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公开课评课总结
数学公开课评课总结
由年级组织本学期四月份南校区举行两节数学公开课。分别为4月12日,执教人:刘彩艳,课题:向量的坐标运算。4月16日,执教人:赵修喜,课题: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课后,本组全体老师,年级王主任,并邀请王校长进行了评课。评课情况如下:
首先由王校长进行发言。王校长站在非数学的角度,对集体备课,及所听的课进行了简要点评。他强调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与融合,它将大家的力量融为一体,要很好的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在安排集体备课分工的时候,要照顾到每位老师的教学特长,将课题分给擅长的老师,充分发挥老师在自己擅长的课题上的优势,让大家进行资源共享。另外集体备课贵在坚持,要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有计划的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所听的课,因为学科差别的原因,没有在知识点上进行点评,但感觉课堂气氛非常好,学生主动性高,对学生的板演,教师严格要求,板书规范,能及时订正学生的错误,注重过程。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效率高。将枯燥的数学课上的活而不乱,让每一位听者有益。希望各位老师在充分借鉴两位老师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合理的融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
王校长发完言后,王主任从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对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点评。首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数学集体备课的智慧,其次就某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进行了点评。比如在进行平面向量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其他知识的前后联系,如在证明三点共线的题目时,现在讲的向量是一个方法,另外还可以联系必修二讲的斜率,直线方程,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等方法,帮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更广的角度来学习向量,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向量的知识。另外要合理的应用课件,数学因其学科特点不能完全依赖教学课件,要做到课件与板书合理结合。发挥课件的优势,扩大课堂容量,让数学课堂生动形象,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板书,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印象深刻,稳固扎实。
然后两位老师分别对自己的课进行了课后反思。其实这两节课也是整个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成果,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只不过由这两位老师展示出来。刘彩艳老师觉得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更紧凑,还可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赵修喜老师认为,本节课在例四的处理上还可更细致更扎实。
最后在两位领导发言的基础上,各位老师对这两节公开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计算问题仍然是学生急待解决的问题,运算的速度与准确率仍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巨大障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应继续关注,此项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二,课件教学只能成为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特别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板书于黑板,重要的例题最好还是领学生作,将过程充分的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用课件放一下就了事,这样水过地皮湿,起不到任何作用。第三,注重集体备课,轮到哪一位老师主备,主备人要重视,另外大家也要给以帮助,集集体的智慧于一体,让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约大家的精力与时间。第四,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以讨论为主,特别是对重要题目的变式练习一定要挖深挖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识。
经过这次评课,让老师们对这两节课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交流了解了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增进了课堂教学的认识。另外更加认识到集体备课的力量与优势,让大家对今后的集体备课更加重视,更加认真的对待集体备课。
第二篇: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
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
课题:《9加几》《8加几》
年级:一年级
时间:
今天在南校听了四节课,都是关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课。四位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很充分,环节设计合理、过程衔接过渡自然,引导及时,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互动充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努力实践了生活化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理想。
下面简单说一下听课后的体会和收获:
共同的优点:
优点:
1、信息窗的使用充分,借助信息窗的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在经历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9加几、8加几的计算。
2、倡导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选择。注重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注重了算法的优化。
3、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效果好。
4、、教师的问题引领到位,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学生的学习能够及时进行评价,激励性评价较多。
5、教师的板书引领直观,富有指导性,重点突出。尤其是关于凑十法的过程的呈现,及用△代替物品来画图演示圈一圈,凑成十,直观,导向性强。
6、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及时。
7、学生的主体性强,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练习设计题型比较丰富,圈一圈、算一算,看图计算,看谁算得快,题量充分。注重了练习的趣味化、针对性,层次性。
四位老师,教学中各有特色的体会
辛老师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有序发现信息、整理信息并板书引领方面做得很好;
禹老师把凑十法编成了顺口溜,学生易记,值得学习。
侯老师和宗老师注重了引导学生对凑十法的操作体会,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内化凑十法;侯老师还注重了数学竞争情景的创设(数学城堡活动),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临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及时引导解决方面值得学习。
建议:
1、练习设计若增加解决生活化得问题,效果更好。
2、稍加强主板书的突出,导向性更强。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体会和建议,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第三篇: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评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乘加、乘减》
评课总结
评课时间: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上午第四节课。记录人:陆治星 地点:小学部办公室
参加评课人员:小学部数学组全体老师 主持人:吴安国老师(数学教研组组长)
吴安国老师:听了陆老师教学《乘加、乘减》一课,颇有收获,陆老师在课中牢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在整节课中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本课的教学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是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据列出的算式进行尝试计算,最后在实际情景图中得以验证算法,从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蒙祥军老师:利用主题图,以用引算。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式题,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以用引算。从乘加、乘减式题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
王会标老师:图式结合,以用明算理。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的验证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二,这一方法是新教材的特色,当乘加、乘减式题出现之后,无论从顺序上还是直观上学生都觉得应该先算乘法,这一算法正确吗?尽管“先乘除、后加减”是人为规定的,但规定并非想当然,得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在提倡探究、交流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大背景下,这就需要让学生进行验证。本课中,陆老师注重学生通过图式结合、心里默算来探究算理这一环节,此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探究和理解算理。
李显勇老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在鼓励和引导学生
第四篇:公开课评课
朱丽雅公开课《狼和小羊》评课记录
汪晓丹
2014/10/21 9:32:27
为了不让高人抢台词,我就先抛块砖了。朱老师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鲜明,环环相扣,由字而词,由词入句,由句到段,每个环节都有朗读指导,训练扎实有效。孩子的表现也很精彩,这也得益于朱老师所营造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个失而复得的小贴贴。总之,这是一节让我受益良多的低段语文课。谢谢朱老师!
