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进三同结穷亲”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结穷亲”心得体会
按照县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及我校的安排,来到远觉镇白家寺村参加了“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农村的朴实民风,农户的热情款待,大山深处泥土的芳香,都让我深深眷恋,也让我体会颇多。体会之一:基层百姓的艰辛。我到远觉镇白家寺村进行了对接,我帮扶的对象是白家寺村村民唐诗富,家住远觉镇偏远的白家寺村。家里有一个上年迈多病的母亲,体弱的妻子以及2个女儿,家庭负担较重。当我来到他家后,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家中房屋破旧不堪,灶台、床和一些生活用具都已陈旧破烂,此情此景,令人悲怆。通过与他们深层次的交流沟通,深感他们在交通不便,山高路险的艰苦环境中,生产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夫妻俩互敬互爱,孝敬公婆,善待子女,共同劳作,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唐诗富间做一些临工活儿,以增加微薄的收入,由于特殊原因,大女儿已辍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基层百姓的艰辛。我在唐诗富家,为唐诗富一家出谋划策,鉴于唐诗富年轻气盛,我建议他学点手艺,外出打工,家里面的生活由妻子来料理,同时,我主动和当地政府联系,反映唐诗富一家的情况,向政府积极争取救助。
体会之二:群众的心里是亮堂的。在与他们一家人的交谈中,他们多次谈到了党和国家近几年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看来党的惠农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是认可的,一餐饭的功夫,他们一家人不止一次异口同声地说:还是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啊!
体会之三:群众是朴实无华的。来到农家后,帮老奶奶一起打扫院坝,烧柴火,虽然显得有些笨拙,但老奶奶却露出非常满意的笑容。她说:你们是“上头”来的大干部,能这样近距离跟我们老百姓拉家常,我们心里觉得踏实。老人家的感慨之语,朴实而又深邃,我深知这句话的份量,老百姓看重的并不是我们是否做得来农活,也并不期望我们能为他们做多少事,他们在乎的是干部能时常来到他们中间,和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在农村,在基层,干部就是政府,干部就是党,群众信服的是那些一心为民,办事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这个要求虽然不高,但要真正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第二篇:“三进三同”“结穷亲”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结穷亲”心得体会
奉节残联副理事长 霍长喜
“三进三同”结穷亲”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一个创举,对于密切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磨炼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丰富工作经验,以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坚持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朋友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与基层群众共同生活、热情交谈、共同劳作、共谋发展思路,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村情民情的了解,丰富了基层工作经验,提升了思想政治素质,拓宽了工作视野,找到了工作方向。这次的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对我而言收获颇丰。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宗旨意识得到强化,增进了与农村群众的感情
带着感情下乡首先是从适应新的生活习惯做起。虽然在乡镇工作多年,打小也在农村长大,自认为对基层经验比较丰富,对坚持用农家筷、吃农家饭、盖农家被,尊重农户的生活习惯,不在话下,但参加工作后,大部分时间均在单位忙于应酬日常事务,对农村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淡忘,通过这次的“三进三同”教育实践活动,又一次拉近了我与农民兄弟之间的距离。在平常的生活和劳动中他们自然而然敞开心扉、打开话匣把我当成了自己人。让我做到了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磨练了坚强意志,培养了优良作风
村社干部是最基层的干部,他们最朴实,也最辛苦。所谓“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既要承担产业发展、计划生育、合作医疗、调解纠纷等经常性工作,每一样新政策出台后,在乡镇开完会,还要召开各种会议传达政策到家喻户晓,体力上的劳累自不待言,遇到不了解情况、态度不好的群众埋怨怪罪,心里头的辛酸只有自己默默吞咽。通过与村社干部召开“夜晚座谈会”,更大限度地了解了农村工作的艰苦,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反躬自省,作为一名残联机关干部,经常以业务工作太重为由,不经常到村到社到户了解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感受胜于说教,农村群众和基层干部身上的优良传统和品格深深地教育了我。求真务实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只有真心贴近群众,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生活语言,才能不断提高同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群众声音,保持与群众进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才能找准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方法途径,做到真正取信于民。
