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果思维心得体会
篇一:结果思维心得体会
结果导向思维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参加《结果思维》培训学习体会
最近,公司组织新员工进行了一次有关管理技能的培训,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受益匪浅,感触也很多。特别是让我明白了做一个负责任且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和有执行力的人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和员工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作保证的,提高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只有那些建立了执行力文化的企业才可能长久发展。企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执行力抓得好,职工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执行力抓得不好,干部职工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事业就会受到挫折。企业面临着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最终体现在执行力上。真正把企业做精做强,提高执行力是关键。而正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力才能有效果,现在许多公司执行力不强,最根本的原因,执行思维不是以结果导向为中心,导致执行走偏。执行力的核心是结果导向,以结果为目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结果导向思维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就是有结果的行动。第一,态度不等于结果。作为一名员工,可能会经常说这句话:“我没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还对我不满意?”或“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觉得自己很委屈。试问:一个企业的部门经理工作态度非常好,每天上班都是第一个到,每天下班都是最后一个走,而且每天上班都是埋头苦干,但这个部门的工作却时时跟不上来,那么你觉得这个部门经理合格吗?他有没有给公司和他人提供具有明确价值的结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是只求苦劳,不求功劳,试问:这个企业还能长期发展下去吗?因此,态度和结果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态度好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结果。作为一个企业,对态度好的员工要表扬,同时也要处罚达不到结果的员工。
第二,职责不等于结果。所谓职责就是对工作范围和边界的抽象概括。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到俄罗斯去旅游,他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一个人在前面拼命地挖坑,又看到一个人在后面拼命地向坑里填土。他感到很纳闷,就上前去问这个挖坑的人:“你们是不是在庆祝什么节日呀?”挖坑的人回答说:“没有呀,我们在种树。”他就更纳闷了,“可树在哪里呢?”这个挖坑的人很轻松地解释说:“是这样的,我的职责是挖坑,他的职责是填土,而把树苗放到坑里的那个人今天生病了没来。”试问:他们种树的结果达到了吗?他们有没有完成他们各自的职责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没有。因此,没有结果意识,职责就是一纸空文。该做的都做了,有没有结果呢?完成职责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有结果意识。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完成职责的结果是让客户满意。只有让客户满意,才能说我们完成了职责,做好了工作。
第三,任务不等于结果。我们会经常说:“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做了。”比如:领导让你给客户发传真,你很快就发了,然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试想:领导交待你这项任务的结果、目的是什么呢?领导要的结果是必须让这份传真达到客户手中。而你有没有达到这个结果呢?显然没有落实。因此,完成任务不等于拿到结果,完成任务只是对程序、过程负责,只有收获结果才是对价值、目的负责。
只有做出结果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做出完美结果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作为员工要切记:上班不是拿工资的理由,为企业提供结果才是得到报酬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快的成长,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篇二:结果思维——心得体会 结果思维——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顾问老师给我们做了《结果导向思维》的培训后,以下几点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1、什么是结果。在之前的工作中,对结果的定义不明确,常常把
任务等同于结果,也常常在没有达成结果的时候为自己找理由。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态度好不等于结果、职责不等于结果、完成任务不等于结果和理由不等于结果,并且在做工作的时候时刻在检讨自己,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会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且会帮助自己快速的成长。
