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冈山之行
井冈山之行
7月30日,我陪同爷爷经23个小时的展转到达了革命圣地井冈山。井冈山,中国名山之一,朱、毛会师的地方;是一块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宝库。四面重峦山,五溪曲水萦。红根已深植,今日正繁荣的宝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清1960年访问井冈山时,对井冈山发展的评价是:井冈山革命山旅游山文化山。最高海拔2120米,主要景点有:茨坪、黄洋界、龙潭、五指峰。我们看到朱德总司令的题词:中国第一山。这倒不是说井冈山是世界第一高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其意不再山高。而是在中国乃至世界革命运动史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我们赶到茨坪,茨坪是井冈山的中心,这方圆不到10公里的地方,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当年亲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心脏。那里至今保留着数十处革命旧址,每寸土地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足迹。首先参观大井的毛泽东、朱德、陈毅故居,工农政府旧址,小井的中国红军历史上第一所医院,黄洋界哨口战斗遗址,井冈山博物馆等。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缅怀他们为中国革命做出的丰功伟绩。
井冈山山高林密,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上往下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大的城堡必经的关隘。我们参观了龙潭,龙潭共有十几峰,由于海拔太高,我们团队的老人也多,所以只登上了第一峰就坐缆车下山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上缆车,从山上往下看,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这里有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主要景观的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一个融革命传统教育与风景旅游览胜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已经形成。我领教了云海,但我没有能力来描绘;只能说:啊,井冈山真美!
我们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其中,烈士陵园使我感触最深。一踏进烈士陵园的大门,就有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感觉。聆听了导游的讲解,领会到坚韧不拔的革命信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拼搏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的井冈山精神。
这就是我的井冈山之行。初一:孟庆辰
第二篇: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
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13日,我们一行38人开赴“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开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性教育活动。本人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3天的红色之旅,接受党性修养的锻炼。
短短几日的行程中,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了入党誓词和朱毛运粮小道,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和毛泽东同志故居等革命圣地,大家仿佛亲历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和血雨腥风的残酷,灵魂一次又一次被冲击和震撼,情绪一次又一次被感染和点燃。在这片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红色土地上,有着连绵不绝、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有着热情淳朴、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有着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更有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90年的风雨洗尽铅华。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会使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革命、信仰、无畏等词的真正涵义;也许只有静心聆听井冈山的故事,才会给予我们跨越历史时空的心灵震撼。应当说这一次井冈山之行让每一位党员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锤炼,对于井冈山精神也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下面就此谈谈本人此行的所见所感和所想所悟。
一、凝井冈之心——坚定信念的井冈山 这次也是人生首次当了回旗手,开始领导安排时没觉得有什么,但在授旗仪式上接过旗帜的瞬间忽然觉得沉甸甸的,因为接过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几天的行程走下来,私以为旗手至少要做好三件事,定好位、引好路和站好岗。首先是定好位,旗帜永远是在队伍的前方,队伍永远围绕着旗帜;其次是引好路,旗帜走向哪里队伍就要走向哪里;最后是站好岗,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旗帜,人在旗在。联系到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这也正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面旗帜。在各地革命相继失败,白色政权林立的困境下,毛泽东同志毅然决定挺进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举起了武装斗争的第一面旗,此为定位。历时两年四个月的斗争,经历了地方武装改编、土地改革、建立红色政权等,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此为引路。最终虽然井冈山斗争以失败告终,被迫转移,但是斗争的星星之火已经足以燎原,我党又在赣南、闽西一带开辟建立了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旗帜得以续存,此为站岗。
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斗争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的摇篮”,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斗争前期条件非常艰苦,衣食住行各方面物资都很匮乏,小井村红军医院甚至用菜刀、开水为战士做手术,此时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光辉著作,为革命指明了方向。正是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有伍若兰等一批革命先烈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掀起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红色风暴。
二、聚井冈之力——依靠群众的井冈山
