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矛盾论》有感

时间:2019-05-14 14:0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矛盾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矛盾论》有感》。

第一篇: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八月所写的哲学经典著作,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所写的又一篇光辉哲学著作。为了指导当时的抗日战争,清除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影响,对全党进行一次唯物辨证法教育,使全党同志对当时存在的极为错综复杂的矛盾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毛泽东认为必须克服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认为必须用唯物辩证法理论武装全党。为此,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养料,又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把它们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复杂的实际结合起来,写出《矛盾论》这篇文章。《矛盾论》的主要观点是说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由矛盾构成,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构成了事物的常态,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事物的变化。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比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矛盾及矛盾运动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论的一个表现。只有通过唯物论的观点看待矛盾,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时,对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各方面认真考察。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矛盾论》给我们带来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

矛盾开启人们的科学思维。《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还区分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

矛盾推动人们的工作创新。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矛盾也就是生产力。

矛盾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既然矛盾不处不在,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就要坚持多从事物内部找原因。正如《矛盾论》中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对于一个党如此,对于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之一。《矛盾论》从辩证法的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论》的出现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总而言之,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后,很多问题豁然开郎,让我茅塞顿开。我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 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 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要活用从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其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 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第二篇: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古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即是一种矛盾思想。而毛泽东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在1937年写出了这本《矛盾论》。

毛泽东的《矛盾论》可谓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毛泽东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具体地写出,要从宇宙观的高度,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思想,不仅指出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是形而上学的基本特征,而且指出形而上学是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书中还阐明了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并且全面论述了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还论证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说明了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方法论意义,并论述了矛盾对立双方相互转化的根据和条件。并且具体地阐明了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斥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此外分析了矛盾斗争的两种基本形式即对抗性的矛盾和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指出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而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在大学生活与学习中广泛的运用矛盾论的观点,指导我们的行为思想。

我认为现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问题:学习和娱乐,难以取舍。单从这个现象的普及度来看,矛盾存在着普遍性。当然也不排除有人不存在这样的矛盾,而是存在别的矛盾,这便是矛盾的特殊性。

而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在学习和娱乐之间,哪一个是主要矛盾,哪一个是次要矛盾。作为一个大学生,寒窗苦读那么多年,无可厚非,学习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而大学校园,又是这样一个随处充斥着诱惑的地方,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常常会让我们产生懈怠的思想,以致我们投入到了娱乐中去,而忽视了我们的学习。那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分析的内因和外因和关系。在毛泽东时代,那样的艰苦岁月,我们尚能分清楚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次要矛盾。并且,我们优秀的共产党人能够克服种种困难取得革命的胜利。而如今,我们在这样一个物质生活得到保障的时代,我们应该好好加强我们的精神建设。注重内因的作用,在玩物快要达到丧志的时候,应该及时地阻止自己继续犯错误,回到学习的主道上来,那样才是一个好学生。此外,还可以寻求外部帮助,比如朋友的好的引领,老师的教导等等,这些都属于外因。把握好内因和外因和关系,我们方能处理好学习和娱乐之间的矛盾了。

此外,大学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许多别的问题,都可以用《矛盾论》来解决。多读这些哲学书籍,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三篇: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为了弄清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等问题,我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颇有感想,在此我将一一叙述。

《矛盾论》至始至终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展开,其以唯物辩证法为出发点,通过阐述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逐步深入的阐述了矛盾的意义。

在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教条主义思想,而此种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德波林学派的唯心论,为此,毛主席写了这篇哲学论文以确定中国现在的哲学研究工作的目标—扫除教条主义思想。这是《矛盾论》的写作背景。

毛主席用了一句话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在我看来不可能有哪个人能用更简练的语言来表述矛盾的普遍性。“时时;事事”表现了矛盾的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其与恩格斯所说的“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及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说它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相统一,无论是生命活动还是人类的后天行为(战争,学习„),无论是客观现象还是思想现象,矛盾普遍的存在着,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我曾在一个问题上纠结,就是:矛盾既然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那么任何事物都同时存在着矛盾关系,如果这样,又何来的合作与统一呢?对于这个问题,《矛盾论》给予了合理的解释,对于不同的矛盾,其把矛盾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永远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服从的地位。当我们解决矛盾的时候,先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就相对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说,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存在矛盾,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抗日是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之间是次要矛盾,因此国共两党统一战线,一致对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除了外部划分,矛盾可从内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我们要研究了解矛盾就必须从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只有抓住了重点,才不会偏离矛盾的方向,才能具体的懂得矛盾的情况,从而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至于《矛盾论》中提到的对抗的问题,我的认识是:矛盾是有限度的,在一定限度内,矛盾不会突出的表现出来,但矛盾一旦超出限度后,就好比炸弹被引爆,事物会立刻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换句话说就是对抗;对抗是矛盾激化后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抗可以被解决,但矛盾不能被化解,它会始终存在。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第四篇:读《矛盾论》有感

