的深刻了解和必须的基本技能,具备相当的表达能力和探知事实能力;二是必须明确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宗旨;在做任何与法有关的活动的过程中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主义,要永远坚持真理与正义;要坚定法律至上的信念;要认同法律职业伦理,恪守法律职业道德的自律精神。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要求,我知道我必须在今后以这些作为自己成为一名职业法律人的标杆去衡量自己是否称职。
虽然学习法学的时间不长,但是我明白法学是一门算是很枯燥的学科,只是些条条框框的法律条文。因此想要在法学上取得一些成功必须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就好像以后与法律打交道一样,必须平静去对待任何事情,特别是突发事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职业人也需要保持一贯的冷静的头脑。通过法学课的学习,我明白学习法学要像走路一样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心浮气躁。法学理论虽然枯燥,但是无论任何事物都会有其有趣的一面的,法学理论也不例外。我们需要去发现法学的美与魅力,去培养
我们对法学专业的兴趣,那么学好学透法学专业便是一件很简单很轻松地事情。
另外,通过学习法学,我逐渐去关注现时的中国各种社会现象和事实,从中探讨其所表现的法学价值。但我发现中国现时是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而道德伦理则呈直线下滑,有点道德沦丧到无可救药的味道。无论是过去的“三聚氰胺事件”还是近来的“小悦悦事件”无一不现时的中国人民的道德和价值问题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在法律问题上也影射出中国法律的不完善和法律人才的缺失,以至于各种事件层出不穷。法学家卓泽渊曾批判中国法律现象:一些从事司法工作的人,甚至到了釉为无须法理学,无须理解价值,只要认识汉字就可以充任法官的地步。一些对于法律条文的文法、句法都不甚了了的司法官员,更不可能窥得法律与司法价值之堂奥。人类在法律领域累积千百年的思想精华而成的价值精神不被重视,法律被亵渎的情形当然不会鲜见。
我忽然觉得自己的责任重大,我们这一群新世纪的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坐在法学课室里学习,而在四年后我们将出去,去面对各种的社会现象,去运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社会的问题,去挽救现时沦丧至极的道德和人们愈来愈低俗的价值观。去为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而努力不懈。
那么,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为我们所热爱的法学、为中国未来的法治社会而努力奋斗,生生不息。
法学112班:薛鹏程
2011年11月18日 桂花岗篇二:学习法学方法论心得体会
学习法学方法论心得体会 2010级民商法 张芳
在没有听孟老师主讲的法学方法论这门课程之前,我对法学方法论确实没有多少了解,也没有听说过这门课程。对于法学方法论我只有一个非常肤浅的了解,认为法学方法论简而言之就是学习法学的方法,再进一步说明就是理解法律条文的方法,最主要还是运用到逻辑学。但听了孟老师法学方法论的讲课后,再通过研读几本相关书籍,特别是德国著名法学家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我对法学方法论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后我感觉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法律人,首先必须是持有一种正确的价值判断,其次才是一个有着严瑾逻辑性的人。法律适用的过程其实就是克服事实与价值的二元判断的过程。何为法律 古希腊的哲学家最先关注法律。由于法律是剥夺一个群体而保护另一个群体的利益。法律与法学的生成,存在时间差。先产生法律,后产生法学研究。
对于孟老师所提到的“恶法”、“良法”问题,感触颇深。法律最终是人的思维的产物,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所决定,不同程度地受着定制法典的人的思想左
右,法律是否真正公平、正义也受法典编纂者的道德情操的影响。而作为法律人,到底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还是为了维护现有法律的尊严?当然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法律从其有时就是为了“定分止争”,在法律的天平发生倾斜时,我们要及时摒弃“恶法亦法”的思想,真正保持天平的平衡。
在本书中始终贯穿着“法律解释”与“价值判断”两条主线,其中“价值判断”更具有本质地位。拉伦茨意在追求法学方法的最大客观化,将多样化的“价值判断”以一个相对客观确定的标准确定下来,这体现了作者一直追求的主观精神客观化,以及法律背后的永恒精神。
首先,我们的现在所处的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为何要把过去一再强调的“法制”改为“法治”,一字之差,中间的内涵却千差万别。“法制”制所强调只是一个要有这么一个法律制度,却没有对法律的运用有着过多的强调,而现今所提倡的“法治”,不仅仅是追求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还要求要国家的领导阶层要运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现在的法治社会就是一个说理的社会,那么一个司法裁决想让人信服,就必须建立在理性论证的基础之上,其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司法裁决的过程也是一个说理的过程。
其次,讲理的过程实际就是法律逻辑推理的过程。如何讲理,用什么方法讲理是法律人为完成其工作首先要面对的
问题,正如一名台湾学者所说“每一种案件之判决,不外是一种法律逻辑推理的结果”。法律推理的目的在于寻找以法律为根据的正当理由,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辩证推理是法律推理的基本方法,在这些方法下,可以按照不同的思维路径和规则需求推理结论。
既然已经知道法律与逻辑思维密不可分,那么在面对个案时该如何思考,对同一案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那就是思维不同的体现。德国学者说得好“法律就好像是一群图,透过它我们对于那些我们共同体认为重要的,被想象的特性的有效归属,能够加以理解。这种图像体系的讨论性及讯息性的作用,主要是看传统所能够接受的标准为何。法律规范是一种有实际性、有效性语言结构,是一种以达到在同一个社群生活的意见一致或理解对手的沟通技术。”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对于同一问题的理解可能会完成不同,在法律个案也是如此。面对个案,该如何思考才能够达到统一,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否则是很容易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这就要是孟老师所提到的思维的规律,如果没有统一的思维的规律,光有法律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不够,没有正确的思维规律,只会增加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加剧。
