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公开课评课
简评区公开课《背影》
2011年10月27日下午在钟楼实验中学钟楼区语文教研室组织了协进组活动,由唐茂英、李海鸿、刘薇分别执教了《济南的冬天》、《甜甜的泥土》、《背影》。
本人就刘薇执教的《背影》发表一些看法,以便进一步交流,服务于现实的教学活动。
首先从教学内容来看,反思一下《背影》教得是否对、全、透。教者似乎有两个教学内容:
1、抓住“背影”这一线索,梳理全文基本内容,并且进一步抓住“最不能忘怀的背影”和“人物矛盾处”来体会父子情深;
2、体会生活中的深情。
从思维角度来审视教学内容,大家不难发现教者未从写法角度去设计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不够全;但就已教的内容而言,教者先设计了“听读课文,找出文中写了几次背影,用‘-------时(中)的背影’来概括”的板块,然后又设计“哪一次的背影是文中的‘我’最不能忘记的?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和“请结合课文,找出这样的矛盾并说说其对表现父子情深的作用吗?”两个板块,最后又设计了“请选择生活中难以忘怀的背影、眼神„„写一写”联系现实的板块,文本内容的把握由浅到深,由文本到现实生活,文本的把握是准确而透彻的,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经过这课的学习,学生的阅读能力、感受生活的能力以及感恩亲情的思想觉悟都会有所提高。
以上从总体设计来看,还可从细节来看。教者在第二板块的教学中,得出了父亲的背影是“努力、艰难、蹒跚、沉重”感悟,这是对的,但始终未得出“惨淡”的背影的感悟,父亲在当时家中已负债,又下岗,但仍不忘关爱我,这也是我目睹父亲艰难买橘子多次流泪的主要原因,这个地方教者体会得不够透彻。其次,从教学效果来看,本人还有三点意见提出来,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1、两次总结不够,即“怎样的背影”以及“人物矛盾处”应该有体现逻辑思维分类梳理,让学生好记、好理解;
2、朗读得不够;
3、联系生活板块,因为课文选材层层铺垫,因此,让学生选人物在艰难处境时真情来写,或许更切合文章,而且更感人。总而言之,教者的教态、口语表达、普通话、板书、语态语调、应变能力、引导能力„„都让人感到不虚此行,后生可畏。
第二篇:公开课评课
朱丽雅公开课《狼和小羊》评课记录
汪晓丹
2014/10/21 9:32:27
为了不让高人抢台词,我就先抛块砖了。朱老师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鲜明,环环相扣,由字而词,由词入句,由句到段,每个环节都有朗读指导,训练扎实有效。孩子的表现也很精彩,这也得益于朱老师所营造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个失而复得的小贴贴。总之,这是一节让我受益良多的低段语文课。谢谢朱老师!
臧莹52 2014/10/21 9:36:09
本节课,朱老师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有效的激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在教师巧妙地、穿针引线般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自发、自主地走进文本,在互读、互评、互动中入情入境,课堂气氛融洽而活跃,孩子的朗读能力让人赞叹。一点思考:低段教学第一课时是否可以在字词教学上更加落实其有效性?
胡婷
2014/10/21 9:38:27
朱老师的课很有激情,老师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因此学生积极性高涨,兴趣浓厚。整堂课朗读充分,方法多样,朗读指导很到位,学生朗读很精彩。奖励笑脸这一举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课中一小插曲印象深刻,不过一开始就不收回小贴贴直接给那孩子鼓励再读一次是是不是好些。
杨文娟63 2014/10/21 9:41:33
朱老师教态亲切,与学生的互动充分,教学思路清晰,层层深入,字词句的朗读扎实有效。疑问点:写字教学可否先让孩子观察重点字重点笔画,再统一练写?因为有的孩子拿到习字册就埋头写了,并未关注老师的指导。
赵丹
2014/10/21 9:46:21
朱老师就像一位亲切的大姐姐,课堂上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词语以闯关形式出示,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课堂上,朗读训练抓得实,善于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读好狼和小羊的对话,体会狼和小羊的心理感受。个人觉得字词教学较朗读指导稍显逊色。赵方方
2014/10/21 9:51:25
教师教态自然,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将字词句段的教学环节,划分为四个级别,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老师在板书时能把字写规范点,效果会更好!