三、丰富了工作经验,深化了对基层群众的认识
无论在与农民群众摆谈中,还是在与村干部交流中,我都深刻感受到他们改变落后状况,谋求快速发展的强烈愿望。但我也实实在在地体察到科学发展的观念要农村落到实处亦非易事。与发展经济的迫切要求不相匹配,农民群众和乡村干部对诸如村规划等社会性事务却缺乏应有的热情。要作一名真正为群众办事情、谋福利、求发展的党员干部,不仅要有服务群众的真实情感,而且应当具备开展工作的较强能力,不仅要有奉献群众的满腔热情,而且应当掌握指导工作的理论武器。
“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不仅为我提供了不忘根本,紧密联系广大群众,深刻进行自我反思的好机会,而且也为我创造了以人民群众为师为友,增强切身感受,接受基层实践锻炼的好平台。我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动力,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不断提高能力,真抓实干,为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石黄镇党建经济民生工作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三进三同结穷亲总结
“三进三同”“结穷亲”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要求,我镇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以增进群众
感情、历练干部作风、了解基层实际、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机关工作为目标,积极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较好增进了群众感情、历练了干部作风、了解到了基层实际、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现将我镇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一)全面推进“三进三同”,解民意,促和谐。一是领导重视,营造氛围。我镇紧扣“深入农村、走进农户、锻炼党性、历练作风”的活动主题,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彭文树任组长的“三进三同”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接访群众、重点走访困难群众、办理反馈重点问题制度,并制定详尽的“三进三同”计划,召开专门的会议进行部署,确定了活动时间、帮扶对象和具体措施,为活动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主要领导带头走进农户家中,耐心地
倾听了村民的心声,了解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包括困难和问题的产生的原因、贫困程度、要求达到的目标等,把握农村真实现状,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积累原始材料以及提供决策参考。处级领导干部每人撰写了一篇党性分析材料和调研报告,通过调研,镇党委、政府深刻体会到我镇各村普遍存在的饮水难、用电难、就医难、养老难等突出问题,并通过改善方式举措,积极解决影响民生的困难问题。三是创新方法,统筹兼顾。将“三进三同”活动与创先争优、大下访、结穷亲等活动紧密结合,将“三进
三同”活动与宣传中央、市、县的各种惠农政策,重大会议精神结合,不断创新方法,统筹兼顾,提高效率。通过调研,镇党委、政府深刻体会到我镇各村普遍存在的就医难、上学难、出门难、养老难、务工难等突出问题。
(二)全面开展“结穷亲”,解民忧,促发展。一是普遍结对,督促落实。按照“4321”要求,组织全镇机关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一对
一、多对一“结穷亲”开展“8送8帮”,共计联系了 110户穷亲。二是双管齐下,访贫问苦。我镇通过开展“端午——粽子情深”、“月饼送到亲人家”、“我在亲戚家过国庆”等活动,督促机关干部职工利用节假和休息时间进村入户,看望慰问困难户。机关干部在送去帮扶物资的同时,与贫困户共同探讨导致他们贫困的原因,为贫困户理清脱贫致富的思路,绞尽脑汁出谋划策,鼓励他们鼓足干劲,创收致富。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党性。单纯的听汇报、看材料,所得到的一些情况与深入实践的认知有相当的出入,只有通过实地考察,深入调研,才能了解并解决群众最现实、最迫切、最渴望的事情,才能在深入实践过程中锤炼党性,切实改变工作作风。我镇开展“结穷亲”活动以来共收集到了社情民意100多条,主动化解矛盾纠纷40余次,送去了帮扶物资折合4.68万元。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年来,镇“三进三同”“结穷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断锻炼了机关干部的党性,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的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机关干部主观能动性低,积极性不高。由于开展“三进三同”“结穷亲”与机关干部自身利益不挂钩,甚