现代大陆法系的法律方法,经历了从单纯的法律涵摄,到法律解释、法律续造、法律论证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的过程。在法律规定明确的前提下,仅用法律涵摄就足以处理案
件――将案件事实涵摄于法律规范之中,检验案件事实是否满足法律规范中的事实要件,如果满足就由此产生规范所要求的法律后果。此时,就很容易实现“同案同判”这一最朴素的司法正义。在法律规定不明确时,需要法律人从文义、体系、法意、比较等角度出发,探究法律规范的含义,对法律规范进行解释,法律解释可以澄清法律疑义,使法律含义明确化从而达到依法裁判的目的。这就需要思维的规律具有一致性,才会达到类似的解释,而不致于相距甚远。
最后,总之,说中国的传统不重视方法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民族。但是应该看到的是:中国人为达到目的,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公开的、竞争的、合法的有秩序的方法来达致,而是通过“关系”或者“后门”这些有些暧昧的——不能肯定他们是完全合法的,也不能说完全就是非法的——甚至非法的方法来达致的,在这些方法不能奏效或者没有“关系”的情况下才予以考虑前者。在方法可以分成公开的、合法的、有秩序的方法与秘密的、非法的、没有秩序的方法的情况下,中国人更为重视的是秘密的、非法的、没有秩序的方法,而不是前者。因此可以说中国不重视公开的、合法的、有秩序的方法,我们所要强调的就是研究、把握公开的、合法的、有秩序的方法的必要性,法学方法就是属于其中之一。
法学主要研究三个基本问题:1)应然法:回答法律应当是什么样子?关注的是法律的理想和价值。2)实然法:法律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关注的是律令和技术。换言之,法律的意思是什么。如民法中的不当得利,揭示该制度的要件和技术问题。3)社会事实:应然法要解决的是法律的道义基础和正当性,实然法使得法律的意思变得明确,如果法律在道义上是正当的,在意思上是明确的,那么,这种法律就果真能够发生作用么?我国的破产法运行的实施失败,即是一个反例。因此,法学还要研究法律的作用与功能。相应地,法学的方法也就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价值判断。法学成为关于正义和善的艺术,而不能成为科学。因为,科学有定式,艺术无定法。存在定法的是工艺,不是艺术。
第二层次是逻辑和语义分析,有点科学的意思。主要研究法条的语言,类似于形式化的学科研究。篇三:关于司法实务专题讲座的心得
关于司法实务专题讲座的心得 由学院举办的司法实务专题讲座内容全面、充实,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使我在听讲学习后,感受到了法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对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了更深认识,对我的学习以及以后工作生活都要重要的帮助作用。下面我就针对我听讲的司法实务讲座,从中选取几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次的司法实务讲座学院邀请了很多司法实务工作中的专家、教授等知名人士作为主讲人,从实务的角度出发,深层次、高水平地作了精彩的讲授,令人难忘,引人深思。
在第一讲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讲座中使我认识到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到检察制度与实践工作当中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适应现代司法形势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先进司法理念。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担负着监督法律执行和遵守,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责,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一支重要力量。检察人员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首要的就是要树立法律优先的意识,要用依法治国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使执法办案沿着法制轨道规范有序地进行。此外,检察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将依法办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努力培养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法治意识,自觉依法、依程序办事,从法律的角度、用法律的眼光来看问题、想事情,用自己的言行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当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检察制度必须要适应新时期下的形势变化,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适当的进行调整与完善,坚持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检查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打击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的主义与公平。
