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位基层干部的工作心得:既要“人情世故”,更要“坚定原则”
一位基层干部的工作心得:既要“人情世故”,更要“坚定原则”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务员必读
乡镇是行政层级的末端,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我有幸做为一名乡镇干部,工作十年来和广大群众的打交道中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现与万千基层干部一起分享。干工作既要“人情世故”,更要“坚定原则”。
基层干部身在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所以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任就落在你我身上。更何况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求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名干部,就要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要是一位先锋。我们不仅有干部身份,更要有群众底色。放下官架子,摆正身段子,在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上多下功夫,既要“人情世故”,更要“坚定原则”:我认为“人情世故”是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前提,它能让生活和工作融合,那就是要把群众的生老病痛看在眼、记在心,寻找时机多关怀、送温暖,自然而然群众就会把你看成自己人甚至是亲人。于是我就和群众互动,碰到问题一起来出谋划策,就会让困难越来越少、阻力越来越弱,使得政策到位、工作落实、任务完成变得轻松容易起来。但个别群众在只为个人利益考虑时也会靠近你、拉拢你,甚至收买你,要你给予照顾时,一定要会划清原则和人情的界线,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绝不让一寸、后退半步。那么你我就会得到群众信任、获得群众点赞。干工作既要“苦口婆心”,更要“甜嘴公心”。
群众是个大群体,各式各样的人从事各行各业,怀着各自的需求要让你我去服务;群众整体的素质还是参差不齐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接受能力比较差的事实要让你我去化解。过去的“苦口婆心”工作方式和耐心不能抛弃,现在的“甜嘴公心”工作技巧和爱心更要流行。“甜嘴”是沟通时扫除障碍的利器,正如“良言一句如春风,吹进人心化坚冰”。我一是主动和群众打招呼,把群众看成自己的亲人来称呼,先尊重群众必得群众尊敬;二是把生硬的政策尽量的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出来,做到入乡随俗、如蜜如饯的语气很重要,往往事半功倍。
但“甜嘴”如离开了“公心”这个基础,群众就会评价为“口蜜腹剑”,反污了个人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一直秉持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来涵养或调整出自己的好心态:“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比比下岗职人和农民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狄更斯曾言: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只要拥有一颗小小的“公心”,那么任何困难都会给你我让步。干工作既要“多面手”,更要“专一招”。
上面千条线,你我就要是个“多面手”,争取做个“全科干部”。几十年来我们乡镇的核心工作是计划生育和社会维稳,到现在重心转移到了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工作政策性越来越强,工作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这些事实和形势压迫你我“学习上要不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同时,下面一根针,你我要“专一招”,争取做个“专武干部”。“ 专一招”专在“实”字上。千忙万忙,不抓落实都是瞎忙;千条万条,不去落实都是“白条”。所以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在“抓落实”和“善落实”上用“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坚韧及专注去重实际、讲实话、做实事、求实效、得实绩,让工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群众的评判。
干工作既要“问题意识”,更要“过程哲学”。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在为人民服务中要有“问题意识”,更要“过程哲学”:农保地红线和农村宅基地需求、农村医疗合作与农村医疗资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农村养老服务、农村开发和利用等等的问题,不仅需要你我正确的去面对和思考,更要去正确的引导群众: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我们固然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也不能期望万年之事、朝夕解决。
如山西右玉十八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一个目标,让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就是“过程哲学”的最好注解。但个别干部只求政绩,恨不得什么问题都在他手中解决,开空头支票、喊夸张口号、求“一招灵”的万能良药,做起秀来是“短、平、快”,污了党员形象、害了地方发展、坏了国家建设。我直面问题,做一分是一分、做一寸是一寸,今天变一点,明天再变一点,持续地进步,让群众看到和感到发展还是大有希望的。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我工作十年,调过四个乡镇,干过后勤、社会综合治理、司法、信访、禁毒、计生、人民武装等工作,这些经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自己,让我也获得过市级和县级的一些荣誉。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所以我还会一边工作一边总结,时刻鞭策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努力用好心态、好思维、好眼光、好身手在基层的大舞台上继续做点实事、发点热光。合作QQ:76596382
第二篇:基层干部“四既要”“四更要"
基层干部身在基层一线,直接面对群众,所以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任就落在你我身上。党的群众路线就要求我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名干部,就要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就要是一位先锋。我们不仅有干部身份,更要有群众底色。放下官架子,摆正身段子,在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上多下功夫,既要“人情世故”,更要“坚定原则”。
我认为“人情世故”是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前提,它能让生活和工作融合,那就是要把群众的生老病痛看在眼、记在心,寻找时机多关怀、送温暖,自然而然群众就会把你看成自己人甚至是亲人。
