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采编培训心得体会
新闻采编培训心得体会
培训心得之一:精写,慎投。精写:就是要认真研究版面,注意报纸用稿的风格。目前,新闻稿件风格注重现场化、生动化、情感化。慎投:就是在精写的基础上,慎重投稿。在投稿过程中,不要一次投太多篇稿件,编辑一次也不可能编太多稿。同一篇稿件千万不要同时投给几个编辑,万一同时被采用,形成重稿,不但报社编辑将被批评、罚款,而且作者也会因此被列入“黑名单”!
培训心得之二:莫写“半拉子”稿件。一件事儿,从头至尾要写完整,什么事,怎么做的,有哪些数据,有什么效果,突出事例,这些基本要素都要交待清楚。
培训心得之三:不要迷信关系,质量才是硬道理。编辑是靠编好稿、优质稿过日子的,他们编发的稿件如果得到报社领导的肯定或者批示,其绩效考评就会得高分;相反,如果编发的稿件被领导批评了,那就直接影响其本人的考核了。所以,就算和编辑关系不错,如果经常寄质量低的稿件,编辑也是不愿编的。再好的关系,照顾一次也就一次,不可能每次都照顾。所以,搞新闻,真正还是得靠平时下功夫、写好稿。
培训心得之四:莫把材料当新闻。报社的主任、编辑们报怨,基层通讯员常常把单位的总结材料传过去,有时碍于情面摘录编发,简直是帮着重写。编辑平时工作比较忙,编稿、校对、划版等,已经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通常一看到是典型的经验交流材料呀、领导讲话呀、工作总结呀、各种公文简报呀,基本上瞄一眼就扔旁边去了。
培训心得之五:莫把旧闻当新闻。新闻一定要讲究时效,离开了时效,新闻就失去了新鲜的基础。虽然《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时效性比较宽容,但毕竟也是一份报纸,如果要报道过去做的事儿,要是想写成新闻,一定要在由头上,找出近日由此发生的一件事儿,把时间拉到现在——既所谓“抢救的新闻”。
培训心得之六:投稿时突出标题。用邮箱传稿时,把那个漂亮的标题贴上去,让编辑一眼看出来是什么稿子。由此可知,标题对一篇稿件来说,是多么重要。古人云:一篇文章半篇题。从新闻稿件的角度来看,常常是一个标题一篇文。同时,在邮件的主题里要注明给谁收。
培训心得之七:一邮一文。一个邮件投一稿,投多了,编辑看不到标题和内容,往往好稿也被废了。尽量把文章直接贴到邮件的正文栏目内,让编辑一打开邮件就知道是什么内容,然后再从附件里下载到电脑里编辑。
培训心得之八:现场感。县区级常用新闻文体为简讯、消息、故事、特写,在写这些稿子时,尽量写出现场的情景,让读者身临其境。尤其是消息的导语里,尽量可能写现场,这是写活消息的关键。
培训心得之九:一稿一意,一事一报。一篇稿子,只能表达一个意思。有的同志,可能是提炼不够,一个稿子想表达多层意思,这不符合新闻稿件的要求。有的标题上就表达了多层意思:比如,某县狠抓纠风和党风工作;某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信息化工作上新台阶……
培训心得之十:写通讯把握特色。虽然报社原则上很少用县区级的通讯。但是,好的素材、特色做法、成功经验也不能浪费,也可以做成大文章、深度报道,这主要还是取决于是否有特色了。
培训心得之十一:县区级不投一版。一版原则上不用县区级稿子。培训心得之十二:不要写跟别人一样的稿子。编辑在编稿时,就是考虑到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报纸刚编某类稿子,您在一段时间内,尽量不写同类题材的稿子。
培训心得之十三:以意带事(指导性)。就事论事是一种写法,但中央级报刊,都讲究指导性,这点与小报的花边不同,所以,对题材,要提炼出其内在的规律、指导性和新闻价值,以一种新思想、新视觉、新办法、新制度把工作素材“拎”起来。要提高稿子的指导性,关键是多学习中央文件,吃透精神。
培训心得之十四:每日读报。三天不看报,无法写报道。要持续关注报纸,研究编辑们编稿的动态和方向,看看别人写了什么,写到什么程度了,才好对自己要写的东西,准确定位。尤其是对新手来说,模仿是最好的导师。
培训心得之十五:一周一稿。勤奋是事业的基础,如果能每周写出一篇合乎规范的稿件,一年就是60余篇,中纪报真正的刊用率,是可以达到5分之1的,也就是说,可以上十余篇,这对一个单位,是相当可观的成绩了。
培训心得之十六:注意错别字。报纸出错别字,编辑会受批评的。所以,如果编辑发现你稿子里有错别字,印象会大打折扣的。
培训心得之十七:以情感人。在写故事、特写、通讯、散文、专栏文章时,要带着深厚的情感来写,以打动读者。就如一位编辑所言,文章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
培训心得之十八:专栏与言论。专栏是报纸的重磅,是版面的品牌,专栏文章如果能写得出彩,命中率是极高的。(近期报纸比较紧缺的栏目有:忏悔录、办案札记、工作心路、以案释纪、业务研讨等)言论是报纸的眼睛,舆论的导向。好的言论,所有编辑都抢着要,而且不会受同一版面地域平衡的限制。
培训心得之十九:选择适当方式沟通联系。经常保持与报社、省、市的联系,有助于了解最新的宣传动态,也可以经常传一些素材,以便于省、市组稿时引用。但联系方式、时机要掌握恰当。建议可以通过短信、QQ留言等形式联系,偶尔电话问候。最好打办公室电话而不打编辑的手机,以免影响他人工作、生活(说不定他们是在开会、出差、开车什么的,电话一响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在文章的最后,一定要写明联系人、联系电话、地址等通联信息,以便编辑来电沟通。
培训心得之二十:敬业。把完成单位中心、重点、亮点工作为已任,想办法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第二篇:新闻采编(定稿)
新闻采编考试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 】新闻活动最早出现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提出者是。
A、徐宝璜 B、李大钊 C、陆定一 D、范长江
3.【 】新闻工作者准确迅速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称为。
A、政治敏感 B、新闻敏感 C、新闻价值 D、新闻线索
4.【 】新闻事业在本质上属于。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 C、政权机关 D、意识形态