臧莹52 2014/10/21 9:36:09
本节课,朱老师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有效的激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教师巧妙地、穿针引线般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自发、自主地走进文本,在互读、互评、互动中入情入境,课堂气氛融洽而活跃,孩子的朗读能力让人赞叹。一点思考:低段教学第一课时是否可以在字词教学上更加落实其有效性?
胡婷
2014/10/21 9:38:27
朱老师的课很有激情,老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因此学生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整堂课朗读充分,方法多样,朗读指导很到位,学生朗读很精彩。奖励笑脸这一举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课中一小插曲印象深刻,不过一开始就不收回小贴贴直接给那孩子鼓励再读一次是是不是好些。
杨文娟63 2014/10/21 9:41:33
朱老师教态亲切,与学生的互动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字词句的朗读扎实有效。疑问点:写字教学可否先让孩子观察重点字重点笔画,再统一练写?因为有的孩子拿到习字册就埋头写了,并未关注老师的指导。
赵丹
2014/10/21 9:46:21
朱老师就像一位亲切的大姐姐,课堂上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词语以闯关形式出示,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课堂上,朗读训练抓得实,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体会狼和小羊的心理感受。个人觉得字词教学较朗读指导稍显逊色。赵方方
2014/10/21 9:51:25
教师教态自然,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将字词句段的教学环节,划分为四个级别,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在板书时能把字写规范点,效果会更好!
朱丽雅
2014/10/21 9:51:34
上的不好,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字词教学一直是我的疑惑,各位有什么妙招,请不吝赐教!
方改秀
2014/10/21 9:59:52
二年级的小朋友真可爱,小朋友的老师真有爱!这是听完朱老师课后我最深刻的感受!课堂上老师始终以充满“三心”(爱心,耐心,细心)又不乏教学激情和机智的语言在启发和激励着学生,孩子们收获多多,作为听课教师的我也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但有一个小细节个人觉得是否可以商榷:“超级版”读句子环节,教师可否带领孩子找出文中狼和小羊分别说的话,狼步步紧逼,小羊辩解的语气也是一层一层递进,最终狼露出凶残本性;让孩子戴头饰扮演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孩子对狼和小羊的特点会否有较深的感受,对文本脉络是否也会有较清晰的把握呢?不当之处还请见谅(⊙o⊙)哦!
王竹45 2014/10/21 10:04:57
朱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二年级的小学生朗读功底扎实,让人惊喜。老师像一位温和的大姐姐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学,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又让孩子掌握主动权。我也情不自禁跟着朗读生字和笔画,这节课收获颇多。课堂活泼又能保持课堂纪律,向朱老师学习!
王芳 2014/10/21 10:49:38
这节课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朱老师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步步引领,对话文本,入情入境。教师较强的课堂组织驾驭能力,调动孩子们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商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时,可否用填空的形式予以辅助练说,组织语言。这堂课字词基础知识的训练感觉还不够扎实。
李天祐
2014/10/21 11:52:45
第一课时特征明显。教学设计很用心,字,词,句,段,篇,循序渐进,层次清楚。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建议用填空形式,以方便达到预期 目标,板书如果与教学内容同步会更好。整体效果不错,孩子表现也很好。
高超
2014/10/21 12:27:32
朱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通过奖励、找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角色朗读课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张世勇
2014/10/21 13:58:39
朱老师的声音很洪亮,听起来也很雅致。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假以时日,老师一定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专家。
刘春晖
2014/10/21 18:26:34
朱老师的课堂自然流畅,环节设计合理、衔接紧密;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鼓励学生,整堂课学生表现动静皆宜、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同时,教师还能关注到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比如那个“‘找碴儿’失败”的孩子,老师还能再次找他来读,并及时送还奖品,由此体现出指导学生的层次性。唯字词一块侧重于读而训练不足,是否可以结合理解意思、找近义词、造句等方式来加强训练呢?
第五篇:公开课评课稿
市级英语课题公开课评课稿
课题负责人:方辉
这次我听了余井恒老师的公开课,结合所听的课,谈一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望给予指正。整堂课下来,我认为值得推介的有如下几点:
1. 教师的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对课堂的顺利进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余老师以他独特的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整堂课下来我们都体会到了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
2. 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本课教师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以一首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 If you are happy.来导入整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 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中所提到关于条件状语从句,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在这方面,余老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像Guess games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
4.余老师本身的基本功扎实,英语口语流利,能使用多种教学工具来辅导整个教学过程,课件做的十分到位。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基础的语言形式训练上提升交际品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愿望和机会,使交际具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但这节课也有其值得探讨的之处:
1、在学生分小组竞赛时采用举手的形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时间的浪费,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并无帮助,只是训练了学生的反映能力。
2、在听力训练中,听力时间较少,学生较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