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工业工程本科出发,到芝加哥Booth商学院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小编推荐]
从工业工程本科出发,到芝加哥Booth商学院PhD,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基本背景
申请方向:OR/OM PhD 申请结果
工学院PhD:Berkeley IEOR,Cornell ORIE,Georgia Tech ISyE,Wisconsin IE 商学院PhD:U Chicago Booth OM/MS,U Michigan Ross T&O master项目:Stanford MS&E, Harvard Data Science
一、前言
非常感谢GGU给我这个机会来回顾申请季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可以说申请结果看着还不错的样子,但和女神校擦肩而过依旧留有一丝遗憾,不过全力拼搏过的我,对这个结果已然无悔,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二、准备篇
出国是我一直以来的规划和梦想,我渴望了解美国的教育、结识不同背景的优秀同龄人、领略殿堂级大师的的学术风采。申请季是一个需要坚持的长线战场,但更是一个宝贵的机会,让你深刻的认识自己。
1、GPA
一个高的GPA是申请的安全保障,也直接定位了申请学校的档次。虽然一直有耳闻那些top school对GPA的洁癖,例如Stanford、MIT、Harvard、Princeton,但是GPA就像是敲门砖,并不是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当然,在大一到大三阶段,认真学习提高GPA是非常必要的。
2、托福、GRE
标准化考试GT当然是在有效期范围内越早考越好,给大三大四腾出更多时间做科研、准备申请材料,建议在大二开始备考,最晚大四上开学之前完成。就我个人经验而言,GT是一项需要爆发力的考试,一段时间(因人而异,少则一个月,多则半年)的集中突击复习,争取一次性考到一个理想的成绩,便是最完美的。申请PhD的同学托福105+,GRE320+足够,申请商学院则对GT要求非常高,特别是托福的口语(至少23+,芝加哥要求26+)和GRE的AW(最好4.0+)。
3、科研
科研经历是申请PhD同学的标配,如果想清楚之后要读博,或是有读博可能的同学们,建议从大二开始接触科研项目,刚开始可以是短周期的工程类项目,主要承担数据分析、模拟仿真等实操性工作。但是申请中的科研经历并不仅仅多多益善,也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看重质量和难度。因此从大三开始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研究课题和科研思考。只有“质+量”兼备的科研经历才是出彩的。
大三结束的暑期科研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两个月左右的暑研,不仅可以提早感受国外读博的学术氛围和生活状态,确认自己读博的决心和热情,同时也可以有一篇不错的working paper产出和一封国外老师的推荐信。
三、申请篇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大四上繁忙的申请季。十一国庆节过后,就是出国党们真正的战场。不慌不乱、不卑不亢、精益求精、自信从容是我申请的法宝。
1、选校选项目
选校选导师是我觉得最幸福的时候。仔细阅读dream school官网上的每一个字、一一研读教授们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和前沿的伟大成果,崇敬而向往。申请PhD先选导师,再选学校,不过猜想大部分大陆申请者多少还是有些名校情结的,而且申请初期对导师可能也没有明确的定向,因此除非有非常明确的选校目标和确定的导师联系,其他情况还是从上到下广泛申请较为稳妥。冲刺校、中间校和保底校都要涉及,科学的选校清单将会为后申请季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焦虑和烦恼。具体不同专业的选校,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询问直系学长学姐,GGU的mentor以及参考GGU提供的选校列表。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2、推荐信
推荐信是申请PhD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推荐信的质量上不封顶,但是何为一封合格的好推荐信呢?首先,三封推荐信中至少有一封推荐信来自国外大学的老师,或是与国外联系非常紧密的国内老师。其次,推荐信的内容必须言之有物,这就需要你和老师之间有丰富的经历和可描述事件,老师对你的科研品格和研究能力非常了解并且十分认可。第三,你是推荐人(最)优秀的学生,确保你和推荐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良好的。