在系列专题讲座中有一讲是专门针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实施进行了讲解,使我对新修订刑事诉讼法有了更好的了解,有利于我对其的学习与运用。这次的修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一次重大修改,顺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有效解决了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对于更加有效地惩罚犯罪、更加有力地保障人权、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进行重要修改后,切实贯彻执行是关键。我认为各级人民法院是贯彻落实的重要主体,因为刑事审判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确保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正确、全面、有效地贯彻落实,是各级人民法院特别是广大刑事法官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任务。各级法院要深入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深刻认识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修改刑事诉讼法决定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加快刑事诉讼法配套司法解释修改完善工作进度,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在审判工作中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通过刑事诉讼准确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在此也希望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契机,在司法实践当中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
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一直都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法制建设,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法治的影响》的讲座学习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指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人治为核心,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意识、社会制度和规范及社会心理中关于法的那部分形成的一个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儒家文化的土壤之中, 其影响不仅是直接产生了封建法律制度, 而且造就了千百年来民众的法律意识, 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构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于现代的法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在传统法律文化赖以形成的儒家文化中,以“仁”为核心的“民本”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民本”思想所蕴含的“民主”精神与当代我国法治建设中坚持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相通的,当代的“以人为本”思想是由古代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经先进理论的改造和更新而成的,在当代我国的法治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另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提倡的义利观和诚信原则对我们今天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在我们经济活动中大力提倡“诚信”的道德精神,并且在我国《民法》、《合同法》中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以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健康发展。而其中的等级特权观念、“官本位”思想、皇权至上、重刑轻民和无讼息争等观念则它腐蚀人们的权利观、制约现代法制进程、消解现代法制精神、阻碍现代法制平等观念的确立。因此,我们要对传统法律文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现代法治建设中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糟粕,消除消极影响,吸取其中的有益成分,以促进现代法治建设。
而在其中一主题为《实务视角下的法律人生畅想》的讲座中,主讲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畅谈了自己对于法律人生的思考,使我们学习法律的学生对于以后的人生规划以及对相关的法律职业都要了更深刻的认识,听完后感觉自己真是获益良多。
我认为作为一名法律人必须要做到以下方面: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学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让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坚持公平正义的处事原则,客观理性地看待事情,善于运用法律的思维思考问题。第二,自觉学习法律、宣传法律、贯彻法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提升自己的法律工作能力。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依法办事,只有将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推进各项事业顺利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在法律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研究问题先学法,制定决策遵循法,解决问题依照法,言论行动符合法。只有做到这样我想才能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
通过这一系列的司法实务专题讲座的学习后,使我深深感受到,学习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以此指导我们司法工作的开展,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做到学法与用法相结合,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使我对于司法实务的相关工作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使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没有的法律专业知识,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当中,能够将在讲座中学到的知识与我的学习工作相结合起来,使我在学法的同时也在用法,不断地充实我的法律知识,提升我的职业技能,更好地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这样的司法实务讲座对于我们学习法律的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多帮助,有利于司法实务人才的培养,希望以后能够更多的开展相关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第二篇:法律学习心得(本站推荐)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学习心得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同样受法律保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未成年人年龄虽小但同样享有人格尊严,学校或教师不得对其人格进行侮辱或诽谤。