5.【 】福克斯广播公司属 所有。
A、时代华纳 B、维亚康姆 C、贝塔斯曼 D、新闻集团
6.【 】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是。
A、坚持党性原则 B、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C、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D、坚持政治家办报
7.【 】舆论监督是社会的“排气阀”。这指的是舆论监督的 功能。
A、监测环境 B、社会调节 C、社会控制 D、社会制衡
8.【 】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突破口是。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B、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C、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
D、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宣传工作
9.【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在每天使用 种语言进行广播。
A、17 B、38 C、43 D、63
10.【 】“报喜不报忧”,实质上是一种。
A、正面宣传 B、鼓动性宣传 C、片面性宣传 D、指导性宣传
11.【 】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黄远生 D、邹韬奋
12.【 】在我国,新闻真实性的完整含义,应该理解为。
A、事实为政治服务 B、本质真实 C、现象真实 D、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一致
13.【 】在当代信息社会,通常所称的大众传播媒介,应包括。
A、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
B、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
C、报纸、广播、电视、摄影、通讯社
D、报纸、广播、通讯社、特稿供应社、电视
14.【 】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日报是。
A、《热血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华日报》 D、《解放日报》
15.【 】1947年在解放区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是。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群众日报》 D、《晋绥日报》
16.【 】新闻机构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是。
A、进行政治宣传 B、服务社会生活 C、提供文化娱乐 D、传播新闻信息
17.【 】新华通讯社是。
A、政党通讯社 B、国家通讯社 C、商业通讯社 D、民间通讯社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新闻改革是在 年。
A、1942 B、1948 C、1950 D、1956
一、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共36分)2 3 4 5 6 7 8 9
A C B D D A B A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B D A A D D B A
二、名词解释
1、新闻侮辱行为
新闻侮辱行为是指新闻作品中使用了侮辱他人人格的语言,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行为。
包括政治上的侮辱和才能上的侮辱。
2、新闻诽谤行为
新闻诽谤行为指新闻作品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权受到损害的行为。包括法律上的诽谤,道德、纪律上的诽谤和政治上的诽谤。特点是无中生有,故意或过失捏造事实。
3、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一般大于正文。其作
用是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接不同的分类标
准标可以分不同的种类,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
4、解说
解说是一种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表述法。它往往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能等解说说情。
5、电视新闻编辑
电视新闻编辑是节目的生产者、播出者、把关人、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过程中的一个
重要环节,是节目艺术和电视技术二者的结合。
6、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
7、新闻策划的含义:新闻策划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事件,新闻策划是对新
闻资源的统筹运用,其灵魂是不断创新。
8、电子编辑系统:对记录在磁带上的节目素材进行选择,然后根据编导人员的创作意图将选出的镜头按一定顺序合成一个完整节目然后记录在另一条磁带—
—节目母带上的过程。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
答:(1)《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共分责任、真实、公正、导向、品格、廉洁和附则七大部分。
