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之行学习心得
贵州之行学习心得
首先感谢政协组织的这次贵州之行学习实践活动,通过本次的实践学习不仅使我能够与各位委员们互相学习、交流感情、探讨问题,更加使我对现代化大环境下大数据探索与实践以及乡村旅游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有更深刻的认知和体会。
一、贵州大数据探索与实践
在现代化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探索与实践已成为人类发展与开拓世界的趋势。如今大数据无论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数据让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能够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群体,让跟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可能,从而让研究人性成为可能。大数据是工业社会的自由资源,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数据是基础性资源,也是重要的生产力。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没有旁观者,目前我国已将大数据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且31个省份均出台了大数据相关政策文件,而贵州在国家决定将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之前就开展了先行探索,总体上比其他地区“抢跑”了两年左右,推进机制、抢先发展、快人一步充分发挥了先发优势,值得我们本土地区学习。
二、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有效载体。为建设美丽乡村,要求达到“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庄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等四个美。但所有的规划原乡产业才是真正的起点,城市人需要精神上的乡村、乡村人需要物质上的乡村,保护乡村的自尊与自信就是创造最大的商业价值。在我们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各部门用城市的办法建设和管理农村,土地利用、乡土建筑、消防规范、工商卫生、污水处理等都是我们需要解决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优劣与经济发展快慢存在着主要关系,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总和。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确定加大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措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各市政府合理化建议加强招商引资,加大各行业龙头企业的支持,不仅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商业环境和规范的商业秩序。建议加快电子行政建设,各部门共同享企业所提供的资料,减少反复提交,实现办理事项的进度网上路程化。精减行政审批事项,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对规划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报批、节能审查等关键审批事项落实具体承办人员,力促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快速化。
通过本次学习对自身有很大提高,作为政协委员会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在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同时也要为我市的各项建设尽其所能建言献策。
姜昌盛
2018年5月
第二篇:贵州之行心得体会
观遵义,祭先烈,忆党史,勤工作
--运行支部贵州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当和平安逸的生活取代了战火纷飞的年代,战争的喧嚣与残酷、革命者的壮烈和伟大,显得如此遥远而陌生时;当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我们已习惯于在平淡而碌碌无为轨迹上走完人生时;有一种东西正离我们越来越远,那就是内心的信仰和对理想的执着、坚定。而这一次,当我们随公司党员活动踏上贵州这片红色的土地,重温当年革命先烈们走过的历程,从息烽集中营到遵义会议会址,一处处满载历史沧桑的旧址,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照片,一篇篇内容翔实的史料,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震撼、心灵的荡涤和思想的净化。而那种久违的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信仰的坚持也开始悄悄萌发。
息烽集中营是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息烽集中营,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的7年8个月间,先后关押共产党人、进步人士1220余人,共杀害和折磨致死600余人,下落不明者400多人,而释放的仅有140多人。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及家人、小萝卜头(宋振中)等一千多名爱国志士被囚禁于此。虽然这里满眼绿色、树木葱郁,但当时就是人间炼狱。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厚实的城墙,随处可见的岗楼,阴森的地牢,骇人听闻的刑具,歪理邪说的宣传标语。其中一个关押和杀害共产党人的点,称之为“猫洞”,当局刑讯采用“吃汽水、喷鼻香、坐飞机、半边吊、老虎凳、点天灯、披麻带孝”等酷刑,手段之残忍,无不用其极。在“猫洞”外,虽然听不到一点声音,好像每一块石头每一个牢笼都在讲述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血与火的故事,每一个革命先烈的影子都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种感觉如果不是亲临现场其实不会感受到的,我们的心情压抑得几乎窒息,我们仿佛真切地感受到当年革命先烈们忍受着非人折磨和身心煎熬;仿佛听到了先烈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声,这声音里浸透着怨愤、忧伤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豪情、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集中营里的一切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对先烈们的崇敬,更多的是对我们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遵义,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二站。