特别是在未成年人发生违纪的情况时,少数教师会粗暴侮辱、厉声训斥,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这些都是不尊重未成年人的行为。要使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得到保护,必须把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问题提高到法制的高度来认识,并自觉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同时未成年人也是一个特殊群体,特殊之处即在于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从心理上正处于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心理上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外界的侵犯;另一方面,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一个以成年人为中心的社会,所制定的法律政策的主要参照物是成人,对未成年人考虑得不够。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视不够。我经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后,联系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我认为教师在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方面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教育者的法律意识,使教育者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了解法律并遵守法律,应落实到每一位教师在日常教学的具体行动中。
二是要了解并尊重未成年人的客观需要,不以教师的主观意愿去要求孩子。未成年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有其自身的需要和特点。比如孩子好动,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长时间安静地坐着不动。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和理解未成年人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凭者自己的主观意愿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
三是要充分认识不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危害性。不尊重为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会使学生未成熟的心灵受到残害,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如受侮辱的幼儿会形成懦弱或强烈逆反的性格,将来可能成为对自己和社会都不利的人;受体罚的孩子为了躲避受罚,可能会养成说谎的恶习。因此,教师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可以说是残害儿童幼小心灵的无形杀手,必须坚决予以杜绝。
四是教师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讲求合理有效的方法,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教师既要严格管理,又要耐心教育,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是对于存在缺点、错误的未成年人,教师更应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鼓励和帮助他们改进。未成年人在受到尊重的集体中生活,才会体会到受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的价值,长大以后,就容易成为自立、自强、有道德、守纪律的人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明天。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全面文明素养的人。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让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守规则和秩序,懂得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不仅仅是家庭、学校、社会责任。更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
农产品检测的心得体会
发布日期:[09-04-08 15:29:31] 录入:成志强
作者:肖凤娥
点击次数:[900]
内容提要: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紧抓不放,我们农业局更是作为头等大事来实施,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由书记亲自带队赴临澧培训学习。此次培训学习的内容丰富,既有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法律法规,又有实际操作的检测专业知识,更有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先进经验。通过四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感到收获很大,同时压力也很大,毕竟要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任重道远。现将本人的学习心得向领导汇报如下:
