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年高考课-初中课-初中数学学习心得
。
..。
..《上好课-初中数学》学习心得
-----------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有效设计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量体裁衣”。
首先,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更应该通过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通过数学来感受生活。
如:《科学计数法》可通过一些特殊的数字感受到:纽扣电池对环境污染之大;长江三桥长度之大;人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爱心之切。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留在记忆深处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几个数字,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理解。
其次,利用数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将学生置于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习,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促使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如“收集数学家的故事”、“查找数学符号来源”、“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探访数学史名题”等,领略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可设计丰富的课外作业形式,如“撰写数学小日记”、“自办数学小报”等。
再次,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应摒弃“唯教材是本”的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设当地取舍或调整,并吸收生活中的鲜活题材,设计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案例。
如:“零指数幂和负指数幂”教学:结合生物学上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①一个细胞分裂一次,细胞数目共有 个;分裂2次,细胞数目共有
个;分裂3次、4次呢?分裂n次呢?
②细胞分裂6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的几倍?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4次的细胞数目的几倍?是说明你猜想的合理性?
③细胞分离4次的细胞数目是细胞分裂5次的几倍?如果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计算,你将遇到什么挑战?你想做怎样的规定?并合理解释你规定的合理性?
第四,教学设计追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明确教学方式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应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如:在学习《同类项》一节时,可利用学生“找朋友”游戏中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类比猜想出“同类项”合并的规律。
第五,导入设计,关注实效。一个合情合理又合时的教学导入,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新知。因此,导入的好坏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图形平移”导入时,教师在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如迪士尼乐园中的摩天轮、高层建筑中的电梯运行、流水线上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运动的特点进行分类。这样不论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从教学目标的达成角度来看,教学效果都要好得多。至少,学生会知道图形的基本运动有3种:平移、旋转、翻折,并且对图形的3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也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这些十分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
第六,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知识,发展能力,而不是耍一些花架子,以应付课堂。让学生通过参与一个个活动,激发兴趣,引出疑问,引起思考,引导创新,最终要实现在活动中完成学习目标。
如:《三角形性质》一课中活动设计,给你一条绳子,帮它结成环形线圈,和同学合作,把线圈变换成无数种三角形形状,使得学生在活动中一步一步研究得出了三角形的性质。
最后,课堂练习的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数学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从根本上打破“课内练习是例题的翻版”的错误认识。而通过例题设计合理的变式练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让学生能通过变式练习达到“窥一般知全貌”,“举一例能反三”的效果,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发挥潜能,提高应变能力。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识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还要根据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第二篇:初中数学评课稿
==老师所讲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4)〉〉一课,是二次函数这一章中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老师通过深度挖掘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一中的教学模式,突破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了新知,给人以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一、教学设计合理。
1、重视问题的设计。
2、重视了知识间的纵向与横向联系的设计。
3、注重探究过程的设计。本节课xx老师精心设计了画图、猜想、验证的过程,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探究。
二、教学方法以一中模式为载体,变教为探,环环相扣。本课中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动笔,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在画函数图象、归纳二次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平移规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合作,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改变以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我们看到的是“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三、突出数形结合思想。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画图,多次观察图象,分析列表,发现规律,从数到形,从形到数,在反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板书合理,灵活使用多媒体。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节课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个别问题提的不明确。
2、在研究抛物线平移时,由于电脑原因,平移没有呈现出来。
3、课堂时间分配不太合理,致使学生练的少,缺乏巩固。
====大家好!今天我评课的主题是吴晓燕的生活中的大数。纵观整节课的教学,可以从三方面来评述:
(一)教学素养.(二)教师特色
(三)教学建议
一、教师素养
吴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语言清晰,表达准确。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或老师们记忆深刻。二、教学特色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从本堂课看,吴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创新四维目标教学,目标比较全面。
2、教学创情景,激励促参与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生活中的长江、珠穆朗玛峰、东方明珠塔来引出生活中的大数这个主题,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接着让学生上台来数数,教导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百,找不同的同学来学着数,并强化概念。又用此方法依次推出概念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认识上的需要。
3、灵活教学、多样呈现。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个、十、百、千、万时,呈现形式多样,新颖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巧妙,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地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4、注意衔接,善于质疑。
认知心理学认为,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在导入时符合认知心理学的以旧代新原则,通过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个、十、百的概念,从而引出千、万的新概念,层层善诱,不断质疑,新旧知识衔接自然。