至损害了个人利益,导致部分机关干部忽视“三进三同”“结穷亲”,进村入社走马观花,即使了解到了村民的难解难题,也没有耐心去解释,更不去下功夫去解决矛盾纠纷,将“三进三同”“结穷亲”形式化,难以实现和达到“三进三同”活动开展的根本要求。二是多数干部宣传不深、工作重点不突出。多数干部下村以后,就只是单纯的看望慰问群众,没有好好的和群众交流联系,多了解村情社情,没有把村(社)专业大户的致富之法详细地宣讲给贫困户,共同探讨致富之策,没能很好的宣传中央、市、县、镇的各项惠农政策,没能很好的完成“三带”的要求,也就没有实现好的帮扶效果。三是宣传力度不足,活动氛围不够浓厚。尽管我镇已通过报纸、宣传单、年画等多种方式宣传“三项活动”,但是力度仍然不足,为营造干部广泛参与、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使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三、拟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镇决定统一全镇干部思想、提高全镇干部认识、增添有效措施、增强督查考核的力度,进一步搞好“三进三同”“结穷亲”。一是强化领导,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全镇各级干部在民调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将多次召开机关干部责任落实会、村社干部宣传再动员会,再次动员、再次宣传。镇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转变作风、不当“二传手”,带领所联系村居委驻村干部深入实地开展活动,用好的形象带好全镇各级干部,提高全镇各级干部抓“三进三同”“结穷亲”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强化宣传,增进了解,提高群众对“三进三同”“结穷亲”的知晓率和认知度。我们将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提高群众对“三进三同”“结穷亲”的认知度,即:利用赶场天开展一次大型宣传活动,以展板、宣
传单、口头讲解等形式进行宣传;出动一次宣传车,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为期一周的宣传活动;通过查漏补缺,再次悬挂一批宣传标语;动员镇村社干部,在全镇范围内分别开展一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走访活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筹措资金,千方百计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的问题。三是强化纪律,加强考核,增强全镇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我们将把“三进三同”“结穷亲”落实情况作为干部评先评优先及今年镇对村、镇对机关部门干部的年终考核,严格逗硬,增强全镇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
第四篇:“三进三同”、“结穷亲”心得体会
“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心得体会
第一人民法庭 江再平
随着“三进三同”“结穷亲”红的在全县深入的开展,我们一同涌入这“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的浪潮中,我深入我们的穷亲家中“同吃、同住、同老动,”他家有家庭人口四人,居住120平方住房,靠养殖生活。通过三项活动,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密切联系群众
记得胡锦涛总书记讲过“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觉得“三项活动”的开展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群众的需要,更是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更要珍惜这次机会,通过进基层,“进农村,结穷亲”等方式,深入到我们的大家庭中,去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去帮助解决。只有这样,相信众人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我们的群众就得到了依靠,党的执政地位就得到了巩固。
二、“三进三同”使得干部群众互帮互助,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在和贫困户谈话过程中我问“这样的制度好不好,你们认为政府这样做怎么样?”他们回答说“好,就像六十七十年代知青下乡那种感觉。”在以前,我认为农户的经济情况很差,实质不是这样,有的农家的经济收入比一些干部都要好,有的农家的经济收入一般,有的则比较差。通过这样的了解,对今年农村的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样,农家对我们带去的政策和知识、状况有了了解,这样,使得干部与农合融合一体,在思想上互通,社会就更加和谐了。
三、“三项活动”有利于干部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给城市经济生活带来了许多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了不少不利的因素,使得某些干部华天酒地、忘乎所以,造成部分干部的素质下降,通过“三项活动”让这些干部亲身体验农村的生活,我们作为一名法官,这“三项活动”的开展是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使命。这既有利于我们自身素质的提升,还有利于基层单位开展工作。
四、“三项活动”要有条不紊的开展
干部有自己的工作要做,这样的活动要开展得适度。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不断的提高,产生的纠纷就不断增加,我们要边工作边学习,否则会造成干部的心中不满和农户不理。