朱丽雅
2014/10/21 9:51:34
上的不好,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字词教学一直是我的疑惑,各位有什么妙招,请不吝赐教!
方改秀
2014/10/21 9:59:52
二年级的小朋友真可爱,小朋友的老师真有爱!这是听完朱老师课后我最深刻的感受!课堂上老师始终以充满“三心”(爱心,耐心,细心)又不乏教学激情和机智的语言在启发和激励着学生,孩子们收获多多,作为听课教师的我也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但有一个小细节个人觉得是否可以商榷:“超级版”读句子环节,教师可否带领孩子找出文中狼和小羊分别说的话,狼步步紧逼,小羊辩解的语气也是一层一层递进,最终狼露出凶残本性;让孩子戴头饰扮演角色进行朗读。这样孩子对狼和小羊的特点会否有较深的感受,对文本脉络是否也会有较清晰的把握呢?不当之处还请见谅(⊙o⊙)哦!
王竹45 2014/10/21 10:04:57
朱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二年级的小学生朗读功底扎实,让人惊喜。老师像一位温和的大姐姐带领学生一起读,一起学,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激发学习兴趣又让孩子掌握主动权。我也情不自禁跟着朗读生字和笔画,这节课收获颇多。课堂活泼又能保持课堂纪律,向朱老师学习!
王芳 2014/10/21 10:49:38
这节课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朱老师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步步引领,对话文本,入情入境。教师较强的课堂组织驾驭能力,调动孩子们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商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时,可否用填空的形式予以辅助练说,组织语言。这堂课字词基础知识的训练感觉还不够扎实。
李天祐
2014/10/21 11:52:45
第一课时特征明显。教学设计很用心,字,词,句,段,篇,循序渐进,层次清楚。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建议用填空形式,以方便达到预期 目标,板书如果与教学内容同步会更好。整体效果不错,孩子表现也很好。
高超
2014/10/21 12:27:32
朱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通过奖励、找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角色朗读课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张世勇
2014/10/21 13:58:39
朱老师的声音很洪亮,听起来也很雅致。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假以时日,老师一定会成为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专家。
刘春晖
2014/10/21 18:26:34
朱老师的课堂自然流畅,环节设计合理、衔接紧密;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鼓励学生,整堂课学生表现动静皆宜、参与度高、参与面广;同时,教师还能关注到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的进步,比如那个“‘找碴儿’失败”的孩子,老师还能再次找他来读,并及时送还奖品,由此体现出指导学生的层次性。唯字词一块侧重于读而训练不足,是否可以结合理解意思、找近义词、造句等方式来加强训练呢?