遵义是一座转折之城、会议之城,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位臵,在历史的教科书中永远有它的一页。遵义会议会址历经岁月和风雨的洗礼,几经修缮,依旧保存得非常完好。陈列观里的史料、照片记载着我们党发展、壮大的历程;红军当年留下的一纸一物,破烂的棉衣、磨黑的算盘、装谷的簸箕,则默默传递着当年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也在述说着当年红军战士的艰辛。特别是那些写在门板上各种字体的标语,当年红军就是用这种方式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播下革命的火种,让星星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燎原。当我们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内,心里不免肃然起敬。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一篇篇翔实的资料,我们的思绪随着讲解员的解说,飘向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遥望1935年1月在遵义的普通会议室,举行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它结束“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的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力挽狂澜,扭转乾坤,出奇制胜,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将中国革命的航船引向黎明。而毛泽东遗物展则刻画了一代伟人在这里崛起的经过,让我们对毛主席卓越的领导和军事指挥才能更加钦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这个一代伟人在这里崛起的经过,对“是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共鸣,令人不得不为毛泽东的高超智慧和用兵的神奇所折服。
在随后的红色之旅总结会议上,大家交流了此行的感想和学习心得。通过参观学习我们意识到:我们生活在条件优越物质丰富的现代社会,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在一条平淡的轨迹上行走,最需要的但却是最缺少的恰恰是革命先辈们的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个人活得有热度、有深度,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学习革命精神,不仅要学习他们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用智慧、鲜血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英雄举动,更要学习他们在干事业中沉得下身子、耐得住性子、守得住清贫的高贵品格,学习他们面对困境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要不断参与实际事务的协调处理,提出主张与观点,不能怕犯错误而不敢做,不能怕担责任而不想做,不能怕受批评而不愿做。即使遇到棘手的事、没有把握处理的事,也要积极思考,提出处理意见供领导决策,绝不能简单地把问题汇报了之、上交了之。要积极提倡团队精神,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在急事、难事、重大任务面前互相帮助,共同面对。
在贵州的几天,感受颇多。每到一处革命纪念地,我们就对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多一分了解。我们震惊于战争的残酷、革命的血腥、敌人的凶残,但更多是被革命志士的浩然正气、革命情怀和对信仰的执着坚定所折服。通过这次红色之旅,使我们有机会回顾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光辉业绩,从而更加清楚的知道新中国的诞生源之于无数仁人志士坚持自己的理想,信仰,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战斗而换来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先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更应该珍惜今天得来不易的 和平,繁荣的幸福生活。本次“红色之旅”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更是一次从思想、党性认识上的重大洗礼。在重温党的伟大历史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作为一名技术维护人员,一个民航人,更应该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创先争优。我们要把这次红色之旅当作我们人生的一次新的起点,要用崭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学习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祖国民航空管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三篇:南京之行学习心得
南京之行学习心得
许昌市文化街小学 黑瑞霞
阳春三月,柳絮纷飞,我们一行人来到六朝古都南京的东南大学参加第24届“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在这里,我们领略了来自全国的语文教学专家在课堂上的精彩展现,真是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著名特级教师赵志祥执教的《兔子与庄子》一课。赵老师像一个有趣的说书人,亲切的谈话,瞬间和孩子们融为一体,紧紧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完全把学生带入到他所设置的情境里。看似幽默的语言,其实学问很大。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中国诗词大会》点评嘉宾郦波教授关于诗词教学做的报告,古典跟现代相结合,时而出口成章时而即兴歌唱。郦波老师的古文底蕴、独特的教法以及灵动的语言带给台下老师们深深的启发。
来自宝岛台湾的李玉贵老师执教《爱心树》一课,深深的打动了我。李老师把课上得扎实,看得见,学得来。让大家感受到了台湾语文教学的别具一格,她的课堂没有复杂华丽的课件,只有朴实幽默的语言,只有老师不厌其烦地循循善诱。
著名特级教师林莘老师执教《咚咚咚,是谁呀》。林莘老师的课领着老师们走进了“共同体”的大门,她用课堂的形式直接诠释了共同体这一理念:教室里的课桌成U型排列,教师在教室中间授课,孩子们互为伙伴更便于讨论,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更加自主学习。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半截蜡烛》薛老师虽然是在讲一篇课文,但他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锻炼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引导孩子理清故事情节、请生协助板书、再而运用板书叙述故事。问题层层深入,由一个个麻烦到解决麻烦,再到人物角色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到内,薛老师课堂设计非常棒。