5、操练形式丰富,扎实到位。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本堂课的学情来看,二年级是小学的低段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本技能,养成了基本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个、十、百、千、万时,呈现形式多样,新颖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师生互动巧妙,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地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4、注意衔接,善于质疑。
认知心理学认为,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在所学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教师在导入时符合认知心理学的以旧代新原则,通过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个、十、百的概念,从而引出千、万的新概念,层层善诱,不断质疑,新旧知识衔接自然。
5、操练形式丰富,扎实到位。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本堂课的学情来看,二年级是小学的低段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基本技能,养成了基本的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
本节课老师能够以学生为本,安排的操练形式丰富多样,有个人数模型、做数字填空、做拼数实验等,这些操练都比较到位而且配合默契,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在玩中记,玩中用。
6、依靠多媒体技术,整合教学资源。
新课程倡导充分运用电脑及网络,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网络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巧妙使用电子白板,使学生身临其境,贴近生活实际,从而达到良好的多媒体课堂效果。
三、教学建议
1、课堂要注重因材施教,但对层次差的学生似乎照顾不到。关注学生的点和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在课堂的内容方面还需要适当地拓展。
3.从课堂评价激励机制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无论从网络课的创新,还是从临场应付能力的实际操作,整堂课都值得研究与借鉴。小学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动动玩玩,我们的活动一定要有实效,要为主题服务,要优化课堂结构,寓教于乐,要力争使我们的课扎实、真实、平实、充实、丰实,从而真正地为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而服务
第三篇:初中数学实验课初探(模版)
初中数学实验课初探
摘 要:数学实验课可使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实验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本文阐述了开发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并对实验课的开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数学实验课 建模 主体性 实践能力
数学实验是一种新兴的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模式,它是实验者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和要求,经反复思考和研究后,做出某些合理的假设,使问题在不致失真的情况下得到简化,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研究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与算法,求得结果并将结果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检验和解释。它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将数学知识、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有机地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熟悉常用的数学软件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与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开发初中数学实验课的现实意义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是:从学生角度看,相当多的学生不喜欢学数学,感到数学枯燥乏味,有些学生甚至对数学越学越怕,感到数学太难接受;从现行新课程教材角度看,教材的应用性不明显,平时很少涉及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运用数学建模载体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数学与生活中的数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实验课中通过自身参与的实验活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广泛的基本的数学能力。要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两大转化:一是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转化,二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转化,从而为培养理论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能够在一定的地方用数学,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觉得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从而觉得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靠已有的数学知识是不够的,进一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其能更好地学习数学,那么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新颖的初中数学实验课教学模式探讨
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型实验课
此类型实验课主要以解决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传统型应用题为主,即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具有明确条件的求解问题,或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的纯数学背景下的数学问题,如定义、规律及公式的发现、推导等等。它主要由下列流程构成:创设情境→问题提出→自主探讨→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得出结论。例如,我们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按照以上流程逐一落实,条件从一个增加到两个、三个,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通过数学实验操作,的确能自主解决数学问题。
2.教师仅给予必要指导的数学建模活动型实验课
此类型实验课就是让学生在实验课中构建数学模型,即如何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经过适当的条件限制加工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并进而选择适当的正确的数学方法来求解。这类实验课可分五个主要阶段:收集整理素材、进行模型假设、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求解模型、模型化归研究。
例:攀岩植物葛藤总是绕着大树干螺旋而上(如图1),现测得一棵大树的直径是40cm,葛藤绕它一周上升25cm。测得葛藤绕它攀爬了17圈。
(1)求葛藤绕树干一周的长;
(2)求这根葛藤的总长。(八年级数学作业题)
学生感到求“葛藤绕树干一周的长”比较难,认为是曲的,从未见过,如果我们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空间图形展开以后(如图2),转化为利用“勾股定理”的模型来解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课题学习型实验课
此类型实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题学习、然后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数学思想实验。即根据研究目的,人为创设、改变和控制某种数学情景,在有利的条件下经过思想活动,以研究某种数学现象和数学规律,从而体现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整理数据、建立模型等应用数学的过程。这类实验课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成果总结和对知识的进一步深化。4.结合计算机运用数学软件型实验课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此类型实验课协助学生利用计算机与数学软件包来完成一些典型的习题,一方面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及数学软件包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对有关问题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学概念及方法的理解。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C的大小与三边大小的关系充分地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对于a、b、c三个不同的数值,只有当a、b、c满足a2 b2=c2时,∠C才会是90°。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合作交流,使得他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对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思考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在实验课中积极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解释现象、思考问题。