2、为什么要做结果。结果的本质是商业交换,个人只有做结果才
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才会有存在的意义;企业只有做结果才能给获得持续的发展,实现企业的战略方针。
3、怎么做结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做结果的原则、思维方
式、方法及要素,这帮助我在执行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的思路,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也会使我的工作效率更高。
总之,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相信在老师的继续指导下和
自己的努力下,我的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出色,自己的成长也会更加的快速,我会继续努力。案例例举:《大型营养讲座》
这是一个发生在早教加盟商身上案例,我们市场部会为加盟商策划推广活动方案,加盟商做活动都是我们市场部提供活动方案,他们自己按照我们的标准执行。在我们给加盟商策划的活动方案中,会给出充足的准备时间,其中包括活动物料的准备、活动目标客户的邀约、活动中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划分以及实现活动各时间段的具体工作等,让加盟商能够顺利的执行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我还要求加盟商在执行的过程中初次邀约达到多少人,二次邀约又达到多少人,这样才能够保证活动现场的到场人数,一般都是初次邀约的时候通知客户领取入场券,通过入场券的发放来控制到场人数。在此次活动主要是150 人以上的大型营养讲座,我要求初次邀约确定要领取入场券的人员在500人以上,然后领取的时候估计就是400-500人,再通过二次的邀约,确定的人员在300个以上,这样就能够保证到场的人数。一般来说我们在活动前半个月就要开始客户的初次邀约,但这次活动时间紧迫,邀约的时间就是一周,我们就要求加盟商每天给我们汇报打电话邀约的人数和领取入场券的人数,通过每天的电话沟通,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入场券派发情况非常的理想,而且加盟商那边也给我们说这次活动到场人数是没有问题的。结果在活动当日的时候到场人数是很不理想的,最后我们了解了原因,才知道加盟商在派发的时候太在意派发数量,而没有关注派发的质量,很多的客户没有通过电话邀约就直接领取入场券,导致了结果不尽人意。批判性思维培训心得
3月30日,勒流中学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部赵国庆博士来校开设《批判性思维及其培养》专题培训。培训中,赵国庆博士利用生动的例子、风趣的语言,就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内涵、标准、识别,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解读,还积极与听课教师互动,让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次的培训让我深受启发,获益良多。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呢?这是一门学习论证分析、论证重构、论证评估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培养人们追求清晰性、一致性、正当性和可靠性的思维习惯,以及独立自主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技能,培养和提高人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素质与能力。是一门研究论证分析和论证评估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培养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优秀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也可以把评判性思维简单描述为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个视频。这个视频是关于几个美国学生向他们的朋友开了一个玩笑而导致一场车祸。当时,我有分析了一下,觉得最后那个死者的朋友在哭喊时特别真实,所以不管其他细节就认为是真的了。可是最后结果出来,证明是假的,这个视频只是一个人去请来了一些演员拍出来的。其实,当时我在想这个哭喊声时,我也有想过如果是演员的话,演得那么逼真也是正常的。但是可能我潜意识希望这个视频是真的吧,所以立刻忽略了这个假设。从这次思考中,我认识到我自己的缺点,就是有时候在分析时会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如喜欢,讨厌,希望等等。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通过个体的主动思考,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精确性、过程、理论、方法等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作出合理决策的思维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形式,是一种优秀的思维品质,更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当然掌握这种思考工具的首要前提是怀疑主义精神,我们所处的世界,真相本就是一个,谎言却有无数,假借权威,假借科学之名,混淆是非的观点比比皆是,却都想叫你相信,在这里,引用笛卡尔的那句名言:我怀疑一切除了怀疑本身。我们从怀疑出发,怀疑是不需要理由的,相信才需要。掌握思考工具的第一步,我怀疑。以台湾地区的选举故事为例,2000年的选举中,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李远哲支持民进党,据说影响了相当多的选票,对受李远哲影响而投票的这部分选民而言,没有使用过如下批判性问题:科学家就代表科学有关吗?科学跟政治有关吗?获取诺贝尔奖化学奖可以增加对政治人物的判断能力吗?他的立场是否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诉诸不当权威,把对科学的尊敬误用到科学家身上,民众放弃了思考,不懂得使用批判性思维。这是台湾曾走过的一条弯路。值得我们借鉴。
