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15:0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第一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当代教师如何正确运用各类资源为教学服务

周旭

拜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真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原先储存在脑子里的那些苦恼,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解释;那些困惑,得到了令人惊喜的验证。同时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再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着教育的艺术之美。

苏霍姆林斯基,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留下的虽是一则则案例,但闪耀着的教育思想却仍适合于今日之教育。在他的一则则建议中,我更领略到了他教育的极其投入及资源意识的极其重视:教师若是教育的有心人,心中装有学生,那随处皆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因而第二个建议中便有了那位历史教师的故事——“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我认为,那位历史教师用终生时间来备每节课,这为他的课堂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正因为他平时教学资源的点滴积累,才使他对此课题的直接准备仅用了15分钟时间。结合本人平时教学及本书观点,本人认为教师应具备如下教育资源意识。

一、合理把握大纲资源

本书中近七十处提及教学大纲,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应“始终把握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而在平时教学中,真正能理性分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甚少,备课时能按课程标准来准备的则更少,教师备课仅局限于备教材,没有课程标准意识。

1、第一套大纲提供基础

为了使备课时能有机渗透课程标准要求,对于第一套大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需认真分析大纲的知识内容,尤其是一些“关键知识”,使学生熟记并牢固保持在记忆里。因而本人认为我们教师首先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每个阶段的学生需达到哪些教学目标,我们需心中有数,这样才能不偏离于课程标准。如英语学科中写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对于三年级起点的学生,三年级下册要求能写字母,四年级上册要求能写单词,四年级下册要求能写句子等。我们教师把握好这些要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读写技能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阅读技能。

其次我们教师需明确课标中最重要的内容,如PEP教材中的四会词汇表、四会句子等。借助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教师需利用多种手段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如书中倡导的利用单词图片等。

2、第二套大纲提供“智力背景”

纵观全书,苏霍姆林斯基最为强调的是读书,充分利用好书籍资源,利用好一切可利用的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的来源。他说:“必须识记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应当越广阔。”,因而他竭力提倡教师“给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

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种阅读可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另一种记忆——不随意识记,它“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从而使人脑的识记能力更强。

其次,第二套大纲可为学有余力及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更为深奥的学习内容,这种“智力背景”当然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它是对基础部分的拓展。而这些“超大纲”的内容不仅受益于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也能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浓厚的探究氛围。

更为重要的是,书籍可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后进生”产生极大的帮助。其一,形象鲜明、富有情趣、引人入胜的课外读物使这些“后进生”也能对周围世界产生疑问,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其二,这些课外读物可使“后进生”感到惊奇和赞叹,对他们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这点建议真给我以全新的感悟,也使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激励“后进生”,治疗他们的“大脑萎缩症”,如写“让我感动的事”等,定能促进“后进生”的情感和学习。只有倾注了自己智慧、活的思想和情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因而我们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必须得有“第二套大纲”的资源意识,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使学生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二、认真钻研教材资源

《给教师的建议》指出:“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材料。”在我们现今条件下,实现这第一套大纲的最佳途径是教材。由此可见,教材虽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但却是一个极富价值的文本资源,是一种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文本资源。因此,我们需认真钻研教材,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各种教材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地使用教材。

1、重新编排原有教材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在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复习阶段,对PEP教材进行系统地整理,使学生对教材又多了份新鲜感,激活了学生认知的兴奋点。例颜色、动物、水果等分类归纳,以再次激活教材,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我们教师要做的是教材的建设者和调试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了。

2、合理使用多套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尽力为你们的学生识记、记熟和在记忆里保持教学大纲规定的教材而创造一个智力背景吧。”他对这个“智力背景”极为重视,他认为许多情况下学生对材料的不可理解是因为缺少“智力背景”。因而本人认为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既需要强化PEP教材,又需要合理性地选用其他各种教材拓展学生的“智力背景”。选材时,可考虑挑选那些与原教材相关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能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还可与学生实际相接近,富有时代气息。从不同的教材中,学生不仅可从大量阅读获得乐趣,而且可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捕捉一定信息,更多地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对学生的口语的书面表达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适时引领学生资源

在第93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谈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类似的观点随处可见:“我就得充当学生脑力劳动的指导员,„„如果有些人的思想在某处断了线,那我就得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克服思路脱节的现象。但这一点也是需要有高度的技巧和艺术的。”。

因而,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是我们永远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大可不必为没有完成原先所备的课而深感遗憾。相反,对待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对于学生的兴趣点,我们要适时引领,给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些枯燥的知识点,而是一个个幸福的成长故事,使学生的精神生活为之而更充实。

本人认为,新东方英语学校的成功不仅在于知识传授的成功,更为重要的是在于教育中对人的激励和感染,在于带给人成功的一种底气。因而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若注意以生为本、适时引领、抓住时机,尽量给他们成功的渴望,那我们的教育则有希望!