如果三封推荐信都是自己执笔,尽量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塑造立体的自己。如果是老师亲自书写,也可以发邮件向老师表达希望被着重评价的方向,或是草拟大纲发给老师作为参考。
3、套磁
对于申请PhD套磁的必要性观点不一,但是我认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套套磁也无妨。对于每个项目,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教授,发邮件联系。套磁时机应该尽量避免申请高峰期11-12月,可以在10月份左右先套第一轮,在提交申请之后的1-2月份及时跟进,继续套磁。套磁内容可以是介绍自己的背景(附上CV)、研究兴趣、当前进行的课题,以及愿意读博的决心和对项目的无限憧憬等等。
当然,在套磁过程中老师说的话都不是承诺,“你非常优秀,对你很感兴趣”,“我们一定会仔细考虑你的材料的”,“我会强推你的材料”,“我愿意招你做我的博士生”等等诸如此类的回复,都不应视为自己的保单,申请必须坚持到发offer的最后一刻。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4、CV和PS
CV是最为重要的材料,也是被阅读最为频繁的材料,而statement只有在进入shortlist之后才会被阅读。CV上的内容要有亮点,夸张点说,例如你的GPA排名年级第一,你的GT近乎满分,你修过很多研究生课程还获得满绩点,你的科研经历满满一页纸还十分solid,你有国际期刊的发表,你有一系列顶尖实习等等。
而对于申请PhD的PS,着重需要写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的回答:为什么读博?你的科研经历?你未来的研究兴趣?以及毕业后的职业规划?PS的确需要精巧的构思和结构,但是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对研究的热情和执着,以及对科研的清晰规划。其他具体的写作技巧参考GGU详细的课程内容。
5、面试
面试是PhD申请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商学院必有面试,工学院大多也都有面试。面试还是需要多练习、多模拟,这里特别感谢GGU的模拟面试官一次次不厌其烦的陪我mock interview,并及时给出专业的反馈报告。PhD面试中常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例如Why PhD? Why our program?等等。但是最为重要,也是直接决定面试结果的还是科研经历的部分。能够对自己CV中所有科研经历,在任何规定长度的时间内介绍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面试中表现的积极外向、多和老师互动、询问老师一些问题,都是面试的加分项。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四、感想篇
现在已经是四月的春天了,回首从大二决定申请博士,大三全力做科研,大四忙碌的申请季,到现在收下芝加哥Booth商学院后的尘埃落定,这一路的成长让我很开心很感动。这过程中,有临时换方向的挣扎,上百封暑研邮件石沉大海的绝望,科研没有产出的无奈;也有推荐信不够的焦急,梦校不给面试的难受,收到拒信的无助。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激这一路的探险,幸运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offer,认识了很多极其优秀的同行小伙伴、学长学姐和老师们,特别感激为我答疑解惑、指点迷津、陪我一路到春暖花开的你们!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第二篇:Caltech--CMU电子工程PhD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Caltech, CMU电子工程PhD申请总结
申请项目:EE PHD 个人背景:
本科(电子工程)GPA:88.4 研究生(信息与通信工程)GPA:87.7 GRE: 149+170+3.5 TOEFL: 99: 27(R)+25(L)+20(S)+27(W)
论文:发表三篇会议(两篇申请方向顶会,对申请有一定帮助,还有一篇申请方向的相关方向的顶会);在投两篇期刊(一篇申请方向顶刊,一篇申请方向的相关方向顶刊)
推荐信:硕士导师一封,申请方向课程任课老师一封,港中文交流时导师一封(该老师为领域中大牛,名声好,影响大,对申请起到较大作用)
研究经历:四段,第一段为本科在计算机系所做,第二三段为研究生阶段所做,均完成论文,第四段在港中文做,尚未形成论文。
申请结果:Caltech(offer), CMU(offer), UCSD(Admission), Cornell(Interview Invitation),我听说的录取流程有两种,一是committee推荐,可能就是把流程走一遍吧,按推荐程度排名,从前往后录;还有就是该校某教授极力推荐,或者直接要人(听说Caltech和UIUC似乎没老师要就没戏了,只是听说),这个应该就可以直接录了吧。