这次的批判性思维培训,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关于“天人合一”的看法,里面的一些观点我不是很赞同。“天人合一”的“天”,究竟西方那边是怎样理解呢?翻译成英文“sky”或是“god”吗?实际上“天”(我个人的理解)指的应该是“自然”,那么“自然”翻译成英文是“nature”吗?然而,“自然”在中文里是个非常博大精深的词,不单单是指花草树木的自然,它甚至可以指一种自然规律,一种称之为世界万物运行必须遵守的本质。所以这就是文化差异的现象了。汉语的特点是,一个字或词具有多重意思,当然英语也有,但是汉语中一个字或词,由深到浅又有不同的意思。这样你能保证西方人阅读到他们翻译过去的“天人合一”时能够理解到这些深层的意思吗?而且,这种现象并非文中所说的“神秘主义”,这并非在卖弄关子,而是本身汉语就是这样,就是可以这样去理解。如果我们中国人来读“自然”这个词,我们很自然就有那种思维模式,就会在不同语境中考虑它的深浅意思,而西方人就读不到这种味道了。归根到底这其实是文化差异的现象,既然属于这个范畴的东西,还能用批判性思维来批判吗?这样不就和“批判性思维适用于理性对象,对于爱情、宗教信仰等非理性对象不起作用”产生矛盾了吗?说到底,还是西方人读不出这些话的味道的问题。当然,这些只是我的个人看法。
通过这一次的批判性思维培训课,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看待事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从客观上分析、论证,从而得出精确的结论。
第二篇:结果思维——心得体会
结果思维:学习心得体会
上周六参加公司的结果思维培训课,通过了结果思维的学习,改变了我以往对工作的看法和思维方式,让我开始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工作,下面是我对结果思维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任务不等于结果。
让我知道做任务和做结果的最大区别,虽然你的任务做得再好,可是你没有结果,没有结果的任务等于白做。工作做得好不好要以结果为导向,不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比如汽车发动机支架开发为例,领导要求6月8号完成样品交付。安排材料、工装、调试样品、检验等工作,到6月8号时间到了,样品还没有出来,要求客户推迟一星期。一星期后赶出来的样品,提交到客户那时,又检出许多不合项,客户免强装机并非常抱怨。整个过程没有人对结果负责,没有人去找存在问题并改进这些的问题,这样导致样品延迟交付和产品质量不合格变得经常性的事情。如果有人对结果负责,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他会找出问题所在,通过改进的措施应用于下一个产品的开发,效果明显,把这些经验记录下来,避免下次重复发生。这样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产品开发时会事先主动联系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对质量的要求,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客户同意可以采用手工样品方式,不要费大量时间在工装上,采用替代加工方式,保证按时完成。
第三篇:结果思维心得体会
结果导向思维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
——参加《结果思维》培训学习体会
最近,公司组织新员工进行了一次有关管理技能的培训,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受益匪浅,感触也很多。特别是让我明白了做一个负责任且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和有执行力的人对一个公司的发展和员工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的成功是要靠出色的执行力来作保证的,提高执行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只有那些建立了执行力文化的企业才可能长久发展。企业的发展历史证明:执行力抓得好,职工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执行力抓得不好,干部职工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事业就会受到挫折。企业面临着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竞争,这种竞争最终体现在执行力上。真正把企业做精做强,提高执行力是关键。
而正确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力才能有效果,现在许多公司执行力不强,最根本的原因,执行思维不是以结果导向为中心,导致执行走偏。执行力的核心是结果导向,以结果为目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因此,结果导向思维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就是有结果的行动。
第一,态度不等于结果。作为一名员工,可能会经常说这句话:“我没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还对我不满意?”或“我已经尽最大努力了。”觉得自己很委屈。试问:一个企业的部门经理工作态度非常好,每天上班都是第一个到,每天下班都是最后一个走,而且每天上班都是埋头苦干,但这个部门的工作却时时跟不上来,那么你觉得这个部门经理合格吗?他有没有给公司和他人提供具有明确价值的结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如果每一个员工都是只求苦劳,不求功劳,试问:这个企业还能长期发展下去吗?因此,态度和结果是两个独立的系统,态度好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注重结果。作为一个企业,对态度好的员工要表扬,同时也要处罚达不到结果的员工。