触摸历史,井冈山斗争不仅是一篇光辉的斗争史,更是以弱胜强的奋斗史、党民联合的创业史。驻足在大井村毛泽东同志故居,仿佛仍能看到他和群众亲切交谈的情景;伫立在黄洋界哨口,耳边仿佛仍能听到震耳发聩的炮声,眼前仿佛仍能看到红军与群众协同作战,取得一个营击溃四个团巨大胜利的景象;步行于朱毛挑粮小道,仿佛仍能感受到军民间浓浓的鱼水情,大家携手挑粮上山,用坚实的步伐踏破敌军经济封锁的历史壮举。正如解说老师介绍所说,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在内外交迫的困境下打破三次围剿,依靠的是铁一般的纪律,海一般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党和红军的力量源泉。也正是凭借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的优良作风,才使得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奠定了克敌制胜的坚实基础。
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制定颁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心的。正可谓,得天之道在民心,民心之固在于能够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也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更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三、铸井冈之魂——艰苦奋斗的井冈山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这是老红军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在生命临别时刻的嘱托。为了革命,她将刚出生的儿子送了人,临死前她没有给儿女留下任何遗产,而是将所有工资全部捐给贫困地区。她,用对信仰一生的守候带给我们井冈山之行最深层的感动和最深刻的思考。正如在小井村烈士陵墓前老师所说,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井冈山这片土地,凭借的正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信念,他们心中的井冈山精神。信仰是将灵魂融入到奋斗终生的事业中去,而信念是对信仰的坚守和捍卫,老一辈革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着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书写了伟大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烈士陵园碑林中有着这么一句话,“上井冈山是一种伟大,下井冈山也是一种伟大。”上井冈山是破釜沉舟之举,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共产党人顽强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开端;下井冈山是破茧成蝶之举,变被动为主动,让革命星火燎原于中华大地,实现了革命斗争的历史性转折。任何事业的推进也正是在上山和下山的进程中曲折前行,只有拥有艰苦奋斗的决心,勇于胜利的信心,才能一往无前,不断夺取不同历史阶段新的胜利。
第三篇: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
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13日,我们一行38人开赴“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开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性教育活动。本人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3天的红色之旅,接受党性修养的锻炼。
短短几日的行程中,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了入党誓词和朱毛运粮小道,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和毛泽东同志故居等革命圣地,大家仿佛亲历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和血雨腥风的残酷,灵魂一次又一次被冲击和震撼,情绪一次又一次被感染和点燃。在这片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红色土地上,有着连绵不绝、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有着热情淳朴、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有着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更有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90年的风雨洗尽铅华。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会使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革命、信仰、无畏等词的真正涵义;也许只有静心聆听井冈山的故事,才会给予我们跨越历史时空的心灵震撼。应当说这一次井冈山之行让每一位党员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锤炼,对于井冈山精神也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下面就此谈谈本人此行的所见所感和所想所悟。
一、凝井冈之心——坚定信念的井冈山 这次也是人生首次当了回旗手,开始领导安排时没觉得有什么,但在授旗仪式上接过旗帜的瞬间忽然觉得沉甸甸的,因为接过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几天的行程走下来,私以为旗手至少要做好三件事,定好位、引好路和站好岗。首先是定好位,旗帜永远是在队伍的前方,队伍永远围绕着旗帜;其次是引好路,旗帜走向哪里队伍就要走向哪里;最后是站好岗,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旗帜,人在旗在。联系到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这也正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面旗帜。在各地革命相继失败,白色政权林立的困境下,毛泽东同志毅然决定挺进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举起了武装斗争的第一面旗,此为定位。历时两年四个月的斗争,经历了地方武装改编、土地改革、建立红色政权等,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此为引路。最终虽然井冈山斗争以失败告终,被迫转移,但是斗争的星星之火已经足以燎原,我党又在赣南、闽西一带开辟建立了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旗帜得以续存,此为站岗。
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斗争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的摇篮”,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斗争前期条件非常艰苦,衣食住行各方面物资都很匮乏,小井村红军医院甚至用菜刀、开水为战士做手术,此时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光辉著作,为革命指明了方向。正是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有伍若兰等一批革命先烈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掀起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红色风暴。
二、聚井冈之力——依靠群众的井冈山
