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5:0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第一篇: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人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人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人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

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创造性的运用了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许多的复杂矛盾。阅读完《实践论》《矛盾论》,使我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更为透彻。

《实践论》以认识为主干线,通过系统地阐述认识与实践的联系,同时对一些与实践相关的问题给予了精辟独到的见解,从而更能深刻地表达实践、解释实践。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唯一检验标准、目的和回归。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要回归倒实践。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邓小平同志曾经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同时要善于总结。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就此可以用唯物辩证主义的理论解释,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依据,进一步作为实践的指南。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系统地论证了对立统一学说,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和核心。在《矛盾论》中,既有历史知识的厚度,又有哲理思想的深度,而且把史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一种立体感。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首先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两种宇宙观的对立。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此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为我们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指出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差异就是矛盾。“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也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特殊性有其不同的发展阶段。在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要用发展、全面的观点,多方面、多层次分析和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既要分析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和同一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矛盾的特殊性,又要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和与之相联系的矛盾。

事物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区分其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矛盾的双方,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必须区分其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主要矛盾方面,毛泽东指出:“矛盾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在文章最后,毛泽东以精辟的笔调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他强调,事物矛盾的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实践论》《矛盾论》是相对注重“生活公式”的哲学;从哲学功能上看,《实践论》《矛盾论》是注重“前导理念”的哲学;从哲学信念与使命上看,《实践论》《矛盾论》是“为时立言”的哲学;从哲学发展方向上看,《实践论》《矛盾论》关注“中国问题”的哲学。它们间接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是什么的问题,昭示我们:唯有使马克思主义面向现实生活,大胆探索和解答时代所提出的崭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并且成为引领实践和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将不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个人主要观点和看法:

1.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检验认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

2.正视失败,实事求是。实践有成功,难免也有失败,但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让我们从错误中学到东西,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跨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便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有其特性,不能一概而论,只有面对具体问题结合所处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读后的主要困惑与问题: 1.对于我们学生所学的课本上的知识、定理,有无必要亲身去实践证明?如果去实践的话,知识不够暂且不说,所得到的收益也是与付出不成比例,那么还有必要吗?

2.对于当代中国,我们讲究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那么我想问:到底应该依法治国还是以德治国,亦或是两者兼备?依法治国必定会忽略情,无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德治国则缺少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徇私枉法,倘若两者兼备,何时前者何时后者? 3.在处理帮扶摔倒老人问题上,是否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待,从多个方面解决问题,不能一味地只在事情发生后通过道德或法律解决,是否应成立公共基金,确保即使被讹也由社会来承担?或者其他办法保证路人的权益?

第二篇: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

《矛盾论》和《实践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它们分别从辩证法和认识论两个方面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认识论,《实践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和认识论,结论是通过实践发现真理,而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矛盾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实践论》提出根本意图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指导人们依据对客观事物的深入认识来改造世界。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需要我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急不躁、由表及里、全面观察、由感性到理性、了解事物的演进变化、分清事物彼此间的区别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循环往复、不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矛盾论》着重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事物在矛盾中相互作用从对立走向统一,同时又用矛盾的特殊性,用来反对教条主义。《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其论述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因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逻辑上讲,这两篇文章上毛泽东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其它著作文章是这个哲学在各项工作上的成功运用。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

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

首先,认识来源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无产阶级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中国人民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以及战争的领导者对于战争的认识等等皆是如此。

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

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理论是否符合于客观真理性,在由感性到理性的运动过程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要完全地解决,只有“把理性的认识再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

认识运用于实践并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运动便是完成了,对于过程的推移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实践活动也会跟着变化发展,所以,认识同样要不断变化和发展。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向另一 阶段变化发展时,认识就要继续,就要适应新的情况。客观过程的发展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因而人的认识运动的发展同样充满矛盾和斗争;社会实践过程是无穷的,人的认识过程也应当是无穷的。