第二,职责不等于结果。所谓职责就是对工作范围和边界的抽象概括。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到俄罗斯去旅游,他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一个人在前面拼命地挖坑,又看到一个人在后面拼命地向坑里填土。他感到很纳闷,就上前去问这个挖坑的人:“你们是不是在庆祝什么节日呀?”挖坑的人回答说:“没有呀,我们在种树。”他就更纳闷了,“可树在哪里呢?”这个挖坑的人很轻松地解释说:“是这样的,我的职责是挖坑,他的职责是填土,而把树苗放到坑里的那个人今天生病了没来。”试问:他们种树的结果达到了吗?他们有没有完成他们各自的职责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没有。因此,没有结果意识,职责就是一纸空文。该做的都做了,有没有结果呢?完成职责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有结果意识。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完成职责的结果是让客户满意。只有让客户满意,才能说我们完成了职责,做好了工作。
第三,任务不等于结果。我们会经常说:“我已经按照您说的做了。”比如:领导让你给客户发传真,你很快就发了,然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试想:领导交待你这项任务的结果、目的是什么呢?领导要的结果是必须让这份传真达到客户手中。而你有没有达到这个结果呢?显然没有落实。因此,完成任务不等于拿到结果,完成任务只是对程序、过程负责,只有收获结果才是对价值、目的负责。
只有做出结果的员工才是好员工,做出完美结果的员工才是优秀的员工。作为员工要切记:上班不是拿工资的理由,为企业提供结果才是得到报酬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快的成长,才能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
第四篇:结果思维——心得体会
结果思维——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顾问老师给我们做了《结果导向思维》的培训后,以下几点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1、什么是结果。在之前的工作中,对结果的定义不明确,常常把任务等同于结果,也常常在没有达成结果的时候为自己找理由。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态度好不等于结果、职责不等于结果、完成任务不等于结果和理由不等于结果,并且在做工作的时候时刻在检讨自己,我相信这样坚持下去,会让自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且会帮助自己快速的成长。
2、为什么要做结果。结果的本质是商业交换,个人只有做结果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才会有存在的意义;企业只有做结果才能给获得持续的发展,实现企业的战略方针。
3、怎么做结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做结果的原则、思维方式、方法及要素,这帮助我在执行过程中提供了很多的思路,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也会使我的工作效率更高。
总之,通过培训,我受益匪浅,相信在老师的继续指导下和自己的努力下,我的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出色,自己的成长也会更加的快速,我会继续努力。案例例举:《大型营养讲座》
这是一个发生在早教加盟商身上案例,我们市场部会为加盟商策划推广活动方案,加盟商做活动都是我们市场部提供活动方案,他们自己按照我们的标准执行。在我们给加盟商策划的活动方案中,会给
出充足的准备时间,其中包括活动物料的准备、活动目标客户的邀约、活动中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的划分以及实现活动各时间段的具体工作等,让加盟商能够顺利的执行活动。为了保证活动的质量,我还要求加盟商在执行的过程中初次邀约达到多少人,二次邀约又达到多少人,这样才能够保证活动现场的到场人数,一般都是初次邀约的时候通知客户领取入场券,通过入场券的发放来控制到场人数。
在此次活动主要是150 人以上的大型营养讲座,我要求初次邀约确定要领取入场券的人员在500人以上,然后领取的时候估计就是400-500人,再通过二次的邀约,确定的人员在300个以上,这样就能够保证到场的人数。一般来说我们在活动前半个月就要开始客户的初次邀约,但这次活动时间紧迫,邀约的时间就是一周,我们就要求加盟商每天给我们汇报打电话邀约的人数和领取入场券的人数,通过每天的电话沟通,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入场券派发情况非常的理想,而且加盟商那边也给我们说这次活动到场人数是没有问题的。结果在活动当日的时候到场人数是很不理想的,最后我们了解了原因,才知道加盟商在派发的时候太在意派发数量,而没有关注派发的质量,很多的客户没有通过电话邀约就直接领取入场券,导致了结果不尽人意。
通过此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市场部在发出活动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指导加盟商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细节的操作,特别是在派发入场券的时候可以多问客户一句“因为名额是有限的,如果你不确定到场的话就请把机会留给其它的家长。。”等。
总之,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心,这样的话结果才会更加的理想,我们的工作也才会越做越好。
第五篇:结果思维心得体会
结果思维心得体会