于是我就和群众互动,碰到问题一起出谋划策,就会让困难越来越少、阻力越来越弱,使得政策到位、工作落实、任务完成变得轻松容易起来。但个别群众在只为个人利益考虑时也会靠近你、拉拢你,甚至收买你,要你给予照顾时,一定要会划清原则和人情的界线,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绝不让一寸、后退半步。那么你我就会得到群众信任、获得群众点赞。
体会二:干工作既要“苦口婆心”,更要“甜嘴公心”
群众是个大群体,各式各样的人从事各行各业,怀着各自的需求要让你我去服务,过去的“苦口婆心”工作方式和耐心不能抛弃,现在的“甜嘴公心”工作技巧和爱心更要流行。“甜嘴”是沟通时扫除障碍的利器,正如“良言一句如春风,吹进人心化坚冰”。一是主动和群众打招呼,把群众看成自己的亲人来称呼,先尊重群众;二是把生硬的政策尽量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出来,做到入乡随俗,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但“甜嘴”如离开了“公心”这个基础,群众就会评价为“口蜜腹剑”,反污了个人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一直秉持为民为公的理想信念来涵养或调整出自己的好心态:“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比比下岗职人和农民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狄更斯曾言: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只要拥有一颗小小的“公心”,那么任何困难都会给你我让步。
体会三:干工作既要“多面手”,更要“专一招”
上面千条线,你我就要是个“多面手”,争取做个“全科干部”。几十年来我们乡镇的核心工作是计划生育和社会维稳,到现在重心转移到了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工作政策性越来越强,工作对象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这些事实和形势压迫你我“学习上要不知足,工作上要知不足”。同时,下面一根针,你我要“专一招”,争取做个“专武干部”。“专一招”专在“实”字上。千忙万忙,不抓落实都是瞎忙;千条万条,不去落实都是“白条”。所以在“抓落实”和“善落实”上用“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坚韧及专注去重实际、讲实话、做实事、求实效、得实绩,让工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群众的评判。
体会四:干工作既要“问题意识”,更要“过程哲学”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在为人民服务中要有“问题意识”,更要“过程哲学”:农保地红线和农村宅基地需求、农村医疗合作与农村医疗资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农村养老服务、农村开发和利用等等的问题,不仅需要你我正确的去面对和思考,更要去正确的引导群众:历史无非就是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也无非是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我们固然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但也不能期望万年之事朝夕解决。
如山西右玉十八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一个目标,让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就是“过程哲学”的最好注解。但个别干部只求政绩,恨不得什么问题都在他手中解决,开空头支票、喊夸张口号、求“一招灵”的万能良药,做起秀来是“短、平、快”,污了党员形象、害了地方发展、坏了国家建设。我们要直面问题,做一分是一分、做一寸是一寸,今天变一点,明天再变一点,持续地进步,让群众看到发展还是大有希望的。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工作十年,前后在四个乡镇工作过,干过后勤、社会综合治理、司法、信访、禁毒、计生、人民武装等工作,这些经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自己,让我也获得过市级和县级的一些荣誉。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所以我还会一边工作一边总结,时刻鞭策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努力用好心态、好思维、好眼光、好身手在基层的大舞台上继续做点实事、发点光热。
第三篇:党建工作既要手拉手,更要心连心
党建工作既要手拉手,更要心连心
近日,中组部调研组到万州调研基层党建,对“城乡支部手拉手”、“万名党员心连心”等做法给予称赞。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手拉手”。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认识,多数人以为城市支援农村就是给钱,工业反哺农业就是给项目,而往往忽视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我们知道,现在中国之所以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归根到底是靠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这一“后盾”,就不会有今天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城市的快速发展,与乡镇的相对落后形成了巨大反差。在这一新形势下,亟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设统筹城乡党建新格局。“城乡支部手拉手”就是很好的一个做法。支部共建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一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势必会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来。
支持乡村发展,需要“心连心”。城市党员与农村党员“心连心”,共同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城乡党员共建新农村的良好局面。城市党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村民开展政策咨询、技术解答、技能培训等系列服务,为农村发展筹措资金、建设项目,改善村级阵地,支持农村发展。同时让城市党员进农村体验,农村党员进城学习,城乡党员“心连心”结对帮扶,主动服务农村,为农村发展提供支持。
实践证明,这种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切入点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不仅解决了众多突出问题,而且催生了一大批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制度。“解决一个突出问题——形成一套成熟制度”,这种工作模式,能够确保基层党建工作始终落地生根。只要面向基层,面向党员和群众,就一定能探索出符合基层实际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就一定能让党建工作始终植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
第四篇:基层干部工作心得