(2)《准则》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必须(a)切实担负起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传播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的崇高使命和社会责任;(b)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忠于事实,追求真理;(c)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d)恪守敬业奉献、诚实公正、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e)严格做到遵纪守法、清正廉洁,反对任何形式的“有偿新闻”。
2、简述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
答:(1)正面宣传和新闻批评都是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
(2)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的报道与评价;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露和批评。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要大量集中展示消极面。
3、简述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
答:(1)选择事实阶段
新闻传播的起点是事实。事实作为传者的反映对象,是客观存在物,它具有不以人们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
(2)事实转换阶段
所谓事实转换,就是把新闻事实变成新闻成品。新闻事实要经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广泛传播
以后,才变成了能为广大受众所接受的新闻。
(3)信息接受阶段
受众接受新闻成品,获得新闻信息,这是新闻传播过程的最后阶段,新闻传播在受众这里
最后完成。
4、新闻采访与调查研究的不同之处
答:(1)采访的目的在于传播
(2)新闻采访的基本任务是迅速了解典型的、有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3)采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社会活动。
5、新闻编辑的职责是什么?
答:(1)新闻信息的统合。如何将纷繁复杂的信息加以整合,给实时信息以传播价
值定位,使新闻的社会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是编辑部应该履行的职责。
(2)把关。如果把信息统合作为编辑部门的宏观新闻信息控制的话,“把关”就
是对新闻信息的具体控制。
所谓“把关”,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对新闻信息进行的取舍。编辑部新闻取舍标准的制定,是与其自身的定位直接相关的。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
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差错。
(3)发言。新闻编辑的职责不仅在组织报道新闻事实,而且要作为承担社会
责任的主体,对新闻素材进行·一再认识”与“再创造”,并表达对新闻事实的评价。
6、人物同期声的主要作用:
(1)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2)个性化的同期声语言,能够展示人物的个性化色彩;
(3)通过同期声的追述可以表现过去的形象。
7、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实践中的不足有:
(1)题材选择不精,(2)“为直播而直播”的情况时有出现,(3)盲目求大、拖沓冗长,(4)报道者对事件进行干扰,(5)现场直播样式单一,(6)资源共享不足。
8、电视新闻栏目的基本特征:
(1)固定的节目主持人,(2)定时、定量、定期播出,(3)相对稳定的节目定位,(4)固定的目标收视群体,(5)同意的风格和形式。
四、论述题
1、论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原则。
答:(1)200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央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负责人会议上强调,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2)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3)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从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4)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宣传思想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5)用“三贴近”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引导水平,要求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第二,注意在方法上创新,按新闻规律办事,运用各种
生动活泼的新闻手段,在强化与群众利益的相关性和提高受众阅读的兴趣性等方面下工夫,把党的意志转变为群众的语言、新闻的语言,使之入耳入脑。第三,注意在体制上创新,积
极探索建立新形势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完善新闻宣传宏观管理
体制,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
2、举例论述一个新闻编辑在遇到突发新闻事件时,应如何处理新闻信息以及
组织新闻播出?