四、充分丰富教师资源

若教师具有极好的素养,那是最为难得的一笔财富。因而教师要挖掘自身资源,发觉自己的亮点,加以丰富。在第87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谈及了教师教育素养的培养。

1、教材素养。有教材素养的教师应该是富有深刻的学科知识的人,他关注学生,能按教学大纲(而非教材)来备课,并拥有丰富的情感。

2、理论素养。教师要懂得去研究儿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近学生。这里我想我们教师培训时是否也能参考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不仅自学或校外学理论,更为重要的是由校领导一起帮助进行理论分析,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3、语言素养。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鲜明的、准确的和经济的语言外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有时或许会因为我们教师表达的不当而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因而在平时我们可采取各种方式来克服语言修养问题,如自我录像语言跟进、同伴互助语言跟进等。

以上教育素养的具备是教师最为宝贵的一种资源,是学生敬仰的对象。同时,在课堂中,我们还可开发自身资源,如利用师生间的信息沟,创设情景,像主持人一样采取或自嘲、或自恋的方式,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五、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极其关注学以致用,强调实验、生产劳动等学习过程等,如“我领着孩子们来到秋天的果园里”,再如他讲“光合作用”时,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学问,“在阳光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变成了西红柿的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都是怎样进行的?”。他把生活与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备课时努力找到能使“学生认识到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结合点”,课后带学生到田里去研究这些现象,进行实践证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由此可见,学生的生活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学生学到了知识,更在于它是“支持思想展翅翱翔的空气”,在于其“驾驭知识的情感”更加强烈了。

作为英语教师,学生的生活资源就更为可贵。由于英语环境的缺失,因而我们教师更需借助生活资源创设情景,使英语教学更富趣味性。如校园英语环境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业设计生活化、创设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等,这样既有利于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又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生活资源,才能使英语教学更富实效性。

“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这终生备课便是读书,以读书获取教育资源。是的,读书可获取两套大纲、丰富大纲资源;读书可知晓学生心理、引领学生成长;读书可丰富教师素养、开发教师资源;读书可了解社会生活,挖掘生活资源。今天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获得了这些感想。今后我还要细细品味,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点燃自己的教育信念,照亮自己的教育生涯!

第二篇:给教师建议读后感

在寒假里,我认真品读了魏校长推荐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这本书给我留下阿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为了让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付出了努力与艰辛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成功无捷径的真谛。雷夫先生每天为了自己的学生早上三点多从家里出发,倒好几次车在早上六点多赶到教室,晚上六点离校。节假日还带着学生到学校去上课,这些都是免费的。他那所谓的“魔鬼式训练”,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爱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爱那些调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了。对于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态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弃,不抛弃。其次就是教会孩子善待他人。雷夫先生想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首先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他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书中他从教的小学处于一个充满贫穷与暴力的地区,56号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来自移民家庭,成长的环境并不好。但这些孩子经过雷夫的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在他看来尽管教书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却是甜美的。是的,自古瓜儿苦后甜,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反思我们的教育,真感到汗颜。

每个老师都会遇到学生犯错的时候,如:学生没写完作业或忘记带作业、与同学闹矛盾、不遵守纪律„„当这些事情发生时,你会怎样处理?我以前的做法是——严厉的斥责、批评。但效果却是差强人意,这些错误学生还是屡屡再犯,甚至是变本加厉。雷夫告诉我们当孩子们犯错误时,并不可怕,而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时,孩子们需要的不是斥责与批评,而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正确的引导。在本书中,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雷夫老师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能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最生动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认同的效益?从本质上来看,这是因为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师对孩子的爱,在书中随处可找。是呀,爱是教育的根本。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高低,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不能有高低。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要胜过爱子,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个学生。我们只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有你这个教师。尤其是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那些发展慢的学生,我们只有爱之切,才有可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与激情,才能冰释他们心底积淀的自卑,大胆地去寻找失落的绿洲,才能使他们奔向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虽然只看了书的一半,但让我感觉到:书中到处洋溢着一个“爱”字。虽然我也口口声声地说,我爱自己的学生。但看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我自愧爱得还不够深,没有用心去真正地爱每一个孩子,尤其是班上的后进生。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雷夫老师对学生的爱,随处可找。它让我看到了雷夫老师真正地把自己与教育事业完全融合在一起,把一切都献给了学生。爱,让我觉得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需要真诚地、用心地去爱学生。才能创造出与雷夫老师一样的奇迹。