让学生自己收集素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模型,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学生通过特定的数学实验,可以直观地了解非常抽象的数学内容,了解它的应用背景,化枯燥为有趣,这个过程会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会使学生体会到研究的艰辛。让他们以小组合作方式来做实验,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数学实验中,学生会充分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知识在他们眼里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密不可分的。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实验课中应用计算机结合数学软件,让学生用现代化的方法处理数学问题、发现问题,通过数学实验,学生可获得真实、鲜明、生动的具体过程,促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主动建构数学概念,探索和验证数学规律,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广大的初中学生确实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培养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主动地利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中学习、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实验课的素材均来自生活,即是生活数学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教师仅起指导作用,主要由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选材、建模、求模等环节完成实验任务。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教师的安排,而且可以有自己的设想,可以自己做数学实验。因此,由学生亲自设计和动手,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强化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因此也是数学实验课中尤为重要的方面。数学应用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基本的数学能力,但它主要侧重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并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运用并构建模型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评价和处理的能力,等等。数学知识应用过程中,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大都是开放型的,其解决的模式和方法并非是惟一的,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建勋.对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修订的若干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12.[2]杨光剑.试论初中数学课堂实验教学[J].保山师专学报,2006.3.[3]林玉丽,徐明华.信息时代的“初中数学实验”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6.1.初中数学实验课初探 奚秀琴 王文奎
Tags:本文来源:本站 作者:编辑02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网
第四篇:初中数学微课
初中数学微课 现在是丰饶的阅读时代,身处这个时代的孩子理应是幸福的阅读者。然而事与愿违,我发现我的孩子在阅读兴趣,阅读数量以及阅读面等方面都不尽如人意。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呢?透过看《阅读策略》雷夫老师的智慧让我有所感触。
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现在因为升学压力大,很多家长不太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认为这是不必要的浪费时间。因此在家庭中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我们的孩子又怎么会爱上阅读呢?
同时,孩子阅读不只是个体行为,更需要能有人与之交流,共谈阅读心得,分享阅读的体验和快乐。但现在的学生,缺少玩伴以及与父母交流的时间,陪伴他们有时只有冰冷的电脑。如果仅仅依靠网络这一平台进行交流,便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走进书本。
在家庭中感受家长陪伴阅读的乐趣
1.也许你不太读书,但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那就让他陪你一起读读《天龙八部》,与家长一起读一本他们认可的书,是一件有趣的事。
2.也许你一天读不了很多页的书,但务必持之以恒,细水长流,脑海里要有阅读即是精神饮食的意识。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无须太多,30分钟即可。
3.读书时的信手涂鸦其实很宝贵,千万不要轻易丢掉,经常和孩子互写一些阅读感受,集页成册,记录阅读点滴故事,以后会是一生的财富。
4.我们不仅要会逛商店、超市,也要学会逛书店和图书馆。
5.阅读也要有计划,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以一个月为周期,挑选阅读的书目,设定每天的阅读量,定会让你的阅读更有条理。
第五篇:初中数学起始课
初中数学起始课教学设计
----------------让我们与数学交朋友
一、教学内容的认识与分析
本节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科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大家在极其轻松的气氛中与数学交朋友。本节课在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笔者认为需引导学生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的探索过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向往。
2、会应用所得结果做出合理化、最优化的决策。
3、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得到探索、归纳的经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3、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其中存在的数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的、熟悉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的生动、形象、丰富、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让学生学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体会到数学的人文精神,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
三、学情分析
与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小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初中开始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初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析、交流、归纳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再加上学习环境的变迁,学习方式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进入初中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和适应阶段。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走进数学世界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世界。我们需要走进数学世界。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生活,从而顺利进入今天课题。
(二)让我们和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1)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数学的环境中。出世——检测各项健康指标,量身高,称体重。幼儿园——数数,画三角形、圆、方块,搭积木,折纸。
小学——老师教会了我们整数、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中学——老师将会教你们研究数,研究图形性质,判别图形及性质,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长大后——……
(2)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线,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的更聪明。懂得——初步的数学语言。知道——整数和分数。学会——加、减、乘、除。
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圆、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图形。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唤起对生活的回忆,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3)让我们开开眼界
下面,我要给你们介绍一幅图,它是由法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爱舍尔的一幅作品。
如果你单独看这一幅作品,你可能没有什么太多的感慨,但是当我将其中的六幅相同的作品组合在一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它真的很美,很美!
再来观察爱舍尔的另一副作品组成的画,你能发现在这幅画中,基本图形是什么样的吗?
以上这些美丽的图案与我们数学有什么关系吗?答案是当然有关系了,它用到了数学上镶嵌这部分的知识,以后我们会给同学们做详细的介绍。现在再请你们欣赏一幅镶嵌的作品,你不觉得这些作品真的是有些让人惊叹的感觉吗?