触摸历史,井冈山斗争不仅是一篇光辉的斗争史,更是以弱胜强的奋斗史、党民联合的创业史。驻足在大井村毛泽东同志故居,仿佛仍能看到他和群众亲切交谈的情景;伫立在黄洋界哨口,耳边仿佛仍能听到震耳发聩的炮声,眼前仿佛仍能看到红军与群众协同作战,取得一个营击溃四个团巨大胜利的景象;步行于朱毛挑粮小道,仿佛仍能感受到军民间浓浓的鱼水情,大家携手挑粮上山,用坚实的步伐踏破敌军经济封锁的历史壮举。正如解说老师介绍所说,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在内外交迫的困境下打破三次围剿,依靠的是铁一般的纪律,海一般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党和红军的力量源泉。也正是凭借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的优良作风,才使得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奠定了克敌制胜的坚实基础。
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制定颁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心的。正可谓,得天之道在民心,民心之固在于能够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也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更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三、铸井冈之魂——艰苦奋斗的井冈山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这是老红军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在生命临别时刻的嘱托。为了革命,她将刚出生的儿子送了人,临死前她没有给儿女留下任何遗产,而是将所有工资全部捐给贫困地区。她,用对信仰一生的守候带给我们井冈山之行最深层的感动和最深刻的思考。正如在小井村烈士陵墓前老师所说,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井冈山这片土地,凭借的正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信念,他们心中的井冈山精神。信仰是将灵魂融入到奋斗终生的事业中去,而信念是对信仰的坚守和捍卫,老一辈革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着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书写了伟大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烈士陵园碑林中有着这么一句话,“上井冈山是一种伟大,下井冈山也是一种伟大。”上井冈山是破釜沉舟之举,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共产党人顽强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开端;下井冈山是破茧成蝶之举,变被动为主动,让革命星火燎原于中华大地,实现了革命斗争的历史性转折。任何事业的推进也正是在上山和下山的进程中曲折前行,只有拥有艰苦奋斗的决心,勇于胜利的信心,才能一往无前,不断夺取不同历史阶段新的胜利。
第四篇: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
井冈山之行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13日,我们一行38人开赴“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开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党性教育活动。本人非常荣幸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3天的红色之旅,接受党性修养的锻炼。
短短几日的行程中,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陵园,重温了入党誓词和朱毛运粮小道,参观了历史博物馆和毛泽东同志故居等革命圣地,大家仿佛亲历了硝烟弥漫的战场和血雨腥风的残酷,灵魂一次又一次被冲击和震撼,情绪一次又一次被感染和点燃。在这片被誉为“天下第一山”的红色土地上,有着连绵不绝、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有着热情淳朴、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有着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英雄赞歌,更有着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
90年的风雨洗尽铅华。也许只有亲历井冈山,才会使我们更加透彻地理解革命、信仰、无畏等词的真正涵义;也许只有静心聆听井冈山的故事,才会给予我们跨越历史时空的心灵震撼。应当说这一次井冈山之行让每一位党员都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灵魂的锤炼,对于井冈山精神也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下面就此谈谈本人此行的所见所感和所想所悟。
一、凝井冈之心——坚定信念的井冈山 这次也是人生首次当了回旗手,开始领导安排时没觉得有什么,但在授旗仪式上接过旗帜的瞬间忽然觉得沉甸甸的,因为接过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几天的行程走下来,私以为旗手至少要做好三件事,定好位、引好路和站好岗。首先是定好位,旗帜永远是在队伍的前方,队伍永远围绕着旗帜;其次是引好路,旗帜走向哪里队伍就要走向哪里;最后是站好岗,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旗帜,人在旗在。联系到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这也正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一面旗帜。在各地革命相继失败,白色政权林立的困境下,毛泽东同志毅然决定挺进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举起了武装斗争的第一面旗,此为定位。历时两年四个月的斗争,经历了地方武装改编、土地改革、建立红色政权等,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此为引路。最终虽然井冈山斗争以失败告终,被迫转移,但是斗争的星星之火已经足以燎原,我党又在赣南、闽西一带开辟建立了新的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的旗帜得以续存,此为站岗。
坚定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精髓。大革命失败后,井冈山斗争为什么能够成为“革命的摇篮”,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斗争前期条件非常艰苦,衣食住行各方面物资都很匮乏,小井村红军医院甚至用菜刀、开水为战士做手术,此时毛泽东同志挥笔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光辉著作,为革命指明了方向。正是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有伍若兰等一批革命先烈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视死如归,掀起了武装夺取政权的红色风暴。
二、聚井冈之力——依靠群众的井冈山
触摸历史,井冈山斗争不仅是一篇光辉的斗争史,更是以弱胜强的奋斗史、党民联合的创业史。驻足在大井村毛泽东同志故居,仿佛仍能看到他和群众亲切交谈的情景;伫立在黄洋界哨口,耳边仿佛仍能听到震耳发聩的炮声,眼前仿佛仍能看到红军与群众协同作战,取得一个营击溃四个团巨大胜利的景象;步行于朱毛挑粮小道,仿佛仍能感受到军民间浓浓的鱼水情,大家携手挑粮上山,用坚实的步伐踏破敌军经济封锁的历史壮举。正如解说老师介绍所说,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在内外交迫的困境下打破三次围剿,依靠的是铁一般的纪律,海一般的胸怀,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了党和红军的力量源泉。也正是凭借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血肉相连的优良作风,才使得敌军对根据地的围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奠定了克敌制胜的坚实基础。