答:以美国“9·11”事件为例,编辑在得到的“美国市贸中心大楼被撞了”的信息后,1)要在第一时间内迅速确定新闻报道的基本观点和切入角度;
2)从五个“W”和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关系以及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入手组织
新闻事实,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首篇消息;
3)根据消息的重要性确定播出的时间,必要时立即打断正在进行的节目;
4)根据手头稿件资源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播出,仅有消息新闻就使用口播新
闻,有图象就用图象新闻;
5)结束首次播出后再思考下一步报道方案。
第三篇:新闻采编
新闻来源:新闻来源,新闻事实的提供者。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时,必须弄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及其真相,避免失实。交待新闻来源,可以使读者、听众、观众判断新闻的可靠程度,是取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这一,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机构的监督,避免记者、编辑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以维护新闻真实性。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事实所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事件,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闭合式提问:这是一种有特有指向的提问,这种提问,问题问的比较具体,集中。问题的口子是封闭的,范围有严格的限制,采访对象往往要明确回答。
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埃德加.斯诺:著名美国记者,1928年来华,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体验式采访: 是一种角色带入的采访。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投入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体验生活,以获得新闻报道所需要的素材,以及对新闻事件的认识。体验式采访是新闻记者深入生活、体察民情的一种好方法,对于记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写作都有好处。开放式提问:这是一种大而化之的提问,这种提问,问题问的比较抽象,概括,问题的口子是敞开的。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索新闻素材的活动。
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1.简述什么是用事实说话?如何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即指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
①精选事实②多细节,少议论③多解释,少晦涩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2.新闻敏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在采访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新闻?
①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④要不断增强知识素养
3.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以及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④新闻中设计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4.寻找新闻线索的途径有哪些?
①从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政责任人的活动,讲话中获取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获取③通过耳闻目睹获取④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与他们的接触获取⑥通过互联网搜索获取
第四篇:参加“全省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全省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心
得体会
10月19日至23日,我有幸参加了“XX年第十四期全省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来自省新闻出版局、甘肃日报社、兰大新闻学院、西北民大新闻学院等从事新闻工作专业人士的讲授,授课内容紧紧围绕新闻写作与新闻活动中的法律问题等知识进行讲解,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收获了不少,感触颇深。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不是新闻,从事新闻工作压力很大,以前也看过很多新闻写作方面的书籍,这次经过近一周的系统培训,使我将自己看书学到的理论知识和讲师们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思考,学到了许多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了解而我却不知道的东西,对编辑记者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对这份工作的责任和意义更加深了理解。