总的来说,个人感觉本科GPA非常重要(Princeton很看重,研究生申请也不例外),这可能和方向相关,感觉偏理论的对数理基础要求较高的方向可能会要求多一些,数理课程好成绩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自己做好该方向科研的能力。
科研牛的话或多或少能对GPA有弥补,所做的工作或者publication如果能展现出自己的数理基础或者创新能力自然是最直接地增加自己的竞争力的,导师应该是希望招到能在他的组下做好研究的学生的。这也意味着方向Match也是可以为自己加分的。当然如果展现出很强的学习或研究能力,或许能减少Match的影响。总之,感觉申请材料的目的就是说服对方老师自己能在他的组内做出令他满意的工作。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关于推荐信的作用,听说不少学校看申请材料先看推荐信。非领域内牛人的推荐信作用我不太清楚,如果是领域内牛人推荐的话是比较管用的,感觉主要作用是可以让一些教授从海量的申请材料朱注意到你的材料,并审核,而不至于无人问津,或者因为某种数据未达标被草草淘汰。这对与申请者来说已经非常有幸了,毕竟老师时间有限,他们想花尽量少的时间找到合适的人。这种情况下,每个老师能注意到的材料数量是有限的(陶瓷让他眼前一亮的,或者推荐信让他眼前一亮的),能被招生老师注意到,接下来就看实力了。可能有很多申请者有录取的实力,但要引起招生老师的注意到,并打动他,才能最终录取。
陶瓷从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自己材料被注意的几率(如前所说)。我没啥经验,总共套了五封,回了一封。因为准备比较仓促,没有经过海套环节,虽然有一封是以海套的方式套的,对方没回。但感觉海套会给有意义答复的一般是自己的CV强到给对方老师深刻印象。一般情况下,还要细套,了解对方老师研究方向和内容,自己背景与他如何match等等。
CV,PS:CV是极其重要的,感觉看材料基本看CV,推荐信,导师单独招人估计主要看推荐信和CV的。PS能写好就写好吧,前提是CV和推荐信比较理想了。
说说申请各学校的个人情况吧。
我基本上把有申请方向的学校都申了个遍,对自己定位差不多是UIUC,CMU,Cornell,UCSD,其他学校Princeton, Stanford, MIT, Berkeley, Caltech是以抽奖的心态申的,本来为了增加录取机会,想申USC和UCLA,Maryland和TAMU。但因为时间问题,没来得及申USC和UCLA(12月1号,比较早)。Maryland和TAMU因为截止时间是三月份,当时偷了点懒没申。
Princeton, Stanford, MIT, Berkeley, UIUC:填完网申后全部石沉大海,没啥可说的,只能说竞争太激烈,自己不够强。除了看到Princeton的PHD program对课程的要求,再加上一些道听途说,感觉Princeton应该是非常看重本科GPA及学校的。陶瓷时给伯克利一个年轻AP套了一封,比较像海套的,对他工作没有深入了解,方向也不太match,再加上个人实力不够强大,没回。包括UIUC,最初比较想去(和定位差不多,学校也挺强),但是申的三位老师有一位因为年迈据说不招生。另外两位方向有些不match,虽然我都大概看了他们主页,也都套了辞(有一位非常想去的年轻AP方向有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些差别,是以海套的方式套的,有点后悔,还有一位比较牛,但方向差挺多),最后都没回。
CMU:ECE的offer,当时陶瓷套了个年轻AP,也是唯一回陶瓷信(回信也说有skype chat)的老师,方向和interest很match,对方老师刚好要招生。据说陶瓷回信后,香港的老师又给他发了封邮件。面试时给了篇他的paper让提想法,也让我选一篇自己的paper讲。
Caltech:offer给的有点出乎意料,申了三个老师,有两个不是很match,当时给那个相对match的老师发了邮件,也没回,几乎不报希望。结果二月底一个我没有注明申请的老师联系了我并给面试,挺意外的。不过这位老师方向和我还算接近。当时有篇文章还引了他的(他学生写的,他尾作)。从面试过程看,他提到了我在香港交流的经历(我猜推荐信起到了作用),我的学科竞赛经历(参加过数学竞赛,成绩还凑合,算是个加分项)以及我本科在计算机系做过的科研经历(这位老师似乎偏数学和计算机一些,所以主要问这些),面试时问了我当时申请结果以及选择,之后两天给offer。
Cornell和UCSD:网申后没管,没陶瓷,Cornell一位老师(方向差挺远的,也没注明申请这位老师)联系过我给面试,但因为已经确定去Caltech,把面试回了。UCSD直接给了admission,中间没联系过老师,最后也回了。
最后要感谢韩老师和Mentor,在我从对申请一无所知到最后能拿到录取的过程中给与我的帮助。当初是听身边同学介绍后参加的世毕盟。主要考虑一是因为自己时间比较紧迫,怕耽误了进度。二是参加留学咨询能让自己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更省心。事实也证明世毕盟给了我一些对我来说必不可少的建议和帮助。比如在申请进度(选校,材料准备)上的安排与督促;选校和申请材料准备的策略;参与外校科研、参加学术会议,或者陶瓷,面试上的一些注意和准备等等。也感谢Yuhao师兄告诉我CV(非常重要的材料),PS的侧重点,以及帮我修改CV,PS,当然,还有牛到不行的Native老师的润色,非常感谢老师的付出。
GGU语录:申请如歌,旋律由你把握,你永远是主唱,但少不了整个乐队的支撑。