宋年华

第三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默认分类 2009-11-22 20:14:33 阅读10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0 推荐

一、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

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如: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扫帚带头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到教室里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的卫生。虽然他们是些智障孩子,看到老师在干,也主动的干起来。我班学生王荣涛是个通校生,有时候来到看到老师在打扫卫生,自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来完了,没有打扫卫生,真对不起,明天我一定早来。到了明天,我走到校园的时候,已经看到这个同学在草地上拣树叶了。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

和责任感,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做班主任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却体会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班主任必须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残疾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这些智障孩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用爱心去感化、去关心、去教育,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对我们这些学生既要爱又要严。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自食其力的人,全面关心学生的进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需承担的责任和

义务。

三、通过读书体会到教师必须做到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通过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我更进一步认识到,渴望理解,渴望信任是人们的一种正常需要。对于我们这些智障学生更需要理解、信任和鼓励。作为班主任,对于这些特殊学生,首先是亲近他们,尊重他们,在学习上耐心引导,生活中热心关怀,经常同他们交谈,了解思想状况,抓住时机,尽量做到多表扬,多鼓励,多给他们改错的机会,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对一类学生严格要求,对班二类学生不歧视,不挖苦,耐心教育、耐

心指导。

第四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

后感

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学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让进入教育岗位十年的我受益匪浅,读着此书,就好像这位智者就站在我的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恼,给我指点迷津。他又好像一位平易近人而又学识渊博的老人,在我遇到种种困难时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有了明确的方向,给我以极大的鼓励,他就像一盏明灯一样,让我对未来的事业前景充满信心。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对于踏入教育行业的我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如若这桶水不及时予以添加,也会有用尽的那一天。“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所以,我现在的任务不仅仅是认真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教育工作,及时的充电是必须的,只有多读书多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才会将教育工作完成得更出色。而且教师是否热爱读书,精神世界是否充实,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教师知识渊博、谈吐不凡会让学生对老师充满敬佩之情,对知识充满渴望。所以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读书,和你的学生一同走进书的世界,在书海里遨游!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读书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我们的时间怎么够分配呢?每天八小时的工作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辅导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大队部的任务等,这些已经让我有点应接不暇,还要空出时间来完成布置给教师的一些任务,晚上回家也会有这些那些的琐碎之事,教师读书的时间哪里来?

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阅读了苏霍姆林斯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讲述一个问题都会有生动的事例为证,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这些大都是苏霍姆林斯教育教学的实例,他娓娓道来,有益于我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昼夜只有24小时。”为我解答了这个疑惑。书中说:“每天不间断地读书,和书结下终身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中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学生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我所教给学生的这些科学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所以教师的时间跟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因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棵大树,需要雨水滋润它,怎样才能让雨水源源不断使这棵大树永远苍翠有力,生机勃勃呢?这是我们要想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常思考,会使我们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不会害怕正视自己的短处,反会努力寻找补救的途径。读《给教师的建议》后,我想对自己及老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知识丰富,若干年后,教科书在你眼里将会如识字课本一样浅易!们,读书吧!

所以,老师

第五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陈俭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作为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英语课,只有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

一、探索教学方法,探求生活实践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大卫曾通过大量的教改实践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各抒己见。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整堂课的主流,他们按时(两周一次)变换他们在课堂上的位置,每次为自己找好一个伙伴,这样让学生有充分锻炼听说的机会,学会交际的本领。在课堂交际中不断认识新伙伴,学生的紧张感逐渐消失,学生由惧说—想说—敢说的进步过程,说明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并在交际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

得此启迪,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引进了西方的这种课堂模式新、学习体制活的方法,进行了教改实践。例如在学习I like …,I don’t like…来表达对各种食品喜好的句型时,让学生学会礼貌地用Would you like…?询问别人对食物的需要,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三餐之食。我从语言功能出发,就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计划地补充了大量的西方食品,如hamburger(汉堡包)、hot dog(热狗)、pizza(比萨)等西餐名称,以及中餐中常见的豆浆、油条、大饼等日常用词,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还经常变换座位形式,让学生在新鲜的环境中接触更多的同学,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表达交流。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形式(交际形式)的真实性,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了极好的感受效应。