新生代教学名师诸向阳老师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诸老师将无声的黑白字变成有声的、有型的读,一举一动中透出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读与写相结合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很好地发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爸爸的花儿落了》。王菘舟老师的课行云流水,仿佛可以触摸和感受到人物内心的灵魂,生动诠释了一节“诗意课堂”。“爸爸的花儿落了”回环往复,爱的种子深深扎根孩子心中,深沉的父爱在语文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王崧舟老师富有磁性的声音如魔咒般让与会老师和课堂上的孩子们沉入回忆……
名师们的精彩演绎犹如春风化雨,让我们们亲身体会到名师与课堂的魅力。听课回来之后,我心中的豁然开朗,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清晰了很多,教学方向也更明确了,真实不虚此行。
第四篇:深圳之行学习心得
参加“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大赛学习
心得体会
张鲜明
2014年4月21-27日,全国第39届“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在深圳市东方英文书院举行。我有幸观摩了这次大赛,领略了刘显国、白金声等全国教育教学前沿的课堂教学艺术专家和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风采,真切感受到教学艺术的发展和理念创新跳动的时代脉搏。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优质高效
这次教学艺术大赛活动全国共有70多所学校教师代表参赛,讲课、说课共有一百多堂,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分三个会场同时比赛。其中语文讲课30堂,我主要观摩学习的是语文讲课。赛课老师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带着他们自己的梦想而来,带着他们对教学艺术的理解而来,带着他们对教育教学研究的执着追求而来。他们对教材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教学语言的丰富生动,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精彩表现,不时博得台下观课老师的阵阵掌声。这次教学艺术大赛还规定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三十分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的确是对参赛教师们的考验。我看到每一位教师都能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恰当地进行教学评价,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在较少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并充分发展其认识能力,表现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展示了一个个优秀的语文
教师的基本素养。这次比赛除了有讲课、说课比赛,在闭幕式上还有老师们的才艺展示。参赛教师们的才艺表演同样让人大开眼界,给各位参会的老师们提供了一台丰富的视觉盛宴。
二、专家的教学艺术沙龙,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本次活动亮点之二就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小学语文教育专家)白金声老师教学艺术沙龙。这个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和下午的赛课结束之后,时间大约40分钟。有两次活动给我的映象很深,一次是22号中午白老师作的《我对教学艺术的理解与实践》学术报告,他从三个方面讲了他对语文教学艺术的理解。一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二是学会微笑,倾注感情,让学生觉得上课是春天。三是,功夫用在备课上,本领显在课堂上。他特别讲了他对作文教学艺术的理解,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作文的兴致是练笔;作文的要务是育人,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是生活;作文的诀窍是多练;作文的生命是真实;作文的动力是兴趣;作文的先导是说话;作文的基础是阅读;作文的阵地是课外。另外一次印象深刻的沙龙活动是23号的下午,他以自己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给姚笛老师的一封信》展开讨论,表达他对语文教学的理解,中心意思是:语文姓语名文字实践,语文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老师在课堂上少说为佳。他的老师姚笛曾送给他一首诗,他说他终生受用,我认为对我们也有帮助,我把它记录了下来带给老师们:
文为衣兮字为裳
书作饰兮笔作装
朝读诗兮暮读賦
气自华兮容自芳
白老师不但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深厚,而且文学功底了得,他给我们讲话是不带稿子的,思路清晰,出口成章,幽默诙谐,引人入胜。语言极其富有鼓动性、激励性,使你不知不觉被他所感染,有想向他靠拢,向他学习的冲动。
这次学习使我深深认识到一堂精彩的语文课必须要层次清晰,各部分要能很好衔接,使整堂课形成为一个整体。其次,教师在教学生时要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尤其是突破教学难点时,引导学生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就能看出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把握住文本中最值得带领学生推敲的字词、句子,巧妙地将这些语句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润物无声。第四,语文课堂要注重读的训练,没有琅琅的读书声就没有语文课。在语文教学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寻找更为合理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好孩子们语文学习的引路人,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我将带着我的思考努力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与我的孩子们一同成长。
第五篇:长沙之行学习心得
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习心得
2011年11月15日——18日我有幸来到省会长沙学习,参加湖南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暨研讨活动,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与激动。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感到上好语文课是多么的不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是不容易!