计意图图: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观察,发现阶段,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4)下面让我们放松一下。棋盘麦粒问题
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想要什么,他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
买克尼格的账,冷酷的科学事实后来去判断错方是克尼格。公元1743年,大数学家马克劳林改用数学用表重新计算,得出的结论与马拉尔琪的实测不差分毫,简直不可思议。(2)人们身边的数学——数学的应用
太阳能的储水桶为什么做成圆柱体而不做成长方体?(相同材料做圆柱比其他的体型容积大而且便于加工)
(3)群芳斗妍曲径幽 ——数学的美
数学势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产品之一。每一个数学公式,就是一首诗,公式C=2πR就是其中一例。司空见惯的图形——圆,内含的周长与半径有着异常简洁、和谐的关系,一个传奇的数π把她们紧紧相连。天地间有无数个圆,惟有C=2πR这个纯粹的圆最精致、最完美。这是数学家的智慧与大自然灵气撞击而再生的哲理美,因而人们常用“圆满”比喻十全十美。
比例的数量关系,以其天造地设的美感令人叹为观止。把长为c的线段分为a(较长)、b(较短)两段,使之符合a︰c≈0.618。这0.618是最美、最巧妙的比例,人们称之为“黄金分割”。法国的圣母巴黎院、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的构图都融入了“黄金分割”的匠心。
(4)数学游戏————数学的乐趣
一叠扑克牌打乱,花色朝向下,任意抽取一张,让学生记住花色、数值,教师看不到,插回打乱洗牌,教师再准确无误地找出该牌。
分析设计:会有什么奥秘呢?把那一张抽出的牌,逐一投影给学生看,让学生记住,最后把手上的牌都投影给学生看,让学生说说这些扑克牌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特别是关于数学方面,数与形的特征,分小组讨论,让学生都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逐渐找到一些数形特征:①.数只有奇数。②花色中没有方块。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扑克牌图案有什么特征?从而产生顿悟:发现图案的方向性!抽出的,放回时被颠倒的牌是唯一方向不同的!进一步再上升到理性思维,让学生大胆猜想老师是怎么做手脚的?即扑克牌的选择有什么讲究?事先要做一些什么安排才可以让魔术顺畅地表演出来?最终了解:事先对手上没有方块的奇数扑克牌进行统一方向的排列,抽取的牌快速颠倒插回,洗牌过程注意不打乱方向。并让学生上台尝试表演,期间的奥秘也就跃然纸上!这样一个穷其然,穷其所以然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的情绪跌宕起伏,十分形象地感受“观察、发现、探索、归纳”这一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
老师即时跟进激励:同学们,这个世界上,被苹果砸过的人决不只牛顿一个,可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其实他就是多了些好奇,用的就是“观察、发现、探索、归纳”
这一方法找到了答案。同学们,也请释放你们的好奇心,观察生活,也许你们就是明天的牛顿。
然后通过课件让学生做一些和扑克牌有关的观察型题目以及一些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再次经历观察、发现、探讨、交流并归纳结论的过程,使“观察,发现,探索,归纳”这一方法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学生的思维被重复强化,对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的更到位。
设计意图:使知识的发现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即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能力,充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下面介绍几位数学家:
(1)祖冲之(公元429年4月20日─公元500年)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算出的圆周率为3.1415926<π<3.1415927,这一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出误差的范围,是当时世界最杰出的成就。祖冲之确定了两个形式的π值,约率355/173(≈3.1415926)密率22/7(≈3.14),这两个数都是 π的渐近分数。
(2)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中国著名数学家,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家之一。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
(1)数学伴我们成长(2)人类离不开数学(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我们要与数学交朋友。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应让学生倾听他人意见,加强反思意识。
(三)怎样学好数学
1、课前准备
要求:收拾好与数学课无关的物品,在桌子的左上角摆好数学书,练习本,学习工具以及作业本。
2、课堂上 要求:
(1)认真听讲,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2)做到举手发言,不插话。
(3)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不一样,每天都是新内容,而且内容多,每堂都有任务,所以勤记笔记。
3、作业 要求:
(1)独立完成,做作业之前复习好当天的书本内容。(2)作业要求用红笔订正,然后再将错题整理到纠错本。(3)作业本要保护好,最好能够包个本子皮。设计意图:通过引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设计反思
七年级新生入学,这个是最初的导引,应该有精心的设计和系统全盘的引领。本节课“让我们与数学交朋友”,旨在使同学们在心理上能较好地由小学过渡到中学。如何在
及心境的创设,便于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努力而得到的成功的喜悦,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