二、加强交际操练,突破语言难关

操练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巩固和反馈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语言难点。有时是英语词汇的发音,有时是句子的使用,有时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此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听、讲、读,而让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与跟读,是难以奏效的。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坡度,严密安排各个环节,在师生间充分运用全身反应法,在听、说、读、用的过程中,在师生、生生的互为双向运用及多向交际中激发和发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从而突破语言难关。

譬如:在教pencil、ruler、bag、book 等学习用品时,我开展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单词接龙游戏,传话游戏等。结合I have a…句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用品,设计抽奖游戏,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兴致盎然地学习语言。又如在教完数字1-10后,我让学生带来他们最喜欢的遛遛球,一边玩,一边数,学生们既玩了球,又复习巩固了数字,一举两得。如此将枯燥、机械的单词运用到生活化的语言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个别-小组-集体三种形式进行交叉训练,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机会,渐渐地把语言难点融化在交际操练中。实践证明,合理吸取西方教学的精华,结合中国儿童的身心特点,在较少的时间内,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是完全可行的。

三、创设良好环境,力求学以致用 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及其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师生往往注重创造十分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边喝咖啡,边坐在书桌上讲课,学生也可以随时提问。取其精华,我也要求学生善于利用语言、表情、动作、体态,并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拟-巩固-反复,最后达到学会交际的目标。如在教学《Happy Birthday!》一课时,我设计了为一个外国小朋友过生日的情景,让学生们先商量要送给外国小朋友什么生日礼物,让学生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使用语言,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自然地使用和巩固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及各种表示饮料、水果、食品和文具的单词;接着让学生为生日的外国小朋友送礼物,大家争先恐后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并说“It’s for you.Happy birthday!”。还借助音乐和灯光烘托情景,在美妙的《Happy Birthday!》(生日快乐)的英文歌曲中,唱唱跳跳,轻轻松松地学英语,学习的乐趣不言而喻。尽量将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中,或者是借助学生喜欢的卡通和科幻人物来学习语言,如在教学低年级的打招呼用语时,设计了向七个小矮人打招呼的情景,请学生带上头饰扮演小矮人,还配上了欢乐的“士兵进行曲”,学生见到了童话中熟悉的人物乐不可支,争先恐后地运用学到的英语同他们打招呼。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自编自创英文短剧,积极地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教育观点和信念的形成(1)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表现现为多方面的关系。

(2)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对具体的学生实施个别的影响,用某一件事引起他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激发他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得到表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首先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无论什么也比不上一位聪明的、智力丰富的、诲人不倦的教师,使学生感到那样赞叹和具有吸引力,以那样强大的力量激发着他们上进的愿望。

(3)深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能获得智力的财富,就能享受完满的智力生活的幸福。无论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么完善,它们都不能保证给人以完备的教养。一个人接受课堂上的科学基础知识越是困难,那么不要把他的智力生活局限于这些基础知识这一点,就越加重要。只有当一个人认识的东西,比要求他知道的东西多得无可比拟的时候,他才能享受到认识的乐趣。

(4)培养学生对自学的发自内心的需要。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认识自己。确立一种信念:他前进了一步,这不仅是因为他学到了一些新东西,而且是因为总的说来他变得更聪明了。

五、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识记方法

一般来说,每一个学生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都会表现出某种才能,这种才能使他能够在某一门学科上取得突出的成绩。就实质上说,我们给予学生的道德刺激,诱发他去从事脑力劳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学生们以浓厚的兴趣来对待这一要求,因为它是符合他们喜欢思考的这一愿望的。学生们又逐渐地过渡到完成更复杂的要求:

总之,要求教师不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服务于教学。

下载《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给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100条建议》读后感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的心头竟冉冉升起一轮春阳。让我感受到了平静中潜涌的力量,朴素里暗蕴的深刻,那么这本教育书集则进一步坦露......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品著作,悟教学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去了解如何去教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给我们阐述了100条建议。其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了教育智慧,内容充实、分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近日,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我觉得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书中谈论的每一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都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和精辟的教育......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上学期,学校分享了《给教师的建议》让我们新老师学习借鉴,读了以后感觉受益匪浅,略有所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双峰八中朱云峰 喜欢在睡前读书,已经成为习惯。这段时间我读的是《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上海北郊中学校长郑杰所著。每读一条,我总要沉思一......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真理》一节。本节中提到“许多学生很好地记住(背会)了规则、定理、公式、结论,但是却不会实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