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制定颁布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以实际行动向群众证明,共产党和群众是一心的。正可谓,得天之道在民心,民心之固在于能够切实保障和维护群众利益。在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也充分验证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历史已经证明并在继续证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更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三、铸井冈之魂——艰苦奋斗的井冈山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这是老红军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志在生命临别时刻的嘱托。为了革命,她将刚出生的儿子送了人,临死前她没有给儿女留下任何遗产,而是将所有工资全部捐给贫困地区。她,用对信仰一生的守候带给我们井冈山之行最深层的感动和最深刻的思考。正如在小井村烈士陵墓前老师所说,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了井冈山这片土地,凭借的正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信念,他们心中的井冈山精神。信仰是将灵魂融入到奋斗终生的事业中去,而信念是对信仰的坚守和捍卫,老一辈革命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着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书写了伟大共产党人的光辉历程。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烈士陵园碑林中有着这么一句话,“上井冈山是一种伟大,下井冈山也是一种伟大。”上井冈山是破釜沉舟之举,保存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共产党人顽强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实现了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开端;下井冈山是破茧成蝶之举,变被动为主动,让革命星火燎原于中华大地,实现了革命斗争的历史性转折。任何事业的推进也正是在上山和下山的进程中曲折前行,只有拥有艰苦奋斗的决心,勇于胜利的信心,才能一往无前,不断夺取不同历史阶段新的胜利。
第五篇:井冈山之行有感
井冈山之行有感
初夏五月,我们赴X培训学员参加了南昌工学院组织开展的红色之旅教育活动,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驱车5个多小时,行程百余公里,风尘仆仆来到革命圣地——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满怀赤诚和崇敬的心情,游览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参观了峭拔险绝的黄洋界,简朴庄重的毛泽东同志旧居,和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聆听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官员宣讲的井冈山精神,并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了宣誓。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凭吊古战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追寻革命先贤当年在白色恐怖下创建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光辉足迹,领悟红军当年不怕艰苦,联系群众,不畏牺牲,无私奉献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点燃星星之火的一盏明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是成功的起点、胜利的起点。回顾党的革命历程,追寻伟人的奋斗足迹,缅怀英烈的音容笑貌,重温入党誓词,思想得到了升华、心灵得到了洗礼,受益匪浅。
井冈山是革命的圣地,更是革命的摇篮。192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在秋收暴动后来到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随后建立了第一个红色苏维埃革命政权。当年,正是在这个当地人口不满两千,年产粮食不过万担的地方,中国共产党领导英勇的红军在血雨腥风中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登上整整六十级台阶后,我们来到庄严肃穆的红军烈士纪念馆。在一楼大厅的正面墙上,印刷着毛主席的巨幅手书“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千钧大字,金光劲射,力透粉墙。前面安放着许多参观者敬献的各式花圈,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熔基、胡锦涛、李鹏等敬献的花圈,整齐地默默地肃立着。我们也向死难烈士敬献了花圈,并鞠躬肃立默哀,以表达我们对革命烈士无比的敬仰与感恩,无尽的哀思与怀念。在纪念馆二楼,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和图片,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当年红军先辈前仆后继、艰苦创业的光辉历史。一方又一方巨大的纪念碑上,黑底金字,十分庄重,十分工整地刻满了无数革命烈士的年轻的英名,更有王尔琢、贺敏学、袁文才、王佐„„一个个光辉的名字分明就是一把把劈向反动派的利斧尖刀,又是一把把焚毁旧世界的熊熊火炬,同时更是一尊尊高大奇伟的光辉形象,一座座不朽的丰碑,庄严矗立在每一位拜谒者的心上。一路看过碑林来到山顶,在庄严凝重的巨大的金色火炬雕塑前,沉思默想,流连环顾,仿佛那一个个不朽的英灵,在连绵不断的八百里井冈山,分明簇立成一根根挺拔的方竹,一棵棵苍翠的劲松,一朵朵姹紫姹红的鲜花,一块块凝碧透赤的岩石,一座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峻岭,一座座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把这革命圣地装点得无比娇美无比壮丽。我们无不为之震撼为之浩叹。
在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黄洋界上,我们俯瞰险峻的地势,静听导游的介绍,抚摸着那尊当年使敌人闻风丧胆抱头鼠窜至今仍然雄踞山头坚守阵地的大炮,吟诵着“„„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逍遁”的诗句,追思着那场敌我力量悬殊的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三个营的红军英勇地抗击五个团的敌人四次疯狂的进攻,那是何等的惨烈悲壮!然而我们最终一炮定乾坤,以少胜多,又是何等的神勇气概!抚今追惜,睹物思人,我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与崇敬,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豪迈。