第三篇:公开课评课稿
市级英语课题公开课评课稿
课题负责人:方辉
这次我听了余井恒老师的公开课,结合所听的课,谈一点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望给予指正。整堂课下来,我认为值得推介的有如下几点:
1. 教师的对教学充满热情,积极调动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相互作用和同学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课堂人际关系的主要方面。从这里可以看出师生关系对课堂的顺利进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余老师以他独特的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整堂课下来我们都体会到了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
2. 导入部分新颖自然,易让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起着“引子”的作用。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可以抓住学生、控制课堂,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本课教师没有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出今天所讲的主题,而是以一首学生熟悉的英语歌曲 If you are happy.来导入整堂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 教学思路清晰,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中所提到关于条件状语从句,教师必须善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这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体验。在这方面,余老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像Guess games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
4.余老师本身的基本功扎实,英语口语流利,能使用多种教学工具来辅导整个教学过程,课件做的十分到位。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在基础的语言形式训练上提升交际品位,为学生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产生交际的愿望和机会,使交际具有实际内容和实际意义。
但这节课也有其值得探讨的之处:
1、在学生分小组竞赛时采用举手的形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时间的浪费,对学生的听力能力的提高并无帮助,只是训练了学生的反映能力。
2、在听力训练中,听力时间较少,学生较吃力。
第四篇:体育公开课评课稿
体育公开课评课稿
上课教师:jdl 授课班级:初一男体 授课时间:2013.11.28 科
目:体
育
授课内容:技巧(远撑前滚翻);折返跑(障碍跑)评课教师:lf 学科意见:
一、教材处理:主辅教材搭配合理,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符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
二、教学组织、教法:
1.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科学合理,整体比较流畅。场地器材利用、学生的组织调动以及运动负荷安排比较合理。技巧(前滚翻)是一个技术性比较强的教材。从教材的性质来看,是十分枯燥、单
一、重复的,而且多数学生对它都不感兴趣的,但这节课从‘趣味’入手,比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但前面诱导(辅助练习)的时间占整节课的比例有点多,导致主体内容时间有点紧张。
2.教学技巧和授课能力:动作示范比较规范;动作要领讲解、口令运用基本合理;难点把握较好,能比较有效的利用导入和表扬强化激发学生练习兴趣;但纠错的照顾面不够广,分组练习要求不够明确、具体,部分练习手段还需不断改进。3.学生主体作用:整节课能比较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前滚翻的的利用纸片分层练习以及前滚翻与障碍跑的结合练习比较好的巩固和强化了教材内容。但在具体细节处理方面还有待改进。4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教师从一开始的热身准备活动就参与进学生的练习中,比较好的与学生融和在一起,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5.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基本合理。
二、总体评价:作为年轻教师,这节课虽然还有几点不足之处,但亮点比较明显,教学过程设计流畅,组织教法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能得到比较好的体现,达到了预期效果。课前准备充分,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能力比较强。但教材细节的处理、课堂应变能力还有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
第五篇:初中英语公开课评课材料
评课材料
吴双老师这堂课,我认为是一堂既有创新性,又有效,还有许多亮点的课。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感受。首先创新性体现在课堂结构上。
(1)这堂课吴老师设计导入环节很巧妙。吴老师先让同学们唱歌,再呈现句子“We were singing when the class began.”她利用刚刚课堂上发生的动作,导入了本课的主题:过去进行时,同时也让同学们切实体会到这个时态的意义。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思维,同时将要教学的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呈现,“一举而多得”。
(2)课堂的讲解是适时的,适度的,多角度的,也是实效的,改进了传统“满堂灌,满堂做题”的教法,既在关键时刻答疑解惑,对学生的语法学习起到了点拨的作用,又创设起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口语交际之中。通过这种设计,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3)学生练习的对象进行了有意的变化。由A对B,再到A对C,再到A对D,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和同桌练习的局限性,产生“信息差”,体现了“换换座位,聊天更快乐”的创新教学精神。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练习的新鲜感,也给了学生纠正自己以前的错误,重新投入到口语练习中的机会。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其次,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几处,体现在创新的课堂活动设计上。(4)第一是令人眼前一亮的Guessing Game ,呈现几张只露出一半的运动的图片,配上不同的过去时间状语,让学生通过提问来猜测什么动作,以达到练习过去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的目的。这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谓是“构思巧妙,效果明显”。
(5)还有一个我非常喜欢,也是很佩服吴老师的环节,就是在播放一段学生在午休时真实活动的视频之后,创设的一个适合练习特殊疑问句的情境,问学生:“What were the students doing from 12:00 to 12:30 ?”让同学们通过回忆视频中的动作来练习对话。这一活动是指导学生何时应用所学习的语法,恰如其分,水到渠成,效果非常好。总之,我觉得这堂课不论从课堂设计到课堂实际,从教师教学方法到学生学习方式,都令人耳目一新,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对我的启发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