以上几点是本人结合实际的亲身体会。总而言之,区委、区政府开展的三项活动能增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农民朋友和广大干部群总互帮互助,真正实现改善民生,科学发展。
第五篇:2010年“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心得体会
2010年3月27日至4月2日,彭亮、陈善学、覃国忠、粟永红4位同志组成小组,到xx县安坪乡三沱、新铺两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三沱、新铺两村隶属于xx县安坪乡,距县城23公里左右,两村后靠安置移民2042人,其中三沱村移民1361人、新铺村移民681人。两村地势北临长江、南接高山,东西沿长江展开,人均耕地不足1亩,有的不足5分地,以山地为主,坡度基本在25度以上,且全是旱地,人均年纯收入4400元。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低中山地区几乎全是种植脐橙,家庭副业以养殖为主;高山区域以烤烟、玉米种植为主。两村只有一个季节性用工量为60-70人的脐橙打蜡、包装合作社和一个用工不到20人的家庭作坊式豆筋厂。
小组采取了进农户吃住、慰问贫困户、看望“穷亲戚”、走访移民群众、召开干部和群众座谈会、参加田间劳动等多种形式,了解社情、民情、民意。共对接“穷亲”5户,慰问危困群众2户,组织镇村干部座谈会1次、村民代表座谈会1次,参加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人数在35人以上。通过“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进一步了解了“三农”的现状和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情况,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加强了党性锻炼。
一、主要收获
(一)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在活动中,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农村广大老百姓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惠民政策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党在农村有着坚实的执政基础。这使我们坚定了对党崇高事业的信念,坚定了对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信心。
(二)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小组成员在农村与移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交心谈心,嘘寒问暖,了解移民的生产、生活及移民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针对移民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他们提出脱贫致富的建议,得到移民的高度赞扬。移民群众认为这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共产党的干部真好”,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三)进一步了解了社情民意。通过几次座谈会,初步了解到这两个村存在“饮水难、出行难” 和产业空虚、创业艰难的问题,以及迫切要求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的愿望。经与xx县移民部门协商,争取在后期扶持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基本判断
小组人员通过调查走访,座谈讨论,综合分析,初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判断:
(一)“农业、农村、农民”得到全面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农村面貌明显改变,农民生活逐步提高。两村农业已从过去种植低产值的粮食作物,过度到低中山以脐橙为主业的特色农业,脐橙品种不断更新,管理技术不断提高。高山地区开始发展中药材种植、烤烟生产和养牛养羊相结合的种养殖业。两村修建了一条硬化的两车道水泥公路,建立了村级卫生服务室、文化活动中心,用上了自来水,电力、通信达到了全覆盖,学校设施完善,义务教育实行免费,公路沿线家家户户人行道路都已硬化或正在硬化,说明农民享受政府公共服务在不断完善。农民除极个别仍住在土墙房屋外,大多数住上了楼房,有的外墙还贴上了漂亮的瓷砖,家家户户都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移民人均年收入超过当地村民平均收入。
(二)农村社会基本稳定。一方面村社的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体系完善,执政能力较强,党群干群关系融洽,确保了社会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移民群众对党的惠农政策心存感激,他们说:“现在政策好哇,几千年谁能让农民种地不缴粮、不纳税、不提成、还给补助?只有共产党做到了!我们自己也要努力把生产生活搞好,才能对得起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爱”。近几年来,两村未发生移民集访、非正常上访事件。
(三)移民致富愿望强烈。我们在走访和座谈中了解到移民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现状,有着强烈脱贫致富的愿望。他们在经营好自己土地的基础上,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或者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读书致富上,或者是谋划开个农家乐、办个加工厂、探寻林下经济模式等。有的有强烈的创业愿望,想方设法找项目、找资金,计划自己办企业。