第三篇:从SEM到哥大商学院金融经济,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个人背景
申请方向:金融/金融工程 院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与金融
GRE: Q159 + V170 + AW3.5 TOEFL: 阅读30 + 听力29 + 口语26 + 写作29 = 114 实习:瑞士信贷、麦格理、穆迪、中金等
录取结果:Columbia Business SchoolMS in Computational Finance;Cornell University – MEng(Financial Engineering Track);University of Chicago – MS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LSE – MSc Risk and Finance 其实,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是从我大一甚至高中就开始的。从小在北京长大,很久以前就想离开家乡,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可遗憾的是,执行力不足,也出国的信念也不够坚定。孔子云,讷于言而敏于行。我这个出国的想法却总是”讷于行而敏于思“。早在高一和大一的时候,我就参加过新东方托福、GRE辅导班,本想早做准备,但又总觉得出国还遥遥无期,拖着拖着,本科再有一年就毕业了。这时候回望一下浑浑噩噩度过的本科时光、也不知道当年“去远方”的小理想该从何做起。
平心而论,本科四年间,我的成绩不算拔尖,没当过学生会主席,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虽然如此,但在漫无目的的探索当中,积累了一些有趣的经历,磨练了自己的品质,也鬼使神差地为我的申请铺平了道路。
大
二、大三时候,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梦想读PhD,研究经济和金融的理论,梦想成为影响世界的经济学家。那时候,我跟着经管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多位老师做过助研,还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了清华的本科生暑期海外科研——只要找到在暑假里愿意接收自己去做研究的国外教授,学校就会给予资金支持,报销机票、住宿等费用。借着这个契机,我开始广泛地联络国外的助研机会,发cold email、参加学院组织的seminar、跟来清华访问的国外教授交流、也向学长学姐们打听往年暑期海外科研的机会。在长达几个月的联络,经历了无数的拒绝之后,我终于找到了Harvard和Princeton的两个助研机会,有两位年轻有为的助理教授愿意接受我做暑期助研。权衡再三,我选择了Harvard经济系,在那里做了两个半月助研。那时候我本来无心申请金融/金工,但这段研究的经历却意外填补了我量化经历的不足,教授也同意给我写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无意中为我的申请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那次暑期中,我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逐渐认识到了真实的PhD和经济学家们的日常工作。Disillusion的过程让我有些失望,对学术的热情也比当初。从美国回来以后,我开始在学术之外探索新的方向,探索新的机会,也挖掘自己的潜力。我本科的专业是经济与金融,于是就自然地随着大流,在业界寻找实习。
在职场上初来乍到,但是我的运气不错。几个好朋友不遗余力地帮我引荐,于是我在中金公司的投资银行部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对金融行业来说,投行是个很优秀的平台:常常有机会能接触到上市公司的高管,参与数十亿、数百亿的资本运作。虽然身为一名实习生,往往只能做最琐碎的工作,但是却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对金融行业建立整体的认识,也逐渐熟悉这个业界的种种规则。其实,积累实习经历就像滚雪球,有了第一份实习以后,之后的机会便会纷至沓来,公司和部门的含金量也会随着自己经历的充实而水涨船高。如果现在的你还在为实习发愁,那务必要多点耐心,多去寻找机会,不要怕失败,一旦成功了第一次,之后就会越来越顺利。
这时候的我,距离申请季开始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粗略的分析以后,我觉得自己的履历具备了申请国外项目的基础,于是来到了GGU咨询,开始认真地考虑申请方方面面的细节。在跟龚老师、田老师的几次meeting后,我确定了自己的申请方向,也规划了自己的背景提升方案。
首先,为了让自己的履历与量化金融的方向更契合,我在穆迪的风险咨询部门做了一份偏量化的实习。此前的投行实习偏“定性”,虽然充实了我的金融背景,但距离量化的金融工程方向,还差了一个台阶。