临澧县检测站于2003年6月成立,工作人员17名,设有三个检测室,农残速测设备齐全,三个市场均建起了由电脑、大型电子显示屏组成的高标准检测信息传输系统(LEDplay-31号·LED);蔬菜基地、学校、超市设立了监测检测网点;县城区所有批发、零售农产品业主配戴“监管卡”,农产品固定经营摊位悬挂“监管牌”,农产品销售必须加贴来源标识;全面启动了对水果、茶叶、大米产地与市场销售环节的例行监测;累计抽检样品62.63万个,合格率为99.7%;该站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我认为本单位可以学习借鉴以下几点:
一、强大的行政支持是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保障。该站争取了强大的行政支持,临澧县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对农贸市场和基地大户蔬菜实行农药残留检测的通告》和《关于对县城区上市蔬菜加贴产品来源标识的通告》;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全县评优指标;县级各新闻媒体免费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对不合格产品及时予以曝光,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引导安全生产和消费;县财政积极提供各种办公经费,各市场积极配合检测工作并免费提供办公场地;联合组织技术监督、工商、卫生、公安、媒体等部门综合执法。政府的宣传引导和强势推进是检测工作的重要保障。
二、精湛的检测技术是开展检测工作的重要保证。
该站有13人参加了部、省的专业培训并持有检测证件,农残检测的操作熟练规范,该站采用了RP-410和RP-508农残速测仪。
现在国家主要推广的是RP-508型农药残毒速测仪,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我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杀虫剂,该类农药能抑制人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生理活性,使用了含有这二类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后,会导致使用者神经传导受阻,引起神经麻痹甚至死亡,是按国家标准GB/T5009.199-2002所规定的有酶抑制率法测定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方法所开发的检测仪器。主要特点:全新的8通道光路设计,可同时检测7个样品,优良的电路设计,性能稳定可靠,用乙酰胆碱酯酶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快速、可靠、不需配备生物培养箱,能自动打印数据,有RS-232接口,可提供CRT控制软件,实现数据共享和网上传输。重点学习了RP508操作程序:
农技推广法学习心得
(一)勤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着力解决好贫困思维和思维贫困的问题。面对新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政策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创新学习方式,通过中心组集中学习、个人分散学习、中心发言引导和撰写学习心得等方式,进一步调动全所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一是推进学习工作化。当前要以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为切入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以《农业法》和《农技推广法》为核心,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加强学习和领会吃透政策、把握政策、用活政策;知道自己该作什么、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做了会怎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二是推进工作学习化。紧扣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为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提供借鉴。三是推进学习信息化。要加强计算机操作培训和自学,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办公、查阅信息,基本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以适应数字化农科所的发展要求。
(三)努力创新,在“谋”上狠下功夫。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打破束缚科学发展的框框套套,大胆创新机制。我们自身要有能力,才能担当如此重任,根据我们目前的状况,我们首当其冲的是,强素质,谋发展,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多出人才强所、多出成果兴所、成果转化富所,核心是树人,主要手段是要政策、建制度、争项目、寻合作、重落实,所以我们必须跳出农科所,站在全国、全省的大背景下来谋划农科所;二是谋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首先要抓好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而且要形成人才链,并竭力创造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人才辈出的环境;其次是知人善用,尽量发挥其所长,不求全责备,尽量营造一个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想干事、人人都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三是谋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无论是大事小事,既然决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事前就一定要谋划好每一个细节,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粗枝大叶,大而滑之,往往是给党和国家造成损失的根源。
三、今年要抓好的重点工作
今年的重点工作归纳起来就是围绕一个目标、组建两个创新团队、完成三大任务、做好四个结合、争取五个项目、培养六个领军人才、搞好七项合作。
一个目标: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制定增粮7%的目标,在认真抓好全市粮食重点工作规划、意见和实施方案的同时,重点是抓好玉米、马铃薯和水稻各2万亩高产创建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由粮作站负责落实。
两个创新团队:抓住市政府同意我所特招急需人才的机遇,我们特招了两名玉米和马铃薯育种专业的硕士生,今年一定要组建一个玉米育种创新团队和一个马铃薯育种创新团队,在形式上可以参照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形式进行组建,可以跨室站、跨县(区)、乡(镇),在机制上更要大胆创新,原则是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出成果出人才。具体由粮作站和生物站负责落实。