(四)移民普遍致富任重道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移民搬迁,两村的经济社会有了较大发展,道路、交通、通信、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移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是,一些因素仍然制约着两村的发展。
一是基础薄弱。两村土地坡度大、土层薄、肥力差、不耐旱,因投入不足,土地整治较差,灌溉设施不足。虽然地接长江,但因长江地势低无法自然用于灌溉,灌溉水源缺乏。受三峡水库175米蓄水放水影响,出现较大范围滑坡现象。特别是新铺村主要人口几乎集中在大滑坡体上。两村除一条过境公路外,境内车道少,路况差,村道通畅困难。
二是人口素质低。两村劳动力人群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足5%,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仍占相当比重,仍有适龄儿童因家庭非经济原因而失学的情况。
三是贫富差距大。移民温饱问题虽已解决,特别是能够享受到每人每月50元补贴的移民,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普遍致富、全面小康困难重重。由于土地质量、人口变动与土地承包、个人能力和疾病、学费负担等原因,两村内部贫富差距较为明显。有的移民因懂技术善管理,已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而有的移民因疾病、生产技能缺乏等多种原因,仍然较为贫困。
三、几点认识
几天的“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使我们既看到了农村好的一面,也看到了落后的一面。有以下几方面初浅认识:
(一)既要注重“风貌建设”,又要注重功能完善。两村都是县政府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也是县级有关部门联系的定点扶贫村,有关部门花费了上千万元资金对公路沿线的民房进行风貌改造,统一将房屋刷白漆、并将屋顶装饰为“徽式”建筑式样,可谓面貌一新。可是两村急需整治的灌溉水源、水渠管道、蓄水池却没有资金,村干部、村民也多次向上反映,都没有结果。由于两村土层极薄,农业均以脐橙为主,解决灌溉水源对两村农业的进一步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按三沱村支书的话说“只要解决了灌溉问题,万元增收他们自己就能做到”。因此,我们认为完善灌溉水源比“风貌建设”更为急迫。
(二)既要注重建设,又要注重管理。两村至关重要的灌溉水源设施,不是没有投资建设过,县水利局和有关部门分别投资几百万元建成过两次,而现在几乎全部瘫痪,根本无法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设质量不高,管理不善,导致水管等设备被盗,设施从来不维修、不更换。这反映出基层往往注重投入资金建设,但工程质量把关不严,尤其是对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和设备维护重视不够,致使有的农村基础设施年年都在建设,年年都不能满足需要。因此,既要各方筹集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又要管里好已建好的基础设施。
(三)既要重视发展生产,又要重视市场营销。现在政府在鼓励、引导农民农村发展生产方面往往下功夫较多,但在产品市场方面重视不够。如奉节脐橙口感好、总产量大,可是脐橙除鲜果在销售外没有其他渠道,果农在等人来收购,09年收购均价在每斤0.9元左右,相当便宜。当地一户从事脐橙包装的个体户非常无奈地说,他曾经试图在北京、武汉等地直接销售口感极好地奉节脐橙,但因为奉节脐橙在全国的知名度远不如xx姊归、xx赣南的脐橙,人家不认可,销售极为困难。其他养殖业也是如此,如果家家都养鸡鸭,移民群众担心的不是养的问题,而是愁没销路。如果我们只要求或引导农民去扩大生产,而不考虑市场问题,到时候是有产量无产值,有产出无收入。因此,政府引导农民在着眼于增产的同时更应着眼于增收,要将开发市场放在突出位置。
(四)既要大力招商引资,又要鼓励自主创业。重庆库区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受自然条件限制耕种方式单一,依靠发展农业解决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库区农民普遍致富,必须走农业产业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为此,政府必须大力招商引资,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化的问题,解决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库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打工挣钱增加收入的问题。在开展招商引资的同时,要鼓励和帮助移民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培训,转变他们的观念,教给他们创业的方法。同时,给予他们技术支持,出台金融政策扶持。
(五)既要帮助移民立足当地致富,又要引导移民走出库区发展。移民发展本地经济增产增收,剩余劳动力通过务工增加收入,是移民安稳致富的根本途径。但是,从长远看,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移民走出库区发展。通过教育和培训,在普遍提高移民人口素质的基础上,增强就业技能,在库区外实现稳定就业,提高创业本领,在库区外实现发家致富。使移民自愿在库区外安家立业,实现永久转移,缓解库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库区承载力,实现库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