在实习的同时,我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准备GRE和TOEFL。按理说,GT成绩只需要过了底线就足以,一味地刷高分不会给申请的背景带来多少提升,但却会花掉过多的时间,机会成本太大。不过我却觉得,在不影响申请大进度的前提下,通过刷GT成绩的方式来提高英语水平,长期来看好处良多。比如,准备GRE时我反复地背《再要你命三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词汇量;再比如,我的听力和口语一直是短板,于是我反复地做了大量的托福听力和口语的练习,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在后来外资投行暑期实习的申请中,我能够在多轮全英文面试中脱颖而出,其实也是得益于之前对词汇、听力、口语有意的训练。
最后,我听从了龚老师的而建议,在Coursera上自学了Python语言和数据结构两门课,填补了课程方面的不足。
美国金融/金工方向的申请季从12月份正式拉开帷幕。这段时间忙的不可开交,我既在麦格理做PE投资的实习,又在紧锣密鼓地写文书、填申请,还在申请第二年外资投行香港办公室的暑期实习,同时还要应对学校的课程。这段时间,我对GGU最深的感受就是——专业,每每我在申请中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GGU的老师总能给出一个“是”或“否”的答案,每次meeting我们总是简明扼要,用最短的时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未来的规划。几次meeting下来,文书初稿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最后交由GGU Native Speaker修改语言;每次面试之前,GGU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面经和背景资料,并由专业的mentor做mock interview。这种高效的分工合作节省了我的精力,使我在留学申请、暑期实习申请、当前实习和学业课程这几条线上能够有条不紊,用最少的时间投入,实现最大的收获。
去年12月到今年3月,短短几个月的申请季中,如果说写文书、填网申、面试等等这些是身体上的劳累,那等结果的这段时间就是精神上的折磨。1月份全部申请提交以后,真正的比赛才刚刚开始,只不过是自己和内心的较量:我常常在极度的自信和极度的自卑之间反反复复。有时候觉得,凭自己的实力,肯定能横扫各种offer,往年录取的学长学姐也不过如此;但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的申请材料漏洞百出,肯定要“全聚德”,反复地琢磨自己的保底校是不是够低;更糟糕的是随之而来的无助感,无论怎样焦虑也于事无补,自己能做的只有稳定自己的情绪,认真、全面地准备每一次面试机会。后来问了问身边一起申请的同学,其实大家的状况都大同小异,都是反复地陷入焦虑的循环,又要从焦虑中跳出来,做力所能及的改变,最后把心放在太平地,静观其变。“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必不能稳妥。”如此看来,申请也是一场内心的修行。
有人说,2月14号情人节,也是申请季的一道坎。从这一天以后,心爱的女神校就会抛出橄榄枝。我不得不服。
这天以前,我收到的拒信都能打牌了,学校申请、投行实习一无所获。直到这一天开始,我先是接到了瑞士信贷香港办公室的投资银行及资本市场部的暑期实习录取,不久又纷纷收到了我的dream school – 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MSFE的项目和CMU、Cornell、Chicago、LSE等校的录取,终于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如今,距离我的申请季结束,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回顾申请留学、甚至整个大学时光,我想起了乔布斯的一段话: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Steve Jobs, Stanford Commencement Address, 2005
其实,我的大学、我的申请季也是一个“connect the dots”的过程。大学里的每个阶段,我们憧憬着不同的未来,尝试每一条有趣的路径,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选择,尽力做好每件事。最后,在将要离开母校、开始新的旅程时,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原来做了这么多有趣又有用的事,这些过往的经历共同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也铺平了通往未来的道路。想到这里,我由衷感激自己起起落落的申请季,也原谅了自己的焦虑和神经质。最后,祝愿每个同学申请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四篇:从清华环境到Stanford能源资源与工程PhD,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清华环境到Stanford能源资源与工程PhD,我的申请总结