三大任务:一是完成脱毒马铃薯微型薯600万粒生产任务,确保完成市委政府提出3年轮换一遍全市马铃薯种的要求;二是完成4个综合实验站的各项工作,其中三个省级站工作要求做成全省一流水平;三是完成争取到的各级“农开”项目,重点是尽快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云南省昭通市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项目综合用房建设,并尽快投入使用;其次提早做好昭通市苦荞原原种扩繁项目的扩初设计和前期准备工作。
四个结合:就是市校(院)合作项目、“农开”项目、综合实验站工作和本所工作必须进行有机整合、统筹安排,报计划时就要进行整合,没有整合的不予审批。
争取五个项目:一是继续争取挤进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二是蚕桑产业要作为我市继“两烟”后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向市、省、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争取立项支持;三是魔芋产业脱毒快繁体系建设力争与省农科院生物所联合向农业厅、农开办申请立项;另外还有冷凉蔬菜基地建设、优质百合种球基地建设要争取农开办列项支持。尽量使我们的重点工作都有项目支撑。
六个领军人才:分别是玉米、马铃薯、蚕桑、魔芋、苹果、蔬菜六个领域育种、栽培的领军人才。
七项合作:我们已经报到市委组织部的7项市校(院)合作项目分别是与省农科院粮作所合作的玉米育种、与云师大薯类所合作的建立马铃薯育种和种薯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与省农科院合作建立云南苹果研究所、与省农科院生物所合作的魔芋新品种选育与脱毒快繁、与省农大园林园艺学院合作的蔬菜新品种引试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省农大合作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示范和与西南大学合作的科学栽桑养蚕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
同志们,我所肩负着全市农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引试、推广工作和我市着力发展的八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中的马铃薯、蔬菜、魔芋、苹果和蚕桑5大产业的发展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昭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为己任,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乘势而上,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作风,团结、求实、拼搏,确保2010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三篇:法律学习心得
中国法制环境之我见
通过一学期的法律课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我不但学习到自身专业需要的法律知识,还扩展我的法律视野。因此我对我国的法制环境产生了一些看法。
我国经过六十年的变革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的法制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这些问题存在于法制的多个方面和环节。首先从立法上看,我国的立法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社会运行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用现有的法律来衡量和规范显得有些不合适,这在一定程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例如,关系到广大群众利益的《物权法》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实施,《物权法》从研究立法到实施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和公民的权益日益丰富,但这些权益并不不得到法律很恰当的保护,致使公众利益受损,从而导致许多社会矛盾。像“钉子户”很大程度就是在利益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下产生的。在近几年实施的法律中很多都是当社会运行暴露出很多问题时才产生的,如《反垄断法》﹑新的《劳动合同法》等。我认为我国立法缺少预见性,被动立法的意味较重!从立法的法律内容上看,有些法律条文不是那么的“合理”,缺少些实际操作性和人文关怀,立法时没有考虑到实际的社会环境,就像近来沸沸扬扬“许霆案”,它宣判时依据的法律条文,在这个案件中就具有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有些“不近人情”,法律为什么没有追究银行的责任呢?再从立法针对的对象上看有些法律条文具有不平等性,例如对待行政诉讼﹑官与民的处罚标准不一致!这些都有损法律的平等性!还有就是有些法律条文对判案标准和案件性质的界定存在模糊,导致同一案件出现不同的判决,这对当事人是不公平的。
其次从执法方面上看,我的执法机关仍然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行政干预司法公正,在执法过程中粗暴对待人民群众,监管缺失等现象。从很多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这些不良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执法机关的形象,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加深了社会矛盾和干群矛盾,为社会安定埋下隐患!如近年来发生的云南瓮安事件、法院法官腐败案、躲猫猫事件、警察暴力打人事件„„都体现出执法和监管不到位,执法机关没有很好的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再次从大众法律观念和申诉渠道上看,我国国民的法律意识仍然薄弱、维权渠道不畅通、申诉成本高昂也是我国法制环境中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公民不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权益遭到侵害时申诉无门和花费高昂法律成本,致使一些公民因此对一些侵权和违法的事忍气吞声或采用极端的手段进行报复,从而间接助长违法犯罪的发生。像近来发生的暴力抗法事件、跳桥和暴力讨薪事件等,都值得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深思!