在开学典礼上,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强调了此次培训的重点,最关键的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国家与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宣传纪律。尤其要学习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它是我们新闻领域的理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党性原则,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积极推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要知道,新闻工作不是随心所欲的;二要有政治家的眼光,从政治上思考分析问题,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自觉地反映社会情况;三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把握好舆论导向,坚持舆论争辩的方针和宣传团结的原则;四是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全面、客观、准确、鲜明、生动地进行报道,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反映社会主题。我想,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失,也会给社会带来不利,因此,记者要有纪律、法规意识,应该本着对社会、对新闻、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宣传纪律。最后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强调了此次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新闻采编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并进行出版法规与出版业务的培训,最重要的是运用所学知识将培训与工作结合起来。
兰大新闻学院副教授马忠博士对新闻活动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讲解,他的授课形式生动活泼,语言风趣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教授从建国以后的第一起新闻侵权案件讲起,深入浅出,分析了新闻侵权的原因,讲了我国对名誉权隐私权等进行保护的法律文件都有哪些,重点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讲解了新闻侵害的责任要件。新闻侵害行为如虚假报道,是性质虚假或具体细节严重偏差。马教授举例说,将某人贪污5000元误写成贪污50万元,将某人走私钢材写做走私淫秽物品,虽然报道事件性质仍然是贪污或走私,但其细节描写发生重大错误,足以改变人们对事件性质的认识,这样的报道仍然构成虚假报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害行为还有用语不当,侮辱、诽谤,如,某作家在《好一朵蔷薇花——符号产品王发英》中将抚宁县农机公司统计员王发英描绘成“小妖精”、“大妖怪”、“流氓”、“江西生产的特号产品”、“疯狗”等,严重损害了被报道人的人格尊严。新闻侵害行为还包括广告夸大,对违法者过于贬低,不正当公开、揭露事件等等。最后马教授对“死者的权利”、“内部出版物引发的名誉侵权纠纷”、“纪实文学作品侵害名誉权”、“新闻责任的承担主体”、“抗辩事由”、“承担责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讲解。
在“报纸新闻采访报道艺术论”这堂课上,西北民大新闻学院副院长牛利红教授强调了采访要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我想到自己有时采访,大多失败在采访前的准备环节上,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材料,提不出问题,提问时又颠三倒四,缺乏逻辑性,自始至终都是被动式采访。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在平时就要有所准备——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究竟该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呢?牛教授对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讲解。她说,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包括各行各业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实际工作中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呢,不仅平时要多读书看报,广采博取,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际工作,重点攻关,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当然,资料积累也很重要,平时就要进行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和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诚然,充分的准备是前提,那么采访时应该如何进行提问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呢?通过学习,我知道首先要把重要的问题分成几类,把每一类问题化解成提问时的具体问题,然后把这些重要的问题捋成几条主线,排列成一个问题的脉络和序列,记录在笔记本上,这样方便记忆,也方便随时根据这条脉络来监视自己提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牛讲授说,提问更讲求艺术,好问题可以开掘出最大的新闻价值,好问题要从既定目标和受众出发,要能抓住重要性事件,要客观,避免诱导性,还要有“新”意识。好问题离不开提问技巧的烘托,一般都具体、明了,切中要害,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提问方式还要有针对性。
这堂课还使我知道了在采访中观察和交往也有艺术性。观察不仅可以帮助记者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还能帮助记者发现和捕捉富有特征的细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采访中应该抢占视角、突出重点,要多视角地看。我想,记者在采访中,之所以能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融洽交谈,甚至是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获取新闻素材,既取决于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和了解,更取决于记者正确运用公关人际交往艺术,特别是人际吸引获得采访对象对记者的印象和信任。
这次培训,使我感触最多的不仅仅是各位讲师对业务、理论的精纯,更多的还有讲师们多年来心中始终严守不变、作为一名优秀记者的良好品质。我在学到新闻业务相关知识的同时,更明白了,成为一名好记者的基础不只是业务技能,还应具有优异的品格:热爱行业、勤于实践、善于学习。正如老师所说,重要的不是我们所处的位置,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第五篇:新闻采编教学大纲