学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GPA:3.92/4.0 GRE:153+168+3 TOEFL:104(23)
录取情况:
Stanford ERE MS-PhD,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PhD, CMU CEE, Yale MPH, Columbia MPH.我的申请季似乎格外的漫长和煎熬,面试后等到要绝望的时候迎来了dream offer。那一刻的感觉不是欣喜若狂,更多的是如释重负,所有的纠结和焦虑在那一刻仿佛都有了意义,不管结果怎样,也算是给自己了一个交代。回首整个申请季,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我收获了哪些能力或者哪些offer,而是我开始逐渐认识和接纳自己。
作为一个无比纠结的人,最困难的就是做出选择。出国还是推研,mater还是PhD,要不要转专业,每个人情况都不同,要考虑的因素都太多,但我想最重要的还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做决定。对我而言,出国是一个自然而然地选择。它未必就能帮我明确人生的方向,但我觉得可以带我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即便申请过程中会有很多磨难和历练,但是我做了自己最想要的事情,并且在整个申请季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从未后悔。我想每一个决定申请的人都是有这样破釜沉舟的勇气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这段经历也一定会成为我们一生中很宝贵的财富。
因为是转方向申请,而且两个方向都主申PhD,所以我的申请过程比较曲折,一路走来欣喜与失望并存。我的硬件条件还不错,在英语考试上也没有投入过多的时间,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石油方向的科研上。因为一直拖到大三下才做转专业的决定,所以时间非常紧张。而且环境专业主要偏重于化学和生物,而能源方向对数学物理要求较高。自己学了很多相关的专业课,也从科研小白开始变得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想法。现在回过头来看,转专业仍然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决定,但是我想说,只要你有足够的动力和热情,无论什么时候开始新的学习都不算晚。
对于PhD申请,我想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成绩和科研。成绩是对你学习能力和科研潜力的证明,科研经历是对你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的很好的解释。申请PhD过程中,两者不可偏废。一些传统名校,比如MIT和Stanford,TOP3的成绩是有明显优势的。尤其在最终进入面试之后,大家科研能力都差不多,一个好的绩点能充分证明你的科研潜力。特别是如果你在有关专业课的成绩非常好,这个就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所以对于大一大二的同学,如果现在想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那就先努力刷绩点。
科研方面,环境或者石油领域本科生发paper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所以这也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进行方向确定的时候要找到合适的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些完整的结果。所做的项目与未来申请的方向match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不是那么匹配也不用担心,重要的是你在科研的过程收获了怎样的科研思维,得到了怎样的科研能力,把这些完整的呈现给导师,完整的写在文书里,就可以充分展现你的科研潜力和能力了。这样下来,CV和PS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明确学校所需要的能力和潜质,对症下药,展现出你的热情和科研实力,表现出缜密的科学思维,用事实和自己的感悟征服招生的教授。
非常感谢我所在的机构,世毕盟(GGU),一年来给我的帮助和支持,感谢龚老师、小伍和超级厉害的mentor师兄。小伍一直认证帮我规划申请的每个环节,在我有情绪的时候耐心开导我,等结果的时候一直在鼓励我,陪我熬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感谢霍达师兄对我转专业申请的建议,让我明确了未来的方向,让我知道了申请中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感谢霍达师兄一直指导我的科研,不厌其烦的帮我修改文书,面试前的鼓励和关心,不断给我信心支持我坚持到最后。要感谢的人太多,一路上何其有幸遇到大家。