作为公民我衷心的希望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很好的法制环境,让我们的社会在稳定健康的法制环境下运行,在出现问题时也不该忌讳,应当正视出现的问题,尽快完善我们的法制,让完善的法制在促进和保障我们社会发展和公众权益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08国贸(2)班0815223
邹文兴
第四篇:法律学习心得
“合规管理年”学习心得
最近几天我通过参加了我行“合规管理年”相关法规的的学习,深刻认识到对一名从事金融行业的员工,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重要.特别像我这样作为一名信贷员,对于风险管理,合规操作更是应该注意的。
"合规"在我的印象中是这样理解的:它是银行内部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银行的所有业务活动要与法律法规、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相一致.
"守法"我觉得,就是我们员工要遵守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抵制行业的不正之风,使银行的每一笔贷款或事项能够符合法律法规.
这几天的相关学习,让我更加的清楚了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事在什么情况下不该做.让我明白从事金融行业是一件高风险的职业,风险一旦发生其后果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想像的,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影响,而且相关联的人员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看到江西南昌分行信贷部营业部主任勾结社会不法分子,骗贷达数百万元的案情通报后,我内心震动非常大:一是在银行严格规范管理、加快有效发展的今天,出现这种道德风险的案件,说明在三令五申不断灌输制度的今天,部分信贷员仍没有受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造成我行的直接经济损失。二是在制度执行力上执行不力,自律监管不严、监督检查不细、酿成此事发生,试想,如果对所推行制度和法规有些许了解和遵守,也不会犯下此类案件;三是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只有严格内控制度,保持好的职业操守,按照业务操作流程办理业务,严格做到“八不准”,努力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案件的发生,将信贷员的道德风险降到最低。
在接受相关培训前,我还认为这些法律自己在大学期间都学过,应该也是可以了解的,但是通过详尽的学习,我才明白自己连略知一二要都谈不上,很多需要注意的环节,很多我们应该清楚的要素,都在提醒我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从自身将风险降到最低
我想在2009这个“合规管理年”活动的大环境熏陶下,我会严格遵循上级的领导指示,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加强银行准则,银行业务的学习.要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管是做什么事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的遵守信贷员准则办事,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
其次,作为信贷团队的一份子,当同事发生错误时,要及时的予以提醒与纠正.对于一些发生过的案例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学习讨论,相互帮助,相互教育,以免重蹈覆辙。最后,作为信贷员,除了履行自身的调查任务以外,也要严格按重要规定进行贷款的受理,审查,审贷等,确保每个环节都无误实施,确保将风险降到最低。
对于我来说,虽然我是一名刚入行不到半年的大学生,但是我深刻的认识到银行行业风险性和困难.在今后日子里我要不断的学习,培养对与金融风险的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
信贷部:王晓培 2009-2-28
第五篇:法律学习心得
教师法律学习心得
刘丽萍
在学习教师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真正让自己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提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从教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努力实现的目标。在学习中认真对照,自我反思;在寻找差距与不足中正视自己。
一、从学习中正视教育。
党中央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一项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天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层次,提高质量,精心教书,潜心育人。回顾自己一年来的学习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丰厚自己的底蕴,提升自己的品味,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多欠缺,今后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自己,以便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时刻警醒自己。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学习或平行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但有时也有耐心不够的时候,今后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显微镜看其不足,我们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三、以德为先,为人师表。
人者德为先,只有有德行的人才能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教师就是这样的职业,用德引领,以灵魂塑造灵魂。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暂行办法》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我都努力践行,严格要求自己。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爱字当先,心中有爱,就会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教师就是一面镜子,照不到自己,却照着学生。在与学生相处中能够站起来,也能够蹲下去,让学生进而亲之,素而敬之。在与家长的相处中,努力做到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四、学典型找差距。
在我们教育行列之中,古往今来有无数的楷模和先进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感人的篇章。虽然许多楷模与先进的事迹我并非熟知,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支玉恒,他的那种执着与坚持,敢于挑战与自信的精神深深的感染着我,我觉得自己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去寻找这种精神,让自己在当今社会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