在这两三天的时间里,我共听了16节课,观看了16老师的朗读、才艺比赛,聆听了几位专家的点评,真可谓是受益匪浅。
来自各个地区的老师们是如此的优秀:他们语文功底深厚,教学态度严谨,教态落落大方,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每一节课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每一节课都在抨击着我的心灵,每一节课都是那么的令人回味无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长沙一所小学的宋晔老师,教学的课文是《陶罐和铁罐》。在教学生字词时教师就抓住词语的感情色彩来教学,为后面理解陶罐与铁罐的谦虚与傲慢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做了示范性的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也读得津津有味,后面的教学真可谓是水到渠成呀!宋老师的教态是那么的让人感到舒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老师的朗读是那么的扣人心弦,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好像有生命一样;宋老师的语言是那么的精炼,每一句点评都是恰到好处,每一个过渡都是那么的
自然,真可谓是“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宋老师的教学方法是那么的富有智慧,每一个环节的设置,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能看出教师在备课时的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
我自己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好好地去备课,没有认真的去思考如何找到课文的切入点,总是有点临时抱佛脚,特别是对学科目标不明,对学段目标不清,想当然的去决定课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这样能上好课吗?我从教十年有余,可是从来没有上过重复的课文与年级,对教材一点也不熟悉,自己又不认真去钻研课文,不精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试问能上出好课吗?我真的是感到无地自容,但是这样就有用吗?没有,后悔与自责都不能解决我在教学上的问题。唯有付诸于实际行动,唯有改变自己对待教学的态度,唯有不断的自己反思,才有可能做出一番令自己满意的事业来。我不会就这样过下去,我要好好地,不断地去奋斗,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其他的老师也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真是让我大饱眼福。多么精彩的课堂,多么优秀的老师啊!回想自己的课堂,是那么的盎然无趣。我是多么的渴望向他们靠拢啊!我暗暗下定决心,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好好地备课,认真地教学;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多读书,多写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在整个活动中,场面最热烈的就是才艺表演了。有沙画、朗诵、舞蹈、唱歌、说书等形式,每一个节目都很精彩。特别是
来自江华瑶族的刘宇雁老师,得到了专家组的好评。在她的才艺表演中,有画画,有唱歌,有舞蹈,她把这三者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共同表达一个主题“瑶山之恋”,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别出心裁!想想我自己,会什么呢?没有特别的爱好,也没有特有的专长,总是东做一下,西做一下,没有确定的目标,没有坚强的意志,最终注定是一事无成。可我还年轻,我不能就这样放弃我想成为优秀教师的理想,我要为之努力,让自己的一生不感到遗憾。说到不如做到,我一定会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自己的,时间是最真实证人。
在这次的学习中给我启迪最大的就是湖南大学余校长的点评。她让我知道了小学语文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不可分开的,要进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字要一笔一划的写,话要一句一句通顺地说,作文要一段一段地表达,语文教学就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教学,应关注孩子的言语活动,在设计上要给孩子言语实践的平台与空间,才能突显自己的个性。
怎样来上好小学语文课呢?怎样让自己的课有个性呢?余校长讲了很多,我归纳了一下,有三点:
第一,找准文本切入点。什么是“切入点”?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效果的点。语文的切入点就是两个方面,一是情,二是采。情是指文章的感情,采是指文章的语言。如何来抓切入点呢?我们可以从抓文章的题目、抓文章的中心句、抓文章的
问题、抓文章的主要人物、抓单元目标等方法来抓住文本,要千方百计地挖掘文本的切入点,才能让大家很快的走进课文,让学生走进文本。如,《圆明园的毁灭》,抓课文中的第一段,抓重点词“不可估量”,以读为主线,然后让学生在质疑自学的基础上学习文本,师生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节课下来,能让人感到对圆明园的毁灭的愤怒之情。《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通过抓人物来切入文本,运用课文的插图初识人物,通过解析词语再识人物,分角色对话时进一步认识人物,在朗读对话中熟识人物,把距离一步步的拉近,去体会人物,被人物所感染。最后,那“‘绿色’是什么”点石成金的小环节,让学生深思,让孩子体会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有创意,要有一个结合点,即“情采”的结合点。
第二,确定文本关键点。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处理好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好适度与过度的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文本的关键点是什么?在一节课中,我们要抓住三点来培养学生,即语言训练点、方法心得点、能力培养点。一节课是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这节课的重点是体会语言内容还是感悟语言形式,是注重方法的传授还是拓展中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根据单元导标来确定,依课而行。在我所听的16节课中,《陶罐和铁罐》、《小
巷人家》、《傲霜篇》注重的是语言训练,《伯牙绝弦》、《地图上的发现》注重的是方法习得,《月光曲》、《小兵张嘎夺枪记》、《七律.长征》、《爱斯基摩人的冰屋》注重的是能力培养。
第三,引导文本疑问点。引导是一种真诚的帮助,是一种精当的启迪,孩子困惑时,应该能给予孩子点拨,学生学习浮于表面时应该能给予提醒。引导更是一种热情的激励,当孩子有进步时给予他鼓励,当孩子敢举手时给予他机会,当孩子有不同的看法时给予他肯定。
在我回来的第一节课上,我就采用余校长说的做法去教学,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我上的课文是《搭石》,在备课时我就认真地思考课文的切入点是什么?最后我以课文中的一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切入点,围绕这个切入点设计了如下个问题:
1、家乡的哪些情景构成了风景线?
2、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3、你认为家乡最美的一道风景线是什么?说说理由。整节课上得是那么的得心应手,在讲到人们过搭石时,我还让学生上来表演,同学们的兴致可高了,我也觉得特别的开心。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课可以这样上,原来上课不只是会给我带来烦恼,还可以给我带来乐趣。我以后就有上这样的课,让学生开心,让自己舒心。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活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孩子的状态应该是饱满的,能即兴的奔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我将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缩短与“优秀”两字的距离,争当自己心中理想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