申请是一场心理战,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你要始终相信自己,相信每一点付出都是值得的。当然你也大可不必过于紧张,这只是一个graduate school,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享受这个过程,珍惜这个过程,也预祝大家申请顺利。愿有前程可奔赴,也有岁月可回首。
第五篇:从社会学本科到Harvard Data Science,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从社会学本科到Harvard Data Science,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一、转专业的心态
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下定决心转方向到最后拿到录取,感觉真的是一次生死时速的申请体验。由于自己长期的拖延习惯,最后从大三暑假到申请季还需要补GT、实习、相关课程等等,感觉真的十分酸爽。用自己的血泪教训告诉大家:不要拖延,不要拖延,不要拖延!
另外,对于有意转专业的同学,也可以尽早地了解心仪的专业,早一点开始看项目的官网并询问往年录取的学姐学长就读的体验和项目的录取偏好等,使得自己在选校时心里稍微有点底。但是对于数据科学这一较新的学科而言,学校的录取偏好可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能也是在较大幅度的不断调整的,每年的申请者构成也可能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大家还需要比较冷静地对待往年的录取信息。
二、英语成绩
对于TOEFL和GRE而言,我个人的成绩都是比较一般,从最后的录取结果来看学校似乎也并没有对这两门语言设置很高的门槛,因此建议大家早考早过,并且也不用太过执着于刷分。我对一个够用的GT分数的大概理解为:GRE的V150+,Q167+,AW3.5+; TOEFL:100+(其中S23+,部分学校如芝加哥可能对S有26的要求,希望大家多留意具体项目的硬性要求)另外,对于硕士项目而言,绝大多数项目都不需要GRE sub,因此大家也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三、学校的标准化成绩
我个人认为,对于转专业的同学而言成绩是比较重要的。首先,一个较高的整体成绩可以体现出你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其次,建议有能力和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选择心仪专业的双学位或辅修,如果没能选择辅修也可以多选择相关的课程,并且争取在这些课程中取得较高的分数,证明自己对未来专业的学习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拥有校际交换和暑研的经历。因此,也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考虑提前感受美国或其他留学国家的校园生活,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方学校的成绩单来说明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建立推荐信等联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提前感受自己是否习惯某个学校或者是留学的生活。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
四、选校选项目推荐
对于社科的同学而言,现在有一些相当不错的交叉项目可供大家选择。芝加哥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有与数据科学的交叉项目,同时也有计算社会科学的社科项目,并且提供较优渥的奖学金。哥伦比亚大学也有量化社科的相关项目,从师资到往年的评价都很好,内含有数据科学的方向。
由于数据科学是一个较新的学科,有许多学校也都是在这两年新开的项目,例如布朗大学和杜克大学,因此大家还需要多多的留意自己心仪的学校是否有开设相关的项目,并通过项目的介绍和规划等推测项目的含金量。
五、世毕盟(GGU)的帮助
在大二加入了GGU,GGU也见证了我的转专业全过程。感谢我的mentor提纲挈领并且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申请中的不足,并且为我布置了接下来努力的方向。也非常非常感谢我的培训师,在申请季一直为我加油鼓劲,同时也鼓励我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而不是更容易取得高分的课程,这一点在我日后的学习中也感触颇深。感谢GGU在申请季的帮助和陪伴。
世毕盟留学:www.xiexiebang.com
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脚踏实地,人生必定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