在村级换届选举中,一大批优秀的年轻干部得了组织认可和群众信认,脱颖而出,走上了新一届村“三委”干部岗位。他们应何如发挥作用,做好群众工作?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笔者认为新一届的基层干部应该树牢学习、责任、团结和清廉四种意识,才能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
树牢学习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学习是知识和智慧的源
泉,是能力和水平的根基。基层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求全体基层干部必须树牢学习意识,全面深入地学习法律法规、学习政策方针、学习致富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学习群众工作方法,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要强化学习内务管理措施、待人接物方式、礼貌礼节行为等,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沟通水平,努力将自己炼就成为一名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人。
树牢责任意识,明确职责使命。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岗位赋予了大家责任和义务,群众寄予了大家期望和重托。大家必须树牢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牢记使命的责任意识,工作中用真心、动真情,真正做到真情融入为民服务、真贴实际务实干事。一是要牢记使命、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时刻把群众的冷暖记心上,在定政策、作决策时多结合农村实际、多站在群众的角度上去考虑和分析问题,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以心换心做好群众。二是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多深入村组、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群众深入座谈、广泛调查研究把握问题根源,真正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找准群众实际需求与上级政策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三是要多帮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围绕村组和群众中存在的问题,多与上级请示汇报,多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与中介机构龙头企业协商协作,争取多方支持切实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为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同时还要多抽时间与群众拉家常,把好的方针政策宣传讲给群众、把好的方法措施教给群众、把好的观念意识传给群众,从各方面引导帮助群众。
树牢团结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对基层村“三委”而言更是如此。新一届的村“三委”是一个整体,新一届的村“三委”干部一定要围绕新一届村“三委”的任期目标,以村党总支部班子为核心,团结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想。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要求,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做到全体干部心齐气顺、务实高效,做到干部之间相互帮衬、相互补台,做到用共同的目标凝聚人心、用务实的举措赢得人心,切实在团结中形成合力,在工作中推动发展。
树牢清廉意识,树立公仆形象。风正一帆顺,清廉得民心。清廉公正是人民公仆最基本的品质,基层干部在群众中工作生活、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基层干部的形象决定着各级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基层干部一定要保持清廉作为,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到不贪、不占、不拿,做到自重、自律、自省,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做一个让群众放心,让群众信任的好干部。
第五篇:去极端化”工作既要重宣教更要求实效
“去极端化”工作既要重宣教更要求实效
当前,全疆各地深刻认识并全面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一系列部署,自觉形成大统战、大宣讲工作格局,通过严打开路,应用“五把钥匙”,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去极端化”为主线,以倡导世俗化生活方式为抓手,用现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各地相关部门、系统、行业无论是宣讲队,还是乡村文艺演出,“双百”活动,送电影图书下乡等系列活动都紧扣“去极端化”主线,用草根化,滴灌式宣讲掀起“去极端化”浪潮,并把宣传延伸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百姓炕头。可以说,去极端化工作离不开细致入微入脑入心的宣讲,离不开情感交流交心交融,离不开日常大小琐碎民生。
然而,尽管宣传引导是一项贯穿“去极端化”始终的工作,但它终究不是“去极端化”工作的目的,若要进一步深化工作,则应当在深入宣教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从“重说教”向“求实效”转变。我们千方百计开展宣讲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看变化,求实效。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经常掂量社会面世俗氛围与宗教氛围孰重孰轻,用世俗化的尺子量一量,也要重视宗教界人士在“去极端化”中对信教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找准瓶颈,顺势而为,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稳中求进,不留隐患。的确,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地州、县(市)坚持群众工作理念,通过文化引领、尊重习俗、遵循规律,拿捏分寸,掌握火候,用现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把倡导世俗化生活方式真正做到群众心里,把一些敏感工作,做的举重若轻,自然顺畅,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同时,也应当看到,虽然“去极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工作及成效主要还是在“严打”背景下得以开展和取得,疆内维稳形势依然严峻的事实并没有改变。宗教极端思想绝非一朝一夕形成,这也决定了“去极端化”工作任重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急不得,也慢不得。实现这一工作目标还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粗取精的方式,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总结经验,狠抓工作落实,才能在今后工作中取得更加扎实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