《新闻采编》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新闻采编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32理论学时,0实训学时)总学分:2 适用专业:音乐学(艺术教育)新闻方向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教育专业新闻方向的核心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生,使学生理解新闻采编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新闻采编的基本规律,掌握新闻采编创作流程,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能熟悉不同媒体新闻采编的特色,对新闻作品具有较准确的鉴赏和判断能力,可以对新闻采编的过程进行准确描述与表现,使学生既能够掌握新闻采编的相关理论,分析新闻采编案例,并能参与新闻采编操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应依据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认真学习和理解教材,达到比较深刻的领会。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要深入领会并能够运用,比较全面地加以把握。学生还应注意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既要注意认真研读课程内容的基本理论,又要学生运用这些理论来进行新闻的采、写、拍、编等。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掌握得较为扎实。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前期课程《新闻学概论》、《主持礼仪》等,后绪课程《节目主持人概论》、《广播电视节目评析》等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 导论(上)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闻的涵义、特点、作用及新闻构成要素; 2.理解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及电视新闻的分类;
3.掌握电视新闻业务流程,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做一个合格的新闻采编人员。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闻的核心本质;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2.难点:新闻伦理。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新闻
一、《南京零距离》的启示
二、重视受众需求 第二节
真实:新闻的生命
一、制造新闻、故意歪曲(故意造假):职业道德的缺失
二、主观妄断、真假不分(判断失误):调查核实的不足
三、摆拍重演、移花接木(表达低劣):制作观念的误识
第一章
导论(下)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的分类 2.理解电视新闻的叙事元素
3.掌握并会实际运用电视新闻的业务流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视新闻的八种叙事元素。2.难点:电视新闻业务流程的运用和掌握。教学内容:
一、电视新闻节目概述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解析
三、电视深度报道解析
四、直播类电视新闻解析
五、电视新闻评论的栏目形态
第二章 电视记者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
2.掌握新闻记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及思维方法; 3.熟练掌握电视新闻的业务素质。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2.难点:对创新思维方式的掌握。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你适合当记者吗
一、充满好奇心
二、观察分析能力强
三、正直勇敢
四、适应别样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电视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
一、记者首先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二、有偿新闻和记者“拿红包”
三、保护被摄者应当成为记者的自觉 第三节
电视新闻记者的业务素质
一、较强的新闻敏感
二、熟练的采访能力
三、得体的出镜能力
四、熟练的现场抢拍能力
五、较强的文字表达、视听表达能力
六、机动灵活能力
第四节 电视记者的创新思维
一、求异思维
二、聚敛思维
三、逆向思维
四、形象思维
第三章 发现新闻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取材的原则; 2.掌握新闻线索的来源渠道。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闻价值的判断 2.难点:新闻敏感的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电视新闻取材的原则
一、新闻价值原则
二、电视表现力价值原则
三、新闻敏感与电视敏感的培养
第二节 新闻线索的来源
一、各级政府及行业部门
二、其化媒体
三、观察体验
四、观众反映
五、新闻线人
六、各种会议
七、简报及书面材料
八、衍生新闻线索
第四章 电视采访的准备(上)
授课学时: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如何选择和了解访问对象; 2.了解访问环境和时机的选择;
3.理解访问前相关知识及物质的准备; 4.掌握访问时所提问题的准备。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提问的准备
2.难点:记者需要了解各行各业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访问对象的选择和了解
一、访问对象的选择
二、对访问对象的了解 第二节
访问环境和时机的选择
一、访问环境的选择
二、访问时机的选择
第三节 相关知识的准备
一、政策知识的准备
二、背景知识的了解
三、专业知识的了解 第四节
提问的准备
一、问题提纲的准备
二、提问顺序的设计
三、“热场”问题的设计
第五节 采访的物质准备
第五章 采访中的提问
授课学时: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采访中提问问题的类型;
2.理解新闻采访中两种主要的提问方式和提问的基本规则; 3.掌握并学会运用电视新闻提问的常用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方式。
2.难点:常用提问方法中迂回深入提问法的运用。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的类型
一、事实性问题
二、观点性问题
三、调查性问题
四、情感性问题 第二节 两种提问方式
一、开放式提问
二、闭合式提问
三、两种提问方式的选择运用 第三节 提问的基本规则
一、准确简洁
二、具体明白