什么是结果,如何取得结果,看似简单却意义深远。通过对结果思维的学习,改变了以往我对问题的看法和思维方式,让我开始从新的角度来思考工作,思考生活。下面就是我对结果思维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
如何学好结果思维,我认为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是要知道什么是结果,结果以什么为导向,以及为什么做结果;第二步是要考虑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执行力;第三步是如何实现结果管控。
首先要知道结果必须是有价值的、可交换的、客户认可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容易陷入的误区有五种——态度等于结果、职责等于结果、任务等于结果、目标等于结果、借口等于结果。作为管理者,我们经常会遇到诸多此类说辞:我已经尽力了、我积极去做了、我已经打电话催问了等等,只是在叙述过程,却无法提供结果。单位需要的不仅仅是执行,更需要的是执行的结果,没有结果的执行对单位没有意义。只有把工作落实到位,赢得结果,单位才有生命力。结果是单位与个人需要共同实现的目标,做大做强是一个结果,但如果没有对结果负责的员工,单位的强大就只会是一句空话。我们每个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就意味着在人生中,每天都要用结果来交换自己的报酬,上班也要用结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怎样,与他人无关,只关乎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员工,关乎自己是否在单位中有存在价值!因此我们做事必须作结果,有结果才是对自己负责。
但是,就算个人能力超强,又能为单位提供多少结果呢?所以单位必须要有强大的中层及基层员工,要从思想上打造要求绝对成长的员工。一是要求员工深刻理解,“所谓失败,就是不能锁定目标,就是不能贯彻执行的结果。今日事今日毕就是锁定目标、贯彻执行的唯一实现方式”。工作就是要做结果,今日事今日毕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二是个人创造的结果,组合成部门的结果,部门的结果在一起才能实现单位的结果,一环扣一环,最终实现双赢,只有单位有了结果,创造了单位的价值,个人才能得到对等的劳动报酬,实现个人的价值。让“结果证明价值、结果证明尊严”烙印在每一位员工心中,提高员工做结果的意愿度。三是坚定“既然已经在路上,就不要忘记当初的目的”,这个信念,克服干扰,做坚持与执着于结果的人。
其次,在行动上予以方向性的指导,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一是明确每一件事所要达到的结果标准;二是制定完成结果的措施,使完成结果的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三是强有力的检查,再好的措施都得靠检查落实。人性中都有弱点,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如果不检查,犯错误的机会就会加大。检查是结果的保障。四是公平公正的激励,不合理的奖罚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引发矛盾。奖一人能引发多人多次贡献,罚一人能避免多人多次损失。
最后,结果管控。一是强调不要过程,要结果。真正有意义上的执行,是做结果,而不是去执行过程,过程再多再丰富只能证明自己花了时间没有完成任务,没有结果的执行过程无价值无意义。二是如果员工拿不出结果,就必须要求拿出三个解决方案来,培养其作决策的能力,提高其责任心和管理能力。三是出现问题不要首先去追究责任大小,要多问接下来怎么办?着眼当下,寻找方法,把握未来。不能混淆和推卸责任,焦点向内,责任向己。四是杜绝大家做等于人人做,别人在做,我可以不做的错误认识。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锁定任务,锁定结果。
管控结果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单位的目标。如何实现结果目标,具体可以凝练为二十八个字——汇报工作说结果、请示工作说方案、检讨工作说流程、指导工作说方向。汇报工作不说结果,就会陷入过程与原因的争执中,忽视了结果;请示工作不要把问题踢给上级,只有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更多,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自己才会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检讨工作必须从流程着手,因为结果是行动做出来的,行动是受方案、计划、措施指导的,流程是保证执行结果的,从流程上层层剖析,才能找到问题的所在,并彻底解决;布置工作、安排任务时,管理者把握好方向就可以了,对下属的工作事无巨细、指导到底,就会使下属缺乏责任,一味地依赖,丧失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结合我的实际工作以前常出现的是这样几种情况:1.有些时候向上级汇报工作,没有强调结果,只是一味地讲困难,为自己找理由;有些时候对问题不做分析或分析不透彻,不考虑解决方案,就直接把问题交给上级。2.每当同事和下级提及问题怎么办的时候,之前的做法往往就是直接给他们提供方法,忽视了对于下级责任意识和处事能力的培养,削弱了他们的职责。3.出现问题往往是先追究是谁的责任?为什么会这样?而没有先考虑该怎么解决问题?接下来怎么办?导致不能及时进入处理问题的状态。4.员工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当最终的结果没有达成或者出现问题时,常常鉴于其平时良好的工作态度,而不再去追究。始终认为员工“没有功劳有苦劳”,忽略了任务完成不等于取得结果这一事实。
通过这次对结果思维的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事每天都在上演,但我以前没有认识到这些现象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学习我将会逐渐将结果思维慢慢运用到生活中,工作中,逐步养成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习惯、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