最近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得不感概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精髓,为人所折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高中政治所学的哲学类容,至今任然记在我的脑海里,而现在看了毛泽东的矛盾论,才觉得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毛泽东结合了多种哲学学派,写下了名著《矛盾论》。《矛盾论》体现了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对中国革命有深刻的影响。

其中,具体体现出矛盾是事物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得到矛盾分析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和主要方面。矛盾分析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有用方法。利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经济政策上,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但不照搬。教育上体现为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在数学上得出类比思想,即找到新信息与旧信息的联系与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同样得到归纳思想,即从已知特例中得出一般规律。

在《矛盾论》中,作者提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由此可以知道,矛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下面说说毛泽东写下《矛盾论》的背景。

《矛盾论》是他继《实践论》后的又一著作。在当时,由于受到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给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造成了党内思想的混乱,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为了克服这种不良思想,毛泽东便提笔写下了《矛盾论》,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改正他们的理论脱离实际,思考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的错误。

同时,“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有必要指出中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无产阶级与资本阶级和矛盾降为次要矛盾。毛泽东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促进全面抗战。《矛盾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下面集中阐述一下《矛盾论》上述的主要观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静止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都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而形而上学认为发展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辩证法对中国的思想界引起了极大变化。

矛盾的普遍性。这个是多数人承认的事实。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每一事物从其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全过程之中,自始至终都有矛盾。矛盾不断地出现,又不断解决。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是针对教条主义者不愿意具体研究新事物,主观,片面地看问题这种错误的研究方法。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才能充分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物质的运动中的矛盾有特殊性,同一物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的矛盾有特殊性,矛盾的各方面有特殊性。由此我们得到了对具体事物要作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它们是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结的。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变为普遍性。同一个事物既有矛盾的普遍性也有矛盾的特殊性。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它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指出主要矛盾就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其中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当然,还有一点必须记住,那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而这种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则教导我们办事时要注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这是矛盾的基本性质。统一性体现在矛盾对立双方互相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这个性质提醒人们不要把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毛泽东借此说明了国民党曾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二次国共合作。矛盾的斗争性表现在矛盾双方是对立、排斥、斗争的,而这个性质贯穿事物发展始终。

通过对《矛盾论》的阅读和理解,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其中的思想精髓,还要能把它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有了这些理论的指导和我们今后的实践,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理解懂得了《矛盾论》的思想精神。

如今《矛盾论》以其强大的理论力量指导着我们的实践。须知,人生在世,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矛盾,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矛盾更是多如牛毛。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我始终坚信,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是未来,《矛盾论》都会永存于世,它永远不会失去其绚丽的光彩,永远会以其特有的力量指引着我们的各种实践,带领我们选出正确的道路。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牢牢掌握其精髓,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为我们的成功增添一份力量。

第五篇: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继《实践论》之后哲学代表作,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下面是答案网 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矛盾论有感,供大家参阅!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 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读矛盾论有感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

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

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读矛盾论有感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下载读《矛盾论》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矛盾论》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读后感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按照辩......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文学院1002班 郭 宇 读完了毛主席的《矛盾论》。领略到了伟人的风范,感受了伟人的思想的深刻和缜密,也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文章深刻的介绍了矛盾的特殊......

    读矛盾论有感

    读矛盾论有感 篇一:读矛盾论有感最近很想拜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当我接触《矛盾论》之初,我觉得《矛盾论》是极其复杂的。它当中明确要求我们要用......

    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读后感 在拜读这本著作之前,我先了解了一些他人对矛盾论的评价。这是毛主席继实践论之后的又一哲学著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

    读《矛盾论》有感(最终版)

    读《矛盾论》有感 组长:林强 组员:李越峰、金佳伟、季如佳、黄国裕、贺迅、李奇、李朝彬、白煜锟、陈卫东 读后感编写:李越峰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很多时候矛盾不是不存在,只......

    《矛盾论》读后感|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读后感|读矛盾论有感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原文摘要: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 正文: 《矛盾论》是毛泽东写于1937年8月的文章,是他继《实......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斗争哲学产生于延安时代,我们不知道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艾思奇和陈伯达,还是艾思奇和陈伯达的哲学思想左右了毛泽东,总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