三、注重逻辑
四、口语化提问
五、注重倾听
六、控制方向
七、公正客观
八、沟通交流
九、讲内行话 十、一句一问
第四节 提问的常用方法
一、开门见山
二、循序渐进
三、迂回深入
四、刨根问底
五、联想假设
六、以误求证
第六章 电视新闻的拍摄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摄像记者的职责 2.掌握挑、等、抢三种拍摄手段; 3.理解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三种拍摄手段的掌握和运用 2.难点:记者出镜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摄像记者的职责
一、确保采集到技术合格的视听资料
二、抓取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声画信息
三、熟练地进行现场场面调度
四、拍摄时要有编辑意识
第二节 拍摄的手段
一、挑选
二、等待
三、抢拍
第三节 增强现场感
一、增强现场感的必要性
二、过程的记录
三、同期声的录制 第四节 细节的捕捉
一、细节的重要性
二、细节的分类
三、细节的捕捉方法 第五节 记者出镜
一、记者出镜的作用
二、加强记者出镜的感染力
第七章 电视新闻的整体结构
授课学时: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因素 2.理解电视新闻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3.掌握消息类电视新闻和深度报道的结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消息类电视新闻和深度报道类新闻的结构方法的运用 2.难点:深度报道中结构提纲的构思和形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新闻节目的结构因素
一、现场画面
二、记者现场述评
三、访问对像同期声
四、电视新闻解说
五、其他因素
第二节 电视新闻结构的原则和要求
一、主旨突出:让观众欲物接受
二、清晰流畅:让观众便于接受
三、生动新颖:让观众乐于接受
第三节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结构模式
一、事件性报道结构式
二、非事件性报道结构模式 第四节 电视深度报道的结构方法
一、结构的选择标准
二、结构提纲的作用
三、结构提纲的形成
四、电视深度报道的常用结构方式
第八章 电视新闻的编辑
授课学时: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编辑技术
2.理解电视新闻中的视听元素及其组接和组合
3.掌握并运用消息类电视新闻和深度报道类新闻的编辑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消息类电视新闻和深度报道类新闻的编辑方法
2.难点: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的编辑要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新闻编辑技术
一、线性编辑
二、非线性编辑
第二节 视听元素
一、图像
二、图画
三、字幕
四、报道词
五、人物同期声
六、音响
七、音乐
第三节 视听元素的组接和组合
一、声画编辑的基本原现——蒙太奇
二、画面的选择
三、画面的组接
四、声音的选择和剪接
五、视听元素的组合
第四节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辑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编辑方式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要点
三、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声音编辑要点
第五节 电视深度报道的编辑
一、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
二、电视深度报道的方式
三、电视深度报道的要点
四、现场直播的编辑
第九章 电视新闻的编排
授课学时:4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电视新闻编排的原则;
2.掌握消息类、杂志型新闻栏目及电视频道的编排方式。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消息类和杂志型新闻栏目的编排。2.难点:电视频道的新闻编排中频道编排的技巧。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新闻采编的原则
一、电视新闻编排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电视新闻编排的原则
第二节 消息类新闻栏目的编排
一、消息类新闻栏目编制排的工作职责
二、消息类新闻的优化组合三、消息类新闻栏目的节奏把握
第三节 杂志型新闻栏目的编排
一、杂志型新闻栏目的定义
二、杂志型新闻栏目的编排特点
三、杂志型新闻栏目的编排方法 第四节 电视频道的新闻编排
一、频道编排的方法和技巧
二、综合频道的新闻编排
三、新闻频道的节目编排
第十章 当代电视新闻的特点和趋势
授课学时: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当代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2.理解我国电视新闻与国外电视新闻的异同和差距。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电视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2.难点:电视新闻如何做到生动有趣。教学内容:
一、当代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二、近几年中国电视新闻的发展状况 1.时效性的提高 2.现场感的提高 3.贴近性的加强 4.生动性的强调 5.深度性的追求
三、电视新闻发展的趋势分析
总复习(2学时)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案例式、模拟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目的: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考核形式:闭卷。
3、主要考核内容:记者素养、采访提纲、电视新闻拍摄、电视新闻的编排等。
4、考核题型: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5、成绩评定:考试占60%,作业、平时、考勤4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实用电视新闻采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张红军 邹举著
2.《当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教程 》(修订版),合服工业出版社,王诗文著 3.《电视新闻采编学》,四川大学出版社,陈笑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