于是,我认为,在单个对于某一客观过程在某一发展阶段内的认识中,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我们又可以得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统一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循环以至无穷,并且每个新的循环都代表着更高的内容。《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对于实践的正确而系统的见解,对于指导当时的中国革命,指导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是事务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毛泽东文选》的矛盾论深刻的向我们阐释了形而上学论和唯物论的区别;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特殊统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辩证法与行而上学论最大的区别在于认为世界是一个在不断运动着各种运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最后再运动中达到某种平衡。人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势。运动是可以无限的,事物也就可以无限的划分,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特性,这也是为什么对这一事物如此定义的标准,所以矛盾有其特殊性,同时每个特殊的运动之间又相互作用,这样直接导致矛盾普遍性,矛盾直接存在特殊的运动中也普遍支配这所有运动。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有能够相互转换到相反的方面去.运动的不间断决定了

矛盾的不间断,不论矛盾的双方是在共居的时候还是在相互转换的时候都在相互作用,矛盾只有缓和与激化,它只有一个动态的平衡。辩证法就是依据我们的需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运动中调和各个方面。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认识、学习、提高,最终达到对事物的准确把握,更好地开展工作,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综上所述在今后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矛盾论》、《实践论》的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努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尝观点和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坚持用崇高理想鼓舞自己。

用坚定信念鞭策自己,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人生最大的价值。

读完《实践论》、《矛盾论》后我觉得自己的世界观更为清晰,对辩证唯物观点的理解更为透彻。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奠定了哲学基础。认真研究“两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华的贡献,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篇:再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有感

再读《实践论》和《矛盾论》有感

——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

随着对《实践论》和《矛盾论》阅读的深入,这些以往生硬的文字变得越加的鲜活起来,似乎更多的暗合了我生活与工作中的境遇,我也对以往完全无法理解的内容有了新的感受,这一切让我心生敬畏,而又不免想到自己的稚嫩与矛盾种种:

一.

寒窗十二年后我走进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也第一次离开了父母开始了校园的群居生活。起初由于新鲜感,所以乐在流动的上课模式,乐在形式多样的校内活动,乐在既群体又独立的寝室生活,后来这些乐在其中的实物却成了促使我离开的导体。同时大学生的冲动性与不理智性在我的身上完全得以体现。在大学二年级之后我离开了这个安逸的群体,这个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进入的群体,奔向了我梦想的另一个集体。

二.

怀着对军营无限的憧憬和向往,在离开校园后我步入了军旅生涯。严格的管理和每天早餐之后开始的几乎没有喘息机会的操练和上课,让我学会了忍耐与自律。军队的核心是纪律,而纪律的实质是服从,但这种东西不是有独立意志和理性的人能自然而然就具备的,必须经过训练,养成服从的习惯,因为有朝一日成千上万的生命和战斗的胜负可能就取决于它。在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情——战友情,它将存在于我的整个余生;也有一种特殊的离别——复员,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永远离不开的离别。

三.

似乎觉得自己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于是步入社会开始了工作,成为了两点一线的“上班族”。一切该是新的开始,可却又仿佛回到了从前。想完成好工作并不轻松,作为客户接待员该是做事、接人、待物面面俱到的,积极主动是对自己也是对工作的负责。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竞争、充满机会与挑战的社会。受大环境影响,我们的企业环境也总处于困难和竞争之中,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企业必须时刻以增长为目标才能生存,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作为企业的一员,我必须积极主动进取。

无论从前上学还是当兵,限于心智还不够成熟,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经验,对《实践论》和《矛盾论》更多的只是在做记忆的工作,此次或许是更深入的理解。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的目标和归宿,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来源于时间,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自身的感官而产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我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工作就是实践,生活就是实践。

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及开展工作,使我们在工作进行中不被动。而产生新的思想、创新的工作思维就必须有矛盾,矛盾就是为了满足需求而存在的,且矛盾能帮助我们顺利的开展工作。“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天空郁郁地降雪,开始是小星雪,东西不定,试探着落在路上、屋顶,落在我脸上甚至凝不成一滴露水,因为它是这寒冷天气、是这冬季的产物,就像我,工作在燃气行业,工作在客户接待岗位,就该专注自己的工作领域。

李婷 哈尔滨香坊区第一营业分公司 个人简历:

本人李婷,女性,出生于1986年3月25日,祖籍黑龙江省肇东市,汉族人。2005年12月应征入伍至2007年12月,服役于武警云南省总队,是一名通讯兵。2008年5月19日至6月4日“四川大地震”后到达四川.汉旺,为尽微薄之力当了一名志愿者。2009年4月至今工作在“哈尔滨市中庆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岗位是客户接待员。

人生格言:

生活总是疼痛中夹杂喜乐,忧患中存有希望,接受或拒绝现实中的种种选 择,无论怎样感恩于点点滴滴。

照片

李婷 哈尔滨香坊区第一营业分公司

第四篇:读《矛盾论》有感

最近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得不感概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精髓,为人所折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高中政治所学的哲学类容,至今任然记在我的脑海里,而现在看了毛泽东的矛盾论,才觉得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毛泽东结合了多种哲学学派,写下了名著《矛盾论》。《矛盾论》体现了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对中国革命有深刻的影响。

其中,具体体现出矛盾是事物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得到矛盾分析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和主要方面。矛盾分析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有用方法。利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经济政策上,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但不照搬。教育上体现为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在数学上得出类比思想,即找到新信息与旧信息的联系与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同样得到归纳思想,即从已知特例中得出一般规律。

在《矛盾论》中,作者提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由此可以知道,矛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下面说说毛泽东写下《矛盾论》的背景。

《矛盾论》是他继《实践论》后的又一著作。在当时,由于受到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给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造成了党内思想的混乱,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为了克服这种不良思想,毛泽东便提笔写下了《矛盾论》,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改正他们的理论脱离实际,思考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的错误。

同时,“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有必要指出中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无产阶级与资本阶级和矛盾降为次要矛盾。毛泽东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促进全面抗战。《矛盾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下面集中阐述一下《矛盾论》上述的主要观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静止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都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而形而上学认为发展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辩证法对中国的思想界引起了极大变化。

矛盾的普遍性。这个是多数人承认的事实。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每一事物从其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全过程之中,自始至终都有矛盾。矛盾不断地出现,又不断解决。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是针对教条主义者不愿意具体研究新事物,主观,片面地看问题这种错误的研究方法。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才能充分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物质的运动中的矛盾有特殊性,同一物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的矛盾有特殊性,矛盾的各方面有特殊性。由此我们得到了对具体事物要作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它们是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结的。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变为普遍性。同一个事物既有矛盾的普遍性也有矛盾的特殊性。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它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指出主要矛盾就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其中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当然,还有一点必须记住,那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而这种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则教导我们办事时要注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这是矛盾的基本性质。统一性体现在矛盾对立双方互相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这个性质提醒人们不要把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毛泽东借此说明了国民党曾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二次国共合作。矛盾的斗争性表现在矛盾双方是对立、排斥、斗争的,而这个性质贯穿事物发展始终。

通过对《矛盾论》的阅读和理解,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其中的思想精髓,还要能把它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有了这些理论的指导和我们今后的实践,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理解懂得了《矛盾论》的思想精神。

如今《矛盾论》以其强大的理论力量指导着我们的实践。须知,人生在世,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矛盾,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矛盾更是多如牛毛。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我始终坚信,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是未来,《矛盾论》都会永存于世,它永远不会失去其绚丽的光彩,永远会以其特有的力量指引着我们的各种实践,带领我们选出正确的道路。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牢牢掌握其精髓,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为我们的成功增添一份力量。

第五篇: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继《实践论》之后哲学代表作,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下面是答案网 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矛盾论有感,供大家参阅!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 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读矛盾论有感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

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

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读矛盾论有感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下载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矛盾论》《实践论》有感(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古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是一种矛盾思想。而毛泽东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1937年写出了这本《矛盾论》。 毛泽东的《矛盾论......

    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读后感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八月所写的哲学经典著作,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所写的又一篇光辉哲学著作。为了指导当时的抗日战争,清除形而上学世......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为了弄清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等问题,我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颇有感想,在此我将一一叙述。 《矛盾论》至始至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展开,其以唯物辩证法为出发......

    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读后感 在拜读这本著作之前,我先了解了一些他人对矛盾论的评价。这是毛主席继实践论之后的又一哲学著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文学院1002班 郭 宇 读完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领略到了伟人的风范,感受了伟人的思想的深刻和缜密,也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文章深刻的介绍了矛盾的特殊......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篇一:读矛盾论有感最近很想拜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当我接触《矛盾论》之初,我觉得《矛盾论》是极其复杂的。它当中明确要求我们要用......

    读《实践论》有感

    读《实践论》有感 《实践论》是毛泽东最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1937年7月,正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党内却出现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思想,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妨害着革命的发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