在毛泽东同志旧居,除了一张普通的旧木床和薄得象床单一样的蓝色土棉布被子以及被子旁边一套整齐干净的深灰色的红军战士服装之外,就是木床边小窗下一张破旧的三屉桌,上面放着一盏老式高腰油灯,别无长物。最显眼的就是那盏 小小的油灯和那顶红军帽上熠熠闪光的红五星——极自然地使人联想到延安窑洞的灯光和毛主席在遵义时期的照片上的红五星。在这里,完全看不到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官员豪宅里的奢华陈设。然而,就是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多少个不眠之夜,毛泽东同志就着昏暗的灯光,挥洒如椽巨笔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名篇,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通俗的表达力,深邃的思想,独到的见解,精辟的分析,坚定的立场,乐观的态度,鲜明地表现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雄文华章如火炬明灯,在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里及时指明了革命方向,坚定了革命低潮时期许多怀疑、动摇者的立场和信念,极大地团结了广大民众和社会各界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力量,极大地鼓舞了革命队伍的斗志和革命必胜的信心。而中国革命的队伍也就是从这里,从八百里井冈山开始,在高高飘扬的镰刀斧头大旗下,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如不灭的星星之火,以不可阻挡的燎原之势,逐步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连系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最后有了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这是任何反动势力都无法扑灭的革命火种。
通过这次井冈山之行,感想很深,回来便查阅了一些资料,在实地观察和理论学习中我体会到:
1、科学的适合国情的理论指引是井冈山斗争乃至全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国革命成功的重要保证,就是毛泽东同志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革命成功的道路。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武装割据、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些指导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正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提出了系统完备的理论。在当时共产党及革命军队面临非常严峻形势下,这些重要理论的形成,给共产党的前进方向指明了道路。当时毛泽东在井冈山写了三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斗争》,这些文章,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如一盏明灯,一下子照亮在黑暗中探索的共产党人的心,为中国共产党的斗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毫不夸张地讲,井冈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摇篮,也是毛泽东思想诞生的摇篮。
2、认真开展实践,积极探索革命道路,为井冈山斗争赋予了活力。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品质,就是经过实践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和他领导的共产党,在面临敌军不断围剿的恶劣环境中,依然对土地分配、政权建设、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刻的总结,这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正如一粒粒红色的火种,随着中国革命的不断扩展而传播开来,由点而成片,终于造就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突出实践、立足实践的思想,为井冈山精神赋予了活力和生命力,也为毛泽东思想赋予了灵魂。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强调:“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井冈山斗争,无疑为中国革命提供了一份价值无比的富有真理性的实践典范。3、党的建设和民主建设双轮驱动,使革命军队真正成为战无不胜的人民武装。毛泽东同志率秋收起义余部挺进井冈山途中,有感于南昌、秋收起义相继失败,指出“这是缺乏革命中心力量招致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于是确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改编部队,实行“支部建在连上”。这就在部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为党全面建设和掌握部队提供了可靠组织保证。同时,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军队的民主建设,“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井冈山精神中关于党的建设和民主建设的思想,无伦时代如何变化,其基本精神永远光耀古今并给予现实和未来以深刻启迪。
4、坚持革命信念,坚定革命信心,革命理想大于天。说到井冈山精神,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单这一句,无伦在什么时候提起,总会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和信心。理想和信念,它不是空洞的东西,它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中国革命的胜利,靠的就是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这种崇高的理想信念,就会产生战胜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无数革命者抛头颅、洒热血,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正是革命理想感召的结果。在《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充满激情地写到:“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这样豪迈的语句,不仅会为根据地军民坚定革命信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每一个共产党员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勇气。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会成为群众的尾巴,这是我们感悟井冈山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和用心实践的一个大的命题。
伫立黄洋界,处处流水潺潺,莺歌燕舞,神奇的红土地因承载了太多红色历史积淀而愈发显得厚重。但我想,更值得我们珍惜并永远传承坚持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升华而成的井冈山精神。
红霞尽染的莽莽井冈山是不灭的燎原的革命火种,是不熄的红色的革命灯塔,将永远照耀着我们,指引着我们继续革命勇往直前。而今的井冈山,仍是不熄的火种,红色的火炬和不朽的灯塔。它点染着,燃烧着,传播着,熏陶着,照耀着,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继续在革命的道路上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孜孜奋斗,生生不息。
XXX X年X月X日
井冈山之行有感
二大队五中队:金晓涛二零一二年五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